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木匠皇帝(池塘)-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来,有什么吩咐!”
“方掌柜,商铺的事情已经准备好了,这里有两文书,其中一份是东家的,另外一份是你们方家的。东家已经在上面签字了,现在需要的就是你们方家的签字了!”在怀里拿出两张纸递给方行,陈洪颇为严肃的说道。
接过陈洪递过来的纸,方行缓缓的展开,慢慢的看了起来。文书上的意思很明了,由方家和叶家联合成立龙昌商号。文书上写了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当然大部分都是针对方家的。龙昌商号的资产全部属于叶家,无论是钱粮土地商铺,全部属于叶家。方家是龙昌商号名义上的东家,每年可以得到龙昌商号利润千分之一的收入。如果方家收入不足十万两,则有叶家为其补足!
将文书看了一边,方行也觉得没什么不妥的地方,便笑着点了点头,沉声道:“陈员外,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签了?”
“东家的字已经签好了,你只要签上你的名字就可以了!文书一式两份,东家和方家一人一份。”微笑着看着方行,陈洪笑着说道。
将方行签好字的合约收起来,陈洪喝了一口茶,沉声道:“以后你们不能再住在这里了,身为隆昌号的东家,住在这里配不上你们的身份。而且以后会有很多事情,你们住在这里也不安全,这是东家送给方家的,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的为东家做事!”
接过陈洪递过来的纸张,方行再一次轻轻的展开了,接着便愣住了。来到父亲的身边,方菲的目光也落到了那张纸上,紧接着便捂住自己的嘴,生怕自己叫出声来。
“这是西城的一走宅子,比你们这里大很多,是原来礼部尚书的府邸,礼部尚书被抄家了。东家说了,这座宅子就先送给方家了,不过要再等几天才能搬进去,这就是房契!”没有理会两个人的目光,陈洪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缓的说道。
满脸不敢置信的看着陈洪,方行声音颤抖的道:“陈员外,西城住的全是贵人,怎么能有商人住在那里呢?”
“那里虽然住的全是贵人,可是很多贵人也在经商,只不过私底下而已。放心的去吧!东家的能力不是你能想象的,好好的为东家做事,东家不会亏待了你们!”陈洪喝了一口茶,笑着说道。
此时的方行心里已经不是激动和兴奋了,反而是一种深深的恐惧,顺天府尹那边的事情摆平在预料之中。可是这张房契却让方行吓了一跳,礼部尚书的宅子,那是常人不能想象的。最重要的是辽东的案子还审完,这位神秘的东家就能搞到房契,这能耐也太大了。
以前因为被那些人联手逼着,方行也是病苦乱投医,此时方行心里充满了恐惧。和这样的人合作,就仿佛实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方家恐怕就得被灭门。
看着额头上冷汗直冒的方行,陈洪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便笑着道:“方掌柜,东家权势滔天,你放心吧!只要不做什么对不起东家的事情,方家什么事情都不会有,而且肯定会平步青云!经商的事情东家不方便出面,方家就是东家在外面的人,都是自己人。把心放在肚子里,过几天你们搬到新的宅院去,东家就会准备人手,到时候商号就会开张了!”
“请上复东家,方家一定尽心尽力,按照规矩办事!”对着陈洪一抱拳,方行沉声说道。
“方掌柜果然明事理,今天的事情在场的有三个人,东家希望这件事情保密。所以希望方家人能够守口如瓶,以后龙昌商号的东家就是你们方家!”微微的眯着眼睛,陈洪一脸谨慎的看着两个人,语气颇为严肃的说道。
对着陈洪再一次抱拳,方行一脸认真的说道:“方某对天发誓,一定保守这个秘密,陈员外放心,绝对不会走漏消息!”
