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见懿安皇后张嫣也是抱着孩子轻轻摇晃,显然是喜欢得紧,崇祯皇帝便笑道:“皇嫂如此喜欢这孩子,倒不妨常来,与皇后一起照顾。”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却又问客氏道:“皇后如何了?”
  客氏赶忙躬身道:“启奏陛下,皇后娘娘安好。”
  张嫣也是怀抱着大明的长公主,笑着道:“皇帝莫要光顾得高兴了,眼下却还是有两件要紧事。”
  崇祯皇帝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自己到底忘了什么要紧的事儿了,便问道:“不知皇嫂说的是什么事?”
  张嫣笑道:“怕不是皇帝光顾着高兴了?这孩子总该取个名字,还是要到宗人府报备的,而且这也是大明的长公主,自然该有个封号才是。”
  崇祯皇帝暗骂自己一声,果然是光顾着高兴了,这两件事儿却还没有办。
  正好王承恩也从御膳房回来了,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传宗人府宗正与左右宗令来。”
  张嫣却是打断了道:“皇帝且慢,如今天色也已经晚了,不如先想想孩子的名字,至于说封号甚么的,还是等明天上朝了再说?”
  崇祯皇帝这时才注意到天空中的月亮已经都要低下了,阵阵寒风中也扬扬洒洒的漂起了雪叶。


第261章 长平公主
  张嫣抱着孩子,见崇祯皇帝不断地望向坤宁宫,便笑道:“皇帝且先去看看皇后吧,莫要在这里耗着了,至于咱们大明的这位小长公主,待会儿哀家让客氏给抱进去。”
  崇祯皇帝此时也顾不得甚么装面瘫来维持自己的皇帝形象了,反而如同一个邻家的毛头小子一般,讪讪地笑道:“那就有劳皇嫂了,朕先去看看周氏。”
  张嫣点点头,便自顾低下头看着怀中的小婴孩逗弄了起来。
  崇祯皇帝见状,也不再打扰,只是大步的往着周皇后所在的寝宫而去。
  一路挥退了跪地的太监和宫女,崇祯皇帝便消消地来到了周皇后的床前。
  看着周皇帝的贴身宫女在用干手巾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崇祯皇帝便走上前去将手巾接了过来,止住了侍女想要行礼的动作,挥挥手便命她退了下去。
  此时周皇后的脸色已经有些好转,只是眼睛还在闭着,额头上却不时地冒出来一些冷汗,显然是刚才生孩子之时疼的。
  只是感觉刚才还在擦汗的毛巾停了下来,周皇后的睫毛动了动,却是睁开了眼睛。
  崇祯皇帝爱怜地用手巾轻轻地将周皇后额头上的冷汗拭去,又按住了想要挣扎起来的周皇后,笑道:“辛苦皇后了。”
  周皇后的眼角慢慢地溢出了泪水,哑着嗓子哽咽道:“是妾身无能,没有给陛下诞下麟儿。”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一边替周皇后拭去泪水,一边轻笑道:“男孩儿又有什么好的了?小时候不过是满地跑着气朕,待长大后有了太子妃,心中可还曾有你我?说不定还要惦记朕的皇位。如此说来,倒真不如女儿好了,起码心里是疼朕的。等咱们的女儿长大了,朕再替她好好挑选个驸马。”
  周皇后被崇祯皇帝一番“歪理邪说”给逗的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低声道:“陛下说的满地跑着气您,可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才会有的事儿,皇家又如何与百姓之家相同?”
  说完,周皇后也是突然间想起来了孩子,便又问道:“孩子呢?陛下可曾想好了名字?”
  崇祯皇帝笑道:“皇嫂在外面抱了一会儿,估计呆会儿就会让客氏抱进来。”
  沉吟了一番后,崇祯皇帝才郁闷地道:“朕虽然之前也想过几个名字,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如今可是头疼了。”
  周后后轻笑道:“陛下可也真是的,朝堂上那么多的饱学之士,让他们想了再挑一下不就行了?”
