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之铁血少帅-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于自立,冯国璋更希望徐树铮能够来直系发展,有了他,直系无异于如虎添翼,可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就算徐树铮跟皖系反目成仇,也绝不会反过来投奔直系,因为他够傲。
  至于委任唐继尧为湘黔巡阅使,这个招不能算过分,毕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主人公的需求。
  不是说冯国璋不想像前面一样,找一个滇军的干将,然后委任他当湖南督军,借此分裂滇军,就算再不济,也能埋下一根钉子。
  而是不能,蔡锷建立的滇军体系可以说是全国最为团结的一个军阀体系,所有人都围绕在云南这个主题边上,奉献自己的力量,这跟之后的四川大军阀刘湘提出的‘川人治川’是一个道理。
  唐继尧在蔡锷的基础上将这个体系与封建君主体系相融合,形成了一个以唐为中心的滇军,从他的军队军制度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什么近卫军哪?还有仿照汉朝军制建立的佽飞军,无不证明了,他这个人强大的控制欲。
  并且将这种控制欲很好的渗透进滇黔两省份,现在正是唐继尧集团的上升期,这种别具一格的统治思想,可以很好的塑造两省官员以及军队军官对他的忠诚度。
  滇军简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何谈挑拨离间,就算有人心生贰心,可也得有实力不是?所有的军队中基层军官都是云南讲武堂出来的,而唐继尧在每一期的开学典礼以及结业大会上,都会表示一下,发发小礼品,鼓舞一下人心。
  算是刷存在感吧!然而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就好像后世有名的黄埔军校,蒋光头不是经常露面哪,还授予杰出学生‘中正剑’,然后那些军校生就把他当成信仰,高度的崇拜无疑等于高度的忠诚。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能满足借刀杀人这个目的,就算成功,直接撩拨唐继尧的效果也更强不是。
  要知道,自从福建陆军开战以来,唐继尧就调集了数万滇军,囤积在滇桂边界,就等福建陆军出纰漏了,而桂林一战,着实是最好机会,他都打算下令部队出兵了,可没想到福建陆军就那样用一个陆军师、一个武警师将桂军全歼。
  这让他不得不停下自己的举动,毕竟他的滇军比起陆荣廷的桂军来都略逊一筹,更别说轻而易举歼灭桂系的福建陆军了,但是唐继尧的狼子野心一直没变。
  原来是因为没有机会插手,当然这也是一个大义的问题,福建陆军打出的旗号是剿灭叛军,严格来说,这个‘叛军’指的是所有不服从北洋政府指令的南方军阀,也包括他在内。
  这个由头让福建陆军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肆无忌惮的扩大地盘,扩充实力,让唐继尧很是羡慕。
  作者 铁帅 说:雄起吧!我的小伙伴们!请投下你手中的那一朵鲜花!为铁帅、为这本书喝彩!


第两百二十章 招招入肉
  就是没有大义名分,所以滇军短暂攻进四川,还被打回来,简直就是耻辱,相比于桂系轻而易举占领湖南两个月,滇军就是废物,这让他在陆荣廷面前一直抬不起头。
  而冯国璋恰恰就给他这个名分,湘黔滇巡阅使,明着告诉唐继尧,以后湖南就是你的地盘,但是现在在福建陆军手里,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拿回来。
  现在的冯国璋简直就跟搅屎棍一样,而这封委任状就是棍子上最恶心的那头,不管怎么样,反正我不好过,也不能让你好过。
  而直系恰恰入主了北洋政府,在现在这个军阀林立、群雄割据的民国,中枢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间接为直系的阴谋诡计做掩护。
  更毒得却是第三招,前面都是借刀杀人,可这是离间计。福建与其它地方军阀不同,不是大帅当中,而是少帅为尊。
  桂系同样也有一个杰出的少帅,可陆荣廷将权力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少帅陆裕光本就是越南孤儿,被他收养,自然极具感恩之情,如此,陆荣廷才会放心的将广西陆军第一军这个最精锐的部队交由他掌管。
  最重要的是,陆裕光没有野心,只是单纯的做一员猛将,从日常举止就可以预见,不管桂系的大战小战,他都亲自上阵。
  福建则不然,冯德麟的能力自然不错,要不也不能在东北这个最乱的地方混得风生水起,这个乱指的是日俄中三方势力犬牙交错。
  但是出人意表的是,福建少帅冯庸掌控了福建陆军,从目前得到的情况来看,冯德麟将福建大小事务都交由冯庸处理,这就不得不耐人寻味了。
  一个年方十八的闽系少帅,如同一颗新星,自东南冉冉升起,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展现他卓越的才能。
