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天国当附马-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那次的军中事变不成之后,保平安便解甲归田,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他本以为这一生就这样了,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黄旭竟然可以不计前嫌,重新启用他,自那时开始,他心中对黄旭就充满了感激之情,而更令他没想到的是,黄旭除了授予他辅佐曾国藩的重任之外,更是让他出任太平军核心军兵种的主将。
保平安岂能不誓死以报。
而弓箭手独立大队及火器营的主将,以前是李秀成,副将杨宜清,由于天王洪秀成十分赏识李秀成,所以,他将李秀成调回了京城,委任他担当大内总事务长及九门提督的重任,而杨宜清则承黄旭之命接任了主将一职,统率被称之为军中重器的弓箭手独立大队及火器营,由吕擎天出任副将。
情报处与特种作战分队最早的负责人是黄旭,而黄旭在出任主帅之后,就将情报处交给了刘玉华与姚大洪管理,而将特种作战分队指派给了东方不惑与田小二带队。
工兵营,后勤保障大队的主副将则保持不变,仍是由余一龙,段一虎,朱衣点,傅忠信几人分别统率。
以上的这些安排,都还是湘楚军没加入之前做下的,而在湘楚军加入之后,黄旭又重新做了统一的部署,将原湘楚军与原太平军的人马打乱之后,又重新进行了编排,而各军兵种的主副将也重新做了任命。
这些任命的核心内容除了原太平军所有将领保持原职不变之外,主要赋予原湘楚军的得力干将,诸如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曾三,刘坤一,江忠源,曾国荃等人更多的统军之责。
为了使罗泽南等人更好地融入到太平军中,黄旭提出采用双主将的方法领导全军,也就是将湘楚军的几员干将塞进了新太平军的体系之中。
譬如说,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刘坤一等四人,分别位同保平安,杨宜清,余一龙,朱衣点,做主将,共同执掌不同的军兵种,而曾三,江忠源,曾国荃则被黄旭简拔为中军护卫将军,也等同于受到了重用。
总之,黄旭的安排让所有人都皆大欢喜,也让全军的士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说完以上的这些安排,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太平军的一些军阶。
太平军的军阶一般分为以下几等。
三军主帅,军主将,军副将,龙骧将军,虎骥将军,护卫将军,偏将军,管带,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伍长,然后到最底层的士兵。
象前面所述及的那些在太平军中叫的响名号的将军,一般都是主将。副将军阶。
至于说,那些皇城护卫,王公府护卫,严格意义上讲,只属于内卫,他们由大内总事务长及九门提督统率,与野战军相比,二者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内卫只有职务之分,不象黄旭所率野战军有军阶之分,而内卫的职级一般简单地分为:总事务长,统领,副统领,大队长,小队长,普通士兵。
象禁军统领卢博,他就属于统领级别的人物,地位相当高,而被洪秀全亲调回京的李秀成则属于内卫中的顶级人物,他身兼大内总事务长及九门提督之职,可谓是位高权重。
不过,话也得说回来,如李秀成这样的人物,从他的本心来讲,他更愿意驰骋疆场,而不是做一个无所事事,享尽清福的近侍。
说完了联合作战司令部平时的一此事,再来说说与战时有着的事宜。
在战时,除了情报处,特种作战分队之外,联合作战司令部将根据具体作战要求,将各军兵种重新进行编排,赋予与平时不一样的任务,象这次攻击顺天府,太平军需要分别从四门进行攻击,那么就不可能按单一的军兵种进行分配攻击任务,必须重新混编,每一门的攻击梯队里面都要将所有的军兵种都掺杂进来,最后,所有人协同作战。
这样一来,原有固定的将兵统率关系必定会被打乱,从而被转换成一种新的关系,而要适应这种转换,就要求太平军必须象一部精密的仪器一样,随时随地都能做到两点,一,马上拆,二,拆了还能快速地装回去,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大军的整体素质必须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准。
这就要求,太平军不仅要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思想,还要有出色的老师,更要有超乎寻常的执行力,幸好,这几样要求,太平军都不缺。
黄旭当初根据石达开的授意在太平军中开展军事革新,目的就是为了将太平军打造成一支可以在不同形势下,适应全方位作战的铁军,所以,黄旭当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协同作战的理论。
协同作战就是黄旭当时改编军队的指导思想,而有了指导思想,再加上黄旭这位出色的指导老师,然后配之以那冠绝天下的太平军,何愁大事不成。
此次攻击顺天府,黄旭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各军兵种要尽可能的协同作战,顺天乃坚城,在攻坚一事上,对协同的要求更高,特别是普通步兵,重装步兵,弓箭手独立大队,火器营,工兵营之间,更是需要互相配合,只有配合到位,才能最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次攻城,步兵是主力,弓箭手独立大队及火器营则负责炮火压制和支援,工兵营则需要保证攻城器械供应无缺,保证攻城路线畅通无阻,哪一步做不到位,对攻城来说,都是不小的阻滞,所以,黄旭一直强调。所有人都必须协同作战。
