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木林)-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了,亚莉桑德拉留下西班牙舰队驻守琉球群岛,任命莫亚驻守琉球岛,阿尔维斯驻守奄美岛,并接受台湾的直接管辖,然后才率领着舰队,返回杭州。而尚贤也派遣蔡锦、吉时逢两人为使者,随船一行来到中国,向南京朝廷朝贺。

征萨舰队是在九月下旬到达杭州,当然也受到商毅的热烈欢迎,因为这可是商毅首次主动对外作战,而且作战的对手还是日本,排除在另一时空里的中日仇恨,即使是在这个时代,中日之间也有不少纠葛,日本也是唯一一个中国周边并未向中国臣服,并且经常与中国为敌的国家。

在明朝开国之初时,朱元璋曾派遣使臣下国书到日本,要求日本来朝拜中国,并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结果,国书送达日本后,日本不仅没来朝贡,而且还砍了朱元璋使者脑袋,同时回复了一封尽极挖苦之能的国书。虽然朱元璋扬言要出兵,征服日本,但鉴于蒙古大军攻日的惨败教训,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而现在商毅却可以凭借初步建立起来的海上优势,和超越这个时代的武装力量,在这一战中彻底打败日本西南的强藩萨摩藩,同时也基本测出了日本的底细,还煅练了海军的跨海作战能力,可以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满清的危胁,以商毅目前的实力,就足以扫平日本了。

当然胜利还是其次,这次对萨摩藩的胜利,商家军不仅彻底控制了球琉王朝,而且在日本一共掠夺回来了五万多的人口,白银加上萨摩藩的第一笔赔款在内,约有一百五十万两,而其他物资拆算成银价,约有六七十万两,虽然现在这次征萨战争的总费用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也己经可以确定,决不可能超也一百万两白银,因此也可以说是收获巨大。

其实在浙江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次进攻萨摩的战争。由其是行政部的这一部份,不少人都认为这次作战根本就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就是在统战部里,李岩也觉得目前商家军的首要大敌是清廷,不是日本,没必要在这个时候给自己多树敌人。因此这一次最多也就击退萨摩舰队,保住先岛诸岛就够了。控制琉球,进攻萨摩,完全就是多余,只不过在商毅的强烈坚持的要求,和军队的全力支持,才发动了这一场战争。

但最终的结果却又一次证明,商毅是对的。尽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控制琉球对中国海防的重大意义,但但这一战的另一个结果却改变了以往中国对战争的观念,原来打仗并不都是劳民伤财,还是可以赚钱的。

因为中国古代的对外战争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外战争的目地一是为了开疆扩土,二是为了征服游牧民族向自己称臣,但纯粹己掠夺人口财富为目地的战争基本没有。当然这也和北方游牧民族基本没有什么东西可抢有关,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一向都是自己自足,也不需要靠掠夺别人来维持自己的生计,而是满足于四夷来朝,天下宾服的盛世景像中。

这样的战争,自然消耗巨大,即使是夺到了土地,也不可能马上见到成效,因此中国的对外战争,一般只能发生在王朝刚刚开国的盛世初期时候。

而欧州各国的战争正好相反,绝大多数都是以掠夺为目标,由其是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之后,开始在全世界尽极所能的疯狂掠夺财富,十五、十六世纪的几个大国,基本都是靠打出来的。和一直与中国为敌的北方游牧民族十分相似,这也是欧州或游牧民族始终都热衷于战争,而中国却视好战为不详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一次却不同,几乎是中国历史第一次依靠战争掠夺到大量财富,同时还迫使敌对势力签定了赔款的条约。以前可是只有中国王朝向敌人赔款的。由其这次还是这几百年来,一直都没办法的日本。

同时海军部也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一把,可不仅仅只是陆军能够建立战功的,海军同样也是一支百战百胜的队伍。

在征萨舰队回归之后,商毅也对目前的海军作出一些调整,目前海军的总体变化不大,依然保持现在的规模,为五支分舰队,一支外籍舰队的编制,另外还加上李华梅的小舰队。而各分舰队的兵力和驻防的分布是:

第一分舰队驻守杭州湾,兼保护浙江沿海,战舰为:二级战列舰二艘,三级巡洋舰七艘,四级称为驱逐舰八艘,五级护卫舰五艘。两千料辅助战船一艘、一千料辅助战船三艘、六百料辅助战船五艘。五百料飞剪船一艘,二百料飞剪船二艘。

