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业中华(郁榕)-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毅德也想用教导连阻止溃兵作乱,但是饿极了的溃兵反过来把还有一点粮食的教导连围住了。
教导连也被缴械了,因为警卫团不愿意冒险。刘毅德发现遇到的是士兵们虽然没有集中在一起,没有什么声势,但是当他们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时候,你就发现,那是生死要地,怎么自己就没发现呢。
当越来越多穿着迷彩服的士兵占据了所有的攻击要点,形成火力包围的时候,刘毅德选择了缴械。
因为这是一只杀气腾腾,装备精良。自己无法战胜的军队。
当这些军人过来收缴枪支的时候,所有的教导团的士兵都眼红了,因为这些军人身上至少有两把枪。还有匕首,手雷,有些还有第三把枪手枪。
而自己每人身上只有一把枪,还没有多少子弹。
这就是第四军的人?
刘毅德带着军官们见到张春时,没有把张春当成第三军的军长,而是向毛石山行军礼。毕竟毛石山这个大个子在这些人中间太显眼了。而这些人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他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虽然他们身上有些标示,但是他一时之间没有弄懂代表着什么。
当他得知毛石山身边,参谋一样的年轻人才是第四军军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
刘毅德向张春汇报了教导连和他收束的部队的情况,第三军人数少点,一共六千人,不过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千人。教导连以前是教导团。打仗损失了一些,乱兵中跑散了一半人,只是在刘毅德守住衙门后,周围的一些学生军官才慢慢带着一些人汇聚过来。
“你们是真正的革命者。”张春感慨地说:“真正的革命者除了为国,还要为民。你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代表老百姓感谢你们。”
张春对着列队的这一百多个第三军的士兵鞠躬。
远安,周荣的动作要比张春快,不过他下了杀手。是一路杀过来的。他将第二军投降的不足七百人送到安福寺后,又开始攻击前进。并剿灭盘踞在各地的民团。以至于很多年后,宜昌和远安人听到了周荣的名字,小孩子都不敢哭。
“这个周荣是不是有些过分?”毛石山看着一份份战报。
“乱世用雷霆手段。”张春连眉毛都没眨一下。
“荆门太重要了,他没有时间在这边混,他再给我们打基础,恶名自己担。剩下的工作要看我们。”
第二军和第三军的溃散,让在秭归的黎天才赶到大事不妙,带着第一军残余人马赶到了宜昌,宜昌的局势总算稳定下来。但是秭归很快被川军占领,远安已经是第四军的地盘。张春和毛石山在安福寺会同一师第一团开始整编两个军不到三千人的残余部队,这还是各地保持没有溃散的班排汇集而成的。人数已经不足原来的四分之一。
一师一团的团长是张明,作为主力团的团长,对于练兵有着足够的经验,很快就把队伍整编完毕。并开始扫荡民团,以战代训。周荣把部队交给毛石山后就赶回荆门去了。
李大钊组织的工作组陆续赶到远安,开始进行哪里的城区整顿工作。
蔡和森完成任务后和向警予也赶回荆州去了。他还要调配粮食过来,而且荆州也走不开。
蔡和森与向警予带的民兵留在来往的路上了。这些人得到了沿路村庄的信任,开始组织分田地。只是这些人本来就是农民,没有多少整体观念。张春把工作组拆散,让他们下去带领这些留下的民工和民兵工作。
地方上的乱局还是让一些有着爱国思想的人站了出来。时象晋,已经七十六岁了,原湖北省教育司司长,被北洋政府挤下台后赋闲在家,家里主要开药店和医馆,还有一家小学堂。他家也没有多少地了,所以土地政策他并不反对。时象晋跑来找张春,张春干脆就让老人家暂时代理枝江县长的职务,老人家身体确实不好,不过威望高,医术好,活人无数。所以能够镇住局面。
张继煦,四十四岁,曾经是董必武的老师,一个月前任安徽教育厅长,因为支持学潮而备受挤压,董必武一封信过去,他干脆辞官跑回来了。危机时期,梁启超就临时任命他为枝江副县长,成了时象晋老人家的副手,明显的大材小用。不过张继煦没有怨言,现在连夜在往枝江赶。
