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家人,地盘这种东西还分你的我的?
  反正老子刀子硬拳头大,说是一家的就是一家的呗,你的地盘就是我的地盘,这个没问题吧?
  朱聿键的想法,就像是远在大明京师,正在考虑是不是承认伪远正统身份的崇祯皇帝一般。
  崇祯皇帝现在也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承认蒙元的身份?
  承认了,好处是大大的有。
  不承认,到时候麻烦估计也有一大堆。
  毕竟蒙古打下的江山实在是太大了,都他娘的到了多瑙河了。
  只要一承认大明是上承蒙元法统,那直到多瑙河畔,可就是大明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了。
  神圣而不可侵犯,哪怕这个自古以来再怎么算也只有不到五百年的时间。
  到时候自己再出兵欧洲可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而中原的农耕堂口向来就讲究个师出有名。
  当然,现在崇祯皇帝想要承认归现在,老子弱鸡的时候,绝逼不可能承认跟别的堂口是一家人,省得别的堂口再把自己给并购掉。
  但是这种牛逼的想法往往只存在于中原的农耕堂口的当家人身上。
  剩下的别管是哪家哪派的,别管是游牧堂口还是西方的那些基友堂口,其实都没有这种概念。
  比如现在蛮子头领就觉得可以给自己的老祖宗换个出身。
  能跟神扯上关系,有这种牛逼到炸的亲戚,不攀扯一下不是太亏了?
  见蛮子头领终于吐口同意了,朱聿键心中也确实高兴无比。
  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些个蛮子,大家成为了一家人,这以后的事儿就好办了。
  自己这边不是不熟悉这个大岛么?
  没关系,这些蛮子熟悉。
  自己这边不是人手不够,从大明招募也不够么?
  同样没关系,蚊子再小也是块肉,蛮子们有多少人就出多少人,几代通婚同化下来还有个屁的蛮子。
  命人安置蛮子头领去休息后,朱聿键长舒了一口气,对着朱倬纮和朱存机道:“成了,这事儿基本上算是妥当了。”
  朱倬纮却道:“那咱们还真个教这些蛮子读书识字说汉话?”
  朱聿键现在很想掰开朱倬纮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些什么玩意。
  不教他们读书识字说人话,你怎么让这些蛮子干活?怎么沟通?
  想了想,朱聿键还是解释道:“这个是自然,比如论语,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还有陛下所著的弟子规,都可以拿来教他们学习嘛。但是,像韩非子,墨子一类的书籍,百年之内谁要是敢传出去,寡人就要他的脑袋!”
  朱倬纮毕竟是自己的侄子辈的,以后还要在一片大陆上面混,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是有点儿扯蛋,但是总归是自己人,能让这家伙长点儿心眼的事儿,还是要教一些的。
  所以朱聿键也不介意把这些事儿跟这家伙分说个明白,省得以后傻了吧唧的让人给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朱聿键杀气腾腾的话让在场众人心中皆是一凛。
  按照朱聿键刚才说的那几本书,到底能教出些什么学生来,用屁股想都能想的出来。
  腐儒。
  除此之外基本上没有别的了,偶尔有几个那也是突然间开了窍的那种,百里挑一都算是多的了,搞不好就得万里挑一。
  但是有一点儿好,这么教出来的蠢蛋,基本上都是些满脑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货色。
  这对于加强大明在这片大岛上面的统治是有好处的。
  当然,就像是朱聿键说的,百年之内不许,过个一百多年再传就没有问题了。
  按照二十年一代人来算,一百年的时间,足够这些蛮子传承到第五代人了。
  而第五代人从小就说汉话写汉字,估计除了长相上差了一点儿,其余的和大明百姓还有什么区别?
  等到众人躬身应了之后,朱聿键又接着道:“行了,别的先不管,赶明儿个就问问头人,这片岛子上到底产出些什么玩意,种子该收集的收集,该送回大明的,等郑芝龙来了之后让他再带回去。”
  对于大岛上面的土著安排完了之后,朱聿键又写了一封奏章,详细的说明了整个事情的经过,还有最后的结尾,以供崇祯皇帝做出下一步的决断。
  只是跑回了京城的崇祯皇帝早就想了好好的了,新明岛上怎么样儿,其实无所谓,反正上面就算是有土著,也够呛能怼的过朱聿键他们带去的几千马仔。
  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唯一闹心的就是后世总给天朝别苗头的阿三们又能浪一段时间了,这让崇祯皇帝心里很不舒服。
  崇祯皇帝心里不怎么舒服,松江府的郑芝龙可就乐呵的很了。
  现在自己手下又多了三艘福船。
  去掉被拍到海底的那一艘,自己手下可是足足有着十二艘的福船。
  当今之世,这十二艘福船在装备齐全,将士满员的情况下已经是一股足以灭亡一个小国的力量了。
  从此以后,别说是被人欺负了,自己不去欺负人,那些个混账东西们就得烧高香了。
  当然,这事儿是值得高兴,但是最让郑芝龙高兴的还不是这个。
  最高兴的现在忙的一逼,自己不用再去捕鲸了!
