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业中华(郁榕)-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拖船埠成了一个演习场,每天,战士们除了基础训练以外,就是分成两拨进行对抗演习,拖船埠的房屋被演习弄得破烂不堪。很多都倒塌了。如果不是枪支装了消声器,恐怕新民镇的居民连睡觉都睡不成。

连开始的喊杀声,现在没有了。新战士们也学会了消无声息地进攻,悄无声息的防御。

“喊什么喊,你是怕敌人不知道你在哪里?你死几次了?”老兵们这样训新兵。

顾明皱着的眉头总算舒开,评价是:“多了几百人,战斗力下降了三成。”

因为有了一个团的编制,张霖越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第四连的连长,不过合格的新兵只有七十多人,他们换上迷彩服时,让还是老百姓服装的民兵羡慕得不得了。但是随后的训练也吓了一跳,因为不在是空手奔跑三十公里,而是满装负重奔跑。

也因为如此,张春的这个革命军第二标,只有一个营的第二标,有了八百人。另外还有四十多个学生组成的军事学院的学生兵,被称为教导队。新民农学院的护卫队三十多个人调往了绿湖,这些人都是历次剿匪和战斗中伤残的士兵,不过他们都是老兵,战斗力不弱。

新民农学院已经恢复了成了普通大学的模样。只有梅氏、春丫和从周湖回来的柳慧暗中保护。

张春这次的升职陈中孚事先没有听到半点消息,知道后,连忙从县城赶过来,因为这个职位和他已经比他高一级,现在可不是大清朝的时候,谁手里有枪,谁说话算数。

而且这件事也表明,张春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这导致陈中孚除了一个县城和还没成型的警察大队,其它地方他都管不了。不管是曹武,还是张春,哪一个翻脸自己都不好受。

张春对陈中孚还是非常客气,说自己还是一个校长,军事上的事情其实是顾明这个营长的事,第二标也只有这一个营,标统不过是个名头而已。

第五十三章江汉讲学

民国元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及总参谋长,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刘英和季雨霖一起占领新野和唐县,开始北伐。他不愿意让北洋军独大,竭力扩展自己的实力。

季雨霖状告第二标标统不听军令。但是黄兴认为第二标的任务是守卫新民农学院,并把新民农学院报到教育部备案。黄兴和宋教仁准备成立江汉大学,想把新民农学院定为江汉大学农学院。

宋教仁和王麟两个人从武汉跑下来。张春和徐振鹏、王自力夫妇、王仁彬夫妇迎接这两个大人物,不过仅限农学院。

尽管如此,宋教仁还是被农科新奇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以及设备所震惊了。

这里的普通学生,完全不弱于留日留美的学生。

“宋校长,我这里很多人都在农村去调查去了,这里还有两百多学生。不过我这里设的研究所居多,一般人来,也很难适应。所以招收标准很高,还请宋校长能够支持。”

张春微笑着,带着两个人在水稻育种田里参观。

“民国初建,急需人才,如此高端的教育实在不适合现在形式,民国需要大量能够服务政府的人才。”宋教仁明显有些着急。

“宋校长,这方面江汉大学可以做,我这里做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花了十年的时间。徐校长原本是海军副将,现在也已经垂垂老矣。王仁彬先生留美回来,现在也支撑着身体勉强工作,我不能够放弃这个原则。”张春很诚恳。

宋教仁叹了口气。不说话。

王麟倒是很欣赏地道:“早就听说张大人是调查教授,学以致用,这是办学的根本。不过也请理解宋校长,民国初建,颇多不容易。”

张春点头:“谢谢王校长,这也是我的办学的宗旨。”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宋教仁长叹了一口气道:“难怪季雨霖状告你,也被黄总长压下来,黄总长对这里希望颇高,我也不能不给支持。留日留美的学生,你先挑。不过你也要给我几分面子,看你的这架势,我的教授就都没了。”

张春呵呵笑了。

江汉大学选址在督署旁边原来的一所法科学校。张春和丽质随着宋教仁到了武昌后,就在江汉大学里面的一所小别墅里面住下来,这是原来校长的住所。陪同来的有春丫和朱小芳和一个叫做谭玲的留日学生,她现在化学所当研究员。朱小芳这个漂亮的洋娃娃近几年成了熟练的外交专家了。

