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布木布泰的动作无疑让多尔衮有了更多的信心,狂喜之下,当即便问道:“玉儿,你怎么来了?皇上不是命代善送你们去建州了么?福临呢?”
  布木布泰勉强笑道:“我没有走,姑姑和海兰珠他们已经先去了建州,福临也让苏茉儿带了过去。”
  狂喜过后的多尔衮冷静了下来,沉吟道:“现在的形势,你应该也知道一些,盛京并不安全。”
  布木布泰挥手打断多尔衮的话道:“今儿个我来找你不是为了这个,也不是为了听你说这些,实在是有更重要的事儿要跟你商量!”
  很少见到布木布泰这般做派的多尔衮好奇地问道:“什么事儿?”
  布木布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来回踱了几步之后才咬牙道:“回头我也会去建州,你自己多加小心,事有不偕,你立刻带着多铎和阿济格返回建州!”
  多尔衮好奇的道:“为何?”
  布木布泰道:“你觉得黄台吉能顶得住么?明国的狗皇帝亲自率军前来,而且是实打实的数十万大军,可不是诈称,大清能顶得住么?”
  多尔衮脸色有些难看,因为布木布泰说的是事实。
  实际上,只要不是太傻的人,或者说不是那些以诸生身份来归,只能死心塌地的跟着黄台吉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大清国要完。
  双方的力量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几万大清兵,哪怕是凑出来十几万,对上明国狗皇帝率领的四五十万多军也是够呛。
  除非那狗皇帝的脑子坏掉了,再一次使用杨镐经略萨尔浒之时的方针,玩什么分进合击的战术。
  这可能么?
  布木布泰却没有管多尔衮的脸色,而是接着道:“黄台吉现在一天离了福寿膏都不行,整个人已经废掉了,指望他,大清国明天就得亡!唯今之计,只有你带着多铎和阿济格回到建州,才能保住我大金国的一丝元气,不至于亡国灭种!”
  缓了缓,布木布泰又走到了多尔衮的面前,抚摸着多尔衮的脸颊道:“若不是现在大战将至,我倒真想让你现在就寻个由头去建州,省得留在此地,让我也跟着担惊受怕。”
  多尔衮伸向布木布泰脸颊的手有些颤抖,连说话的声音也有些颤抖:“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大军压境,我等已经退不得了。就算是现在退往建州,那狗皇帝的大军再向建州进军呢?我等又能往哪里退?”
  布木布泰道:“北上!奴尔干都司的地方够大,又没有多少人,足够我大清栖身之用。哪怕是那狗皇帝真个要收回奴尔干,也由得他,我等只要再继续北上便是了,以后总有卷土重来的日子!”
  多尔衮却是闭上了眼睛,叹声道:“你不懂,哪怕是我们等北上,也一定是那狗皇帝故意放我们北上。否则的话,只要那狗皇帝派刘爱塔那个叛徒陈兵铁岭卫和塔鲁木,我大清北上的道路就算是被堵死了。”
  布木布泰却微笑着道:“那又如何?就算是那狗皇帝故意逼迫我大清北上又能如何?便是遂了他的心意又能如何?总比亡国灭种要好的多不是?多尔衮,一旦发现不对劲,立即带着多铎和阿济格回建州,然后矫诏称帝,带着我们的族人和百姓北上奴尔干,记住了么?”
  多尔衮好奇地问道:“你不要我拥立福临?”
  布木布泰凄然一笑,开口道:“若是没有蛮子大军,我定然会要你拥立福临,你做摄政王,到时我也可嫁你。纵然委屈了些,却是个两全的法子,不至于让你和福临兵戎相见。然而此时却又不同了,蛮子大军压境,福临一个孩子如何压得住那些骄兵悍将?我大清也折腾不起了。多尔衮,你能答应我么?”
  多尔衮点点头,应道:“自然会的,一切都依着你。玉儿,我的心如何,你一定是明白的?”
