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腾1856-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沟,士兵躲在稻草沙囊之后,直扑城下;然后向城内施放火箭,乘烟焰迷漫之时攻陷小池口。后来,李续宾率部进攻湖口,湘军缘梯攻城,用火箭击中太平军的火药库,登时瓦石飞空,墙垒破裂;守将黄文金见势难再守,开门撤走。梅家洲守军见湖口已陷,也弃垒而走。被分割于鄱阳湖内达三年之久的湘军水师与长江内水师会合。

  小池口、湖口、梅家洲被攻占后,九江便失去了依托,陆上三面被围,临江一面也被湘军水师控制,完全成为孤城。这年底,李续宾因军功实授浙江布政使。

  李续宾抓紧围攻九江,百计并施。但林启容毫无惧色,率军坚守城中,使湘军顿兵城下一咩多仍不能得逞。

  直到1858年3月20日,李续宾再次攻打九江城。此时九江城内储备的粮食已吃光,太平军靠种麦自给,仍顽强抗击。5月8日,湘军挖地道轰塌东门、南门城墙,登城士兵均被太平军抛掷的大桶火药炸死炸伤,缺口重又堵住。此战,湘军死伤无数,胡林翼向朝廷奏报说,湘军伤亡士卒之惨,使将士莫不欷欧饮泣。

  5月19日,湘军用地道轰塌九江东南城墙百余丈,湘军士兵前者伤,后者继进,冲上城头,林启容率部下浴血巷战,1。7万将士全部英勇牺牲,其壮烈为太平天国战史中所仅见。

  李续宾经过苦战夺得九江,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战后,因功赏巡抚衔,名扬天下。

  李续宾屡战屡胜,进攻合肥,他有点心存侥幸。因为三河镇位于界河南岸,东濒巢湖,是庐州西南的重要屏障。该镇原无城垣,太平军占领后,新筑了城墙,外添砖垒九座,凭河设险,广屯米粮军火,接济天京,因而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居重要地位。当时太平军的守将是吴定规。

  李续宾率部一月之内,连下四城,进军迅猛,但部队伤亡较重。仅舒城一战,湘军阵亡过千,带伤约五百人以外。

  李续宾也感到兵力不足,他对此心知肚明,在进军三河镇时向曾国藩报告说:“所部八千人因克复潜山,太湖、桐城及舒城留兵防守,分去三千人。数月以来,时常苦战未尝得一日之休止。伤损精锐,疮痍满目,现已不满五千人,皆系疲弱之卒。三河一带悍贼虽多,自揣犹足以制。若遇大股援贼,兵力亦恐难支。”

  尽管如此,李续宾仍抱侥幸心理,指望能在太平军援军到达之前,迅速攻下三河镇。

  李续宾和曾国华率湘军进攻三河镇外太平军营垒,近者被其火药所焚,远者遭其枪炮所轰,伤亡很大,却难以近其城垒。

  进还是退?猛将李续宾一时难以抉择。

  

第六十六章 新三河大战(1)

  安徽大地,乃是长江腰膂,俯仰吴越,是南京西部的重要屏障。咸丰年间,太平军坐拥金陵,在安徽一带经营统治好多年。这里是太平天国统治时间最长、治理相对稳固的地方,对湘军而言,则是一片荆棘和不详之地:早在1853年年底,清廷“救火队长”、湘军楚勇统帅江忠源出任安徽巡抚,翌年就败亡于庐州。

  “先清皖北,再图皖南”,是曾国藩的既定战略。但只用了一个月时间,李续宾和曾国华部就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于1858年11月初,抵达安徽中部,将近八千湘勇屯兵庐州三河镇,与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部的太平军虎视眈眈。

  三河镇,这处广袤平原中河汊环绕的小镇,北倚丰乐河,西面和南面有小南河、杭埠河交错,周边是大片广袤的圩田,一望无垠。太平军1853年就占领三河,将它作为太平军供给天京的粮仓,以及守御庐州的重要据点。

