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大笑了几声之后,李承彦才接着道:“另外吧,还有别的事儿要拜托你多多帮衬一下。”
沈颢点了点头,示意李承彦接着说下去。
李承彦又接着道:“我去见政仁和德川家光,明面上就不太好接触剩下的那些倭国大名们,倒是得拜托你暗中帮我联络一番。”
沈颢好奇的道:“你刚才不是还说要让政仁和德川家光尽快的结束倭国乱局?现在怎么又?”
李承彦道:“快,却不是让他们顺顺利利的结束乱局,那样儿不符合我大明的利益。想必你也知道,大明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如果倭国的乱局结束的太早,那些监工倒也罢了,那些淘汰下来的军火武器卖给谁去?欧洲蛮子那边现在已经快要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他们消耗军火为数量虽然很大,但是都属于比较靠前的一代,老旧的那些军火现在根本就没地方处理了。”
沈颢惊疑不定的道:“你们把最新式的军火卖给欧洲蛮子了?”
李承彦噗的一声喷出一口茶水:“怎么可能!最新式的军火谁敢大批量的欧洲蛮子?少量的卖给他们一些去实验武器的性能和新式的战术而已。我指的老旧军火,是上上一代的装备,比之你现在九州岛用的还要落后一代的装备,懂了没?”
沈颢这才点了点对,无所谓的道:“那就无所谓了,反正那些倭国大名原本就从九州岛买过不少军火,再卖他们一些也没什么。”
李承彦点了点头,这才将话题转移了开来,跟沈颢一起谈起了当初在京城时求学和在诸部、内阁里面行走学习的时间。
……
李承彦在跟沈颢一起回忆着青葱岁月的时候,政仁和德川家光也在相对而坐,饮着辽王府送过来的青茶。
沉寂了半晌之后,德川家光才开口道:“兴子那边的态度……”
政仁的脸色也不禁有些难看:“现在没办法,只能赌一次了,就赌兴子的内心还是向着我们,赌兴子的心里还有和族!”
德川家光摇了摇头道:“如果赌输了呢?”
政仁咬牙道:“如果赌输了,好歹也能将日本完全统一,哪怕以后献土给辽王府,也能替日本再争取一分好处。现在我担心的是,大明不会让我们这么轻易的就一统日本,只怕中间还会再生波折。”
德川家光点了点头道:“你知道大明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大明现在最需要的是劳工,那些不用给工钱,累死也不心疼的劳工。既然缺少劳工,也就意味着他们缺少监工,否则的话,怎么来管理那些劳工?大明从来没让大明人自己担任过劳工,估计以后也不会改变现状。咱们现在统一日本,会有大量的武士失去主人,然后成为浪人,最后就会进入大明成为监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估计大明会暗中向那些大名支援军火和物资。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政仁阴沉着脸道:“没有关系?这意味着我们的武士会死的更多,大量的足轻可能连敌人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就会在战场上死去。”
德川家光摇头道:“那样就会有更多的武士成为浪人,这是已经注定了的结果。至于大明给他们暗中支援的军火,相信我,不会超过大明卖给我们的军火,而且价格也会比我们更高一些。”
相对无言了半晌之后,德川家光又接着道:“这一切的一切,其实从丰臣秀吉的时代就已经注定了。
大明是个记仇的王朝,从他们开始的君王一直到现在的君王,从来都是记仇的,从他们无数次的进攻草原就能够看的出来。
如果当时不是大明的国力衰弱,只怕丰臣秀吉的时代,日本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大明皇帝比之大明历史上其他的皇帝更喜欢打仗,他不可能会放过日本。
这一切,跟朝鲜那些混蛋内附大明也有关系。
如果他们没有内附,那么朝鲜就是大明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带,而现在我们失去了这个缓冲,变成了日本直接面对大明,他们的皇帝无论如何都会忍不住的。”
政仁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万世一系!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体系,最后终结在朕的手里!”
德川家光呵呵冷笑一声,反驳道:“你应该自称本王,而不是朕,一旦这话传了出去,这就是杀头的大罪!而且,天皇世系是否彻底终结,其实还未为可知,别忘了我们还有辽王世子。”
见德川家光又将话题绕回了最开始的时候,政仁忍不住又叹了一声:“连兴子那边的态度都如此含糊,你觉得辽王世子会心向日本吗?”