宜昌,刘湘猛攻县城,黎天才备受内忧外患,又无粮草,只能求援。一团和警卫团的两个连连夜偷袭刘湘,刘湘的部队崩溃。
黎天才到了安福寺,问张春有何打算。毕竟黎天才是靖**的总司令。张春穿上了从来没有穿过的军装,只是没有任何官阶标志。和毛石山一起见黎天才。
军营外,三千名士兵正在接收考核。考核他们的也是士兵,但是不管是军容,还是战斗素养文化水平都不是自己的士兵能够比的。黎天才知道第四军的大部队已经在追击刘湘。但是没想到张春身边的人这么少。
问题是。这三千多人居然对这一百多人俯首帖耳,没有起半点反抗执行。要知道,据说考核不过关的士兵都将打发到地方,或者直接回家。
黎天才曾想过是不是让自己的卫兵一举拿下张春和毛石山,但是看到营房里全部服装的士兵,就打消了这个主意。他注意到连通讯女兵和参谋身上都有长短枪两只,腰间和绑腿上都有匕首。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不是装饰。这些士兵的眼睛里的杀气只有久经战场才有的。
黎天才没有见过张春夫妇,不过新民报上有张春夫妇的画像,蔡威廉画的。画反应的是张春夫妇真实的相貌,丽质稍微出众一些,张春的相貌极为普通。可是见到真人却不一样,因为两个人都有一种奇特的气质在里面。在这种气质下面。你很容易忽略两个人到底长什么模样。
与毛石山不同。毛石山年轻,英俊,气质飞扬,他坐在那里,会成为所有人的焦点。可是张春夫妇两个人是亲切,亲切到你很容易忘记他们坐在那个地方,而是和你坐在一起。
黎天才被这种古怪的感觉弄迷糊了。因为他的注意力集中不到主角身上,好像这两个人不存在一样。他常常在和张春谈话时。眼睛看得对象却是傍边坐着的毛石山。
不过实际上,毛石山见到黎天才的就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鉴于第二军和第三军溃散。第一军战力损失比较大,宜昌我想暂时由第四军接手。第一军可以在远安进行休整补给后,再决定去向。不知道总司令的意见为何?”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事实上,黎天才确实失败了,三个军还不如张春一个军。黎天才叹了口气:“到现在我也没弄懂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一道光从窗户照射进来,张春好丽质是坐在这道光影之下,这是两个人下意识的行为。因为几乎并排坐着的毛石山并不在光影里,对于黎天才来说自然会清晰明了。这种鲜明的对比,还有诡异的光影往往会给人的视觉带来一些错误的影响,加上丽质使用的一些小手段。这就是对面黎天才有确定不了两个人位置的原因。
张春没想到黎天才直接把心中的郁闷说出来,虽然没有表示反对,但是他没有掩饰失望和不满。这说明黎天才这个人是可交的。张春笑道:“靖**当然是成功了。我们控制的区域已经有十四个县。”
毛石山补充道:“我们已经组成了至少七个县全新的人民政府,实行全新的民主制度,所以我认为我们是成功的。”
黎天才苦笑了一下,知道这还是表示张春至少认同了靖**。黎天才还是想确认一下:“现在南北对峙,不知道张军长是支持南军,还是支持北军。”
“我支持国家,只要有一个稳定的政府,我就支持这个政府。我不相信北军能够形成统一的政府,这方面,南军的希望大一些。但是我要保留我的地方自治权利。”张春也没有客气,回答得直接了当。
“为什么你不能听从孙先生,实现全国统一。”
“我支持孙先生全国统一的意愿,但是国民党党内太多人我不信任。国民党是有几个松散的同盟组成,党内矛盾重重,孙先生手里无兵无权,只能依靠兵头和军阀。所以我不认为孙先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就算组成了政府,也不代表能够统一。”
黎天才愣住了,沉思了好久才问:“你认为我军如何进行休整,休整后所向何方?”
张春指了指身边的毛石山道:“这个需要问润之,我不管具体的战斗。”
毛石山笑道:“宜昌我会守住,所以远安相对安全。黎司令可以在那里修整,我会把所有缴获的枪支以及大炮,包括第二军和第三军的部分都交给第一军。远安县归属黎司令节制,关于粮食的问题,除了远安县可以自筹以外,可以向沙洋等地方政府购买一部分。但是不会多,荆门荆州两地的百姓现在也十分困难,全靠着七个县供应。至于第一军向何方攻击,第四军不干涉。”
黎天才想了一下,点头道:“我不会再远安偏安一时,所以休整完以后,还请为民老弟派人接收。不过不知道对下一步的进攻方向,为民和润之老弟有什么建议?”
