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国贼(巨火)-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存回到临淄城已是十月初三,忽闻张举的十余万大军于昨日凌晨尽数拔营,以令人惊愕的速度迅速撤往幽州,立刻询问太史慈的战报是否到来。

鲁佩立刻笑眯眯送上战报:“此战歼敌四千八百余人,缴获马匹两千余匹,担任突袭先锋的张郃将军斩下了乌桓第一勇士勃图鲁的首级,一击得手立即东撤,被激怒的丘力居果然率领三千残部疯狂追击,径直撞入徐盛将军设于鬲县以西四十里牛头坡下的伏击圈,我军六千将士弓弩齐发,乌桓骑兵死伤惨重,张郃将军随即挥师调头,与埋伏在正南五里外的太史将军的三千骑兵一起展开夹击,半个时辰不到便结束战斗,唯一遗憾的是,身中数箭的乌桓主帅丘力居在数十亲卫的前赴后继的救援下,仗着战马优势冲出重围逃过一劫。”

刘存听了惊喜万分,匆匆看完战报立刻大声赞道:“张郃了不起!不但做出完整的作战计划,主动请缨担任突击和诱敌先锋,还斩下了乌桓骑军副帅勃图鲁的首级,功居首位啊!太史子义和徐文向从善如流,指挥有方,各级将士有勇有,谋配合默契,基本全歼了附贼南下的五千乌桓骑军,大涨我军威啊!鲁佩,立刻将捷报公之天下!”

“明白!属下已经准备好了。”鲁佩精神抖数地领命而去。

刘存哈哈一笑,转身询问一旁的赵立:“有没有刘备或者公孙瓒的来信?”

赵立微微摇头:“刘玄德和公孙将军的最近一次来信,就是八天前送到主公手上的那两份,估计他们这个时候要追击张举大军更没工夫了。冀州军那边恐怕也一样。”

刘存当即下令:“立刻通知伯焘先生、子柔先生、幼安先生、子尼先生、彦方先生、茂原先生到议事堂举行会议!”

一个时辰内,除了带领琅琊农工商学院众弟子前往东莱各地考察农牧业、矿业和盐业的田牧之外。青州长史公孙沛、别驾管宁、治中国渊、从事王烈、计丞韩漾和武将纪维、鲁佩、徐岩等均已到来,就如何尽快恢复因战争废弛的平原郡及下辖安德县、鬲县、般县、乐陵的统治展开磋商。

平原郡原本下辖十四个县。百年来因各种灾害或朝廷的行政区划调整,位于平原与高唐以西的四个县已划归冀州和兖州,漯水之滨的漯阴县划归济南国,剩下的九县实际控制在刘存手中的是黄河南岸的高唐县、黄河北岸的平原县、安德县(今山东平原县东北)、西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德平镇)、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乐陵和蓼城(今山东利津县西南、黄河故道入海口南岸)。

已被战火毁坏或因天灾废弛的鬲县(今山东德州市南)位于平原城北面,般县(今山东临邑县北)位于青冀界河般水南岸,这两座县城均处于冀州渤海郡之南,不但是幽冀二州南下青州的两道大门,而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只需好好经营两年。就能成为巨大的粮仓和面向幽冀二州乃至大草原的贸易集散地,刘存和他的心腹文武无论如何都不会舍弃。

之前没有急于收回以上两县的原因,是因为幽冀之间的数十万人大战尚未分出胜负,唯恐巨额投入之后再遭祸害。

如今张举叛军已尽数北撤,韩馥和公孙瓒的大军奋起追击收复失地,这时候刘存必须抢先一步,收回本就属于自己的北面几个县,派驻军队和各级官员行使权力,然后再慢慢收容难民恢复生机。彻底将平原全郡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中。

前任平原太守裴潜在张纯、张举叛乱前期已晋升尚书,接任的太守看到冀州青州打得昏天黑地,平原郡黄河以北各县官员全都辞掉官职蜂拥而逃,还没出洛阳就吓得掉头回家了。

直到现在。朝廷还不知道张举的十余万大军已经北撤,刘存必须抢在朝廷重臣和世家豪强反应过来之前,向朝廷和皇帝刘宏举荐自己的人担任平原太守、群丞和郡都尉这三个最为重要的职务。