德川家光道:“所以我才说只能靠赌!我家里还有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正好比辽王世子小两岁,从现在开始就培养,然后让她嫁给辽王世子!”
政仁愣神道:“当初的兴子……你能保证你的女儿以后不会变成现在的兴子吗?”
德川家光点了点头道:“我可以保证。兴子的态度会变得如此含糊,因为我们并没有从小对她进行培养。而我的这个女儿,我会联系各个忍者流派,让他们派出好手来进行调教。如果她以后不能获得辽王世子的欢心,也没办法重新复兴日本,就让她挑拔辽王一系和大明皇帝的关系,让大明彻底乱起来,给日本争取一个机会!”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之后,政仁才道:“你疯了!一个女人去挑动大明皇帝和辽王一系的关系?她凭什么?”
德川家光冷笑道:“你知道倭女为什么会在大明受到欢迎吗?一个女人最大的资本,自然就是她的容貌和身体,男人又岂有不好色的?你当人人都如现在的大明皇帝一般?”
不待政仁回答,德川家光就接着道:“你也不用担心她的容貌不够,也不用担心其他的问题。实际上,在和子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派人暗中替她准备了一百个替身,她们从小就会接受到同样的教育,享受一样的待遇。等到最后计划执行的时候,从和子还有这一百个替身之中挑选最漂亮的那一个,哪怕牺牲掉和子,一切都早在我的计划之中!”
政仁忍不住对德川家光深深的佩服起来,这家伙不愧是德川家康指定的隔代继承人,心性之狠辣果决,估计整个日本都挑不出来比他更强的了。
点了点头之后,政仁道:“有没有什么是我能够帮助你的?”
德川家光道:“这也是我想要跟你商量的第二件事儿。我想要找一些好的汉语老师,来从小教她们汉语,而现在的那些所谓精通汉语的学生,他们所说出来的大明官话,跟真正的大明官话根本就是两回事儿,听上去生硬无比。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够尽量帮我找几个靠谱的汉语老师,最好是汉人。”
政仁脸上的笑容比哭还难看:“幕府都找不到这样儿的人,你觉得我会有办法解决?”
虽然早就在意料之中,德川家光还是忍不住满脸失望:“是啊,实在是太难了。想要绑架几个大明人过来是不可能的,而花钱收买,却连花到哪里都不清楚。”
政仁道:“如果找九州岛总督呢?”
德川家光摇了摇头:“怎么跟他说?如果只是教育和子,那么找九州岛总督自然是没问题的,就算是正大光明的在九州岛去聘请一位汉语老师过来也没有问题。可是,加上和子一共是一百零一个孩子需要教导,而且全部都是两三岁的小女孩儿,万一他们起了疑心怎么办?”
两人相对而坐,沉默了半晌之后,德川家光才开口道:“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那就想办法将这些女孩子分散开来,找一些真正能够心向我们的贵族收养她们,然后再分别聘请汉语老师。”
政仁道:“里面的问题一样很多。忍者那边的教育怎么办?而且还要保证她们的身上没有伤疤,那些忍者门派也很头疼这个问题吧?”
德川家光咬了咬牙道:“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再多寻一些女孩子,等到十六年以后再从她们里面挑选最合适的那个!”
政仁点了点头道:“也只能这么办了。对了,大明的使者已经快到九州岛了,我们是等他来京都,还是我们主动去九州岛见他?”
第820章 最好的去处是青楼
德川家光沉默了半晌,最终还是开口道:“等!哪怕我们已经在打着献土辽王以求东山再起的主意,现在也不能太过于主动的送上门去。而且,从身份上面来讲,你是一国之君,使者在没有打出天子旗号之前,他的身份并不如你高,所以,我们就在京都等着他!”
政仁点了点头,也算是认可了德川家光的说法,毕竟是日本的太上王,还是要讲究些体面的。
因为这一次并没有崇祯皇帝官方明面上的旨意,而且原本的计划中就是自己来京都,所以李承彦给了政仁和德川家光这个面子,仅仅几天的时间就从九州岛赶到了倭国京都。
跟在李承彦身后的狄牧一路上已经看多了倭国人的样子,对于这些京都的倭国也倒也没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好奇的道:“老师,这些倭国人的身高?”
