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艾叶)-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荣本身,也是一位“千人破”级别的猛将。但在他的指挥下,凉州军绝不与曹操手下的这几员猛将,玩单打独斗。相反,只要夏侯惇等人一露面,就会遭到一群“百人斩”级凉州勇士,联手组成的军阵,对他们发动群攻。
曹操的战法被有效的克制,导致曹军的局势一直没有占到优势。就算曹操亲自冲到第一线鼓舞士气,也只能勉强抵抗住凉州军的对攻。
当双方在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的鏖战,士卒体力下降,陷入相持不下以后,徐荣终于放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战斗的胜负,就此确定下来。
一支埋伏在附近的千人骑兵,突然从曹操军的侧翼杀出,让曹军陷入短暂的混乱。凭借着新型装备“双边马镫”的帮助,这支骑兵一举突破了曹操军单薄的侧翼防线。
可怜的陈留义士卫兹,被这支突如其来的骑兵撞个正着,一个照面就被凶悍的凉州骑士击杀。然后,卫兹的死,引发了他部下直辖的三千余人崩溃,进而让曹操本部动摇起来,最终大军彻底溃败。
好在曹操与他的兄弟们,都是武技高手。他的核心部下,又没有被凉州军骑兵直接冲击,总体损失并不大。外加上鲍韬带领的三千人及时出现,接应曹操军,击退了徐荣军的追击。最后,曹操还是安全的带兵。撤离了战场。
事后计点,曹操在此战中,总共损失了两千人左右的兵力。这两千人里,其中九成是属于卫兹的部曲。见到曹操狼狈的退回酸枣,其余的关东诸侯,就更加没有主动出击。进攻董卓的打算了。
要知道,他们也不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整个酸枣联军中,最能打的就是曹操与鲍信所部。如今曹操既然元气大伤,光凭一个鲍信,就更没有可能对付董卓军了。
吃了这一次败仗,曹操并没有气馁,再次劝说酸枣诸侯出兵进攻。当然,他的话语依然没有人响应。郁闷中的曹操,给名义上的盟主袁绍写了一封信。发泄自己对局势的不满:
“若听吾计,使兄【袁绍】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袁术】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将耻之!”
曹操的牢骚再大。也不能改变什么结果。接到小弟写来的信,袁绍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想法子安慰一下曹操。
袁绍这个“盟主”的话语,在有些时候还好使。但其他州郡大吏若是一心推脱,他也是无可奈何的。难不成。袁绍还能够将某位不听话的诸侯给撤换掉?
听了小兄弟曹操的抱怨,袁绍只得从军需中凑了一笔钱给曹操送去,让曹操到扬州的丹阳郡,去招募一些“丹阳兵”,以补充损失的兵力。
所谓的“丹阳兵”,是大汉除了边地的并州兵、凉州兵和幽州兵以外最好的兵员,向来与“泰山兵”、“三河骑士”齐名。
曹操得到了袁绍给予的财货补偿,勉强算是压下了对酸枣诸侯的不满。他也不愿意继续呆在酸枣,看那些诸侯的无聊行径,于是便带上兄弟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洪等人,前往南方的扬州招募勇士,以图日后再战。
坐镇雒阳,还没有动身前往长安的董卓,在得到了徐荣击败曹操军的消息以后,自然极为高兴。正好,这时候弟弟董旻也传来了,皇甫嵩已经接受城门校尉之职,来到汉家天子身边随驾侍从的好消息。
双喜临门之下,董卓并没有被这些利好消息冲昏了头脑。在整合完三万皇甫军,迁都长安完毕之前,他依然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时间。于是在李儒的建议下,董卓携新胜之威,派出几位被查明暗中倾向于关东诸侯的朝中大臣,前往河内,想要与袁绍进行谈判。
但是,被派出去的几位大臣,连关东诸侯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袁绍派人强行送回了雒阳地界。
