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艾叶)-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无法继续沉默下去。于是,李傕乘机夺取了大军的临时领导权,以李傕为首的凉州军司隶大反攻,开始了!
这场席卷大半个司隶的风暴,最终以李傕统兵五万,在十二月末依靠凉州军的内应,攻破了长安城而结束。
不过,凉州诸将并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由于在长安城下拖延了近半个月,当李傕攻克长安,诛杀了王允、种拂等大臣,赶走猛将吕布的时候,一支来自西部的大军,对苦战之后颇为疲惫的凉州军发起了无情的猛攻,一举击败了凉州大军。在长安城里屁股还没坐热的李傕、郭汜等人,不得不仓皇的退出长安,想要重新整顿兵马,以图挫败强敌。
这支来自西部的强军,便是早就名震天下的——韩马联军。
韩,是韩遂的韩;马,是马腾的马。两人都是在凉州羌乱当中杀出头来的叛军首领,部下足足有近十万羌汉骑兵,即使是董卓对上了,也要大为头痛。
李傕、郭汜等人若是能够成功在长安城里立足,凭借着坚固城墙的掩护,再加上凉州叛军落后的攻城技术,倒也不是挡不住他们。只可惜,向来足智多谋的韩遂,并没有给李傕等人时间。
以马腾为先锋,韩遂为盟主的十万羌汉大军,先是趁在进攻郿坞时损耗颇大的皇甫嵩所部久战兵疲,防备不足之际,用悍将庞德的铁骑击破皇甫嵩大军,生俘皇甫嵩、皇甫坚寿父子。然后。在长安城破的第二日,韩遂麾下头号猛将阎行,便以五千精锐轻骑长驱到长安城外,对城外缺少警惕的凉州军大营,发动了烈火疾风般的攻势。
堪称各自为阵的凉州军诸将,猝不及防之下。被阎行一日内接连击破七处营寨,士气大跌,不得不暂时后退,以稳定阵脚。偏偏此时的长安城里,虽然王允已经自杀,可部分忠于朝廷的北军将士,依然在进行着顽强的抵抗。这让凉州军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境。
随着韩遂与马腾的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在凉州军中,李傕、郭汜等人开始意见不一。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凉州军此时的局势大坏,进,不足以对抗在人数和战力上有明显优势的羌汉叛军;退,也不能以还未完全占据的长安为据点进行据守。而韩遂乘着长安城内的混乱,很顺利的就控制住一座城门,与凉州诸将平分了长安的城防地利。
就在长安城里城外,两支同样出自凉州的大军相互对峙,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天后。伴随着与韩遂有老交情的樊稠,在凉州名士成公英的劝说下。率本部主力六千人向韩遂降服,李傕、郭汜等人的大军,也发生了强烈的动摇。
毕竟,大家都是凉州人,悍马联军当中,出身官兵的将校也比比皆是。既然董相国已经故去。对于向已经担任了镇西将军的韩遂,还有征西将军马腾投降,大多数凉州军低级将士并无太大意见。
最后,李傕、郭汜无奈之下,抛弃多余的杂兵。只带着部下精兵五千余骑,向北渡过黄河,去投奔并州的张狂。另一悍将张济则在好友贾诩的建议下,率领本部士卒八千人南下荆州,投奔原来的北军中候,现在的荆州刺史刘表。
剩下的三万杂兵,没有了有力的统帅,也就一哄而散。其中大部分投降了韩遂,小部分返回家园为民。而韩遂也很有默契的对余下的凉州军诸将网开一面,并不派人追击,任由他们各自北上或者南下。这样的话,以后大家还有一份故土的香火情分,也方便继续拉关系。
如此一来,随着时局的风云变幻,曾经在大汉的土地上纵横驰骋了十余年的大汉凉州军,在短短数月之内,便突兀的迅速土崩瓦解了。
初平四年【193年】一月,韩遂正式占据了司隶的三辅地区。
如今的韩遂,已经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了。但他的精神面貌,依然如同青年人那样蓬勃昂扬。他骑在马上,看着长安高大的城墙,口中喃喃自语的感慨道:
“终于到了”
念完这一句没头没脑的话,韩遂一扬马鞭对着后方的部下大喝一声:
“入城!”