  布木布泰再一次点了点头,叹息一声后又揉了揉脸颊,才对多尔衮道:“好了,我也该走了,再不去建州,不知道又该生出多少乱子来。千万记住我说的,事有不偕,不必顾忌黄台吉,直接带着多铎和阿济格回建州。只要你手里有兵,黄台吉也不敢在阵前把你怎么样。”
  送走了布木布泰,回到书房里的多尔衮挥退了所有的下人后,才狠狠的将手中的杯子砸向了地面,喘着粗气低声道:“连你也开始算计我!”
  多尔衮刚刚瘫坐在椅子上,门外就传来了一阵匆忙的脚步声,接着就是管家声音响起:“爷,代善贝勒爷来了,正在前厅等着您呢。”
  揉了一把脸后,多尔衮开口道:“知道了,爷这就过去。”
  简单的收拾一番后,多尔衮来到了前厅,正好看见代善坐在椅子上面喝着茶水。
  自从多尔衮在上次的废汗风波里摆了代善一道之后,两个人就有些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这也就是明国大军压境才有了些缓和的迹象。
  今儿个代善登门是为了什么?
  见多尔衮从里面走了出来,代善干脆放下了手中的杯子,直接开口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寻个安静之处?”
  点了点头,多尔衮道:“好,大哥请随我来。”
  再一次来到书房坐定之后,代善干脆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老十四,我这次来,是想拜托你一件事儿。”
  听到代善再一次喊自己老十四,多尔衮心中也是一软,随之又将这股感情隐去,好奇地问道:“什么事儿?请大哥吩咐便是。”
  代善道:“明儿个我寻个由头,让你带着多铎还有阿济格回建州,正白旗和镶白旗也带上。”
  多尔衮噌的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冷声道:“大哥以为我是什么人?”
  代善摇了摇头,开口道:“我当然知道你不怕死,可是大清呢?我女真的族人呢?现今之势,你心里也应当有数儿,硬拼是拼不过明国蛮子的,难道真个要落得亡国灭种?让你带着多铎和阿济格,是因为他们和你是亲兄弟,能和你一条心,带着正白旗和镶白旗,则是让你到了建州之后能压服众人。”
  多尔衮道:“那又如何?”
  代善道:“不如何,你只要记得一点,到了建州之后,一定要推举黄台吉和海兰珠之子即位,千万不可以自己即位。”
  多尔衮心中是暖,却又接着问道:“那是为何?”
  代善道:“那狗皇帝亲率大军至此,谁即位称帝,谁便是明国蛮子最大的目标,不管是你,还是福临。必要之时,舍了那孩子给蛮子出气,你带着布木布泰和族人北上奴尔干都司也就是了,总能保存些族人下来。”
  建奴这边各路戏精都在演戏,崇祯皇帝这边则是在研究着怎么怼死建奴。
  崇祯皇帝的帐下,站着自己手底下几个双花红棍,比较出名的狠茬子有张之极,巴特尔,祖大寿,何可纲,卢象升,马祥麟,刘兴祚,夏额则,曹氏叔侄,吴氏父子,还有东江的毛文龙带着几个能打的马仔。
  基本上想要凑出个十八罗汉是没什么问题的,除了这些家伙都不是光头以外。
  至于张惟贤和朱纯臣那样儿的,在崇祯皇帝看来更像是白纸扇,而不是双花红棍。
  或者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双花红棍级别的存在,但是现在,不能再让他们上阵了,还是老老实实的躲在后面出主意就行了。
  众人都到齐了,崇祯皇帝也就咳了一声,直接开口道:“众位爱卿都说说吧,该是怎么个章程?”