袁绍此举,无疑宣布不肯与董卓和解。
得到消息的董卓,通过袁绍的反应,知道己方与关东联军,已经没有和解的可能了。于是,他心里头一时恼火,认为袁隗已经没有用了,便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等袁氏亲属五十余人,尽皆处死,以警告袁绍和袁术,顺便给朝廷的迁徙做一做祭奠。
满目皆敌的董卓,这个时候不由得对北方那个,始终不曾来找麻烦的邻居,心怀一丝丝好感。
在张狂再次上表朝廷,表示愿意从太行山出兵,牵制袁绍、韩馥等人的兵力以后,董卓终于不好意思继续小气了。他很是慷慨的,将张狂图谋已久的“使匈奴中郎将”一职,正式任命给张狂。
同时,无暇顾及并州事物的董卓,还顺应张狂的请求,将张狂的老师兼军师程昱,任命为“并州刺史”,长史郭缊任命为朔方太守。
如此一来,对董卓怀有敌意的上党太守张杨,可就没有心思南下与袁绍合兵了。而袁绍也必须时刻小心着来自北方的敌人,无法全心对抗董卓军。这对董卓的军事态势,固然影响不大,却毕竟是件好事。(未完待续。。)
第12节张杨谍影缠
张杨好不容易处理完眼前的一堆文牍,终于可以站起身来,大大的伸了个懒腰。虽然他出身武人,对于处理民政事务实在是不太凑手,可既然担任了一郡主官,就要接下这些烦心的杂事。
对张杨来说,这个上党太守,做的其实一点儿都不舒服。本地的名门世家,对张杨这位以勇武而被大将军何进提拔的卑微武人,其实很是看不上。
若不是张杨手中有几千精兵,压制的地方豪强都不敢动弹,上党郡东西两侧又受到太行军的威胁,需要一个敢战\能战的人来保护全郡,那些世家名门早就在朝廷中活动,酝酿着把张杨赶走了。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三互法”,世家们就能理直气壮的让张杨离职。
所谓“三互法”,是桓帝时期制定的官员任职回避政策。简单的来说,地方长官需要回避本籍,不得在自己出身的州郡中任大吏。更有甚者,就连地方长官的婚姻之家,亦须互相回避对方的原籍。而两名官员若是分属两州,则两人也不得对相监临。
张杨是并州人。光凭这一条,理论上他就不得在并州任太守。多亏如今朝局动荡,各项制度监管乏力,无人理会,更兼有太行军在一旁威慑,并州诸郡的要职多有空缺,没人上任,张杨才得到了上党太守一职。
“唉!”
一想到当今的朝廷,张杨就忍不住要叹气。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朝廷中所发生的大事,比过去四、五年里的总和还要多。
先是天子因病中年驾崩,然后大将军掌权,诛杀权阉蹇硕。扶立少帝。初时得到这个消息,时任骑都尉的丁原,还与张杨等部将,在军中大大的庆贺了一番。
可是,接下来形势的急转直下,却让张杨目瞪口呆。或者说。让张杨完全想不通。
手握兵权,在雒阳城内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大将军,居然会被一群兵权被收,没了爪牙的阉竖,莫名其妙的给杀害了!
然后,又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果断起兵,尽诛阉竖的消息传来。还没有等张杨回过神来,凉州军的董卓居然挟救驾之功,带兵进入雒阳城。为大汉朝局的变化,再添波澜。
张杨是并州军的老资格,曾经带领千余并州军和匈奴义从,去过凉州,与羌汉叛逆交战。那时候,他也见过董卓,知道这位胖子身手极为出色,号称“万人敌”。但是。张杨绝对想不到,董卓居然敢以一介武人的身份。入朝为官,试图执掌朝政。
——难道他不知道故段太尉【段颎】是怎么含冤而死的吗?
这是张杨听说董卓成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时,心中的感想。同为武人,董卓的行为,无疑还是让张杨心里窃喜的。
但是,这份张杨对董卓的担心。很快被对董卓的痛恨所取代。
原因是:
张杨原来的上司兼同僚,新任执金吾丁原,居然被董卓当众逼迫下狱,愤而自杀!
张杨是个重义气,讲感情的人。当年他在丁原部下。论武功,比不上吕布;论能力,不上张辽;可是丁原最为倚重的,偏偏就是张杨!