事实上,太平军连续与原湘楚军及由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精锐历经多场交锋之后,太平军似乎对黄旭所强调的协同作战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新的太平军也越来越象一个整体。
黄旭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他相信,只要继续再这样磨励下去,这种协同作战的思想一定会深入太平军的骨髓,最后变为了一种本能的肌肉反应,真到了那个时候,黄旭相信,太平军就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铁军。
他们必将无坚不摧,神挡杀神,佛阻灭佛,试问,天下谁人敢撄其锋。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战前的准备
保平安在率部突破顺天城外的三道防线之后,已顺利地屯兵东城门外,随后,他便按兵不动,等待黄旭更进一步的命令
“军师,真急死人了,你说,元帅的命令咋就还不来呢,看着到手的肥肉却不能吃,真他娘的不好受啊。”保平安双眼放光,如饿死鬼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东城门,嚷嚷道。
看他那样,活象是要将这东门一口吐下去似的,就一个词形容,猴急!
“将军,稍安勿躁,如果是你盘中的菜,谁也抢不走,咱也不急在一时,还是耐心等等吧。”李鸿章望了望焦急不已的保平安,微微一笑,然后道。
农民渴望丰收,将军盼着打仗,学生期待考试,这是相同的道理,所以啊,哪有将军不爱打仗的道理,李鸿章非常理解保平安此时此刻的心情,而且,他更知道,只有战争才能检验出将军的价值,也只有战争,才能让将军觉得自己还活着。
“耐心?我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玩意。”保平安连连摆手道。
听到保平安此话,李鸿章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劝保平安保持耐心,况且,他们的请示信已经发出,想必要不了多久,联合作战司令部一定会有命令下达。
李鸿章料的没错,他们没有等待太久,就迎来了好消息。
这个好消息是由联合作战司令部的传令兵带来的,他携带来的命令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命保平安率部攻击东门。
接到命令,保平安乐翻了天,他终于是有事可干了。
“军师,命令已下,你说咋办?”传令兵刚走,保平安就迫不及待地对李鸿章道。
保平安经过这段时间与李鸿章的磨合,两人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一般情况下,这出力的事,保平安会毫不含糊地一力承担,但出脑之事,那就全权托付给李鸿章了。
“将军,这事急不得,咱们得商量出个万全之策。”李鸿章摇了摇头,他不能打无把握之仗。
他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与保平安在乎的速度相比,他更在乎的是如何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将眼前的这个问题解决掉,他可不认为,夺取东门这件事是一件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在李鸿章的眼中,凡是事,就没有大小之分,都需要小心从事,何况,攻城这种事就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很大的事。
“何谓万全?还不是得打,依我看,不用想那么多,直接攻城。”保平安的样子看上去就是火烧屁股,一刻也等不得。
“将军,攻城不是不可以,但也得找个好时机,最起码要让守城的清军再倦怠一点,我们的将士再休息多一点时间吧,这样我们可以少死很多人。”李鸿章盯着保平安的眼睛,平静地道。
李鸿章的话不多,也没什么气势,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让保平安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他是带兵的人,当然知道李鸿章所说之话的分量。
“唉,军师言之有理,我还是太急了点啊。”保平安叹了一口气,似乎心有余悸。
是啊,如果他就这样冒冒然地去攻城,什么准备都没有,那要牺牲多少将士的性命,幸亏李鸿章提醒的及时,否则,他就要犯大错误了,想到这,保平安悄然伸出手,轻轻擦了一把额头渗出的冷汗,心中更是侥幸不已。
“将军之心情,我能明白,将军也是立功心切嘛,这也没错。”李鸿章见保平安知错能改,欣慰地道。
“立功心切差点害死人啊,依我看,这立功是没错,但就是心太急切了点。”保平安到是变通的很快,竟然做起了自我批评。
“将军,我们这一路下来,连突清军的三道防线,采用的是元帅提倡导的各军种协调作战的方法,此法一用,可谓是势如破竹,清军束手无策,真没想到,黄元帅竟然可以将军事技巧运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李鸿章岔开话题,赞扬了黄旭的军事指导思想。
“我也有点没想到,你我追随元帅的时间都不长,你以前是清军的军师,不通元帅之法,那是情有可原,而我虽然是天国之人,但毕竟久已不在太平军中,以前见到黄元帅的时候,他还不是元帅,虽说感觉他非常之不凡,但也没象现在这样有如此切深的感受,现在只是觉得啊,跟随黄元帅的时间越久,就越觉得黄元帅之深不可测。”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耳闻目染,保平安对黄旭是越来越佩服了。
“没错,我也有同感,黄元帅学究天人,实在令人佩服。”李鸿章也是感叹不已。
李鸿章以前时常认为自己是聪明人,而他的老师则是天生的统帅,但见了黄旭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与黄旭相比,他屁都不是。
两人又感叹了好一会,保平安才又道:“军师,依你看,什么时候攻城比较合适?”
