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张小花的笔下,老流氓刘邦才会那么惦记着包子,就如同崇祯皇帝初见李吖子的时候一样。
  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可以算是绝色的李吖子在崇祯皇帝并不能说是多么漂亮,最起码皮肤就无论如何也比不过宫中现在有的那几位。
  可是李吖子脸上那股子英气,却是宫中的几位后妃所不具备的,哪怕是自小在辽东长大的婉妃完颜玉卓也不比不过。
  毕竟一个是娇生惯养的部落首领之女,一个是操刀子砍人的海盗团伙大当家,两者本身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只是崇祯皇帝并没有露出什么色授魂与的猪哥相来,反而很平常的等着郑芝龙和李吖子施礼之后才淡淡的吩咐道:“平身罢。”
  对于郑芝龙和李吖子,崇祯皇帝之所以单独诏见他们两个,也不过是为了敲打一番。
  李吖子还好说,左右不过是一股海盗势力,但是郑芝龙可就不一样了。
  说难听点儿,整个南海舰队基本上都是郑芝龙的心腹在把持着,与其说是南海舰队,倒不如说是郑氏舰队。
  只是崇祯皇帝的武功太过于耀眼,再加上还有东海舰队和原本的大明水师相威慑,让郑芝龙只能老老实实的趴着不敢动弹而已。
  但是这不代表郑芝龙心里就不会有其他的想法了,就算是真没有,崇祯皇帝得先敲打一下。
  慈不掌兵,善不为官,心不黑的当不了皇帝。
  呵呵笑了几声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李吖子一心为国,忠诚可嘉,此番进京,可有什么想要求的么?”
  李吖子此时心中如同揣了十几只小兔一般来回乱撞,在见到崇祯皇帝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变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连手该怎么放都记不住了。
  听闻崇祯皇帝问话,李吖子赶忙拜道:“陛下天恩,往日漂泊海上的无根之人如今已成了大明百姓,民女心愿已足,再没有任何要求。”
  崇祯皇帝呵呵轻笑了两声,又将目光投向了郑芝龙:“满者伯夷现今如何了?”
  郑芝龙突然大为后悔,自己脑袋肯定是长包了才会跑到京城来,现在如果皇帝要翻后账,自己肯定死的不能再死。
  但是不来的话,自己早就死了,也活不到现在了。
  蛋疼无比的郑芝龙只得老老实实地答道:“启奏陛下,满者伯夷国小兵寡,再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便可彻底平定,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崇祯皇帝却是没有理会已经满头大汗的郑芝龙,而是呵呵笑了两声后才开口道:“以后再有这种事,须要经过五军都督府,记下了么?”
  郑芝龙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袭来,仿佛整个乾清宫大殿中的空气都向着自己挤压而来。
  后背已经温透的郑芝龙心中暗自疑惑,莫非这世间当真存在真命天子之说不成?或者当真是天道在暗中相助崇祯皇帝压制着自己不成?
  恭恭敬敬的向着崇祯皇帝一拜之后,郑芝龙才开口道:“罪臣知错,罪臣记下了。”
  一句话说完,郑芝龙骇然发现自己的嗓子都变得有些沙哑,心中更是害怕。
  崇祯皇帝却是心中暗笑不已。
  什么天道,真命天子,那都是扯蛋的玩意,只不过随着自己威势日重,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场——皇帝的气场。
  这种气场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在这个乾清宫里,再配合着乾清宫本身特殊的构造还有人自身的心理压力,把一些心里有鬼的人活活吓死都很正常。
  郑芝龙心里就有鬼。
  虽然说早早的就打定了主意要跟着大明一条道走到黑,可郑芝龙毕竟是海盗出身,若说心里没有一星半点儿的想法,那才是不正常的事儿。
  越想越怕的郑芝龙能硬撑到现在还没有崩溃,只能说是托了他的长子郑福松,现在名叫朱成功那个小家伙的福——自己的长子现在就在宫中,以后估计也能混个太子伴读一类的位置,所以自己也不太可能挂掉吧?