第二分舰队驻守山东登州,受山东战区指挥,战舰为:二级战列舰一艘,三级巡洋舰六艘,四级称为驱逐舰六艘,五级护卫舰四艘。两千料辅助战船一艘、一千料辅助战船二艘、六百料辅助战船四艘。五百料飞剪船一艘,二百料飞剪船二艘。

第三分舰队驻守台湾,兼管琉球群岛地区,战舰配置与第二分舰队一样。

第四分舰队驻守长江入海口,兼保护整个长江下游地区,战舰为:三级巡洋舰五艘,四级称为驱逐舰六艘,五级护卫舰四艘。一千料辅助战船二艘、六百料辅助战船五艘。二百料飞剪船二艘。

第五分舰队和第一分舰队一样,也驻守杭州湾,保护浙江沿海,战舰配置与第四分舰队一样。

外籍舰队驻守琉球群岛,战舰为:三级巡洋舰三艘,四级称为驱逐舰五艘,五级护卫舰八艘。一千料辅助战船二艘、六百料辅助战船四艘。二百料飞剪船二艘。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零四章 第二次南征开始(上)

北京,紫禁城,敬思殿。

洪承畴向多尔衮见礼己毕,然后道:“臣启摄政王,有关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招幕流民,屯田开荒的计划,微臣都己拟好,请摄政王过目。”说着将手中的折本高高举过了头顶。

这时早有太监过来,接过了洪承畴手中的折子,转头呈交给多尔衮。而洪承畴又跪在地上,道:“依臣之策而行,三年之间,可有小成;五年之内,各州府库中,当有积粮;十年之后,可使我大清粮食丰足,再无饥民之苦,天下百姓,皆有所食。”

多尔衮当然听得出来,洪承畴这是话里有话,本来己经拿起了折本,但又把折本放到书案了,叹了一口气,道:“老洪啊,不要跟我耍花枪了,你心里还在怪我没有按你的《平南四策》而行吧?”

洪承畴道:“臣惶恐。让臣付责屯田垦荒,不正是摄政王之意吗?臣又岂敢不尽心尽力,为国效力吗?何况屯田垦荒,仍是国之根本,且又是造福于民,如此重担交付于臣,亦可见摄政王对臣之重托,臣又怎能怪怨摄政王呢?”

多尔衮揺了摇头,苦笑了一声,道:“老洪啊,说去道来,你是不肯帮我打这一仗了。”

洪承畴道:“摄政王何出此言,臣只愿为我大清江山永固,万世常存,因此只要是摄政王有任何差派,臣必当尽心竭力,效犬马之劳。如果摄政王需要臣在军前效力,只需一纸调令,臣立刻回家准备行装,马上到江淮去上任就是了。”

多尔衮想了一想,终于还是摇了摇头,道:“这次算了,就算你的人去了,心也不在那里,还是先去干屯田开垦的事吧,你说得也对,这也是大事。”顿了一顿,多尔衮又道:“但有一点要记住,如果南方的战事需要,你随时都到南方去上任,你可要做好准备。”

洪承畴道:“臣谨尊摄政王之令。”

多尓衮点了点头,道:“老洪,其实你的《平南四策》都是很好的办法,但我……算了不说这个了,总之让你去管种田的事情,确实是有些曲了你的材,但这次就这样吧,以后还会有用你的机会。”

洪承畴也怔了一怔,然后道:“臣尊摄政王之旨,如果摄政王再没有其他的事情,臣请先告退。”

多尔衮挥了挥手,道:“你去吧。”

洪承畴又磕了一个头,然后起身告退。但还没等他退出敬思殿,多尔衮又道:“洪卿,等一下。”

洪承畴立刻又站住了,低头垂手,道:“摄政王还有何吩咐?”

多尔衮道:“老洪,以你和明军交战的经验来看,这一战你还有什么要提醒我注意的地方吗?”

洪承畴沉默了片刻,才道:“其实臣以前就己经说过,依摄政王之计,攻取南京确实易如反掌,但目前我大清的首要大敌仍是商毅,因此攻下南京之后,一是要分兵驻守镇江,以遏长江水道,二是要拒守广徳,以挡浙江的北上路线,先将南京固守起来,若无良机,切不可轻率进攻浙江,还有要谨防商毅趁机攻取江淮之地,而在淮北,首要是位置就是徐州、宿州一线,因此应驻守大军在徐宿之间,轻意不可动摇。”