  崇祯皇帝却是轻笑道:“笑话,朕和皇后的女儿,自然是咱们两个来取个名字,让他们取名字干什么?”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朕的长女,自然是不同的,朕只希望等她长大之后,这天下便已经太平了。”
  周皇后闻言却是暗自担忧。
  这位爷自从登基之后,就变得有些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断,万一给刚出生的女儿取了个朱太平的名字可如何是好?
  幸好,崇祯皇帝也没有缺心眼到那个份上,接着道:“皇后知道不知道外面下着雪呢?”
  周皇后讶异地道:“妾身还真不知道呢。”
  这倒是怪不得周皇后。
  周皇后感觉到腹痛要生的时候,外面还没有下雪,等到孩子都快生出来了,这时候外面才刚刚飘起雪花,周皇后又上哪里知道外面下雪的事儿?
  崇祯皇帝轻声调笑道:“怪朕,刚才皇后在忙着给朕生乖女儿,又怎么知道外面下雪的事儿。”
  正说着雪,崇祯皇帝却是顿了顿,突然对周皇后道:“朕想到了女儿的名字了。”
  周皇后原本被崇祯皇帝说自己忙着生女儿的话给弄的满脸通红,闻言却也是好奇地问道:“妾身在民间之时曾听说有句俗语说是瑞雪兆丰年,陛下的长女在这雪天出生,倒还真是个好兆头哩。只是不知道陛下想到了什么名字?莫不是什么雪啊太平啊之类的?”
  崇祯皇帝笑道:“皇后这是笑朕不读书么?”
  说完,也不理一直轻笑着的周皇后,崇祯皇帝接着道:“朕前些日子翻看《广雅》,其中说靖,安也,又通静。如今外面又下着雪,倒不如叫靖雪,皇后以为如何?”
  崇祯皇帝其实在想着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的长女长平公主。
  汝何故生我家!
  这句话道尽了生在王朝末期帝王家无尽的悲哀,也是原本历史上的长平公主最真实的写照。
  原本应当荣华富贵一生的公主,却被自己的亲生父亲砍断了一条手臂,最后不得已只能出家为尼,想想是何等的悲哀?
  崇祯皇帝的不学无术再一次体现了出来。
  长平公主原名朱媺娖,也有人说是徽娖、淑娖。就在她十六岁那年,原本应当是“礼宜择配”的好年纪,结果呢?
  京城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一直不肯相信这最后结局终于到来的崇祯皇帝,拎着一把利剑去后宫“拯救”他的家人。
  先是命周皇后自尽,宫人出来汇报说:“皇后已经领旨!”之后,崇祯皇帝又命袁贵妃自尽。
  袁贵妃也在梁上自挂,不过绳子承受不住,断了。崇祯皇帝朝着袁贵妃连刺几剑,袁贵妃本能地躲闪,被刺中左肩。崇祯又拎着剑去找他的女儿们。
  昭仁公主只六七岁,看到父皇进来,还没喊出声,便被崇祯一剑刺死。长平公主是十五六岁的少女,看到崇祯皇帝身上和剑上的血迹,又怎么不知道悬在大明头顶上的利剑终于落了下来?
  只是无论如何想不到的,则是落在她头顶上的这柄剑,竟然是由父皇崇祯皇帝亲手挥出的。
  看到女儿惊恐哀哭的惨状,崇祯皇帝也道出了亡国之君最大的人伦之痛:“汝何故生我家!”
  他狠心朝长平公主猛挥一剑,公主用手一挡,这一剑砍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长平公主尖叫着倒在血泊里,昏了过去。
  崇祯皇帝终于没有勇气补上致命一剑,再加上形式紧迫,农民军已经逼近皇宫。
  此后,崇祯皇帝便踉踉跄跄地爬上宫殿后面的山坡,在一棵歪脖子槐树上上吊自尽了,临终也只有一个太监高喊一声:“恭送大明皇帝殡天”,至于剩下的什么命百官“俱赴东宫行在”,呵呵吧。
  等到李自成大军进后宫,一片玉碎宫倾的惨烈和狼藉,到处横卧着年轻女子的尸体,河中也漂浮着不少自溺的宫女。
  有个十六岁的女孩子,躲藏在宫中的干井中被俘获,问起来,她说:“我是长平公主!”