  据闻,福建此次鲸吞东南的战略计划是由冯庸亲自制定并实施的,而两湖,无疑是出自其手笔。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少帅身上自带的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锋锐。
  或许这在普通人家里是一件好事,拥有一个如此杰出的儿子继承并发扬家业,是平民百姓乃至于皇亲贵胄都喜闻乐见的。
  可恰恰是这种锋芒毕露,将原本属于冯德麟这个福建之主的光芒压了下去。
  在冯国璋看来,冯德麟不到五十岁,正值春秋鼎盛之极,对权利的追求也是如火如荼,要不然也不会在东北和张作霖搞得剑拔弩张。
  虽然冯庸是他儿子不假,可是人心最是变化莫测,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将自己儿子杀的杀、流亡的流放,虎毒不食子显然不适合这种大富大贵的家庭。
  所以他觉得将冯德麟任命为两广统治人,反而将冯庸委任威闽赣指挥使,一定可以挑拨他们俩之间的父子之情,毕竟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希望有人瓜分自己的地盘。
  不过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冯家不是外人所看见的那样,冯德麟也不像以前那般。
  。。。。。。安徽段府。
  “又狰怎么说?”段祺瑞在接到电报的第一时间就将电报转发给徐树铮了,因为他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作法。
  副官忙回道:“回大人的话,徐大人的的回电上只有两个字!”
  “哦?是哪两个字!”
  “幼稚!”
  只见段祺瑞听了这两个字,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个莫名的笑容,看得直叫人诧异。
  其实不难理解,段祺瑞对徐树铮的忠心,自然不会不放心,要知道,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是徐树铮四处奔走,他能够恢复现在的权利,多亏了他。
  虽然段祺瑞不舍得让徐树铮离开,但是他知道阻人前途是一件坏事,所以干脆把这个包袱扔给当事人,结果徐树铮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果然拒绝了冯国璋抛出的橄榄枝。
  他不知道的是,如果要接受的话,徐树铮早在去年就可以远走高飞了,因为在段祺瑞下台的时候,冯国璋就给他抛过橄榄枝。
  所以此次抛出的并非友好的橄榄枝,而是阴谋的荆棘刺,湖北或许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块肥的不能再肥的肥肉,可在他看来,那就是一个坑,绝无仅有的巨坑。
  福建陆军是什么情况,除了冯德麟的自己人,恐怕没人比他再清楚了,没有人知道,去年春,他坚持不同意中华民国同德国断交的原因,不只是出于高层面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徐树铮和最近一位德国驻华公使辛策是多年深交的好朋友,通过日常交流,徐树铮知道了德国的强大,政治嗅觉敏锐的他,发现德国还在普鲁士时期的处境,和现在中国的局势十分接近,双方完全有合作的基石,相比于其它列强,比如狼子野心的日本、俄国,德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就算不能结盟,也没必要交恶,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劝说段祺瑞严守中立。
  最终的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在他的百般努力之下,段祺瑞依旧一意孤行,毅然决然的同德国断交,这也成为他和段祺瑞之间的一道永远无法修复的壕沟,这个壕沟在后面,会变得越来越宽,最终成为天堑。
  就在今年年初,徐树铮因为编练参战军的需要,想通过辛策的渠道,向德国方面购买一些重机枪、火炮,因为日本的武器着实鄙陋,用惯了德国武器的北洋军根本就看不上日本武器。
  就步枪而言,北洋士兵们原本用的毛瑟g98步枪,质量好,威力大,一颗子弹过去,在人身上造成一个瓶口大的伤口,而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只能够造成一个子弹穿孔,尽管穿透力很强,但是直观看来,威力比不上毛瑟。
  更别说那些,例如重机枪、山炮,要知道日本装备的三年式重机枪是仿制法国的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是一款气冷式机枪。
  不可否认,气冷取代水冷是世界趋势,但是在这个时候,粗糙的气冷式机枪想比于成熟期的水冷式机枪,使用起来更不方便。
  作者 铁帅 说:爆更!爆更!爆更!


