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愿为陛下效死!
离开了遵化卫的崇祯皇帝一路上笑的都很开心。
在士卒们高喊出愿为陛下效死这六个字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无比确信,自己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任性去浪。
虽然之前通过厂卫的几个渠道已经可以确认这一点,但是真正的看到卫所士卒们的表现,跟厂卫纸面上汇报上来的消息,那能一样么?
就在崇祯皇帝从遵化返回京城的时候,从京城开始,整个大明都被一条消息搞的精神紧张起来。
当然,不是哪里打仗打输了,也不是建奴打算反攻倒算,而是辽东那里发现了一座金矿!
据江湖传言,现在辽东很多抓捕建奴和毛奴的家伙们已经打算转行去淘金了!
扰江湖传言,那谁家的小谁,在那边弄了块牛头金回来,已经娶了一房老婆两房小妾,连地都买了好几顷了!
还有建奴,听说辽东有金矿,正打算率兵往回来,刘兴祚刘侯爷正打算和夏额哲夏侯爷一起阻截建奴!
总之,各种各样真真假假的消息满天飞,让人搞不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辽东那边儿确实有金矿!
前边有山东响马四川袍陕西老秦人们在辽东抓捕建奴和毛奴大赚特赚,娶不上媳妇的穷小子到辽东混上个一年装载的就能攒够娶媳妇的钱,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又出来了金矿?
之前就在痛心疾首的哀嚎着没有赶上捕奴的好时机,现在有了金矿这么劲爆的消息,要是再错过了,那可就当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了!
整个大明被这个消息弄的有些人心浮动,许多本来打算观望的家伙们也坐不住了,开始一窝蜂的往官府而去,打算替自己家抢一个去辽东的名额。
让人恨的牙根痒痒的,则是官府的大老爷们原先求着大家伙儿去辽东的态度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脸上就差写上爱去去,不去滚这几个字了。
然而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原本没有人去辽东的时候,这些个官老爷们为了自己的官帽子,那当真是什么样儿的招都想出来了,又是保证又是许愿的,一门心思想要骗大家伙儿去辽东。
现在辽东有金矿的消息传出来了,这些官老爷们还能让自己去?他们自己的那些小妾,谁家没有几个亲戚?谁不想去辽东捞上一笔?
就像是某个县令私下里说的那样儿,要不是有官职在身,又不敢挂印而去,自己都跑辽东去了,还轮得到这些泥腿子?
精明无比的老百姓们再一次显现出了他们的智商——撒泼打滚加送礼,再不行就找锦衣卫去告黑状,总之得替自己家弄到一个去辽东的名额才行!
第511章 辽东发小妾
像什么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绿林总瓢把子这个职业,在大明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锦衣卫的指挥使大人才当得起。
剩下的绿林好汉里边儿,也不是没有想坐坐这种拉风位置的,只不过都被官府或者锦衣卫拖去把脑袋给砍了,运气不好的直接就喂狗了。
但是一些小扛把子这种职务还是有的,锦衣卫虽然不希望看到什么总瓢把子,但是各地有各地的小扛把子也是一件好事儿。
毕竟哪里出了问题就找哪里的小扛把子,办起事儿来能方便不少。
所以说活力组织跟官府总是脱不了关系。
远在奴尔干都司的小扛把子孟繁星和王豪杰就在琢磨着是不是再从各自的老家拉一伙人过来,或者再联系一下其他地方的小扛把子们。
辽东有金矿的消息最早是从京城传出来的,辽东慢慢的也收到了这股风声。
在互相对视了一番然后发现对方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后,夏额哲,孟繁星,还有刘航和王豪杰就合计开了。
要说辽东有金矿,自己这些人应该是最早知道的,毕竟最开始的时候自己这些人就已经在辽东抓建奴了,如果不是后来实在抓不到几个人了,谁会跑到奴尔干都司这破地方来。
偏偏自己这些人没有发现金矿,反而是从京城那边儿传出来了消息说是辽东有个大金矿,够挖多少多少年的。
这就很诡异了。
夏额哲等人不是没有想过这是朝廷故意放出来的风好吸引百姓迁移到辽东定居,但是后来想想,几人又否定了这个想法。
皇帝想要移民实边还用得着这么麻烦?直接征发个几万户几十万户的不就行了?手里有刀子,谁还敢反抗怎么着?
