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人安排座位给大明的官员后,李倧这才道:“丁卯胡乱,我朝鲜被迫与建奴结为兄弟之邦本是无奈之举,朝鲜上上下下,皆是心向大明。如今孙老师让小王拖着这建奴使者,小王却是不明白。依着外臣的意思,该当将此贼斩首示众,以为后来者戒才是。”
被称呼为孙老师的大明官员却说道:“丁卯胡乱之事,孙某虽不在朝堂,却也有所耳闻,此事原怪不得大君。便是当今天子,亦命孙某与大君分说清楚,天子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只要大君不学光海君一般想着‘不背明,不怒金’,朝鲜仍为不征之国。”
转达完崇祯皇帝的意思,那孙姓大明官员又接着道:“请大君拖着此贼,却是孙某想要听听他来此的依仗何在。如今看来,不过是建奴想要先行除掉毛文龙,再以势压人,逼迫朝鲜投降罢了。”
李倧闻言,却是道:“若如此,当派人给毛将军示警一番,以免为建奴所趁。”
孙老师却是道:“此乃应有之意,另外,大君可派人多加试探,看看这建奴使者知道多少东西,倘若所知不多,便可拿下,将之斩首示众。”
李倧应道:“便依孙老师所言。只是还有一事,却仍需求孙老师相助外臣。”
那孙老师闻言,便抚须道:“大君有事请讲,孙某纵然做不得主,亦可代大君奏明圣天子,请圣天子明断。”
李倧闻言却是大喜,说道:“孙先生乃是先帝帝师,又得当今天子看重,外臣所求之事,务必请孙先生在圣天子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原来这孙先生便是孙承宗,不知道奉了崇祯的什么指令,却是跑来朝鲜见朝鲜国王来了。
李倧却是沉吟了一番,但开口说道:“其实说起来,此事也与前光海君有关系。天启三年,也就是朝鲜前光海君李珲失德,戕兄杀弟、幽废嫡母、忘恩背德、输款奴夷,实不足以奉朝鲜宗庙,外臣乃奉仁穆大王大妃之命,并朝鲜群臣之意,不得已而后谏光海群李珲,使之在仁穆大王大妃面前认罪。此事原本已经上书给了先帝,唯登莱巡抚袁可立袁老大人说,‘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以侄废伯,李倧之心不但无珲,且无中国,所当声罪致讨,以振王纲。’,外臣亦曾派了使臣前去袁老大人处分说原由,共计十次有余。袁老大人亦曾代外臣上书先帝分辨。”
孙承宗却道:“此事不是已有定论么?大君何必再为此事烦恼?”
李倧却是苦笑道:“这根子,还是出在了袁老大人的身上。袁老大人曾上书先帝,要求请正词质责之,以济师助剿为券,与廷议合。这般要求,原本是应有之意,只是先帝去的早,此事的影响在朝鲜却还是没完。如今不少人皆以为外臣是谋逆小人,如天启四年的李适将军反叛一般,有许多人欲除外臣而后快。外臣自知有罪,只是我朝鲜上下视大明如婴儿之望父母,外臣又岂能眼见光海君在大明与建奴之间首鼠两端?”
说完,却是以袖掩面,泣声道:“外臣不求别的,只求孙先生替外臣在圣天子面前分说一番,允外臣派使臣进京面圣直辩,圣天子旦有决断,外臣愿任凭处置,死而无憾矣!”
第107章 棋子
黄台吉看着手中的文书冷笑不止:“仆本已与使者商量好诸番事宜,奈何其巧遇来此的朝廷使者,误入其船,仆心甚是惶恐。如今使者被带入大明,则仆之事必泄,望大汗速派使者前来再议,仆愿早归麾下。”
将手中的毛文龙发过来的文书扔到地下,黄台吉冷笑道:“都看看,怕不是这毛文龙蛮子将我等都当成了傻了一般?”