  见张惟贤向先自己使了个眼色,朱纯臣便开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先攻辽阳,然后再取沈阳。辽阳城破之后,便可以迫使辽东其他之地的建奴向沈阳城内收缩,更易成一网打尽之势。之后再向东推进,取回浦河所、抚顺所至清河堡、孤山堡一带,直取建州。”
  朱纯臣的身前,赫然便是一幅巨大的沙盘,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上面基本上都有标注。
  甚至于某些不易找到的小村子,连建奴都不一定清楚具体的位置,在上面同样被标注了出来。
  至于被缩小了无数倍的沈阳城和辽阳城,里面更是每一条主要的街道都能看到。
  这副沙盘,是崇祯皇帝不远千里从京城带过来的,从崇祯元年到崇祯九年,这幅沙盘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儿的就这么弄了起来,到了今天,也总算是可堪一用了。
  毕竟没有卫星,没有GPS,没有北斗,连他娘的对讲机都没有,能弄到现在这般模样,已经是锦衣卫牛逼无比的实力体现了。
  原来的崇祯皇帝纯粹就是个傻逼,居然废了锦衣卫这么牛逼的特务机构!
  现在的崇祯皇帝也不由得再一次佩服原本的那个小白皇帝,连自己的耳目和刀子都给废掉了,蠢成这熊样儿还能挺十七年才挂,倒也是个人才!
  原本的崇祯皇帝已经哭晕在厕所——朕登基之时,都说魏忠贤想要弄死朕来着!
  搞定了老魏,朕发现周围全是东林大佬,正众盈朝了!
  等发现东林大佬们靠不住,再想要重启厂卫的时候,厂卫已经完犊子了!
  朕也不想的!
  轻轻的摇了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脑海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问道:“其他人呢?有何看法?”
  崇祯皇帝刚刚摇头的动作,是因为这一瞬间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太多,需要定一定神。
  然而落到其他人的眼里,则变成了崇祯皇帝对于朱纯臣这套方案不太满意的表现。
  不得不承认,脑补这玩意实在是太可怕。
  毛文龙当即就跳了出来,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可以直接攻打沈阳。一旦沈阳城破,则辽阳、定辽右卫等可不战而下,兵锋再指铁岭卫、抚顺所、孤山堡、宽甸堡,建奴必然东退或者东退建州之后再谋求北上。”
  刘兴祚干脆提出了另外的看法:“倒不如由微臣与夏侯一起由北面奴尔干都司压过来,毛帅从定辽中卫北上,祖帅由海州卫东出,同时攻打辽阳、沈阳,逼迫建奴东进建州之后再放开口子,让他们北上?”
  剩下的人则是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反正大致就是不管怎么着,辽阳和沈阳是一定要拿回来的,先把建奴赶回建州老家去再研究下一步。
  至于到时候是逼迫建奴北上还是西进,那完全由崇祯皇帝说了算,大家伙儿只负责操刀子砍人就行了。


第496章 建奴的胜算
  正常来说,临阵分兵,乃是大忌。
  军队就跟锤子一样,挡在大军眼前的一切都是钉子,砸过去就是了,一锤子不够就再砸一锤子,总能把钉子给砸明白。
  但是眼前有好几个钉子的时候,这个砸一下那个砸一下,力量就会形成事实上的分散,不如集中起来专门按着一个钉子砸的速度快。
  但是那是属于正常情况下。
  崇祯皇帝玩分兵就没有任何的顾忌——林林总总加一起六十余万的马仔分兵三路,每一路都还有二十万。
  整个萨尔浒才动用了多少?
  十一万多点儿,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就像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一样。
  事实上,如果真有四十七万大军去怼老野猪皮,别说是什么三国演了,就算是把孙子兵法都给他,老野猪皮也未必能撑的过去。
  起码在张惟贤看来,六十万大军去怼一个沈阳或者是辽阳或者随便哪里,都摆明了是铺张浪费,真能捞到机会砍人的不会超过十万。
  剩下的都来辽东打酱油?