千算万算,这几个当锤子当习惯了的家伙就硬是没转过这个弯,愣是把自己的思维套在了崇祯皇帝身上。
所以想多了的这哥几个就认为金矿的事儿可能是真的,因为很有可能是哪个家伙真的淘到了金子,回到了京城之后才走露了风声。
但是把抓毛奴和跑来这边落单的那些建奴这事儿放下然后去淘金是不可能的。
金矿的事儿在眼下来说是属于那种八字没一撇的小道消息,但是抓建奴和毛奴这事儿可是眼前就能看到的好处。
但是就这么着放弃了淘金的伟大事业,几个人心里又实在是不太情愿。
夏额哲还好说,毕竟自己手里有整个察哈尔部,随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自己这个小可汗说的话也一天比一天有份量,至于自己头上还有个崇祯皇帝,族人们并不是太在意。
夏额哲可心派出一部分族人参与到淘金的伟大事业里面去,孟繁星和王豪杰,还有刘航这哥几个就不成了。
原本响马袍哥老秦人跑来抓建奴和毛奴的人就不是太多,再派出一些人去淘金,估计整个队伍就要散了。
所以孟繁星就想到了先从各自的老家再弄一批人过来,反正现在只要有这边儿的关系,说是来抓苦力的,路引什么的都好办的很。
再说了,实在不行就当是响应皇帝陛下的号召移民了,这样一来,路引的问题应该不大。
但是当孟繁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王豪杰表示了赞成,刘航却表示了反对:“如果是真的还好,可是万一呢?万一要是假的,被咱们召集来的兄弟们淘不到金子,到时候怎么办?咱们到时候怎么向他们交待?”
孟繁星纠结的道:“若说这事儿一定成能的话,咱们自己现在不就往南去了?还用再从老家那边儿叫人过来?但是现在不叫人过来,咱们就直接往南去的后果你想过没?淘到了金子还好,淘不到,兄弟们的心可就都散了?”
向着夏额哲坐着的方向撇了撇嘴,刘航道:“真的假的,看夏侯那边儿的消息不就知道了?如果是真的,我就不信夏侯会不动心?”
夏额哲一瞧这三个家伙把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干脆开口道:“别管是真是假,到时候我都告诉三位兄弟,如何?”
向着夏额哲竖了竖大拇指,刘航接着道:“瞧瞧,这事儿不就解决了?如果是真的,咱们便一起向南去,同时也召集家里的兄弟们过来不就成了?何必要现在先把人给弄辽东来?”
孟繁星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儿,可是万一要是这事儿是真的,等咱们的消息传回去,兄弟们再准备一番,这金子可就都被别人挖了!”
内人正商议间,夏额哲的手下却来报:“启禀侯爷,奴尔干行军大总管刘侯爷来了。”
一路把刘兴祚迎入帐中后,夏额哲笑道:“刘侯怎么有时间到我这儿来了?”
刘兴祚道:“蛮子呢?眼看着又要入冬了,陛下的行宫修建进度始终提不起来,就是因为蛮子不够用啊夏侯!”
夏额哲脸色一黑:“刘侯,这奴尔干都司还有几个蛮子?再往北就是那些个建奴和毛奴,现在两家正打的热闹,咱们现在就掺合进去?”
刘兴祚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建奴被崇祯皇帝给硬怼了一波,放弃辽东后选择了北上奴尔干都司,越过察刺哈卫之后就正面怼上了毛奴。
别看败了家的建奴在面对明军的时候会怂成死狗,可是在面对毛奴的时候可是一点儿没虚。
毕竟建奴虽然败光了家底儿,可是现在当家的是多尔衮,再加上为了保住建奴最后的元气也是不得不拼命,所以倒没有出现赢了毛奴还割土的情况。
甚至于让刘兴祚等人大跌眼镜的是,多尔衮带着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狠狠的收拾了一番毛奴,抢下来不少的地盘。
现在古里河卫往北的毛奴们已经被戳到了某个不可描述的点,开始准备大举增兵,跟那些留着老鼠尾巴的野人好好玩玩。
在这种情况下,刘兴祚和夏额哲的意见自然是按兵不动,看着建奴跟毛奴互怼。
虽然不管是建奴还是毛奴都是抓捕对象,死一个少一个,可是同样儿的,两边儿都死光了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而且,在辽东有金矿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别说是大明百姓们开始合计着跑到辽东来淘金,就是这些原本抓蛮子的家伙们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合计着要转行了。
毕竟奴尔干都司这边的蛮子没那么好抓了。
过了半晌之后,刘兴祚才开口道:“都是自己人,说句实话,是不是对金矿动心了?”
