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要说一定要解决橡胶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一点儿的办法也没有——只要派兵去占领美洲,弄到橡胶就齐活了。
哥伦布现在有没有去美洲,崇祯皇帝表示不知道,也不关心。
但是大明去美洲却是一定要去的。
印第安,殷地安,这摆明了就是天朝自古以来的土地,所谓的印第安人,肯定是殷商遗民。
而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明崇祯皇帝,又怎么能允许炎黄之后,殷商遗民浪落在外受人欺凌?
哪怕是殷商遗民已经因为失去了来自母国的文明而变得如同野人一般,那也是堂堂的炎黄贵胄不是?
至于失去了文明的传承,没关系,反正儒家最喜欢干的事儿不就是宣扬教化么,只要派过去足够多的大儒去教化不就行了?
而且去美洲还有一个好处。
地方够大,中原人够多,往那里可劲扔就是了,反正装得下去。
啥玩意?跟朕要如何证明印第安人就是殷商遗民的证据?
笑话!朕的话就是证据!
尤其是那块大陆面积够大,物资又足够丰富的情况下,谁敢说不信,谁就去天上找三皇五帝他们问问吧。
实在不行去地府找纣王问问也行。
问完了记得回来告诉朕一声啊。
可是可惜的很,现在的大明自己还一屁股屎没擦干净呢,还去打南洋和美洲?
崇祯皇帝一边心中暗恨现在真是屁事一堆,一边又在替美洲大陆可惜。
算了,早晚的事儿。肉早晚得烂在大明这口锅里,急不得,尤其是这蒸汽机,有了这玩意,去美洲也更方便不是?
崇祯皇帝边走边想着这些事儿,却突然脑子一转,想起来在穿越者培训教材上看过的内容。
在唐砖里,云烨好像是拿牛筋捣烂之后又掺上了鱼鳔弄成过密封垫子。
云烨拿来干什么,崇祯皇帝不记得了,但是隐隐约约记得有这么回事儿。
姓云的能这么干,朕当然也能这么干。
反正都是穿越者,这种事儿就不客气了。
为了避免大明已经有了这种密封手段,自己说出来后丢人,崇祯皇帝却是问道:“不知道徐爱卿现在是如何解决密封问题的?”
徐光启苦笑一声后说道:“启奏陛下,臣先是以漆为密封,其效果聊胜于无,过不得片刻时辰便会泄漏蒸汽,此时蒸汽机便会停下。后来臣又以白麻为筋,然后筛细石灰,和桐油混为密封,效果亦不佳。再后来,臣又将石灰和桐油、鱼油、厚绢、细罗一起捣烂,效果也不甚佳。”
崇祯皇帝斟酌一番后才道:“朕于宫中古籍上看过,前唐之时,曾将牛筋捣烂混以鱼胶以为漆,密封性极好。其中一鳞半爪的,朕也不大记得了。但是徐爱卿不妨一试。”
徐光启嗯了一声,思索了半天才回道:“鱼胶性粘,用于之粘合当为可行,惟不知牛筋又有何用。”
崇祯皇帝整个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小白程序猿,又哪里知道用牛筋和鱼鳔的原理是怎么回事儿,当下便推托道:“朕亦不解其中之意,然则前人既然在书中提到,想必是有些缘由的,徐爱卿尽管一试便知其真伪。”
原来您老人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啊。
斟酌了一番后,徐光启才小心翼翼地道:“启奏陛下,臣倒是从西方传教士那里知道有一种密封的方法更为简便。”
崇祯皇帝一听传教士有什么密封方法,心中先是一声卧槽。
传教士里有好人是真的,但是更多的也就是那么回事儿。要不是所谓的传教活动能带来利益,鬼才愿意千里迢迢的去传教。
至于说这些家伙说的密封方法,不会就是跟美洲大陆有关系吧?
崇祯皇帝当下便作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问道:“是甚么方法?徐爱卿好好跟朕说说看。”
徐光启先应了是,仔细斟酌了一番后才说道:“陛下还记不记得臣之前说过的传教士汤若望?”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朕记得徐爱卿说此人在天文一道颇有造诣,不是已经请来协助爱卿修历了么?莫非这密封之事还和汤若望扯上了什么关系?”