  咳了一声后,张惟贤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兵分三路,南路军攻打辽阳,中路军攻打沈阳,北路军则直取科尔沁。”
  朱纯臣直接反对道:“萨尔浒之时兵分四路,分进合击却被建奴各个击破,杨镐也因此损兵折将,英国公何以视而不见?”
  张惟贤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杨镐可称知兵?四路分进合击,目的却是一处,四路不能协调,这才给了建奴各个击破的机会。如今虽说要分兵三路,可是每一路都有二十万之众,远过于萨尔浒四路大军。另外,三路大军各自领兵的可有不知兵的?”
  朱纯臣还是不愿意,甚至于崇祯皇帝从心底里也是不赞成分兵三路的。
  大明的军队向来就没有分兵的习惯——因为对手往往是游牧民族,分散兵力容易在大漠里迷路,遭到袭击会疲于应付。
  杨镐那个家伙当年跟着董一元干过一回在雪夜翻越墨山袭击蒙古炒花部的营帐的事儿,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
  因此而膨胀到没有逼数的杨镐也真以为自己就是朝堂上大佬们吹嘘的那样儿——知兵!
  在就任了兵部右侍兼辽东经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兼东北军区总司令之后,杨镐觉得像当年怼炒花部的事儿可以在建奴身上再来一回。
  所以杨镐制定的平辽策略就跟明军的正常套路不一样。
  不是集中兵力步步推进,而是偏偏要分散兵力各处出击,叫分兵合击。从理论上看很可行。
  马林指挥北路军从三岔儿堡进发,杜松指挥西路军走抚顺大路,李如柏指挥南路军从鸦虎关突袭,刘綎指挥东路军从宽甸口突袭。
  杨司令的战略部署很像三国时期蜀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设想诸葛亮大军出斜谷,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两军会合潼关,再问鼎中原。
  然而理论上的可行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行,跟实际上的作战根本就是两回事儿。
  兵分四路,没有电报,没有对讲机,更没有什么覆盖全球的GPS定位系统,传递消息完全就是靠传令兵的嘴和腿。
  所以杜松就成了孤军冒进的蠢货,老野猪皮努尔哈赤也开始了整合整个辽东的进程——毕竟怼掉了明国四路大军之后,女真在辽东可就是真的稳如狗了。
  但是现在呢?虽然分兵三路,却不需要玩什么分进合击,而是各自专门怼自己的目标就行了,剩下的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
  而且现在现在跟着崇祯皇帝来辽东的都是什么人?文官?连兵部尚书崔呈秀都留在了京中,哪儿还有文官能对这边的事儿指手画脚?
  这种情况下要是还能被建奴给怼了,除了说明天亡大明,张惟贤实在是想不出来其实的理由了。
  听完张惟贤的分析之后,崇祯皇帝倒也认同了张惟贤的说法。
  毕竟二十万大军去怼沈阳已经绰绰有余了,包括辽阳也是,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科尔沁的奥巴台吉。
  建奴现在再怎么样,也算是有家有业,好歹有个沈阳城和辽阳城的制约,轻易不会放弃。
  奥巴台吉有什么?草原?
  草原可大了去了,扔了科尔沁这一片草场又能如何?扔掉部落又能如何?
  只要手里的骑兵还在,跑到哪里不都能拉起来新的部落?
  至于说科尔沁有哲哲,还有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在沈阳城里,奥巴台吉会在乎?
  甚至于随便哪个科尔沁的会在乎么?
  如果说现在建奴势大,有好处可捞,那么当然在乎。
  毕竟是身为建奴正妃和庄妃、宸妃的娘家部落,好处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是现在能一样么?
  建奴一旦被怼死,这三个往日里给科尔沁带来无数好处的女人就会成为科尔沁身上最致命的那根绞索。
  所以崇祯皇帝其实已经隐隐约约的认同了张惟贤的方案,惟一担心的就是科尔沁那边会不会提前跑路。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既然如此,几位爱卿再商量一番,看看到底该选择哪种方案为上?”