  李自成的大军找人辨认,认出她是姓费的宫女,想替公主抵挡灾祸才挺身冒充。
  而长平公主本身呢?
  只是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是怎么又落入了清军的手中,而且在顺治二年,还曾给顺治上书说:“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
  此时的长平公主已经没有什么想法了,连嫁人的想法也没有,只是想出家为尼。
  只是螨清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下令为崇祯帝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后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与此同时,将他和周皇后的棺木起出,重新以皇帝之礼下葬,葬在昌平明皇陵区银泉山田贵妃陵寝内,妃陵改称思陵,一后一妃陪着崇祯去往另一个世界。
  然而,身为先朝长公主,长平公主想要出家为尼的要求显示是得不到螨清答应的。
  为了让汉人归心,不但不答应,为了反衬弘光帝虐待崇祯子嗣的恶行,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的诏命就跟着下达了——不许公主出家,而是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并且同时赐予府邸、金银、车马、田地。
  长平公主此时已经落在了螨清的手中,不再是受尽万般宠爱的大明长公主,又怎么反抗得了?
  于是,赐婚如期举行,婚礼隆重浩大。
  婚礼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就得到了南京城破,狱中的“朱慈烺”乃是假冒的消息。一直以来苦苦支持她的精神支柱也算是垮了。
  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便在万念俱灰的哀怨中病逝,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十八岁,此时还有五个月的身孕。
  上面的这些情况崇祯皇帝这种历史小白是不清楚的,他所知道的,也不过仅仅是九难师太——渣某庸笔下武功高强,一心想要反清复明,最后不过是个笑话的尼姑罢了。
  就算是如此,崇祯皇帝这个小白也能想得到原本历史上的长平公主下场必然不怎么好——被砍断一臂这事儿肯定是真的。
  至于武功高强什么的,不是扯蛋么——武功高强还能被砍断一条手臂?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自己才是崇祯皇帝,历史上长平公主那悲惨的身世是不会出现了。
  打定主意之后,崇祯皇帝又再一次看着有些走神的周皇后道:“皇后?”
  周皇后一愣,回过神来道:“靖雪这个名字当真是好听哩。”
  崇祯皇帝也是笑道:“那是,朕又不是刘邦那种不读书的,皇长女的名字又怎么能取个不好听的?不仅如此,朕还要给她一大块儿的封地为了汤沐之地。”
  周皇后闻言,便笑道:“陛下想好了靖雪的封号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建奴原本便跳不了多久,如果如今大明国内未平,朕一时腾不出手罢了。如今毛文龙所部东江镇已经迫使建奴放弃了南四卫之地,朕便将南四卫之地封给靖雪孩儿,等朕平定了建奴,南四卫之地便是靖雪孩儿的汤沐之地。”
  周皇后其实对于南四卫是个什么情况并不清楚,但是四卫之地的小大,隐隐约约也是有些概念的,闻言便劝道:“陛下还是慎重一些,四卫之地是不是太大了些?”
  崇祯笑道:“大了些便大了些,左右待靖雪孩儿有了驸马之后便又收了回来,朕的皇长女,自然是要有些优待的。”
  周皇后却道:“即使如此,那靖雪孩儿的封号呢?总不能是甚么辽东公主或者南四卫公主罢?”
  崇祯皇帝却又抓瞎了。
  取个名字已经为难了半天了,若不是看到下雪,临时想出来靖雪这两个字才算是应付过去,只怕还不知道要难为到什么时候。
  如今一听周皇后问起了封号的事儿,崇祯皇帝干脆讪笑道:“这个么,待明日朕上朝了与宗人府议过了再定罢。”
  周皇后正想再说话,客印月却是抱着朱靖雪进来躬身道:“启奏陛下,懿安皇后娘娘已经回慈庆宫去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从客氏手中接过了已经沉沉睡去的朱靖雪,挥退了客氏后才对周皇后道:“只怕皇后还没有好好看过靖雪孩儿罢?”