清子也随同一起到了武昌,不过刘铁已经带着部队前往宜昌一线抵抗出川的川军。刘英刘铁被分开在两个地方,而且都是最前线。

宋教仁对江汉大学希望很高,请张春来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江汉大学成立,张春就是江汉大学农学院院长,另一方面也是想张春过来讲学几天。宋教仁性格也许过分刚烈,但是做事却极为认真,直接住在办公室里,工作日夜不停。

来的江汉大学任职的留日留美生挺多,还有宋教仁请回来的日籍和美籍教员。

张春和丽质的英语和德语都很流利,但是日语不行,所以谭玲是翻译。朱小芳年纪虽然小,但是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都说得十分流畅,这和她活波,喜欢与人交流有关,他把几个洋娃娃的语言家底全部集中在了自己身上。

四个人彻底把哪些请来的教员镇住了,因为这完全是美国和日本高等学府教授的水平和架势。

张春来武昌还有一个任务是为农学院聘请教授。

对这几个教员,张春还比较客气,直接送走了。对刚留学回来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客气。问的问题都非常专业。然后叹了口气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到农学院进修。显然他么没有当教授的资格。

王麟在旁边只有苦笑。别人本来就是高等学堂出来的好不好。

江汉大学来了两个非常厉害的教授的消息在武汉学界飞传。中华大学的陈时特地拜见,不过他现在有能力办的是中学部和小学部,正在筹建大学部。他是一个法学学士,有点话不投机的样子。

张春答应在江汉大学和中华大学各讲三堂课。

在江汉大学主要讲的是水稻田环境研究、农家堆肥微生物环境研究,食用菌落生长介质环境。谭玲补讲棉籽榨油中棉酚的化学特性与危害。

在中华大学讲的都是《农村问题》里的内容。第一场讲的就是中国土地改革史,第二场是中国农村人群结构分析,第三场讲的是农村组织与村民自治。

江汉大学听课的都是原本是用来当老师的留学生和教师。一场课一下,能够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反响很大,因为张春毫不掩饰对西方学术的鄙视。

但是真正引起震动的是在中华大学的演讲,因为他用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展示了中国农村贫困差距与土地兼并带来的悲惨景象,并提出了其不合理性和造成的原因。不过人们最期待的第三课仅是讲了农村组织结构的历史演变和保甲制度,略微提了一下自治并不能解决农村问题,因为保甲制度实际上也是自治的一种方式。解决办法却没有说。

江汉大学是没有印发讲义的,张春说自己的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属于国家机密,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而且张春也没有讲得很清楚。印发讲义是不可能。

农村问题的三个讲义却是印发给了有兴趣的人。

张春不顾老师和学生们的不满,弯腰谢礼。回到了中华大学。

刘英和宋教仁也参加了听讲。

原来在前线力主北伐,黎元洪又把他调回武昌,任都督府高等顾问,明升暗降了。刘英听说张春在中华大学演讲,所以和宋教仁一起跟了回来。

回到住处,在客厅落座后,宋教仁问:“张先生话犹未尽,关于土地兼并,不知道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张春笑道:“孙先生已经提出过了,就是土地国有化,只差怎么实行而已。”

宋教仁一笑:“总统提是因为你在民立报的文章,但是你也知道,这很难实现。”

张春便沉默不语。

宋教仁也知道多说无益。张春现在也没有叫总统而是先生,那就是他还没有认可民国政府。

刘英笑道:“我倒是听说张老弟的辖区进行了土地分配,我的参谋李明毅的家里的地就被分了。”

张春笑道:“我的辖区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光铭兄替我完成的,民国不可能下如此狠手。第二个就是我花了很多钱,十年的积蓄都没有了,我现在是身无分文。民国没有那么多钱。”

宋教仁问刘英怎么回事。刘英就把火烧云龙镇,以及李家的事情讲了。

张春只是默默地听着,没有插嘴,一脸的平静。

宋教仁叹了口气:“这个我民国真做不到。这件事就不要提了。”

刘英来,又给了军部的命令,部队全部改新军制,张春任新民守备团团长,季雨霖部也改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师,刘铁所部改为第三十团,刘杰改为第二十九团。张春的部队脱离第八师,成为地方部队,免得季雨霖一直惦记着。这是黄兴的功劳。

刘杰的二十九团已经正在奉命后撤,驻守沙洋。与拖船埠只隔了一个周湖。不过守备团只占领了拖船埠,所属乡村没有触及,只是为了给新民镇一个防御。所以除了拖船埠,其它的都属第二十九团的辖区。