讨论到最后。现琅琊国西海县令苍慈苍孝仁获得一致推崇,淮南苍慈不但是名传天下的士林名士。而且是通过正规的考选渠道,一步步踏实稳健地步入大汉官场的俊杰。历来享有较高的清誉。

苍慈深具政治才华,西海县经过他一年多治理,现已成为享誉青徐二州的后起之秀,治下十五万流民通过垦荒种粮和海盐生产,过上了温饱安逸的生活,全县上下无不对勤恳清廉温和如玉的苍慈感恩戴德,皇帝刘宏接到琅琊王刘玺和琅琊国相等人的奏报后,两次当庭赞扬苍慈的人品和才华。

由这样一位天下认可的大才来担任平原太守,不但刘存和心腹文武们放心,皇帝也会放心,那些别有居心的朝中大臣更无话可说,因为到目前为止,说都不知道刘存与苍慈之间的关系。

平原郡都尉最后确定徐盛,这是公孙沛和国渊极力举荐的结果,管宁非常赞成,刘存原想晋升徐盛为别部司马,把徐盛当成琅琊军的领军大将来培养,与将来率领青州军的太史慈一起,成为自己军事上的左膀右臂。

如今看来,刘存只能屈从于众谋士的意见,孤悬于黄河北岸的平原郡战略地位实在太过重要,目前除了徐盛,恐怕没人能够信任,统帅琅琊骑军的太史慈是坐镇临淄的最佳人选,还是主公刘存的结义兄弟,比谁都适合于统领随时可能要四处征伐的八千琅琊骑军。

至于平原郡丞人选,刘存倒不太在意,哪怕朝廷派人下来也无所谓,只要太守和各县县令是自己人的就行。

按照惯例来看,只要刺史刘存举荐上去,一般都会获得批准,朝中重臣和眼高于顶的世家子弟也愿为了几个区区县令的职务,与实力雄厚如日中天的刘存交恶。

各项事务定下,立即书写举荐奏章,管宁、国渊和王烈对此均是顺手拈来,刘存只需为徐盛书写举荐奏章即可。

***********

ps:求订阅!求推荐!求月票!谢谢了!

第一一二章奉诏进京(下)

次日一早,青州治中国渊拿上诸多奏章,在亲卫营一百精锐的护送下,乘坐马车携带众多精美礼物北上水军基地蓼城,转乘两艘水军明轮,逆水而上赶赴洛阳。

刘存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与公孙沛、管宁、纪维、鲁佩、陆九等心腹文武召开秘密会议,准备对最为嚣张的北海国和安乐郡那些世家门阀地主豪强展开无情打击。

没等刘存和麾下文武制定完镇压方案,临淄城门尉火速来报:“皇帝派来的特使已经抵达城西十里亭,仪仗隆重,禁军近百,先期前来的禁军令官通知说是圣旨到了!”

管宁立即提醒刘存,预计是皇帝履行自己的诺言,敕封刘存为介亭侯的圣旨到了,否则不会那么大阵势。

刘存连忙吩咐摆下香案,速速更衣完毕,率领麾下文武出西门迎接天使,见面一看大家都乐了——此次传旨的天使还是皇帝的近侍宦臣,满脸微笑仪表堂堂黄门丞张敦。

天使的隆重仪仗,震动了临淄城,数以万计的百姓涌出家门,沐浴多年未有的浩荡天恩,从西门至城中刺史府的大街两旁,全是焚香膜拜的民众,盛况空前极为感人。

豪华车舆上的张敦颇为感动,侧过身对车外骑马陪伴的刘存叹道:“咱家代圣上出巡已有十二年,前前后后走遍我大汉九个州,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隆重感人的场面,可见大人治下百姓,心里都装着皇上。装着社稷!”

刺史府正堂前,宣旨的仪式格外肃穆。刘存和上百文武官员跪成一片,面向象征皇恩浩荡的仪仗。恭敬倾听张敦大声宣读敕封荡寇将军、青州刺史刘存为介亭侯的圣旨。

张敦宣读完毕,上百人山呼万岁的声音轰然响起,不一会,高墙外就响起了全城军民的震天欢呼声。

张敦把圣旨交到刘存手里,把再次叩谢的刘存扶起来:“子鉴大人,听听这响彻天地的欢呼声,万民拥戴啊!”