张杨人缘好,对人诚恳,是并州军里的老好人。也正是由于大家都信得过张杨,在丁原被害以后,一部分不愿意接受董卓和吕布统帅的并州军,这才会千里迢迢的跑回并州,投奔到张杨部下。
但是,张杨也自家事自家明。要说做朋友,做同僚,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人选。可要说做首领,带领大家发展壮大,张杨就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由于重感情,每当张杨的部下犯了些什么错误,他都不好意思对部下进行有效的处罚,往往说上两句就不了了之。这种治军的态度,让张杨所部的军纪明显松散起来。虽然还没有达到军纪败坏的地步,可是军中的明眼人,也都看出若是一直这样子下去,绝对是不行的。
所以,张杨这些日子里,一直想要任命一位军法官,好杀一杀军中的懈怠之情。但是,到底任命谁充当军法官,却是一个不好选择的问题。
目前,张杨手下有杨丑、穆顺、眭固、卞喜等部将。这几人各领一个曲,总数超过两千,兵员也相当精锐,构成了张杨军的主要战力。
其中,杨丑原来是丁原的亲信部曲将。由于受恩深厚,在丁原死后,他不愿像张辽那样跟从吕布,于是从雒阳一路奔逃回到上党。他所统帅的并州兵极为精锐,其中骑兵较多,就算与张杨的本部兵马相比,也是不逞多让。
穆顺则是并州军的老人。说起来,他当年也曾经是与张杨地位相当的并州军司马。只是后来,穆顺与太行军近来冒头极快的猛将关羽打过一场,结果深受重创,不得不回家养伤,结果耽搁了数月。
如此一来,当张杨、吕布、张辽等人,由于分润太行军征服南匈奴的功绩,得到升迁时,穆顺却倒霉的错过了这一次机会。
时运不济之下,一两年过去了,其余诸将各有升迁,穆顺依然是一个司马。而且,在兵力数量上,他如今也只领了一个曲,在张杨手下,居然还被杨丑压过了一头。
至于剩下的眭固和卞喜二人,都出身当年的黄巾余孽。不过,眭固原本曾是士人,在治军、列阵、指挥战斗方面,都颇有一手。虽然张杨为了提防眭固,只给了他一个军侯的职位,眭固却能凭借自身的威望和能力,将同为军侯的卞喜折服,让卞喜事事对他言听计从。
这三方面的人员关系,再加上张杨的嫡系部曲和上党的当地郡县兵,让张杨属下的人事关系,变得极为错综复杂。张杨想要提拔一个军法官,有资历入选的就是上述四位。可是无论是哪一位当选了,其他几位只怕都不会心气舒畅。
这个时候,张杨不由得羡慕起北方的那位恶邻。
那个张狂虽然年纪轻轻,却在太行军中拥有高得不可思议的威望。他只要随便发一句话,手下即使是桀骜如“万人敌”一级的猛将,也要乖乖的低头从命。这份能耐,虽然是由于太平道邪教的鼓吹而得,却也极为难得。
正在思索间,突然,一个亲卫快步走进院子,向张杨禀报说道:
“府君,贼曹掾求见!”
贼曹掾是一郡之中管理治安,负责缉捕盗贼的官员,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公安局长。张杨自从占据上党以后,为了得到郡中豪强的支持,几乎将所有民政属吏都任命给各个豪强的杰出子弟。这个贼曹掾所属的豪族,就是对张杨表现出友好意图的一家。
伴随着张杨一个“请”字,上党郡贼曹掾昂首阔步的进入郡守会客厅。与张杨见过礼以后,贼曹掾立刻直截了当的说道:
“府君,前日属下督察铜鞮县贼情,从捕获的一个细作口中,发现了一些不利于我军的事情。”
说着,贼曹掾递上一卷轻而薄的纸。张杨一见这些纸张,立刻知道这件事情多半与北方的那个恶邻有关。
毕竟,除了张狂大力的发展造纸术,让纸张的成本大为下降,成功的取代了其他书写介质在领地上的使用以外,其他地区,多半依然使用竹片与木牍来记载文字,偶尔才会用到纸。
果不其然,这卷纸当中,记载了张杨军中的一些机密,例如每一个屯的兵力构成、装备特点、以及军中的后勤供应状况。上面的信息,虽然不算详细,却也了解的颇为准确,错漏不多。
显然,这必然是对上党军了解颇深的人所写。而且,此人的职务还不会太低。要不然,有些关键的数字,一般的士卒可不会有资格了解。
“这是怎么来的?”
张杨阴沉着脸,问询贼曹掾。这些情报被泄露出去,自然让他很不高兴。
当然,生气归生气,张杨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儿事情【?】,就大发雷霆。
“请府君屏退左右”
贼曹掾看了看两旁的数名侍卫,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
张杨想了想,同意了。
这件事也许会牵涉到军中的某些将校,张杨觉得,还是少一个知情者就更好一些。
“以属下之见,此事似乎与白兔先生,有些关联”
“白兔先生”便是眭固。眭固字白兔,又出身于党人,郡中颇有些人这么叫他。至于这个叫法里,是蕴含着尊敬还是讽刺,那就要看是谁说出来的啦。
“怎么说的?”
