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庚新)-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手掬了一蓬热水,泼在脸上。
    看起来,开封城而今也是暗流激涌啊!


           

第一二零章 鲁山盗(二)


    汝州,历史悠久。
    早在商周时期,便有相关记载。政和五年,也就是公元1115年,宋徽宗下诏,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隶属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叶。县、龙兴和鲁山五地。
    说实话,绕道汝州,确有些远了。
    但是京西路封路,其下辖河南府都要遭受波及。特别是通往开封的几条官道,都不可避免停止通行。在这种情况下,绕道汝州也的确是柳青和玉尹目前最好的选择。
    柳青的车队,规模不小,浩浩荡荡足有十几辆马车。
    如此规模的车队,自然少不得护队,大约有百十人之多。
    这些护队成员多是一些所谓的‘江湖人士’,能使些拳脚,耍弄棍棒。若对上普通人,能一对二三不落败,倒也算得上是‘高手’。柳青往来东京到西域的商路,自然少不得有这方面的关系。看起来,这些人和柳青的关系都不算太差,甚至一些人和柳青非常熟悉,言语间也显得很亲近。不过这些人在玉尹眼中,却算不得什么。
    杀气!
    这些人没有杀气!
    虽然其中不泛亡命之徒,可是和玉尹这种曾经历过战阵搏杀,手上有几十条人命的主儿想必,显然不在一个层次。看这些人,厉害的也不过四五级力士的水平,但更多则是二三级力士的水准。聚在一起,手持刀棒,倒是能有些震慑效果。
    玉尹粗略估计,这百十人若遇到女直人十人队,便很可能会溃败无踪。
    可是,面对这种情况,他又能说些什么?
    也不是他的护队,只是在里面做客,玉尹最多是做到心中有数,便已经足够了……
    好在这些人对玉尹的态度也不算太差,毕竟玉尹是柳青请来的客人,这地位自然也不太一样。护队的队长,名叫柴霖,看上去年纪不小,大概有四十出头模样。
    可后来私下询问柳青,才知道这柴霖年纪还不到三十。(《》)
    使一杆银枪,喜欢着白袍,若非那张因常年在外,风吹雨淋而显得未老先衰的面容,倒也能算得‘拉风’二字。此人的功夫,大约练到了第二层,也就是五级力士的水准。在这护队里面,此人的功夫算是最高明,不过为人显得非常低调。
    “柴九郎人送诨号小白狼,使得一手好枪,犹善弓箭。”
    柳青把柴霖介绍给玉尹时,还专门道:“说起来九郎也是东京人,只是早些年犯了事,不得已只好改名换姓,流浪江湖。后来便跟了自家,虽免了罪名,却也不好抛头露面,所以开封城里知道他的人并不算太多……九郎,这边是东京第一嵇琴的玉小乙。”
    柴霖先是一怔,忙拱手道:“原来是小乙哥!”
    玉尹此前在开封的名头也不是太好,柴霖当然也知道他的名号。
    不过,后来玉尹浪子回头,更一鸣惊人,让柴霖颇为敬佩。玉尹也没有拿捏,人家既然尊他一声‘小乙哥’,那么在玉尹而言,也不好太过失礼,便口称‘九哥’。
    “九哥可知道,这汝州匪祸,究竟如何?”