“这是青州军民对圣上的感激和拥戴,微臣获得的荣誉,在青州百姓看来不单是给微臣的。也是圣上赐我青州数百万子民的恩典啊!”刘存如今越来越会说话,也越来越敏感谨慎。

张敦郑重地解释:“大人误会咱家的意思了,大人是什么样的人咱家清楚,不过大人说得也对啊,咱家也听出来了,一路走来也看出来了,这确实是青州百姓对皇恩的感激和欢呼,虽说皇上把恩典赐予大人,但在百姓心目中。都认为皇上看重青州,看到了数百万青州子民,每个人都感觉自己也获得了恩典,获得了荣耀。所以才这么欢声雷动啊!”

“大人精辟!”刘存不轻不重拍个马屁。

张敦哈哈大笑,在刘存和文武官员的恭请下入内奉茶。

喝下半杯香茶,张敦提议参观一下刘存的新府邸。刘存欣然同意,陪在张敦身边走向中苑。漫步于毫不奢华却宽阔雅致的庭院之中,一群文武陪着几位随从宦官和禁军佐尉远远跟随。

张敦兴致很高。没有半点疲惫,与刘存像老朋友般谈及冀州战事,很快便告知此行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事不在圣旨里头,也不能当众传达,现在咱家就把圣上的口谕向子鉴大人转达,大人无需跪接叩谢。”

“谨遵大人吩咐。”刘存意识到此事很可能相当重要。

张敦满意地点点头,边走边低声传达,脸上和眼中全是肃穆之色:“皇上吩咐说,见到刘爱卿就对他说:朕意外得知爱卿竟然是东平王第六代孙,心中又惊又喜,唏嘘不已啊!这么些年得到爱卿不少好东西,还对爱卿年年加征,岁岁加赋,让爱卿受了不少委屈,有点对不住了,张敦你替朕向刘爱卿陪个不是,告诉刘爱卿,朕很想见他这个王弟一面,要是冀州和青兖战事不那么吃紧了,就来雒阳一趟吧,朕不但要看看刘爱卿长得是否和外面传言的那样,还有不少话要对他说。”

刘存双眼潮红,不管之前对刘宏有何意见,此刻传达的一番实实在在的话语,就让刘存心存感激:“臣接旨!”

张敦松了口气,关切地拍拍刘存的手臂:“大人一片忠心,咱家能体会得到啊!别客气,这是大实话,咱家见过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和封疆大吏多了,如同子鉴大人感激之情发自肺腑的没几个啊!皇上没看错子鉴大人。”

刘存默默点头,忽然感觉不对劲,微微靠近张敦边走边问:“大人,圣上如今精神可好?”

张敦欣赏地看了刘存一眼,低声告知:“正是因为不好,皇上才这么着急让咱家跑来传旨,否则应该等到冀州和青兖彻底安稳下来,才会宣大人入朝论功行赏,唉!说句该掌嘴的话,皇上的精力越来越不济了,这两月总是恍恍惚惚的,竟两次询问咱家,他的陵寝是否都妥当了?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刘存非常吃惊:“既然这样,三天后咱们动身赶赴雒阳,大人以为如何?”

张敦立刻明白刘存为何要等三天之后,点点头满意地说道:“干脆把明年春的贡献和今年的一起带上吧,让圣上高兴高兴,圣上最喜欢子鉴大人亲手烧制的那套描金玉瓷茶具,每次使用都很爱不释手,有一次还对想摸摸都不能如愿的蔡邕大人开玩笑说,你能给朕弄一套回来,朕就让你过回三公的瘾,哈哈!”

刘存禁不住露出笑容,笑谈几句就把自己举荐苍慈担任平原太守、徐盛担任平原都尉的事如实告诉张敦,请张敦帮自己分析一下,是否能够获得皇帝的批准。

张敦当即回报刘存的信任,重重握一握刘存的手,不动声色地边走边说:“不是咱家不知轻重信口雌黄,以大人如今的声誉地位,以及很快由宗正府告知天下的皇亲身份,以及数年来对皇上对朝廷的赤胆忠心和显赫功绩,大人只需开个口,别说平原太守,要个镇东将军的封号再封个王侯什么的也不难啊!皇上和朝中大臣如今心明如镜,对大人的评价很高,不止一个重臣在朝会上仗义执言,说这几年要是没有大人交给皇上和朝廷的近十亿钱税赋,没有大人在琅琊和青州不遗余力接纳流民开荒自救,没有大人对冀州和兖州的巨大援助,如今的局势恐怕比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还不如!”