夏额哲嘿嘿笑道:“这个是自然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既然现在蛮子们不好抓了,那就不如好好合计合计金矿的事儿?”
刘兴祚嘿了一声道:“蠢蛋!别说现在还没有找到具体位置,就算是找到了,能抗的住多少人来挖?只有蛮子们现银结算才最划算的!”
夏额哲道:“话虽是这般说,可是财帛动人心,现在奴尔干都司这边也是人心思动啊。”
刘兴祚叹了一声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来寻你,只要你这边儿不乱来,剩下的人就会合计合计,不至于一窝蜂的全跑去淘金。”
夏额哲讪笑道:“刘侯来晚了,我这边已经派人去了辽东,打算寻找金矿的位置。”
刘兴祚脸色更黑了。
不怕麻烦,也不怕对手强大,就怕这猪一样的队友。
原本还想着先让夏额哲这边儿能按兵不动,结果这货动手的速度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快的多。
看这个形势,估计孟繁星和王豪杰,刘航他们也跟着一起打起了金矿的主意。
然而让刘兴祚更加蛋疼的猪队友远不止夏额哲他们几个,紧接着传来的一道军令让刘兴祚和夏额哲更加的蛋疼。
所有的蛮子,凡是女的,一概不再送往山海关,而是在奴尔干都司就是看押,然后等待着下一步的处理。
刘兴祚根本不用脑袋去想,用脚趾甲都能想到这么干的目的是什么——肯定是想把这些小娘们儿卖给来辽东淘金的那些单身汉。
而且接到这种命令的应该不只自己,估计郑芝龙那边可能也接到了这样儿的命令。
远在大明京城的崇祯皇帝想的根本就不是把这些小娘们儿卖出去,而是发下去。
没错,去辽东,发媳妇。
先可着大明那些卫所士卒们来,去了辽东就先发一个蛮子或者毛奴的小娘们儿,至于是二手货还是原装的,那就完全看他们运气了。
然后更头疼的就是京城大名鼎鼎的清风阁老鸨子尚以涵。
背靠锦衣卫这种强力组织,尚以涵的清风阁在京城中的名声自然是极大的,大到连崇祯皇帝都知道一些。
一道密令从许显纯的手里直接传到了尚以涵的手里,意思就一个,派出一些老妈子去辽东,好好教教那边儿被抓来的蛮子和毛子什么的,起码得让他们学会说人话还有怎么样儿做一个合格的小妾。
在接到这条命令的时候,尚以涵的心里是拒绝的——清风阁里面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再派出去几个老妈子,这业务还怎么展开?
然而尚以涵心里拒绝,实际上却只能乖乖的按照许显纯的要求派出去几个老妈子去辽东。
因为这道命令与其说是许显纯的意思,倒不如说是崇祯皇帝的意思。
毕竟许显纯身为锦衣卫的头子,根本就不可能关心到派几个老妈子去辽东这种小事儿。
当然,对于尚以涵这边是通知,对于京城和附近的那些个青楼什么的,可就不存在什么通知不知道的问题了。
征发。每个青楼必须出一个老奴子去奴尔干都司那边调教那些个蛮子和毛子的小娘们儿,不愿意的就等着关门大吉。
再然后,已经到达辽东的遵化卫士卒们在过了一段时候之后就惊喜的发现,朝廷给大家伙儿发小妾了!