宁完我见代善等人并没有上前捡起来看的意思,便先行上前一步,捡起来看了一眼,复又递给了代善。代善接过来后看完,也是冷笑一声,对黄台吉道:“大汗,这狗蛮子怕不是太过天真了吧?误上使者的船?这等理由也亏他想的出来?不如早早准备,等朝鲜那边儿回信之后,就尽起大军,先除了这毛文龙算了。”
宁完我却道:“大贝勒言之有理。只是,这毛文龙想要除掉他,也不见得要尽起大军。”
黄台吉闻言,却是颇感兴趣地道:“宁先生说说看。”
宁完我道:“大汗可还记得奴才前番禀报过的,那袁蛮子派人才来商议之事?”
黄台吉唔了一声,说道:“有这么个事儿,本汗记得你是要那袁蛮子除去这毛文龙蛮子?”
宁完我道:“大汗英明。奴才此前与那袁蛮子的师爷商议过,要那袁蛮子除去了毛文龙,如此这般,我大金才肯支持他袁蛮子,其他一应条件,奴才也上了折子给大汗了。”
黄台吉道:“你这是想要那袁蛮子动手?”
宁完我道:“大汗英明,奴才正是这般想的,倘若那袁蛮子能除了毛文龙,不仅去了我大金的心头大患,更是作法给那林丹汗和朝鲜的绫阳君李倧也看一看。让这些人看看,跟着蛮明走的下场,到时候,不愁他们不降。”
代善意外地看了宁完我一眼,躬身对黄台吉道:“大汗,奴才以为宁先生所言有理,到时候只怕那林丹汗和朝鲜都会心虚,生怕那明朝蛮子胡来,将屠刀对准了他们,想要他们投降,只怕是更容易了一些。”
不想阿敏却是先跳出来反对:“大汗,奴才以为不可。”
黄台吉却是颇感意外,问道:“有何不可?”
阿敏道:“大汗,那袁蛮子算什么东西?他不过是辽东巡抚,听说明朝的蛮子皇帝虽然是让他节制辽东,可是实际上只让他管宁远和锦州,如此一来,他又有什么理由除去了毛文龙?”
黄台吉深深地看了一眼阿敏,却是对宁完我道:“宁先生以为如何?”
宁完我道:“回大汗,阿敏贝勒的担心不无道理。只是,让那袁蛮子试一试,对我大金又有什么影响?成了,是替我大金去除一个心头大患;不成,我大金再尽起大军,平了那毛文龙蛮子也就是了。”
黄台吉复又望向阿敏,道:“阿敏哥哥还有其他看法没有?”
阿敏闻言,躬身道:“没了。奴才只是担心那袁蛮子行事不密,反为蛮子朝廷所察觉,到时候少了他这颗棋子,却是对我大金不利。”
黄台吉闻言,宽慰道:“无妨,那蛮子帝皇毕竟是个小孩子,加上蛮子朝廷上上下下的鼓吹,如今这辽东上上下下又怎么能离得了袁蛮子?就算蛮子皇帝心有不满,也不会轻易地了这袁蛮子。阿敏哥哥尽且放宽心就是。”
见其他人都没有反对,黄台吉道:“既然如此,都各自分头准备吧。宁先生去派人联系袁蛮子,让他务必除了毛文龙蛮子。代善大哥和其他几位兄弟,且做好准备,倘若那袁蛮子不能成事,便出兵乐江,早日除了那毛文龙蛮子。”
见其他人都下去准备了,黄台吉却是喊住了宁完我,道:“多多派人注意阿敏贝勒。”
宁完我躬身道:“喳!奴才理会得。”
阿敏回到府邸之后,却是挥退了下人,自己一个人径直去了书房。
书房之中,却是早有人在等候。那人整个儿的隐藏都在书架的黑影之中,倘若不加注意,谁又知道书记中还多了一人?
见阿敏进来,黑影中的那人道:“阿敏大人可是有甚么消息?”