崇祯皇帝知道汤若望这么个人。
感谢后世的一些跪舔剧,让崇祯皇帝这么个历史小白知道了康熙皇帝很爱学习西方知识用来装逼,而很多内容就是跟这个叫汤若望的家伙学的。
上次徐光启点明要汤若望,崇祯皇帝便命锦衣卫把这家伙从西安找了回来。
只是据锦衣卫的密报来看,这家伙在西安可不怎么老实。
在西安的时候,汤若望不仅建了个教堂传教,还不断地向过往商人、到京城进贡的附近小国的使团打听和记录他们行走的路线,经过的国名、地名、驿站名以及来往商品的名称、贸易状况等等。
至于这家伙记录好的这些资料虽然准备寄回欧洲,但是很可惜,送信的人却没能成功把信送走。
锦衣卫的家伙们直接把送信的人给宰了,至于信,现在也不知道崇祯皇帝给扔哪儿去了。
徐光启却是不知道崇祯皇帝心中想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只是接着道:“正是此人。臣从他口中听说有一个人叫哥伦布,曾经远航至一片新的大陆,其面积之大,只怕不下于我大明。哥伦布称此地为印度。”
崇祯皇帝一听,心中更是疑惑。
虽然哥伦布所谓的大航海要比郑和的大航海晚上了几百年,但是这不妨碍那些西方蛮子把这家伙当成航海大佬来看待。
后世不都说哥伦布去的是什么美洲,还搞过印度安人屠杀一类的?哥伦布不是因此被称为什么大航海的先驱?怎么跑阿三哥那破地方去了?
崇祯皇帝正自疑惑,却听徐光启接着说道:“只是后来又有个名为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的学者指出哥伦布去的并非什么印度,而是一个新的大陆。由于哥伦布已逝,阿美利哥·维斯普西便将此地称之为阿美利加洲。”
崇祯皇帝心中又是一声卧槽。
好么,阿美丽坚,阿妹你看,这些破名字的来源原来是他娘的这么回事儿!
徐光启却是接着道:“阿美丽哥阅读过哥伦布作记载的航海笔记,认为其中哥伦布所记载的【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应该就是由哥伦布所见过的‘会哭泣的树’的树汁。据哥伦布的笔记记载,只要小心切开树皮,乳白色的树汁就会缓缓流出。汤若望说这种树汁如果和麻布混了,想必拿来密封是极好的。”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心道不就是橡胶么,这玩意朕不是很关心,朕关心的是美洲大陆……
只是不管怎么说,自己晚了一步就是晚了一步,现在欧洲的那些鬼畜已经跑去占领美洲了吧?
算了,不想了,先他娘的弄来橡胶再说。
至于殷地安这块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固有领土的地方,就先让他们占了去,等朕腾出手来再“吊民伐罪”!
打定了主意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既然有这种树又被哥伦布其人带回,那朕便派人去寻了树种来,在我大明种植便是。”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却又笑道:“徐爱卿若是想要这种树,直接与朕说便是了,又何故绕这么个大圈子?”
被点破了心思的徐光启老脸一红,却是拱手道:“陛下,若真真是如此,臣确实不必兜这么个大圈子,只是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与此相关。”
崇祯皇帝好奇地道:“哦?还有何事?”
徐光启道:“依着汤若望所说,他原本是去西安接替传教士金尼阁的。这位名叫金尼阁的传教士已经来我大明两次,而且这一次还带了七千余部书籍,涵盖神学、数学、心学、格物、文学、艺术、军事、地理等范筹,想要尽数翻译为汉字。臣以为其他的倒也罢了,但是其中数学、格物、军事、地理这四门的书籍却是重要无比,不管是借来抄写还是印制,或者干脆是抢来原本,总之应该让我大明有一份才是。”
很好,很有朕的风范,朕很喜欢!