五军都督府下来的军令里面说的很清楚,别管原本有没有成亲,发的小妾只能是小妾,严禁扶做正妻。
想要正妻,必须得是大明百姓里面的女子,别管是汉家女或者其他没改户籍的蒙古女,或者朝鲜琉球女,都可以,因为这些地盘现在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是大明百姓,户籍上的民族以后都会写成汉。
所以这些都是被允许娶回家做正妻的,至于发下来的这些,转卖还是送人随意,敢扶做正妻的直接军法处置。
虽然五军都督府有些狗抓耗子多管闲事儿的意思,可是对于遵化卫的士卒们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个问题。
有正妻的自然无所谓,没正妻的本来也没打算弄个蛮子女做正妻——把老祖宗的脸都给丢光了,还要不要进祖坟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朝廷给大家伙儿发个小妾玩总是好事儿——毕竟成亲的士卒也没纳妾的本事,没成亲的也着急先弄个暖被窝的。
虽然发下来的这些小妾有些笨,说话总是磕磕绊绊的,但是好歹也算是会说人话,能沟通了。
虽然这些小妾的长相有点儿奇怪,建奴小娘们儿还好些,好歹长的是个人样儿,毛奴那边可就真是什么奇型怪状都有了。
甚至于有的比卫所的士卒都壮实。
依着遵化卫的老兵王老实所说的,要是给自己分个那样儿的小妾,自己这辈子就算是完犊子了——那样儿的一只手就能把自己拎起来当球甩着玩。
但是不管怎么说,前边有了遵化卫,后边其他的卫所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往辽东去的热情一时之间大增。
金矿什么的跟自己这些卫所士卒是没有什么有关系的,毕竟屯垦的士卒也是士卒,还是要受军令管束的,别说是金矿,就算是眼前摆着个金山,没有命令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想是这么想,真要是摆座金山在跟前,有几个人还能记得军令可就不太好说了。
总之,辽东现在成了个好地方,大家伙儿都开始琢磨着去辽东了,尤其是官府在大力宣传了铁路修建到辽东,来往也方便之后,这种热情就更高了。
但是崇祯皇帝的心情不像是民间去辽东的热情这么高涨,而是有些凉。
当初自己登基之时的老臣,终于有人开始撑不住了。
第512章 莫卧儿,海洋
其实张惟贤的身体早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只是在英国公府和皇室毕竟有着两百多年的底蕴,一直把张惟贤的身体调理的不错。
尤其是张惟贤的心里始终挂着辽东未平,所以平时有些小的毛病也看不出来,反而被他自己强大的意志给强行压了下去,硬撑着一定要跟着崇祯皇帝去辽东平定建奴。
但是去辽东砸完黄台吉的场子回来之后,张惟贤的身体就再也撑不住了,小毛病大毛病一起找上了门,一天不如一天。
就算是英国公府里不缺各种各样续命的药材,也不缺钱延请名医,可是张惟贤的身体还是一天天的垮了下去。
哪怕是崇祯皇帝特意派了御医去给张惟贤调理身体也是一样,依旧挡不住死神渐渐的接近张惟贤。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到了崇祯九年的年底,张惟贤的身体也是越发的衰弱,崇祯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登上了英国公府的大门。
按照御医所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就是老英国公张惟贤的最后一天。
实际上,太医院作为一个早早被清理过后然后塞进了皇家学院一部分的一个机构,里面对于医术的研究早就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什么血型,输血,伤口缝合,某些小手术什么的已经可以完成了——这一点要大力感谢黄台吉,正是阿黄一次次的入关,一次次的让明军抓到建奴俘虏,才让太医院有了足够的实验材料。
甚至于因为铁道部那边需要的苦力太多,导致皇家学院医学分院这边的材料不够用,这些太医已经把目光盯向了大明的死囚。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根本不在乎拿来实验的是什么人,是俘虏也好,是死囚也罢,总之实验不能停。
然而就是这么牛逼的医术进步,也止不住英国公身体的衰败,只能大概的判断出今天就是英国公张惟贤的最后一天,至于剩下的,只能说是听天由命了。
崇祯皇帝也知道自己登门看望英国公这个举动不妥——只要自己登门了,无论张惟贤的身体会不会突然间恢复过来,他都必须得死在今天晚上。
哪怕是崇祯皇帝自己没有这个想法。
英国公府中的下人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来来回·回的就跟蚂蚁们在搬家一样,总之就是要忙,起码在今夜,英国公府的人不敢让自己有丝毫的停顿和休息,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可以看的出来,其实英国公府对于张惟贤的身体情况很清楚,已经在准备着张惟贤的后事了,从院子里的和尚道士云集这一点上就能看的出来。
但是崇祯皇帝没有心情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
直接进了后院,来到了张惟贤的卧房之后,映入崇祯皇帝眼帘的是张惟贤那张往日里无尽英雄气,如今只剩灰败之色的脸。
没有理会其他人跪拜的举动,崇祯皇帝直接走到了张惟贤的床边,伸手握住了张惟贤想要强撑着挣扎起身的手道:“爱卿不必起身,就这样儿躺着说话儿。”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跪倒一地的御医:“英国公的身体到底还能支撑多久?朕今天把话放在这里,谁能让英国公再多撑上一个月,封侯!”