满意的点了点头,陈洪笑着道:“这就定下来了,在等几天,我到新的方府去和你们说接下来的事情,我告辞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人选
……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三,宜婚丧嫁娶,忌动土搬家。
缓步的走上龙椅,看着下面跪着大臣,天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沉声道:“众位爱卿精神不错啊!看来都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啊!”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笑着道:“今天早朝,朕有些事情需要决定,不过朕想听听爱卿们的想法!现如今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辽东,朝中的大学士只有刘一璟一个人。刘一璟本事勤勉,恪守本分,实乃一能臣、干臣、难得之臣,朕特旨加封刘一璟为少保,进光禄大夫,为内阁次辅!”
天启皇帝的话音刚落,下面的人就愣住了,虽然上次天启皇帝在早朝上说的话很绝,可是做出来的事情却不绝。朝堂上的东林党被清扫一空,或许有人反对了,可是在齐浙楚党和杨鹤等人压制下,反对的声浪还没起来,就被压下去了。
可是在这个时候,身为东林党骨干的刘一璟,不但没有被下狱,反而还加官进爵,这是做的什么打算?
站在人群里的杨鹤轻轻的叹了口气,看向天启皇帝的目光便的很复杂。心里他其实能够明白天启皇帝为什么这么做,也希望天启皇帝这么做,只是这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朝堂上的东林党被一扫而空,可是东林党盘踞朝堂这么多年,地方上的实力盘根错节。如果将这些人放置不管,地方上很容易闹出乱子,齐浙楚党也不会放过这样壮大自己,报复老对手的机会。
天启皇帝此时提拔刘一璟,就告诉所有人这次的事情到此为止了,也告诉东林党的那些人,你们的新领袖诞生了。内阁次辅、太保、光禄大夫,这几个职位一下来刘一璟就成了朝堂上仅次于孙承宗的人了。有东林党原本官员的支持,刘一璟很快就能站稳脚跟。最重要的是刘一璟为人正直,不徇私情,可以让天启皇帝放心的使用。与其将东林党弄到残破不堪,地方动荡,还不如收为己用。
看着一脸淡然的天启皇帝,面容上还有一些稚嫩,可是杨鹤的心里明白,天启皇帝的心机可是不简单。虽然是年轻轻轻,可是这也是帝王心术啊!
笑着看着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沉声道:“内阁大学士制度乃太祖所创,现今内阁大学士空缺三位,朕今天找爱卿们来就是希望大家推举一下!众位爱卿将推举的折子交到刘爱卿那里,等到他所有的人汇总之后,朕会从中挑选的!”
“陛下圣明!”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臣们齐声的说道,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看到了机会。包括齐浙楚党的三位领袖,他们肯定是会被推选的,就要看天启皇帝怎么选择了。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这件事情就先这样吧!等朕看到爱卿们的奏折在做决断,下面朕想和众位爱卿商量一下辽东的事情。”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天启皇帝沉声道:“蓟辽总督刘彻,罔顾君恩,死不足惜。蓟州虽然有定国公坐镇,可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朕想问一问众位爱卿,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天启皇帝的话说完,所有人都是面面相觑,每个党派都想得到这个位置,全部都在冥思苦想。可是无论这些人怎么想,却觉得怎么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眉头便皱的更紧了。
蓟辽总督的位置非常的重要,掌管四镇军事,节制三省巡抚。在整个大明朝,所有的外任之中,也就只有统领四省军务的三边总督能与这个位置相提并论!