“与我大明百姓相差颇多,更像《水浒传》里的武大,是也不是?”淡淡的笑了一声,李承彦直接将狄牧没有说出来的话给说了。
狄牧点了点头道:“若是依着皇家学院生物学院那边的理论,这些倭国人身材矮小,多半是因为先天不足和营养跟不上的原因。可是倭国孤悬海外,虽然其国内战争颇多,然而却都是些小混战,远远谈不上什么大的战争,这些倭国人难道就没时间种地,也没时间捕鱼?”
李承彦摇头道:“所谓大战混战,你把他们的概念弄混了。
就像是春秋战国时期,几万人的战争不算什么,几十万人的战争可就很厉害了。
而如今到了我大明,几十万人的战争又算得了什么?倘若天子怒而兴师,便是百万大军也不过是转眼之前聚齐。
倭国国小民寡,几百人的争斗都能称得上是战争,几万人的已经是大型的战役了。
古语有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倭国各个大名还有幕府之间互相征伐,百姓又哪里来的时间去耕种捕鱼?”
出身浙江义乌的狄牧颇为不屑的撇了撇嘴:“几百人?以前干旱的时候,几个村子宗族之间为了争水都能拉出几百青壮械斗,哪年不死上几个?不过师尊说的也是,大明比之倭国大了太多,人口又多了无数,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参考对比的意义了。”
李承彦点了点头,吩咐道:“既然已经到了倭国京都,一会儿安顿下来之后,你便和你莫师弟一起去倭国的民间看一看吧。为师给你们十天的时间,十天之后咱们就要起程回九州岛了。对了,你们要是有兴趣,可以凭借自己京城大学学生的身份,去倭国的‘华族营’里面瞧瞧,里面的教官从上到下都是我大明派谴过来的。”
狄牧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股子喜色:“若是在倭国也能听到乡音,那当真是极好的。”
李承彦挥了挥手道:“行了,这些事情以后再说,现在还是先进城安顿下来才是。”
第一次来到倭国,哪怕之前已经在九州岛和来京都的路上体验过了倭国的住宿环境,狄牧和莫岩柏依然还是感觉不习惯。
至于吃食……包括李承彦和那些随行的护卫在内,一群人宁肯吃从九州岛带过来的罐头,也懒得去吃所谓的刺身——鬼知道那些生鱼里面有没有皇家学院说的寄生虫!
在一栋独立的大院子里面安顿下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将将快要黑下来了,李承彦也吩咐护卫在房檐上挂上了一盏红灯笼。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彦自己去拜访德川家光,狄牧和莫岩柏却如同出了笼的鸟儿一样,在倭国的京都放飞了自我。
在京都的街头闲逛了半天之后,狄牧才开口道:“咱们不能总是这么在京城里面转了,再怎么看也是这么些东西,又能看出什么来?”
莫岩柏道:“那去哪儿?去他们的乡下转转?”
狄牧嘿嘿笑道:“想要打探消息,或者说想要最快的融入倭国人之中,最好的去处不是什么乡下,而是青楼。别忘了,这里不是大明,谁知道他们乡下的那些百姓说什么话?倭国话咱们又不是太熟悉,搞不好别挨了骂还以为人家是夸咱们呢。”
性子相对要老实一些的莫岩柏挠了挠头,脸上满是纠结:“可是,老师说的是让咱们观察倭国的民俗民风,去青楼不太好吧?”
狄牧一把抓往莫岩柏的胳膊,边向前拖着走边开口道:“青楼里三教九流多的是,咱们去喝酒,又不是去寻姐儿耍乐子,你怕什么?”
莫岩柏最张还是没有拗过狄牧,半推半就的跟着去了,并且在喝了几杯酒之后就现出了原形:“这里真没啥意思,要不然咱还是走吧。你瞧瞧这一个个儿的,师兄你能下得去手?”
狄牧在身边女子的怀里掏了一把,将指尖放在鼻子上轻轻嗅了嗅,笑道:“你懂什么?倭国的女子自然是与我大明不同的,只管好生体会便是。”
见狄牧已经这般放浪形骸,莫岩柏也不再强迫自己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而是学着狄牧的样子,对身边的倭国女子上下其手,探索起倭国女子倒底有何奥妙之处。
……
相对而坐的李承彦和德川家光就不像狄牧和莫岩柏一样,两人身边连个侍候的侍女都没有,有的只是一张矮矮的桌子,桌子上面摆了一壶清酒,几碟小菜。
将杯子中的酒轻轻酒在地上几滴,德川家光脸上满是痛惜:“当初家光还曾随着施先生学习过一段时间,此情此景仿佛还在昨日,施先生却已经走了,而家光因为日本琐事,未能前往大明给施先生送行,当真是抱憾终生!”
