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卡克斯顿道:“他们很好,很尽职尽责也很卖力的传教,而且大明帝国方面并没有任何人阻止他们传教。只不过很遗憾,哪怕是大明帝国的平民,他们的精神上一样很富足,而且他们更习惯于将希望寄托在他们皇帝陛下的身上,而不是寄希望于神灵。所以,虽然那些传教士已经十分努力了,可是却没有什么效果。”
相对于更关心传教问题的英诺森十世,斐迪南三世显然更为关心另外一个问题:“刚才你说他们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中带着俯视,那么对于我们神圣罗马帝国的人呢?”
卡克斯顿道:“如果说他们看等其他人都是属于俯视的态度,那么恭喜您,他们对于我们神圣罗马帝国的人是真正的接近于平等,虽然并不能完全平等。我想,这一点跟您睿智英明的决定有关系,在神圣罗马帝国和大明帝国成为姻亲关系之后,他们看身我们的眼神确实跟看其他人的不同。用一个过分一些的说法来形容,就是他们看其他人是属于看野生动物,而看向我们的目光则更多的类似于看向野人——好歹已经是人的范畴了。”
……
斐迪南不知道自己应该悲伤还是应该高兴,沉默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原因呢?他们的这种优越感到底从何而来?因为他们战无不胜的帝国吗?”
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之后,卡克斯顿才开口道:“并不全是。
他们的帝国确实战无不胜,他们也确实为此而骄傲。但是更多的,还是在于他们的文化传承,还有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身在欧洲,就算是翻出来最古老的羊皮卷,我们也没办法想象一个文明是如何传承五千年之久,类似于他们的那些古老文明,现在还有谁存在吗?答案是没有。
而且在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里面,他们居于世界的中心,是得到神灵偏爱的天选之子,其他的都比他们要低一等。
所以他们骄傲,但是他们的文化教育却又能够保证他们不会将这种骄傲变成傲慢,让他们可以礼貌的对待任何一个人。
但是,这种潜藏在骨头和血液里面的骄傲,根本就没办法掩饰,而且他们也不屑于去掩饰。”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卡克斯顿才接着道:“当我们的平民还在为了一块黑面包而头疼的时候,他们的平民可以吃上美妙的食物,穿上华美的衣服,然后在一起讨论学问。
当我们的孩子是为了做一个放羊娃还是做一个剃头匠而纠结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必须穿上象征着文明的衣服,坐到宽敞明亮的学堂里面,学习那些优雅的方块字还有各种各样的知识。
唯独有一点不太好的,是这种教育属于强制性的,哪怕他们的孩子根本用不到那些知识,他们也会强迫孩子去学习,而那些平民显然赞同他们皇帝陛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但是请注意,尊敬的皇帝陛下,这种对孩子的强制教育完全是免费的。
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种强制性的教育完全是由他们的政府和皇帝的私人金库来承担,而他们的平民不需要花费一个银币,可能这也是他们的平民能够接受的一个原因。”
这天已经没办法聊了——无论是斐迪南三世还是英诺森十世心里都清楚,这种情况可以出现在大明帝国,却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欧洲。
因为大明帝国的教育也好,福利也好,与其说是他们的政府和皇帝私人金库在承担,倒不如说是整个世界在承担。
其他的东西抛开不谈,光是福寿膏一项贸易,会给大明带来多少的税收?承担起教育经费支出,很难么?
如果福寿膏不够的话,那么军火贸易呢?丝绸贸易呢?茶叶贸易呢?
就像是卡克斯顿刚才说的那样儿,大明帝国的百姓确实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他们是天选之子,因为上天实在是太过于偏爱大明帝国了。
所以,他们的政府可以任性的向他们的百姓提供这么好的福利,因为这些福利是由整个民界来替大明帝国承担。
换我我也能!
斐迪南三世心中也忍不住和英诺森十世一样疯狂的咆哮起来。
福寿膏,军火,丝绸,茶叶,这些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贸易确实能够给他们带去足够多的收入。
有这么高的收入,别说是大明帝国的皇帝了,哪怕是换成自己,甚至于换成一头猪都不会有任何的区别!