  终于不用再闻那些腥臭味了啊,自己的鼻子终于可以呼吸到海上那股带着海腥味儿的清闲空气了啊混蛋!
  心中越发的激动之下,郑芝龙干脆把整个舰队里面的四艘福船上面装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种子,牛羊,还有各种能保存的住的吃食。
  挑了一个好日子之后,郑芝龙再一次带着满编,甚至于有些超载的艘队向着新明岛而去。


第375章 朕要掀桌子!
  郑芝龙这一回专程往新明岛跑的航程上面,也很顺利,就如同回大明的时候一般,无风无浪。
  这让郑芝龙开始怀疑人生了——是不是上天故意玩了那么一出龙吸水,目的就是让自己这伙人发现新明岛?
  而郑芝龙一路紧赶慢赶的到了新明岛之后,唐王朱聿键,庆王朱倬纮还有秦王朱存机,三个人就像是逗逼一般,急冲冲的就跑到了船上问他有没有带着比如瓷器布帛一类的玩意。
  郑芝龙有些发懵,这些东西有是有,但是不多。这些玩意在海上带上干什么?
  现在你们三个藩王来这个大岛是开疆拓土来了,不是让你们来享受藩王的美好人生吧??
  被三个逗逼搞的有些懵的郑芝龙干脆对着朱聿键问道:“不知殿下要瓷器和布匹做什么用处?若是有需要,卑职下一次可以带一船过来。”
  朱聿键闻言不禁有些失望。没有了这些玩意,自己的某些计划就会受到阻碍。
  不过好在朱聿键也清楚这事儿不能怪郑芝龙,只得叮咛道:“一船不用,郑提督以后出海一定要记得是,每艘船上都要放上一些瓷器和布匹,最好是不同年代的都有才好。”
  朱聿键算是被龙吸水给搞怕了。
  以大明福船当世无匹的体量还有高处不胜寒的战斗力居然没有抗过去龙吸水,反而被整个的拍到了水里,顺带着几百名士卒和水手就这么着消失,连尸骨都没有找回来。
  万一再遇到龙吸水,而倒霉的恰好是运载布匹和瓷器的船只,那还不得哭死?
  这些布匹和瓷器可是有大用的。
  三个逗逼王爷都没有下船,安排完人手去卸货卸人之后,朱聿键就拉着郑芝龙到了旗舰的船舱之中。
  分开落座之后,郑芝龙好奇地问道:“不知殿下要布匹和瓷器有何用处?”
  朱聿键笑道:“本王突然想到一件事。若是每到一次,我等都埋下一些瓷器布匹什么的,那以后我们就可以说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
  想了想,朱聿键又接着道:“譬如琉球,譬如日本。尤其是日本那里,弄些先秦之时的东西埋下去,就说是徐福出海寻仙就是跑到了日本没回来。他们什么万世一系的天皇就是徐福那个混账东西的后人,属于叛逆,到时候直接给除掉,以正国法。”
  郑芝龙却是蛋疼的道:“启禀殿下,卑职手下都是些厮杀汉,让他们打打杀杀的倒是没问题,干这种事儿,只怕不太妥当?”
  朱聿键现在很好奇郑芝龙的脑袋里面装的是什么。
  是不是在海上的时间长了,所以脑袋里边也进了海水养鱼了?