李承彦也同样轻轻的将酒洒出来几滴以示祭奠,然后才开口道:“施先生当初对鄙人也曾有教导之恩,也算得上是半个老师。施先生故去之前,倒也心心念念的挂着德川将军,在留下的遗书之中,也曾提到要德川将军千万不要忘了做学问,只是诸事忙乱,鄙人也是刚刚腾出时间来日本,故而这遗书也只能现在让德川将军看一看了。对了,这封书信里面不止提到了德川将军,还提到了施先生的一些子侄,所以德川将军看完之后,鄙人还是要将之带回大明的。”
李承彦说完,就从袖子里面掏出一个已经被拆开的信封,递给了李承彦:“这是施家大公子听闻李某要来日本,特意托李某带过来的。”
德川家光此时是真正的感动了——自己跟着施凤来求学的时间就只有就那么一点点,可是施先生却在临终之时还挂着自己这半个学生!
眼眶不知不觉红润起来的德川家光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伤感之后才从信封里取出施凤来的遗书,慢慢看了起来。
遗书里面的内容很简单,大致是对于自家子侄的叮嘱和安排,后面却在极大的篇幅里面提到了自己。
将整封遗书看过之后,德川家光便将之装回了信封里,双手举过头顶以示尊重,顿首道:“施先生教导之恩,记挂之情,德川一定牢记不忘!”
李承彦也坐直了身子,双手从德川家光的手中接回了施凤来的遗书,郑重的装回了信封里面,再一次揣入怀里。
确认施凤来的遗书已经收好了之后,李承彦才道:“对了,施先生叮嘱德川将军要学习的《论语》、《中庸》、《大学》、《朱子全集》,我都给你带过来了,晚上会专程再派人给你送过来。”
德川家光再一次顿首道:“感激不尽!”
李承彦点了点头,又接着道:“叙旧的话就先到这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事关日本现在和以后了。日本的许多事情,我大明皇帝已经知晓了。不瞒德川将军,我大明皇帝对于倭国现在的情况很是担忧,认为日本这时候出现动乱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辽王妃已经怀有身孕的情况下。”
德川家光脸上的惊喜怎么样儿也掩盖不住:“是吗?辽王妃已经又一次怀上了辽王的骨肉了吗?这倒当真是个好消息,想必我日本国主知道之后,也要替辽王妃高兴呢!”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是的,辽东已经传消息回了京城,陛下已经命宗人府去准备名字了,想来报喜的消息也该传到日本了,只是海上风浪极大,也有可能会晚上那么一两天,还望德川将军转告日本国主,不要太过于担心。”
等德川家光应了之后,李承彦又接着道:“辽王妃有了身孕,我大明皇帝对于日本的关注自然就多了些,对于日本现在的状况也是颇为担心。”
德川家光向李承彦表达了请其转达日本感激之情的请求之后,就忍不住道:“对于天朝上国的关心,鄙人和我国国主都已经知晓。只是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意思是?”
李承彦笑眯眯的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开口道:“政仁国主毕竟是辽王妃的父亲,大明不支持政仁国主,难道还会去支持那些反叛的大名么?
我大明皇帝陛下的意思很简单,大明将对日本国主进行全方位的支持,从物资后勤到军火弹药,都会敞开了提供,以助政仁国主早日平定日本内乱。
甚至于在必要的时候,留在日本的教导大队可以向九州都督府申请授权,直接参与到战争指挥中去。
至于那些不遵从日本朝廷钧旨的大名和他们的手下,自然是乱臣贼子,个个都死有余辜。
只是我大明皇帝上体天心,念上天有好生之德,故而不愿意看到日本国内血流成河,愿意斋戒一日以换取这些人的性命,只是让他们进入劳工营里面工作,以洗清他们的罪孽。”
那还不如让他们死了痛快呢!你当我傻是不是?
然而德川家光只能装傻:“上国皇帝陛下隆恩,下国国主及小臣皆是铭感五内,永世不敢或忘!”
李承彦又一次端起酒杯,笑眯眯的道:“德川将军,请?”
“请!”