如果欧洲的平民也能像大明帝国的平民一样拥有这么好的福利,自己还需要在这里跟英诺森十世头疼?早就一统欧洲了!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斐迪南三世才道:“那么,身为一个睿智的学者,你这次去大明帝国考察,又学习到了什么呢?”
“教育!”
卡克斯顿斩钉截铁的道:“毫无疑问,必须是教育,也唯有教育能够让欧洲兴盛起来,就像是大明帝国皇帝说过的那样儿,再穷不能穷教育!”
斐迪南三世颇为感兴趣的道:“继续说下去,比如,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呢?而神圣罗马帝国的财政你应该知道,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这些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长长的出了一口浊气之后,卡克斯顿道:“财政的问题其实并不困难。”
斐迪南三世这下子是真的感兴趣了。
想要振兴欧洲,教育确实是个大问题,最起码不能指望着大学里面学习宗教典籍的学生来振兴欧洲,就算自己再傻也能看的清楚。
大明的物理和化学才是好东西!
现在欧洲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而后面很可能还会接着输下去,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财政问题没办法解决。
卡克斯顿道:“我们神圣罗马帝国也有不少的矿山,完全可以抵押贷款,除去铁路修建需要花费的部分,完全可以投入到教育上面!”
这个回答倒是没有超出斐迪南的预料:“那么,除了财政问题之外,又该从哪里入手呢?”
第838章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毫无疑问,尊敬的皇帝陛下,想要进行教育的变革,第一步就是从文字方面开始改变。”
斟酌了一番,卡克斯顿又接着道:“尊敬的皇帝陛下,想必您也知道,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母虽然学习起来很方便,但是它能表达的意思实在是太少了。
而大明的方块字虽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它能表达的含义却比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母要多上无数倍。
最为关键的是,大明的方块字学习起来很困难,可以直接将那些不够聪明的人淘汰掉,以免造成帝国的教育资源浪费。
相信通过对大明方块字的学习,可以很好的选拔出真正的聪明人,淘汰掉那些不够聪明不够好学的人渣。
包括我在内的欧洲被考察团在仔细的商议过之后一致认为,只有废除了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母,才能真正的向大明靠拢,从而成为文明世界的一份子。”
斐迪南三世道:“卡克斯顿,我想你应该知道这样儿的改革意味着什么,也清楚这样儿的改革会面临什么样儿的困境?”
卡克斯顿斩钉截铁的道:“还有什么困境比面临着灭国的风险更大呢?”
见斐迪南三世面露不愉之色,卡克斯顿连忙解释道:“二十几年前,大明帝国同样游走在灭国的边缘,而他们的皇帝依旧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事实证明,大明皇帝陛下进行的改革是正确的,大明不仅没有灭国,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大。另外,现在欧洲的情况您也知道,诸侯国混战不休,根本就不听从帝国的号令,甚至于那些人已经开始无视教廷,这绝对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同时也是个机会。”
见卡克斯顿提到了教廷,英诺森十世先是否认了教廷的说法,又再一次提起了教会这个词之后,才好奇地问道:“什么机会?”
向英诺森行了一礼之后,卡克斯顿接着道:“他们无视教会和帝国,就代表着咱们,包括皇帝陛下,也包括我,说包括帝国王庭里面的所有人,都有被送上绞刑台的风险。至于说机会,则是因为我们现在跟大明是盟友的关系,而且还是盟友关系之中比较高级的那种姻亲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无论大明是在意欧洲的利益还是考虑到自己的颜面,都不可能坐视我们被那些诸侯公国灭掉,哪怕他们两头卖军火,并不是完全支持我们。现在情况已经够坏,而且已经不可能比现在更坏了,那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斐迪南和英诺森对视了一眼,发现彼此眼中都有些意动。
卡克斯顿说的没错啊,反正现在的情况已经够烂了,而且已经不可能比现在更烂了——大明无论出于什么样儿的考虑,都不可能坐视神圣罗马帝国和教会被灭掉。
既然这样儿,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倒不如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试试,万一要是改革成功,斐迪南就将是神圣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英诺森也将是最成功的教宗!
斐迪南沉吟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或许,我们应该去请一些大明的文化人来欧洲,让他们当老师,教孩子们从小学习大明的语言和文字?”