李鸿章抬头看了看天,然后道:“现在是已时,再过一个多时辰,将进入一天之中最易困顿的时候,如果在那时候发起突然袭击,我想,一定能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多时辰?似乎不算太久,那好,我们就在这一个多时辰之后发起攻击。”保平安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然后一拍大腿,叫道。
“趁这段空闲时间,让大军好好休息。”李鸿章补充道。
“没错,养足精神,痛痛快快地杀。”保平安舔了舔嘴唇,眼中似乎闪过一丝疯狂之色。
李鸿章见保平安说起杀人就来劲,不禁好笑地摇了摇头,道:“黄元帅那边好象没有明确指示,何时发起攻击?”
“是啊,没有啊,刚才的命令中没有提到这一条。”保平安不知李鸿章说这个干嘛,与他们攻城有何干系。
“按理说,我军四面攻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同时进攻,那才最具威势,但元帅现在却忽视了这一点,不知是何道理?”李鸿章皱着眉头将自己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是啊,这是个问题,元帅怎么没想到呢,我们是不是要提醒他一下?”保平安也觉得这是个问题,考虑是不是需要提醒一下黄旭。
李鸿章没有出声,脑子却快速地运转了起来,按理说,黄旭不应该犯这样一个错误,但是,既然他们心中有疑问,还是问一下的好,想到这,李鸿章不再犹豫,肯定了保平安的提法,他也认为提醒一下黄旭是很有必要的。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保平安立马着手书信一封,将自己与李鸿章准备攻城的有关情况及攻城的时间在信中向黄旭做了详细的阐述,请黄旭批示这样的做法是否可行,在信的最后,他委婉地提出,大军四面攻城,是否需要制定一个总攻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哪有这种临阵请战的道理,黄旭看到保平安的这封信,立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保平安这封信的重点显然是最后一句,总攻时间。
黄旭笑了笑,只是提笔在封的最后写下了四个字,然后让传令兵快马送回给保平安。
传令兵快马加鞭,片刻便至,信很快就被交给了保平安。
保平安将信拆开一看,看见黄旭批示的四个字,他不禁一愣,然后似有所悟,并随手将信递给了身边的李鸿章。
李鸿章接过一看,也是点了点头。
“如何?”保平安道。
他显然是在问李鸿章。
“元帅既有明示,那咱们照做就对了。”李鸿章没有丝毫含糊,事情已经明摆着的了。
“好,来人,传令下去,大军加紧休息,一个时辰之后,向东门发起攻击。”保平安下令道。
命令被传了下去,大军按照它正常的轨迹开始运转起来,该准备,就准备,该休息,就休息。
而黄旭的那批示到底是什么呢?
