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目前整个世界上,没有谁家的火炮能和大明的射程和口径相比,所以大明的拳头就是最大最硬的。
  弱国无外交。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感到绝望,大明实在是太强大了,爪哇和大明比起来,无异于野狗和雄狮间的差距。
  当雄师睡着了,野狗可以在雄狮的身边跑来跑去,耀武扬威,而当雄狮醒了过来,野狗也不过是雄狮的一顿晚餐而已。
  可是还是一顿吃不饱的晚餐。
  惨笑一声,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开口道:“那么,能让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回到爪哇的国土上么?哪怕是死,我也要死在爪哇的国土上面!”
  郑芝龙与郑芝凤对视了一眼之后,郑芝凤笑道:“还有一事,方才被使者一打岔就给忘了,现在告诉使者倒也不晚?”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闭上眼睛道:“请郑将军明示,在下已经想不到还有什么消息比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被灭亡而无能为力更坏的消息了。”
  郑芝凤轻笑道:“贵国的穆沙王死了,死在了你们的大将军瓦希德的手里,而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找穆沙王。当然,现在我们去找瓦希德也是一样的,毕竟他已经成了新任的爪哇王,擅杀大明商人的罪责自然也要由他承担起来。”
  早就已经心死如灰的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对于这个消息并没有多么在乎——爪哇都已经要亡国了,这些混账东西们还在内斗争权,活该他们死!
  向着郑芝龙拱了拱手,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开口道:“他们如何,在下并不关心。不知郑将军能不能允许一个亡国之人,踏上自己的故土?”
  见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说的可怜,郑芝龙开口道:“使者久居大明,自然是有几分香火情的,想要踏上故土,更是人之常情。只是出了港口百里之地,我大明正在与爪哇叛军交战,到时候使者的人身安全,可就不好说了?”
  你们的无耻已经深深的击败了沙某!
  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之后,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又再次睁开了眼睛:“在下的安全,自然不劳郑将军费心了,只要能让在下在最后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踏上故土,在下已经感激不尽了!”
  对于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这种慷慨赴死的行为,郑芝龙和郑芝凤也是深感佩服。
  至于送这家伙上岸,倒是不违反军纪,甚至于在目前大明已经控制住的区域内给这家伙一定的方便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不介意成人之美的郑氏兄弟对视一眼之后,郑芝龙开口道:“使者既然愿意踏上故土,郑某也不方便拦着,这便命人护送使者上岸。只是江湖雨急,来日未必能再把酒言欢,芝龙甚为遗憾。”
  向着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拱了拱手之后,郑芝龙便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送使者上岸,直到我大明控制之地的边界为止。”
  吩咐完之后,郑芝龙又对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再次拱手道:“请!”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也正了正衣冠,拱手道:“请!”
  颇有些生离死别之意的告别仪式后,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就随着郑芝龙的亲兵上了岸。
  并不担心被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探查到虚实的南海舰队根本就没有避着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行事的意思,反而大摇大摆的在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面前干着自己该干的事儿。
  比如押送俘虏,比如运输物资弹药。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越看也是越发的心惊。
  虽说早就知道大明强大无匹,可是现在看来,用雄狮来形容大明,依然有些贬低的意思——这分明就是一头磨尖了爪乐的巨龙,现在用泛着红光的眼睛盯着爪哇这块肥肉。
  而最让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愤怒的,还不是有着大量的海盗们在不断押送着俘虏,而是大明官兵的行为。
  他们已经开始不务正业了,不光没有向前推进,更没有理会那些海盗们在干什么丧尽天良的事儿。
  他们在平整土地,在深翻土地,看这架势已经是打算开始耕种了!
  正是大明官军这种若无其事的态度,让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心里涌起了无尽的悲哀。
  这就是小国招惹了大明这种庞然大物的可悲之处。
  大明根本不需要认真的对付爪哇,爪哇的灭亡就已经是注定的事儿了。
  大明的皇帝是从什么时候变得这般残暴的?哪怕是他们的开国皇帝,也从来没有过这种行为!
  一言不合灭一国,亡其国,绝其苗裔,何其毒辣?
  他不怕史书上的口诛笔伐么?
  然而越往爪哇的内部走,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心里就越发的绝望。
  大明的官兵们自然是极为不务正业的,自己翻地耕种或者保护着明显是大明百姓的人在翻地耕种,虽然不知道这些大明百姓他们又是从哪儿弄来的。
  但是那些不断出现的占城,真腊,暹罗,渤泥,满刺加,苏门答刺等等各个小国的军队,才是让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心里真正绝望的原因。
  一点儿的希望都没有了。
  这些像是贪婪的秃鹫一样的家伙,最终的下场估计也会和爪哇一样吧?他们自己心里不清楚么?