跪倒在地的御医们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说话。
封侯是好事儿,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儿!可是实际上,现在谁敢揽这摊子事儿?
给人续命跟杀人不一样。
杀人很简单,身为大明太医院的御医,在场的这些人有足够的把握杀人于无形,甚至于想要算计到让人什么时候死也不过是费点儿功夫的事儿。
可是给人续命,尤其是张惟贤这种情况,除非是大罗金仙亲至,或者说真有齐天大圣那样儿的神勇能够去地府里走一遭,勾销了生死簿才有可能。
显然,御医们不是大罗金仙,更没有下地府勾销生死簿的本事,纵然眼馋崇祯皇帝开出来的条件,也是毫无办法。
眼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太医院院正,素有小华佗之称的赵玉杰才拜道:“启奏陛下,英国公抬头纹已开,臣等无能,请陛下治罪。”
崇祯皇帝听到抬头纹已开的时候,心里就是一紧。人都有抬头纹,尤其是老人,可是抬头纹开这种事儿不是容光焕发的表现,而已人死之前的征兆。
实际上,抬头纹、唇吻、掌纹这些在人大限将至的几小时或几天前都会慢慢消失。
或者用最简单的说法来说,抬头纹开的时候,人就已经进入了回光反照的阶段。
总的来说,要走的人,除非是高度昏迷直接走了的例个,其余的,别看是要走的人,但是都是很明白,也很清醒,基本上都会安排身后的一些大事。
崇祯皇帝也知道这时候治这些御医的罪纯属于扯蛋,毕竟该尽的力已经尽了,这些御医们没有办法也是正常的事儿。
后世的医院,再牛逼也留不住将死之人,顶天了多撑个一两天的时间罢了,就这,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皇室加上太医院还有英国公府里面的各种奇珍秘药都已经用过,也确实没办法可想了。
心中暗叹一声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转回了张惟贤:“爱卿可有什么话想要跟朕说么?”
张惟贤的嘴动了动,艰难的吐出来三个字:“莫卧儿!”
张惟贤吐出来三个字,却险些勾的崇祯皇帝眼泪一块儿掉下来。
历代英国公对于大明可以说是尽到了为人臣的本份,如果说大明的臣子都像是英国公一般,什么狗屁建奴,什么天下大乱,大明的江山要是不能万年传承才是大白天的见了鬼。
也正是因为英国公府死忠于皇室,所以连魏忠贤这种狠茬子都从来没有找国英国公一系的麻烦。
当然,他也没那个胆子去找,毕竟英国公一系向来是手握京营,皇室给的恩宠也与其他的勋贵不同。
哪怕是自己这个非正常皇帝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在外人看来是胡作非为的举动,也是因为英国公府始终是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张惟贤根本就没有想着其他的,而是心心念念的想着莫卧儿那边,也就是三哥的地盘。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对于三哥的怨念又增了一分——若不是五军都督府一直在谋划着莫卧儿,英国公张惟贤又何至于累到吐血。
紧紧的握住张维贤那双已经接近于干枯的双手,崇祯皇帝才道:“爱卿放心,十年之内,莫卧儿必不能为患!”
张惟贤却是喘息了一番之后,又接着吐出来两个字:“海上!”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眼泪却是再也没有忍住:“爱卿放心,我大明如今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已成。朕知道爱卿的意思,大明之患不在于内而来自于海上,过些时日,朕将命五军都督府再建北海舰队与西海舰队,海上再无外患。”
眼看着张惟贤的神色更差了一些,崇祯皇帝便开口道:“爱卿再挺一挺,明儿个可是有好事儿!”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张惟贤也清楚自己已经很难撑过今夜,加上说了刚才那两句话之后精神又差了一些,只得向崇祯皇帝投去了问询的目光。
崇祯皇帝强笑道:“明儿个,郑芝龙部就能带着爪哇王梅加瓦进京了,老爱卿不打算看一看这般盛景么?东边儿的建奴是平了,奴酋黄台吉也已经被剁碎了喂狗,可是还有个多尔衮呢?老爱卿不打算看看多尔衮授首么?”
张惟贤闻言,也只是在嘴色强挤出来一丝笑意,却没能开口说话。
崇祯皇帝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甚至于感到有些麻爪。
跪在地上的太医院院正赵玉杰却突然开口道:“启奏陛下,臣有一秘法,可以让英国公挺到明日,只是此法却是消耗了英国公最后的精血,一旦用了,则必死无疑!”