顿了一顿,他又接着道:“另外现在商毅还占有山东登莱之地,山东距离京师不足千里,而驻守山东的多罗饶余贝勒兵力不足,恐怕难以阻挡商家军的进攻,山东之地其他匀不足虑,唯有济南仍是山东咽喉,请摄政王千万小心。臣要说的,就只有这些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洪承畴不愧是精通兵法的人,这几句话就道破了江南、江北、山东之地的要点,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将材,又想了一想,才道:“老洪,你说得很好,我都记住了,你去吧。”

洪承畴微微欠了欠身,然后才退出了敬思殿。而在他离开之后,多尔衮又陷入了沉思中。

其实多尔衮心里也承认,洪承畴的《平南四策》确实都是金玉良言,而且也远比自己的计划稳妥得多,也许自己真的应该听从他的意见,等个三五年,等到国势稳固了一些之后,再出兵南征也不迟。说实话三五年的时间也并不一长,一转眼就过了。但……

多尔衮想到了这里,回头看了看太极殿的方向,终于又摇了摇头,现在自己是一刻也不想再等下去了,因为为了皇位,自己己经苦等了二十年,因为这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皇位,只是被皇太极硬生生夺去了,而且当年自己的额娘不惜己身殉葬,就是为了保护当时还年幼的自已,不受皇太极的伤害,并且有朝一日能够从皇太极或皇太极的后人手里,把皇位夺过来。

而现在自己苦等了多年的机会就在眼前,皇太极已经死了,在皇太极的儿子中,对自己最有威胁的豪格也死了,自己现在是大清的摄政王,权倾朝野,甚致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比喻都不足,因为现在皇位上坐着皇帝不过是一个还不足十岁的孩子,完全由自己控制,因此自己实际就是大清的立皇帝,就算是改立为坐,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且就是在夺取皇位之后,如何处理与庄太后、福临都己经想好了,目前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份能震住所有人的盖世奇功,做为自己登上宝座的理由。

如果这一次能够一举攻取南京,扫灭南明的首都,就算暂时还不能收取江南之地,但也能够算得上是盖世奇功,足以让自己登上皇位了,说实话多尔衮确实不愿意再多等那怕是一刻。因此才不顾洪承畴的持重之策,而一定要孤注一掷,立刻就要再发动第二次南征。

不过多尔衮也承认洪承畴最后一刻对自己的提醒的话,也确实是正确的,在取下了南京之后,确实不要急于进取浙江,先把江南守好,就算还留下一些残余势力,也不足为虑。等自己借攻去南京的战功登上皇位之后,再采纳洪承畴的建议,慢慢的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同时大造火器,等到万事俱备之后,再以雷霆之势,一举再扫平南明的残余力量,统一天下。这样一来自己所建立的功业将远远超过太祖皇帝、还有皇太极,足可以与历朝的开国之君相比了。

想到了这里,多尔衮才终于下定了决心,也把其他的心情都放在一边,开始认真的批阅奏章。他首先看的当然就是洪承畴写的开荒屯田方略。多尔衮也知道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因此也看得十分详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每逢大乱之后,都必然会有大规模的招抚流民,进行开荒屯田,因此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实际经验,而且洪承畴在明朝为官时,久任三边总督,又对陕西、山西一带的情况十分熟悉,以前也做出不少屯田开荒的工作,这次也是轻车熟路。多尔衮也看得不住点头,洪承畴果然是能文能武,确实是一个干练之材。不冤当初皇太极费尽心机,甚至不惜用庄妃为色诱,也要把洪承畴收伏过来。

说实话,当时多尔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看洪承畴很不顺眼,但现在看起来,虽然让洪承畴沾了点便易,但也十分划算。因此在看完之后,多尔衮立刻批阅准行。

接下来的几分奏拆都是有关这次圈地令的事情。

自从多尔衮下达了第二次圈地令之后,八旗各户先后在河间、保定、滦州、遵化等地进行圈地。这次圈地的数量达二十七万五千多倾,连带投充到八旗名下的包衣十三万三千余人。因此各旗所拥有的土地和包衣数量也都大为增加,大有大得,小有小得,就是一个普通的旗丁家庭,财产也有所増加。

因此所有的八旗贵族都十分赞同多尔兖的圈地令,甚致还希望继续扩大圈地的范围,并且也抵消了不少设立三大营,从各旗抽选精锐的不满情绪。同时家里的财产增加了,食衣无忧,旗丁们也都能够安心的出征打仗,不再加家里担心。而被选入三大营的旗兵也都能够全心的投入训练。并且也对多尔兖十分拥护。