想要做蓟辽总督,不但要有威望,而且还要有不俗的能力。如果一个酒囊饭袋,估计很快就会被天启皇帝抓回来,砍了脑袋。
看着下面冥思苦想的这些人,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自己仗着知道这个时代的历史,想了好几天都没想出来。看来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天启皇帝刚要开口,朝堂上便站出来一个人。
“陛下,左都御史杨鹤,为官清正,能力过人,且知兵事。臣举荐左都御史杨鹤出任蓟辽总督,相信杨大人定能不负陛下所托,整顿四镇局势。”站出来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此时的周嘉谟一脸的严肃,态度十分认真的说道。
听到杨鹤的名字天启皇帝微微一愣,看到下面的很多人颇以为然的点头,天启皇帝就想笑。现在的周嘉谟和杨鹤的关系非常好,他举荐杨鹤肯定没有私心。杨鹤身为左都御史,出任蓟辽总督级别上一刚好合适。
将目光看向杨鹤,天启皇帝饶有兴趣的看着他,可是杨鹤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看不出有什么不妥。淡然的笑了笑,天启皇帝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杨鹤,他还真的做过督师,而且还是和蓟辽总督差不多的三边总督。
在天启皇帝的印象里,杨鹤是一个好官,为官清廉,立身持正,现对于他的儿子杨嗣昌,人品要好很多。最重要的是杨鹤深知百姓疾苦,爱民如子,能力也是非常的不错的。在杨鹤担任三边总督期间,山西陕西爆发了神一魁领导的农民起义。
看到三边人民受苦的杨鹤,不忍心刀兵相向,一力主张招抚。当时在位的崇祯皇帝也相信了杨鹤的话,可是朝廷当时没有钱,想要安置难民招抚叛匪,就需要让这些人吃饱饭。可是朝廷没有这个能力,没有办法让他们吃饭,流寇降而复叛。又因为围剿的力度够,导致了流寇逐渐的壮大,最终变成了滚滚的洪流。
对于杨鹤,天启皇帝一直觉得这是一位好官,难得的好官,也一直非常的器重。可是换个角度,身为皇上一定要懂得知人善任,杨鹤是一个读书人,不懂兵事。而且心肠比较软,喋血杀场的事情不适合他。如果让杨鹤去治理一省之地,天启皇帝相信,杨鹤一定会是一个好官。肯定上对的起朝廷,下对的起百姓,受万民拥戴。
见还要有人站出来,天启皇帝轻轻的摆了摆手,沉声道:“杨爱卿乃国之干城,颇有能力,朕有别的事情交付于杨爱卿,蓟辽总督还是换别人吧!”
听到天启皇帝这么说,所有人都是一愣,然后很多人就将目光看向了杨鹤。只是杨鹤还是面色一丝不变,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在心里赞叹,这份养气功夫就很了不起了。
在下面的大臣中扫视一圈,天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沉吟一下接着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合适的人选,那朕就认命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太保孙承宗驻守辽东的有功,朕擢升其为蓟辽总督,掌管四镇军事,接旨三省巡抚。至于辽东督师的人选,众位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孙承宗做蓟辽总督,朝堂上谁也说不出什么,无论是地位还是能力,孙承宗在朝中都不做第二人选。听天启皇帝提到辽东督师,下面的人又开始冥思苦想,不过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陛下,原辽东经略熊廷弼,治军有方,沈阳城一战颇有功勋。在此前又曾蒙受不白之冤,臣请擢升熊廷弼为辽东督师,掌管辽东军务!”这次站出来得是刑部尚书官应震,朝中很多都和熊廷弼有仇,不过官应震却是例外。两个人虽然不是莫逆之交,可是却也算的上志同道合!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熊廷弼确实有功于国,也确实颇有能力,提拔他本就是应该的。可是辽东督师的位置却不太适合熊廷弼,辽东督师总督辽东军政,主抓辽东战事,不知道还有哪位爱卿有合适的人选?”
“陛下,臣举荐兵部右侍郎熊文灿督师辽东,熊文灿刚正不阿,为官清廉,且深通用兵之道,曾经在沿海打过倭寇。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官员,臣请陛下擢升熊文灿,督师辽东!”这次站出来的是鸿胪寺卿成方,此人平日在朝上很少说话,天启皇帝也没有想到他会这个时候开口。
对于熊文灿,天启皇帝还真是忽略了,现在想想确实有些过分。熊文灿确实懂兵事,且忠心也没有问题,历史上熊文灿做了杨嗣昌的替罪羊,被杨嗣昌杀了!