  毛文龙则是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赞同英国公的意见。”
  祖大寿也躬身道:“臣附议。”
  剩下的那些个双花红棍也纷纷赞同张惟贤的提议——张惟贤的方案对于大家伙儿来说都能捞到好处,不赞成才有鬼。
  兵分三路,崇祯皇帝所在的那一路不算,剩下的两路不管是攻下辽阳还是怼死奥巴台吉,功劳都是妥妥的,总比合兵一处能捞到的军功更大。
  而且这种玩法不需要顾及其他两路大军,这就让自己这些人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
  也就是说,分兵没问题,玩什么分进合击的话还是算了,大家伙儿自认都玩不起。
  眼见着手下的双花红棍们都表示了赞同,崇祯皇帝干脆问道:“各路兵马以谁为主?”
  无视了其他人目光中的电光火花,张惟贤和朱纯臣大眼瞪小眼的瞪了半天也没瞪出个什么结果来。
  平定建奴这么重要的在事儿,谁不想捞到主管一路大军的主导权?
  中路军是不用想了,崇祯皇帝在此,肯定是崇祯皇帝为主导,可是剩下的两路大军,大家伙儿都还有机会不是?
  斟酌再三后,朱纯臣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南路大军可由毛文龙当之,卢象升可划到毛文龙麾下。至于北路大军,可由刘兴祚当之,巴特尔可划至刘兴祚麾下。至于中路大军,自然由陛下亲领,余者皆划入中路大军。”
  朱纯臣和张惟贤两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两个人是捞不到主管一路大军这种好事儿的。
  崇祯皇帝虽然允许自己两人跟着来辽东,可是来之前就已经郑重声明过,绝不可能再允许自己两人上阵。
  但是不管怎么说,能来辽东就算是好事儿,所以谋划起来,朱纯臣自动就把自己给忽略出去。
  张惟贤则是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张之极不应该划入北路军,倒是更应该划入南路军毛文龙麾下。”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开口道:“北路大军倒是无妨,刘兴祚手下的兵马,加上满桂的两万骑兵去攻打科尔沁,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倒是南路军,兵力最少,火力也略显不足,应该再加强一些。”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也不禁暗骂一声该死的山头主义。
  山头主义这种东西不光是后世有,大明也有!
  毛文龙原本与曹氏叔侄、吴氏父子是属于平级的,可是崇祯元年的时候,东江镇被提格,毛文龙也是水涨船高,等级上面高了一级。
  而曹氏、吴氏原本就是山海关那边的军头,跟毛文龙向来就没什么交情,把他们划过去,自然也是麻烦多多。
  哪怕是不敢背地里使什么绊子,估计以后扯皮的事儿也少不了。
  倒是把他们划到祖大寿麾下更靠谱一些——起码不用担心这几个家伙再闹出什么妖蛾子。
  任由张惟贤与朱纯臣争论了半天之后,最终的讨论结果才算是出来。
  兵分三路,南路军由毛文龙率领,把张之极和卢象升都划过去。
  北路军由刘兴祚率领,至今没有露面,而是已经提前跑到了完颜宏那边的满桂还有夏额哲、巴特尔都划到刘兴祚所部。
  至于剩下的祖大寿,何可纲,马祥麟,曹氏叔侄,吴氏父子,则是归入中路大军,由崇祯皇帝亲自统帅。
  崇祯皇帝这边儿开始分兵计划,建奴那边也没有闲着。
  让包衣阿哈把自己捆了起来,苦挨着撑过了烟瘾发作的黄台吉连着打了几个哈欠后,才召了人进来解开绳子,来到了代善等人所在的殿中。
  环视了一眼众人后,黄台吉开口道:“都说说吧,现在城外的情况如何了?”
  代善躬身道:“万岁爷放心,百姓都已经迁入了城中,粮草也征集完毕。”
  黄台吉道:“如此便好。城中城防可检查过了么?”