也许是与黎元洪和民国政府之间并不是那么信任,刘英和黄兴是见过张春的军工,可是刘英没有说,连黄兴都没有说。守备团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虽然有人见到了新枪支,但是也没有多大的反响。

没过两天,宣统皇帝正式下诏退位。授权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孙中山随机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参议会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张春就直接乘船北上,带了九个愿意到农学院读书的留学生。

第六十四章发动机

张春的船过刘家榨的时候,刘家榨的码头正在改建,沙洲渔场的一个大型的船屋上似乎正在实验一种蒸汽机,冒着滚滚浓烟。刘家榨,一些妇孺已经回来了,因为刘英发现没有比张春控制的地面更加安全繁荣的了。不过也仅仅是不适于在外面闯荡的那批人。刘家的主业也转移到了汉口和襄阳,这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举动。

刘家榨已经交给了张春,土地和人口,因为刘蕴玉一把火,把刘家榨烧成了一片废墟,已经给不了什么财产了。

刘家榨的码头条件新民镇要好,因为主河道就靠着河岸,那里有一座小山的石壁露出来,河流被固定在那里,形成一个面积很大的深水河湾。

刘家榨的对面就是沙洲渔场,全部是很多小沙洲和浅水湖泽。以前雨季时,南河的河水会翻过沙洲,从这里漫过来汇入云龙河,现在除非是下特大的暴雨,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出现了。不过这片湖泽范围很大,除了沙洲,围绕着石女山半圈,几乎都是这种环境,面积有几万亩,这一大片地区全部成了沙洲渔场的势力范围。这一丛丛的芦苇荡中,多了一些打渔的渔民。

在河荡中实验的蒸汽动力船屋很显然是徐振鹏不甘心的举动,他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个军人,是个有着海军梦想的军人。在张春前往武昌的时候,徐振鹏已经提议自己任军事分院的院长,整个学院还是另外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先生为好。

只是这次武昌之行,连教授都没有请到,只带回来了几个学生。

张春站在船头,颇感兴趣地看着冒着黑烟的船屋上跑来跑去的技术工人和渔民,显然他们遇到的麻烦不小。

张春感到好笑。见到徐振鹏后,就笑骂道:“徐先生以为河荡是大海啊,弄那么大的蒸汽发动机,也不管船受不受得了。”

徐振鹏也有些尴尬:“这个是想做个技术准备。”

张春点头道:“技术准备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制造大型设备的能力不够,小型的可以啊,你可以让他们弄一个小型的内燃机。先进不说,也可以适应小型的渔船。把它改成巡逻快艇。我答应你成立一个水警队。”

徐振鹏拍了自己的脑门一下,为自己没想到这一点而小懊悔了一下。他很快就笑了问:“校长人选有没有着落?”

张春叹了口气,介绍后面的九个学生道:“这是刚招进来的学生,进工科学习几年,就是不错的研究员。七个留学日本,一个留学英国,小何是留学美国。这位是学院的校长徐振鹏先生。”

“校长好。”徐振鹏的情况朱小芳早就透了一个底朝天。所以九个学生都非常尊敬。

军事分院已经搬到了紫林,不过以前的兵器局改成了军事工程院。实际上分成了两个地方,战术指挥和军事工程。精工所整体进了军事工程院。农学院工科已经细分机械制造、机电、工厂化管理等专业,是为了外面的工厂准备人才,小凤坡和断崖铜铁厂划入了农学院,作为工科实习基地。那里工业发展前途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培训基地是足够了。

军事工程院只接受研究生,所以农学院的工科隐然分为民工和军工两部分。

军事工程院除了兵器局以外,还有以前的弹药所,主要是化工人才。由于研制火箭弹时,牵涉到飞行控制和空气动力的问题,后来和商科抢来了一些数学人才。所以军事分院抽调研制火箭弹的化工、精工、数学研究员专门组成了飞控所。除了研究相对简单的火箭弹飞控理论以外,燃气轮机所产生的动力与火箭弹的飞控有着相似之处。飞控所的任务是两个,一个是大型火箭弹,现有火箭弹的放大版。用导轨,或者发射架进行发射,使用固体燃料。一种就是用燃气轮机类似的推进装置,速度不快,但是能够进行飞行控制。张春给出的方案一个就是动物飞鱼,一个是莱特兄弟的飞机,一个就是我们的风筝。不要造实物,精工组已经能够制造很小的模型。因为自从刘光利组建精工所以后,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小型化和精密制造上面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先,因为这可以替代大炮。我们造不了大炮,难道穿天猴也造不了?两种发动机不同,一种是爆轰不可控,一种需要可控,虽然有燃气轮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先例,但是结构都太复杂,张春只要求做理论研究,部分实验。条件成熟了再上马。

