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之铁血少帅-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东南有识之士不甘屈服于军阀武力,亦不愿与之沆瀣一气,遂于民国六年五月,宣布脱离北洋独裁军阀统治,成立东南自治政府,主席冯德麟,总理周世辅,财政部长王家俭,交通部长徐名世,教育部长王述增,商务部长欧阳钧,卫生部长汪声铃,建设部长李厚恩,警察部长臧致平,外交部长王寿昌、民政部长叶大徵
政府之外另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法院院长叶尔衡,检察院院长刘豫瑶。
令成立东南军事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三军指挥部、总参谋部,军事委员会主席冯德麟,三军总司令冯庸,陆军总长蒋百里,空军总长李藻麟,海军总长程越。”
这份电报自然不能广而告之,只是在政府以及军部内流传,列为一级机密档案。
次日,东南自治政府发表《告民众书》,内容:“东南自治政府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清末以来,苛捐杂税种类繁多,百姓民不聊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有鉴于此。
特废除包括厘金及厘金变名之统税、统捐、专税、货物税、铁路货捐、邮包捐、落地税等杂税,重新审核制定税收。
其二,各地官员众多,品行不端着不计其数,故此精简人员,任免官员以考核为准,政绩劣质,免职,政绩优良者,升职。
此电!
东南政府于民国六年三日致!”
第一封和第二封通电被称作《东南新电》,同时也向举国内外宣告一个新势力的诞生。
同时,借着东南自治政府成立这股东风,冯庸掀起了一场改革浪潮,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上违法不尊、作恶多端的地主豪强、富商巨,当然还有官员。
这也为东南自治政府的均田制奠定基础,沿海省份大多数人靠海吃饭,对土地的热衷没有那么强烈,加上政府用钱赎买土地,所以几本都不会反对。
但是内陆省份,尤其是湘鄂赣三省,历来被称作鱼米之乡,是中华大地上有名的‘粮仓’,百姓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远超沿海,说句实话,要他们土地就等于要他们命一样。
这些地方的地主豪强也特别多,如果不借助冯庸,光靠工作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人均有田’的任务。
所以就让东南陆军帮忙,消灭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杀鸡儆猴,剩下那些人都老老实实的听从政府安排。
于是分田工作进行的特别顺利,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各省都完成了。
其实东南自治政府的施政方略,跟福建是如出一辙,福建仁政之名在沿海一带广为人知,所以有很多人支持,加入冯家旗下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这几封电报可以说震惊世人,没有人能想到,冯德麟并不是只会治军,在政务方面也很有一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油条。
其实不然,冯德麟只是幕后人,真正掌权的是少帅冯庸,冯庸可以说,哪个方面都不擅长,但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他知道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专门人干专门事。
将军队交给蒋百里、张孝淮等军人;将政务交给周世辅这种老官油子;将兴华集团交给曹百万这种商人,而他只需要掌控发展方向,这恰恰也是他身为先知者的优势。
东南自治政府的成立可以说,在北洋政府脸上狠狠的扇了一巴掌,无论是直系还是皖系都把他当做眼中钉。
至少碍于东南军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迟迟没敢动手,毕竟这个国家不是只有他们三方势力。
但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人士,一派欢呼雀跃,不知道的还以为冯家父子是他们的人呢!
孙中山更是亲自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写道:“东南自治政府之成立,无不昭显以北洋为首的独裁军阀的失败,冯德麟将军必将成为我民主共和的先行者。”
可惜没人理他,试问一个只会说大话的人,要他有何用,难道就为了闲暇时听一听笑话?
伴随着东南自治政府的成立,掌握东南实质军权的少帅…冯庸,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少年,用自己天生的军事指挥天赋,一次次让部队化险为夷,连战连捷,最后雄踞东南,这难道不是传奇。
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还是一副玩闹姿态,家境富裕者,出国留学,但据不会有他这种成就。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走寻常路的经历,让百姓将其奉若神明,什么武曲星下凡哪,这种言论在民间比比皆是。
其实不然,冯庸并不是所谓的天神下凡,福建陆军之所以能够连战连胜,都是靠军队内部的团结一致,不是所谓自带的无敌光环。
不管是桂林之战还是南雄第二战,这些都不是冯庸能够掌控的,他只是充当一个战略制定者的角色,具体实施还得看领军将领。
如果不是福建陆军装备精良,接受的军事教育也超人一等,也不可能获得这么强的评价。
正所谓凡事不预则立,冯庸虽然是先驱者,但是他不可能像开挂一样,随心所欲,想什么就是什么?