  多尔衮躬身道:“万岁爷放心,奴才已经再三查验过,城防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多尔衮怎么想都觉得万岁爷这三个字让人感觉别扭。
  但是没办法,再怎么恶心别扭,也得强忍着——鬼知道那个汉狗黄玉轩是怎么想出来万岁爷这个称呼的!
  黄台吉则是轻叹了一声,开口道:“蛮子无道而兴兵,苦了的,也是我大清的百姓,朕,对不起他们啊!”
  当然,感叹归感叹,至于像刚才代善和多尔衮那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背后会有多少白骨多少冤魂,黄台吉表示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总是有人要做出牺牲的不是?
  “城外的水源呢?”
  吃一堑长一智,更何况黄台吉本身也不是什么二傻子,之前在明国京城外所经历的一切,自然要有样学样,给蛮子们准备准备。
  多尔衮躬身道:“万岁爷放心,奴才已经将城外所有的河流、水井里面都投了死物,想来是没有什么安全的水能喝了。就算是蛮子们真个到了城外,也只有临时打井取水一条路可走,否则的话便只能干渴着。”
  黄台吉冷哼道:“朕倒要看看,树林被砍光,水被污染,这狗皇帝能有什么办法应对眼前的局面!”
  不过光凭这一点,虽然无法对付崇祯皇帝带着的几十万马仔——人家就是现打井都来得及,更何况河流这种流动性的水源,只要把死物去掉之后,那水基本上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定了定神,黄台吉又接着问道:“探子可都派出去了么?”
  代善躬身道:“回万岁爷,都派出去了,方圆二十里内都有咱们的探子,蛮子们的动向也能及时发现。”
  点了点头,黄台吉才道:“再向外撒远一些,只要蛮子们还没有来,就派人出城去挖陷马坑一类的,多埋些机关陷阱,能给蛮子们添多少麻烦就添多少!”
  还了想,黄台吉又接着问道:“奥巴台吉那边怎么说?”
  济尔哈朗回道:“奥巴台吉那边的态度有些模糊,不过也由不得他们,总归是要跟咱们站在一起的。奴才听说,那蛮子的狗皇帝点明了要奥巴台吉的人头,科尔沁部现在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黄台吉点头道:“不可掉以轻心,科尔沁也不是只有奥巴一个人,万一有其他人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到时候一样会出大问题。”
  济尔哈朗道:“万岁爷放心,奴才已经命人暗中散布消息说那狗皇帝打算把科尔沁的牧民都变成奴隶,草场都划分给锡伯部那些个叛徒,不愁他科尔沁部有二心。”
  黄台吉的面色突然之间变得极其怪异,仿佛在强忍着什么东西抓咬一般,咬牙道:“科尔沁乱不得,大清正面吸引了蛮子,再有他们游走在蛮子外围,胜算便又多了一分!”
  只是话音落下之后,黄台吉便噌的站了起来,一边向着殿内的方向走,一边吩咐道:“你们都先退下,各自去忙!”


第497章 你是说朕是昏君?
  匆匆忙忙的回到了后殿之后,黄台吉就再一次吩咐包衣阿哈把自己给捆了起来。
  毕竟这时候的建奴还算是创业阶段,掌权的这些人如黄台吉、代善之流也都是些狠茬子,还不是后来虽远必赔的螨清可比。
  最起码知道自己已经栽在了福寿膏上面之后,黄台吉的第一选择就是让人把自己捆起来,强行撑过犯瘾的这段时间。
  如果换了虽远必赔的那些货色,估计会拿着银子另外找货源而不是想着硬撑。
  咬乐,跺脚,撞头,在试了无数种法子之后,折腾了多半个时辰的黄台吉才算是喘着粗气平复了下来,整个人如同刚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全身上下都已经被自己的汗水给浸湿了。
  刚才那种万蚁噬骨的感觉,黄台吉绝对不愿意再去想,却也知道这种感觉肯定会伴随着自己不知道要到何时为止。
  或者到死方休?