  清廷日夜担心太平军自庐州北上北伐,将皖北一带视为心腹大患。各地方官守土有责,十分需要骁勇善战的将领,因此因攻克九江而升任浙江布政使的湘军统领李续宾,威名显赫,成了各方抢手的“香饽饽”。浙江方面的官员再三请求朝廷派李续宾部入浙,湖北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则希望李续宾部协助湘军先平定安徽,这与咸丰帝的想法不谋而合,遂命令李续宾留在湖北,图谋整个安徽。

  湖北巡抚胡林翼素以知兵、理财,罗致、推荐人才闻名。他也是官场交际的一把好手,就连贪劣庸玩、眼高于顶的湖北总督官文,也对他言听计从。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胡林翼的处世手段。李续宾就很不喜欢官文,不买他的账,从不巴结示好,遭到官文记恨。

  李续宾希望出征安徽前能回家探亲一趟,一直未能成行,后来他又想把父母接到军中奉养,父亲以“乐山水居,不喜城市”婉拒。在朝廷诏书的再三催促下,李续宾决定按照曾国藩的部署,“先清皖北,再图皖南”,率军从湖北出发,一个月时间,带着8000余人由南往北,深入安徽境内400多里,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意气风发。

  李续宾在攻克桐城之后,与众将商议进取舒城及三河。

  李续宾的部将丁锐义说:“我们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已是强弩之末,应该就地休整,等待援军再择机而动。”

  曾国华道:“兵贵神速,军锋不可顿”。

  曾国华是曾国藩六弟,素与李续宾意气相投,又跟他是儿女亲家,喜欢用奇兵。曾国华的想法,与李续宾长驱直入、以奇兵拿下庐州的初衷一致,于是李续宾决定继续进军安徽中部。

  但湘勇兵至三河,庐州在望,李续宾既踌躇满志,又有几分担心:“长途奔袭,部队已伤损精锐,疮痍满目。而每攻下一城,就要分兵驻守,目前他手上的兵力仅有十三营近五千人,可以与三河太平军的守军一战,但如果遇到太平军的大批援军,则情况堪忧。”

  事实上,李续宾率兵北进安徽,正是抓住驰骋于安徽战场的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正和李秀成合力攻打清军扬州江北大营的这一战机。

  李续宾指挥攻打三河镇,他望穿秋水,希望湖北巡抚胡林翼速派援军助攻。可惜的是,此时湘军的“超级奶爸”、湖北巡抚胡林翼因母亲去世,按朝廷制度,不管是什么情况,必须回益阳老家丁忧。

  曾国藩得知胡林翼要回家,哀恸慎膺,减食数日,但他也没有办法,他正率部赶往福建途中,远水救不了近火。他只好低三下四写信给官文,让他速速出兵救援。

  胡林翼回老家后,湖北军政由湖广总督官文主持,缺少了胡林翼的斡旋和敦促,清廷官场拖沓推诿的积习和满汉之间的仇隙一下子暴露出来。官文素来不喜欢李续宾,收到李续宾请求增援的书信,将信遍示部下后,居然怪声怪气地说:“李九将军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哪里有他攻不下的地方?难道还少了我们的援军就不成?”

  李续宾求援不成,见湖北方面没动静,只好硬战,他把希望寄托在打时间差上和江北大营的清军拖住太平军的援军。

  但比李续宾更年轻、善于杀回马枪的陈玉成,也明白战事瞬息万变、早一天就是胜利的道理。他早就命令部将蓝成春在三河镇造城,城墙选址在河道最狭窄、圩埂最宽阔的小南河北岸,东面、北面的杭埠河和丰乐河河道宽广,以为天险。蓝成春还不放心,又在小南河南北两岸的圩埂上,建造了9座砖垒,南岸7座,北岸2座。造城工程,耗时一个月零三天,征用了一万多民工。为了提供城墙和砖垒的石料,三河周边的庙宇、牌坊几乎被拆光,普通人家的石磙、石臼、石门槛、砖墙及坟头石碑都被强行拆送筑城。