熊文灿曾经在陕西连战连捷,剿灭了多股流寇,不过一位杨嗣昌一直坚持他父亲是对的,主张招抚,结果导致了整个围剿的失败。熊文灿也因此获罪,这也可说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自从兵部尚书姚宗文被抓之后,兵部的事情大部分由熊文灿做主,可是自从天启皇帝将钱龙锡派代兵部,熊文灿就将很多权力让了出来。在他看了自己肯定要受到牵连,直到今日早朝天启皇帝封了刘一璟的官,熊文灿才放下了心。只是此时有人保举自己,熊文灿心里不住的埋怨,看向天启皇帝的目光也是小心翼翼的!
第二百一十三章沈阳中卫
……
天启皇帝正在上早朝,辽东的太阳还没有升起,孙承宗走出自己的帐篷,就看到了不远处的熊廷弼,不由笑着道:“飞百,起来的挺早啊!”
看着走出来的孙承宗,熊廷弼轻轻的一抱拳,沉声道:“见过大帅!”
“好了,飞百!说过多少次了,你我之间用不着如此。”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孙承宗沉声道:“大帅,我们就这样离开沈阳是不是有些不妥啊?昨天我看贺世贤将军的脸色可是不好看啊!”
深深的吸了口气,孙承宗顿时觉得全身都一阵通透,笑着道:“没关系的,贺世贤不高兴是因为我们没有带着他,心生嫉妒!飞百啊!不要着急,杨渊已经被抓起来了,你的案子也马上就能昭雪,老夫已经上了折子。将飞百的功绩一一叙述,相信皇上不日就会有赏赐下来。”
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熊廷弼恭敬的道:“谢大帅栽培!”
“这都是你应得的。”笑着点了点头,孙承宗笑着道:“怎么没有看到尤总兵,他不应该起的这么晚啊?”
“回大人,尤总兵早就起来,应该市区巡视了。毕竟这次大帅出来,只带了五千人马,略显单薄了!如果出了什么事情,我们谁也担待不起啊!”熊廷弼依旧有些担心的看着孙承宗,虽然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孙承宗的想法,可是熊廷弼还是想在试一试!
轻轻的摇了摇头,孙承宗一脸认真的看着熊廷弼,沉声道:“飞百,我们虽然取得了沈阳之战的胜利,可是整个辽东的局势很是很复杂。虽然这么多年我们和蒙古一只关系不错,可是我们的仇恨太深,没有办法和解。一旦解决了建奴,那我们面对的就是蒙古,想要彻底平定东北和西北,我们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经历。”
“可是大人!”熊廷弼还要开口,却被孙承宗一挥手打断了,孙承宗神色有些黯然的说道:“老夫有雄心壮志,也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可是天不假年。老夫今年已经六十多了,还能为了皇上,为了大明做多少事情?当年诸葛武侯含恨而终,老夫却不想带着遗憾而去。在老夫剩下的时间里,老夫要抓紧时间大明平复边患,以报陛下的知遇之恩啊!”
“大人心胸宽广,卑职佩服!”看着孙承宗严肃的表情,听着孙承宗决然的话语,熊廷弼一躬到地,颇为动情的道:“大帅,熊廷弼有生之年一定辅助大帅,实现大帅的抱负,为大明扫平边患!”
就在两个人谈话的时候,尤世功穿着盔甲走了过来,对着孙承宗一抱拳恭敬的道:“卑职见过元帅!见过熊经络!”
“尤将军,我们这是走到哪里了?”看着尤世功,孙承宗沉声问道。
“回大帅,我们很快就能到沈阳中卫了,上次沈阳之战,建奴派人围攻这里。不过沈阳中卫坚守住了,后来大帅打退了建奴,沈阳中卫也就保存了下来。”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尤世功沉声道。
缓缓点了点头,孙承宗问道:“前卫的守将是谁?”