然后,他一马当先,带着身边的亲卫骑兵队,从还残留着斑斑血迹的破损城门边通过,踏上了掌控长安城的大路。
韩遂此行的发动,看似突然,其实是预谋良久。对于董卓的实力,与其打过多年交道的韩遂心中忌惮不已。但是,若董卓一死,韩遂便自信,整个关中已经没有自己的对手了。
真要说起来,韩遂这次能够成功抓住机会,挥师攻入司隶,其实还要首先感谢一下并州的张狂。
并州的霸主张狂出身太平道,继承的是当年“大贤良师”张角一脉。从这个角度来算,与张角曾经有过一份交情和默契的韩遂,还可以算得上是张狂的同道前辈。
当然,张狂是绝对不会承认这一点的。
虽然双方有着这样一层隐约的关系,但是在五年前的白波谷之战中,依然发生了兵戎相见。当时已经投靠了韩遂的白波谷名人韩暹,暗中策划刺杀并州太平道首领郭太,意图吞并白波谷势力。结果张狂和郭太却将计就计,引入董卓的势力,双方合力,平分了白波谷的地盘。
这次接触,不但让董卓与张狂成功搭上了线,而且也让韩遂将张狂这个年轻人,纳入了自己的视线之中。
虽然韩遂在并州太平道里没有什么耳目,可韩暹的人脉还在。以韩暹在白波谷故人里的交情,他想要干点儿什么,是没有人会跟着了,但想要知道点儿传言,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有韩暹的打探,随后,张狂的诸多神机妙算故事,便纷纷蹦入韩遂的耳朵里。韩遂对此是越听越感到神奇。他倒不像韩暹那样,对张狂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张狂故意搞出来愚民的谎言。作为与“大贤良师”张角有过一段交情的前一辈人物,韩遂可不认为,能够被张角看中的继承者,身上会没有点儿玄妙之处。
既然韩遂对张狂的言行加强了关注,那么,张狂年前与少数部下讨论董卓死后可以沾些什么便宜的消息,自然也瞒不住韩遂。比起其他人对这种传言的付之一笑,韩遂这一次却选择了相信张狂。从去年开始,韩遂便暗暗的在靠近司隶的地方,囤积十数万石的粮草,作为大军的辎重。
在韩遂的计算中,凉州苦寒,并无多大发展前途,对关中的进攻是必然的。即使张狂预言失败,韩遂也大可以当做是为以后进攻董卓积蓄粮草。而张狂的预言若是成真,韩遂便会抓住这个难得的好机会,一举杀入关中,入主朝廷!
然后,他赌赢了。(未完待续。。)
ps:ps本卷的情节,与上一卷类似,基本上还是以历史记载为蓝本,描述一下天下的大事演变。张狂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还不能成为绝对的主角。所以,本卷依然在不少时候,让张狂成为一个打酱油的。
不过,既然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没有上位,而是让韩遂占了便宜,控制了天子刘协,这就意味着笔者将要脱离历史记载的范畴,开始架空描写了。下一卷开始,便是完全脱离历史的本来面目。而本人对自己构思写作水平的考验,也将真正到来。没有了历史事件可以抄袭,如何推导出一个崭新的,却又合理的汉末争霸场面,可是极为消耗脑细胞的行为。相比之下,还是写写不怎么费脑子的仙侠都市要好一些。
希望各位书友能够继续支持笔者。如果觉得本书尚有可以入目之处,请向各位同好给本书推荐一下。笔者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书友喜欢本书的风格。谢谢。
按照惯例,明天休息一天,无更。后天进入下一卷,卷名为:《战河北》。
另,感谢书友“我爱你王”的月票。对于一个扑街作者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第1节四处烽烟起
这场短短一个月内,发生在长安城下的风云变幻,让天下诸侯为之侧目。那么,作为穿越者的张狂,占据了先天的局势预测优势,难道此时就没有点儿小动作么?