弹药所、精工组、飞控所的人就疯了。这火箭弹就是一个大子弹啊。枪不行,造个子弹也不行?那就丢死人了。

军事工程系不知道自己被张春带到沟里去了。这就是导弹和喷气式飞机的雏形啊。就算是德国,也还要过几年才能进行理论研究。

其实农学院本身也要分开,以前的竹皮下村的化工所叶子改建,准备建立工商学院。王仁彬也在筹备矿业学院。到时候,新民农学院就不能叫做农学院,而是新民大学了。徐振鹏的野心不小。

回到新苑,张春才知道,其实小型的内燃机,徐振鹏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工作,只是它原本是用来给实验室停电时提供替代电源用的。

液化气用的小型燃气轮机发电可以,因为它不需要控制。但是用来做动力是需要控制的。用电可以,但是整套发电机太笨重了,效率总体不高,除非你发明了高能蓄电池。燃气不行,他们就想到了液体,酒精不行,还是很难控制,而且这东西挥发太快,储存也成问题。他们就想到了棉油和酒精的融合,自然是失败啊。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弄的,结果真弄出了生物柴油。徐振鹏乐坏了。有了燃料方案,相关的实验就开始了,只是不能再用燃气轮机,太浪费了。而是回到了活塞式发动机。以前就有德国的发动机原型机,精工所要做的就是小型化。

张春参观了相关实验后,把化工所和精工所的人表扬了一顿。却把徐振鹏埋怨了一顿。因为化工组用的原料都要消耗极大的农产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农学院的产量没有达到有富余的程度下,这就是极大的浪费。

张春说:“要折腾,你们折腾煤去。”

化工组的人一愣,问煤也可以?

张春说:“废话,你不会去问王先生啊,煤就是生物的化石,你们玩的都是生物。你们想要的,煤都有,而且是了一万年的沉积,你说可不可以。煤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漫长的岁月和反应中把氢损失了。补充氢,高温蒸馏就会得到和你们弄得相似的东西。”

某个笨笨的研究员还问:“氢气很难的。”

结果被几个同事敲头:“你笨啊,氢气难,氢化物随处可见。还亏得你是学化学的,不行你去学物理。”

张春呵呵笑,你们这帮家伙,又带到沟里了吧,别人德国人很多年后才想到这个办法。

这么困难的事情,张春是不回去操心的,他还是研究农业就好。

第六十五章粮战

随着新民镇的工厂相继建成,常住人口增加很快,垃圾处理场的两个沼气池的利用率迅速升高。两台发电机发出来的电已经够纺织厂的原棉加工,油脂厂也投产,日化厂正在紧张准备。

民机所和化工所、农业所准备在新民镇建立一座综合实验室,由于新民镇的工业都是基于棉麻和油料作物。以张春吃干榨尽的原则,需要进行相关技术和工艺的整合。

除了纺织工艺和油脂作物的利用,林业所也正在研究染料作物的种植。天然植物染料缺点很多,特别是耐洗和耐摩擦还不够好,但是优点也是有的,比如自然,特别是运用于军装上,和环境融合度很高,很多成分对身体有帮助,有些对皮肤病有治疗效果。加工很多都是用发酵的方法,提取后的残渣直接用于沼气池,容易降解,没有污染。这是张春提倡使用天然染料的原因。

所以建立一个综合实验室是有必要的。

李家湾的土地只分了一半,在雁门口北侧形成了一个一万多亩的矮树林和草场。在这里建了一个军马场,归雁门口镇管。那里除了养马,还养羊。名字叫做新民军马场。

新民军马场用一道围栏把与农田隔开,一直到北广河口。把整个紫林都包围了进去。那里设为了军事管辖区。每天一队骑兵就会围着围栏巡逻。这是实际上农田储备区。

白马,稳定后,陈继祖调回了仙女,这让张春也非常感动。因为相对于张霖越的进取,陈继祖更多表现的是想做实事,没有功利心。张霖越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变得稳重了一些。白马,继修通了到雁门口的道路,又在修建到断崖铜铁厂的道路。