  周皇后笑道:“可不是么?妾身生完这孩子只瞧了一眼便痛得昏了过去,还不曾好好看过哩。”
  崇祯皇帝将小被子中的朱靖雪放在周皇后床头,笑道:“皇后可要好好看看,等长大嫁了人,心中想的可就不是咱们了。”
  周皇后不理会崇祯皇帝这种逗闷子的话,只是睁着眼睛看着闭着眼睛睡沉的小人儿,却是满满的爱意充斥着心中。
  崇祯皇帝见周皇后一副怎么看也看不够的样子,便笑道:“好了,朕今晚便在皇后这里安歇,好生的陪着你们娘俩儿。”
  说完,崇祯皇帝便吩咐道:“传旨,让外面的人留下伺候的,剩下的都散了罢。”
  等到了第二天的朝会之上,崇祯皇帝才对着宗人令瑞王朱常浩道:“朕昨夜喜得皇长女,已经赐名为朱靖雪,却还须宗人府好生替朕想一个封号,封地么,朕打算待平定建奴后,以南四卫之地为长公主的汤沐之地。”
  等到宗人令瑞王朱常浩领命之后,崇祯皇帝又开口道:“现在,咱们再来议一议陕西那些贪腐害民之辈当如何处置罢。”
  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话中的杀意,便赶忙出班奏道:“陛下昨夜喜得公主,此时不宜大过杀戮。”


第262章 给阎王下道旨意
  崇祯皇帝却是呵呵冷笑一声。
  若是说起来,昨天晚上刚刚生了个女儿,今天正是高兴的时候,确实不应该杀人太多。
  如果昨天晚上生的是个儿子,只怕还要大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之意。
  只是陕西的那些混账东西们却不应该得到这个机会。
  若不是他们,陕西会乱?
  历史上原本的崇祯皇帝虽然能折腾,但是在收到李应期和马茂才上的奏章说陕西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之后,可也是边剿边抚,连内帑都给掏出来了。
  要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不是穿越过来的这个崇祯皇帝,那个被正人君子们给忽悠得傻了的傻蛋当时可是没对付藩王没向着八大蝗商下手。
  为了解决边军的军饷,连宫中的银器都被那个蠢蛋指使太监拿出来卖了换钱了。
  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个傻蛋不还是想尽办法从内帑之中抠出钱来赈济西了?
  可是到最后呢?
  活不下去的陕西出了个李自成,最后逼得拿内帑赈济陕西的崇祯皇帝自己挂到了煤山之上。
  可是在李自成进京之后,却没能从内帑之中弄到钱,反而是在文武勋贵们的身上弄到了几千万两银子。
  哪怕就是穿越之后的崇祯皇帝,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却依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跑去从中上下其手。
  如果说其中只有建奴黄台吉派来的人搞事情也就算了,可是连一省巡抚胡廷宴都对于州县报上来的“盗贼”之事自欺欺人地认为这些盗贼都是饥民,来年夏收有了粮食以后,自然就会解散,根本就不尽心处置。
  这种情况下,还指望崇祯皇帝能饶了他们?
  若是饶了他们,谁又能让李自成饶过崇祯皇帝?