答案是:真没有。
张狂未尝没有想过,在董卓被杀的时候,突然带兵出现在长安城下,一举夺下长安。但是,他仔细考虑了与之相关的各种事项以后,只能够沮丧的承认,这种事情,不是目前的并州军可以做得到的。
首先,突袭这种事情,强调的便是一个突然性和准确性。可惜张狂只记得董卓被杀,却不记得董卓被杀的具体时间。要想掩饰一支大军的存在,时间越长,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在时间上不够准确,突袭的消息必然会走漏,也就不再具有突然性了。
其次,司隶是汉室的大本营,自从当年何进遍收司隶,捕杀太平道道众之后,损失惨重的太平道在长安差不多可谓是全无影响。并州军一旦踏上司隶的土地,便等同进入了敌国的范围。如何取得补给,如何通过沿途的关隘和屯兵据点,在并州军面前,可谓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最后,正如当前局势的演变,张狂就算成功夺得长安城,也必须面对西进的韩遂和马腾大军。以韩马联军的实力,张狂要派出多少人才能够守住长安城呢?
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切计谋都是空的。
此外,占领长安到底能够给张狂带来什么好处呢?
挟持天子?
曹操可以迎接天子到身边,那是因为曹操一家,本身便是大汉的官吏世家,可谓是根正苗红。凭借着祖父曹腾,父亲曹嵩和曹操自身三代积累下的人望。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有着深厚的底气和足够的立场的。固然,在曹操的敌人中,有人骂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天子的影响力在曹操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张狂得到了汉室天子。又当如何呢?
出身黄巾的张狂,可能被天下士人目为朝中重臣,从而得以“奉天子以令不臣”吗?
私下里,张狂暗自推测了一番,只怕这样做的结果,便是他变成一个超大的靶子。任何诸侯,若是想进攻张狂,只要竖起“清君侧”的旗号,就可以在天下士人的呐喊助威声中。放心大胆的对张狂下手了。
这一点,是张狂略一对手下提及控制天子之事,长史郭缊便委婉的向张狂提到了。意识到自己的出身,将会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大障碍,张狂第一次觉得,原来姓“张”【张角的张】也有不好的地方。
所以,有些郁闷的张狂,此后便将司隶攻略彻底的抛到了一旁。只是让负责谍报的刺史府从事韦笑,加强与并州籍的在长安将领。例如吕布、张辽等人的联系,争取这些家伙从关中跑路的时候,会想到投靠并州的选择。
张狂就不相信,有一个上党太守张杨【虽然这位依然处于被软禁状态】的例子在,吕布、张辽等人会对并州抛出的这片好意丝毫不在意。
吕布对并州张狂的好意,当然是心有所感的。不过。他这次从长安出逃的线路,并不是北上,而是向东南方突进。
相对于蜷居一地而且名声不佳的张狂,吕布,还有与和他一起出逃的张辽、高顺、成廉等人都觉得。如今声势最盛的后将军袁术,才是最有前途的天下霸主。吕布觉得自己如今,还没有走投无路到需要投靠一个黄巾余孽的地步。
在此次长安变乱当中,张狂的主要收获,大约就是得到了曾经刺杀董卓的剑客李肃来投。而董卓的实际死因,则又让张狂唏嘘了一番,历史上的记载,果然有巨多的不靠谱。
再说吕布。年前,吕布还效力于董卓麾下的时候,与袁术手下的头号大将孙坚有过激战,曾经射杀了孙坚的亲信大将祖茂。鉴于这一点,吕布带着五百多精锐的大汉北军骑兵,在踏入豫州地界以后,便停下了脚步,先派人前去求见袁术,以查探袁术对这群残兵的态度。
由于长安发生的巨变,袁术猛然间便停下了对兖州的进攻行动,而将前锋的矛头,转向了动荡中的司隶。这让他部下那些疲劳不堪的底层士卒,终于有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
不得不说,袁术作为天下声威最高的诸侯,若是能够一举攻克长安,得到天子的控制权,必然可以瞬间在声望上压倒其他诸侯。借助这份威望,袁术再出手整合袁氏的诸多故吏门生,肯定能够获得一呼百应的效果,从而让他顺利达成制霸天下的心愿!