英诺森呵呵笑道:“哪里用得着那么麻烦?据我所知,东印度公司的科恩,已经成功的从大明请到了一位家族教师,名字就叫做雷·苟先生。”
斐迪南道:“那位雷·苟先生我大概知道一些,似乎风评不怎么样,而且,他只有一个人,我们却需要很多很多的老师才够?”
英诺森不以为意的道:“不就是和某某贵族夫人上床一类的事情吗?就像是仆立法司说过的那样儿,和男孩子女孩子上床,简直就像是搓搓手那么简单。
既然他愿意,而且也没有强迫那些贵族夫人,我们为什么要去过问呢?我保证,教会纠察队会在必要的时候选择失明。
至于人数的问题,那就更好办了。
大明有句话曾经说过,人和物都是相同相似的自动聚集,那位苟先生的朋友想必也是和他一样,需要钱,而且有些或多或少的毛病——这其实很好。
人有毛病不可怕,无论是喜欢钱财还是女色,有弱点的人终归是人而已,可怕是那些没有弱点的。
那样儿的人,要么是神仙行走在人间的化身,要么就是心里有些更加庞大和黑暗的计划。换句话说,那样儿的人如果太多了,你敢用他们吗?反正我是不敢。”
斐迪南三世道:“说的是。”
又是沉默了半晌之后,斐迪南三世才开口道:“不过,与其求助于一个根本就不认识的苟先生,为什么不求助于大明帝国的三皇子呢?”
猛的一拍额头,英诺森十世才开口道:“是啊,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刚刚我把三皇子的事情给忘了。如果三皇子愿意帮助我们从大明帝国带一些有学问的人来欧洲,那对于我们推进语言和文字的改革将会是很大的助力。”
斐迪南道:“没错。而且根据情报,三皇子现在已经开始在巴伐利亚那边推进语言和文字的改革了,只是要比我们设想的改革温和的多。”
英诺森十世愣道:“温和?”
“是的,温和。三皇子那边现在推行的双语制度,也就是既承认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也承认大明帝国的语言和文字。为了推进他的改革,使用大明的语言和文字会被加分——无论是他现在推行的考举制度,还是在他处理公务的时候,使用大明的语言和文字会有额外的优待。”
英诺森十世一脸懵逼地问道:“公务?你要知道,那个所谓的科举制度有加分其实是无所谓的,但是公务上面怎么加分?这不成了闹着玩?”
斐迪南三世面色凝重的道:“然而三皇子并没有闹着玩的意思。优待的意思想必你也知道,就是会有额外的赏赐给那些官员,如果使用拉丁文则没有赏赐。要知道,人都是有好胜心的,那些使用拉丁文的官员们看到那些使用大明语言和文字的官员们得到了赏赐,他们的心里会怎么想?当上层的官员们开始带头了之后,下面中级的官员,还有底层的官员们会怎么选择?他们肯定会选择学习大明的语言和文字,这样儿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英诺森十世摇头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办法想要见到一定的成效,实在是太慢了,没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时间,可能都见不到什么效果?”
摇了摇头之后,斐迪南三世道:“确实很慢,但是效果却也是很明显的,而且这个办法也是目前来说最为稳妥的办法。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着急呢?”
……
斐迪南和英诺森商议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朱慈熠的耳朵里面。
自认为见多识广,在崇祯皇帝那来学来无数手段的朱慈熠也没有想到,斐迪南和英诺森居然会有这么骚的操作。
朱慈熠永远也不会忘记,崇祯皇帝当初跟自己说过些什么:“想要彻底灭亡掉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入手。抹去他们记载历史的文字,改变他们平时交流用的语言,天长日久之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就会失去自己的历史记录,失去民族自信。这样儿的民族注定要消失,你在欧洲的时候也要着力推进这件事情,慢慢来,千万不要着急,千万不要被人看出来你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教导,朱慈熠才选择了求稳的方法,而没有激进的从上而下全盘推翻巴伐利亚原有的语文和文字,也没有一直来就直接将巴伐利亚的规矩改成和大明一样。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朱慈熠甚至不惜给自己的行为套上一顶胡闹的帽子,以图能够慢慢的影响巴伐利亚,进而影响整个欧洲。
现在倒好,斐迪南三世和英诺森十世居然比自己还要激进,居然试图一下子对整个欧洲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改革!