  相比之下,颇有些崇祯皇帝小迷妹意思的李吖子表现就要好的多。
  李吖子心中只想着能面见崇祯皇帝,好生的看一眼崇祯皇帝这个在民间已经有些神话的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所以倒不如郑芝龙那般紧张。
  见郑芝龙已经表态,崇祯皇帝这才笑着道:“我大明自以王道霸道杂之,何须寻那些莫须有的罪名?下次报知五军都督府同意,直接便以大势碾压过去便去。若是郑爱卿不解其意,大可去五军都督府向成国公请教。”
  见郑芝龙老老实实的应了,崇祯皇帝这才又赏了二人一些东西,接着便命人送了二人出宫。
  至于说把李吖子收入宫中的想法,崇祯皇帝在一瞬间确实动过心思,但是后来想想也就算了。
  自小在海盗里面长大的李吖子,受不了宫中这种束缚的气氛,真要是让她进宫,反倒是害了她。
  更何况,留她在宫外海上,对于大明来说,好处要远远大于让她进宫,所以崇祯皇帝就更不可能直接命她入宫了。
  又不是那些个没见过女人的屌丝穿越,见到一个有几分姿色的便想着收进宫来,闲的没事儿干么?
  崇祯皇帝前脚还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洁身自好的好皇帝,回头周皇后就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陛下登基已经十年,眼下建奴已平,南洋之地也快到平复,是不是该大选秀女了?”
  崇祯皇帝暗骂一声六月债还得快,却呵呵笑道:“何必这般着急?再晚一些可好?”
  周皇后干脆拜伏于地,开口道:“陛下登基十载,宫中却只有妾身与袁氏、田氏还有完颜氏这些妃子,于礼不合。妾身既然执掌后宫,便做得后宫的主,请陛下大选秀女以充实后宫。”
  崇祯皇帝也不禁暗叹一声,这么优秀的传统,后世居然给丢的一干二净,当真是彼其娘之!
  伸手将周皇后扶起来之后,崇祯皇帝才道:“皇后既然这么说了,自然由得皇后的意思去办,这些事情就不要拿来跟朕说了,以后知会一声也就是了。”
  周皇后这才满意——自己又有了身孕,眼看着再有几个月便要生了,田氏也刚刚传来了喜讯,光是袁氏和完颜玉卓这两个伺候皇帝可怎么够?
  选秀,必须得大选秀女入宫,雨露均沾才是王道,多多的为陛下生儿育女才是后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崇祯皇帝却突然间想起来一事,又对周皇后道:“选秀之事不宜大张旗鼓,不可骚扰民间,听凭自便便可。《韩秀才乘乱聘娇妻》之事,断不可再演!”
  因为好读书的崇祯皇帝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看过的《初刻拍案惊奇》,里面有一节《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就绘声绘色地写了一桩拉郎配的奇事。
  一个名叫韩子文的秀才,因家境贫寒,被人视为“酸黄虀、烂豆腐”,可就在他为娶不上老婆发愁时,一个富翁竟然哀求着要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他。
  原来是当地有人谣传,嘉靖皇帝登基后,派人到浙江点选绣女,搞的民间人心惶惶,韩秀才也就是在这一片混乱中,被金朝奉抢夺在手的。
  当他自惭形秽地说:“我是一贫如洗的秀才,怎承受得令爱的起?”
  金朝奉慌不迭地道:“如今事体急了,官人如何说懈话?若略迟些,恐防就点了去。我们夫妻两口儿,只生这个小女。若远远地到北京去了,再无相会之期,如何割舍得下?官人若肯俯从,便是救人一命!”
  于是,韩秀才就这样白得了一个娇妻。
  虽然这《初刻拍案惊奇》里面胡扯的事情比较多,对于选秀之事更是过于夸大,可是骚扰民间这种事儿肯定是存在的。
  不趁机捞上一笔,都对不起选秀这么大的活动——后世的选秀不也是一个鸟样儿么。
  只是现在大家伙儿不愿意把女儿送入宫中,后世的都想着一朝成名天下知,仅此而已。
  但是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下,周皇后就用事实打了崇祯皇帝的脸:“陛下何出此言?那甚么《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只是那些穷酸瞎写,本就当不得真。陛下可知,真要是有女儿入宫得以伺奉天家,民间不知道有多高兴,何来的混乱?那些执笔瞎写的小说家,个个该杀!”
  看着周皇后这般模样,崇祯皇帝也只得笑了笑,开口道:“一切依皇后的意思,只要不骚扰民间即可。”
  周皇后见崇祯皇帝几次都强调不许骚扰民间,只得无奈的道:“妾身记下了,断不会骚扰民间便是。只是陛下未免太过于提成了,民间所忧者,乃是女子不得入选,否则若是真个如陛下所说,妾身与田氏、袁氏又何以入宫?”