  不,他们自己的心里其实也清楚。
  可是在现实利益的诱惑和灭亡的威胁面前,有几个人能禁得住诱惑和威胁?
  理智?
  这是个好东西,可惜不是谁都能有的。
  在现在博取大明的好感和灭国之间,这些一盘散沙一样的家伙们不会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大明,而是会像一群狗一样,疯狂的向着大明摇起自己的尾巴示好。
  终于在告别了护送了一路的郑芝龙亲兵,来到了爪哇一方的土地之后,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毫不迟疑的抽出了腰刀,抹向了自己的脖子。
  倒下之前,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喃喃的道:“我在下面等着你们!”
  四下无人,没有人知道沙斯特罗阿米佐约临死之前说出了什么遗言,更没有留下什么遗书,更没有人知道他说的等着的人是谁。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死的悄无声息,如同一株野草,悄然的成长,又悄然的死亡,一切都是那么的悄无声息。
  只有远远看着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郑芝龙的亲兵目睹了他的死亡,并且回报给了郑芝龙。
  郑芝龙和郑芝凤等人得到消息以后,唯有端着掺了水的酒精充作水,洒向了大海。
  郑芝龙和郑芝凤等人,对于沙斯特罗阿米佐约有着一种英雄重英雄的怜惜。
  而得到消息的崇祯皇帝则是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吐出了两个字:“蠢货!”
  不过,这种蠢货越多越好,最好天下间的蛮子们都学习这个叫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傻缺才好。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崇祯皇帝从来不惮以最坏的心思去针对一切不是大明的人或者事物——朕的一切,都是大明百姓供养的,而不是这些蛮子们。
  再说了,大明自己内部还一大堆的闹心事儿呢,谁有空去管蛮子们的死活?
  三月,京城大霾,那些御史言官又开始喷,总之是逮谁喷谁,就差直接喷到崇祯皇帝身上去了。
  六月,朵颜三卫余孽长昂等三十六家开始纠集到了一起打算要求崇祯皇帝放个通商口子,或者说给点儿赏赐也行。
  崇祯皇帝则是被这个要求气得直想笑——朕可真是给你们脸了是不是?
  先不说什么之前就是你们朵颜三卫跟大明就不怎么对付,也不提你们这三卫的渣渣们泰半入于奴才让建奴实力突飞猛进,就光是现在,你们也没给大明做多少贡献吧?
  朕的子民从自己家里挤出来的赋税供朕挥霍,可不是让朕挥霍到你们头上的吧?
  彼其娘之,谁给你们的勇气来找朕要赏赐?
  然而求赐不得的朵颜三卫觉得是不是自己等人太给崇祯皇帝脸了?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教训,那个狗皇帝才会知道朵颜三卫的厉害?
  所以朵颜三卫很痛快的就出兵了,四五万骑直接就奔着套屯兴武营那边去了,打算劫掠盐池、常州、下马关一带。


第478章 彻底慌了
  什么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什么莫欺少年穷一类的,崇祯皇帝向来都是当小说看的。
  热血固然热血,但是实际上呢?
  你敢死,朕还不敢埋?
  长昂这些渣渣们带着的朵颜三卫,还真以为是当初敢跟朱老四叫嚣的朵颜三卫呢?
  一群渣渣!
  甚至于崇祯皇帝连自己亲自去弄死他们的心情都没有,而是直接选择了关门放张之极。
  原本张之极对于刘兴祚带着新军的几万大军跑到奴尔干都司搞事情的事儿就不太开心,因为自己也想去来着。
  现在好了,有朵颜三卫的这些渣渣们送上门来,张之极开心的已经想要去清风馆里面浪一圈了。
  但是想想清风馆的背景,张之极最后还是没有去,而是带着自己手下的双花红棍和马仔们跑到了下马关那边,打算怼死朵颜三卫的渣渣们。
  这么一来,崇祯皇帝是爽了,但是郭允厚就不爽的很了——别管是怼死爪哇还是去怼朵颜三卫的渣渣们,出钱的都是国库!
  国库!不是内帑!
  本身大明现在的屁事儿就多的要死要活的,要买奴隶,要赈济受灾的地区,要给出徭役的大明百姓们发银子,那可都是钱!