难怪父皇曾经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狗一样的队友——按照这种情况来看,欧洲人拥有这样儿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这样儿的教宗,简直就是被狗队友直接带到了沟里!
但是,拥有神一样的骚操作意识,目光又看的不够长远,这样儿的人选不正是自己需要的欧洲盟友?
尤其是眼前被派过来的这个卡克斯顿,更是狗队友里面的神狗!
沉默了半晌之后,朱慈熠才开口道:“对于皇帝陛下和教宗冕下的决定,我个人表示一百个一万个支持,然而卡克斯顿先生有没有想过,这会给欧洲带来什么样儿的动荡?”
卡克斯顿迟疑到:“未必会有什么动荡吧?即便是有,改革哪里又有不流血就能够完成的?殿下,欧洲人实在是太苦了,他们吃不饱也穿不暖,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没有办法跟大明的百姓相比,活的甚至不如大明的一条狗滋润。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得让欧洲的统治者改变他们的想法,而想要改变他们的想法,就必须先从语言和文字开始入手,慢慢的一步步推进。”
跟本皇子有关系么?
大明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些五千年的底蕴,有父皇那亲儿英明神武的皇帝,欧洲有什么?居然妄想向着大明学习?
又是一番沉默之后,朱慈熠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是啊,本皇子也觉得欧洲百姓实在是太困苦了,所以本皇子才在巴伐利亚进行改革,试图一点点的改变欧洲。不过,卡克斯顿先生说的对,改革哪里又有没流血就能成功的呢?既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宗冕下都有意进行改革,那我又怎么能不支持呢?”
见卡克斯特脸上露出喜意,朱慈熠又接着道:“不知道卡克斯特先生认为,本皇子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陛下,还有教宗冕下呢?我指的是除了人手方面的支援以外,事实上,我已经聘请了大量的学者来欧洲,如果皇帝陛下和教宗冕下愿意,我可以从大明聘请更多的学者,甚至可以请求父皇出面。”
卡克斯特斟酌着道:“最好,能够再提供一些精通科举制度的人手?我在大明的时候曾经跟许多人交流过,科举制度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制度,一个一个的等级划分,会让人们为了登到最高的学阶而努力。”
朱慈熠突然有些懵逼了。
科举制度是为了让人们登上更高的学阶?难道不是为了选拔人才,然后让这些人才替皇室打工,治理国家的吗?
沉吟了一番后,朱慈熠道:“这个当然没有问题,事实上,我从大明聘请来的那些学者里面,很多人都精通科举制度相关的东西,他们完全可以针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国情搞出来新的科举制度。”
“不,不,不”,摆手连说了三个不之后,卡克斯特才接着道:“皇子殿下,相对于落后和欧洲来说,大明帝国的科举制度已经很完美了,根本就不需要修改。只要皇子殿下聘请的那些人里面有精通科举制度的人,让他们在神圣罗马帝国主持科举制度,相信一定会让欧洲有一个很大的改善!”
点了点头之后,朱慈熠道:“既然这样儿,那我就从大明聘请更多的学者来欧洲吧,让他们将大明帝国的科举制度搬到神圣罗马帝国来。”
卡克斯顿忍不住喜道:“那就多谢皇子殿下了,想必皇帝知道了也一定会很开心的!”
斐迪南开心不开心,本皇子不知道,但是父皇肯定会很开心!
心中暗自吐槽了几句之后,朱慈熠才道:“卡克斯特先生来巴伐利亚,不仅仅是因为科举制度的事儿吧?”
卡克斯顿道:“睿智如皇子殿下!我这次来,确实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想要请求皇子殿下的帮助。”
第839章 未必就会亏!
朱慈熠觉得自己继承了崇祯皇帝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大方。
轻轻的笑了笑,朱慈熠便开口道:“卡克斯顿先生请讲,有什么是需要我帮忙的?”