  当陈玉成接到三河镇太平军守将吴定规的求救急报时,他正奔袭浦口,攻克了清军的江北大营,他令吴坚守三河,自己星夜回援,同时令驻庐州的太平军联合捻军横切西南,阻击湘军从舒城的援军。他还上奏天王洪秀全,请调苏北战场的李秀成驰兵支援,形成合围之势。

  李续宾一军抵达三河镇的当天,就发起了进攻,一连三天,在付出了1000多人的代价后,终于将太平军在小南河圩埂上的9座砖垒拿下,太平军守军损失7000余人。

  所以老湘营的战斗力是大大强于太平军的。三河初战,湘军和太平军的战损比是1比7,李续宾却眉头紧锁,对曾国华说:“援军迟迟不到,湘军现在打不起消耗战,尤其是作为军中主力的数百善战勇士,死一个就少一个。”

  不过,心思缜密的李续宾,也一直在琢磨:为何太平军会在河的南北两岸都设立砖垒?难道是专候我们渡河后包抄后路?于是,他将主力北渡的同时,将南岸的砖垒拆去,命令部将李续焘驻守南岸——李续焘是他的族弟。

  11月7日,正当湘军北渡时,陈玉成率部出现在三河镇西南30里的金牛镇。随后数天,太平军蜷缩三河城内的4000老弱残兵,依仗三河的坚墙和工事,抵住了湘军的攻势。

  一个星期后,李秀成部也赶到了三河镇东南25里的白石山。太平军号称十万之众,连营数十里,湘军前路不通,而退路已绝。

  原来,早在1858年10月,陈玉成部就在江苏六合接到李续宾、曾国华率湘军大举东犯安徽的战报,他毅然决定回兵救援,给这股孤军深入的湘军毁灭性打击。为了全歼李续宾的湘军,他上奏洪秀全,要求调派李秀成部一同前往三河镇。

  在湘军大举进攻三河镇外围的当天,陈玉成就率大部队赶到,驻扎在三河镇南金牛镇一带。李秀成也率部赶到时,驻于白石山。至此,集结在三河镇周围的太平军达数万,和李续宾部湘军相比,人数占绝对优势。

  面对蜂拥而至的太平军援军,曾国华感觉不妙,在军帐中商议对策时对李续宾说:“贼人像麦子,割完一茬又长出来。貌似还越来越多,我们不如退守桐城。”

  “现在已经太晚了!打仗有进无退,只有死战!否则功亏一篑不说,还会被长毛追杀如丧家之犬!”李续宾说:“军兴九年,皆以退走损国威,长贼志,予当血战,多杀一贼,即为民多除一害。”

  11月14日晚上,李续宾指挥湘军七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奔袭金牛镇,第二天黎明时在距三河镇十五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与陈玉成的部队交火。湘军这次出动的都是营中精锐,双方甫一交手,太平军佯装败退。此时,驻扎在白石山的李秀成听到三河镇方向的炮声隆隆,率部摸到了战场,三河镇守军也倾巢而出。李续宾的大营被团团包围,太平军的炮火打过来,把湘军营房里的炊具炸得稀烂。

  11月15日清晨,立冬不久,一场大雾席卷了安徽中部,巢湖平原雾气沉沉。庐州西南的三河镇到金牛镇方圆30里,更是被大雾裹得严严实实,咫尺莫辨,正如此时此地,身处十万太平军包围里的五千湘军,眼前危机重重,却不知出路。

  突如其来的大雾,给试图突围的湘军蒙上了一层死亡的阴影。

  太平军的包围圈,每天都在缩小,从最初的三十里,转而缩小到十里,一个星期后,数里之外,湘军将士就能听到太平军人马的嘶喊。被困湘军兵力粮草都近枯竭,所能依仗的,只有此前占据的几座太平军砖垒。

  李续宾站在砖垒的最高处远望,十里之外,密密麻麻的都是太平军的人马,而且太平军合围之后,将丰乐河的河堤掘开,河水将圩田灌成了水洼,湘军突围举步维艰。同时,太平军把火把投掷到湘军的帐篷上,由于帐篷被雾气浸湿,没有点燃。湘军炮弹罄尽,就用破碎的铁锅、瓦片代替,开炮还击。

  “天要灭我!”李续宾仰天长叹,他知败局已定,写下了遗书稿,又草草写了几行家书,将其交给部将周宽世,嘱咐他突围后,带给在湖北统兵的弟弟李续宜。随后,李续宾仗剑怒马出,僚佐以下从者六百余人,赴贼深处:“兄弟们,同心报国,奋力杀贼!”