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之后,李承彦又接着道:“对了,这次出使,陛下并没有明面上的诏书,所以我就不再求见政仁国主了,只在京都停留两日就要回去了。”
德川家光顿时露出了一副遗憾万分的表情:“李先生急着来,又急着走,区区两天的时间,又怎么能够在京都逛一逛呢?而且,京都里面有很多贵人都仰慕天朝上国,也希望能够一睹李先生的风采,尤其是他们听说李先生在缅甸时的英姿,不知道多少大家闺秀对李先生心怀爱慕呢?”
李承彦呵呵笑道:“抱歉了,德川将军,鄙人此行还带了两个不成器的学生,如果不是为了让这两个从来没出国远门的学生见识下日本的风土人情,只怕鄙人现在就已经在回去的路上了。”
德川家光顿时叹道:“师父,师父,都说严师如父,今日李先生对于令徒的关爱,德川算是见识到了。”
沉吟了一番后,德川家光又接着道:“不若这样儿,幕府这边派出一些人手作为令徒的随从,让他们好好在京都转一转,李先生也好抽时间参加一下明天的晚宴?”
见德川家光依旧是不死心,李承彦无奈的笑了笑,应道:“那便如德川将军所言。只不过,鄙人回去之后还有许多的东西要准备,尤其是还要沟通南北工业集团,让他们调拨物资,所以也只能多停留一天,再多的话就不行了。”
德川家光大喜道:“足矣!足矣!先生愿意参与明天的晚宴,日本京都简直是蓬壁生辉!”
???
你确定蓬屋生辉这个词,是这么用的?是用在这种情景下的?
……
李承彦回到住处不久,狄牧和莫岩柏也带着一身的酒气回来了。
忍不住缩了缩脖子的莫岩柏原本以为李承彦会发火训斥,却不想李承彦根本就没有训斥两人,而是开口问道:“你二人今日在倭国京都可曾发现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
第821章 抛弃道德和良知
狄牧沉吟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倭国百姓给学生的感觉,就好像是行尸走肉,浑不似我大明百姓一般。”
莫岩柏道:“学生倒是觉得他们似乎在刻意买醉,好像是有意麻痹自己?”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既然发现了这些,那你们明天就去找找原因吧。正好我们要在京都多留一天的时间。”
狄牧和莫岩柏在第二天的时候没有再去青楼,而是出了京城,跑到了倭国的乡下。
足足逛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莫岩柏开口道:“师兄,他们也算是勤劳,就算对比我大明百姓也差不到哪儿去了,可是为什么会是这般模样?”
狄牧摇了摇头道:“我也说不好。我们如果直接找人问他们关于赋税的问题,估计他们也没胆子直接说。倒不如慢慢看,中午找个倭国百姓的家里去蹭顿饭。”
然而快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狄牧和莫岩柏却傻眼了——倭国人根本就没有吃中午饭的习惯,能省一顿是一顿。
无奈之下,狄牧和莫岩皙只能靠着出城时带着的一些吃食和罐头草草吃了一顿。
咬了一口饼子后,狄牧才恨恨的道:“从记事儿起,就没见过有谁家是一天只吃两顿饭的!”
莫岩柏安慰道:“算了吧师兄,我大明早些年的时候不也是一天只吃两顿饭?”
狄牧道:“不只是三顿饭还是两顿饭的问题。”
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莫岩柏,狄牧接着道:“你们他们身上有没有看出来什么?”
见莫岩柏摇头,狄牧道:“你看看他们身上穿的,再看看你我穿的,看看他们的脸色,再看看咱们这些人的脸色,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
莫岩柏迟疑道:“衣不蔽体?面有菜色?不对,是面有饥色?师兄的意思是说,他们吃不饱也穿不暖?”
狄牧道:“不错,正是这个意思。像这种衣不蔽体和面有饥色的情况,书里面也只是记载在崇祯五年之前还存在于我大明,崇祯五年之后几乎彻底消除了这种情况。问题在于,如果说他们现在跟崇祯五年以前的情况差不多,那岂不是说他们的百姓生活足足落后我大明二十多年?”
莫岩柏忍不住瞪大了眼睛:“怎么会?纵然他们百姓的生活照比我大明百姓差了许多,可也不至于相差二十年吧?”
说完之后,莫岩柏又挠了挠头道:“可是也不好说,除了每天吃两顿饭以外,看他们用的工具什么的,也照比我大明落后很多,难道他们就没有人去琢磨发明些新的东西?”