    柴霖叹了口气,,“若说汝州的匪祸,自家倒是知道些状况。
    前些年生辰纲太重,以至于大家有些不堪重负。这两年,生辰纲虽然有些好转,可是汝水连续泛滥,天灾**才有了而今的情况……也都是被逼无奈,但凡有些活路,谁又愿意把脑袋系在腰带上,做那打家劫舍的盗匪?官府对此也颇无奈,这两年也曾出兵剿匪,但收获不大。好在那些盗匪,也有些眼力,一般和官府扯上关系的,他们尽量不去招惹。所以这官府,也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
    玉尹闻听,恍然大悟。
    换句话说,所谓的汝州匪患,民即是匪,匪便是民……
    怪不得会变成如今状况,怕也是出于无奈吧。
    “既然如此,咱们还是要多加小心才是。”
    柴霖笑道:“小乙哥放心,汝州这条路,此前自家也曾走过,和当地那些好汉,也有些交情。(《》)
    昨日东家决意要绕道而行,自家便派人前去拜山。
    想来这路上,也不会有太多的周折,若顺利的话,三天之后便可以进入颍昌府,而后转到开封。”
    所谓拜山,也是江湖行话。
    似柴霖这样的老江湖,多多少少会有些面子。
    他们会在通行之前,先拜访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盗匪,并且奉上钱两,作为礼物。
    而后当地盗匪,便会给予方便,不去袭击商队。
    这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正应了那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俗语。
    听柴霖这般解释,玉尹倒是放下心来。
    一行车队离开慈涧镇之后,一路南下,过洛水,越伊水,便算是进入汝州境内。进入汝州,车队行进的速度明显放慢,护队看上去,也比往日多了几分警戒和小心。
    在抵达临汝镇休息的时候,柳青便得到消息:汝水以南境内,通往颍昌府的官路,也被封锁。
    “若如此,便只有过汝水,穿崆峒山,绕鲁山后,顺蚩水进入颍昌府了!”
    柴霖眉头紧蹙,显然是有些担忧。
    玉尹忍不住问道:“莫非这样会耽搁时日吗?”
    “绕道鲁山,肯定会耽搁些时日,不过也是一两日而已,不会太长。”
    柳青道:“既然如此,便走鲁山是了。”
    柴霖苦笑道:“东翁有所不知,这鲁山也是汝州匪祸最为严重的地带。若是走梁县,自家倒是有把握,靠着自家的面子,花费些钱两便可以有惊无险的通过……
    可是鲁山,已临近唐州。
    自家很少过汝水以南地区,所以也不敢保证,那边的大王们一定能给自家这个面子。”
    原来,强盗也分区域!
    玉尹立刻明白了柴霖的苦处,他这是担心,会发生意外。
    “那梁县何时可以通行?”
    “据那边传来的消息,要三五日方可。”
    柳青闻听,顿时蹙起眉头,“洛阳封路,梁县封路……怎地这次出来,会如此麻烦?三五日倒也不是等不起,可这心里面终归不太舒服。九郎,咱们有这许多人,你看能否安全通过鲁山?如果可以的话,便走鲁山,自家实在是不想再等。”
    “鲁山那边有些混乱……
    不过据小底所知,那边倒是没什么太过强大的盗匪。若硬要通行,也不是不可能……既然拿了东翁的工钱,弟兄们大都也知道利害,定然会保得东翁一路平安。”
    这言下之意便是告诉柳青,如果走鲁山,恐怕会有伤亡。
    “走鲁山,走鲁山!”
    柳青有些不耐烦了,挥着手便做出决断。
    玉尹一旁也不好插嘴,虽然不太赞同柳青这种做法,可内心里,他也想早些返回东京。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看着那护队里的成员,玉尹也只能暗地里,一声长叹。
    “不吝兄,这次这般急切返回,莫不是有什么紧要事吗?”
    待柴霖离去后,玉尹忍不住开口询问。
    作为一个商人,理应是以安全为重。可是看柳青这两日的做法,却颇有些怪异处。
    在慈涧镇的时候,他便急不可待,想要早些返回东京。
    为此,不惜绕道而行,甚至明知道汝州地区混乱,也要强行通过。当然了,有小白狼柴霖协助,花费些钱两便能安全无虞抵达开封,倒也不是不能够理解。毕竟柳青这手底下,有这么多护队。只要打通了汝州绿林道,也不会遇到什么麻烦。
    可是,明知道鲁山难行,还要不顾一切的通过,便有些说不通了!