  心中越想怒气就越大的崇祯皇帝干脆望着温体仁道:“朕以为倒也没什么,皇长女出世,正需这些混账的血来庆贺一番。”
  说完,崇祯皇帝便直接吩咐道:“此事便着温爱卿主持,大理寺并刑部、吏部三堂会审,着锦衣卫与东厂派员旁听记录,之后将结果报与朕知。总之,朕的要求就一点,该杀的杀,该流的流,总之不放过一个害民之辈。”
  等到温体仁和大理寺卿等人躬身应是后,崇祯皇帝又像是想起来什么事情一样,接着道:“还有那个蓝田县令和一些混账东西逼得百姓造反的,虽然他们自己都被饿急眼的百姓们给杀了,但是朕已经命人拿了他们的九族送到阵前处斩,所以这些人的罪责也不必再追究了。”
  ……
  温体仁和满朝堂的大臣都是一阵无语。
  您都把人家的九族给弄去宰了,这些家伙本人也被叛军给剁了,还有个屁的罪责可以再追究,难道您还能给阎王下道圣旨,要求阎王爷再处置他们一番?
  但是朝堂上的大臣们显然还是低估了崇祯皇帝的下限值。
  或者说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这玩意。
  也不知道是一时兴起还是有意吓唬人,崇祯皇帝还真就打算给阎王爷下一道旨意:“朕闻天有天帝,人间有人皇,阴间亦有阎罗天子。朕为天帝之子,代天牧民,阴间阎罗亦当听朕号令。王承恩。”
  等到王承恩躬身应是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拟旨,钦命十殿阎罗将这些混账们打入油锅地狱受刑,地狱不空,受刑不止。”
  崇祯皇帝这番话一出,别说是等着躬身听旨的王承恩了,便是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傻眼了。
  倒是在甚么西游释厄传的话本里看到过唐王与阴间阎罗天子的事儿,其中还牵扯到了龙王爷什么的。
  可是人家那不是给阎王下旨,反而平辈论交,而且唐王还要更为恭敬一些。
  更为关键的,还是那生死薄,上面可是有着天子阳寿的,看样子死后也是要先到地府走一遭。
  可是这位爷倒好,直接一副上司命令下属的口吻就要给阎王爷下旨——当真是寿星佬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
  反复斟酌再斟酌,温体仁才躬身道:“启奏陛下,且不提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否有阴间阎罗天子尚未可知,便是有,陛下亦不应当向阴间阎罗天子下诏。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施凤来也是出班附合道:“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之间,大殿上却是响起了一片反对声——除了已经年老的英国公和武将一系还有向来只听从皇帝命令的许显纯等人,剩下的文官基本上都在反对崇祯皇帝下这么道旨意。
  崇祯皇帝心中却是冷笑不止。
  温体仁和施凤来还有其中一些文官大概是真的在替崇祯皇帝考虑——您就这么着给阴间天子下诏书,万一惹得阴间天子不快,改了您的寿命或者您哪天驾崩了……
  其余的,只怕不是替自己担心,而是担心真个有阎罗王的存在,又恰好遵从了崇祯皇帝的诏书,万一哪天自个儿挂掉了之后找阎罗一报道,好嘛,无尽的刀山火海油锅拔舌地狱大刑在等着自己……
  想想都蛋疼!
  但是这也正好是崇祯皇帝的目的。
  既然严刑峻法吓不住这些混账东西,老子干脆就再给你们加一道锁,让你丫死后都得跟着遭罪,就问你怕不怕?
  打定主意的崇祯皇帝还会听温体仁等大臣的劝谏?当即便挥手道:“卿等不必再劝,给阎罗天子的诏书,朕是下定了。至于天帝那里,朕自然会在祭天之时上书分说。”
  说完,又语带诱惑地道:“卿等用心国事,朕亦会在祭天诏书之中分说,许卿等百年后飞升天界,岂不美哉?”
  ……
  这种屁话都让您说了,您还让我们怎么说?