“这要看孙先生的意图,如果他想与靖**连成一体,黎司令可以攻下武汉,湖南没了援军,自然挡不住两广的攻击。孙先生可以逐步统一南方。不过我建议黎司令配合我军拿下襄阳,然后进占南阳,把南阳守住了,再看孙先生的意图。这样你背靠我们,只要不出意外,能够生存下来。这个时候,只要湖南的援军不断,北军啃不动你,只要你不表现出激进的举动,他们暂时不会管我们。如果拿下武汉,这意味着您断了湖南北军的归路,您可以想象北军会猛烈反扑,孙先生能够给我们多大的支持,实在不容乐观。”毛石山在第一张地图上挥手划了半圈。
“你这是军阀割据。”黎天才看着这个大个子的年轻人。
毛石山点头道:“是的,进行武装割据。只要孙先生拿下南方,南北和谈就成了。黎司令只要守住南阳,慢慢发展经济,扩充实力,完全可以逐步攻略河南。您集中了三个军的武器,能够组成完整的炮团,只要部队整训得好,不是太大的问题。”
黎天才久久地看着归于沉默,但是目光坦然的毛石山,以及光影下,看似清晰,实则模糊的张春夫妇。
长叹了一口气,站起来拱拱手:“润之高见,黎某这就去准备移防。”
张春夫妇和毛石山把黎天才送出军营。
张春摸了一下下巴道:“看来黎将军对我坐山看虎斗不太满意。”
毛石山轻蔑地一笑:“有老虎吗,两个小儿吵架而已。”
张春看着毛石山:“润之怎么有这么大的豪气。”
毛石山哈哈笑了:“是军长有这么大的豪气,只是军长不说,我说了而已。”
地四十三章马林
黎天才听从了毛润之的计划。
第一军还有七千多人,有两个完整的师。并组建了庞大的炮团,张春保证能够供应足够的炮弹,不过需要用银子买。黎天才粮食没有,但是银子很多。他把从宜昌到远安的富户全部抢了,比周荣还狠。周荣只杀该杀的人,但是没有动过地主富户的财产。黎天才显然根本就没想在远安待多长时间,是人财都抢。
毛石山听说后,只是皱了一下眉头,没说什么。有了对比,宜昌的富户倒是平静了下来,毕竟夺人钱财是断人生路。第四军虽然杀人,但是杀的都是组织抵抗的人,两军对垒,输了就是输了,倒也光明正大。
四月,张春赶回了荆州,因为来了两个特殊的人物,共产国际的马林到了。
由于中国各地成立**小组时,就出现了分歧,虽然大多数都赞同实现**的理想,但是以新民大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为主的中国本土派理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马林出生在荷兰,后来在荷属东印度商行做事,是铁路电车工会机关刊物《坚韧报》的主编。俄国十月革命后,由于马林鼓动东印度实行革命,被荷兰总督驱除出境。到了俄国后很快成为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马林能讲英语、德语、法语和荷兰语,也稍懂俄语。本来现在来中国,共产国际认为还有些早,但是由于中国出现的变数。很可能是中国**组织流产或者变质,所以列宁就提前让马林前往中国。
在中国,诸多**小组中。只有新民大学的**小组最大,人数最多,且掌握着地方政权,相对安全。所以马林选择了新民大学为落脚点。但是当电报传到第四军军部时。顾明认为新民大学牵涉国家机密太多,由于鄂中地方自治政府悬在古城荆州,荆州靠近长江,马林乘坐的轮船可以直接到达这里。所以是比较合适的会谈地点。
马林这次来没有通知其它党小组,显然只是要来摸一下底。由于考虑到新民报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列宁怕难以沟通。所以把张太雷派来担任马林的翻译,同时任命张太雷为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书记。
古城荆州,正在做城市改建,不过首先要治理的就是荆州城上的一盆水“长湖”。