崇祯皇帝没有开口,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张之极。
从理智上来说,用这种所谓的秘法应该是强行刺激张惟贤的身体,让回光返照的时间提前并加以延长,让张惟贤能多挺一天,有个留遗言的时间。
但是从感情上来说,崇祯皇帝却不愿意接受这种方法——万一有什么转机呢?哪怕是千万分之一?
而且这种情况,选择权其实是握在了张之极的手上,自己哪怕是皇帝,也不应该替张之极做出这个决定。
同样跪在地上的张之极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过了片刻,张之极终于咬牙道:“请赵院正施法!”
崇祯皇帝见张之极已经做出了决定,便吩咐道:“便请赵爱卿施法,若是能到明儿个,让英国公得见梅贼授首,赏千金!”
赵玉杰恭恭敬敬的应了是,然后才起身走向了张惟贤,崇祯皇帝也打算起身让出地方来让赵玉杰施展他所谓的秘法。
然而手中握着的张惟贤的手却是一沉,让崇祯皇帝的心也沉到了谷底,向着赵玉杰喝道:“快!”
赵玉杰也顾不得其他了,疾步走向了张惟贤,但是一看张惟贤的脸色,赵玉杰也是心中一沉。
抓起张惟贤的手摸了摸脉,又伸手探了探张惟贤的脖子,赵玉杰摇头道:“陛下,英国公已经去了。”
崇祯皇帝心中一怒,随即又泛起一股无力感。
毕竟英国公张惟贤的抬头纹在自己来之前就已经开了,突然间走了也是正常,怪不得御医。
挥了挥手命御医退下,也没有理会悲声大作的张之极等人,崇祯皇帝反而一屁股坐回了张惟贤的床边。
再一次抓住了张惟贤的手,崇祯皇帝才道:“爱卿走的慢一些,此去泉台,当招旧部,为朕前驱!”
伸手合上了张惟贤已经张开的嘴巴之后,崇祯皇帝才起身道:“英国公后世,一应比照诸侯王之礼进行!”
张之极叩头道:“陛下恕罪,家父之前曾有言在先,身后之事一应从简,不可大办。”
崇祯皇帝深吸了一口气道:“爱卿不必多说了,这是朕的旨意!”
张之极无奈,这才又一次叩头应了。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不好,给张惟贤以诸侯王的葬礼明显是超出了一个国公应有的规格,但是崇祯皇帝还是任性的给了。
自己登基十年,张惟贤就在自己的身后站了十年,把京营打里的妥妥当当的,让自己可以放心的去怼人。
如今,这么一个老人却走了,上哪儿再去找这么忠心耿耿的好臣子去?
朱纯臣?
朱纯臣现在固然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可是历史上的黑污点在崇祯皇帝这里却是怎么样儿也洗不去。
对比历史上甲申十七年之时诸多大臣勋贵们的表现,也只有英国公一脉能让崇祯皇帝放心。
尤其是京营这种关乎于自己身家性命的存在,任何一个皇帝都得好好合计合计。
这也是为什么天启皇帝在位七年的时间里,张惟贤始终手握京营而无人敢动的原因。
无他,对英国公一系放心,换成定国公或者魏国公都不行。
让崇祯皇帝心里不痛快的远不止张惟贤故去,还有施凤来。
施凤来早早儿的带着李岩跑到了倭国的九州岛,可是实际上,这家伙也已经七十三岁了,再加上一路海上颠簸,身体情况也是堪忧。
而且朝堂上很多大臣都已经六七十岁了,都是拖着有问题的身子在强撑着。
就连魏忠贤这个狗奴才也已经六十八岁了,早早的就向自己求了恩典,想要去中官村去养老。
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发现,自己以前赖以为先知的那些历史知识已经全然失去了作用。
原先好歹知道一点儿东西,别管是物理的还是化学的,乱七八糟的总是记得一星半点儿的,连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也是知道阉党远比东林党可靠。
但是如今呢?
东林党已残,阉党也基本上不复存在,真正知道的这几个有数的忠心于自己的大臣也一个个的变老,以后的路在哪里?
枯坐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深吐了一口气。
既然不知道,那就靠自己吧,明儿个,先把张惟贤的后事给办喽,自己还有一份大礼,这张惟贤还没有收到呢。
第513章 先取哪儿为上?
崇祯皇帝心情很不好。
原本在崇祯三年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