相反,他走得每一步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从东北开始,到参与‘张勋复辟’,再到打下福建,这些都是有迹可循。
假如没有在东北和张作霖的交易,冯德麟的二十八师就不可能换装,火力大增,那就不可能击败张勋,也没能获得北京城的大笔财富。
正是从北京掠夺的大笔金钱,奠定了福建的基础,使得福建能够入得德国的眼,进而同德国交易,并结为合作伙伴,得到大笔低息贷款,用来购买各式工厂、武器弹药,带动福建的全面发展。
第两百二十五章 ‘福州’-‘福京’
东南大战结束了,而原本忙碌不堪的冯庸也清闲下来,这不,一大早拖着蒋百里视察福州城。
福州作为东南大城,一省中心,城市规划本就不错,城市面积很大,能够容纳数十万人。
美中不足的是,作为农业国家的城市,相比于工业发达的欧洲城市,略显不足,虽然天空依旧很蓝,但是密密麻麻的街道,以及各处随手可见的垃圾,这些都是问题。
去过欧美的人都对这种环境感到不满,更何况是冯庸这个现代人,虽然他不是正而八紧的环艺专业出身,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呀!
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人,他脑中装载的那些二十一世纪理念,足以称作大师级,说起来,那叫一个头头是道,幸好请来的都是当前建筑业拔尖的人。
古代人天圆地方的理念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建设城市这方面,严格遵循,以十字街道为基础,逐步形成四四方方的格局,虽然在清末这个时候,受到外来思想冲击,更多人跟随潮流,建设起了欧式别墅,但总归没有破坏大体布局。
整理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将中央大街两侧的砖瓦结构房推掉,形成一条硕大的道路,道路用混凝土、沥青作为原料,看起来黑中带青,不过早期有些异味。
两旁种植着樟树,综合这东南,樟树无论是药用价值还是美观方面,都不错,更重要的是它所散发的幽香不是特别浓郁,而是一股淡淡的清香,可以很好的净化空气。
政府对这个城市建设还是很关注,至少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环保局,雇佣清洁工人时常清扫城市各处,所以,单论城市美观与整洁,别说中国现有城市了,就连欧美城市都不敢说超过福州。
就面积而言,福州在新建的基础上不仅大批量修筑了五层小楼,类似于后世的商品房,可以容纳三百万人。
还顺着城中河往南北延伸五百米,设立开发区,又进一步加大了面积,为源源不断涌入的流动人口做准备,这是必要的,因为福州已经成为中国除上海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这个地位会随着东南政府地盘的扩大而水涨船高。
原来在福州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设立的可容纳两万人的军营,现在改建为东南武警指挥部直属纵队的营地。
福州作为东南自治政府的首府,其地位等同于一国之首都,不少东南百姓都把福州称作福京,这时候,唯一在福州驻扎的武警直属两个纵队,自然而然被称之为卫戌军。
在冯庸的规划中,就军队军制而言,更倾向于后世的红色人民军,东南只需要两种职责的部队,一是野战部队,二是警备部队;陆军就是野战部队,而武警则是警备部队。
陆军归属于军事委员会陆军部管辖,而武警则是归属于政务委员会警察部管辖,两者的统辖机构不同,职责也有所区别。
顾名思义,武警的存在是为了处理普通警察解决不了的事情,更是为了应付东南兵力不足之举,其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陆军。
相比于空军、海军这两个兵种,作为陆地大国的中国,首要建设的就应该是庞大的陆战部队,所以东南拥有陆军二十五万人、武警二十一万人以及正在训练中的二十万新兵。
若是加上空军、海军,军队总人数可突破一百万人,何等庞大的数字,且这个数字还只是暂时的。
其实对于冯庸而言,带兵打仗、处理政务都不是他所喜欢的,也不是他擅长的。
被后世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所渲染的他,更喜欢慵懒的享受生活,比如闲着无事,看看花、浇浇水,或者游山玩水,或者体察民情。
可是他不能这样做,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身为华夏儿女,既然到了这个时代,就得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做一些事,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所以只能是赶鸭子上架,不行也得行,自重生之后,一直忙碌着,从未有休闲放松的时刻。
现在,事业差不多上了轨道,政务方面有省长处理、军事方面有副司令、参谋长处理,他大可以当个掌控大局的闲人,这倒是不错!