有了治理大柴湖的经验。长湖基本上采取的是保护的政策。以充分发挥长湖天然的对于汉江与长江的泄洪与防洪作用。
不过沿着荆州的长湖堤防修建和加固。古城内也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规划。京山与钟祥城市改造的经验教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建筑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建设是尽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新修建的居民楼沿袭着原有的城市风格。之所以要建设楼宇,而不是原来的四合院,是因为要给城市道路和基础建设腾地方。不过有些楼盘是按照四合院的结构设计的,设计院的小伙子在玩好了结构和力学后,总算开始尝试模仿现有建筑特色进行外观设计。并不再是丑陋的四方盒子。
但是也只是模仿而已,到创新还早着呢。
荆州是座大城,所以现在改建的地方还有限,只在交通干道两侧。不过因为设计院极其重视城市绿地和古树。古建筑的保护。所以这些“高层建筑”分布十分稀疏,不过还有继续长高的趋势。
为了继续长高。已经有了建筑机械制造经验的仙女机械厂在荆州开始建设一家电梯厂,要把矿山使用的提升技术运用到高层楼宇中来。
高层建筑带来的还有供电,照明,供水,供暖等等问题。绿源山的玻璃厂产能不够,沙洋已经新建了一家大型的玻璃厂。绿源山去生产特种玻璃去了。蔡和森还准备在荆门建灯泡厂和电缆厂、开关厂。他和京山的张扬抢项目抢的厉害。曾思敏不得不在工商局下面成立统计计划处来进行产业规划,因为这些产业都需要财政拿钱出来,她得考虑资金回收问题。
马林和张太雷的轮船到的时候,张春正在工商局的会议室里听统计计划处的人汇报。也许是习惯使然,会议室根本不像会议室,而像一个学术报告厅。实际上,统计计划处的人写的报告也像是论文,而不像是报告。
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涉及机密,参加的人员有了限制和规定,不是邀请的人进不了会议室。
所以连伍豪也只能在外面等着。
鄂中地方自治政府的牌子已经挂在了原荆州府衙门的门楼傍边。不过原来的围墙居然全部拆掉了,衙门四周原来有一些商号,或者官员府邸。不过除了正厅和有特色的厢房还在,其它的都拆了。变成了四通八达的绿地。
衙门对面的考试院变成了荆州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学院,傍边一个道台的府邸变成了荆州第一中学。现在是下课时间,整块绿地上都是学生,或者奔跑玩耍,或者坐在树下安静地读书。
一条正在建设的道路非常奇特。两条双向的轨道在全封闭的围墙里面。学校和衙门两侧正在正在修建的车站非常长,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过屋顶是传统的飞檐和斗拱。而且不是连续的,有很多复杂的小结构在里面。漂亮得有些奢侈。
车站的玻璃围廊也是几重结构,中国人难道不嫌麻烦吗?
马林不知道的是,这是在仙女机械厂吃了亏的结果。这种复杂的结构在保持了通风的同时还能有效消除列车行驶的噪音对外界的影响。
人行道很宽阔,人行道外面还有一条绿色的草地始终保持着与人行道平行。不知道这时干什么用的。道路每一个部分都有隔离带。隔离带上有些古树非常高大,显然是修路时保留下来的。人行道甚至为这些古树绕了一个弯,但是大多数都是新种植的树木。树木种类非常多。包括了灌木和草地。
这种设计让整个道路非常宽阔。
因为铁路封闭,所以跨过铁路的是一个个廊桥。这些廊桥居然长短不齐,有些是九曲桥。
这种设计有什么用意吗,难道只是为了好看?