  不过,朱聿键还是回道:“无妨,你回去后禀告给陛下,让陛下安排锦衣卫的人去做这事儿就是了,反正也不费多大功夫。”
  待郑芝龙应了后,朱聿键又开门见山的道:“另外,郑提督还要多辛苦一些,休息一天就赶紧回大明,争取把兄弟们早些都送过来。”
  郑芝龙还以为是朱聿键着急在岛上划地盘筑城,当下便拱手道:“殿下,臣闻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若是岛上没有女子,只怕……”
  朱聿键却摆手道:“无妨,女子的事儿以后再说,将士们的家眷不着急接过来,眼下还是以将士还有军械火器为主。”
  如果说郑芝龙刚才还以为朱聿键他们是着急着划地盘,现在心里也就有了点儿逼数了,当下便问道:“可是岛上的蛮子们出现了?”
  朱聿键点了点头,接着道:“不错,正是如此。”
  郑芝龙却是噌的起身道:“要不然,卑职先留下来和殿下一起清剿这岛上的蛮子?”
  朱聿键笑道:“坐,郑提督先坐下说。”
  等郑芝龙坐下了之后,朱聿键才接着道:“这岛上不光有土著蛮子,还有红毛番鬼的影子。不过,红毛番鬼已经被清理掉了,现在就剩下了我大明的将士,还有本地的蛮子。”
  红毛番鬼那玩意,郑芝龙接触的绝对不算少,说是有仇也不为过。
  当然,基本上都是郑芝龙把红毛番鬼给处理掉的那种仇。
  不过,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朱聿键要自己快点多送一些大明的士卒过来了——唐王殿下一时爽,把红毛番鬼都给料理了,这是防着以后红毛番鬼再来呢。
  毕竟只要岛上出现了一波红毛番鬼的影子,以后就还有可能会出现第二波,第三波。
  不得不早做防范。
  郑芝龙应下了之后,又接着问道:“殿下,本地的蛮子?”
  朱聿键道:“蛮子们好办。看起来长的跟我大明的百姓其实差不多,无非就是黑了一些,矮了一些,瘦了一些,鼻子塌了一些而已。”
  麻卖批,让你这么一说,这些蛮子还有个人样儿吗?还跟我大明百姓差不多?
  心中无限吐槽的郑芝龙又好奇的道:“殿下是准备变夷为夏?”
  朱聿键点了点头,心中着实有些欣慰。
  瞧瞧,大明的海军提督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不像是朱倬纮那个混账东西一般,几乎就不怎么长脑子。
  朱聿键道:“郑提督回去之后,派人将本王的表章送去京师,呈交给陛下。”
  郑芝龙应了,也确实做到了自己该做的事儿——只是休息了一晚,补充了一些吃食和淡水之后,就折返回了大明。
  留在大岛上面的朱聿键等人,则在吃到了几个月以来的第一顿像样儿的饭食以后就开始了筑城。
  没有水泥,好办,弄石头直接筑城,反正有土人帮忙,弄着三合土什么的根本就不心疼成本。
  唯一操蛋的就是糯米汁总是不够用,如果不是郑芝龙带来的糯米挺多,估计还没有办法弄出来三合土。
  接到了朱聿键和朱倬纮还有朱存机的联名奏章后,崇祯皇帝意外的发现这大明的藩里边也不全是猪。
  总有几个还算是不错的——大概是进化成野猪了?
  比如朱聿键这家伙,这种往土里埋东西的损招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现在这年头想要鉴定点什么东西的年代,除了肉眼分辨,剩下的基本上也就是凭着经验——还是肉眼分辨。
  毕竟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什么碳十四一类的检测手段,而靠谱的鉴定老师傅又基本上是大明才会有。
  剩下的蛮子们连个历史都没有,还扯什么文物鉴定的蛋?
  至于靠谱的老师傅,就算是大明也没有多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宫中为皇家效命的。
  崇祯皇帝想要伪造什么文物,或者直接说某个文物是什么年代的,又有谁敢不承认?
  当然,在大明玩这一套的意义不大,反正不管王朝怎么变幻,自古以来就住在那里的老百姓只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不用崇祯皇帝搞什么自古以来的手段就已经是自古以来了。
  但是这个自古以来在海外可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最起码崇祯皇帝最起码都能起出来好多种用法。
  比如在英吉利或者法兰西什么的地方埋上一些,就说这些国家的国王都是受中原皇帝册封的——反正郑和去过那里,而且已经快三百年的时间了,那些个蛮子还记得个屁?