  无奈之下,温体仁只得带着一众大臣先行谢恩。
  搞事情没够,做事情也没有底限的崇祯皇帝却又接着道:“害民不辈不能饶过,然而朕的皇长女出生,朕有意让普天之下的百姓也跟着同乐一番。王承恩拟旨。”
  等到王承恩躬身应是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其令,天下百姓凡年满六十者,赐肉十斤,面十斤,油十斤。凡崇祯元年之中有女儿出生者,赏布一匹。此事着各地县衙统计,锦衣卫复核,一应支出,皆由内帑调拨。”
  小白朱晓松版的崇祯皇帝虽然觉得自己头铁,也不怕什么死后下地狱什么的说法——朕杀贪官是为了百姓,活百姓而杀贪官肯定是积阴德的事情,下地狱什么的让贪官们去就好了,朕还是上天庭就好。
  但是不管怎么说,刚才自己可是大言不惭的要用贪腐害民之辈的血来为自己皇长女的出生来庆贺,终究这事儿不太妥当,倒不如用些普天同庆的由头来为心肝宝贝一般的靖雪来积些阴德祈福罢。
  反正依着大明现今的医疗条件,活到六十岁以上的肯定不会太多,至于崇祯元年生了女儿的,就算再怎么多,也不过是一些布的事儿罢了。
  而且借着这个事儿,普天下得到了好处的老百姓还能不念着自己的好?最好把自己念成万家生佛一般的明君,自己的皇位还不是稳如狗。
  至于没得到好处的,这个不能怪朕,怪只怪尔等没有生女儿罢。若是以后再想要好处,就他娘的可劲的给朕生娃,女儿也是宝贝啊。
  只是一想到女儿,崇祯皇帝便接着道:“昨儿个夜里皇后产下皇长女靖雪之前,朕心中着实捏了一把冷汗。朕在十三四岁之时,却是怎么吃都觉得饿,可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然则民间十三四之时,却有颇多为人父母者。朕以为彼辈自己的身子骨都没有长得结实,又如何能生养得好婴孩?因此朕欲修改大明律,女子十六岁前不得成婚嫁娶。”
  温体仁和郭允厚在昨天半夜之时,就已经听到崇祯皇帝提过让户部去统计调查女子生育早晚和产妇难产的问题,却不曾想崇祯皇帝竟然在这个时候直接提出来了。
  暗道一声这位爷果然还是想一出就是一出,半点儿耐心也无,温体仁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温爱卿有甚么想法?仔细说说?”
  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民间嫁娶在十三四岁者,便是用过江之鲫来形容只怕亦不为过。陛下虽是一片爱民之心,然则乡间不识字的愚夫愚妇甚多,只怕难以理解陛下一片仁爱之心。臣以为不妨等到户部所统计资料齐全之后,再行修改大明律。”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点头道:“温爱卿言之有理,却是朕有些操之过急了。罢了,便由户部牵头去统计,锦衣卫与东厂在毕要时可以予以协助。等到统计的结果出来后,再行决定罢。”
  左右已经没有其他事情,崇祯皇帝便早早地散朝了——后宫之中,乖女儿靖雪一定想念自己这个父皇了,不去亲亲抱抱可不曾,等大了些,还要举高高呢。
  只是崇祯皇帝注定要失望了。
  同样被周皇后宠爱不已的长公主朱靖雪此时正在后宫之中接受着围观——袁妃,田妃,还有那个封号叫婉妃但是实际上跟婉这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的完颜玉卓,再加上心中极其喜欢小孩子的懿安皇后张嫣也在这里。
  再想想过不了多久还会有一众命妇前来宫中道贺,崇祯皇帝就头疼不已。
  人家说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这会儿坤宁宫里已经有了两千五百只鸭子扎堆在一块强势围观一个刚试着睁眼的小婴儿,崇祯皇帝就更头疼了。
  匆匆忙忙地看了一眼除了吃就是睡的朱靖雪,崇祯皇帝干脆带着王承恩和方正化等人出了宫,往皇家学院而去。
  皇家学院可是个好地方,里面除了徐光启外,剩下的大拿也是一堆一堆的,更不要说还有个叫陈足奇的家伙。
  等到了皇家学院,止住了前来见礼的徐光启等人,崇祯皇帝便说道:“皇后在昨个儿个晚上给朕诞下了皇长女,朕心甚喜,如今也与诸位爱卿一同分享这喜事。”
  说完,便是一挥手。
  随在身后的小太监从后边跟来的马车上搬下来一个大大箱子,打开一层又一层的包裹,其中却是一枚枚被染红了的鸡蛋。
  崇祯皇帝笑道:“徐爱卿可不要嫌朕小气,朕也只是依着民间的风俗,每人两枚红鸡蛋,一起沾沾喜气。”
  由于崇祯皇帝来的匆忙还没有提前通知,徐光启此时身上还沾着一身的土,整个人看起来颇有些邋里邋遢的样子。
  徐光启接过鸡蛋后也不避讳崇祯皇帝,先是谢恩后便直接剥开一个塞进了嘴里,边吃边说道:“微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而且陛下今天来的正好,臣原本便想着明日进宫去见陛下。”
  崇祯皇帝闻言,好奇地道:“徐爱卿想要找朕是有什么事儿?”