感佩于徐光启跟自己学会的这种不要脸精神,崇祯皇帝开口道:“这有何难,朕回头便命人去买,不买就让锦衣卫去拿便是了。”
徐光启却道:“陛下,如今这金尼阁却已经不在陕西,而是去了杭州。去岁之时,金尼阁原本倒是邀请微臣去他那里做客,只是陛下召唤,微臣才没有去成,想来便是为了这翻译一事。”
崇祯皇帝感叹道:“好人呐!看起来古人说的不错,唯有内修德政,方有四夷宾服。如今大明可不正是人心所向么,便是海外蛮夷,亦知心慕中华。”
徐光启被崇祯皇帝不要脸的自吹自擂给打败了,只是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陛下内修德政,自然有八方来朝。”
在徐光启的吹捧下,崇祯皇帝简直功追三皇,德配五帝了——只是不知道被崇祯皇帝怼过的黄台吉和林丹法,还有东南的豪商还有东林党是怎么想的了。
一番感叹之后,崇祯皇帝才想起来正事:“这位金尼阁先生既然心慕王化,朕这便命人将他接进京城,来这皇家学院安心做学问罢。”
徐光启拱手道:“陛下,金尼阁此时已经是年逾五十,只怕未必能撑得京城。”
崇祯皇帝却是笑笑道:“来不了便来不了。朕派个御医过去,若是能来便来,来不了,便让他安心在杭州翻译便是。但是这七千西书,朕会替徐爱卿弄一份来皇家学院。”
说完,崇祯皇帝又对身后的王承恩吩咐道:“记下来,回头命许显纯派人去办理。”
等到王承恩也应是之后,几人却是已经到了皇家学院颇为靠里面的一间院子,此时院子中还轰隆隆地响个不停。
推门走了进去,徐光启才转身请崇祯皇帝进去,指着院子中的一台正轰隆隆运转着的大家伙道:“启奏陛下,这正是臣等所制蒸汽机。”
此时崇祯皇帝只是随便挥手命院子中跪了一地的人起了,却是一言不发地盯着那台大家伙看了起来。
明明一副傻大黑粗的样子,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却比没穿衣服的美人更为娇艳动人。
第264章 瞎忽悠
眼前的这台机器,用傻大黑粗来形容都是一种赞美。
看起来整台机器充斥着崇祯皇帝在后世时看到过无数次的毛熊风格,粗犷,钢铁,笨重,这就是用来形容这台机器的关键词。
炉子中的熊熊火焰不断将上面锅炉中的水烧开变成蒸汽,蒸汽再带动着上面的一根轴承来回往复运动,由于没有套接上任何的机床或者说机械,光秃秃的轴承看起来颇有些邪恶的意味。
然而不管这台机器有多么丑陋,这玩意都是崇祯皇帝的希望。
只要有了这玩意,以后就能基于这东西玩出更多的花活。
比如说用于火铳的枪膛钻孔。
之前用人力手掏膛,一个手熟的工人,掏出一根枪管大概要十来天的时间。
但是用这玩意呢?
一个人能看着许多台锅炉,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许多台锅炉就能同时钻许多根枪膛。
而且这玩意又不知道累,只要及时的更换钻头,基本上三个人轮班,就可以在三五天的时间内钻出来许多根枪管。
尤其是火车的作用。
别管现在造出来的火头跑的有多慢,不知疲惫不用草料就已经是最大的优势了。
想象一下,无数的物资通过托马斯小火车日夜不休的运往辽东,运往任何一处大明想要征服的地方,由于节省了人马和粮食,而且还是不眼不休,这种优势就足以怼死任何大明看不惯或者说崇祯皇帝看不惯的人了。
更何况蒸汽机这玩意改造改造还能用到船上。
一艘艘不知疲倦的大船栽着兵员和物资去美洲大陆上解放炎黄苗裔,赶走欧美鬼畜,想想都激动。
此时的崇祯皇帝越看这台傻大黑粗的机械越是激动,也顾不得自己根本就是一个工科理科双小白,外加历史小白政治小白的那种小白的小白,干脆问徐光启道:“徐爱卿,这台蒸汽机目前还有甚么比较棘手的问题?”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目前这台机器最大的问题就是密封性的问题。由于不断地会出现漏气的情况,以至于要浪费许多的木柴和石碳,而且还总是停摆。还有那根用来带动其他机械的曲轴,由于漏气,总是动作不连续而且慢。其实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这台机器便可以用到许多地方。只是材料上面却还是有一些问题。比如说用这机器来钻火铳的膛管,钻头的寿命却是不长,一两天便要更换。”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激动的心情却是慢慢的恢复了一些。
自己这种渣渣根本就不懂工科理科的知识,炼钢炼铁什么的知识根本就不懂,记住的一些知识,也是那些穿越者培训教材中一麟半爪提到的。
沉吟了半天后,崇祯皇帝才道:“密封的问题么,刚才朕已经说过了,徐爱卿尽管去试,反正不怕浪费。还有就是材料的问题,主要还是在钢铁之上。不过,朕以为可以试试用高炉来炼铁炼钢。”
徐光启一听到高炉这个词,本能的便感觉到这个词的不简单,当时便问道:“不知道陛下所说的高炉指的是什么?”