  得亏铁道部的账务不是从户部走的,要不然现在自己就直接去死,直接吊死在午门口恶心皇帝他老人家去!
  可是现在不死也差不多了!
  崇祯三年以前的国库,基本上年年都空,年年都能跑老鼠,崇祯四年开始有了商税的收入之后,才算是偶尔能剩下那么几个铜板。
  至于现在,看看爪哇和朵颜三卫两线开战的大炮火铳,郭允厚就想哭。
  皇帝陛下嘴里总是嘟囔些什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在应验了,国库的黄金万两随着一声声的炮响,没了。
  不行,这军费跟国库的支出还是得分开,每年都划出来一部分给五军都督府让他们自己玩去,少跟国库掺合在一起。
  再不分开,自己这个户部尚书早晚得一口老血吐死算逑。
  不对,不光是军费,还有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都是给本尚书弄好计划和制度,每年要多少,划多少,都应该有个计划才行,要不然这钱总是想到哪儿花到哪儿,说一声寅吃卯粮都是好听的!
  对于郭允厚提出来的这一点,崇祯皇帝表示认同。
  后世经常听说什么财政赤字,什么预算一类的玩意,这些东西离自己太远,听个乐呵也就是了。
  反正鹰酱欠了兔子几千几万亿,也没见自己手里拿过一分美刀的还款。
  欠钱的欠成大爷了。
  当然,鹰酱不要脸,自己这个大明的皇帝可是要脸的。
  人家琉球马上要内附,朝鲜在承担着东江镇的军费和粮草,自己要是再不断的跟周围的小国借钱,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些。
  当然,难看不难看的,其实崇祯皇帝不在乎,可是脸面这个东西,有时候拿出去就是一种威慑,在某些时候不要还真不行。
  再说了,大明总是搞的处处缺钱,国库内帑傻傻分不清楚,这样自己这个皇帝的脸面上很有光么?
  崇祯皇帝不这么觉得,所以最后决定配合郭允厚的要求,先把大明的户政财政给捋一遍。
  最起码每年的钱要干什么,收多少花多少,都该有个计划才是。
  后世开发个网站还有各个模块的预算呢,更何况一个国家?
  然后崇祯皇帝又隐隐约约的有些头疼,也隐隐约约的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儿。
  就像是赋这玩意,这是进入内帑的,跟国库没什么关系,虽然说被自己一免再免的,一年也收不上来那么几个大子儿,可是眼下这玩意毕竟也是一笔收入不是?
  至于毒盐和福寿膏、棉籽油一类的好东西,好是好,可是这些玩意是卖向哪里的?
  基本上除了大明的地盘之外都在卖,而且卖的毫无压力。
  可是以后呢?
  最起码,原本的辽东南四卫之地,奴尔干都司那边的捕鱼儿海,草原上的察哈尔部,新明岛,还有以后的爪哇和朵颜三卫是没办法卖了。
  这些地方都会变成自己的,怎么卖?
  越往后能卖的地方就越少。
  比如辽东,平定了建奴之后肯定是要让大明百姓过去屯垦的,难道这些玩意还要卖给大明百姓?
  草原,现在毒盐都已经停了,单纯的就只剩下棉籽油那玩意了,以后慢慢的连福寿膏和棉籽油都得停下。
  到时候咋办?
  自己好说,虽然说在穿越者培训中心学习的时候总是私会周公的女儿,可是脑袋里好歹还是装了些东西的。
  自己的儿子孙子怎么办?
  所以赋这玩意有和没有其实意义不大。
  自己都收不到几个大子儿,还能指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收多少?收多了会要命的!
  所以干脆,赋这玩意就免了算了?跟税合并到一起,从国库里分出来一部分进内帑?
  当然,崇祯皇帝想要这么干的话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整个大明上下也找不出来谁能驳回成命。
  但是划多少比例合适?
  还有该划多少在教育上面?多少在军费上面?多少在民生上面?这些问题很让人头疼。
  然后崇祯皇帝觉得一个合格的皇帝是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结的——所以很干脆的就把锅扔给了内阁和八部,还有五军都督府,先让他们自己研究出个章程来。
  自己看着不合适可以再改嘛。
  崇祯皇帝在京城研究着怎么样儿把这国库内帑跟郭允厚他们一起换个玩法,远在东南的琉球也开始折腾起了自己的玩法。
  琉球有多大?