  心中却暗道,千万别是找老子要钱的,这他娘的各处都在用钱,而且之前给你皇家学院的钱可是够多的了!
  只是徐光启的话却出乎了正在心疼小钱钱的崇祯皇帝意料:“启奏陛下,臣与诸位同僚和西洋前来传教的几位传教士一起搞蒸汽机,如今却是有了些眉目。”
  崇祯皇帝一听蒸汽机有了眉目却是高兴了,这玩意有了,以后慢慢地是不是可以搞什么内燃机了?到时候汽车高铁一出来,老子分分钟就能摆平建奴!
  心中美滋滋的崇祯皇帝赶忙道:“快,带朕去看看!”
  徐光启先是躬身应了是,接着便带着崇祯皇帝往学院内的一间院落走去。
  只是走了没几步,徐光启例开口道:“陛下,如今蒸汽机可以说初有成效,只要炉中的火不停,水壶中的水不干,这东西便可以一直运转,当真是好东西。只是,还有些许难题,臣也是感觉无从下手。”
  一开始还高兴的崇祯皇帝一听到只是这个词,心中就是咯噔一声,暗道你不知道从哪儿下手,难道朕就知道了?到底是不是找朕来要钱的?老徐你直说,朕挺的住……
  暗中琢磨的崇祯皇帝没有开口,只是示意徐光启继续说下去。


第263章 内修德政,四海宾服
  徐光启斟酌了半天,才开口道:“其实最大的问题,倒还是在于浪费。”
  崇祯皇帝被徐光启弄的一头雾水。浪费?这玩意就是用于节约人力资源的,怎么还扯上浪费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问道:“徐爱卿说的浪费是怎么个浪费法?”
  徐光启一边引着崇祯皇帝向前走,一边道:“启奏陛下,臣所说的浪费乃是此物消耗木头和石碳。其实对比之下,使用此物倒不如直接使用人力来得节省,唯一的优点,大概便是只要燃料与水充足,此物便可不眼不休地劳作。”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边走边道:“先慢慢来嘛,以后总会研究出比现在要好的多的,至于现在么,浪费些石碳没甚么,尽管浪费,我大明之外有的是这东西,大明养着卫所也不是用来吃干饭的。”
  对于崇祯皇帝语气中赤裸裸的不要脸之意,徐光启只能表示佩服佩服——要不然怎么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就能东拒建奴北征蒙古?就冲这不要脸的劲儿,实在是大明历代皇帝中的独一份。
  只是佩服归佩服,但是问题还是问题。
  徐光启接着道:“还有一事,便是这蒸汽机的密封问题。臣以为其实这蒸汽机浪费的木头与石碳较多,根子上的原因还是密封所造成的。”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没有说话。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只能无奈的承认,自己确实不是那天材,上学时很多东西都还给老师了——瓦特那家伙是怎么解决的密封问题,崇祯皇帝表示根本就没印象。
  比如这种密封性的问题,除了知道跟橡胶有关之外,剩下的根本就没记住……
  只是,单独一个橡胶的问题,就足够崇祯皇帝头疼了,而且这个橡胶的问题问题目前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当然,要说一定要解决橡胶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一点儿的办法也没有——只要派兵去占领美洲,弄到橡胶就齐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