  不就是不要脸么,崇祯皇帝早就把脸扔的远远的,良心都喂了狗了。
  而朱聿键提出来的另外两个要求,则更是让崇祯皇帝高兴。
  首先就是这家伙要大量的书籍,比如四书五经,比如三字经弟子规——拿来教化那些个新明岛上的蛮子。
  这就涉及到了朱聿键提出来的第二个要求。
  让张天师还有少林寺彼岸宽海大和尚他们那些人在编的神话故事里边再加上一些关于新明岛的故事。
  比如他们都是殷商后裔一类的,还有新明岛是如何从大明本土漂流到现在的位置的。
  反正就是把那些跟大明百姓长相差不太多的澳洲土著弄成同根同源却失去了根底的同族之人。
  慢慢同化就是。
  崇祯皇帝觉得这样儿没毛病,过个百十年的,在儒家文化那强大无比的同化能力之下,这些个蛮子要是不认为自己的祖宗是炎黄二帝那才叫见鬼了。
  大手一挥,朱聿键的第二份关于那本神话故事修改的要求就被崇祯皇帝甩给了短小荣那些人。
  反正都是瞎鸡儿写瞎鸡儿编的,参考的资料也是崇祯皇帝在后世穿越者培训基地看来的无数教材,再修改修改貌似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至于实际编写者短小荣还有张天师,彼岸海宽大和尚怎么头疼,那是他们的事儿,崇祯皇帝表示并不关心——反正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哪怕是你们想要妹子,朕也命人给你们弄来。
  在此之前,还是好好的在诏狱里边把书写好才是正经。
  尤其是陈默陈大御史在诏狱里边已经升职到了主编的位置,平日里也可以多多交流嘛。
  文人之间总是有话说的不是?万一再弄出来一本什么《铁蒲团》一类的神作,岂不是喜闻乐见的很?
  很快把思绪拉回来的崇祯皇帝开始琢磨另外一件事情了。
  原本还打算留着建奴当个由头什么的,或者等彻底平定了国内之后再处置建奴的破事儿。
  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快,现在自己的计划就得修改修改。
  新明岛有多大,崇祯皇帝其实并没有一个实际的概念,只知道挺大的,大概跟后世天朝的面积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
  这岛的面积够大,能养活的人也足够多,最起码把大明现有的十分之一甚至于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弄过去也足够养活的起。
  而大明之所以没有抗过去小冰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土地兼并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亩产低,人口多,财富分配不均,上升通道被堵死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加在一起,最终才便宜了关外的建奴。
  一旦大明开始大量的向新明岛上面移民,本土的百姓就不够避免的会减少。
  人少了,空出来的土地可就显得多了。
  这种情况下,只要小冰河不变成大冰河,什么问题也都不再是问题了。
  而在人口是第一生产力的大明时期,谁手下的人口多,谁就有着最大的基本盘。
  尤其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
  别说搞什么计划生育了,现在就是有人跑到崇祯皇帝面前告诉他生的太多养不起,崇祯皇帝都会当成笑话听——百姓养不起?
  没关系,国库帮你养!
  人多力量大,多生优生,生的多了有赏,生的少了受罚!
  而且崇祯皇帝不打算再跟建奴玩下去了。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是移民,一个是稳定国内。
  至于建奴,老子都要掀桌子了,你们还是趁早去死算了!
  打定主意要掀桌子的崇祯皇帝依着惯例,把温体仁,张惟贤,还有崔呈秀和郭允厚给召进了宫中。
  这四个人之中,温体仁算是个负责统筹文官系统的角色,张惟贤则是主管着大明军事行动的角色。
  崔呈秀则是名义上主管军事的大佬,虽然现在负责的军事部分也就那么一小摊子。
  郭允厚则是管着大明的钱袋子,要想绕过郭允厚直接出兵,除非崇祯皇帝把自己的内帑拿出来,否则的话这涉及到民夫征发以及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就绕不过去。
  几人进了宫之后,崇祯皇帝就开门见山的道:“辽东之事,朕不打算拖了,年底之前,朕要彻底平定辽东。”
  张惟贤自然无可无不可。
  按照大明的实力和建奴的实力对比,其实早就可以弄死建奴了,只是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要一直拖到现在才下定决心。
  温体仁和郭允厚却是蛋疼了。
  算一算,崇祯皇帝自打登基之后,先是京师,接着又是草原,再是陕西,接着又是海军。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项不是花钱如流水?
  国库里现在倒是没有跑老鼠——老鼠也不愿意去没几个钱的国库里边转悠。
  郭允厚当即就躬身道:“启奏陛下,国库没钱。”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直接就把崇祯皇帝给噎了个半死。
  麻卖批,怎么都学的这么不要脸了!