张敦说到这,望向微微摇头的刘存:“大人千万别以为朝野混乱天下动荡,皇上和朝廷就看不见子鉴大人任劳任怨默默努力,虽然宵小之辈奸佞之徒不少,攻击青州新政的声音也从不停息,可目光高远忠于王事的忠耿之臣也不少啊!与大人相交莫逆的黄琬大人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皇上绝不是那些居心叵测之徒污蔑的那般荒诞,相反,皇上比谁都看得清楚,只是我大汉积弊太深,皇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大人可千万不要对皇上和朝廷失去信心,皇上可是还要大大仰仗大人的。”

“谢大人开导教诲!刘存知道怎么做了。”刘存两句话表明心迹。

张敦欣赏地点点头:“这样就好!这么吧,咱俩也别走了,弄杯好酒喝吧,就要你军中那种烧刀子,咱家喜欢那味道,虽然在洛阳城买到百金一瓶的琅琊贡酒香馥甘醇,天下无双,可咱家还是喜欢琅琊军中朴实无华却令人回味无穷的烧刀子。”

刘存微微惊讶:“早知道大人喜欢,我早就让人给你送去了。”

张敦高兴不已:“那就说好了,咱家也不贪心,以后每月能得到两坛就好。”

“两坛怎么行?这样吧,除了军中的烧刀子,其他几种酒每月也送去两箱吧,否则我担心转过背你会骂我小家子气。”刘存笑着说道。

张敦听完哈哈大笑,拉着刘存的手一起往回走,放下了心事的两人边走边谈,轻松从容笑声不断。

跟随后面的几个随从宦官和禁军佐尉非常惊讶,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他们从未看到过深受皇帝宠信的张敦,竟有如此自然亲切毫无顾忌的一面,不知不觉间竟然看呆了。

ps:求赞求订阅!谢谢您!

第一一三章中德殿(上)

中平五年,十月二十。

宽阔平缓的河面上,五艘悬挂风帆的三百吨级货船在前后两艘二十二米长、四米多宽的尖艏明轮护送下,排成一列纵队逆洛水而上。

令人瞩目的船队距离洛阳皇城东南面的码头还有三里水路,一短三长的铜哨声清脆响起,每一艘船都缓缓降下被北风鼓动的主帆,接着收起船艉的侧帆,只留下顶层船楼后方一面胀鼓鼓的副帆。

数息之间,整个船队如同被无形的举手从后方缓缓拖住似的,速度降下近半,以整齐的队形从容不迫地向前方高悬王旗的大码头驶去,引发两岸看热闹的成千上万军民阵阵惊叹和喝彩。

紧随前方水军明轮之后的大船上高高飘扬五面旗帜,最高最大的那面是象征皇权威严的钦差大旗,前后两面降低三分之一高度的红色旗帜上,分别绣着“荡寇将军”和一个不大不小的“刘”字,熟悉官场的人知道,这是皇上的钦差与奉旨入京的青州刺史刘存到来了。

大船艏艉猎猎飘扬的旗帜是琅琊军的战旗,船艏上方的旗帜为上红下黑式样,旗帜正中央的白色图案是两把交叉利剑和一座高山,两岸人群中的知情者高声喊出了“琅琊军”的威名,再次引发阵阵欢呼喝彩,所有人都知道,琅琊军就是东方那支忠于当今皇帝、忠于大汉朝朝、战无不胜的强大军队。

船艉上方那面上蓝下黑的战旗中间,则是一条跃出海面的白鲨图案,这是琅琊水军的战旗。绝大多数内陆民众对之感到陌生,但在渤海和东海沿岸。甚至更南面的吴越沿海地区,人们只要看到这面战旗。就会肃然起敬。