卡克斯顿脸上透露出一股为难之色,颇为不好意思的道:“殿下应该知道现在的欧洲战局吧?诸侯混战,帝国的政令根本就没有人理会,那些该死的波兰人甚至还想引沙皇俄国的那些野蛮人进入欧洲。”
朱慈熠点了点头道:“这个事情,本皇子确实知道。大明有句老话,叫做兄弟阋墙而共御外侮,说的便是哪怕自己家兄弟们有矛盾,也要一起抵御外来的侵略。”
卡克斯顿道:“正是如此。可是那些波兰人现在丝毫不顾及他们也是欧洲的一份子,反而因为对帝国的不满,而完全倒向了野蛮的沙皇俄国。上帝做证,那些沙皇俄国的野蛮人,以前在金帐汗国的统治时代,在欧洲可没少干杀人放火的事情!现在,那些波兰人忘记了以前的仇恨,想要让沙皇俄国的野蛮人进入欧洲,这不仅仅是对于教会的不尊重,同样也是对于帝国的背叛,更是对于大明帝国的敌视!”
朱慈熠道:“确实如此。不知道卡克斯顿先生有什么好的看法?”
卡克斯顿道:“睿智如皇子殿下,现在的帝国已经无力支撑大规模向波兰人用兵,甚至于连士兵都不如波兰和沙皇俄国的士兵更为精锐。如果说欧洲还有哪里的军队可以抵抗沙皇俄国和波兰那些背叛者,估计也只有巴伐利亚的大军了。”
心中琢磨了半晌之后,朱慈熠才开口道:“如果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就是本皇子的岳父大人想要对波兰和沙皇俄国用兵,巴伐利亚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军火和军队。”
巴伐利亚公国的军队组成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完全由大明士卒组成的巴伐利亚卫,也有完全由大明士卒和原本巴伐利亚士卒混编而来的整训卫,还有一支完全由巴伐利亚士卒组成的后备卫。
按照朱慈熠原本的计划,是依靠大明的巴伐利亚卫为根基,通过一点点儿的渗透,将整训卫变成一支内心忠于大明的军队。
至于后备卫,则是拿来充当炮灰——朱慈熠刚才说的派出军队,指的就是巴伐利亚后备卫,属于那种消耗光了也不用心疼的炮灰部队。
卡克斯顿的反应却完全超出了朱慈熠的预料。
摇了摇头之后,朱慈熠才道:“单纯的依靠巴伐利亚卫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就像是大明人常说的,把鱼送给别人却不如教给别人怎么样钓鱼。
事实上,帝国的军队也一直在进步着,尤其是在大明派来的那些军事教官的教导下,实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强。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那些军事教官实在是太少了些,想要完成对整个帝国所有军队的训练,需要的时间会变得很漫长。
而帝国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尤其是随着沙皇俄国已经开始向欧洲进军,这个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短。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皇子殿下能够替帝国从大明帝国那边征召更多的军事教官,让他们来帝国,尽快的完成帝国军队整训?”
啧啧,这个要求,很不错嘛!
大明不是不想派更多的军事教官进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中,毕竟长时间的整训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操作得当,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都将向倒向大明。
如果有一天发生两国之间的战争,一个老师在面对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时,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轻松吊打。
先不提神圣罗马帝国的士卒的士气问题,也不提他们是不是有勇气面对一手将他们培训出来的老师,光是对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熟悉,就已经算得上是沾够了便宜!
之所以在第一批的军事教官之后没有派更多的人过来,只是每隔上两年就进行轮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明担心大量的派人会引起神圣罗马帝国的警觉与反弹。
现在好了,大明方面还没有人提出来,卡克斯顿却率先提了出来。
很明显,这个所谓的卡克斯顿的要求不可能仅仅是他自己的想法,后面也必然有着斐迪南三世和神圣罗马帝国军方的影子。
这样儿的神狗队友哪里找?整个欧洲都不多见!
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之后,朱慈熠才道:“这件事儿,本皇子记下了,回头会写信向父皇说明此事。当然,这件事情成与不成,也不仅仅在于本皇子,神圣罗马帝国的态度也很重要,本皇子能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最后还是要看父皇的决断。”
卡克斯顿也知道朱慈熠说的是事实,当下便笑着向朱慈熠致谢,之后才又开口道:“另外,我还想向皇子殿下购买一批书籍,用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教育改革?”
朱慈熠开始怀疑。
自己是不是传说中的天选之人,就像是汉光武帝刘秀那样儿,想什么就来什么?
军事和教育上面都完全倒向大明,等过上个百十年,这些欧洲蛮子们除了外貌跟大明的百姓们有所区别,剩下的还有什么是不一样的?