  你丫还不如直接说要朕的内帑出钱呢!


第376章 不按套路出牌
  郭允厚觉得很正常。
  陛下您老人家花钱如流水,说怼人就怼人,说要在陕西搞河道桥梁就搞河道桥梁,说要把常平仓堆满就得堆满。
  可是钱难赚屎难吃,您老人家现在要用钱的时候爽了吧?
  反正国库没钱,想打是不是?
  用您老人家的内帑啊,内帑有钱啊!
  那福寿膏,那掺了私货的盐,那烈酒,那福王家的财产,那唐王,庆王,秦王给上贡的好东西,哪儿不是来钱的?
  反正就一句话,打不打的,跟郭某区区一个户部尚书没啥太大的关系,咱老郭也不关心。
  只要不让国库出钱,您老人家赶明儿个就把全天下都给推平了,那也由得您开心。
  崇祯皇帝就这么被郭允厚的四个字给噎了回去,温体仁心中那个爽就不用说了。
  太爽了!
  你丫也有今天啊狗皇帝!
  当然,心中吐槽归心中吐槽,这种话要是当着崇祯皇帝的面说出来,满大明有这个胆量的估计都找不出来一个。
  大不敬,可是要诛九族的!
  温体仁躬身道:“陛下,如今已经是秋收之季,等准备完成之后,估计就入冬了。冬季征战实在是兵家之大忌,不如先开始着手准备兵器火药甚么的,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征伐辽东?”
  张惟贤却突然间开口道:“温大人过虑了。五军都督府准备征战辽东的事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只要陛下一声令下,随时可以集结出征。至于冬季用兵,张某也知道是兵家之大忌。可是如今我大明上下士卒皆有配发的棉衣,并不多么畏惧辽东之寒。”
  温体仁简直想把张惟贤的胡子一根根的拔掉算了,要不然都不解恨!
  你说的这些,老子也是知道的啊混蛋!
  知道归知道,最后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没钱。
  皇帝的内帑倒是有钱,可是你没看郭允厚说国库没钱时,皇帝陛下的那张臭脸?
  陛下摆明了就是不打算出内帑的银子了。
  你丫的现在还来煽阴风点鬼火,到底居心何在?
  张惟贤就是故意的。
  现在都几十岁的年纪了,身体又不好,如果不是御医三天两头的过来给自己调理身体,估计这时候都该准备往土里埋的事儿了。
  现在皇帝突然间就决定了掀了桌子征伐辽东,那等于就是在自己担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期间把辽东搞定。
  名存实亡的五军大都督府如今抖了起来,不管是怎么着把辽东搞定的,总之是在自己任内搞定的,后世史书上不管怎么写,都绕不过自己去。
  人这一辈子不就图个名利么。
  利,自己身为大名的英国公,不缺这个。
  现在就图个青史留名了。
  所以温体仁摆事实讲道理,对于张惟贤来说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自己这破身体,还能撑几年?
  崇祯皇帝现在不太高兴。
  别管是张惟贤想着征伐辽东,还是温体仁在这里讲道理,总之自己面临的情况没有任何的改变。
  国库没钱。
  至于内帑,可能其他人都觉得内帑里边有的是钱。
  可是实际上,内帑里的钱是不少,可是花起来也如同流水一般。
  皇家学院那边,老徐他们玩蒸汽机也好,弄其他的实验也好,反正花钱跟流水一般,一年下来就是上千万甚至于几千万两的银子。
  但是这笔钱,崇祯皇帝一点儿节省的意思都没有。
  在这上面节约,是给自己找麻烦——掌中雷,也就是简易版的手雷就是皇家学院弄出来的。
  也幸好有着毒盐和福寿膏的利润源源不断的流入内帑,崇祯皇帝才有底气让老徐他们不断的实验,包括火铳方面也一直在改进。
  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建奴拿钱买福寿膏,然后这些钱被拿来制造杀死建奴的武器。
  还有就是对于大明百姓的各项补贴什么的,尤其是崇祯皇帝现在动不动的就免赋——反正民间的田赋在崇祯四年以前是不用指望了。
  现在这种情况下,就告诉老子说国库没钱?
  老子的内帑也没钱!