崇祯皇帝心道朕知道个屁的高炉是怎么回事儿——大概就是炉子的烟囱特别高一些罢。
斟酌一番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朕以为炼铁或者炼钢,最为关键的地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温度,再一个便是杂质。”
嗯,你说的真有道理,我也知道好吗。
徐光启心中一边吐糟,一边躬身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臣愚钝,虽然也知道这两个问题,却没有甚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请陛下恕罪。”
崇祯皇帝心想,朕他娘的也不知道,但是朕看过穿越者培训教材,里面总是提到过一些嘛。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道:“先说温度的问题罢。徐爱卿应该知道用柴火的温度不如木碳的温度,而木碳的温度又不如石碳。朕曾在一本书中看过,有一种硬碳较之普通的石碳较硬,但是需要先行炼一番才堪使用,其火毒烈无比。”
徐光启却是很好奇崇祯皇帝到底从哪儿看来的这些书了,当时便躬身问道:“启奏陛下,微臣有个不情之请,求陛下一定要应允。”
崇祯皇帝却是没有直接答应,反而问道:“不知道爱卿所求何事?”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很好奇陛下刚才所说的这种硬碳,却未曾见哪本书中提到过,因此想求陛下将那本提到过的书借给微臣一观。”
崇祯皇帝被徐光启几句话给弄的无语。
这让朕上哪儿找这么本书去。
难道朕跟你说朕穿越之前的小时候生活在煤矿的附近,知道有礁碳这么个玩意,火力猛如狗,连钢都能给轻易的烧红烧化?
斟酌了一番后,崇祯皇帝才对徐光启道:“徐爱卿倒是把朕也问住了。朕之前在潜邸之时,颇好看一些杂书。只是朕读书,向来也不求甚解,因此连书名都不曾记住。等到朕登基之后,那些书也不知道放在哪儿了,因此倒也不太好找。”
见胡子都已经全白了,可以说是为了大明的科学研究奉献了一生的徐光启一副失望无比的样子,崇祯皇帝不忍心地道:“这样儿罢,朕倒是记住了那种硬碳长什么样子,朕这便吩咐厂卫人人去寻找一番,找到了一定给徐爱卿弄来可好?”
左右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书借不到,也只能指望崇祯皇帝一定要把这种硬碳找到了。
徐光启只得躬身道:“微臣先行谢过陛下了。”
见崇祯皇帝点头,徐光启又接着道:“刚才陛下说温度的问题,提到了这种硬碳,只是不知道陛下对于铁水之中的杂质有何看法?”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来了精神,这个去除杂质的方法,朕还是知道一些滴。
如此装逼的机会怎可放过?
崇祯皇帝当即矜持地道:“朕以为万物相生相克,既然铁水之中有杂质,其物必然来自于铁矿石之中。既然如此,不如想办法将之吸附出去便是。”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当即便捧臭脚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便说道:“朕于古籍之中见过上古之时的炼铁方法。凡百炼钢与大马士革钢,炼制之时必然要投入石灰石。朕虽然不解其意,然则百炼钢与大马士革钢的质量却是明摆着的,因此,朕以为可以试试投入石灰石一试。”
等到徐光启躬身应是之后,崇祯皇帝为了保险,干脆又加了一句:“不管石灰石扔进去有用无用,哪怕便是立即炼出来比百炼钢还要好的钢铁,徐爱卿不妨多扔些其他的东西进去一试。”
崇祯皇帝想的很简单,多扔些东西,谁知道会得到啥玩意?
后世有多少材料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在无意之中掺到一起而得到的?