阿敏道:“你回去后,提醒下东江的毛文龙,袁崇焕最近可能要去东江,到时候只怕这袁蛮子要对毛文龙动手。”
那人闻言,连忙问道:“请阿敏大人细说一下。”
阿敏便将今日之事说了一遍,末了又说道:“只怕黄台吉那小儿已经对本大人起了疑心,你回去后,除非我主动联系你,否则尽量不要再与我联系。省得到时候你我暴露了,只怕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那人闻言,神色也是颇为凝重,说道:“大人心急了,今日大人本不该出言替毛大将军周旋。”
阿敏苦笑道:“谁他娘的想到还有袁蛮子这么一出儿。宁完我那狗东西当真该死!无论如何,为安全起见,这段时间你我还是不要再见面了。只是,你也不要忘了,你们皇帝答应我的条件。”
那人道:“阿敏大人放心,圣天子言出法随,到时候你阿敏大人,便是这辽东女真都指挥使,世袭罔替的辽东王。”
阿敏闻言,这才满意地将此人从暗道中出走。
此人从暗道一路七拐八拐地绕行,最后才行一间不起眼地民房之中出来。长舒了一口气,心道,辽东王?辽你大爷去罢!依着天子的性子,你阿敏一家能剩下一条狗,我刘老四都敢把脑袋揪下来给你个孙子当球踢!
只是想想阿敏所说的,刘老四不敢耽搁,又是一番绕行,确认身后没有眼线了,这才回了锦衣卫地据点,让人赶紧将消息传了回去。
待送消息的人走了之后,刘老四又召集了其余诸人,道:“都说说吧,老子想弄完宁完我那个狗东西,都他娘的想想办法。”
下方一人道:“头儿,这没有上面的指令,咱们就干这事儿,只怕不好吧?”
刘老四却道:“有甚么不好的,这狗东西留不得了。有这么个东西给建奴奔走,不知会坏了我大明多少将士的性命。倘若上面怪罪下来,老子自己一力承担!”
第108章 计议
袁崇焕与屠师爷在书房中相对而坐,颇有些坐困愁城的意思。
思虑了半晌,袁崇焕道:“嘿,这黄台吉小儿真当自己是个甚么东西了?老子这才坐上这辽东巡抚的位置,他就想让老子替他杀了毛文龙?”
三角眼一转,又捋了捋三缕鼠须,屠师爷道:“东翁所言极是,那黄台吉小儿未免太过天真了些。只是那毛文龙么,是不是要除去,却还需好好思量一番。别的不说,单说现在这辽东,东翁又能使得动几人?”
袁崇焕闻言,却是恨恨地道:“使得动几人?老子使得动个屁!每次支使些什么事下去,哪个不是应付了事?别人不知,你屠师爷还不知道么?”
屠师爷闻言,却是笑道:“东翁所言不错,这辽东上上下下,几乎没有谁会听东翁的。东厂和锦衣卫的鹰犬们又盯得紧,便是想祭出尚方宝剑来杀鸡儆猴,也不是那么容易。倘若那些鹰犬们报了上去,只怕东翁也吃罪不起。”
怒上心头的袁崇焕却是道:“彼其娘之!那赵率教算得了什么东西,如今也是对老子阳奉阴违的,还有那吴襄,祖大寿这些混账,全然不想想当初是谁提拔他们的!一群白眼狼一样的东西!”
屠师爷却道:“东翁勿忧,不还有一人可堪一用么?”
袁崇焕道:“一用?屠先生所说的,无非是那左良玉罢了。然而现在黄台吉那小儿要本抚除去那毛文龙,这左良玉又有什么用?”
屠师爷道:“怎么没用?东翁带着那左良玉去东江见那毛文龙,到时候寻个理由杀了,东江群龙无首,不还是得听东翁安排?再说了,只要除了那毛文龙,东翁不管是彻底靠向大金,还是在这辽东拥兵自重,到时候不还是由得东翁做主?”
袁崇焕思虑一番,却是道:“只怕不妥。那毛文龙杀是好杀,只怕杀了他之后,不易收尾。当今天子不似先帝一般好糊弄,或者说,当今天子比先帝更加地不要面皮,甚么面子一类地东西,在当今天子眼里都是虚的。若是我擅自杀了毛文龙,又如何向天子交待?”