多尔衮连续看完几份这样的折奏,也觉得十分高兴,八旗是大清的基础,只要这个基础稳固下来,那么大清的江山社稷自然也就稳固下来了。致于那些田产被圈选,以致于流离失所,甚致是被强制投充成为各旗包衣的汉族百姓,当然被多尔衮无视掉了。

一连批阅了近百份拆奏之后,多尔衮也觉得有些疲惫了,好在是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份了,把这一份看完,就可以回到后宫和庄太妃卿卿我我一番。

就在多尔衮漫不经心的拿起这份拆奏之后,才发现这是由军机处送来,打开看了一遍,不禁面露喜色,方才的疲劳也似乎一扫而光,然后立刻下令:“快,去传何洛会来见我。”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零五章 第二次南征开始(下)

“奴材何洛会,参见摄政王。”来到敬思殿之后,何洛会先向多尔衮行礼。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何洛会,三大营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何洛会本来出身正白旗,但他是多尔衮的首要心腹,因此多尔衮把他转到正黄旗出任固山额真,目地当然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住正黄旗。而现在何洛又付责从各旗中抽调精锐,组建三大营的事情。

不过何洛会一听多尓衮招他进见,也估计是为了三大营的事情,也早有准备,见多尔衮问起,不慌不忙从袖口里取出一份拆本,举过头顶,道:“回禀摄政王,三大营的事情,尽在这份折本之中,请摄政王过目。”

太监将何会洛的拆本转呈给多尔衮,打开一看,现在三大营的兵力为:前锋营一万六千人、骁骑营一万人、护军营六千人。共计三万二千人,分为步骑两种,其中有骑兵为一万二千人,并且有白甲兵二千三百一十七人,其余都是马兵,没有步兵。而在后面还有从毎个旗中抽选的旗兵详细数目,以及三大营的各级编制等等。

白甲兵本来就八旗之中的精锐,整个八旗的白甲兵数量一般都在五千左右,一般来说,一个牛录三百兵中,白甲兵只有十到二十人,有的牛录甚致只有几名白甲兵。

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八旗兵的损失很大,白甲兵的损失也超过了三分之一,虽现在八旗各旗的兵额都己经补充齐全了,但白甲兵的选定,都是十分严格的,达不到白甲兵的准备,往往都是宁缺毋滥,因此在这段时间里,能够通过考核,成为新的白甲兵的旗兵并不多,因此现在整个八旗里面的白甲兵也只有三千六百多人,而一下子就从垼娉槌隽巳种陌准妆饺笥铮部杉笥范ǘ际浅檠〉木瘛

而抽选到三大营的旗丁,虽然也都保留他们各自的旗籍,但现在都直接听命于三大营的统领,并且由朝廷发给饷银,军器、盔甲、弓箭、马匹等等,而且在打仗时不许携带包衣跟随,同时不再受各旗的管制,当然也不占各旗的兵额。而抽出的三大营的士兵之后,也由各旗再重新抽选旗丁。

这样一来,虽然没有扩旗,但八旗的实际兵力,却多出了三万多人,而且精选出来的这支精锐人马,也由朝廷直接控制,实际也就是掌握在多尔衮的手里了,而各旗的实力不仅并没有增加,相反在精锐都被抽调到三大营以后,还有一定的削弱。

同时多尔衮现在还是正白旗的旗主,而多铎是镶白旗旗主,两白旗相加,一共有九十八个牛录,这大约又是近三万人马。也就是说,在三大营成立之后,多尔衮实际己经控制了六万多八旗人马,几乎占到了八旗人马的一半,从这一方面来说,也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抗衡了。

而就在三大营建立好之前,汉军的绿营己经首先成立,全营共计有四万五千人马,其中有两万五千是从汉旗中抽选,另两万人马是从其他汉军中抽选。

和三大营都是骑兵、步兵不同,绿营的兵种构成就要复杂得多,包括有骑兵、步兵、车兵、火铳兵、火炮兵五类,分别为骑兵三千人,车兵五千人,步兵二万人,火铳兵一万五千人,火炮兵三千人。另有火炮一百五十门,包括四十门红衣大炮。但绿营的性质与三大营一样,也是受朝廷直接控制,直到这时,清廷的兵权,才被多尔衮牢牢的抓在手里了。

自从江淮战败之后,清廷也开始重视火器的制造和使用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清廷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赶制火器,缺少铁源,就从百姓家里收取锅犁镰刀等等,加上清廷本来就有一批不错的铸炮工匠,因此到是赶铸了不可新的火炮火铳。