“回避下,是吴襄,原本是个参将,因为这次沈阳之战有功,现在刚刚升为副总兵!”尤世功在辽东多年,对辽东的将领还是非常了解的,他和吴襄也见过几次面。对于吴襄的为人,尤世功颇为赞赏,现在说起来也好久没见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孙承宗笑着道:“传令,全军吃早饭,午时之前赶到沈阳前卫,本帅要见见这个吴襄。”
坐在自己的马车上,孙承宗正在翻着兵书,对于这位辽东督师来说,读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大人,到沈阳中卫了,不过城上好像戒严了!”在外面骑马的熊廷弼来到孙承宗的马车前,大声的说道。
轻轻的放下手中的书本,孙承宗笑着说道:“这一路上我们都没有遇到沈阳中卫的侦骑,他们怎么会知道有人来了?还提前做了准备?”
“回大人,虽然没有遇到侦骑,可是却看到不少人,应该是这些人里面有化妆的侦骑!”熊廷弼略微沉吟了一下,迟疑着道。
笑着点了点头,孙承宗感概的道:“还没有到沈阳中卫,这位吴总兵就给了我们一个惊喜,看来这也不是个寻常的人物啊!”
“大帅,您在这里稍等,卑职去叫门!”大声的笑了笑,熊廷弼向着前面走了过去。
来到沈阳中卫的城下,熊廷弼发现这里和上次来的时候又不一样了,城墙加高了不少,壕沟也深了一些。看来上次沈阳之战过后,这里似乎整修过了,不过这个吴襄没有像朝廷要银子啊!
“上面的可是吴襄吴总兵?”熊廷弼刚刚来到城下,一边的尤世功已经对着城上喊了起来。熊廷弼只能苦笑着摇头,一脸的无奈!
“原来是尤总兵,多日不见,尤总兵可好?我这就派人下去开门!”看到下面有熟人,吴襄顿时心放下了一半。刚刚他已经接到了侦骑的报告,方圆十里之内就只有这一支人马。这支人马只有五千人,自己城内可是有兵力一万五千,就算是有什么突发事件,也没有什么问题。
时间不长,城门便缓缓的打开了,吴襄带着人走了出来,笑着对尤世功说道:“尤总兵,请进城!”
打马来到吴襄的跟前,尤世功笑着道:“吴总兵,这次可不是我来的,辽东督师孙承宗孙大帅和辽东经略熊廷弼熊大人来了!”
听了尤世功的话吴襄就是一愣,辽东督师孙承宗和辽东经略熊廷弼都来了,这是要做什么?自己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啊?再说处置自己也不用如此的兴师动众啊!
略微沉吟了一下,吴襄谨慎的看着远处的钦差符节,心中怀疑是不是有诈啊?
“吴总兵,别来无恙啊!”就在吴襄犹豫的时候,有一个声音传了过来。吴襄将目光像声音的来源出看去,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是辽东经略熊廷弼。对于孙承宗,吴襄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可是熊廷弼,吴襄有过数面之缘,知道事情没有假了!
打马来到熊廷弼两个人的身边,吴襄坐在马上对着熊廷弼一抱拳,沉声道:“卑职沈阳中卫守将吴襄,见过熊经略熊大人!”
“吴将军免礼,多日不见吴将军风采依旧,跟我去见大帅吧!大帅巡视辽东,第一站就到这里来了,希望吴总兵有个准备!”来到吴襄的身边,熊廷弼笑着道。
认真的点了点头,吴襄沉声道:“多谢熊大人,吴襄感激不尽!”
三人一起翻身下马,来到了孙承宗的马车前面,这个时候孙承宗已经下了马车。
向这边走的时候,孙承宗和吴襄就在互相打量,在吴襄的眼里,孙承宗就是个和善的老者,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不过当看到孙承宗的目光时,吴襄就觉得十分的不寻常。孙承宗的目光很是平和,并不锐利,可是却是异常的深邃。对于孙承宗,吴襄和不敢小瞧,这位的地位可谓当朝第一人。深受天启皇帝的器重与信任,官职比自己高实在太多了。
吴襄看着孙承宗的时候,孙承宗也在上下打量着吴襄,这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身上穿着铠甲,腰间挎着宝剑,看来英气勃勃的。
“卑职沈阳中卫守将副总兵吴襄,见过孙大叔帅!不知道大帅驾临,卑职施礼,请大帅恕罪!”撩起战袍跪倒,吴襄大声的说道。
上前一步将吴襄搀扶起来,孙承宗笑着道:“吴将军请起,正所谓不请自来是恶客,本帅虽然是辽东督师,没有打招呼就来到了吴将军地盘,希望吴将军不要见怪啊!”