第两百二十一章 :冰山一角
  使用散热片的三年式重机枪一旦持续射击,枪管温度过高,只能通过更换枪管,来降温;马克沁重机枪则不然,倒点水上去就能散热,假如没水的话,拉泡尿上去也行。
  而日本的火炮比起欧洲列强来说,还有一大步需要跨越,就75mm这个槛,他们都还没迈过去,法国的75野战炮就不用说了,极限状态每分钟三十发,而德、英虽然略逊一筹,但他们的75mm野战炮也可以做到极限状态下一分钟25发。
  但是日本的75mm火炮无论是山炮还是野炮,最高射速就是每分钟15发。
  更别说大口径火炮了,德国在大口径火炮的造诣自然不是它能比得上的,但是相比于其它国家,就是俄国火炮,它都比不上。
  但是没办法,世界上排得上号的国家都是欧美列强,要么是他们小弟,人家暗地里联合对华武器禁售,让皖系就算有日本的大批无息贷款,也没地方用。
  只能回头买日本武器,就算再不济,那在民国战场上,也是一等一的好货色,就是财大气粗,且有渠道的桂系,也不过装备清一色法国轻武器,撑死就是有些法国重机枪,日本三年式重机枪的原型,法国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
  火炮更是有钱没地买,所有徐树铮才会运用自己的关系,试图从前德国驻华大使辛策那里获得一些重武器。
  可惜的是,辛策果断拒绝了他,不是人情不够,而是没有渠道送过来远东。
  并且在言语交谈中,徐树铮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德国所有的远东运货渠道都在为一个势力服务。
  这就引起了他的重视,要知道德国在远东所有的运货渠道不只是军火商的,还包括德国政府的,而且德国是一个相当团结的国家,自从一战开始,他们的商人就自觉地将对外渠道对政府开放。
  一切为了赢得胜利,这句话可不是空话,假如说还有谁能够支使这些人,那就是德国至高无上的皇帝…威廉二世。
  毫无疑问,中国多了一个德国支持的势力,这绝不是一件好事,要知道有人支持和没人支持那就是两个极端。
  且看段祺瑞的皖系,如果不是得到日本的大力支持,能够东山再起吗?甚至与直系分庭抗礼,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唐继尧,如果不是得到蔡锷留下的基础,也不可能稳坐西南王的位子,而蔡锷恰恰也得到了日本的支持。
  至于桂系的陆荣廷也是得到过法国支持的,不然哪里那么多新式轻武器装备桂军,要知道法属印度支那的法国士兵都用得还是勒贝尔m1886式步枪,桂军就是清一色的法国m1916步枪。
  所以徐树铮一直在调查,到底是哪个势力得到德国的青睐,在连续三个月的大量资金投入下,他终于发现了隐藏在东南,埋头发展的冯家父子。
  当时的福建正是大力招收贫民,所以没有像后面那样铁桶一般,徐树铮手下的探子也就那样进去了。
  情况简直出乎他的预料,他本以为福建只是得到德国的部分军事援助,撑死就是武装几万部队,没曾想人家却在福建招收了不下二十万的军人,单单是探子在福州观察的四个训练营,都能够容纳十万人,这可真是大吃一惊。
  接下来,陆陆续续的探子进入福建,传出来的消息都不是军事方面的,但那更让徐树铮心惊,每天都有新成立的工厂,还有连同福建各个县的铁路、公路。
  最重要的就是均田制,冯德麟通过赎买地主土地,以及各种方式,将大量土地收归政府,并且分给每一个福建人,包括新来的难民都有,这个举动足以让所有福建百姓对冯家死心塌地。
  徐树铮甚至请了几名从事金融、经济方面的专家,将探子得到的消息,分批给他们,从他们的计算中,就是福建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天二月。
  这三个月的民事投入就不下五千万大洋,而且这种支出还在继续,可见其财力多么惊人,这种财力绝不是一个来自东北的响马家族能够拥有的。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德国,但是这种投入背后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要知道,段祺瑞付出了与德决裂的重大代价,才从日本获得了几千万日元的无息贷款,而福建这些远远超过段祺瑞得到的。
  这个疑问甚至让他耐不住寂寞,再一次动用同德国前公使辛策之间的人情,虽然辛策严守德国政府的律令,但还是经不住徐树铮的厮磨,泄露了一点信息。
  徐树铮从他的话里行间知道了,其实福建能有现在,并不只是德国单方面的支持,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德国绝不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他们一定给了德国具有相同价值的东西。
  只是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呢?要知道获得列强的支持其实很简单,只要拿自己地盘上的利益来换就可以,比如铁路、矿产等等。
  可是德国不同,他们的势力已经全部退出了中国,就连最后一块桥头堡——青岛也被日本人攻占了,就算签订了协议,他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中国的东西。
  所以这并不现实,徐树铮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只能将目光再次放在福建方面,试图通过福建的动作来解答这个谜团。
  三月底,福建方面进行了浩浩荡荡的整军活动,所有训练营地的部队都归建了,令他惊讶的是,福建用得不是德国军制,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军制,两万多人的一个师,真是前所未有。
  随之而来的就是全面戒严,福建特别事务统计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各方势力的探子全部清除。
  徐树铮彻底失去了福建方面的消息来源,只能派人在闽浙、闽赣边界设点监视。
  其实最让他纠结的是,到底要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段祺瑞呢?虽然他知道段祺瑞也派出探子在监控福建,但是绝没有徐树铮了解的情况清楚。
  作者 铁帅 说:大家是不是觉得昨天的加更看得很过瘾呢!那今天也不容错过!话不多说!四更走起!