  反正在崇祯皇帝看来,估计还没有自己家一个布政使司大,估计大点儿的州都要比琉球大的多。
  毕竟琉球不是台湾,台湾应该是大琉球。
  现在琉球的地面上,所谓的王宫里派出来的人正在挨家挨户的去拜访那些有名有姓的人物。
  比如说乡贤,比如有说功名在身的人物。
  当然,说是拜访,其实说成是砸门也行,反正没什么区别。
  等砸开了门,见到当家人之后,王宫里派出来的人就直接把尚丰王的要求给提了出来:联络本地百姓,让他们在请求内附成为大明百姓的文书上面签字,十万人一册,不会签字的就按个手印。
  等到人数都弄的差不多了,内附这事儿的声势也就造的差不多了,基本上该知道的也就都知道了——比如说被其他国家安插在琉球国内的探子。
  探子们知道了,也就等于他们背后的国家也知道了。
  大明吞并琉球这事儿就不存在了,而是琉球主动要求内附,人家大明爸爸会不会答应还两说呢。
  瞧,这不就把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堂给完美的洗白了么?
  所以说民意这玩意就是可以操纵的,舆论这玩意就更可以操纵了,社会学它就不是科学。
  琉球人提前几百年就玩起了公投,玩起了脱夷入华的先进玩法,估计要比后世玩公投入欧脱欧的搅屎棍们早了三百多年。
  就是知道啥时候会有蛮子再公投入中。
  琉球人的玩法传到了各个番国之后,各个番国的国王一瞅,卧槽,居然还能有这种操作?牛逼啊!
  然后就各自命令自己的手下心腹们暗中吩咐下去,把百姓们都看紧一点儿。
  现在的大明就是世界的中心,是灯塔是希望,是月亮最圆的天堂,那些个百姓们保不齐脑袋一热就会跟着琉球这么玩起来。
  自己真要是这么玩,那就是脑袋有病!真当本王病的跟尚丰那家伙似的?他傻,本王可不傻!
  但是这事儿跟瓦希德是没什么关系了。
  瓦希德原本觉得凭着爪哇的实力和地利,怎么着也不至于面对明军的时候一败涂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爪哇的水师在面对南海舰队连半天的时间都没有撑过去,就已经宣告成为了历史。
  等到被明军从港口上面开辟出来一块儿地盘之后,事情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因为后来面对的根本就不是正规的明军,而是之前被自己欺负了一回的海盗们,还有海盗们找来的同行,或者说是同伙儿。
  瓦希德在最开始发现进攻的居然由可怕的明军换成了海盗们的时候,内心是高兴的,是狂喜的。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些海盗比明军更可怕,更残忍。
  明军讲究的是杀人效率,往往杀了人,把自己的作战目标达成之后就会收手,然后等待下一次的进攻命令。
  但是海盗们不一样,海盗们杀人从来就不好好杀,能一刀砍死的都会顺手多砍几刀。
  砍死人还不算,等到双方的接触退开之后,这些该死的海盗会把自己人的尸体收敛起来,一把火烧了然后装在罐子里。
  而爪哇军的尸体,则会被一刀砍掉脑袋,然后这些脑袋就会系在那些海盗们的腰间。
  在瓦希德看来,这是虐杀!
  海盗们的残忍,对于爪哇军来说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丝恐慌,然后这一丝的恐慌慢慢的就开始在爪哇军中蔓延开来。
  瓦希德悲哀的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办法制止住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因为自己的心中也开始隐隐约约的开始担惊受怕。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被砍掉脑袋的,会不会就是自己。
  鲁迅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变态。
  失去了失望,甚至于已经开始绝望的瓦希德就开始朝着变态的方向进化了。
  整个爪哇但凡是谁提出点儿不同的意见,面临的唯一下场就是死,不光是自己,而是全家上下老小,连在吃奶的奶娃子都不会放过。
  至于在外面看上眼的姑娘,则是不管有没有嫁人,统统都得弄进自己的王宫里面去享用一番。
  爪哇上上下下开始弥漫起了一种失望,绝望,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形容才更贴切的情绪。
  然后瓦希德也死了,死的跟之前那个被他的帐下第一忠犬梅加瓦亲手砍死的穆沙一样儿的下场。
  因为他也是被他的第一忠犬梅加瓦亲手砍死的——在瓦希德睡了梅加瓦的小姨子之后。
  短短数月之内,爪哇连着换了三任爪哇王,从穆沙到瓦希德,再从瓦希德到梅加瓦。
  曾经多次浴血冲杀在第一线的梅加瓦知道明国的那些海盗们有多可怕,自己身上就有很多道被他们砍出来的伤口,全靠着命大才从战场上面活了下来。
  所以梅加瓦不打算再这么干下去了。
  已经被他们占领的地盘,自己不要了行不行?自己只要保住现在的这些地盘,甚至于再割让一些出去也行,两家合平罢兵好不好?