“大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卑职镇守沈阳中卫,实乃大明领土,何来卑职的地盘?大帅是辽东督师,辽东之地权归大帅管辖,文武官员全都归大帅节制。大帅巡查辽东本就无可厚非,卑职岂敢有意见,卑职是个粗人,大帅这是诛心之言,请恕卑职不能接受!”对着孙承宗一抱拳,吴襄沉着脸说道。
笑着点了点头,孙承宗笑着道:“好,吴将军好骨气,本帅甚慰!如果辽东将士都能有吴将军这般想法,何愁建奴不灭!”
见孙承宗这个态度吴襄就是一愣,本以为自己这么说话孙承宗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孙承宗会是这个态度,这位孙大帅不是能力的问题,这份心胸就是世间少有。吴襄见过的文官不在少数,像孙承宗这样胸怀的却是第一个,对着孙承宗一抱拳,大声的说道:“大帅心胸宽广,卑职佩服不已,请恕卑职无理!”
笑着摇了摇头,孙承宗笑着道:“吴将军客气了,本帅最喜欢将军这样的性情众人,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相处的愉快!”
“多谢大帅宽宏打量,大帅请入城,卑职召集军士,让大帅检查!”伸手示意孙承宗入城,吴襄笑着说道。
第一百一十四章吴三桂
……
进城之后,孙承宗也没有耽搁,直接来到了教军场,虽然对吴襄的第一面印象不错,可是孙承宗是个看实际的人。对于一个将军来讲,看他手下的士兵要比看他本人重要的多。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看着教军场上站立的士卒,孙承宗微微点了点头,士卒装备很精良。相比于孙承宗刚到辽东时候的沈阳军,都要强一些。沈阳城的粮草军械被杨渊克扣,按理说这里也免不了,怎么这里会好很多?孙承宗不由的颇为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吴襄。
接着向前走,孙承宗发现士卒的精神都非常好,每个人眼中都站着光芒。身体也是十分的强壮,看得出来这些士卒的伙食应该不错。
来到一个士卒的身边,孙承宗看了看士卒的刀,发现制作的都十分的精良,不由的对吴襄再一次高看了一样。
等到离开教军场,孙承宗都非常的满意,作为一支驻守沈阳中卫的军队,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可以说十分的不容易。此时孙承宗虽然怀疑吴襄哪来的钱财装备这些军队,可是对于吴襄的能力,孙承宗也给与了肯定。
一行人也没有停留,直接奔着吴襄的府邸走了过来,来到门口之后,吴襄对下人吩咐道:“让厨房准备酒菜,家里来个尊贵的客人,让大师傅用点心!”说完对着孙承宗几人笑了笑,沉声道:“大帅请!”能够有资格来这里的,只有孙承宗、熊廷弼和尤世功。
几个人簇拥着孙承宗往前走,可是刚刚走到院子里,就被一个人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此时少年正在练武。在吴襄的院子中,转过影壁墙就是一个不小的练武场,少年此时正在练刀。
一把铁背开山刀在少年的手里仿佛没有重量,不断的上写飞舞,左劈右砍!