  就在李续宾冲杀太平军,陷入绝望之时,他的四周一阵阵轰隆轰隆炮响,太平军纷纷人仰马翻。固守南岸的李续宾族弟李续焘看到一艘巨大的蒸汽军舰顺河而下,庞然大物一样的军舰,桅杆上挂着斗大的“曾”字,军舰上几十门重炮炮口对准太平军乌压压的人头,不断开火,开花炮弹将无数太平军送上了西天见杨秀清。

  李续焘激动对身后的三千湘勇喊道:“兄弟们,跟我杀贼,援军到了,曾家的援军到了!”

  这时,一身戎装的曾纪泽,背着手很帅气地在军舰的舰桥上,面带微笑,不时镇定自若指挥炮击!不早不晚,他赶来得正是时候!

  

第六十七章 新三河大战(2)

  曾纪泽乘坐的军舰,排水量将近两千吨,火力是六十四门巨炮,舰首和舰尾都有快炮。这艘军舰伪装成商船,在上海码头加完煤,从黄浦江到了长江口,然后沿江而上到了安徽,航行上千里,冒着白色的蒸汽,发出巨大的轰鸣,两岸的太平军都视之为怪物,不敢靠近。偶尔有胆子大的太平军将领派水军乘着木制快船拦截,但无异于螳臂当车。曾纪泽也毫不客气下令全部击沉。路过湖北时,曾纪泽还让苏慕白去给李续宾的弟弟李续宜送去了一封书信,请他速带援军去安徽。到了三河镇,时至中午,浓雾已经散去了大半,曾纪泽下令全力炮击太平长毛。

  包围李续宾的太平军,没防背后来了这么一艘移动的巨炮舰,死伤惨重,乱了阵脚。就在这时,南岸忽然又杀来一支湘军人马,旌旗上挂着斗大的“李”字,为首的乃是一书生模样的将领,和李续宾的外貌有几分相似,正是李续宾的弟弟李续宜,他接到了曾纪泽的书信,说他哥哥李续宾在安徽三河镇有性命之忧,立即决定赶赴安徽。

  李续宜从小就跟他哥哥相依为命,他哥哥在外挣钱供他读书,有时还上山打猎为他改善生活,他接到曾纪泽的信,意识到他哥哥有危险,他不惜犯下死罪,带人闯进武昌总督衙门,挟持了湖北督军官文,逼迫他同意出兵援助。胡林翼帮助他暂时平息了官文的怒火。然后,李绪宜亲自带自己统率的一千七百人,加上胡林翼部下的三千多楚军,组建成五千人的湘勇战团,杀奔三河镇。

  李续宜自己也是一员猛将,跟哥哥一样原来同事罗泽南,打起仗来也很猛,他以文童从军,援江西、湖北。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江西省城南昌李续宜随罗泽南赴援。此后,一直隶李续宾部,转战江西、湖北。湖北巡抚胡林翼以其“功多为续宾所掩”,疏陈清廷,得进授知府衔。在咸丰七年春,他独领一军计1700人攻九江,旋自江西瑞州赴援湖北,会同胡林翼楚军,参与阻击太平军于黄州、蕲水、黄冈一带,占小池口,升道员,赐号伊勒达巴图鲁,也是勇士的称号。