屠师爷闻言,却是哈哈大笑道:“东翁啊东翁,亏你联明一世啊。只要杀了毛文龙,这东江必然是一盘散沙,何人来牵制大金?不还得靠东翁你么?到时候天子不光杀不得你,反而要处处倚重于你了。”
袁崇焕也哈哈大笑道:“不错,是某想的偏了,果然是当局者迷啊。”
说完,却是将话题一转,接着道:“山东那边儿怎么样了?粮食甚么地都准备好了么?”
屠师爷道:“东翁放心,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只要东翁上一折子,想办法将山海关的王世贞给调走,到时候那些黄澄澄的粮食,可就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啦!”
袁崇焕却是冷笑道:“他娘的,老子算是看的明白了,人不为自,天诛地灭!当年老子在辽东浴血拼杀,换来个甚么下场?王象乾、王在晋这两个蠢货,置十三山十万余众不顾,胆小怕死,呸!打那时起,老子就看的明白了,甚么都他娘的是虚的,只有手里的兵权和白花花的银子才是真的!”
屠师爷三角眼一转,却道:“既然如此,当今天子登基后的所为,明显要比先帝时强得多,东翁何不忠心辅佐一番,成就关圣人一般地美名?”
“狗屁!”袁崇焕却是骂道:“你当当今天子是好相与的?便是老子忠心辅佐,只怕亦要落得个岳武穆一般地下场罢!天子派老子来辽东,除了给了个官衔儿,外加上一把根本就没有甚么鸟用地尚方宝剑,又给了甚么了?只怕天子心里也防着老子一手呢——辽东如今这番局面,只怕早有天子暗中示意了。便是你我一举一动,只怕也早有人报给天子了。”
屠师爷闻言,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道:“既然如此,东翁又何必来此趟这浑水?便是安安生生地在南方做了富家翁,岂不美哉?”
袁崇焕却是冷笑道:“你想安生,可是有的是人不想让你安生。自打当今天子登基以来,厂卫横行,山东和浙江那儿的货物怎么出关?还不是得指着老子来辽东给他们保驾护航?老子不来辽东能行?别的不说,便是如今这般局面,便是老子不来辽东,一样儿会有别人来辽东。那些人的势力之大,早就深入了大明的方方面面,天子又有什么办法?可笑当今天子,还真以为杀的人头滚滚就能止得住了?”
屠师爷却道:“若是东翁真心投靠天子,又当如何?”
袁崇焕却是苦笑道:“如何?不如何!那些人足够让老子死无葬身之地。你以为先帝是怎么去的?若说是没有那些人参与,年轻力壮的先帝怎么会突然之间就驾崩了?兼之当今天子多疑,只怕也不会相信袁某真心投效,说不得,只能一条道儿走到黑了。”
屠师爷闻言,也是一阵无言,二人不禁有些戚然。
就在袁崇焕和屠师爷商议这些事情的时候,远在北京的崇祯皇帝,也接到了沈阳锦衣卫地密报。
曹化淳和许显纯看着崇祯嘴角的冷笑的掩饰不住的杀意,对视了一眼,皆是心道,这袁蛮子是死定了。果然,就听御座之上的崇祯冷笑道:“这狗东西果然还是忍不住了。山东,山东,呵呵。”
许显纯听得崇祯冷笑,便上前一步道:“陛下,此等乱臣贼子,当立即拿下,凌迟处死!”
曹化淳也道:“皇爷,不如早些拿下了此贼,倘若毛大将军真有个甚么闪失,只怕悔之晚矣。”
崇祯却道:“急甚么,不是早就安排了人去了辽东么?让这狗东西去!捉奸捉双,拿贼拿赃,在东江再拿下此贼,省得有人说朕不教而诛!”
说完,却是对曹化淳道:“你亲自去山东盯着,到动手的时候,别走脱了一个。一群喂不饱的白眼狼!”