由于到处都是开放的。
政府办公的长廊里,居然有一群老人坐在大树下喝茶,茶还是政府工作人员给送上来的。几个工作人员全然没有办公的严肃性,居然也陪着这几个老人闲聊。
另外一边,一个妇女拖儿带女地央求这两位工作人员什么,
很快几个工作人员从放满了自行车的车棚里骑了自行车出来,带着这个妇女和孩子穿过绿地,从人行道上走了。
楼下的一个办公室显然刚刚散会,出来的居然有一个居民还有学生,一些十二三岁的学生出来后,还不回学校,又跑到另外一个办公室里去了。
没有人阻拦,或者说大多数地方没有人阻拦。
至少马林到的这栋三层中国式古建筑没有学生来打扰。似乎学生和市民也知道这里是不能来的。
整个政府都是这种“自由散漫”的状态,政府占地面积很大,可是办公的人不多。一些工作人员成群结队地骑着自行车走掉了。
不一会儿,马林总算知道人行道傍边的绿地是干什么用的了。那是给骑马的人准备的。一队骑着马的学生模样的人走来。除了人们骑着一匹马以外,后面还跟着驮着东西的马匹。
这些人都背着枪支。
似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有枪,至少有一把小巧的勃朗宁手枪。
伍豪腰间就有一把。
跟着伍豪的警卫员除了手枪,腰间居然还有飞刀。只是小战士好像丢了什么一样,会习惯性地摸一下左右臂。原来因为要迎接外宾,警卫处把他的自动步枪给收缴了。要知道,每个战士的枪就像他们的生命和伙伴一样。每天都要拆卸几遍,擦几遍,校验过来才会安心。身边突然没了枪。小战士怎么都不舒服。
他已经跑去和警卫处的人说要了好几次要保管好他的枪了。
跑去说的人不止他一个。弄得保管处的人烦不胜烦。
第四十四章鄂中自治政府
会议室的门总算开了,不过张春和丽质还在回廊里和曾思敏说着什么。出来的人本来都说着话,见到马林都闭上了嘴。匆匆走了。难怪马林听不见里面的声音,原来在走廊里面还有一个回廊。
张春见到伍豪带着一个马林在外面,连忙和丽质迎接了出来。曾思敏只是和伍豪点了一下头,走掉了。
“马林先生,久仰久仰,”张春说的是流利的英语。
这让马林对这个年轻的官员有些惊讶。
“张先生,您的辖区建设得非常漂亮。”马林被荆州城市规划的大气给震住了,同时这些来往的办事人员的衣着打扮和传说中落后的中国完全不同,虽然与西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但绝不臃肿,反而轻便优雅,充满了现代气息。
张春流利的英语表明这里绝对不是闭塞的地方。何况新民报的影响力闻名遐迩。
马林没有了傲气,但是他还是认为张春搞这么华丽的城市规划,完全是为了个人享受,不知道消耗了多少民脂民膏,典型的资本主义思想。
虽然知道张春和周恩来都听得懂英语,但是马林还是等张太雷翻译。
张太雷,带着一双眼镜,很年轻,一脸好奇的样子。
张春直接扔下了马林,和张太雷握手:“你好,张春张为民,听说你刚去俄国。”
张太雷知道张春有些生气马林高人一等的气势,故意为之。不过还是笑道:“张复。久仰。”他报的是学名,语气也是以学生的态度。只是因为身份的原因,没有说太多话。
张春知道马林有些尴尬。有转回来说:“鄂中自治政府才刚刚筹建,比较简陋,不如我们去外联部,哪里条件好一些。”
外联部设在居正巷的一个大商户的宅院,也是张姓,不过和张居正没有什么关系。张居正的故居早就会与战火,不过院子的旁边与一个张公祠。表明这块地方曾经是张居正的故居所在地。这条巷弄也叫居正巷。
这和大商户现在搬到了沙洋,经营陶瓷生意。原来的宅院卖给了政府。因为正靠着东门的城门,所以成了外联部的所在地。
居正巷也在拆迁。不过显然是按照商业街来建设的,这里实际上也是原来的商业街。建设方式与政府附近相似,主要是拆掉棚户区,拆掉大户人家的院墙。拓宽街道。新建居民楼。不同的是楼下两层都是商业场所,作为拆迁的补偿,折价卖给了以前的商户。东门大街已经有一些商行开门做生意。只是客流量很少,毕竟战乱刚刚过去。
张春一行是骑着马溜溜达达过来的。李大钊、周希哲、陈庆同是步行过来的,一些富商因为补偿问题和街道办发生了矛盾,他们过来解决,因为这不是单起事件,所以他们也在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不然。就得用暴力手段。这是周希哲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这三个人因为是社会主义研究所的理论三马车,所以有必要和马林会面。另外一个理论研究比较多的是毛石山。但是毛石山现在正在宜昌处理乱局,一时动不了。
外联部,张春看到了朱小芳和邓颖超。
朱小芳一向是政府的形象大使,调过来外联部是理所当然。邓颖超中学刚刚毕业,考上了政治学院,来外联部是搞调查实习来的,她打算每个政府部门都跑一遍,在跟着同学们一起下乡。第一个选外联部,当然是伍豪这个大帅哥的吸引力所致。
外联部还集中了新民报的一些翻译人才,准备筹备东亚、欧洲、美洲三个部,这些人大多已经是党员或者预备党员。不然不会调入
外联部的会议室里,争论声不断。
马林拿出了最基本的党的纲领,要必须要按照按照这个纲领建设党组织。
可是李大钊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中国不存在“无产阶级”,因为中国主要是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即便是中国的现状是土地高度集中,但是革命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至少是拥有土地使用权。就算是土地收归国有,那也是全民拥有土地。所以不能称之为无产阶级。中国的民族工业还处于极其薄弱的阶段,资本家与工人都占极少数。极少数的革命不能带来中国革命的胜利。