身穿一身文官制服的刘存和同样高大的张敦并肩站在第一艘货船的前甲板上,身后一群频频眺望前方帝都雄城的文武官员,分别是青州别驾管宁、从事王烈、刺史府参军赵立、别部司马太史慈、骑都尉徐盛、骑军佐尉张郃、刺史府亲卫营都尉徐岩、灵山营都尉鲁佩、蓬莱营都尉李勉。

刘存之所以把能带来的爱将都带来,是想让他们都见见皇上,以免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张敦在船上已经呆了十二天,此刻望向前方徐徐导引船队前进的水军明轮战舰,他依然觉得不可思议,这种既可用风帆,也可依靠隐藏在两侧船舷侧后的两个硕大水轮快速推进的狭长战船。他已经亲自上去看过四遍,此刻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刘存可没有张敦那么好的兴致,他远远看到站在大码头上的少府黄琬,以及黄琬身边身穿头戴高冠身穿锦袍的三名文武大臣,还有伫立于他们身后的上百名文武官员。

“大人,黄琬大人左边那个高个子是谁?”刘存低声问道。

张敦从容望着越来越近的码头:“是大将军何进,右边那位就是对你赞赏有加的太仆卿、临晋侯杨彪大人,右面那位是接替刘虞大人担任宗正的刘焉大人,他们身后除了黄大人的少府官员。大多是些随员,等会这几船贡品就由少府的人接收。”

刘存没想到位高权重的何进和杨彪、刘焉竟然来迎接自己,心里顿时生出丝丝紧张,想要再问张敦几句。哪知前方引到的水军明轮忽然加速,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划出一条白花花的漂亮弧线,进入上方航道中心线再次轻盈灵活的掉过船头。开始减速游弋,为船队担负警戒任务。

这一连串快速漂亮的动作在水军中非常平常。却激起岸上成千上万人的阵阵喝彩和惊呼,弄得刘存尴尬不已。深怕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他是故意卖弄。

刘存所在的大船率先靠向宽阔的码头,码头上的军士立刻将宽大厚实的踏板架上船舷中部。

看到何进、杨彪、刘焉和黄琬已经脸带微笑迎上来,刘存顾不得大船尚未系稳,疾步踏上晃动不止的踏板,在黄琬和船下几个军士的大声提醒中,稳稳当当越过跳板踏上码头,抢先一步在何进四人面前深深弯腰施礼:“刘存何德何能,敢劳动大将军和三位上卿枉驾相迎,刘存愧疚不已,诚惶诚恐啊!”

何进哈哈一笑:“子鉴怎会如此客气?我可听说了,子鉴实乃多次杀入贼寇阵中取其上将首级的猛将啊,哈哈!”

刘存更为惶恐:“大将军别相信,传言都夸大了,挑人脑袋的事下官就干过一回,还是仗着马快偷袭得手的,其他几次都是骑兵集群冲锋,边上将士怕下官伤着,还拼命挤上前,到头来发现也没杀几个贼,军中普通一名军候都比下官强得多。”

何进哈哈大笑,上唇的两撇胡子和下巴的漂亮短须频频颤抖:“哎呀呀!子鉴呐,你果然是传说中的仁厚豁达之人啊,今天我可是领教了,哈哈!”

身材高瘦骨架很大的杨彪和清瘦的刘焉早已将刘存上上下下打量个遍,看到高达英俊的刘存性格如此实在,也禁不住哈哈大笑,笑完转向身边乐得不行的黄琬:“之前你可没说子鉴这么有趣啊!”

黄琬望向对自己恭敬致礼的刘存,故意板着脸说道:“刘大人,本官可不是来迎接你的,本官是奉皇太后和圣上懿旨来接收贡品的。”

刘存没想到分开还不到半年,不苟言笑的黄琬竟然学会开玩笑了,何进和杨彪几个看到黄琬的故意为难和刘存的发愣,顿时大感有趣,不由得再次大笑起来,羡煞了旁观的上百文武官员。

黄琬这才亲切地向刘存回一礼:“太后和皇上看到钦差大人派人先行送回的贡品清单,非常意外,也非常高兴啊!太后欣喜地说,真没想到琅琊终于得到了两尺见方的琉璃平镜,而且还是五面之多,天降祥瑞也不过如此啊!听说子鉴的船队已从大河转入洛水,太后就把愚兄给打发来了,传谕说别的可以先不管,五面琅琊琉璃平镜可得立刻送入宫内,这不,三百宿卫跟着愚兄一起来了。”

刘存露出谦逊的笑容,然后转向杨彪深深致礼:“大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刘存在千里之外也倍感温暖!”