  崇祯皇帝这才想明白,自己想的是后世的思维,现在的百姓想的跟自己想的可能根本就不一样。
  入宫为妃的好处有多少,数都数不清,连宫女都有人抢名额,更别说是为妃了。
  至于说不能回家省亲这一点,就更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了——民间自行嫁娶的,除非是高门大户,或者是嫁的近,否则省亲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
  而且阻止周皇后玩选秀活动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周皇后本就是六宫这主,在这事儿上有着最大的发言权,实际上连崇祯皇帝自己对于选秀也不抗拒——孩子生的少了,就是一个皇帝最大的原罪!
  崇祯皇帝在纸币的事儿之后又多了个后宫的事儿闹心,出了宫的郑芝龙和李吖子在弄明白了崇祯皇帝说的话之后更是目瞪口呆。


第516章 玩笑一般的战争
  郑芝龙还真就带上了李吖子跑到了五军都督府去找成国公朱纯臣请教了。
  依着郑芝龙现在大明南海舰队提督的身份来说,求见五军都督府的大提督朱纯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虽然带了个李吖子,显得有些突兀。
  但是人家李吖子好歹也是面见过崇祯皇帝的一方大佬,朱纯臣见上一见也是应该的。
  要不然的话,连皇帝都接见了,你却摆着个架子,你想表达什么?
  还处于终于见到了崇祯皇帝的兴奋之中的李吖子加上一个满脑袋劫后余生之感的郑芝龙在拜见了朱纯臣之后终于弄明白了崇祯皇帝所谓的王道与霸道。
  霸道就是我大明想打谁就打谁,王道就是打之前跟你说一声,至于帝道,则是看崇祯皇帝的心情想打谁。
  郑芝龙只能表示深深的佩服。
  问题是,不义之兵必败的先贤教训呢?哪怕老郑我是海盗出身,好歹也听过这句话呢,现在大明的朝堂上不讲究这个了?
  朱纯臣跟着张惟贤和崇祯皇帝混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整个人的画风已经完全跑偏,看着郑芝龙一脸懵逼的表情,反问道:“一官欲学襄公之仁?抑或方今天下尚有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
  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野心的三有好海盗转型的大明南海舰队提督,郑芝龙虽然看着书本就头晕目眩,可是好歹也算是恶补了一些书本的,对于朱纯臣提到的这两个例子都知道一些。
  襄公之仁这事儿就是指的宋襄公出兵伐郑之事。
  宋襄公觉得郑国不给自己面子,所以打算出兵去怼郑国出口气,结果郑国找了楚国来给自己站场子。
  交战的双方跟后来的那些喜欢开黑的家伙们不一样,反而是两家约定了日子准备正大光明的开片。
  甚至于宋襄公连自己手下的子鱼劝说自己避让一番的行为进行了嘲笑:“楚兵甲有余,仁义不足。我虽兵甲不足,但仁义有余。以有道之君,避无道之臣,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的好。”
  然后讲究仁义的宋襄公批了战书,约定十一月一日在泓水以北与楚军交战,还命人制了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仁义”两个大字。
  约定交战的那天早上,楚军陆续渡泓水北进,子鱼劝宋襄公趁机袭击,说:“楚兵多宋兵少,此时动手,我们可以得胜。”
  襄公指着大旗说:“你看见‘仁义’二字吗?我是一向主张仁义的,怎么能在人家渡江只渡了一半就袭击呢?”
  过了一会儿,楚军全部渡过了一泓水,成得臣手执长鞭,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子鱼又劝襄公说:“楚军的阵势还未布好,赶快打吧,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们就危险了。”
  襄公厉声地就:“咄!你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怎么袭击人家未布好阵势的军队呢?”
  结果就是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襄公数处受伤,第二年就挂掉了。
  至于说齐侯因蔡姬伐楚之事,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闹剧,甚至于连宋襄公整出来的这出好戏都比不过。
  当初周武王掀了纣王的场子之后自己上位当老大,后来把姬姓的自家人还有大量的外姓功臣们分封出去不少。
  但是帅不过三秒的魔咒在老姬家的场子上也发挥了作用。
  分封到中原的比如管、蔡、霍、鲁、卫、毛等这些个诸侯都不太争气,以至于连手里的土地都越来越守不住了。
  对比之下,反倒是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原小国不得不在夹缝里生存。
  身为一个比较菜的诸侯国,蔡国就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的国家输送媳妇以获得和平——大家伙儿有了姻亲关系,总不好再继续打的头破血流吧?