    而今的玉尹,在经历过漠北一番磨练之后,已不是那个方重生时,浑浑噩噩的玉屠夫。他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揣摩,在处理事情上,也比当初多了几分老辣。
    柳青叹了口气,走到房门口,向外看了看,见左右无人,这才关上房门。
    他从随身的行礼中取出一个雕刻精美的和田玉玉匣,而后往桌子上一放。
    “小乙是自己人,自家也不想隐瞒。
    你道而今兵荒马乱,自家为何还要跑去西域?不瞒小乙,我这次去西域,是为户部侍郎唐钦叟购买一个宝贝。再过几日,便是太子寿诞。偏在两月前,太子妃患了重病,需天山雪莲做药引方可痊愈。这东京城里,虽不泛雪莲,却没有足够年份,且方采下来的雪莲。唐钦叟便花了重金,托我从西域购置,准备在太子寿诞时献上,以博取太子欢心。若是送去晚了,只怕唐钦叟会找自家的麻烦。”
    玉尹,恍然大悟。
    唐钦叟?又是户部侍郎。
    玉尹便大致上猜出了此人身份,想必就是那个唐恪。
    说起唐恪,还真难以评价。人说盖棺定论,可这个人……
    此人是余杭钱塘人,四岁丧父,后以父荫登第,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大观三年,如初屯田员外郎,曾奉命招讨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暴动,升为右司员外郎。
    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汴京危急。
    这唐恪临危受命,解除了黄河水患,因功升任户部侍郎。
    不过在此之后,再未有过升迁……历史上,唐恪是有名的投降派,曾主张放弃三镇求和。靖康年间,又是他怂恿钦宗致函金兵统帅,试图议和,而被军民唾弃,不得已被迫辞职。后二帝蒙尘,金军立张邦昌为皇帝,这唐恪竟然予以支持。
    不过在推戴状签名后,又服毒自杀,所以也很难说清楚他究竟是忠还是奸!
    柳青苦笑道:“小乙莫看自家表面风光,然则在他人眼中,却不过是一只蝼蚁耳。
    若这次耽搁了唐恪好事,那唐恪必放不过我。
    到时候,便是有万贯家财,也要被唐恪所害……若非如此,自家又何必冒险,强行自鲁山通过?”

           

第一二一章 鲁山盗(三)


    玉尹沉默了!
    柳青所说的苦处,若是放在以前,他或许无法体会。但经历了可敦城一连串的磨砺之后,他对那所谓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生物链,有了深刻感受。
    在许多人眼中,柳青或许风光无限。
    有万贯家财,更与上层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实际上,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不过是一只蝼蚁,充其量也就是一只大一点的蝼蚁。在那些士大夫的眼中,柳青便是再富有,比现在富有十倍,也难逃他们的掌控。
    风光背后的心酸,又有谁人知晓?
    柳青脸色透出苦涩,坐在桌旁一言不发。
    玉尹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如此,咱们便闯一回鲁山。
    天色不早,还是早些休息吧。莫到了明日路上无精打采,才真个是得不偿失……”
    “也罢,小乙说的不错,便早些休息。”
    玉尹起身告辞,走出房间。
    站在客栈楼上的长廊上,手扶栏杆,看着楼下空荡荡的大厅,玉尹驻足,久久不语。
    我不要做蝼蚁!我要做人上人!
    生平第一次,他心里充满了**……勿论是在前世今生,他都处于生物链的最底层。只是在此之前,哪怕是在协助余黎燕的时候,也没有此时这般,充满**。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句话是他留给余黎燕的叮嘱,又何尝不是自己真实的写照呢?
    别有人间行路难啊……
    ++++++++++++++++++++++++++++++++++++++++++++++++++++++++++++++
    第二天,收拾了行礼,车队再次踏上旅程。
    此一次继续向南,离开临汝镇时,所有人心里面有有一些沉重,一个个脸上都流露出严肃表情。鲁山地区混乱不堪,也不晓得这一回,是否可以顺利的通过呢?