东南天气很好,天很蓝,靠着海,水分子在空气中的占比很大,经常有湿润的微风来伴,温度也很不错,二十一、二度,既不会让人觉得过冷,也不会让人觉得过热,难怪后世的人很喜欢呆在海南。
毕竟一个适宜的天气,对人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休息,还有工作等等,这些跟天气息息相关。
不管是寒冬还是炎夏,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风采,但那只是诗人口中的风花雪月,而不是人们想要的平淡如水。
欣赏福州是一件快乐的事,这里就是冯庸成就之一,从最开始将这里作为起家之地,再到现在,割据东南,变成小朝廷里面的首都,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吗?
蒋百里注意到了,自走出大帅府以来,少帅的嘴边一直带着淡淡的微笑,不管是看待人还是物都显得和顺,举手投足之间,那翩翩仁义君主之风,倒是越发浓郁。
这也让他很愉悦,古语: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虽然蒋百里一心为国,但是现在的的确确做了冯家之臣,那么冯庸的出色与否自然与他息息相关。
当然,他之所以会留在福建,乃至于东南,多亏了冯庸这种种先见之明,也可以说是过人举措。
无论是福建陆军的先进训练方法,还是福建政府的民生理念,都让他甘为臣下。
纵观天下,举国内外,冯庸都不愧为一代天骄,雄主之姿堪比古之秦皇汉武、今之威廉、明治。
可以说,他这个东南陆军总长做得很舒心,因为什么都是现成的,丝毫不用为繁杂的军务所困扰。
训练方面自有总参谋部处理,武器弹药、粮草补给都由后勤部管理,层层分解,这种用人机制很科学,比起所谓的欧美,还要好!
这才能让他有如此闲心逸志,陪着冯庸在这福州城里,悠闲悠闲的漫步,欣赏周遭风景。
作者 铁帅 说:各位观众朋友,举起你们手中的鲜花,欢呼吧!爆更继续
第两百二十六章 街边交心
“云吞哦!两角钱一碗!云吞!正宗的福建云吞!”
走着走着,只听见耳边传来一阵叫卖声,接着就是什么“好吃的果子,果子哦!”
零零碎碎的喧闹声,倒给这早晨的空旷大街,增添了几分人气,冯庸的嘴角笑容不禁更盛。
“百里兄没吃早饭吧?”
“呃?”蒋百里正遐想翩翩、思绪万千,冷不丁被他这么一大段,顿时懵逼。
冯庸只以为他是被这满街喧闹堵了耳,所以一时没有听清,不由得大声再重复了一遍,“我说,你还没吃早饭呢吧?”
“额!没有!”
“哈哈!那正好,我也没吃,一起吧!”
说着说着,他就大步朝着前面走去,蒋百里看着冯庸这么兴致高昂的样子,不禁有些懵,只是跟在他后面走着。
只见不远处左边一个巷子口,热闹的很,四五个小摊位就那样有序的摆着,周遭放着些便携式桌椅。
来自后世的冯庸,对街边那些小吃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从事这类工作的,多是养家糊口之人,所以他特地下了政令,规范摊贩活动区域,只要他们不占据交通要道,不影响周边百姓的出行,那就让他们继续摆摊。
不然就凭那些个城管,不得把这里掀翻了才怪!于是这个些小摊贩就在巷子口井然有序做着小生意,倒也成了福州街头的一大景。
冯庸带着蒋百里就这样走到了巷子口,然后看见那右边摊位上写着四个大字“正宗鱼丸”,径直走过去。
“两位客官吃点什么?”老板倒是眼尖,一下就看见了走过来的冯庸和蒋百里。
“哈哈!你这话问得有点意思,难道你这除了鱼丸还卖其它东西?”
“那倒不是,只是客官你看这,各种各样的小吃,所以你要其它的,我也可以代劳,也省事不是!”