  到了周庄王姬佗当扛把子的时候,蔡穆侯看齐桓公作为春秋五大双花红棍之一势力强盛,于是就赶紧挑了个好看的妹妹蔡姬,给齐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有一天,蔡姬和齐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见了水,就顽皮起来,向齐桓公泼水,齐桓公也笑着回敬几下,好像在乡野荷塘中初恋的少男少女似的,还蛮开心的。
  后来闹着闹着,船猛烈摇晃起来,不会游泳的齐桓公害怕,大声道:“好啦好啦,不要闹了啦!”
  但是蔡姬觉得齐桓公害怕的样子还蛮好玩的,干脆故意让船摇晃得更剧烈一点,并且告诉齐桓公落水的话会去救他起来。
  齐桓公年龄大了点,吓得紧紧抓住船帮,脸色煞白,可是齐桓公越害怕,蔡姬越开心,把船摇得像游乐园的海盗船。
  等到蔡姬玩尽兴了之后,齐桓公一脸阴沉地上了岸,对蔡姬说:“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国!”
  蔡姬怎么也想不通:从前也玩闹过,这老头怎么说翻脸就翻脸哩?
  出了洋相的齐桓公不是说着玩的,第二天就派一辆马车,把蔡姬载着退回蔡国去了。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齐国,竟这样狼狈地被撵回来。十分恼火:你齐国有什么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无敌,又不是嫁不出去——心里极度不爽的蔡穆侯干脆转手又把蔡姬嫁给了楚国的楚成王。
  齐桓公本来只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长了她的娇气,也就没有跟蔡姬断绝夫妻关系,没想到蔡穆侯却让蔡姬改嫁了。这一下这可气坏了齐桓公。
  齐桓公一怒之下,就带着春秋版的八国联军讨伐蔡国,蔡国也不经打,一打就投降了。
  然后还没有消气的齐桓公接着挥师南下,去讨伐楚国,找楚国楚成公的麻烦去了——就是你个孙子睡了我的小媳妇是不是?
  齐军到了楚国,楚国人十分惊讶,因为两地实在隔得太远,而且一向没有什么往来,楚国用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生动说法,本意是“即使发情的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这”。
  齐桓公不好说是来打蔡国然后就顺便打一下楚国,更不好说是因为觉得自己脑袋上被楚成公给绿了才兴兵,于是就乱扯了一些陈年旧账。
  比如“楚国为什么不给周天子上贡了”——其实那时诸侯国都不怎么上贡了,齐国自己也是一个鸟样儿,不怎么上贡。
  比如周昭王南巡到楚国的时候,为什么船会漏了而死在楚国了?
  使坏淹死周昭王的楚国人回答也很有意思:“周昭王死了,问我们做什么?你们问汉水去!”
  当然,以上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这场战争是以军前骂架的形式进行的——按常理来说,双方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干脆直接开片得了。
  可是实际上,双方都派出了最强的嘴炮上阵,齐国是管仲,楚国是屈完。
  最终齐国理屈词穷,被骂走了——骂走了!
  朱纯臣话里的意思就是问问郑芝龙,现在还有没有人这么玩?双方嘴炮决定胜负?或者玩什么仁义之师?
  面对着朱纯臣似笑非笑的脸,郑芝龙的脸也不禁涨的通红——自己在爪哇和满者伯夷干了些什么事儿,自己心里还能没点儿逼数?
  爪哇就不说了,栽赃陷害满者伯夷的事儿是李吖子干的没错,可是自己也参与了其中,总之都不是什么好鸟。
  现在对于五军都督府或者干脆直接说崇祯皇帝提出来的什么王道霸道的说法,还有什么好质疑的?
  心中大为惭愧的郑芝龙决定回到满者伯夷那破地方之后好生的执行一下五军都督府的最新指示——凡是能两脚站着喘气的,要么成为劳工,要么去死。
  至于李吖子那个小娘皮,自打从宫里出来之后,郑芝龙就熄了一切的心思——这小娘皮看上的是天子,悄悄打量天子的一双眼睛都快冒出水儿来了,连傻子都能看的懂。
  到了现在这般田地,别管天子有没有看上她,反正自己是不打再打她的主意了。
  而李吖子也不愧是被郑芝龙看破心思的崇祯皇帝小迷妹。
  在回到客栈之后,面对着丫鬟秋儿的打听,李吖子几乎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美好的夸赞词语都用在了崇祯皇帝身上。
  而对于秋儿打趣的自己能不能进宫伺奉皇帝,李吖子则是微微叹道:“论天下绝色,皆在宫中,我一个海盗首领入宫,只怕为天下笑,没可能的。”
  宫外的李吖子暗恨自己为什么不是良家女,偏生要做什么海盗首领以至于现在入宫无望,宫里的周皇后则是很开心的去准备选秀女了。
  这次起码得是全大明选一次秀女,挑几个好的入宫才行,否则自己这个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未免会落下个善妒的名头,这是绝对不能忍的。
  至于说有秀女进宫了跟自己争宠的问题,周皇后微微一笑表示无所谓——只要自己能生下儿子,以后成为太子的机会就天然的比别人要高的多,再加上皇帝的宠爱,只要是不废后,就算是来再多的妖艳贱货又能如何?