吴襄想要招呼少年,却被孙承宗一摆手止住了,几人饶有兴趣的看着年轻人练刀。许久,年轻人的身体猛地一蹿,手中大刀猛地向立在一边的圆木桩上劈了下去。伴随着一声巨响,木桩被猛地劈为两半,向两边飞了出去。
少年把刀放回到兵器架子上,又拿起一边的一张弓,从弓的大小来看,这张弓很明显是一张硬功,而且应该在三担左右。只见少年拿起一支羽箭,对着百步外的一个靶子猛地射了出去。也没有看羽箭是否射中,少年一翻身,又拿出一根羽箭,一个金刚铁板桥,倒着身子又是一箭。第二支羽箭射出去之后,少年的身子猛地一翻,同时抽出一根羽箭,身子一拧,再一次射出一支羽箭!
孙承宗几个人看着少年射箭,不由得有一种目瞪口呆的感觉方看到三支羽箭纷纷命中靶心,其中一支还蛇劈了前一支羽箭,顿时全都愣住了。让几人没有想到的是,看到这一幕少年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喜色,将弓扔到一边,便低着头琢磨了起来。
见几人都看着自己的儿子,吴襄微微一笑,这么多年他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儿子。略微沉吟了一下,吴襄大声的喊道:“桂儿,过来!”
少年原本蹲在地上,听到有人叫自己便抬头看去,当看到是自己的父亲之后,少年便跑了过来。来到吴襄的身边,对着吴襄施了一礼,大声的道:“父亲!”
“桂儿,这是辽东督师孙大帅,桂儿快来见礼!”拉着自己的儿子来到孙承宗的身边,吴襄沉声道。
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少年恭敬的道:“吴三桂见过孙大帅!”
缓缓的点了点头,孙承宗笑着道:“好,不错,后生可畏啊!”又转过头笑着对吴襄道:“吴将军有一个好儿子,这么年轻出色,怎么没有参军?”
“回大帅,三桂从小就十分的有天赋,无论是练武或者是兵书,卑职准备明年的武举送他进京。相信以他的能力,应该能够有一个好前程!”对着孙承宗施了一礼,吴襄笑着道。吴襄明白无论是自己的前途,或者是儿子的前途,都是孙承宗一句话的事情。
淡然的笑了笑,孙承宗满意的道:“大明的人才啊!将来大明的江山都要靠这些年轻人,看到他,老夫真的觉得自己老了!”
“大帅智谋深远,实乃是辽东之福,朝廷之福!大帅刚刚赴任辽东,便取得了沈阳大胜,卑职相信平复建奴,不过是时间问题!”吴襄见孙承宗很欣赏自己的儿子,不由笑着说道。
四下看了看,吴襄笑着道:“大帅,这里不是讲话的地方,我们还是到里面去吧!酒菜可能还要等一下,不过卑职这里有上好的茶叶,还是去客厅喝茶吧!”
“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到客厅去喝茶吧!老夫十分的想看看,吴将军有什么好茶叶,希望不要让老夫失望啊!”笑着看着吴襄,孙承宗淡然的说道。
“大帅这边请,卑职相信,肯定不会让大帅失望的!”吴襄一伸手,笑着说道。
一行人缓步的向着吴家的大厅走了过去,孙承宗不时问一问吴三桂的事情,看的出来,他对这个年轻人十分的感兴趣!
孙承宗这边有说有笑,天启皇帝的早朝却有些焦头烂额了,整个一个早朝只把孙承宗接任蓟辽总督的事情给定了下来,辽东督师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好呢!
看着站出来的熊文灿,天启皇帝的眉头就是一皱,对于熊文灿天启皇帝觉得这个人是个人才,不过总觉的他不适合做辽东督师。
“陛下,臣才疏学浅,虽然打过倭寇,不过也是因为将士们用命,臣才能立此功劳。辽东督师臣自认不能升任,一旦除了什么纰漏,臣自然是最该万死,可是辽东一地不能有闪失啊!”熊文灿此时是打定了注意,这次的事情自己多多的远远的,低调一点,希望天启皇帝能不找自己的麻烦。虽然自己和东林党有些关联,可是相交不是很深啊!
看着熊文灿想要退却的样子,天启皇帝明白,这次自己的大清洗,让很多官员产生了明哲保身的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