张杨这人对身边人极为宽厚,相应的也不认为身边人会出什么大问题。尤其是贼曹掾手中的证据并不明显,只是一面之词。
不过,贼曹掾明显也是有备而来的。他环顾了一下左右,小声的对张杨禀报道:
“那贼人已经招供,其是白兔先生亲信的妻弟。这些东西,是其姐夫交予他,要其送往河东处。”
“那也未必是眭屯长”
张杨的话说到一半,突然打住了。他狐疑的再次翻开那卷纸张,仔细的观摩字迹。
见到这一幕,贼曹掾心中暗喜。(未完待续。。)
第13节只言断忠佞
大汉朝的武人,若是想要升到二百石以上,都是要求粗通文墨的。要不然,身为将领,连朝廷的军令都看不懂,那也忒不不像话了。
就比如吕布,他虽然是以勇武而闻名并州,并得以出仕州师。可丁原当年偏要让吕布去做主薄,他也能够胜任得了。
张杨的文字水准,固然达不到解读经义、序章摘句的程度。但是说到应付平日里的公文往来,他的文才却是足够的。
所以,张杨看着纸上的字迹,很是有些惊讶。贼曹掾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他见过眭固起草的一些公文,那些公文上的字迹,与这卷纸上的字迹基本相同。
——真是眭白兔的字?!
张杨在纸上辨认了一会儿,从案几上的公文里抽出一篇来,放到一起仔细对照。半晌之后,他的脸上阴晴不定,显然并不高兴。
“府君可有所得?”
贼曹掾明知故问的提了一句。张杨抬头看了他一眼,勉强笑一笑说道:
“此事不可对外宣扬,额自有计较。”
虽然张杨没有当场叫眭固来对质,贼曹掾见到这个结果,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张杨这人忠厚,不会轻易的怪罪别人。他能够不动声色的让张杨在心里产生对眭固的怀疑,自己却毫发未损,就达到了目的。
对于在郡中以谨慎著称的贼曹掾来说,他最重视的事情,不是扳倒眭固,而是保持自家的形象。要不然,若是把自己赔进去,就算扳倒眭固,也是不值当的。
送走了贼曹掾。张杨一屁股踞坐在草席上,手中拿着眭固的手书,与那卷纸张,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对照。眭固的字,刚劲有力,而且在笔画之间。隐隐透露出一种不甘束缚的味道。这可是很好认的特征。
张杨虽然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擅长书写,可以将别人的字迹模仿得非常相似。但是,他也知道,写的越好的字,模仿起来就越困难。想要将眭固这一手相当不错,却又风格鲜明的字临摹出来,那可是需要一位大师级的书法高手。
莫说是上党郡,就是在整个文教不兴的并州里,有这种水准的书法大师。数目也是屈指可数。更别说这样的书法大师,通常非富即贵,一个个都是并州响当当的名士。张杨很难相信,在一群太平贼道和流民、游手组成的太行军里,居然会有如此才能的大师?
只是,相较于太行军特地临摹眭固的字,用以陷害于他,张杨更加不愿意相信。眭固居然会出卖自己!
这样想了一通,张杨觉得心烦意乱。眭固与太行军张狂的关系不佳。张杨是清楚的。但是,双方从根源上来说,同出太平道一脉,难保不会暗中再次接上头。这件事情困扰了张杨整整一天,到了最后,他为了摆脱这种烦闷的状态。干脆的由着性子,吩咐一名亲卫道:
“去请眭屯长来一趟!”
既然这件事情暂时难以判断,张杨决定直接将眭固本人叫过来,问一问他的解释。1
眭固来得并不快。由于上党地处多山地带,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河的黄土谷地中。军粮的供给颇为艰难。眭固所部为了就食,平时并没有驻扎在郡城附近。所以,等到眭固来到太守府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
张杨与眭固见过礼,非常直接的就将那份情报文书,放在眭固面前,问道:
“这些消息,可是你写的?”
眭固有些惊讶的接过那卷纸张,认真的翻看一二,立刻脸色大变。他又前后快速的查看了一番,反而镇定了下来,抬头对着张杨说道:
“很像我的字。但确实非我所写。”
听到眭固的回话,张杨心里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他最不愿意出现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那白兔兄,你怎么解释这些东西呢?”