第两百二十二章 徐树铮的好感
  因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福建背后有德国支持,还是那种不遗余力的支持,至少两亿的大洋哪!大洋与美元的比率是三比一,而美元与马克的比率是四比一,但那也是一千五百万的马克,要知道这些钱,完全可以建立一只一百万人的全德系军队。
  最终在段祺瑞一个庸招下,徐树铮决定不对他共享关于福建的消息。
  就在护法战争最后阶段,1918年四月份,直系在湖南战场上节节胜利,即将把桂系陆荣廷彻底赶出湖南,可就在这个时候,段祺瑞堂而皇之的摘桃子,不但任命自己人为湖南督军,而且断了对直系部队的给养。
  作为一名从军多年的人,徐树铮最明白那种不发军饷的日子,有多难熬,为了混一口热饭,只能违背良心,去百姓家里抢粮食,军官还好一点,还能上街吃白食。
  碰见地方豪强,只能缩着尾巴做人,百姓对他们更是恨之入骨,彻底让这些混口饭吃的士兵变成人见人恶的兵匪。
  其实士兵本没有错,他们很单纯,有得是为了当官,但是绝大多数是为了养家糊口,一个月6块大洋的军饷,发到他们手里只剩下三块,可就是这三块,能够支持一家老小一个月的生活。
  现在就连这三块大洋,段祺瑞都克扣了,这岂不是要断了他们的活路。
  如果说实在是没有钱发军饷,那情有可原,但是现在有钱发军饷,你还不给人家,为了一己私欲,罔顾前线数万将士的生命,简直是十恶不赦。
  早些时候,徐树铮就听闻,段祺瑞仗着自己是中华民国总理,架空黎元洪,然后暗地里利用职权削减除自己亲信之外的其它部队军费,但是毕竟自己的部队没有被削减用度,所以就不曾关注。
  没想到这次做得这么过分,直接掐断直系湖南前线所有部队的补给,要知道这一仗,直系投入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整整五万装备齐全的士兵。
  也难怪冯国璋会下令部队原地不动,你一枪不发,就过来摘桃子,哪有这个道理,还他妈把老子的军队补给都断了,难道直系就不是国家军队、北洋军队。
  说实话,在做人上,段祺瑞比不上冯国璋,至少冯国璋不会用这种缺德的方法来控制皖系的发展;论阴谋诡计,冯国璋逊色段祺瑞不知道几条街。
  徐树铮本质上是一个军人,虽然不得不踏入政治,可他一直坚持爱国抱负,本以为段祺瑞是一个好的选择,没曾想他也只是一个政客,一个不择不扣的枭雄之辈。
  这种失望让他没有将东南正在崛起的势力详情告知段祺瑞,以至于在在福建初露狰狞的时候,皖系根本来不及反应。
  五月初,趁着桂系陆荣廷败退湘南的有利局势,福建陆军正式打出旗号,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别突袭南雄,入侵赣粤,还用了前所未有的新战术,当然只是相对于中国来说。
  在广西、琼州进行登陆作战,将东南的一众魑魅魍魉扫除,不管是护法军还是北洋军,又或者是莫擎宇、龙济光、李烈钧,通通被拉下马。
  真正震惊徐树铮的不是福建此次突如其来的行动,而是福建方面在每个省都投放了两个陆军师、两个武警师,他可不像其它人那样懵懂,以为福建军制度还跟大众一般,只是换了个名字。
  要知道福建一个陆军师足足两万五千人,而他的武警师比普通的旅乃至混成旅都更多人,就算是加强旅,撑死不过八千人,可武警师足足一万人。
  好家伙,整个福建陆军不包括留守部队,都有二十五万人,不说别的,清一色的德国毛瑟g98步枪,就让所有人膛目结舌,这么大批德械武器,如果说没有得到德国的支持,那别人肯定不信的。
  后来的福建陆军桂林之战以及南雄两战,无不说明了它的强大,而且从福建方面的施政理念来看,这是一个‘好’军阀,好在哪里呢?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前提是让每个人吃饱饭。