同时对缴获的燧发枪进行了改造,终于制出了清廷的自生火铳,虽然射击成功率最多只有六七成,有时还不足五成,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突破了。在另一时空里,一直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居然还在使用火绳枪。不过因为时间太短,因此只生产出了一千多支改进之后的自生火铳,另外还有八千支鸟铳,其余的五六千支是由三眼锐等其他火铳,另外清廷还仿照商家军,制做一批手榴弹,霹雳火箭等火器,也都全部装配给了绿营。可以说和另一时空里相比,清军的火器水平确实进步了不少。

看完了何会洛的报告之后,多尔衮也十分满意,三大营和绿营的编制成功,不仅能使清军的战斗力又提升一层,同时不间接削弱了各旗其他亲王贝勒的实力,确实是一举两得,因此道:“何会洛,你干得很好。这次南征如果成功了,也有你一份功劳。”

听着多尔衮的夸讲,何会洛也十分高兴,道:“摄政王,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南征。”

多尔衮哈哈一笑,道:“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一切顺利,也许今年过年,咱们就可以到南京去过了。给我传令阿济格和多铎,让他们都做好准备,随时都可以出兵,这一时可不许有半点差错了。”

————————————

皇宫,太庙。

璞愚印道:“清廷又准备出兵南征了吗?”

墨冲羽道:“是,多尔衮己经下令了,让阿济格和多铎准备出兵。现在清廷在湖广集合了约二十二万人马,在中原约集合了十二万人马,山东也有差不多六七万人马。而且新成立的三大营和绿营的大部份人马也都己经派出去了,加上在南方己有人马,这次一共出动满旗差不多有八万多人,而汉旗基本己经全部出动,加上绿营,差不多有十万人马。不过主要的兵力都是在南方,山东只是防守,预计就在十一月,清廷会从湖广和江淮之地,同时对南方发动进攻,如果一切顺利,在十二月的时候,就能够攻下南京了。”

璞愚印点了点头,笑道:“总共是四十多万大军,满汉八旗加起来出动了十八万人马,看来这一次南征清廷可是要花血本了。”

墨冲羽也点了点头,又道:“这次进军,清军将会以西路为主,东路只是付责牵制,当然这也是我们早就己经计划好了的,圣门的大业也就在此一举了,大师你看还有什么担心的地方吗?”

璞愚印摇了摇头,道:“我看到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地方,从上一次清军南征失败之后,我们就在计划这一次南征。在西线只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可以对清军造成一点危胁,但只要是按计划施行的话,李自成根本就可以不战而退,李自成一退,整个南京的西面就都门户大开,而商毅现在驻守在东线,也是鞭长莫及。”

墨冲宇接着道:“一但清军兵临城下之后,南明朝廷必会调商毅出兵保护南京,这样一来,商毅就必须离开浙江,来到南京,只要他一离开浙江,保卫就会松懈大半,而我们正好就可以在南京下手,一举铲除掉商毅,永绝后患。商毅一死,整个南方再也没有可以抵抗清军之人,清廷统一天下,也指日可待,而我们圣门忍辱负重了三百余年,终于可以再次扬眉吐气了。”

璞愚印又点了点头,道:“不错,这就是经纬制定出来的计划,确实是周密详尽,无懈可击。这孩子果然是没有让我失望。看来就是我们都不在了,圣门有望在他手上发扬光大。”

其实这个计划他们两人都不知看过多少遍了,而且也修正过不少地方,刚才又都重复一遍,只不过是为了坚定某种决心而己。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同样是期盼已久的时刻。

墨冲宇又道:“经纬和玲珑都己经在南京布置好了一切,而且玲珑还和瑶瑱会过面,看起来并没有引起瑶瑱的怀疑。而且我已经把四堂堂主、十大长老,十八位护法,还有急风三十六剑,都派到南方,去协助经纬和玲珑。”

璞愚印道:“果然是精英尽出了。看来我也必须选择了。”

墨冲宇道:“我也知道这很为难大师,但现在我唯一但心的人就是叶基辅,经纬和玲珑和他比起来,还都嫩了一点,不过如果这一次大师不愿出手,我也不免强,那么就由我亲自南下,去对付叶基辅。”停了一下,道:“不也说实话,我对他一点信心都没有。只是希望能够拖住他,给经纬和玲珑留出足够的时间来。”

璞愚印也苦笑了一声,道:“其实我也一样,当年我们三个当中,基辅的天份最高,成就最大,但偏偏是对圣门大业最不上心的人,如果他能全力相助圣门,我们也不必等到今天了。只希望这一次,他能够回心转意,我实在不希望和他为敌,不过……这种可能性恐怕并不大。”

墨冲宇道:“这么说大师己经决定了吗?”