雁门口,屠宰场和罐头厂因为罐头包装盒厂还在建设中,还没有投产。但是发电厂的电力已经超过了水泥厂的需求。郭华准备给农户假设电线,农机所的人坚持不用买来的裸线,而要用电缆。说裸线太危险。问题是电缆是什么价钱?但发电厂和输送到水泥厂的电缆都让郭华肉疼。

所以,郭华只能忍了,眼巴巴看着汉口方向,盼着订购的电缆能够快点到。

陈继祖到了仙女,那里也设立了一个镇,他是镇长。随着新民镇建设放缓,仙女的建设在提速。当然,仍然是以焦煤厂,炼钢厂和铸造厂、机械厂为主。那里要建成完整的大型工业区。

断崖铜铁矿,小凤坡煤矿,冶炼所,机械厂的研究人员,有一半都到那边去了。一批批的设备在往那边运。刘光利几乎就守在那里。一个大型的炼钢炉正在新建。发电厂也很大,用煤发电,精工所的人说这是小的,等炼钢厂和铸造厂建起来投入生产。就可以造大型的设备,连几千吨的水压机都能造出来。

精工所的人说起来眉飞色舞。

曾思敏的合作银行已经开始运营。不过还是现银的存储和兑换。

这只是属于张春的银子的流动。曾思敏手中还有一笔银子不敢动,那就是集体农庄的银子和南张街储户的银子。

曾思敏和她的同事们同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银子只有流动,才会创造价值。集体农庄的银子留在了银行,银行暂时没有好的投资方向,这笔钱就窝在银行。

所以建议张春把这笔钱还给集体农庄,让他们自己去看看,能办什么事,反正办什么事都要交税的。

张春想想,也就答应了。

每个农村突然有了这生活之外多出来的钱,也懵了,分掉显然有问题,买东西,现在太封闭,商品也不多,花不出去。所以每个村子的村长都去找镇公所,

雁门口和南街村这下高兴了,农业办公室和工业办公室就开动脑筋。还找了农学院的研究员和老师。

小麦?你可以生产小麦酱啊,你可以生产小麦糖啊,你可以生产酱油啊。可以生产面粉啊。

利济医院跑到雁门口说,你们不是有七成的小麦在家里吗?可以生产葡萄糖啊,那可是医院的必需品。

什么设备?设备我们帮你设计,你找化工所去要,他们会帮你搞定。

银子不够?可以几个村子一起啊。

没有地?找镇公所啊。

这样南街村和雁门口镇就开始新建一些厂子。南街村的比较零散,都是小厂。

郭华在雁门口建了一个医用葡萄糖厂。

新民镇最差,因为他们没有钱,钱都在张春手里了。郭华不想这个浪费机会呀,就跑到张春那里提要求。划一笔钱给我吧,我要建一个味精厂。库里还有很多小麦呢。

张春一听不对呀,怎么都在打小麦的主意。

于是把张霖越和郭华以及相关人员叫到办公室,因为南街村没有集体农庄,都是个体户,他们自己折腾,了不起失败。他们生活好,受点挫折没什么。雁门口和新民镇既要小心,就算是一场粮食战争打下来,赚了很多粮食,也是不能浪费的。

六月,是个丰收年。小麦大丰收。连新民镇也是如此。

郭华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小麦种换了,种植技术换了,有了农家肥。加上风调雨顺。光新建的四个大粮仓,全部装满了交上来的“公粮”。也就是属于张春的那一份。

因为新民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欠着张春钱,所以纷纷要用粮食抵账。

郭华就派人宣传,要给自己家的口粮留够,一日三餐不要节省,不然没力气干活。

河对岸,二十九团的辖区,因为打仗,好多都错过了农时,就是种上了,产量也很低。几个县都在闹饥荒,粮价飞涨。二十九团所在的沙洋镇也不例外。好在刘杰有很多的战利品,多的是银子。

新民镇开始出粮食,还是大量的粮食。刘杰用从张春那里得来的比市场低一成的价格打压粮商,压低粮价。

沙洋的粮价控制住后,很多粮商也发现了南张街和新民镇的粮价低。粮商是不会压低粮价的。张春对粮商没好感,所以按照市场价给他们,给刘铁的低两成。

一个月下来,粮商们撑不住了,纷纷低价出货,粮价猛跌。新民镇又用低价收购粮食。

曾思敏因此赚得盆盈钵满。云龙镇的合作银行建好了,就在镇公所和财政所的中间。

曾思敏和刘杰之所以能够打赢这场局部的粮食战争,其实还得益于不方便的交通和各地方现在都被各系人马控制,对粮食的流动控制极严。粮商们虽然通过各种关系调集粮食,但是不足以抵挡新民镇。