  于是所有人围绕着这个话题,提出一大堆,包括太平天国,还有孙中山都提出了分田地,可是真正做到的没有一个,不是说做不到,而是他们不去做。
  只有福建,在政权初期就奠定了这个基调,并且还开始解决中国第二大问题…民主问题的脚步,要想解决民主问题,首先就得开启民智,不然那些百姓什么都不懂,跟太平天国一样,被人一忽悠,就傻傻的跟着别人冲锋陷阵。
  全民教育就是开启民智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办法,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什么其它人不知道呢?还是那句胡,他们知道但是不去做,因为花费的人力物力太多,有这个精力,他们情愿招兵买马,抢钱抢地抢女人。
  而福建方面不仅在每个乡建立两所小学一所中学,还在每个村开办夜校,因为白天,百姓都要去劳作。
  徐树铮是个军人,不懂福建其它方方面面的东西,像什么鼓励工商业之类的,但是他知道福建分田地、办学校这两项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所以他对福建的观感特别好,一个有理念、为百姓办实事的政权,并且还有强大的军队做支撑,还有什么是他们不能办到的呢?
  之所以不把福建的具体情况告诉段祺瑞,并不只是不满其行为,还夹带着他个人的私心,如果有可能的话,徐树铮更愿意丢掉这个参战军司令的头衔,去当福建陆军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师长。
  所以逐鼎冯国璋这第一招要落空,如果换做其它省督军,比如河南、甘肃、四川,兴许徐树铮都会很乐意答应,可偏偏是福建陆军占据的湖北,这个最重要的省份。
  试问他又怎么会愿意同福建陆军交恶呢!更何况完全没有赢的希望。


第两百二十三章 :算盘落空
  云南昆明大帅府。
  倒是够热闹的,云南籍、贵州籍、四川籍的重量级军官都在呢,熙熙攘攘汇聚一堂,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封电报正好碰上了滇军内部例会,三个月一次,都能被撞上,哪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诸位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吧!到底该不该接受大总统的好意呢?”唐继尧略带微笑的问道。
  看起来心情很不错,至少在在座这些人眼里是这样,不过唐继尧是出了名的反复无常,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开口,鬼知道会不会来电幺儿子呀!
  更何况唐继尧从来奉行的都是一言堂,先假惺惺的让别人发表意见,其实心里就是想表露他的风采,滇军内部这样被坑的人多不胜数。
  表面会称赞你一下,开完会立马打入冷宫,事情就是如此奇妙,跟他妈古代皇帝一样,玩什么君心莫测,光看他的那些个近卫军,就懂得是什么套路了。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话要说,那就我先说一下吧!这个,大总统还是很念旧的,一直没忘我老唐是共和的忠实拥护者,所以此次特地将湖南送给我,表彰一下我往昔的功绩!”
  ‘我呸!’在场所有人心中暗骂‘真不要脸,不知道我们西南怎么会出了这么一个无耻之徒,老天真不长眼,什么共和功臣,我看不如叫你民主卫士喽!世人皆知你他妈的是一个独裁者,还有功绩,就是你天天给冯国璋拖后腿?’
  唐继尧俯身喝了口茶,然后再次面对大家,发表演讲:“但是我唐某人又岂是贪功之辈,匡扶共和社稷本就是分内事情,何谈奖励,所以这湖南还是给其它有功之人吧!”
  “呱唧呱唧!”只见大堂之上一片掌声,众人齐声赞扬:“大帅高义!”