杨彪儒雅地笑了笑,心里却无比受用:“都是圣上的恩典,也是子鉴应得的,老朽不过是动动嘴皮子,做个顺水人情而已,不敢当子鉴如此大礼啊,哈哈!”

刘存依然恭恭敬敬地向杨彪和刘焉施礼,完了转向满脸笑容的何进:“下官此次来得匆忙,只给大将军备下两副步骑铠甲,一柄大匠师霍坚先生亲手打造的阔剑,以表青州五万将士对大将军的感佩!只是,大将军派去为西园军将校定购铠甲的信使,下官到了高唐上游码头才见到,只能急忙写张条子,烦请信使前往临淄与公孙长史接洽,怠慢之处还请大将军见谅!”

何进闻言大喜:“竟然能获得墨家巨子霍先生亲手打造的神器,如此厚礼,岂是金钱可以衡量?子鉴,别的不说了,明天大朝结束,就到我府上去聚一聚,我给你介绍几位西园八部的英杰,他们对子鉴在征剿贼寇中指挥的几次大战,一直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啊!”

被众人忘记了的张敦忽然挤进来,身后还跟着个满头大汗的小黄门,张敦顾不上客套,团团拱手简要解释:“诸位大人,对不住了!皇上口谕:召刘存大人申时中南宫中德殿外候见!此刻已是未时初刻,子鉴大人还要沐浴更衣,咱家得领子鉴大人先行一步,不快点恐怕来不及了。”

众人惊讶不已,没想到皇上对刘存如此器重,寻常各地太守刺史入京觐见,最快也要十天八天才能获得召见,等上一两个月寻常得很,哪像刘存前脚刚到,后脚就获召见,这岂是一般的器重和信任?

唯独宗正刘焉心知肚明,昨晚皇帝刘宏悄悄召见了他,与太后一起商讨如何将刘存纳入宗室、如何给予刘存赏赐才合适的诸多事宜,最后拿出了最为稳妥的办法:以刘存的一桩桩功绩,以及长期以来对皇帝对朝廷的忠心,参照刘存的先祖刘延被革爵驱逐前的地位,敕封刘存为县侯最为合适,然后以封侯的名义,重新将刘存及其上四代先人纳入皇家宗谱,既能显示皇室之威仪,又能体现皇帝的恩泽。

不明就里的刘存同样惊愕不已,但在张敦和黄琬的催促下,只能向何进和杨彪、刘焉致礼告辞,转身叮嘱一番尚未来得及向众人介绍的管宁,在成千上万的钦羡目光注视下,带上提着皮箱的徐岩,跟随张敦登上一旁等候的马车。

杨彪和黄琬非常洒脱,何进也暂时抛下刘存匆匆离开的遗憾,纷纷上前和大名鼎鼎的管宁见礼,然后在管宁的介绍下,逐一认识了数月间名声鹊起的名士王烈、打得张纯八万叛军丢盔卸甲死伤惨重的琅琊军悍将徐盛和太史慈。

第一一四章中德殿(下)

当管宁介绍到雄健孔武的张合时,黄琬、杨彪、刘焉和何进等人立刻愣住了,不约而同细细打量这位拘束的年轻将领,那眼神如同鉴赏宝物一样。

管宁和王烈很快醒悟过来,大将军何进洪亮的声音已经响起:“威武雄壮,一表人才,好啊!子鉴大人果然是慧眼识英雄啊!儁义率领五百精骑突击乌桓骑军大营、凿穿敌营并斩下乌桓第一勇士勃图鲁的头颅,捷报传来之日,整个洛阳沸腾一片啊!”