到了那个时候,袁术完全可以确定,此时依然遵从兄长袁绍的那些袁氏故吏,必然会对自己倒戈相向。而袁氏的嫡子,也必然能够彻底的压制住那个颇会蹦跶的“婢生子”!
在那以后
也许,袁氏就不再只是天下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了。也许,未来的史书,会有一篇《本纪》来记载他袁术的光辉事迹,1也说不定呢
考虑到进攻司隶,正是用人之际。袁术虽然对吕布这家伙的出身和人品颇为鄙视,却依然爽快的接纳了他。至于吕布与孙坚过去的那点儿恩怨,袁术以一句“大家各为其主”,便轻轻的揭过一旁。孙坚心中固然不满,却不好因此与袁术翻脸,只得压在心底。
袁术临时改变进攻的方向,可谓是让曹操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别的不说,最关键的是,如今曹操的大靠山袁绍,正被北地豪杰公孙瓒的大军缠住猛打。没有袁绍的支持,以曹操对兖州的掌控程度,他不觉得在袁术号称二十万大军的三路围攻下,自己能够成功的撑住。
但是,伴随着袁术这位二世主,突然将“二十万”大军的战略进攻方向投向司隶。如今曹操却只需要乖乖的坐在一边,看袁术的十万大军,是如何与来自凉州的羌汉铁骑拼个你死我活就好。等双方大战完毕,无论是袁术还是韩遂,必然都会损失不小。而有了这段时间的缓冲,曹操自信他已经足以把握整个兖州的局势。
感到松了一口气的。不只是曹操,还有刘表和袁绍。
刘表对荆州南四郡的掌控一直很差,这次袁术挥师西顾,他正好派遣部将张羡引兵进入长沙,对南四郡进行攻略。在荆南四郡入手之后,刘表的势力无论是在地盘上,还是在人口上,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强化。当然,以荆南四郡的贫弱底子。刘表的实际实力,倒不会有决定性的改变,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后援基地而已。
至于袁绍,面对北方强兵公孙瓒的大军,可谓是竭尽全力,才保持了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若非公孙瓒野心太大,在与袁绍大军对峙的时候,居然还派出大将田楷突入青州。意图掌控青州,袁绍都还真有些吃不住劲了。
对于公孙瓒分兵攻略青州的决定。袁绍是极为欢迎的。无能到家的青州刺史焦和,自从屡败于青州黄巾军以后,居然还有一些羞耻之心,忧愤成疾,不久前病死在淄博。公孙瓒想要趁这个机会入主青州,却不知袁绍因此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派出长子袁谭进入青州。美其名曰帮助青州抵御黄巾。而两大军阀间的战斗,也就再次拉长了战线。
其实,公孙瓒与袁绍之间,已经打到了快要打不动的地步。由于兵力和粮秣的巨大消耗,让双方都陷入了。或者即将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当中。自初平三年【192年】十一月到初平四年一月,三个月内,双方总共才死伤了十余人。可以说,双方这段时间虽然没停战,却也与停战差不多。
初平四年【193年】的一月,无疑是个让天下人都无心过节的不幸月份。这一个月里,掌控长安天子的镇西将军韩遂,正式向天下宣布,改元为安定元年。2
安定元年一点儿都不安定。正月还没有过完,袁术亲自统帅的八万大军,已经踏上了司隶的土地。
与此同时,在冀州,公孙瓒收集起了手头最后的粮食,准备在安平国的饶阳城下,对袁绍发动最后一次大战。
此战过后,无论是胜是败,公孙瓒在短期内,都不会再有主动进攻的能力了。因为,连绵的战斗,让幽州牧刘虞再也难以容忍公孙瓒对钱粮的消耗。没有刘虞的后勤支援,公孙瓒也没有能力筹措到足够的军粮用于进攻。