就四个字,随机应变。
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器之威
保平安将正式的攻击时间定在午时三刻,也就是清军最困乏,防守最松懈的时候。
“将军,时辰已到,你该下命令了。”看看时间已到,李鸿章提醒道。
“来人,擂鼓聚将!”保平安神色一凝,洪声道。
片刻不到,嘭嘭嘭的鼓声在军中响起。
三通鼓罢,众将齐聚。
“诸位,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现在,我命令,火器营的大炮首先发起攻击,一旦炮火完全覆盖城头,弓箭手大队再接着发起进攻,掩护普通步兵从正面冲击城楼,重装步兵携带冲城车,直接攻击城门并从侧翼掩护普通步兵,重装骑兵埋伏在城门左侧,轻骑埋伏在城门右侧,等待最后的攻击信号,工兵营及后勤保障大队的将士,务必确保一应器械物资俱全,不得有误,诸位听清楚了吗?”保平安将与李鸿章事先商议的方案公布了出来。
“是。”众将肃然受令。
“诸位请谨记,此战非常之重要,请诸位务必慎重对待,如有消极怠慢者,违抗军令者,一律军法从事。”保平安最后又放了句狠话。
“是!谨遵将军号令。”众将不敢不认真对待。
保平军大手一挥,众将立即转身,急步离去,准备率部攻城。
保平安则携同李鸿章在后督战。
按照部署,火器营最先动手,火器营配备的主要装备有三种,大炮,火枪,轰天雷。除了轰天雷是太平军自产的之外,大炮和火枪都通过梦想商业帝国从欧罗巴购买得来。
虽然黄旭早将这些重器配给了大军使用,但太平军真正用到它们的时候却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还没到需要真正使用这些玩意的时候,别一方面是因为太平军的将领们相信自己和自己手下的将士远胜过相信这些火器,所以,这些火器一直默默无闻,沉睡军中。
俗话说的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一次,应该到了它一展威风的时候了。
战鼓轰鸣,号声嘹亮,火器营所属的十门大炮一字排开,炮口直对顺天城头,大炮头顶的红盖头已被挪开,黑呼呼的炮口犹如凶狠巨兽的血盆大口一样,随时准备吞没眼前的一切。
炮手们就位,装弹,然后随着发令兵手上的红旗举起再放下,被点燃的火炮发出一声声巨吼,偌大的炮口中吐出一枚枚炮弹,呼啸着飞过天际,毫不留情地砸在清军防守的城楼上,只听一阵阵轰,轰,轰的巨大音爆声在城楼上响起,此起彼伏,然后是火光冲天,黑烟直冒,而伴随着从天而降的炮火,城头上的清军已乱成了一锅粥。
此时正值午时,大部分清军都不在状态,精神萎靡,甚至有些人还露出一副晕晕欲睡的样子,他们根本就没有防备太平军的攻击,结果,一阵炮火轰来,他们立马就给炸了个七晕八素。
在阵前指挥攻城的太平军副将崔敏见此情景,明白火侯差不多了,于是,他手中长枪一指,弓箭手顺势而出,接着,漫天的箭矢如雨点般再一次倾泄在清军驻守的城楼上,将本已深受炮火打击的清军又给撂倒了一大片,清军死伤惨重。
一轮激射过后,崔敏估摸着清军旧的防御体系已被击破,新的防御步骤尚未重新组建起来,攻城时机已现,于是,他又是挥枪往前一指,普通步兵抬着攻城器械,重装步兵推着冲城车,如潮水般朝既定目标冲去。
正如崔敏所料,炮火加弓箭的冲击,让守城清军已失去了防守的本能,当惊魂未定的他们看见黑压压的太平军朝城楼处涌来之时,他们唯一的反应就是傻傻地看着。
直到太平军冲到城墙下,竖起了云梯,然后开始往上爬之后,清军仿佛才如梦初醒,然后才听到凄厉的大叫声在城头上陡然响起,敌军攻城,戒备!戒备!