‘机智!’冯庸对眼前这个卖鱼丸的老板的印象不禁大好,不够圆滑的人,根本象不到这层,他们只会单纯的做自己的生意。
而鱼丸老板却不一样,很会做人,在做生意的同时,向顾客介绍其它人的东西,是他的顾客,自然是他的顾客,也不会轻易流失,而介绍不过是举手之劳,还能向周围其它摊贩示好,何乐而不为?
“好哇!那就来两碗鱼丸,两份蚵仔煎!”
“好咧!”
“哇!”蒸腾的热气在碗的上空徘徊,而椭圆不规范形状的鱼丸浮在汤上,看得出来,分量不少,满满的一碗。
冯庸不禁口舌大开,立刻就朝着眼前的鱼丸发动了攻势,这可是他自重生以来,第一次吃呢!
‘果然还是那个味道,口感细腻,鲜香滑嫩,还极富弹性!’跟他前世在福建吃得一模一样。
“咦!百里兄,你怎么不吃呀?我跟你说,这可是正宗的福州鱼丸,你在别的地方都吃不到呦!”
本来在一旁看着冯庸大快朵颐的蒋百里,也不禁拿起调羹,尝了一口,毕竟也没吃早饭,走了这么久,肚子早就在打鼓了。
。。。。。
“啊!爽!”经过五分钟的奋战,冯庸吃了三碗鱼丸、四份蚵仔煎,就连在一旁的蒋百里都吃了双份,那叫一个饱呀!
酒足饭饱之后,看着一旁小口小口喝着豆腐脑的冯庸,蒋百里不禁开口问道:“少帅,您最近做得事应该不只是表面这些吧!”
要光是收揽人心,也没必要弄得如此夸张,除了第二封内部通电之外,福建下辖的那些个报纸,包括暗地掌控的中外国报社,都在使劲鼓吹东南自治政府。
冯庸迅速吃完豆腐脑,然后擦了一下嘴,然后说道:“如果光是这样,那也未免显得我太过平庸了不是?”
“说实话,少帅这些时间的表现实在是令我震惊,要知道十七岁的我,尚且还在懵懂求学,纵观少帅所为,无一不为明智之举,眼光更是先进独到,但如果仅仅是一统国内,福建原有的百万大军,实力已经很强劲了,就算部队新兵战斗力略弱,在福建强大的武器装备面前,这点差距并不算什么。”
蒋百里意味深长的说道:“单凭东南现有实力,不出五年,必将一统中国,可您现在的举动似乎很局促,无论是进攻两湖,还是发表通电,听闻最近更是收购美国、墨西哥、智利三家中型兵工厂,分设广西百色、湖南永州、江西赣州、同时利用福建机械厂现有设备对汉阳兵工厂进行改造。
要知道我军后勤仓库库存毛瑟98步枪十五万支、轻重机枪数千挺,迫击炮数千门、75野战炮也近千门,105榴弹炮两百来门,炮弹、手榴弹更是不计其数。
福州兵工厂现在能够月产毛瑟98改制步枪三万支、月马克沁重机枪两百挺、麦德森机枪四百挺、p18冲锋枪5000支、毛瑟98狙击步枪3000支,手榴弹都能日产数十万枚,这已经足够满足日前扩军需求了,可这您还不满意,大肆投入资金扩建军工厂,这样作为是否有点本末倒置?”
“不!这样做是绝对值得,而且需要的!”冯庸肯定的回道。
“我福建经过一年的准备,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拿下了这东南七省,虽然胜利,但是自己也是伤亡惨重。此时此刻难道不应该修养生息吗?恢复民生才是东南应该做得事,军队建设可以慢慢来,我军现在实力冠绝全国,根本无需担心,只要我们不打别人就好,哪里有人敢招惹我们!”
蒋百里觉得冯庸现在有些自满,甚至让原本稳定的脚步变得急促,别说还没制定详尽的计划,就算有了计划,那也得考虑自身实力呀!一味地扩军备战,无异于穷兵黩武。
中国古代尤以秦最为显着,其强大亦胜汉,可为什么国人都自称汉族,那是因为秦不满二世而亡,虽然是第一个统一王朝,但是穷兵黩武的作风不足以让所有人接受。
相反,汉朝前期休养生息,蓄力待发,中期雄霸天下,既注重军事也注重民生,大汉是当时当之无愧的鼎盛国家,一直被国内外敬仰。
这就是区别,一个只会征战的政权是不可能得到百姓认可的,也不会成功!