在兖州,曹操同样在准备战斗。他虽然幸运的免去了与南方霸主袁术的直接交锋,可是来自东边徐州的威胁依然存在。陶谦部下头号大将曹豹,已经得到了两万大军的指挥权,正想要乘着兖州历经战乱,府库空虚的时候,抢下几个郡的地盘。徐州刺史陶谦可不会嫌自己管辖的范围太小,而另一方面,曹豹也很有兼任一个太守职位的兴趣。
在青州,随着原青州刺史焦和的病死,公孙瓒派出田楷,袁绍派出袁谭,纷纷进入青州,谋求控制这样一个大州。田楷兵力强劲,袁谭却名望高涨。以北海太守孔融为首的青州官吏,虽然暂时保持着中立,却大部分都倾向于袁谭。
如此一来,田楷、袁谭、孔融三方,外加一个黄巾势力,四方势力于青州相互对峙,居然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几乎在同一时间,神州大地上的四个战场,都发生了激烈的拼斗。这对于期盼安定的天下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而“安定元年”这个纪年,显然由此被挂上了几分讽刺意味。
不过,要说最快分出胜负的,却是冀州战场。(未完待续。。)
ps:ps:1本纪,为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
2安定元年,历史并无此纪年。此为笔者杜撰,象征着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与原本时空大不相同的轨道。
第2节二将城头议
麹义站在不算高大的饶阳城头上,看着城外成片的幽州兵营地,脸上却不见半点儿忧色,反而显得斗志昂扬。
去年的冬天,冀州没有降下多少雪。这让当地的农夫们在想到来年春耕时,心中极为担心。不过,不下雪的天气,对于大军的动员和作战来说,倒是相当的便利。如果地面上的积雪太深,无论是公孙瓒还是袁绍,都不会有兴趣在行动艰难的雪地里,打上一场乱糟糟的“雪战”。
积雪很薄,白天被太阳一晒,不少地方的雪都融化了。但是到了夜里,渗入地面泥土的雪水又会被刺骨的寒风给冻结住。如此坚硬的地面,倒是给大军的行动提供了少许便利。
当然,一不小心踩在冰霜上,滑到摔伤的倒霉蛋也不少。
麹义的部曲,出自西凉战场,对如何面对骑兵的骑射突击战法,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袁绍之所以在此前的四场大战中保持着胜败相抵的局面,其中多有麹义与他的“先登营”的功劳。
有麹义参加的两场大战,袁绍军都得到了小胜。而麹义缺席的那两场大战,袁绍方则迎来了两场大败。若非有两场大败拖累,想必公孙瓒此刻也不能继续呆在冀州地界上耀武扬威,而是早就被赶回幽州,灰溜溜的去老窝里舔伤口了。
——所谓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崔巨业之流的儒士,就该去县城里做他的治民官,到战场上来凑什么数?
被麹义所鄙视的崔巨业,大名崔嵩,清河东武城人,是出身望族冀州的名士之一。此人在巨鹿郡下曲阳之战中。被公孙瓒的骑兵迂回战术大败,不但主将崔嵩被阵斩,部下士卒也损失了高达万人。光是被公孙瓒斩首的,就有六千!
若是没有崔嵩和另一位冀州名士田丰,带兵在公孙瓒的铁骑面前所吃的败仗,麹义相信。此刻的公孙瓒多半已经没有信心再继续战斗下去了。而冀州的各处郡县大吏,也不至于表现得如此首鼠两端,左右摇摆了。
当然,田丰作为一介文士,在公孙瓒的铁骑面前只是损失千余人,倒也不是无能之辈。但是,这位名士若是肯将兵权交给真正的武将,显然才是最好的结果。
——战斗,就应该交给武将来打!