轻轻摇了摇脑袋,将欧洲人白皮蓝眼红发搭配儒衫的模样甩出脑海之后,朱慈熠才开口道:“这个没问题,本皇子可以先替父皇答应下来,毕竟传播圣人教化于天下,原本就是大明应尽的责任。”
卡克斯顿已经不知道怎么感谢朱慈熠才好了——要人给人,要书给书,要什么样儿的支持就给什么样儿的支持,三皇子殿下真乃是欧洲人的好朋友!
……
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大明,而崇祯皇帝的反应也不出朱慈熠的预料。
要人?要书?
要钱要装备都给了,还差人和书这么点儿小事情?不答应他们,自己的良心都会谴责自己!
拉着卢象升和张之极讨论了一会儿之后,崇祯皇帝就拍板答应了下来。
大明的那些书商们都快要哭了,不同于以往被收税时心疼的哭,这一次是笑着哭——为利益而笑,而商税而哭!
书商们苦啊,之前朝廷召集各大豪商们瓜分欧洲的商业利益,书商就是为数不多没有接到请贴的那个。
这个时代也操蛋啊,虽然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已经被提出来并且进行了规范,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的盗版商,可是放着大把的银子却不能赚,剩下的也就只有红着眼睛看那些铁器和丝绸商人们大把大把的搂钱了。
如今终于轮到自己了啊,几百万上千万册的书籍印刷下来,那就是大把大把的银子!
崇祯皇帝却又将目光投向了沙皇俄国那边。
陷入狂欢盛宴之中的不仅仅只是那些商人,也不仅仅是大明朝堂上下,也不仅仅是崇祯皇帝,还有民间的那些百姓们。
尤其是山东、陕西、山西、朵甘思和乌思藏、辽东、奴尔干都司那些地方的百姓。
社会的稳定和生活的富贵,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饱暖思那啥。
吃饱穿暖之后,人的精力开始进入了富余的状态,多余的精力总是要找个地方宣泄出去,否则最终还是会引起大麻烦,就像后世那些吃得太饱的狗一样。
歪打正着的就是这次对沙皇俄国用兵。
崇祯皇帝和朝堂大佬们想要劳工,民间那些吃饱穿暖,精力无处发泄的家伙们顿时就激动了。
不就是操刀子砍人?谁还不会砍个人了咋的?军训了解一下?
一大批的壮汉和壮小伙子们自备刀马,去官府那里求了路引,乡里之间互相串联之后,就直接奔着北边儿去了。
如果说整个大明还有什么人不太高兴的话,大概就是官府县尉所属的那些官差了。
这些良家子没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一言不合就老拳相向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如果不是官府的威慑还有这些良家子都在克制着,只怕早就闹出了人命官司。
刘震就从自己的老爹刘航手里接过了捕奴的重任,带着一帮子马仔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雪地,向北方而去。
王豪杰的儿子王志远同样也是如此,只是对于北疆动不动就大雪封山的情况大为不满。
恨恨的呸了一声后,王志远才道:“说起来,这时候关里会是个什么样子?应该还没有开始下雪吧?”
刘震道:“别说是关里了,就算是辽东那里都还没有下雪呢,尤其是金州卫那些地方,听说还暖和着呢。整个大明又有几个地方跟这里一个鸟样儿?”
王志远道:“那咱们来干啥?我说等开春了再来,你非得现在来,结果一个蛮子影都没见着,咱们兄弟反而要在这里吃雪!”
刘震忍不住瞪了王志远一眼:“你傻了吧,忘了那句话是怎么说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啊呸!”恨恨的吐了口痰,王志远道:“咱们起的还不够早是咋的?可是蛮子呢?人家蛮子也得过冬!”
刘震觉得自己跟王志远这种一根筋的人没办法交流:“不是,你想想,这里是哪儿?刚刚过了北山才多远?咱们还在大明境内呢,你上哪儿抓蛮子去?”
王志远更闹心了。
自己这伙人早早的就出发了,可是走了都他娘的快一个月的时间了,还是在大明境内——这大明到底有多大!
刘震懒得再搭理王志远了,招呼一声便带人向着跑去。
大明跟王志远这样儿的人多的是,每天似乎不骂上两句就不痛快——这些人嘴里嫌弃大明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