    柳青的脸上,也不复早先的轻松。
    渡过汝水之后,入夜时便抵达崆峒山。
    这崆峒山,一说是在甘肃,一说是在汝州。事实上,崆峒有三,汝州崆峒又叫中崆峒,也是传说中黄帝问道广成子所在。早在四五千年以前,汝水流域水量充足,据说河面宽有十几里。当时的崆峒山,其实是一个小岛,岛上有天然石窟。
    不过后来,随着地壳变化,汝水的雨量渐渐减弱,崆峒山便逐渐形成山脉。
    月夜下,这山色秀美,却又透出一股子雄浑之气。秀美与雄浑,本是相互冲突,却在这里完美的融合一处,造就了崆峒奇景。玉尹等人在崆峒山休息一夜之后,便再次启程。
    山路虽然崎岖,但总体而言,还算顺畅。
    出崆峒往西南,便是伏牛山脉的牛头山;往东南,则是鲁山所在。
    出山之后,景色陡然一变。
    如果说崆峒山的景色,是秀美和雄奇相融合,那么走出崆峒山后,一路所见,尽是疮痍。
    本六月时,丰收即将来到。
    可是一路走下来,却只看到田地荒芜,人迹稀少。
    “开春时,蚩水泛滥,造成大面积水患。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家园……”
    柴霖催马,和玉尹并辔而行。
    看着眼前这一片荒芜景色,他忍不住感慨道:“早些年小底也曾来过这边,当时到处都是绿色,村庄相连,好不繁华。不成想而今,却变成这副模样……官府虽然也下功夫治理,但却没有什么效果。这几年鲁山的人口,确比从前减少了。”
    玉尹沉默了!
    其实从关中一路行来,这种景象倒是屡见不鲜。
    可每每看到,心里总是感觉不太舒服,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沉甸甸的,很难受。
    从马背上,取下了嵇琴。
    他骑在马上,好似信马由缰一般。
    凭着和暗金的默契,玉尹倒不担心会掉了队。
    他调试了一下琴弦,弓子一振,一串流畅的小颤音,顿时回荡空中。
    那小颤音中,带着浓浓悲戚,恍若呜咽,令闻者心碎。柴霖知道玉尹琴艺高明,却没想到他此时,突然来了兴致,也不禁生出浓浓好奇心。他没有见过玉尹使琴,但却知道冯超的本事。对眼前这个战胜了昔日开封第一嵇琴的玉小乙,柴霖也颇感兴趣。
    不仅是柴霖生出兴趣,便是不远处坐在马车里的柳青,也来了兴致。
    他从车厢里钻出来,和车夫一同坐在车板上,朝玉尹观望。而其他人,也都沉默下来,似乎想要好生见识一下,这位传说中,享有开封第一琴之名的玉小乙,究竟有何本事。
    琴,是好琴。
    也是玉尹从可敦城,带走的一个纪念物。
    每每看到这支琴,总会不可避免的想起可敦城的时光。
    只不过此时,玉尹却没有半点快活,更多的还是一种莫名悲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京,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首张养浩的山坡羊,在玉尹口中唱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他的声音算不得特别出色,甚至有些嘶哑。偏偏这嘶哑声,正契合了词曲之意,令人听得不禁心生悲戚,柴霖的眼睛,也不由得红了。
    “望西京,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若是与当下流行的词牌想必,山坡羊恁粗俗了些,还加入一些俚语。
    可能在士大夫听来,这小曲上不得台面。但是在柳青等人听来,却又是格外动听。
    玉尹唱了两遍,便有人开始随着应和。
    柴霖也跟着一同唱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歌词,眼中泪水,唰的便无声滑落。
    “小乙哥怎作得忒好曲。”
    柳青抹了把眼泪,看着玉尹说道。
    玉尹笑了笑,却没有回答。
    他端坐在马上,举目向远处眺望……
    而今虽是满目疮痍,却终究还是大宋国土。待再过一年,只怕便是一寸山河一寸血,这神州大地上,便要狼烟四起。到那时候,也不知道这里又会变成甚模样?