  毕竟打打杀杀的会吓到小朋友,就算吓不到小朋友,吓到花花草草的也不太好嘛!
  对于梅加瓦的求和,最先截到使者的海盗小头目很干脆的把人带到了李吖子帐前,然后请李吖子定夺。
  李吖子在召集了其他几个海盗的大当家们之后,当场就命人把使者给砍了——连使者有什么条件都没听听。
  对于李吖子等海盗来说,梅加瓦提什么要求不重要,重要的是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提了什么要求。
  擒其王,灭其国,毁其贡献,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现在的第一点要求擒其王可还没有完成呢,更别说后面的了,这时候谁敢答应爪哇人的求和?
  万一惹得京城那位连名字都不能提的皇帝陛下一时不开心,自己这些人一辈子可就都不用开心了。
  至于说爪哇王从穆沙换成了瓦希德之后又换成了梅加瓦,李吖子等人表示无所谓,反正皇帝陛下说的是擒其王,只要抓一个爪哇的王回去就行了。
  就算是爪哇人现在没有王了,只要有一个活着的爪哇人,那他就是实际上的爪哇王,就必须抓回去交给崇祯皇帝。
  至于崇祯皇帝是想要把爪哇王给千刀万剐还是怎么炮制,那就得看皇帝陛下的心情如何了。
  反正皇帝陛下的要求必须达成,求和这种事儿,没有谁敢答应。
  梅加瓦在使者被杀了之后,彻底的慌了。
  然后他就想出来一个新的招数。


第479章 不过是些野猴子
  梅加瓦的新招数很简单——越过李吖子这些海盗,直接去找郑芝龙谈。
  毕竟,身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新时代三有蛮子,梅加瓦可也是学习过一些大明的知识的,知道大明的朝廷是要脸的。
  最起码自己表态献土投降之后,这仗就没办法再继续打下去了,他们的将军必须要向皇帝和朝廷进行汇报,只有他们的皇帝才能决定是不是继续打下去。
  也就是说,直到消息反馈回来前,这一段时间是安全的。
  这一点在他们自己的书里和话本里面体现的很明显。
  而且梅加瓦相信,李吖子他们敢杀一个使者,但是未必有胆子杀掉一个完整的持节使团。
  事实证明,瓦希德的使者跟李吖子他们谈什么划地而治的条件是行不通的,所以被杀了活该。
  因为梅加瓦的使团持着青竹做成的旄节,一路平安的见到了郑芝龙,李吖子那一伙海盗大眼瞪小眼的,愣是没有谁敢沿路劫杀使团成员。
  隐约猜到使者来意的郑芝龙脸色阴沉的仿佛能拧出水来一般,恶狠狠的瞪了为使的使节一眼之后,才开口道:“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阿学躬身道:“好教伟大的将军阁下得知,我家国主愿意献土割地投降,只求两家罢兵,免得生灵涂炭。”
  说完之后,又将手中捧着的国书呈给了郑芝龙。
  郑芝龙翻看一番之后,脸色就更加的阴沉了——条件很好很现实,基本上等于成了国中国,儿孙王。
  不得不承认,这份国书倒是真的很有可能会打动朝堂上的大臣们,但是一旦成真,这场战争基本上就成了一场闹剧。
  辛辛苦苦的准备,不远万里的征伐,一切居然就这么结束了?
  更让人头疼的则是梅加瓦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郑芝龙同样没有胆子扣下这些使节,而且必须保证将爪哇投降的意思传达回大明,让皇帝决断。
  否则的话,你想干什么?替皇帝做决定,在某一方面来说就是窃人主之权——基本上跟造反是等义词。
  虽然郑芝龙心中已经恨不得立即把这伙使团给生吞活剥,可是实际上,还是闷声吩咐人给他们准备吃食和住的地方,然后把他们先行送往京城再研究下一步的事儿。
  郑芝龙生着闷气,郑芝虎和郑芝凤站在一旁想劝却又不知道从何劝起,气氛一时间便凝固了下来。
  刚刚钓鱼归来的监军太监曹振生推门进来之后,一瞧几人阴沉的脸色,便问道:“几位这是怎么着了?战事哪里不顺?”