所以中国应该坚持的是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专政”,要推翻的是剥削阶级以及剥削制度,而不仅是资产阶级和其制度,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以封建社会为主。
中国可以把**当做理想和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是党纲中不能只提没收资产,而不提如何分配。应该把全民所有,合理分配写入党纲。这也是党进行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国革命应该是以农民为主的农工联盟,或者是受剥削者联合阵线为主,工人阶级只是其中一部分。
马林对李大钊等人意见进行了尖锐的斥责,认为农民是小资产者,思想落后愚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同时也会很快蜕变为资本主义。只有工人在具有先进的思想和强大的力量,是标准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未来的前进的方向。**就应该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封建社会总会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到时候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是典型的改良主义。是不彻底的革命。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张春就说,实在不行,马林在鄂中考察一段时间,然后去和其它**小组调查一下,选择一定的时机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鄂中自治政府愿意为大会提供安全保障。
马林也觉得这样争论下去会和中国最大的**组织闹翻,毕竟鄂中已经有了一千多名党员,排除在外是很大的损失。即便不能接受,也要搞好关系。所以同意了张春的建议。
鉴于分歧太大,马林和张太雷就不由政府进行接待,而由外联部负责安排行程。
马林离开后,张春又对伍豪说要把马林的行程安排尽量避开鄂中七县,只在荆州荆门等新接收的几个县活动。对于军事装备和涉及军事的部分严格保密。
伍豪就连夜找李大钊和孙镜协调。
而张春向马林说回新民大学,不能耽误教学任务。
张春当然不会回新民大学,学生们大多都在基层,他回去做什么?
……………………………
五月,鄂中自治政府正式成立。
不过自治政府有些地方做了保留,比如法院,自治政府只设立中级人民法院。所有的政府机构最高到了厅。教育财政税务等等都是如此。而且军队仍然只有靖**第四军一个军的番号。并没有自立一军。
这些情况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了孙中山和北京。孙中山自然颁发了嘉奖令。而北洋政府干脆颁布了任命令,不过也命令立即撤销靖**的番号。
张春的这一手连王占元也不得不说他高明,虽然张春是在王占元的腹心挖了一块肉。但是王占元确实打不过,实在没有办法。
与王占元的谈判落定后,张霖越也收缩了部队。张天的第三师秘密到了当阳,只是张天与周荣的部队都是借着剿匪的名义来行动。丝毫没有惊动襄阳守军。
但是远安的黎天才在得到了张春的补给后,开始厉兵秣马,五月十日,浩浩荡荡地向南漳县攻击前进。襄阳守军增援南漳,却被周荣伏击,损失惨重。返回襄阳时,发现刘英已经占领了襄阳。重重包围之下的襄阳守军投降。
重兵把守的襄阳就这样丢了,当黎天才进攻南阳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抵抗。
此时财大气粗的黎天才很快在顾明的配合下击败吴佩孚在南阳的守军。曹锟,吴佩孚连忙调集军队反扑,不过南阳前线阵地,黎天才的重炮团不要钱一样的轰击,曹锟和吴佩孚只能暂时退兵。好在襄阳和南阳的靖**都没有再追击,改为原地防守。
曹锟和吴佩孚又试探着进攻了几次,没有成功,靖**似乎也没有扩大地盘的**。曹锟和吴佩孚就转头对付皖军去了,毕竟那才是大敌。
南方,靖**的胜利,让孙中山大喜过望,再次进攻湖南。南北战争打得如火如荼。
第四十五章党代会
宜昌,张明开始组建第四师。刘毅德带的那批士兵只有很少数被选入部队。但是由于这批人大多数都是留日学生,基础很好,所以都进入了军事学院进行学习。刘毅德主动要求到学院带这批人,他还是害怕因为理念不同而流失人才。
毛石山除了处理军队的事情,也代理着政务。不过他终究还是年轻了一些,有些力不从心。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心里还是有些落差。所以除了办公,终日都埋在文件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