第两百二十七章 切为了自强
冯庸对蒋百里的表现,没有感到太大的惊讶,因为他早就预料到这一刻,除了冯德麟作为父亲,毫无保留的相信他,并且将所有权利交给他,从不过问他的事之外,其余的人对他的举动总是存在疑问。
因为这些举动在当时来看有些莫名其妙,甚至是不合时宜,但是在事后,却让人觉得他很有先见之明。
不可能每次都一言堂,总会有人耐不住心头那股子好奇,问他究竟是什么情况。
就像现在,身为福建军队三号人物的蒋百里,有权也必须问,只是时间稍微早了点,冯庸高估了自己在东南军队里面的威信,没有达到一言九鼎。
不过他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所以没纠结蒋百里的不礼貌,稍微想了一下,立马回答道:“正如以前一样,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同时脑海中也出现一些超乎常人所知的东西,这些都不可能现在告诉你们,因为这些东西会引起轩然大波!”
“百里兄先听我说,等我说完你再问好吧!”冯庸制止了雀雀欲试的蒋百里,接着说道:“不是我太自以为是,也不是我口中狂言,而事实就是如此,试问当今国内,除了我之外,还有谁能够保证一统中国,只要拥有福建现有的东西,陆荣廷、唐继尧、段祺瑞、冯国璋哪个都能一统国家,难道不是吗?”
蒋百里没有回答,因为他也觉得是这样,福建陆军之所以无敌,不是因为自带光环,而是先进的训练方法、良好的后勤保障、还有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除了这些,他们跟其它军阀部队也没什么两样。
“统一容易,可强大国家很强,不是我夸口,没人人比我更适合领导中国,对我而言,中国这块地太小,若是给我三年时间,完全能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大国。
可这远远不够,能比得上欧洲列强吗?不能,只有掠夺才是发展自己的最快方法,我们已经是协约国中的一员,为何不利用这个优势,获得一些该属于我们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要参加欧战结束之后的瓜分会议,并且借此夺回本就是我们的东西,例如香港、澳门、山东、台湾!包括海关、各地租界。
要完成这些目标就有一个大前提,一个统一的中国,或者一个能够代表中国的势力,欧战即将结束,为此,我们要迅速拿下整个华南,逼迫北洋政府,将和谈权利交到我们手上!”
不管冯庸话语里的其它不能说的东西是什么,但蒋百里听清楚了最后一段话的意思,那就是尽快拿下华南,参加欧战后的瓜分会议。
至少他明白,冯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中国变得更好更强大,这一点就足够了,只是他的内心有些担心。
于是说了一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冯庸却是有些惊讶的说道“没想到你百里兄也有这么幽默的时候,倒是让我有些不适应。”
“唉!人嘛!经常一本正经,那就未免有点无趣了,适当的幽默一下,也是为了调节生活!”
自从加入以来,蒋百里一直将精力放在部队上,总觉得冯庸毫无保留的将部队交给他,他不能辜负了少帅的一片苦心,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军营。
以至于二十五万现役陆军部队在职军官,都认识他,就连基层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也不会惊讶的问道“这是谁呀!”
所以他在福建军中人气之高,仅次于冯庸。
而冯庸儿做出的其它行为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包括东南陆军大学和东南空军大学,以及东南海军大学分别在各省设立分校,海军大学因为条件限制,只得在两广设置分校。
原有的参训仅仅一年的部队军官,提前结束学业,经由军部任命为新成立的五个陆军师的中基层军官,这五个陆军师的师长由经验丰富的原陆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五师、第六师副师长担任。
东南陆军三十五万士兵枕戈待旦,本来像陆军第五师、第六师经过大战的部队,都有专门的假期,可是现在都召回了,进入到紧张的训练时期。
不出意外,在三个月以后,东南军必将进行收服南方的行动,尽可能的在欧战结束强,增强自己的力量。
要知道瓜分利益会议的重心取决于所属国家的实力,如果中国的实力得到列强的认可,那自然相对获得的国家利益也增多。
就好像为什么原来时空的中国代表提出条件,却得不到列强的赞同,反而被日本借机谋夺中国山东。
因为日本实力够强,有资格作为主持会议的英国盟友,而中国只是一个所谓的国际开放地域,用更难听的话来说,那就是公用殖民地。
试问列强又怎么会为了中国去拒绝日本的要求,尽管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但是实力当前,谁又会管你呢?