狄牧摇了摇头道:“我也想不明白,还是等回去之后找老师问一问吧。”
对于狄牧和莫岩柏提出的问题,李承彦哈哈笑道:“你们想想发明一件新的东西需要什么?”
狄牧道:“需要时间?需要思考?需要成本?大概无非也就是这三样了吧?”
李承彦摇了摇头道:“不止是这些,没有一代代的积累,想要出新的发明其实很困难,绝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
就像是我大明一般,皇家学院自崇祯元年就已经成立,陛下每年往皇家学院投入几千万两的白银,其间也只是偶有所得,直到崇祯二十四年以后才不断涌现出新的发明。
至于倭国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那又怎么样?或者说还想怎么样?他们不像你们两个,你们两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大明百姓。
只要你们没从军,不仅不需要打仗,军队还会在有天灾的时候第一时间救助你们,官府要给你们分配土地,要管你们有没有娶妻成家,哪怕你们一无所成家无余粮,你们的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拥有了分配土地和读书的权力,这是受到皇帝陛下和大明律保护的。
倭国的百姓呢?他们有什么?除了没完没了的战争还有什么?很多人连自己的姓氏都不配拥有!
现在想明白昨天你们提出的问题了吧?”
狄牧点头道:“是,倭国百姓因为看不到什么希望,就只能自我麻痹,沉迷在福寿膏和酒里面,就算是有心进取的,也不过是跑到大明去寻一丝机会罢了。”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不错,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男的除了谋求到大明成为工地的监工,女子除了去青楼或者卖身为婢,还能怎么样?”
不像是狄牧的跳脱,莫岩柏的为人显然更为忠厚老实一些:“可是,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李承彦道:“然后呢?你是不是想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大明如今威压四海,是不是该救济救济倭国百姓?如果是大明百姓过着这样儿的日子,地方官会被拉去砍头,内阁的阁佬和各部尚书,还有朝堂上的官员们会因此而被训斥甚至于罢官,皇帝陛下也会因此而震怒。可是,他们不是大明百姓,他们的赋税没有交给大明,大明的军队没有保护他们的义务,大明的官府也没有救济他们的责任!如果再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大明百姓之所以有现在的好日子过,全是因为这些倭国百姓和欧洲的蛮子们没好日子过!他们替大明百姓承受了原本该大明百姓承受的苦难!”
莫岩柏觉得自己三观都被摧毁了——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告诉自己,大明的崇祯皇帝是如何如何的英明神武,是如何如何的爱民如子。
可是这两天在倭国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包括自己在老师那里了解到的一切信息,都证明了崇祯皇帝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屠夫,刽子手!
望着莫岩柏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李承彦叹道:“我为什么要带你们两个来倭国?为什么要让你们见识到这一切?
留在大明,你们看到的只有美好,陛下关爱百姓,朝廷尽职尽责,军队从不扰民,百姓安居乐业,同窗之间友爱互助,几乎就是书上所有记载的理想世界。
可是我带你们出来,就是想通过事实告诉你们,这一切不是白来的,这个世界也不像你们看到的听到的那样儿美好,它依然存在着黑暗与残酷。
你们现在瞧着倭国百姓的生活穷苦困顿,可是为师告诉你们,欧洲百姓的生活还要比倭国百姓更苦!
倭国是马上开始打仗,欧洲现在是天天都在打仗,土地几乎就是荒在那里,很少有人能够好好打理,想要吃饱穿暖,几乎就是做梦。
可是,为什么你们可以吃的饱,穿的暖,可以因为豆腐脑到底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再打上一架?甚至你们同窗里面偶尔再出现几个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混账东西?
因为你们是大明百姓,皇帝陛下用他的清誉,大明的军人用他们的生命,将一切的黑暗和残酷,牢牢的挡在了大明之外。
有一组数据,不光是你们这些生员,包括其他的大明百姓,甚至是底层的官员都没有了解过,今天我来告诉你们。
平均每一百个大明百姓,就会受到一个捕快的保护——自崇祯五年至崇祯二十五年之间,有近三万的捕快、锦衣卫、番子死于非战争事故。
自崇祯五年至崇祯二十五年,因战争而死亡的军人数量仅仅不到十万,可是因为救灾、保护百姓而死亡的军人数量,是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