    想到这里,玉尹用力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收起嵇琴,催马紧走两步,“不吝兄,天色不早,这荒郊野外的,还是再快一些,免得天黑之后,连个栖身之所也找不得。想来明日,便可以绕过鲁山了吧。”
    “嗯,前面就是鲁山。县城。”
    柴霖忙说道:“不过按照现在的速度,肯定无法在入夜前赶到。
    小底依稀记得,顺着这条路往前走,有一处河滩,地势较高,而且周围环境也算安全。不如今晚便在那河滩上宿营,明日一早出发,直接绕过鲁山。县城,天黑时便可以抵达龙兴……按照这个速度的话,最迟后日正午,过长桥镇后就进入颍昌府,再走三日,便可以看到东京。”
    这柴霖,不愧是个老江湖,对路径门清。
    他呵呵笑道:“这一路还算顺畅,也没有遇到什么不长眼的小贼……只要进入颍昌府,便会好转许多,也无需似而今这样提心吊胆。那边的治安,还算是不差。”
    柳青点点头,“既然如此,就依九郎所言。”
    ++++++++++++++++++++++++++++++++++++++++++++++++++++++++
    当晚,车队便宿营在蚩水河畔的一处河滩上。
    明月如钩,皎洁月光洒在河滩上,更照映的河面,波光粼粼。河畔栽种着垂柳,在轻风中摇曳,犹如婀娜少女,别样动人。河滩上,燃起了篝火。十几辆大依着河水,围成半月,形成一个简单的防御阵型,可以应付一些突发的意外事故。
    护队承认围坐在篝火旁,喝着酒,吃着干粮。
    更有人唱着日间玉尹所唱的那首《山坡羊》,虽然音调不算太准确,也颇有味道。
    玉尹、柴霖和柳青三人则单独坐在一处篝火旁。
    柳青从马车上取来之前在临汝镇买来的好酒,给玉尹和柴霖满上,也跟着不远处的歌声,打着拍子。
    “小乙哥此次返回东京,有何打算?”
    “倒还未想好,回去先看一看,再做计较吧……出门三个月,也不知开封如今是什么模样。对了,自家记得离开时,燕瑛燕府尹遭了弹劾,被罢黜开封尹,而今又如何?”
    柳青愣了一下,“小乙哥识得燕学士?”
    “燕学士?”
    “是啊,燕府尹被罢了开封尹之后,为龙图阁直学士。
    自家离开的时候,有传闻说户部尚书致仕,官家有意拜燕学士为户部尚书一职……呵呵,你道那唐钦叟为何要花这般大力气讨好太子?其实便是为了这户部尚书。”
    玉尹一怔,“可自家听说,官家和太子有些……
    讨好太子,便可以做那户部尚书?”
    赵佶和赵桓虽是父子,可两人之间的龌龊,在史书上有着非常清楚的记载。
    这父子两人相互猜忌,几乎到了极致。有一次赵桓请赵佶吃饭,赵佶便怀疑赵桓要毒杀他,不肯前去赴宴。如此关系,唐恪讨好了太子赵桓,岂不是得罪赵佶?
    柳青压低声音,“小乙有所不知。
    唐恪原本是走了王相公的路,可而今王相公失宠,被贬为崇信军副使,唐钦叟的日子,便不太好过。据说他户部侍郎的位子也不算太稳,故而才想要转换门庭。”
    玉尹闻听,恍然大悟。
    他不由得感慨,这朝堂之上,真个是变幻莫测,谁也不清楚,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玉尹离开东京时,王黼正风光无限。
    可一转眼……
    想到这里,玉尹忍不住摇了摇头:也许在外人看来,唐恪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可谁又能猜到,再过一年,而今的太子赵桓便要登基大宝,唐恪由此而扶摇直上。
    慢着!