  对于崇祯皇帝的恨意,愈发的深重了。
  再一次回到前殿时,代善和多尔衮已经分开去行动了,只扔下了一个空荡荡的大殿。
  无视了仅有的几个负责扫洒的小太监跪地行礼,黄台吉再一次坐到了龙椅之上。
  风雨欲来,大清国的明天在哪里?
  真正的大战,尤其是像崇祯皇帝打算玩的这种打法,其实满满的都是套路。
  后世的战争模式是属于那各有大杀器就先可着劲儿的扔大杀器,然后接着再扔大杀器,到最后实在是没有什么地方值得再扔了,就会换成步兵去收尸,或者说打扫战场也行。
  在崇祯皇帝之前的战争基本上不存在这一点,最大的大杀器也不过是些火炮一类的,或者说加上死马死人或者金汁一类的生化武器。
  然而崇祯皇帝刚好处于两者之间。
  手里的大杀器比后世的肯定是远远比不上,但是比之前的那些个火炮又强了许多。
  总之是不上不下,有点儿尴尬。
  所以手里没有捣蛋灰机蘑菇弹一类好东西的崇祯皇帝,对于这些平辽战争所定下的基调就是火炮先行发言,然后接着还是火炮发言,最后才轮到步卒冲锋。
  这样儿能把正面战场上的伤亡降到最低。
  但是有一点,崇祯皇帝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的——侦察。
  这样儿一来,原本就是死亡率最高的侦察部分依旧是死亡率最高的那部分——斥侯死起来的速度远比正面战场上的士卒要高的多。
  身为大明的斥侯,姜梵早就做好了有朝一日身死魂消的准备,反正早死晚死都是一回事儿,除非捞到了足够的军功能升上去。
  但是姜梵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在自己的眼前发生如此搞笑的一幕。
  眼前这三个一副书生打扮的山大王是什么鬼?后边跟着的一票少林寺一般的秃驴又是什么鬼?
  问题是那些个像秃驴的家伙们脑袋上都顶着一茬青色,明显就是把头发剃光了之后正在慢慢长出来的样子,所以这些家伙也只是像,而绝对不可能是秃驴。
  赵研东等三人已经热泪盈眶了。
  在这儿看到了大明的斥侯,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那昏君带着兵马来了辽东,打算收复辽东了!
  收复了辽东好啊,收复了辽东,自己这些人就算是生活在大明的地界儿了,又可以子曰诗云骂皇帝了,再也不用担心吊胆的担心被建奴给弄死了。
  真好!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三个书生实在是把姜梵给恶心坏了——脑袋掉了也不过是碗大个疤,哭哭啼啼的跟个娘们儿一样,丢人不?
  赵研东觉得没什么丢人的。
  辽东这破地方是正常人能呆的么?冷的时候冷死,热的时候热死,现在才刚刚过了春,还没有正式入伏呢就能热死人!
  更别提还有建奴时时刻刻的在威胁着生命安全。
  怎么看都是大明要好的多。
  最起码见官不跪,最起码还有些优待,衣食无忧,最起码不用担心哪天就会把命丢掉。
  看着向自己跑来的三个家伙,姜梵的第一反应不是等着这三个家伙跑过来,而是直接喝道:“站住!”
  同时,左手已经立了起来——身后跟着的同一个小旗部的斥候们直接把火锅端了起来。
  哪怕对面那么多人里面跑过来的只有这三个书生打扮的家伙,而且看起来就是大明的士子,可是姜梵依旧选择了小心行事。
  不小心行事的不是没有,只是那些家伙们都已经凉的透透的。
  尤其是这里还是辽东,实际上的建奴控制区域,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大明的士子,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
  赵研东无可奈何的停下了脚步。
  对面的这些丘八实在是太无礼了,面对着举人老爷就这么着把火铳给端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