这便是麹义对袁绍用兵的一点儿小怨念。不过除此之外。麹义对袁绍这个新任的主公,大体上还是满意的。只要能打胜仗,要兵给兵,要粮给粮,战后的赏赐也颇为丰厚。能够做到这些,麹义就觉得自己给袁车骑卖命,不算亏本。
有了之前田丰与崔嵩的教训,这次的饶阳大战。袁绍算是放手让麹义来打了。袁绍本人带着一万新兵和数万民夫,呆在后方下博城。为饶阳的两万袁军主力提供后勤支持。前方饶阳城内的两万大军,则交由麹义这位被临时任命的“前部都督”统一指挥。
有淳于琼的万人大军在东侧的观津城,颜良、文丑的一万大军在西侧的下曲阳,除非是公孙瓒疯了,愿意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突入袁绍的后方,否则公孙瓒此次大战。只能在饶阳来一场正面的硬碰硬。
不过,公孙瓒也不是傻子。他要进攻饶阳,必然会最大程度的集结兵力。根据斥候刚才的回报,敌人的数量已经突破三万人的规模,恐怕会达到四、五万人。反正。公孙瓒名下比较有名的营头,除掉跑到青州去搅浑水的田楷,其余的都出现了。
正对着绕阳城下,被麹义细细观察的那个营头,便是前年公孙瓒军击破黄巾二十万的过程中,充作先锋的刘备军。据说刘备此人虽然出身卑微,因为是公孙瓒的同门小师弟,在公孙瓒手下也颇为受重用。此次进攻饶阳,刘备也依靠他的骁勇敢战,顺利成为公孙瓒军的先锋。
麹义没有与刘备军正式交过手。根据与刘备苦战过一次的校尉张颌所说,刘备军不擅长阵地战斗,却极为擅长乱战。尤其是刘备手下一员名叫张飞的副将,一支长矛使得是威风无比,堪称拥有“万人敌”的实力。
张颌统帅的“大戟士”曾经在行军中,一不小心被张飞冲散了阵型,便损失了不下百人。好在当张颌重新组织起阵型以后,刘备见占不到什么便宜,立刻果断的带兵撤退。两下里算起来,双方的死伤人数还是大体相等的。
在刘备东边的营寨,是公孙军另外一员悍将单经。单经能够被公孙瓒任命为兖州刺史,其被看重的程度可见一斑。单经的部下多骑兵,但他最强的一支部队,却是招募自东北蛮族“肃慎”的一群重甲武士。
“肃慎”蛮子的装束很是奇怪,以兽皮为衣也就罢了,关键是他们的头发。肃慎人发辫款式为:将头发剃光,只留下脑门中央的一小撮长发,编织成一条长长的小辫子,望之犹如猪尾巴。
不过,这些家伙丑陋归丑陋,却很是敢战而不畏死。外加上他们生活在多山林的地带,多以狩猎为生,往往射术极为高明。在装备上大汉精工制造的重甲、强弓、大刀、长斧以后,这些“肃慎”蛮子的战斗力决不可被小视。
至于刘备西边的营寨,却是公孙瓒部下另一员大将邹丹。邹丹出自幽州辽东大族,家中有仆僮数千,牲畜成群。早在公孙瓒担任辽东属国长史之时,邹丹便与他相友善。后来公孙瓒成为北地知名的将军,邹丹便带着家中部曲千人,加入了公孙瓒的麾下。
由于辽东邹氏世代以耕牧为生,常年与东胡各族的部落保持联系,邹丹的部下拥有大量的胡族战士。公孙瓒虽然对胡人极为仇视,倒也不至于拿归附到自己部下的胡人开刀。而邹丹作为公孙军中胡人比重最高的一名大将,兵力也是公孙瓒麾下诸将最雄厚的。
廉价好用的胡人,以骑兵为主。他们不但战斗力不错,而且死起来不心痛。所以公孙瓒每次大战,都会让邹丹率军出战。
——刘备三千人。单经五千人,邹丹八千人,还有后面的王门四千人,严纲的白马义从两千人,公孙范四千人,公孙瓒本部九千人。加起来,可就是近四万人了
麹义心里暗暗计算着公孙军的数量,与己方的兵力进行对比。
麹义本部有七千人,其中有三千人是他训练多年的精锐部曲,其余四千人则为袁绍拨给他的新兵。副将张郃有五千步卒,其中含精锐的“大戟士”一千三百人。高览部下四千人,也多是打过两年仗的老兵。
另有校尉蒋奇三千人,司马韩猛两千人,司马马延两千人。虽然是新兵为主,也都有一批经历过战火的老兵作为骨干。这些总计相加达到两万多人的大军在手,麹义就有信心,从正面击退公孙瓒的进攻。
“夫战,勇气也。”
麹义轻声的念着这句兵家格言。在旁边陪同的一位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的英武武将,听到麹义的话,极为感兴趣的问道:
“都督,决定出战了?”