杨彪看到张合诚惶诚恐的样子,哈哈一笑亲切地说道:“儁义将军难道不知道,你的英名已为天下所知,还有你与子鉴大人的相遇相知,已成为传遍天下的美谈了吗?整个京城上至圣上,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此感慨万千,至今仍在津津乐道,就连西园军中军校尉袁本初麾下威震全军的第一猛将颜良,也坦诚不及你这个比他小五岁的河间同乡,韩文节兄弟现在恐怕悔得肠子都青了,哈哈!所以啊,儁义不必过谦,更不要妄自菲薄,你的经历,正如子鉴大人刻在贡瓷上的一句名言那样: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化作龙啊!”

张合顿时感动得双目潮红,深吸口气向杨彪深施一礼,二话不说悄然退到乐哈哈的太史慈和徐盛身后,情不自禁望向刘存离开的方向。

申时初刻刚过,换上黑色朝服的刘存在两名黄门官的引领下,进入中德殿东侧的朝房,等候多时的两名年长宦官要上前检查刘存是否携带禁物。黄门丞张敦及时到来。

张敦挥挥手让两名宦官退下,上去为刘存正了正崭新的通天冠。检查刘存佩戴的银印青绶是否符合标准,最后拿起矮桌上的象牙朝笏笑问:“朝笏下发之后。大人从未用过?”

刘存苦笑道:“这回要不是跟你来面圣,恐怕一辈子都用不上。”

张敦笑了笑,将觐见的礼仪对刘存重复一遍,询问刘存要不要小解?看到刘存摇摇头,便将刘存带出朝房,转入两道回廊,穿过几颗苍劲的大柏树下,来到中德殿高高的玉阶前,陪同刘存一起肃然伫立。等候殿内来人宣见。

刘存对张敦的关照甚为感激,又不敢说话,只好悄悄抬起头,仰望前方巍峨屹立雕梁画栋的宫殿,仅是正面能看到的十八根漆成红色的巨大柱梁,就让刘存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一刻钟后,随着高台上的大声宣召,刘存在张敦引领下登上九级玉阶。通过四名禁卫和两名黄门内侍肃立两旁的大门,飞快脱下厚底朝靴,低着头捧着象牙朝笏,在光可鉴人的棕黄色木地板上前行十五步。端端正正跪在大殿正中央,匍匐身子高声奏报:“微臣刘存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果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啊!平身,赐座!”略带沙哑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中显得颇为浑厚。

“谢圣上!”

刘存慢慢爬起来。抖动大袖再施一礼,抬起头时正好与皇帝刘宏投来的目光碰到一起。刘存连忙低下头,在张敦的引领下走到皇帝左下首的位置。又施了一礼才敢跪坐在蒲团上。

脸型略长眉毛很淡的皇帝刘宏双眼微微泛红,鼻梁很高很直,嘴唇上的两撇胡子修建得很整齐,脸颊上明显是扑上了一层薄薄的脂粉,使得焦黄的脸色看起来颇有生气。

刘宏此时笑得颇为开心,他一直望着毕恭毕敬小心翼翼的刘存,对刘存的英武相貌和一脸正气深感满意。

刘宏在两名近侍搀扶下来到刘存面前,轻轻推开搀扶他的近侍,坐在张敦搬来的厚重锦垫上:“爱卿不用拘束,本想在西宫的御园召见爱卿,然后和爱卿一起散散步,说说话,可是考虑到第一次召见爱卿,而爱卿又是我大汉朝廷的中流砥柱,所以还是回到这个中德殿里来更好些,这座大殿是专门用来宴请大臣、召见各地诸侯王以及代朕巡察四方的刺史们的,也是用于举行喜庆典礼的地方,在这里召见爱卿,更合适。”

“微臣感激不尽!”刘存真的很感激,不知为什么,刘宏给他的感觉,就像曾经相处多年的朋友一样。

刘宏笑了:“爱卿啊,这回你送来的东西太多了,竟然还有一船珠山乡子民第一次收获的糯米,朕和太后看到你的礼单时,鼻子都酸了,朕和太后心里明白,这不仅是一船三百石的糯米,还是十几万珠山子民和爱卿的一片忠心啊!朕即位以来,给朕进献这样实实在在贡品的,只有爱卿一个啊!”

刘存感激地望着刘宏:“圣上,再等两年,微臣能给皇上送来更多更好的稻米和麦子,这两年的粮食都是新开垦土地上收获的,地力还不够肥沃,从江南引入的种子还没有精选,如果再有两年时间,引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