  “兄弟们,跟我杀光长毛!”李续宜大吼,为了救哥哥,杀红了眼,他带着五千人杀到北岸,四进四出,杀死杀伤太平军将近两万人,太平军大乱。

  这时,在南岸的李续焘见太平军乱了阵脚,也指挥以逸待劳的三千湘勇杀到北岸,冲杀了几番,太平军扛不住了,退到了三河镇里。曾纪泽调用军舰上的巨炮,不停轰击三河的工事和砖垒,炮火十分凌厉,很快就炸开了一个大缺口,李续宜带人冲杀过去,太平军抵挡不住,就从三河镇撤退了。后军主将李秀成本来在陈玉成的地盘打仗就不太积极,这次只是碍于天王洪秀全的面子,才带兵配合陈玉成,他见手下伤亡惨重,便率部退回到了白石山驻防。

  李续宾和曾国华的部下见援军已到,后部的太平军已经溃逃,前面是陈玉成的大军,前路漫漫,杀不过去,便杀回南岸去了。在三河镇的原太平军官衙,李续宾和弟弟李续宜热烈相拥,李续宜热泪盈眶,抱着满身血迹的哥哥说:“大哥,我差一点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好弟弟!”李续宾也情不自禁流泪道。

  曾国华的衣服上也是沾满了血污,他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见到快两年没见的曾纪泽,拥抱着他,说不出话来。

  曾纪泽对曾国华说:“六叔,现在贼军甚众,我们最好不再进攻,占据三河之后,这里粮草和弹药充足,我们应该就地休整,以逸待劳。我来的路上,已经派人给九叔去信,他拿下吉安府,就会马上赶来援助安徽。”

  曾国华这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奇袭庐州方案太冒险,便和李续宾商议,收拾重整了湘军,大约还有五千人,加上李续宜从湖北带来的五千人,共有一万人的战斗部队,再加上曾纪泽带回的巨舰和两千海陆特战兵,完全可以守住三河镇。

  曾纪泽还对李续宾说:“长毛人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时捻贼。等我们稳定下来,湘勇最好也能团结安徽当地的团练,这样我们拿下安徽的希望就会大很多。庐州(合肥)当地的团练,人数不少。我有一些了解,李鸿章、刘铭传、张树声等人,都是难得的将才,手下的团勇也都能征善战的。”

  曾国华说:”贤侄说得有道理。我这就派人去联系看看。”

  曾纪泽说:“总之,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打击长毛。另外,我们还要趁逆首洪秀全没有完全信任李秀成和陈玉成,派人混去江宁附近,散布谣言,说李秀成、陈玉成等人拥兵自重。我相信以洪逆多疑的性格,一定不会无动于衷。这样一来,我们拿下整个安徽就要容易很多。”

  李秀成先率部撤退到白石山,陈玉成十分恼怒,派人去质问李秀成为何当逃兵。

  李秀成也觉得自己很委屈,部下伤亡惨重,他告知陈玉成,湘勇的援军已到,不宜再强攻。

  陈玉成不听,觉得必须马上夺回三河镇,他派兵三万,围攻三河。但是三河镇易守难攻,太平军缺乏重炮,河面又被曾纪泽的军舰控制,根本很难靠近,如此攻了十来天,三万人损失近一半,还是没有攻下三河。

  这时,曾国荃派来的援军八千人也赶到了。曾国荃复出后,带兵打仗还是一样彪悍,屡败太平军,陆续收复峡江、吉水、太和、龙泉、万安等县城,到1858年9月21日,曾国荃就率部攻陷了吉安府。这个时候,曾国荃得到了以知府尽先选用、并加道员衔的赏赐。

  攻下吉安以后,曾国荃本来打算回家住半年,但接到曾纪泽的信,立即率兵赶赴安徽三河镇,沿途还收复了景德镇和浮梁,至此,江西全境被湘军收复。

  曾国荃所率湘勇赶来安徽,使得陈玉成剿灭来犯的湘军计划泡汤,他也不得不调整战略,太平军转攻为守,特别是加固了庐州的城防。两军大有在合肥进行决战的势头。

  

第六十八章 石达开受挫(1)

  曾国荃的援军赶到安徽三河镇之后,陈玉成的太平军不得不转攻为守。曾纪泽派人给曾国藩送去家书,汇报了安徽的战局。曾国藩听到六弟曾国华和李续宾安然无恙的消息,松了一口气,心病顿时好了,他对儿子曾纪泽的归来,更是深感欣慰,每顿吃饭都多要一碗。