麹义严肃的脸上不见半分笑意。对年轻武将说道:
“兵力相当,却困守孤城。岂是某家的风范?儁乂,明日一战,你可不能藏拙啊!”
年轻的英武武将,自然便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大将张郃。他是河间啵厝耍嫔鲜来泳嘤械H伪榷N镜摹?晌绞羌街葑钪奈淙耸兰抑弧V皇俏淙说牡匚槐炔簧鲜咳耍|县张氏虽然实力不小,拥有仆佣上千,名声却比不过一些寒门士人。
好在自中平元年【184年】以来,国家多事。却是武人用武之地。张郃在当年的黄巾之乱中,便成功借势成为郡中的司马。韩馥上任以后,张郃从郡中进入冀州州师,虽然还是军司马,其实算是升了一级。等到袁绍入主冀州,为了拉拢军中实力派张郃,袁绍又升张郃为校尉。
虽然年纪不过二十五、六岁,张郃已经成为冀州本地最有代表性的新生代将领。即使是与颜良、文丑这等“万人敌”相比,武力稍逊一筹的他,也毫不显得逊色。真要论起在冀州军中的人脉和影响力,说不定颜良、文丑都还比不上张郃。
麹义的年纪,比张郃大得多。看到张郃,麹义就有一种看到自家子侄的感觉。而张郃也很敬佩麹义的兵法指挥能力,以兄长之礼对待麹义。
“明日一战,敌人毕竟兵多,都督不可轻敌。”
张郃此时还不是后来那个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不但武艺尚未突破“万人敌”的关口,用兵之道也没有成熟。面对威名赫赫而且人数有优势的公孙瓒军,张郃心里还是有些没底的。
“儁乂,你要知道,能攻方能守。如果任由幽州兵从容围城,那才是最危险的呢。再说,有坚城为营,敌军无法迂回。若论正面接战,某家又怕过谁来?”
想起麹义这一年多里对上公孙军的辉煌战绩,张郃心中也大为安定。他用力的点点头,向麹义表示:
“都督放心,大戟士没有孬种!明日一战,我必定全力以赴!”
听到张郃的保证,麹义欣慰的笑了笑。他不再多说,拍了拍张郃的肩头,带着亲卫继续在城头上的鼓舞军心之行。(未完待续。。)
ps:ps:感谢“风飘衣”书友的打赏。这让我知道,还是有几位兴趣相同的书友,在默默的注视着我的更新。不说别的,咱继续绞尽脑汁架空历史。
饶阳之战,历史并无记载,属于架空,故而诸位书友不必百度了。
第3节公孙忧何食?
就在麹义巡视城头的时候,在不远处的城下也有一群人,偷偷的观察城头的动静。
那为首之人肤色微黑,相貌端正,让人见之可亲。他借着城下的一处残垣断壁的掩护,小心的观察城头士卒的状态。
在首领身边的,是一位身高八尺,体态壮硕的青年武将。如果光看这名武将脸上的那一圈络腮胡子,保准会看不出武将的真实年龄。此人对城头的动静倒是不太关注,只是无聊的看着四周,自顾自的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