整个东南现在实行的是军政分治,民政由政务委员会处理,军务由军事委员会处理,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但是总归姓冯,不管怎么样,都是以冯庸的意志为主,主要的大方向都由他亲自制定。
在东南陆军的配合下,所有顽固分子都已被清除,剩下那些人要么受到东南政府的恩惠,要么就是禁不住利益的诱惑,不由得和东南自治政府处于统一战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可以说,内部已经是铁板一块,如果单论军事实力,拥兵百万的东南政府绝对是中国第一大军阀,何人可捋虎须?
这对于东南接下来要进行的大动作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有句话说得好,整合内部矛盾的最佳办法,就是对外战争。
假如内部矛盾很小,或者没有,那对外战争无疑是顺风顺水,只有整个东南凝成一股绳,才能无往不利。
不管是对付国内军阀势力,还是对付世界列强,都不惧!
第两百二十八章 席卷 世界的新热潮
1917年七月,冯庸派冯盛携带近两千万美元,前往美国开办企业。
同年十一月,美国西海岸出现了一家振兴集团,旗下成立了大西洋纺织公司、天使药品公司。
同年十二月,振兴集团研制出一种名叫‘尼龙’的纤维材料,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
并且利用这种纤维制造出特有的‘尼龙丝袜’,这种袜子的最大好处是不仅轻薄,而且结实富有弹性。
出人意料的是,振兴集团为此特地举办了一场产品发布会,请来美国所有媒体的记者。
发布会上,那穿着半透明长款丝袜的女模特,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影响。
男记者看着这群穿着尼龙丝袜的女模特,产生了特别的性趣和热情,当场就硬了,有得甚至忍不住喷发出来。
女记者也对模特身上的尼龙丝袜产生了高度的兴趣,出于女性天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敏锐的触感,她们发现尼龙丝袜不仅遮掩住腿上的细小瑕疵,增强腿的美感,而且穿着丝袜,能给人一种端庄高雅的感觉。
要知道美国的媒体可是远比其它国家的迅速便捷,次日,所有报刊的头版头条上,都出现了关于尼龙丝袜的图片。
那一张穿着尼龙丝袜的模特图,更是吸引了十岁以上的美国所有人,整个美国社会顿时沸腾起来,你根本无法想象,他们追求丝袜的热情。
1918年一月一日,第一批2美元一双的尼龙丝袜上市,在美国各地设立的分销点,人山人海,短短一天内,五百万双尼龙丝袜被抢购一空。
“喂!是!我是振兴集团驻加州办事处,什么?都卖完了,好!沃里克告诉总裁!”
“总裁!纽约、华盛顿、西雅图等城市都发来电报,我们的尼龙丝袜销售特别火爆!”
“嗯!请进!”
振兴集团总裁克里斯端坐办公室,听着下面经理的汇报,这时候,又进来几个经理。
“总裁,nm百货、macy“s百货、nordstrombergdorf 、goodman等公司都向我们发来贺电,同时询问是否能同他们达成合作,有意购买我们集团尼龙丝袜的专利。”
“告诉他们,可以合作,一次性购买尼龙丝袜五百万双以上的公司,我们可以给他们八折优惠价,至于专利暂不出售。”
“是!”
“总裁!集团驻各地办事处发来电报,说当地仓库的尼龙丝袜已脱销,希望总部迅速运送新的货物过去!”
虽然这种脱销的情况说明尼龙丝袜很受欢迎,但是克里斯却眉头紧皱,要知道大西洋纺织公司的最大产能也不过一天两百万双,这一天就卖完五百万双,那不得出现供货不足的情况呀。
没办法只能扩大工厂规模,招聘更多的工人,来应付当前的脱销局面。
“告诉下面各个办事处,第二批尼龙丝袜已经开始装车了,预计今晚就能抵达,让他们耐心等一等!”
不只这样,振兴集团雇佣了大批货船、飞机,沿海城市用船运,距离远的城市,就用飞机托运,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飞机最多能容纳两百公斤的货物,这得需要多少架飞机呀!
同月,振兴集团在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