  曾国藩分析了一下安徽的战局,同意曾纪泽的想法,他去信让曾国荃、李续宾、李续宜部的湘军,继续留守三河镇,巩固在太湖、舒城等地的军防,并亲自给学生李鸿章等安徽团练首领写信,让他们协助湘勇巩固湘勇在安徽的根据地,徐徐图之。曾国藩进军安徽的战略,是在对付翼王石达开部之后,便赶赴安徽拿下庐州和安庆。

  但是,石达开的部队,一直都在浙江和福建跟清军打游击战。石达开的部队跑到哪,朝廷就让曾国藩的湘勇跟过去,曾国藩的部队很是被动,他拿下安徽的战略一再被推迟。

  自1857年6月石达开出走之后,石达开率部在江西盘桓四五个月,何去何从,始终举棋不定。期间,一些太平军将领,比如杨辅清、石镇吉、朱衣点、傅忠信等宣布归附石达开,加上各地的天地会首领带人来投奔,翼王部在江西能战的兵马,就达到三四万人,驻军抚州府城临川。

  这时候,石达开仍然是太平天国江南太平军的“通军主将”,他可以在太平天国江西的地盘上立足,将自己的人马重新整编训练。石达开在江西的第一场大仗,就是解救赣江西岸的临江、吉安两府,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在那里被曾国荃的吉字营围困,在打一场几乎绝望的垂死战斗。

  石达开的想法,是率部从丰城、新淦等地进军瑞州与临江、临江与袁州之间,首先收复这里的失地。这个计划若能实现,不仅可解临江之围,夺回失守的袁州、瑞州,而且将会一举夺得江西战场的主动权:南下即可唾手而解吉安之围,东进威胁南昌,北上则兵临九江。但残酷的现实是,石达开的部队,没有水师,他的大部队欲渡赣江,可是没有大的兵船,民船也都早被彭玉麟的水师拘集到西岸去了,他从小港中抓到了一些小渔船,但渡河时却又被湘军的内河水师不断在江上巡逻的炮船所击毁,死伤无数,只能望江兴叹!

  如此耽误了两三个月,石达开率部从临江府东岸的樟树镇试图强渡赣江不成,又继续南下,七天之中行军二百里,直到吉安府东岸的吉水都强渡不成。最终,临江府在十二月初八日陷落,他的岳父黄玉昆英勇战死。石达开锥心痛惜,但已无可补救,他辜负了发妻生前的愿望,觉得不该让岳父回最危险的前线。

  到了1858年,林启容的部属在九江告急,救与不救九江,成了石达开面前的一道难题。实际上,石达开已经无力去救九江。

  当时再九江地区,李续宾等部的湘军重兵云集,长濠坚垒,以逸待劳,石达开如果贸然将有限的人马投入九江城下与敌人正面交锋,是反主为客的下下策,极可能与对方陷入混战中无法自拔,难以扭转乾坤。

  最要命的是,天王洪秀全在1858年已经重新任命五军主将,实际上剥夺了石达开在江南“通军主将”的职权,而且还借此拉拢石达开的部署杨辅清。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实际上已经没有名义再留在太平天国属区了,因为这些属区有了新的全军主将,听命于新统帅,别说运筹帷幄,石达开的部队在这些地区难以自处,连进城都困难,无法再停留在太平天国地区,他不得不做出远征江浙的决定。

  石达开这时也没有很好的战略部署,他的想法是打一地算一地,专挑清军兵力空虚的地方流窜作战,想开辟一些自己的根据地。

  1858年4月14日,石达开率部进军浙江,经过几天的血战,攻克浙江江山县。此后数日,驻扎在广信府的石达开主力分为六队,陆续进入浙江,石达开想在富庶的江浙地区立足,慢慢扩充自己的队伍。