  郑芝龙闷声道:“战事哪儿有不顺,而是太顺了!”
  曹振生笑道:“顺了还不好?难道爪哇王被人给宰了,你郑大将军没捞到?”
  在一起厮混的时间长了,曹振生与郑芝龙等人互相也都熟悉,开起玩笑来倒也不怎么忌讳。
  听到曹振生这般说笑,郑芝龙心中闷气更甚,干脆哼了一声,不再理会曹振生这个死太监。
  郑芝凤打圆场道:“好教公公得知,爪哇王瓦希德确实被人给宰了,可是新的爪哇王梅加瓦却是要献土投降!公公在军中的时间不短了,也知道这等降书一献,战事就得停下来,等待陛下圣裁。那蛮子,可不就有了喘息之机了么?”
  曹振生恍然,然后就似笑非笑的道:“郑大将军,咱家问你一句,陛下的旨意是如何说的?”
  郑芝龙向北拱了拱手道:“天子诏书之中,自然是说要擒其王,灭其国,毁其贡献,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曹振生笑道:“那就对了,知道什么是绝其苗裔不?就是这片土地上原本一个喘气的都不留!更何况,天子诏命怎会朝令夕改?什么乱七八糟的使者之类的,直接杀了便是,用不着送他们去大明!”
  郑芝龙闻言大喜,郑芝凤却皱眉道:“曹公公,这么干,是不是犯忌?”
  曹振生撇嘴道:“读书是好事儿,可是书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少信,没什么用!皇爷的性子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什么破砖烂瓦的家伙们要是汉人,今儿个这事儿自然是另外一番局面,说不定真就让他们降了。既然这些家伙都是些蛮子,那就不用跟他们讲究什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直接杀了便是。这可是灭国之战!”
  郑芝凤道:“即便如此,那朝堂之上的攻讦?”
  曹振生笑道:“随他们去呗。你们要是跟圣人一样,那才是问题,至于说这种杀了蛮子的事儿,无所谓,皇爷不会在乎。皇爷不在乎,随便朝堂上怎么闹腾也翻不了天去!”
  郑芝龙和自己的两个兄弟对视了一眼,心中顿时大定。
  都说是关心则乱,若是换个时候,郑芝凤未必不能想到这一点,可是现在放到自己身上,郑芝凤一时之间竟也没往这方面去想。
  既然这样儿,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向着郑芝虎使了个眼色,郑芝龙开口道:“老四,你去跟李吖子他们说一下,让他们加快些速度,早点儿把这里的蛮子都清理干净。眼看着这头茬的庄稼都要发芽了,这蛮子还没清理干净,速度也太慢了些。”
  郑芝龙和曹振生一起去研究曹振生钓上来的鱼该怎么吃才好,郑芝凤快马奔向了已经离的挺远的李吖子营地,郑芝虎则是带着手下的马仔们径直往爪哇使者的宿地而去。
  刚刚安顿下来的爪哇使者阿学叹了口气,暗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投胎成一个明人,哪怕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也好。
  爪哇不大,可是这王位更迭却是常有,每一次都是伴着腥风血雨,苦了的还是无辜的百姓。
  穆沙没脑子,主动跟那些红毛夷人搅到了一起去招惹明人,可是现在呢?
  红毛夷人跑了,仗着他们的船快,在发现打不过大明之后,果断的跑路了,留下爪哇人给大明出气。
  穆沙是没脑子,可是瓦希德那个混账东西也同样没有脑子,而且很有可能把他家所有人的脑子都给扔了——谁给他的错觉,让他自以为能守的住爪哇的?
  幸好梅加瓦杀了瓦希德,更值得庆幸的是梅加瓦是个有脑子的,居然知道投降,或者说利用这个时间差来喘口气。
  至于自己,这一次又该如何去打动大明的皇帝呢?
  阿学很纠结,毕竟爪哇这么点儿的国家招惹了大明之后再去求饶,不付出吐血的代价,可能会让明国的上上下下满意么?
  然而还没等阿学想出个结果来,更没有入睡,喊杀声就响了起来,而且以极快的速度来到了自己的屋子之前。
  面对势若猛虎的郑芝虎,阿学苦笑道:“大将军不许我见到明国皇帝?不怕你家皇帝怪罪么?”
  郑芝虎冷笑道:“陛下旨意,爪哇灭国绝裔!杀!”
  杀字刚刚从嘴里吐出来,郑芝虎手里的长刀就划过了阿学的脖子,带起了一蓬血雨。
  阿学的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