现在才来戒备,是不是有点晚了,或许吧。
保平安立于阵后,手握从清军处缴获而来的伸缩型望远镜,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清军城头上的乱象,他觉得有点意思。
“几炮一轰,清军就不战自乱,看来,咱们已经稳操胜券了。”保平安将望远镜递给身旁的李鸿章,了然无趣地道。
这仗还没开打,清军就已溃不成军,也太没意思了。
“没想到大炮之威竟然强悍至斯,真是令人太意外了。”李鸿章举着手中的望远镜,边察看敌情,边感叹道。
他们这一路攻来,气势如虹,根本没用得上后勤保障大队给他们提供的大炮,或者说,保平安根本就看不上这玩意,他完全就不认为这玩意有什么大的作用,跟他那些英雄善战的将士们相比,这简直就是一堆废铁,包袱,如果不是担心黄旭责骂,他早就命人将这玩意扔掉了。
不过,在见识了大炮之威后,他暗自庆幸,幸好当初没有一时意气,扔掉这东西,如果真的扔掉了,那才真让他后悔莫及呢。
“是啊,早知大炮如此好用,当初咱们还费那么大的劲,死那么多弟兄打什么,直接用这大炮将这些清军王八糕子给轰成渣,不就得了。”保平安呱呱乱叫,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有好东西不用,那是暴殓天物,实为可惜。
“大炮之威虽然巨大,但也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最后攻城拔寨,还是得靠咱们英勇的太平军将士。”李鸿章手中仍是举着望远镜,头也不回地道。
“不会吧,你没见刚才城楼上那人仰马翻的场景吗,咱们再它娘的轰他几轰,不就结束了吗?”大炮给保平安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他几乎下意识地觉得,大炮可以为他解决所有问题。
“将军,你想的到美,我可是听后勤保障大队的人说过,这玩意,可是宝,全军上下加起来,也就四十门,咱们这里能配到十门,已经是偷笑了,而且,这东西的价格超贵,买一门大炮的钱就够咱们养活一支小型的军队,而那炮弹也不便宜,就咱们刚才这么吼出去的那些炮弹,如果兑换成银子,可供天国的老百姓用上好一阵子,打炮就是打钱啊!”李鸿章听了保平安的话,笑着摇了摇头,就跟他算起了细帐。
“乖乖,这么贵?”保平安一脸惊愕,有点不大相信地道。
“那是当然,否则,整个火器营怎么只会配备四十门大炮,难道联合作战司令部不知道这些大炮的威力吗?”李鸿章道。
“是啊,你说的有道理……不过,那什么梦想商业帝国可是阔绰的很啊,元帅怎么不让他们支援一点,如果向他们多要一点,那钱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保平安脑瓜子转得到是很快,他可是知道天国有这么个财神爷。
“将军,你以为元帅不想吗,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是,你说的没错,梦想商业帝国是很有钱,但它也不可能将全副身家都拿来补贴咱们大军啊。”李鸿章道。
“没要它很多钱,只是够买大炮就成,这点碎银子,对那庞然大物来说,不就是九牛一毫吗?”保平安不认为这是个多么大的问题。
“将军,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跟你说,对于梦想商业帝国手上资源的分配,天国的上层一定是有预算的,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但据我自己分析,有几项支出,一定得办。”李鸿章想了想,道。
“军师,你知道的还不少嘛,赶紧说出来听听。”保平安的兴趣也给吊了起来。
“首先,商业帝国必须保留一部分自有资金,用来周转,其次,它要支援帝国的国库,再者,帝国很多看不见的地方,它也需要出钱,还有,军队也要向它要钱…。。等等,这东一项,西一项,那支出的都是钱,虽然梦想商业帝国很大,很有钱,但负项太多,它也吃不消啊。”李鸿章对梦想帝国的情况知道的也不少。
“照你这样说,天国难道就没一点财政收入吗,全都得靠这梦想商业帝国?”保平安十分的奇怪,他觉得这不可能啊。
“是的,事实上,天国如今的财政全都是由梦想商业帝国在维系,随着我们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养活的人口也是越来越多,需要投入建设的钱也是越要越多,这样如此一项项地算过来,天国哪里吃的消,如果没有梦想商业帝国的支持,天国将举步维艰。”李鸿章又点了点头道。
“哦,原来如此。”保平安有点明白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如何办事,元帅也有元帅的难处。”李鸿章到是黄旭的知心之人。
“原来如此,那从下个月开始,咱的俸禄就不要了,全部损出来买大炮,然后轰清军这狗日的。”保平安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大气地道。
“哈,哈,将军,就你那点钱,能顶什么用?”李鸿章大笑道。
“那就号召全军都捐一点,积少成多嘛,咱们多造一门大炮,就可以少牺牲掉一点太平军将士的生命,所以啊,捐这点钱,也是值得的。”保平安的话说的很动情,帐也算的很精。
李鸿章听了保平安这话,也很感动,他脱口而出道:“保将军,捐钱这事,算我一个。”
“好,军师,一定少不了你。”保平安伸出拳头,在李鸿章的胸前轻轻擂了一下,笑呵呵地道。
李鸿章望着保平安真诚的脸,摸了摸自己的胸口,也笑了。
过了一会,李鸿章又道:“不过,将军,这大炮威力虽然巨大,但也代替不了英勇的太平军将士,我已经说过了,它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让我们在进攻的时候少死点人,多杀伤点敌人,它并没能代替我们去彻底地消灭敌人,并占领他们的地盘。”