  此时,清军在浙江境内的兵力极其空虚,于是石达开分兵两路:他亲率主力三万人直捣江浙的重镇衢州,另一路由他的亲信石常吉率领数千人攻打常州、开化,阻挡清军增援衢州。

  石达开这时进军江浙并没有错,浙江是鱼米之乡,清军的兵力薄弱,而且比较富庶,是打开新局面的好去处。石达开率军进入浙江,最终想夺取杭州,那是清军江南大营的饷源所在。清军必定全力分兵援救,不仅可以减轻清军围攻天京的压力,也可乘此开辟石达开兵马在浙江的根据地,可谓一举两得,同时由杨辅清进军福建,两人通力合作,建立浙闽根据地。杭州在南宋时期就是都城,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石达开认为适合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石达开的大军浩浩荡荡从江西的抚州、建昌经江山、常山进入浙江,数万人进攻浙江,浙江巡抚惊惶失措,赶紧向各方告急,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和春抽出五千人马,驰往浙江堵击太平军进攻杭州的道路,江西的湘军和绿营兵也纷纷跟踪而到,而石达开计划先取战略要地衢州,而后直扑杭州。

  可惜的是,行军打仗从来都是以实力说话。当时石达开用兵狡谲轻脱,从不与清军正面硬撼,专拣清军防守的漏洞下手,石达开所率部队从来不作打硬仗的准备。石达开的新部队,很多是天地会的人,以前没上过战场,号令不严,训练不精,攻城守寨技法极为粗劣,拣到清军软肋,一拥而上,士气如虹,战事稍见吃紧,则抱头鼠窜,跟“蚁贼”没什么区别。

  石达开率部入浙江,也只是抱着摸石头过河,拣到清军兵力薄弱处就下手试试的投机想法,并无全局性战略部署。在江西等地驻留数月,石达开甚至没有为即将到来的惨烈的攻城战进行任何准备,石达开部在衢州攻城所用吕公车为现场赶制,士卒也没有接受攻城甚至搭建营垒的训练。在浙江战前,没有进行细致的战略谋划,究竟取浙江还是入福建,石达开没有清醒的认识,他对于将要爆发的战争全无预计和准备。

  石达开亲自率部三万进攻衢州,主持衢州防务的总兵饶廷选从江西玉山赶回,手下只有不到一万人。如果在以前,拿下衢州没有问题。

  石达开亲领一军,攻击衢州大南门,分两路兵攻小南门和小西门。饶廷选毫不畏惧,率部分头迎击,与石达开部属激战!

  大战数日,石达开的部队竟然伤亡惨重,衢州城竟然还固若金汤。石达开感觉不妙,攻城信心有一些动摇。就在这时,清朝西安将军福兴援军5000人赶到衢州,清军两路夹击,在浮石渡一带大破石达开,斩杀数千人。

  石达开不得不率军退却,在龚家阜一带扎营数十座,企图围困衢州,但他一攻城,就遭清军前后夹击,如此两次之后,他的部下损失上万人,军心大乱。

  更要命的是,这时石达开缺乏约束部众的能力,这些天地会的新兵,本来就是各地的流氓,这时兵败,原形毕露,石达开的部下在衢州四处抢掠乡民,当地乡民自发抵抗,将石达开在铜钱岭一带的营盘悉数烧毁。

  火烧连营,石达开大军受挫,他望着这腾腾的焰火,内心十分痛苦。没想到进浙江的第一把火,烧的竟然是自己的大营,死伤无数。

  这时,饶廷选和福兴见状,也率大军奋力杀出,石达开部大败,清军将石达开所部的据点营地全部拔除。

  石达开率部躲到了深山老林里,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无能,曾国藩的湘军都还没来浙江,自己竟然就连一个小小的衢州都攻不下,更别说杭州了,占据浙江更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笑话。

  石达开举目望着苍天,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深深挫败感。但是,天京,这时也注定是回不去了。前路在哪?希望在哪?石达开也并不知道。

  

第六十九章 石达开受挫(2)

  石达开兵败之后,并没有立即退走,他这个沙场老将,意志力也是相当顽强的,胜败乃是兵家常事,更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