眭固长出了一口气,脸上又带出一些愤怒。
“临摹我文字的人,是个书法高手!但是,他临摹的再像,也不可能与我的字一模一样。府君请看这个‘軍’字,我为避父讳,向来是少写中间的那一横的。再看这个‘文’字,我学书时,因为曾经写错字,被师长责罚,这个‘文’字上边的那一点,只习惯写作一横。临摹者虽然是高手,毕竟不知道我的避讳。写出来的文字,到底还是可以找出破绽来的。”
“再说,府君请看,这处情报,说我部一曲,共有兵员五百六十二人。府君明鉴,前日里府君还特地视察过我部,当知道我部一曲,只有兵员四百八十八人。此处谬误极大,若此文为我所写,岂会将这么容易的数字都搞错?”
听了眭固的解释,张杨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额说你是个诚信之人,决不至于如此轻易的背地里勾连他人。如今水落石出,白兔兄果然是被人陷害的。中午与额好好的喝上几杯,就当是额的赔礼了。”
“府君所言,眭固愧不敢当。只是,这背后构陷于我之人,还请府君指明,我好与他分个明白!”
对眭固的这种反应,张杨毫不意外。或者说,眭固要是不表现出这样的反应,才是奇怪的事情。张杨当然没有出卖贼曹掾的意思。从张杨的位置来看,这件事里,贼曹掾也是职责所在,并无私心的成分。他哈哈一笑,开解道:
“白兔兄,没有谁在背后构陷于你。额也是偶然从有司手里得到这份谍报的。大家都是为了公事,白兔兄就别再追究了,免得伤了和气。对了,这次冀州送来了一批军饷,你就多领十万钱回去,给手下的兄弟们加点儿菜!”
张杨既然这样说,眭固当然不能不给面子。自从接受了张杨的招安以后,眭固手下士卒的日子比在山上时好多了。所谓“吃了人的嘴软,用了人的手软”,眭固还是很识时务的。
送走了眭固,张杨就将此事丢到了脑后。就连贼曹掾后面送来的贼人供词,他也只是看过一眼,就丢到了一旁。由于对眭固这次被人故意陷害,张杨心中有些愧疚,他决定将军法官的位置交给眭固来做。
这其中的原因嘛,一来,眭固已经被证实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属于可靠之人;二来,眭固出身黄巾,与张杨手下的老并州兵没有关联,执法不会偏颇。三来,眭固的学问不错,完全拿得下军法官所需要掌握的那些军法条令。四来,当眭固升任军法官以后,必然会放松对本部士卒的掌握。而张杨早先安插进去的几个亲信吏士,也就可以乘机多掌握一些权力。
张杨只是心软,却不是不懂得官场常见的那些招式。安插几个体己人儿到部下部曲里去,也是一种对部下的信任嘛!
处理完眭固内通太行军之事【?】,张杨以为可以稍微轻松一下了。但是,这几天的事情似乎格外的多,都扎堆到了一块儿。张杨刚起草完任命眭固的文书,正要盖上大印,亲兵又进来通报说,有太原郡王氏的门客前来拜访。
太原郡是上党的邻近,与上党往来向来密切。而王氏又是太原的郡望,在整个并州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世家望族。不提王氏历代以来所出过的二千石一级大吏,当代王氏最杰出的人才,可是已经成为了“司徒”兼“尚书令”这样的高官的王允、王子师!
张杨是并州人,本来按照《三互法》的规定,是不能在家乡并州担任州郡一级的大吏的。若非他依仗手中的兵力,强行盘踞在上党不走,又得到老乡王允在董卓面前开脱,也得不到现在的上党太守一职。
面对曾经保举过自己的王氏一族,张杨自然不能失礼。当然,他现在是一郡的主宰,王氏的门客在他面前,自然也是恭恭敬敬。至于这位门客前来拜访的目的,则是通报消息兼且预备求援。
门客带来的消息,是关于北地的太行军的。
太原王氏与太行军高层,在几年以前就有过某些联系。当年太行军得以顺利招安,也有当时赋闲的王允一份功劳。就连太行军出征南匈奴,都受到了太原王氏的暗中支持。
当然,太原王氏绝对没有想要扶植太行军的意思。王允支持太行军出征南匈奴,也不过是想要消弭南匈奴的乱兵祸害地方。在正常人的想法里,太行军虽然实力不错,毕竟比不上控弦骑士以万计的南匈奴。双方打上一仗,各自损耗些兵力,才是局势应当演化的方向。
可是,谁又能想到,太行军居然能够一战就消灭了南匈奴王庭呢?