“成,成,我知道,反正,能少死点人,那就皆大欢喜了。”保平安兴奋劲还未消退,李鸿章的话,他根本就没听进去。
看保平安这样,李鸿章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第三百七十四章 快守不住了
残酷的战斗仍在继续,城头上,云梯上,不断有清军及太平军的尸体跌落,只一会儿工夫,在城墙脚下,双方的尸体就堆起老高,而鲜血则染红了这片土地。
太平军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进攻,已抢占了先机,与清军相比,隐然是占据了上风,凭籍着这股势头,不断有太平军的士卒通过云梯冲上城头,然后与清军战在了一起。
面对强势的太平军,固守在城楼上的清军也是倾力向前,拼命死战,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看上去,颇有一股誓与城楼共存亡的劲头。
战争打到了这个份上,双方心里都明白,双方都没有退路,特别是清军,除了死战一途,再也没有其它路可走。
太平军如若攻城未果,虽说会对士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但也仅此而已,但清军就不同了,如果清军失城,那就等于彻底宣告世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将失去最后一丝尊严,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们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这其中之份量,双方比谁都清楚。
伴随着交战的进行,绝望的叫唤声,撕心裂肺的惨嚎声,辱耳欲聋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在这残酷无比的战场上奏出了一曲令人心酸的悲怆之歌。
是啊,不论是谁胜谁负,受伤的都是中华民族,而且,这更是让亲者痛,仇者快的悲惨之事,但是,民族要前进,时代要变革,肯定是无法避免由这种伤害所带来的阵痛,也只有经历了这种阵痛,中华民族才真正能够做到涅磐重生,再次爆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芒。
这也从更深层说明了这场战争的必要性,这场战争的重要性。
随着不断有太平军砍翻阻挡他们的清军,不断地冲上城头,太平军的优势是越来越明显,,虽然清军仍在做着殊死的抵抗,但很显然,局面对太平军是越来越有利。
望着眼前的战场形势,保平安长吁了一口气,一直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他语气稍显欢快地道:“
:终于冲上去了啊!”
“如果我们已经冲上城楼的将士们可以在城头上开辟出一块固定的安全区域,从而引导更多的将士攀上城楼,那胜利就成定局了。”李鸿章对当前的形势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从他的字里行间也可以判断出,他同样是非常乐观的。
“没问题,一定可以办到,你等着看就好了。”保平安此时的信心是无比的强大。
“嗯”李鸿章点了点头。
在这一点上,李鸿章对保平安说的话没有丝毫的怀疑,因为他对太平军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信心,他相信太平军不会让他们失望。
就是东城门的战事在保平安与李鸿章的指挥下大踏步向前的时候,其它几门的情况与东门也差不多,也分别有一些太平军攻入了城楼,正在想尽办法扩大战果。
看起来,太平军离最后的胜利已经不远了。
清军的指挥中枢所在地,僧格林沁与恭亲王正愁肠满腹地端坐在椅子上,谁都没有说话,现场的气氛显得格外的沉闷。
对眼前的战事,他们是一筹莫展,他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可以阻止太平军进一步向前推进了,而他们耳中接收的坏消息令他们都已经有点麻木了。
当更多的太平军攻上城头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两个人终于是坐不住了。
“老恭,看样子,真是守不住了,依照我们以前所说,还是让皇上赶紧撤吧。”僧格林沁有点慌了。
“你这不是说的屁话吗,要是皇上肯听咱们的,我还用这么愁吗?我真不知道皇上在想什么,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愿意撤,难道真想与顺天共存亡吗,真是搞不明白。”恭亲王又是急,又是气,早已没有了从前的那份镇定与淡然。
“是啊,皇上这段时间以来,都是怪怪的,真不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些什么。”僧格林沁也有同感,他也察觉到了咸丰的异样。
“老僧,咱们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了,一定要劝皇上马上走,即使皇上不想走,咱们也由不得他,就是绑也要绑他走,咱们可不能托大,拿皇上的性命开玩笑。”恭亲王咬了咬牙,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们必须将咸丰从这已是险地的顺天府中带走。
“好,都听你的。”僧格林沁也觉得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