万一老徐因此而弄出来甚么特种合金钢,那可就牛逼的很了。
想到合金钢,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徐爱卿不妨将两种或者数种不同的材料一起炼制,不管是一起扔进去还是分个先后顺序,总之尽管试。朕不怕浪费,只要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出来,浪费再多的材料也值得。”
徐光启躬身道:“微臣多谢陛下厚爱。陛下请放宽心,微臣一定多加试制,看看最后能得到些甚么。”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不错,很多东西都是无意之中所得,唯不断试难而已。朕还要向徐爱卿提出一个要求。”
徐光启好奇地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道:“朕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便是这皇家学院中所做的任何一次试验,不管是干什么的,都要有着详细的记录。”
徐光启笑道:“启奏陛下,现今皇家学院中的任何一次实验,其实都是有着记录的。”
崇祯皇帝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才接着道:“朕要的不是大概的记录,而是详细的。比方说,每次实验所用的材料要精确到钱,每次实验所用的时间,同样要更精确一些。”
想到时间要精确,崇祯皇帝又来了精神。
这可是个装逼的好机会,不能放过。
崇祯皇帝笑道:“徐爱卿肯定是知道的,我大明现如今所用的时辰计量方式,不过是些时辰,刻钟,盏茶,刹那之类的。朕以为颇有不变,尤其是在进行这种炼铁炼钢的一类实验上面,更是不妥当。”
徐光启好奇地道:“请陛下赐教。”
崇祯皇帝道:“朕以为可以细分一些。比如将一个时辰一分为二,划为小时。小时划为分,称之为分,分划为息,称之为秒。”
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一个时辰一分为二,划为两时,则一时又划为多少分?时拆分为秒,则一分为多少秒?一秒又如何界定?”
崇祯皇帝真想告诉徐光启,一个小时六十分,一分钟六十秒,这样儿多简单。
可是这种理论总得找个理由才是。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地道:“朕以为六十甲子乃是我大汉族人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其纪年为六十年一个周期,纪月为五年一个周期,纪日为六十天一个周期,纪时为五天一个周期。既然如此,不仿将一个小时亦以六十为一周期,划为六十分,一分又可分为六十秒。刚才朕大概地算了一下,人的一息时间,正好是一秒左右。”
徐光启想了想,便躬身道:“陛下英明,臣稍后便会将时、分、秒详细地计算一下,最后再上书陛下。”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这个不急,只要是这个时间的划分弄的精确了,再配合精确一些的度量衡,这些实验的数据便是精准的,不断地验证之下,总能得出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番话说完之后,崇祯皇帝便又将目光投向了蒸汽机,对着徐光启道:“朕还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徐爱卿能不能帮朕实现?”
徐光启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看着徐光启的满头白发和银白色的胡子,崇祯皇帝心下闪过一丝不忍,却强忍着道:“徐爱卿,朕想马车乃是由马儿向前行走,带动的车轴转动,车轴又带动了车轮。若是将这蒸汽机想办法安放在马车上,只要有办法控制方向,是不是便不再需要马儿来拉车了?若是可行,那再往远了想一想,这蒸汽机只要再放大数倍,是不是便可以拉动更多的东西了?”
说着说着,崇祯皇帝也来了兴致,干脆蹲在地上比划着:“若是铺设好轨道,将车子固定在上面,一辆连接一辆,是不是更大的蒸汽机可以一次拉动更多的东西?”
同样一起蹲下来看着崇祯皇帝比划的徐光启看着崇祯皇帝划出来的两条长线,中间还有一道道的短线,便好奇地问道:“陛下所说的轨道,臣倒是理解了,只是这些横线又是干什么用的?”
崇祯皇帝道:“爱卿想一想,若是一辆车子上面装载了太多的东西,是不是会更为沉重一些?若是单独两条轨道,岂不要被压的沉入地下?若是有了底下的这些横铺的石枕来分担压力,却不是要稳的多?”
徐光启却是恍然道:“陛下所言不错,若是仅以两条细轨来载运车子上面的货物,其受力面积极小,必然下沉,若是有了这些小横线石枕为基,却是相当于人为地将受力面积分摊到了每一条石枕上面,必然要稳的多了。”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朕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是真是假。
崇祯皇帝这种理工科的小白哪儿知道后世的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石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自己也就顺手画了下来,刚才的一番话也不过是想当然地忽悠徐光启的。
只是不曾想徐光启却是根据自己这种乱七八糟的说法总结出来这么多东西,这些玩科学的家伙们果然可怕。
崇祯皇帝干脆从地上站了起来,对徐光启道:“徐爱卿可以将这些东西总结一下,再教授下去。”
待徐光启躬身应是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徐爱卿一定要早些将这蒸汽机还有为种蒸汽机车给弄出来,到时候朕有大用。”
第265章 这水可是甜的很
满大明不知道有多少个叫什么小张庄小李庄的村子。
崇祯皇帝对这些小村子向来是喜欢的紧。
由于前世没有穿越之前的老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所以每次溜出宫来微服私访的崇祯皇帝都喜欢找个小村子看看。
只有方正化还有从陕西匆匆忙忙赶回京城的魏忠贤,外加上温体仁,都不怎么喜欢。
没别的原因,自古来随侍在皇帝身边的人,不管是太监还是文武大臣,都不喜欢这种没事儿就喜欢瞎浪的皇帝。
太折腾人了。
人家说巡查御史出京,不能地动山摇就算是失败,这个是没毛病的。
巡查御史出京,一路上查过去,若是正直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要倒霉,受御史的参奏。
若是遇上那等既要命声又要钱的,那可就不美的很了,一路上的官员既要上下打点,又要把自己屁股上的屎给擦干净。
巡查御史都有这般威风了,那皇帝微服呢?