  总之除了温体仁等朝堂上的一干大臣之外,剩下的大家伙儿都很开心。
  温体仁开心不起来,是因为崇祯皇帝给自己找出来的那些麻烦事儿——各家学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所以百家学说现在又有了冒头的迹象。
  除了小说家之外。
  崇祯皇帝前世的时候就烦透了那些个断章狗和死太监,对于小说家的感观就不怎么样儿,穿越之后,凌濛初这货写出来的《初刻拍案惊奇》又着实把崇祯皇帝给恶心了一回。
  尤其是《韩秀才乘乱聘娇妻》,干脆就是把整个大明的社会都给黑了一遍,其中大部分内容在崇祯皇帝看来基本上都是扯蛋。
  比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
  实际上呢?不考虑任何的社会环境和现实而写出来的小说都是扯犊子!
  小说家没有得到特别的照顾,其他的各派学说现在可都有人捡起来研究了,尤其是在沈颢研究法家学说之后。
  沈颢的年龄比起很多老童生来只能算是个小屁孩儿,可是这家伙现在已经混到了爪哇总督的高位。
  前面有辙,后面就有车,沈颢无疑给许多的“聪明人”指明了另外的一条道路——研究一下别的学说拿来混科举总是有好处的!
  很多人开始研究其他的学说,比如老子,比如许学,比如庄子,比如荀子。
  但是学问这个东西吧,只要是认真是研究了,就总会有些人陷到里面走不出来,从而转化为该学问的忠实拥趸。
  国子监的监生之中存在这种情况的更多,然后不同的学说之间互相瞧着不顺眼的情况,直接被这些家伙隔了由汉武之前到崇祯年间这千余年的时间给继承了下来。
  别以为大明的书生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娘炮,事实证明,这些家伙们爆发起来比后世的娘炮们要可怕的多——好几个学派的家伙们在国子监休沐的时候选择了开片。
  看着这些往日里总是子曰诗云的家伙们开片,国子监的锦衣卫座探差点儿把菊花给笑到开花。
  论打斗技巧,基本上是没有的,论力度,基本也是没有的,唯一算得上狠手的就是抓头发抠鼻子撩阴腿等等的招数,在锦衣卫看来根本就是和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区别。
  但是这事儿足以算得上是大事儿——国子监身为大明最高学府,学子们公然开片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过于恶劣,甚至于这事儿已经惊动到了崇祯皇帝。
  而管着国子监的内阁,身为首辅的温体仁要说是不蛋疼,那才是扯蛋。
  当然,蛋疼归蛋疼,该进宫去请罪的还是要请罪,所以温体仁就拉上了国子监的头子孟庆元,一起进宫请罪,等待着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国子监监生的处置。
  正闲的无聊的崇祯皇帝顿时来了精神,国子监开片了?这等好戏居然错过了?


第517章 大明崇祯宝钞
  对于国子监监生打群架这种事儿,崇祯皇帝表示相当的遗憾,自己没在场,错过了一出好戏——操刀子砍人跟看别人打架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操刀子砍人的时候想的是怎么把对方给砍死,看别人打架的时候担心的是别溅到自己一身血。
  当然,就这些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打架能打出血来这事儿,崇祯皇帝表示深深的怀疑。
  孟庆元在向崇祯皇帝请罪之后,就表示国子监这回闹出来大笑话,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姑息,要好好的收拾一番,最好开除上一批刺头。
  崇祯皇帝知道孟庆元这是在以退为进,毕竟参与开片事件的国子监监生人数有点儿多,差不多占了半个国子监的生员数量。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顺了孟庆元的打算,开口道:“谁还没个年少之时?好好训诫一番也就是了,除名倒是不必。”
  如果这些监生全部是儒学子弟,别说是一半的数量,就算是全部开除,崇祯皇帝也不在乎——东林党和复社多少人的脑袋都砍了,还在乎区区一些国子监的监生?