璞愚印点了点头,道:“你是尊主,还是留在北方吧,明天我就南下。”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二零六章 哭谏(上)

琉球使臣到达南京之后,并未引起什么大的轰动,在执政的东林大臣看来,这只不过是一次正常的海外藩属国家对大明的正常朝供活动,反正这些年来琉球王朝每隔两三年都会派遣使臣到中国来朝贡一次。

至于这时的琉球王朝实际己经被萨摩藩控制的情况,虽然明朝也有所查觉,但谁也没放在心里,因为在这几十年以来,明朝本身就自顾不瑕,连朝鲜都没有保住,谁还在乎琉球怎么样了?而且这个时代缺乏海防意识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正确认识到琉球群岛对中国的重要性,其实并不比朝鲜差多少。

当然不管怎么样,有外藩到中国来朝贡,总是一件好事,由其是现在明朝只剩下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就更是难得了。而且琉球使者的态度也十分谦恭,不仅进贡的礼物十分丰厚,对朝中的大臣们也都各有常例相赠,完全就是一付外藩小邦朝见天朝上国的样子。不过南明的大臣们谁也不去想,琉球使臣为什么会右的这种态度,而是当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过明朝对这种主动来朝贡的朝贡,由其是态度谦恭的外藩,还是十分照顾的,一般来说都会回赠给十分丰富的礼物,当然在眀朝的角度说,这叫赏赐。

虽然现在明朝只剩下半壁江山,但依然还是要保持着天朝上国的气派,因此不仅给了琉球使者很高的礼节接待,就连皇帝朱由崧也被大臣们请了出来,亲自招见了琉球使臣。当然也照旧赐下了相当多的礼物。价值也绝对要超过球球的进贡,那怕是加上贡礼之外的常例。

要知道把朱由崧从皇宫里请出来可不容易,自从发生了南京事变,东林党上台之后,朱由崧也学起了他的爷爷万历皇帝不再上朝,推说自己有病,把朝政大事全都交给内阁来处理,自己却躲在皇宫里终日饮酒寻欢,而每天内阁送进宫来的折子,也都由司礼监秉笔太监卢九红上批上“准行”两个字就可以了。虽然朱由崧的这种态度,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纷纷上书要求朱由崧出来亲政,但都被史可法和吴饶诟蟠蟪剂盅沽讼吕础

对于这个时候的明朝,有一个对权力完全放手,不理政事的皇帝,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现在朝中基本都是东林党一手蔽天般的控制,都是正人君子,没有所谓奸邪之徒,而且内阁的几位大臣也都是有想法,想干出一点事情来的人。因此在渡过了短暂的权力整合期之后,东林党也开始准备要拿出自己的施政纲领来。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军事计划仍然是首要的。因为尽管商毅打败了清军的进攻,但清廷对南明的威胁始终都没有消除,东西两线的两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襄阳和徐州者还控制在清廷手里,而且现在和南京朝廷刚刚成立时相比,在军事方面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有必要重新梳理一遍。

在南明成立之初,对南京的防卫是分东西两线布置,东边是江北四镇,西边是左良玉,而仅仅只过去了一年时间,左良玉和江北四镇中的高杰都己先后死去,而江北的另两镇,刘良佐和黄得功也都被调回来保护南京,现在东线只剩下一个刘泽清,另外刘肇基也开始自领一军,但这两人现在都是在商毅的指挥之下。而商毅尽管在名议上是江北督师,但实际上也只是付责防卫整个东线。

而现在看起来,东线正因为有商毅在那里坐镇,基本不用但心,无论朝中官员对商毅有什么看法,但却没有人怀疑他的军事能力,而且尽管商毅己经算是割据一方的势力,南京也不能拿他怎么样,但商毅对南京朝廷的态度却远比左良玉或江北四镇要好得多,因此也能够放心。

相对来说,西线就更为复杂,左良玉死后,左梦庚率部投降了清廷,而却是由败退到湖广的李自成的大顺军接替了左良玉的位置,守卫南京的东线,另外湖广总督何腾蛟手里也有一些人马,现在正驻守在长沙府。

这也是目前南明在西线的主要兵力分布情况。尽管在清军南侵的战斗中,大顺军死死守住了武昌府,保住了南京上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