七十万两白银,堆在军事分院的银行总库里,非常震撼。不过花起来也如流水,各种矿产的订货,这是冶炼厂要的,电缆是郭华要的。橡胶和化工原料,是精工所和化工所要的。钱花出去,也不是没好处。南街村和新民镇上来了很多的商人。

甚至一些商人到了雁门口,贩卖一些小商品,购买这里的肥猪。

税收多了起来,给老师,工作人员发了工资。这些人也是要消费的,只要消费就有税收。

曾思敏看着银子在人们的活动中进行流转,就感到一种玄妙的感觉。这是一种庞大而且受到很多种因素控制的力量。

所以曾思敏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和金融所的研究院盯住每一笔钱的流动,要寻找里面的规律。

当银子下降到三十万两的时候,曾思敏想张春和各方发出警告,要控制购进了。

于是经过一阵吵闹,购买开始削减。银两到了二十万的时候,开始稳定下来。基本做到了收支相抵。

第六十六章自然保护区

张春这段时间一直在绿湖和仙女,主要审核学生们提出来的两个地方的规划,仙女的人口非常集中,都住在一个山间盆地之中,这里相当于一个巨型的天坑,周边都是山。小溪的溪水全部汇入中间的一个溶洞之中,是王仁彬所说地下河的源头之一。

这里建成了一个比新民镇还要大的城镇垃圾处理站,发电量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工业,但是足够所有人的电力和办公使用。为了支持工业人口的吃穿用度,这里本来区分了种植和养殖区域,建设了大型养殖场。不过张春过来后不太满意居民的生活空间和发展空间太小,所以适当放大。给了居民自己进行养殖业的空间。将养殖场的规模缩小,只要能够起到压制市场价格就够了。这样规模实际上比统一规划的养殖场还要大。同时逼迫学生们要设计更加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以保持城镇的清洁以及发电厂的运行。同时规划了公共绿地满足居民的生活空间和质量。

“要长远考虑,居民们现在是穷,怎么做都不会有意见,但是以后富裕了怎么办?还住鸽子笼一样的房子?我们现在不建好房子,但是以后居民自己要建怎么办?”

绿湖的设计实际上也要采用仙女这种生物发电和火电相结合的供电模式,因为研究所对于电力的需求远超出人口或者农业排泄物所能够产生的沼气发电量。何况绿湖根本没有进行大型农业的空间。

所以火电成了唯一的选择。仙女的火力发电只是试验,因为张春对于源于汉阳枪炮厂的火力发电设备方案所造成的的浪费和污染非常不满意。所以学生们只好设计对热能,排放废气进行综合利用方案,在已经投产的仙女火电站进行改造和实验。其中一项就是给全镇人口供应暖气。同时修建了比新民镇大得多的水净化处理厂。那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温泉性湿地,处于溶洞口的周边。除了种植水生植物以外,还种植着大量的阔叶乔木和藤本植物。这里很可能形成一种特殊的人造热带丛林。这片区域占据了仙女近三分之一的地盘,也是最大的公共绿地,居民区和道路都是围绕着这块绿地建设。

当然这也限制了工业区的规模。因为张春规定仙女多有的工业区废弃物不能超过这片绿地的处理能力。

铸造厂、炼焦厂、机械厂为了保证自己的规模和产能,也在化工所的帮助下,进行排放物无害化和金属回收的工作,以保证排放进处理厂的污水不产生过量污染物。

这项工作非常繁杂,所以张春是等到郭华和张霖越来汇报时才知道两个镇又有大量的工业出现,原来都是银子闹的。

银行的投入对于经济的拉升表现出了巨大的威力。

同时经济的拉升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于科技的需求,特别是现在科技落后,产业布局不完整的情况下,比如对小麦利用的工艺就不系统。

于是张春就开始发问:“你们小麦还在各家各户,新民镇不算,怎么集中,由谁集中,谁付钱,钱也在各村手里呢,也要集中使用啊。你们怎么办?”

“小麦收上来,需要加工,不管是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