  只是现在这些人里基本上是百家学说都有一些,全给开除出国子监去,就相当于把这些人给放养了,这就是崇祯皇帝不能接受的了。
  在国子监里,好歹可以就近监视观察,等于这些人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而逐出国子监,这些人会怎么样?
  春秋之时的各派学说野蛮生长,最后长歪的可不少,如果现在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再长歪一波,甚至于长出来某轮那种玩意儿,可就真能恶心死人了。
  崇祯皇帝懒得打这个赌,不能打事情的走向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就是一种失败。
  孟庆元倒没有想这么多,只要能把国子监的这些监生保下来就好,至于他们研究什么学说学问,那是他们的事儿,自己这个国子监祭酒的职责算是尽到了。
  只是崇祯皇帝又开口道:“但是这些个混账东西居然在国子监这种学问圣地公然殴斗,不可不罚,回头国子监酌情给与一定的处罚再报与朕知。”
  正心中暗喜的孟庆元闻言便是一阵头疼。
  这些监生是保下了,但是回头的处罚肯定也轻不了,否则的话就没办法向崇祯皇帝交待了。
  蛋疼无比的孟庆元应了后,又躬身道:“臣一定加强国子监众监生的管束,定不会再出现这般情况。”
  听着孟庆元的保证,崇祯皇帝却是轻笑道:“这些个混账东西正值青春年少,又怎会轻易服人,越是管束,越是心中不服气。依朕之见,倒不如定期择一定许这些学子辩论,只是再不许出现这些殴斗之事,如何?”
  没穿越之前,崇祯皇帝可是看过很多穿越历史的小说的,尤其是《我要当皇帝》那本书,更是看了好几回。
  虽然看的是开心版,可是其中对于众多学派的石渠阁辩论那一段却记得比较清楚。
  既然有穿越者的前辈这么玩过了,没道理自己不能这么玩。
  至于说大明没有什么像石渠阁这种地方适合辩论,更没有百家学派的众多大佬出来参与,只有这些个辩论不过就喜欢以拳头服人的监生们参与,那又有什么关系?
  场地?
  大明京城这么大的地方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地方?不提皇宫大内这种敏感的地方,宫外想要找个地方也是容易的很。
  大佬?
  现在除了儒家都找几个大佬出来,剩下的学说能有人重新捡起来就已经是崇祯皇帝穿越十年的时间里苦心谋划的结果了,还指望什么大佬?
  更何况,这些个国子监监生的年龄都比较小,未来还有无限塑造的可能性,比思想已经固化了的大佬们可好忽悠的多了。
  身为裁判,或者说身为下棋之人,崇祯皇帝有足够多的机会向着这些家伙里面掺沙子。
  至于宫中秘藏的某些学说孤本,崇祯皇帝心中已经打算很大方的开放给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们学习了。
  当然,正本是不允许别人看的,但是派人誊抄的过程中加上几句话的手抄版就可以大量的印制出来,然后提供给这些监生了。
  而在这其中加什么话,不还是崇祯皇帝自己说了算?
  正本,外面没有,都是些皇室秘藏的孤本,副本里面根本就是随着崇祯皇帝的心意去篡改。
  至于说被人发现这种事儿,如果换成文人大臣们来誊抄还有可能出现这种可能,但是换成死太监们来操作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甚至于只要心够狠,这些正本在誊抄完毕之后再一把火烧掉,就不会再有任何的后患了。
  想必有很多太监愿意背着这个锅去死。
  想到太监,崇祯皇帝干脆道:“回头国子监和礼部一起,寻个合适的地方出来,每月或者每季,再或者每半年举行一次各学说辩论,回报报给朕知道便好。另外,每次辩论,内阁和诸部都要派员到场旁听,司礼监派人记录下来。”
  把孟庆元和温体仁打发出宫之后,崇祯皇帝打算带上王承恩和方正化等人去中官村瞧瞧。
  现在宫里的死太监们也换了一茬了,像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也已经把西厂督公的位置交给了马石,自己则是回家养老了。
  但是魏忠贤真正待在家里的时间不多,大部分的时间反而是呆在中官村那里,来回的走走看看,也不知道这死太监为什么那么喜欢中官村。
  难道说太监当久了,已经从精神上也太监了?
  可是不对啊,大明朝的太监们不带把没错,可是很多都当的起一声纯爷们的称呼,比读书人硬气多了。
  转念一想,崇祯皇帝还是放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