  爱咋咋滴。
  心中烦闷的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两位爱卿都不要吵了,等明年的春税收上来了再说。”
  随之,崇祯皇帝又把话题转向了另一个地方:“今年的春闱早就过了,可是事情太多,这殿试也是一拖再拖。朕合计着,这事儿总不能拖到崇祯三年再办吧?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殿试的事情说一下。”
  崇祯皇帝不打算再拖下去了。
  今年的殿试举行完了之后,这些新进官场的小菜鸟们就该进入六部各科去行走实习了。
  好出历练个两三年,等下一次京察的时候就能把那些个混账官员们给替换掉一批了。
  眼见崇祯皇帝终于想起来这么一茬,温体仁心中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春闱春闱,故名思意,就是春季举行的,现在都他娘的拖到了秋末了!
  着急是崇祯皇帝这一年里边屁事儿不少,大杀特杀的崇祯皇帝还跑去南京浪了一波,在松江府停留了接近四个月的时间——正好是郑芝龙他们出海到第一次归来的时间。
  等到崇祯皇帝回来,自己还没机会提出来春闱殿试的事儿,这位爷就开始想着掀辽东的桌子了。
  然后温体仁就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事情。
  大明朝历代天子里边,开国的太祖高皇帝不去说,永乐皇帝和崇祯皇帝根本就不像是其他的天子一般。
  这两个家伙更像是西汉时的那些个汉家天子一般。
  尤其是崇祯皇帝,别的方面不敢说,论到杀性之重,那当真是称得上是远迈汉唐。
  偏偏除了那些被杀掉的人之外,民间的风评还很好,比桀纣杀人还狠的崇祯皇帝偏偏有着汉武唐宗般的名声。
  温体仁躬身道:“陛下,今年春闱已结,殿试当安排在何时?”
  本着事情赶早不赶晚的原则,崇祯皇帝直接就道:“三天以后,直接殿试。”
  温体仁本来还想问问崇祯皇帝要不要准备一些题目备选,但是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问。
  去年的时候倒是准备了,可是崇祯皇帝偏偏玩了一出什么熊掌与鱼的问题,礼部准备的问题一个都没有用。
  今年干脆私下里准备好就算了,崇祯皇帝用得上就用,用不上也无所谓。
  只是等到三天后的殿试时,果然还是不出温体仁所料,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用得上礼部准备的考试题目,而是自己出的题。
  崇祯皇帝难得的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自打崇祯二年开始,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见。
  踱了几步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且人臣有大罪,人主有大失,臣主之利,与相异也。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臣有大罪,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于上,臣有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刚落下,殿中不论是士子还是朝臣,都已经呼拉拉的跪倒了一片。
  温体仁当先就高声道:“臣等有罪,万死,万死。”
  温体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崇祯皇帝居然会来这么一出。
  去年的殿试之时,虽然弄出了熊掌与鱼那么操蛋的问题,可是基本框架却还在儒学的范围之内。
  今年倒好,干脆把《韩非子·八奸》里边的句子给拿出来了。
  关键是,你把《韩非子》里面的句子拿出来没问题,可是能不能别拿《八奸》里面的内容?太他娘的吓人了啊混蛋!
  大明朝的儒生虽然说骨头软了点儿,尤其是程朱理学成为了显学之后,偶尔有几个骨头硬的都极为难得。
  但是这不代表大明朝的儒生真就是废物点心一般,连韩子的八奸之说都不知道。
  八奸者,一曰在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
  可以说,这八奸之说,把臣子之道的反面行为挨个列举了一遍,但凡是哪个君王搞清楚了这八奸而加以提防,臣子就不太可能搞出事情来。
  就像崇祯皇帝这种政治小白一样,虽然玩不懂政治,但是对于臣下之道,却一直在用这八奸去比对,凡是犯了的,就去死。
  简单吧?
  有时候现实就是比小说更操蛋。
  最操蛋的问题在于,这八奸列举完了还不算,后面还又加了一句: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壅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焉。
  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这八奸,能让一个皇帝凉凉,您要是不知道,以后您也得挂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去。
  当然,韩子本人不知道后世还有这么个皇帝,但是崇祯皇帝理解的肯定是没毛病就对了。
  如今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大鸣大放的把这八奸之说给列举了出来,所释放的信号只有一个:老子知道你们都是些什么玩意,也知道你们玩的是什么套路。
  都他娘的给老子小心点!
  说白了,就是因为八奸的第二段,已经明确的指出解决办法。
  崇祯皇帝挥挥手道:“都起来罢。朕读韩子之说,发现古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