  说不得这一阵恶俗,其实唐继尧不是不想要湖南,可他知道,湖南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够吃下的,得看你有没有那么好的胃口。
  且说福建少帅冯庸,那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小人’,才不管什么套路,只要他看上了的东西,就一定要拿下,打着消灭叛军的旗号,结果根本没管谁是护法军阵营,谁是北洋军阵营,直接一锅端,一股脑扫荡了两广所有势力。
  更是顺手牵羊,把直系的江西都吞了,可见其凶残,重点这是一个锱铢必报的人物,冯国璋不过派人去南雄,什么都还没干,就被他全歼了,人家才不管你干没干,直接报复,连带着两湖都给端了。
  下手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唐继尧不觉得就自己这小身板能够扛得住这种大象腿。
  没等他的兵到湖南,恐怕人家福建陆军王牌第一师就杀到鼻子底下了,别人不之大哦,难道他还会不知道?全歼桂系的仅仅是福建陆军第六师还有一个武警师,那个武警师就是打杂的。
  虽然福建陆军第一师的名声没那么响亮,但是一日下南宁的战绩可是实打实的,从桂林一战就可以看出这个师的强大,一个排名第六的师都能以一比二的战绩全歼桂系,更何况这是排名第一的陆军师。
  为了防御这个福建陆军第一师,滇军足足在边境放了五万大军,要知道云贵两省加起来的部队也才十几万,不到二十万,其中十万是地方守备部队,包括保安团在内。
  真正打起仗来,能够用得上的,就那么十万人,还有五万在防着驻广西闽军,以福建陆军的战斗力,五万滇军都不一定能够打得赢人家一个陆军师,所以还是别去自找没趣!
  这也是唐继尧的聪明之处,为什么他能够在形势复杂的西南存活这么久,并且将蔡锷留下的一个省地盘扩充到两个省,这就是原因,谨慎加上稳重,没有绝对的把握绝不出手。
  相比于徐树铮和唐继尧的大场面,福建到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冯德麟根本就没看他这个本家发来的电报,不是说不屑,而是没空。
  因为他在准备一件大事,现在福建陆军已经将地盘扩展到东南六省,加上琼州,那就是七个省,再用原来的称呼有些不合时宜,所以干脆了个大响雷。
  民国六年(1918)年六月一号,在我福建陆军第三师的围困下,长沙守军吴佩孚所部,因粮草不济被迫投降,湖南宣告全境收复。
  同日,福建陆军第八师拿下襄阳,第四师攻占恩施,俘虏北洋士兵五千余人,湖北宣告全境收复。
  这场耗时一个月的东南收复战圆满结束,闽粤桂湘赣鄂琼七省就这样姓冯了。
  六月二日,冯德麟代表东南七省发布通电,“我,冯德麟,自东北参军以来,为国效力,任劳任怨,没有半句虚言,承蒙大家看重,当了这福建督军,自当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是在今年五月,响应政府号召,率领我福建所有军队,抵抗叛军,然而叛军实力强劲,我福建儿郎损失惨重,最终收复两广地区,但是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冯某人一样,一心为国。
  江西督军陈光远恬不知耻,进攻我军收复的广东地区,被我军击败,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卷土重来,十万逆贼围攻桂林,我福建儿郎没有畏惧,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抗击。
  没想到居然有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叛军沆瀣一气,偷袭我后勤基地,在我福建儿郎用命之下,叛逆最终被剿除。
  我正式宣布平叛战役胜利告终,同时昭告东南七省民众,凡是受到叛军侵扰的家庭,都可以去领取救济粮,保证东南七省所有百姓温饱。”
  不用说,这番语气肯定是出自冯少帅,除了他这个后世来得人会用亲民手法,还是这种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手法,只要有人识字,能够朗诵,那这番白话文就能被东南所有目不识丁的百姓记在脑子里,因为他们懂!
  冯国璋的三记阴招,已经有两招破灭了,而这最后一招估计也没希望了!


第两百二十四章 东南通电
  同日,冯德麟发表内部通电,“俗话说得好,乱世之内出奸贼,北洋冯国璋所部,入主中枢,不但没有尽到政府责任,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反而勾结叛军,不顾黎民百姓生死,肆意点燃战火、大肆收敛钱财,实为国贼。
  我东南有识之士不甘屈服于军阀武力,亦不愿与之沆瀣一气,遂于民国六年五月,宣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