而太行军在顺利占领了南匈奴故地以后,太原王氏虽然开始对太行军的存在,产生了严重的忌惮之意。可是,他们与太行军在生意上的往来,却越发的频繁了。
别的不说,这两年以来,太行军购买的粮食,倒有四成的来源与王氏有关。王氏这几年与太行军暗中所做的生意,往少里算,也是净赚了一亿五千万钱以上。(未完待续。。)
ps:ps:1对张杨叫眭固来自辩的举动,源自《三国志》注解——英雄记曰:杨性仁和,无威刑。下人谋反,发觉,对之涕泣,辄原不问。
第14节片语闻敌情
这个世界,会有人与钱财过不去吗?
也许有,但绝对不是太原王氏。所谓的世家豪族,会敛财,却更能花钱。没有足够的财货,王允凭什么以一介布衣之身,依然可以在士林里不断提升自家的声望?
所以,虽然有不少有见识的王氏族人明确指出,与太行军往来是养虎为患。可王氏却也始终无法抵抗,每年数千万钱纯利润的魅力。
当然,生意归生意,绝不代表王氏就对太行军的态度友好。反倒是王氏借着这个由头,对太行军底细的刺探,可是不遗余力的。如今王氏门客通报给张杨的消息,就是:
——太行军正在进行战争动员,预计半个月以后,就将开展南下作战。
至于他们作战的目标嘛
不是太原,就是上党!
无疑,这个消息让王氏感到很意外,也很不安。
谁能想到张狂那个蛾贼,居然愚蠢到看不清天下大势,在关东诸侯纷纷起兵讨董的局面下,竟然选择了董卓这个莽夫奸贼一方?
而太原、上党二郡,立场都比较倾向于关东联军。在这样的局面下,太行军既然不可能去打董卓,自是不打太原,就打上党。
张杨自从担任了上党太守以来,一直都被郡中的事物搞得焦头烂额,也就谈不上去针对太行军进行什么谍报工作。所以,对太行军的底细,他只能听王氏门客来介绍。但是,当他听到太行军居然有能力动员起一万精兵时,立刻不淡定起来。
一支规模上万的军队,可不是张杨所能够轻松抵御的!
张杨目前手上可堪一战的军力,算上守城的郡兵。大约有三千多人。加上各县的守备县兵,总数当可达到五千以上。如果征发郡中丁壮,张杨凑齐一万大军,那也算不难。但是,临时动员的民兵,与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之间的战力差距之大。可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
面对正规军,民兵如果是守城的话,可堪一战,不过战损比也会相当接近。但要是想用民兵与正规军进行野战,在张杨的考量中,民兵只怕需要三到五倍的数量差距,才可以勉强抵挡得住。
听到这个消息,张杨算是明白了王氏门客的来意。无疑,太原郡也是看出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想要与上党郡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西北那个如今已经一飞冲天的“小天师”!
只是,张杨有些疑惑,为什么前来联络自己的,不是太原太守的亲信,而是世家大族的门客呢?
世家大族虽然是地方基层的实际把握者,可牵涉到郡县联合这等大事,他们只适合在暗中牵线。而不适合直接跳到前台来。这种事情,还是太守出面比较合适。
张杨在话语里略微问了一句。却得到了一个目瞪口呆的消息。
原来那个上任不久的太原太守,在听说了太行军预备南下的消息后,居然已经打理好行装,托病不出,只要局势一有不对,立刻准备辞官跑路了!
——这些阉竖余孽。果然靠不住!
张杨愤愤的想着。
那个太原太守,原本是出自“鸿都门学”一脉,与被诛杀的宦官有些联系,但并不算如何密切。要不然,那人也不能够在宦官倒台后。当上太守这样的高官。
只是,有了前面那厮准备跑路的消息做铺垫,张杨对这等没品的家伙,那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下意识的就将此人看做“下边没有了”的家伙。
与王氏门客约定好攻守同盟以后,张杨一个人呆在院子里,想着如何扩军之事。并州兵以悍勇著称,只要在个人技艺上不太挑剔,招兵是一点儿也不难。可是,难的就是如何为这些新兵,提供足够的粮饷和武器甲胄。
尤其是后两项,在整个中原地区到处在扩军的情形下,武器甲胄的价格,那是翻着跟斗的向上涨价。没有足够的武器盔甲,一个兵的战斗力至少要下降七成。
——看来,又要求助于郡中的豪族世家了
一想到要与那些老奸巨猾的豪族首领打交道,张杨就觉得还不如直接跟人真刀真枪的打上一仗。他实在不是一个适合治理地方的合格官吏。
每当这时,张杨就会羡慕起北方的那位同姓。在那位同姓的治下,据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有力的豪强存在。
就在张杨心生羡慕的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