第109章 廷杖
当然,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如袁崇焕想的那般美好,也不可能什么事儿都依着崇祯皇帝的想法来。就在崇祯准备磨刀霍霍向袁崇焕的时候,西安府知府马维骃的一封奏折直接把崇祯的心给推到了谷底。
“臣西安知府马维骃冒死百拜陛下:崇祯元年三月,全陕天赤如血,大旱无雨,民间百姓人心浮动,粮食欠收已成定局。臣无能,惟请陛下早定处置。”
看着眼前的温体仁、施凤来等一众阁臣和厂卫地各个头子,崇祯示意王承恩将奏折转给温体仁等人看过之后,开口道:“众位爱卿先说说,这事儿该怎么个章程,明儿个再到朝堂上议一议,早些定下来该如何处置。”
温体仁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先调拔一些粮食过去,再由各地官府组织百姓打井取水以自救,当可无碍。另外,陛下可免陕西三年赋税,以使百姓明知陛下之爱民也。”
崇祯却是问施凤来道:“施爱卿怎么看?”
施凤来道:“启奏陛下,臣亦赞同温大人所言。只是这免赋税一事,还需要斟酌一番才是。”
崇祯闻言,却是有些好奇。后世见得多了电视剧中免赋免税收买人心的行为,怎么到了施凤来这里就要斟酌了?当下便问道:“为何?难道免去三年赋税,不是爱民之举?”
施凤来道:“陛下,这赋税不免,下面人要去征收,收上来得,是国家的,所以就不会逼迫太甚。倘若免了这赋税,下面人再去盘剥所得,却是落入了自己的口袋,到时候难免有些宵小之徒会趁机上下其手。”
崇祯唔了一声,却又想起来年前安排的常平仓以及要求南洋各国进贡和交易粮食的事情,便问道:“年前安排的常平仓一事如何了?陕西一地的常平仓可都是满的?”
温体仁回道:“启奏陛下,依着下面报上来的情况来看,当是满了的。只是这其中有水份,却不好说。”
崇祯扭头望向许显纯,问道:“锦衣卫那边儿呢?”
许显纯闻言,躬身道:“启奏陛下,从下面各地百户所反馈上来的情况看,陕西一地的常平仓,满了的有,不满的更多。多数都被人私下倒卖了。至于去向,正在追查。”
崇祯却是呵呵笑了一声,道:“很好嘛。朕年前是怎么说的来着?国库拿银子买了给百姓们备着的救急的粮食,他们就敢这么给倒卖了?只为了捞银子?好大的狗胆!”
温体仁和魏忠贤等人却是赶紧躬身道:“皇上息怒。”
温体仁道:“皇上息怒,此事,臣等监察不力,亦有责任,回头臣便组织人手下去清查一番,一定给陛下,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崇祯却冷笑道:“不必清查了。许显纯。”
许显纯闻言,躬身道:“臣在。”
崇祯冷笑不止:“将这些混账的名单整理好了,按名单抓人,三族。少了一个,朕唯你是问。田尔耕。”
田尔耕也赶忙躬身道:“臣在。”
崇祯接着道:“给朕将陕西的民间之事盯好了,让那边儿的人都上些心,有甚么不对劲的地方,立即上报过来。朕许你深夜入宫奏对。”
田尔耕道:“臣遵旨。”
崇祯却是看都不看田尔耕,又望向了魏忠贤:“你西厂的人马,也撒出去。把陕西给朕盯紧了,不管是锦衣卫的不法事,还是民间有甚么风吹草动地,都给朕报上来。若是有误,小心你的狗头。”
魏忠贤闻言,也是急忙跪地,表明忠心道:“皇爷放心,奴婢一定盯的死死的,谁要是敢犯,奴婢一定第一时间回报给皇爷。”
一番安排完毕,崇祯这才道:“明儿个到了朝堂上,再议一下这陕西赈灾一事到底该怎么个章程。朕就有一点要求,不能让陕西饿死一个老百姓,更不能出甚么乱子!”