皇帝微服出行威风个屁。
这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别以为皇帝出行会像唐僧出行一般,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位护教伽蓝什么的一概成为了路上跑腿的小神仙。
崇祯皇帝毕竟还是凡间皇帝,出行是没有这些的。
但是崇祯皇帝出行也不简单。
先不说必然有内厂和锦衣卫加上东厂的人手暗中保护,光是京营和锡伯族的骑兵就得派出大队人马远远的缀着,既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
离的太近的话,那崇祯皇帝的微服就微不起来,必然惹得皇帝不快。
离的太远的话,万一,万一皇帝有事儿要召唤大军,需要护驾的时候赶不过去,那他喵的就等着倒霉掉脑袋吧——尤其是崇祯皇帝这位爷的脾气向来不怎么好。
只是再不愿意,崇祯皇帝要微服出来浪一圈,就谁也拦不住——至于御史们经常上奏章弹劾崇祯皇帝微服出行,奏章都不知道被崇祯皇帝扔到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而大明的朝臣们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也大都习惯了崇祯皇帝不按套路出牌的性子。
现在的情况就是,御史和其他的大臣们比如温体仁一类的该弹劾的弹劾,崇祯皇帝该浪的还是浪,谁也不把这事儿当成一回事儿。
所以刚刚弹劾完崇祯皇帝擅离京师的温体仁就被崇祯皇帝给拉出来微服私访了。
看着眼前炊烟袅袅,颇有些宁静致远的意思的小村子,崇祯皇帝说出来的话却是大煞风景:“温爱卿看看,这村子多平静,也不知道陕西原本是有多少村子如眼前的小村子一般。只是宁静之下就是火山,朕的心始终放不下来啊。”
温体仁无语。
这位爷不知道怎么着,就跟得了被迫害妄想症一般,总是有一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紧张感。
除了几个内厂的大内高手之外,其他的锦衣卫校尉和东厂的番子们早就散布了开来,因此崇祯皇帝只是带着方正化和温体仁等一起走进了这个被称之为张家庄的小庄子。
看着家家户户那升起的炊烟,大人喊小孩子起床,还有已经早起的小孩子在村子里边追逐打闹,崇祯皇帝一时之间却是颇感满足。
温体仁斟酌了一番后,小心地道:“少爷,只要天下个个村子都如眼前这般,又怎么会有别的事情发生?少爷却是太过担心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是没有再回答,只是在村子中自顾自地走着眼见一群正在打闹小孩子在离着自己远远的地步停了下来,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尔等且等着,本少爷要过去和这些小孩子聊聊天。”
早有准备的王承恩取出一袋子的糖块递给崇祯皇帝后,崇祯皇帝便带着温体仁和方正化向着几个小孩儿走去。
只是原本还停下来观望的几个小孩子一见崇祯皇帝走了过来,当即便向后退了几步,颇有些要作鸟兽散的意思。
崇祯皇帝扬了扬手中的袋子,笑着道:“别怕,到大哥哥这里来,有糖吃的。”
为首的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咬着手指,与其他几个小孩子一样都眼巴巴的看着崇祯皇帝手中的糖袋,却不上前,还颇为警觉地拦住了其他几个蠢蠢欲动的小孩子。
倍感无奈的崇祯皇帝又笑了笑,才接着道:“放心好了,大哥哥是好人,不是拐子。”
说完,又怕这些小孩子不怕心,还特意指了指身后的方正化等人,接着道:“你看,大哥哥有这些护卫,家中可是有钱的很,根本就不必要当个拐子不是?”
温体仁也接着道:“你等放心便是,当今陛下可是说过,拐了小孩子的人都是要凌迟的。”
几个小孩子虽然搞不清楚凌迟是什么意思,但是本能的感觉到这一定是一种很重的刑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