    玉尹心头一动。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旋即露出沉思之状。
 

           

第一二二章 鲁山盗(完)三更


    要想出人头地,还需贵人相助。
    玉尹身无功名,而且是屠户出身。在普通百姓眼中,也许能称一声‘大官人’,可是在那些达官贵人眼里,他又算得什么?便是柳青,最多也就是唤一声‘小乙哥’,大官人三字,绝计和他无缘。事实上,满开封城里,又有几人能看他入眼?
    想要被看得起,想要改变未来,便要有靠山,有贵人相助!
    可这贵人,又在何处?
    玉尹靠着马车,仰天望着高悬夜幕的一轮皎月。
    唐恪能投靠赵桓,日后必会飞黄腾达。可他是进士出身,浮沉宦海多年,只要用点心思,自然能得到赵桓所喜。自己呢?恐怕是凑过去,赵桓也未必会看他一眼。
    想到这里,玉尹不禁苦笑。
    方才升起的念头,旋即便又破灭!
    抱赵桓大腿,他而今还没有资格……但若让他去抱赵构大腿,又有些不太情愿。
    这该如何是好?
    北宋末年,记忆中确有许多牛人存在。
    可那些牛人大都不得好死,而能善终或者长寿者,却多是奸贼小人。
    让玉尹去抱秦桧之流的大腿,那不如让他去死。他可不想后世和秦桧那般遗臭万年。
    但如果不这样,又该如何奋发崛起?
    功名,功名,功名啊!
    这两个字,可真个是让玉尹犯了愁。他拿起一壶酒,自斟自饮,不知不觉,夜已深……
    +++++++++++++++++++++++++++++++++++++++++++++++++++++++++++
    蚩水河面上,从对岸飘来一个个黑点。
    只是营地之中,鼾声如雷,便是有那守夜的人,也是把注意力投注在马车外面,没有留意河面上的动静。
    黑影越来越近,大约有几十个。
    玉尹迷迷糊糊站起来,走到河畔一棵垂柳下,撩衣小解。
    就在这时,忽听河里传来水声,他顺着方向瞄了一眼,可是这一看,却顿时脸色大变。
    河面上漂来的是浮萍,看上去也没什么奇特之处。
    可是当那浮萍靠近岸边的时候,就听哗啦一声水响,从河水中窜出一道人影,朝着河岸上便扑来。
    紧跟着,浮萍被一块跨掀起,河面上陡然露出密密麻麻的人头。
    玉尹激灵灵打了个寒蝉,也顾不得许多,一边扎紧腰带,一边大声呼喊:“有贼,有贼来袭。”
    正坐在马车上打盹的守夜人蓦地清醒过来,忙转身看去。
    只见从河水中窜出一道道人影,瞬间便扑到了岸上。与此同时,玉尹已经冲上去,并顺手抄起一根哨棒,拦住了为首之人。月光下,那人身高大约在180公分靠上,和玉尹身高相差不多。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留着八字胡,相貌颇是威武。
    看年纪,大约在三十多岁,不到四十。
    身形不算太魁梧,却非常结实。他赤膊赤足,身上还挂着晶莹水珠,手中持两柄黑黝黝,沉甸甸的镔铁四棱锏。那铁锏约四尺六寸长,若折算下来,大约有140公分靠上长短。沉甸甸,若婴儿手臂粗细,看份量少说也要有十几斤的样子。
    这人上岸后,也不说话,见玉尹扑过来,轮铁锏便打。
    玉尹忙一顺哨棒,一招凤凰点头,呼的便捅过去,棒带风声。玉尹不擅枪棒,不过跟着杨再兴,倒也学过几招。这哨棒在他手里,丝毫不逊色一杆大枪。那汉子只听棒上挂着的风声,眼神顿时一凝,左手铁锏向外一封,踏步旋身,便逼近玉尹。
    只见他顺势反手一锏,照着玉尹头上便落下来。
    玉尹忙撤棒相迎,就听铛一声响,那铁锏落在哨棒之上。玉尹只觉手臂一振,暗道一声:好气力!