只是到了第二天的朝会上,崇祯才深刻地认识到了大明的文官们的无耻程度。
刚说完这陕西大旱的事儿,立即就有御史跳了出来:“启奏陛下,臣冒死进谏。臣以为,自陛下御极以来,多有杀戮,动辄诛连九族,此乃上天警示陛下也。”
崇祯却是被气笑了,警示你大爷,有点儿天灾就想着往皇帝头上扣屎盆子是吧?
崇祯此刻虽然心中怒极,却仍是笑道:“那依爱卿之见,朕可是当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三个字一出,朝堂上却是呼拉拉跪倒了一片,群臣皆是在首辅温体仁的带领下呼道:“臣等万死。”
崇祯也不喊平身,任由群臣跪着,冷笑道:“上天示警?这是说朕失德了?”
那御史闻言,却是摘了官帽,放在地上,叩首道:“臣不敢。只是臣以为,陛下当上体天心,反省自身,如此,当可风调雨顺。”
崇祯却是冷笑道:“朕下了永不加赋诏,是朕失德否?朕退了建奴,是朕失德否?”
群臣闻言,齐声道:“陛下英明仁慈,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不理君臣的马屁,接着道:“朕失德的地方在于,杀的人太多了?那么朕的御史大人来告诉朕,有哪个是不该死的?是他周延儒不该死?还是那两个采生折割之徒不该死?或者说是他张溥不该死?”
那御史又岂是个傻的?如何听不出崇祯语气中的杀气?当下便道:“臣有罪,臣惶恐。”
崇祯接着道:“惶恐甚么?若是朕今天廷杖于你,只怕你明天便能博一个犯颜直谏的美名吧?陕西大旱你看不到,官员贪腐你也看不到,偏偏朕杀了几个该死之人你倒是看到了?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了你!”
说完,也不理那御史惊骇的表情,直接对魏良卿道:“扒了他的官服,拖出去,廷杖八十。”
魏良卿又是甚么好东西来着?作为魏忠贤的儿子,早就把揣摩上意这一套摸的门儿清,当即领命道:“臣遵旨。”说完,却是带了几个锦衣卫大汉将军,将这个御史拖了出去。
不一会儿,魏良卿便来回报:“启奏陛下,御史大人受刑不过,已然去了。”
崇祯却是看着仍旧跪在地上的群臣道:“子不语怪力乱神,都忘了?朕既然承天受命而为天子,又无失德之处,上天会好好地怪罪于朕?好好想想怎么把朕交待的事儿给办妥当了。谁再敢扯些有的没的,小心这就是榜样!”
第110章 锦衣卫的能力
眼看着御史直接被杖毙,本来还想着附合御史一番,争取让皇帝下个罪己诏,然后学嘉靖皇帝回后宫去修仙或者学天启皇帝干木匠活的群臣们,都是很干脆地闭上了嘴,半个字儿也不再提,仿佛刚才被杖毙的不是同僚,而是一个无关紧要之人一般。
崇祯看着底下噤若寒蝉地群臣,心中再次冷笑。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自己一旦兴起屠刀,马上就变得比鹌鹑还老实,一个个的也都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再也不复什么死谏。想要像着像孝宗皇帝朱佑樘的弘治时期或者武宗皇帝朱厚照的正德年间一般骗骗廷杖,搏什么清名,朕就直接杖毙,换人!这大明朝千千万万的诗书人,还缺了想当官的?真他娘的笑话!
心中齿冷地崇祯皇帝看着群臣都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这才开口道:“众位爱卿都平身罢。”
待群臣起来后,崇祯这才接着道:“都说说罢,这陕西大旱,到底该是个什么章程。”
内阁首辅温体仁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每逢大旱过后,易有大涝。可加派徭役,修整水渠、河道,以工代赈。家中无劳力者,可另行赈济。”
工部尚书薛凤翔也出班奏道:“臣附议。山陕之地,自古民风彪悍,若不使民间有事可做,则易生祸乱。若以工代赈,可趁势梳理山陕之地的山川河道、桥梁、道路,一则赈灾,二则有利于国。”
户部尚书郭允厚则出班奏道:“臣也附议。如今户部虽有存粮,各地常平仓也有存粮,然则百姓若单凭赈济便可饱食终日,则无所事事之徒必然增多。臣以为,当行以工代赈的法子。”
崇祯想了想后世的做法,发现这以工代赈的法子确实可行。现在可不是几百年后的天朝,说赈灾就赈灾,一个不小心,真的容易出大乱子。
正待表示同意,却听郭允厚接着道:“此外,大灾过后,易有瘟疫,史书之中,亦多有记载。臣请陛下派出太医院之人前去陕西,指导百姓防疫之事。”
崇祯听完,却是意外地看了郭允厚一眼,这他娘的,谁说大明朝末期的官员全是些废物点心,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只要把他们杀的老实的,这不还是挺好用的?
因为朝臣们终于开始办正事儿的崇祯略觉欣慰,便道:“以工代赈之法,可。防疫之法,责成太医院负责此事。回头温爱卿递个详细地折子上来说一下。”
大概地商议了赈灾一事,崇祯接着道:“此外,此次抗旱赈灾,难免有人于其中上下其手,诸位爱卿以为当如何防治?”
群臣一听,皆是心中暗骂,防治个屁,鬼都知道皇帝你老人家又要放出鹰犬厂卫,有他们在,还用得着防治?谁敢伸手你还不得诛连人家九族?
见其他人一时之间都不说话,便是向来冲锋在前附合崇祯皇帝的首辅大臣温体仁也装聋作哑,只字不提昨天崇祯说过的让厂卫加强监察力度的话头,次辅施凤来只得出班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使锦衣卫监视地方,若有贪腐者,可依大明律处置。”
崇祯点头道:“可。”
接着,崇祯又将话题一转:“此番锦衣卫地报,各地常平仓多有亏空。便是年前时候,朕三令五申地要求各地常平仓必须满仓,可是仍然有人敢私下倒卖,目前这批粮食去了哪儿,还不清楚。朕已经命锦衣卫去拿人了,众位爱卿说说,这些人该当如何处置?”
向来自诩为帝党的施凤来见温体仁依然不开口,便再次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陛下既然在年前已经下过严旨,要求常平仓满,此辈仍然敢上下其手,当以其君之辈论处,或者依太祖高皇帝祖制,剥皮实草。只是,这些人既然敢在常平仓中上下其手,则其背后必然有所依仗,陛下当令人严查。”
温体仁却硬着头皮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施大人所言太过。此辈固然该死,然则今年乃是陛下开元崇祯,不宜杀戮过甚。故而,臣以为当诛首恶,余者可罚银赎罪,令其致仕回乡便可。”
崇祯闻言却是颇感意外,昨天晚上温体仁见过的那个人,当真有这般本事?不知朝堂之上,又会有多少人出来反对?
温体仁心中也是暗暗叫苦。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看着风光,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其实也是有苦自知。别的不说,单是某些人暗中指示一番,这朝堂之上,自己就别想指使的动几个人。到时候自己没有什么用处,今天天子还会让自己坐稳这内阁首辅的位置?
却不成想,崇祯早已决心杀鸡儆猴,却是冷笑道:“温爱卿不必多言了。朕觉得施爱卿说的对,这天下的整治,早就该整治整治了。这些年大明施恩太过,却松于管教,以至于一个个地都分不清东西南北,拿朕的旨意也不当一回事儿,朕要这种官员干什么?拿着朕的俸禄,欺压朕的子民?最后官逼民反,让朕死后颜见列祖列宗么?”
温体仁闻言,见身后的众多官员竟是无一人附合自己,便知道今日之事已成定局。便苦笑道:“陛下,臣年迈不堪,难供陛下驱使,臣,乞骸骨,告老归乡。”
崇祯却是笑道:“年迈不堪么?昨夜温爱卿与贵客在书户宴饮到子时,后又在小妾房中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怎地这会儿便年迈不堪驱使了?”
温体仁闻言,却是大惊,这厂卫终究是再现了洪武和永乐年间的威风,自己昨夜干了什么,皇帝竟然全部知晓?
正待请罪,却听崇祯淡淡地道:“朝中有人弹劾你温爱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