    不过他倒也没有慌张,先撤了一步之后,垫步而起,手中哨棒在崩开了对方铁锏后,一式玉带缠腰,便横扫出去。
    “咦?”
    那汉子发出一声轻呼,显然有些意外。
    自家气力可不小,手中这一对铁锏,共重达五十四斤。
    居然被眼前这个小白脸给挡下来,真个是出乎意料。
    “点子扎手,兄弟们小心。”
    他忙大声喊喝,声音格外洪亮。
    说着话,他手中一对铁锏轮开,呼呼作响,如同疾风暴雨般,便砸向玉尹。这家伙气力不小,功夫也颇惊人。甫一交手,玉尹便感受到巨大压力。此人的功夫,想来也练到了第三层,几欲达到巅峰。而他这对铁锏,显然也是下过一番苦功夫。
    上磨、下扫、中截、直劈、侧撩、绞压……
    铁锏的二十四击法,此人显然甚得其中三昧,那铁锏呼呼作响,使得风雨不透。玉尹刚开始还能抵挡,可渐渐便有些支撑不住了。毕竟,他擅长拳脚和刀法,手中哨棒真个不太顺手。不但是不精通枪棒,这哨棒的份量也不够,压不住手。
    几个回合下来,玉尹急了!
    那些个盗贼显然是经过训练,行动颇有章法。
    他们冲上岸来,便立刻三五一队,联手迎敌。而营地中的护队成员,多是习惯于单打独斗,根本无法抵挡对方的攻势。只一轮冲锋下来,便有十几个人倒在地上。
    好在,这些盗贼的手上知晓轻重,并没有取人性命,只是把人击倒在地。
    一开始,护队还能抵挡一二。
    但十几个人倒地,便有些慌了手脚。
    柴霖舞枪抵住了三人,眼见局势不好,也是心神不定。
    玉尹见势不妙,猛然错步旋身,手中哨棒劈手便砸向那使铁锏的汉子。那汉子举锏封挡,哪知道玉尹却突然将哨棒脱手,转身便跳出战圈,翻身朝着那些盗贼扑去。
    一名盗贼上前阻拦,被玉尹一个侧身避过钢刀,使出多罗叶手,劈手把钢刀夺走。脚踩连环,身体迅速靠上去。就听蓬的一声闷响,那盗贼被玉尹一肩撞飞出去,摔在地上惨叫不停。玉尹上前,帮助柴霖抵住了对手,“九郎,去帮大家退敌。
    让兄弟们不要慌乱,三人一组,背靠背应战。
    咱们只需要稳住阵脚便可,无需和这些贼人死战……”
    柴霖一怔,旋即恍然。
    忙道了声谢,撤身跳出了战圈。
    “大家别乱,三人组队,背靠着背……”
    柴九郎毕竟是老江湖,在护队中的声望也不差。他这一声大喊,立刻稳住了局势,护队成员纷纷寻找搭档,三三结队,背靠背迎敌。如此一来,盗贼虽占据了上风,偏偏又束手无策。
    使铁锏的汉子在玉尹脱身之后,也是愣了一下。
    可就在他一愣的功夫,护队竟然暂时稳住了阵脚。
    这汉子眉头一蹙,脸上露出凝重之色。
    眼见玉尹抵住己方的人,他犹豫一下,猛然上前,大吼一声,“牛家村的弟兄暂退。”
    盗贼们听到他的喊声,立刻停止攻击,迅速后退,结成了阵势。
    而护队本打算趁势追击,却被玉尹喝止。
    经过方才一阵拼杀,玉尹展现出了足够的能力,让护队的成员们,也都感到钦佩。
    喊杀声,停了下来。
    但双方人马,都没有后退。
    在狭小的空间里,双方形成了对峙。
    玉尹这时候才仔细观察,这些盗贼大约有六七十人的模样。
    看他们的年纪,都不大,多是二三十岁。这些盗贼,对那使铁锏的汉子颇为敬重,看起来这家伙便是匪首。可是看出来,又能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