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为王(枪手)-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蓟城大议会中,劳工法正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汉旗天下(22)湖畔老人乐
大雁湖在大雁郡,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那一圈围绕着大雁湖修建起来的庄园,内里住着的,无一不是曾经在这个世界之上呼风唤雨,覆雨翻云的人物,当然,现在他们都很老了,不论是无意还是刻意,他们都不愿提起过往的时光,而是自在惬意地享受着现在的平静。
最早时候,这里只有廖廖几家庭院,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房子在大雁湖稍远一些的地方修建而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个个村子,如果不是在距离这里数里远的地方,有一营大汉士兵驻扎,这里看起来与大汉其它地方并没有什么两样。
这些士兵当然是用来保护大雁湖畔居住的这些老人的。
蒋家权,周渊,荀修,田单,前齐王田康,前魏王魏济,前赵王赵无极,不论那一个,说出去都能人胆战心惊,但现在,在周围这些村子里的百姓看来,他们也就是一个个老态龙钟的老人罢了,如果硬要加上一句,那就是很有些身份的老人,要不然,怎么会有一营士兵驻扎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呢!而且每到逢年过节,大雁郡的郡守孙晓都会带着大批的礼物到这里来问候这些人。
这些人应当是咱们大汉开国的功臣吧,现在年纪大了,所以来这里养老。这是周边村民们的一点共识,住得近了,自然会有些交集,村子里的百姓也时常带了自家养的鸡鸭,种的菜疏来这里卖,一般来说,价格都会比城里还要卖得高一些。好像这里住的人,对价钱都没有什么概念,更没有还价一说。村民说是多少,他们就给多少。这样的顾客,自然是讨人喜欢的。当然,也没有人想着要敲这些老人的竹杠,这要是传出去,会被人打得满头包的。
这里很平和。很祥静。
自从水泥被发明之后,孙晓便用水泥为原料,为大雁湖这一段砌起了湖堤,一级级的台阶一直延伸到碧波荡漾的水里,每隔上十来米,便会有一个往前推出去的小平台,围上栏杆之后,便是一个现成的钓台,大雁湖畔的这些老人们都喜欢钓鱼。这也是他们平时聚在一起的最好的理由。
作为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是绝不会贸然上门去拜见他人的。
今天天气极好,碧空万里无云,和煦的阳光将温度洒遍大地,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对于这些老人们来说,当然也是钓鱼聊天的好时候。家家户户的大门洞开,门前的草地之上。粉妆玉琢的小娃娃们笑着,跳着,闹着,在一个个家人的惊呼声中在地上打着滚,然后敏捷的爬起来,开心地笑着躲避着家人们伸出来抓他们的一双双手。笑声随着风儿一直传得很远,很远。
那些钓台之上,今天基本上都是满的,一根钓杆,一壶香茗。一本散发着油墨味的线装书,几乎成了这些老人们的标配。
蒋家权去年才来到这里,也马上喜欢上了这里,于他而言,现在当真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了,每天花上两个时辰整理一下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朝廷专门配给他的书吏便将将他口述的这些东西抄录下来,经他首肯之后,然后快马送往蓟城,经王上过目之后,再行付梓,然后发行天下,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虽然只是短短的半年时间,但他满头的白发这中,居然又出现了丝丝黑色,竟然颇有返老还童的征兆了。
都道人活七十古来稀,他今年已经七十有二了,看现在这个身体,说不定还能超着百岁奋斗一下了,蒋家权有时感慨,前半辈子自己是与人斗,或者这以后的时光,便是与天斗了,看看自己能在老天爷手里夺来多少寿算,说起来,这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呢!
“老蒋,老蒋,你钓了几条起来了?”不远处的另一个小平台之上,传来了周渊那中气十足的声音,虽然一大把年纪了,但武将出身的周渊,叫喊起来,仍然不失当年本色。
摘下眼镜,蒋家权瞄了一眼身边的鱼篓,笑着摇了摇头,鱼篓里只有几条小猫鱼,到得末了,还是得倒进湖里去,这根本就吃不上嘴。手里的眼镜是离开蓟城之时,高远送给他的,那是明玻公司刚刚做出来的,听说着实花了不少时间才弄出了这么一副,戴上他之后,以往看字模模糊糊的问题迎刃而解,仿佛一瞬之前便年轻了许多岁,甚得蒋家权的喜欢。
那边传来周渊得意的笑声,手腕一抖,又一条半斤来重的鱼儿破水而出,在空中拼命地扭动着,被周渊快手快脚地收到鱼篓之中。
“看来你又是没收获了,今儿个咱哥儿俩便凑一块吧,我出鱼,你出料,咱们一齐烤了来吃。”周渊提着鱼篓,便往蒋家权那边走来。
“你不过是馋我那点香料罢了,恁地要找些借口。”蒋家权大笑道:“怎么啦?前段时间刚刚送来的那些香料你又用完了?”
周渊将鱼篓扔在一边,扯过一把椅子坐在蒋家权的身边,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家大人多,好几十口子的人,那点香料着实不够用,你孤家寡人一个,怎么也用不完,不打你的秋风,还能打谁的?咦,今天荀老儿怎么没有来,不然去找他也不错。”
“昨天他又找我去理论,被我驳倒了,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今天一定又是钻进书堆里去引经据典找东西驳斥我了。”蒋家权得意地抚着胡子笑道。
“荀老儿这一辈子啊,就是认死理。”周渊摇摇头,“当真是辜负了今天这良辰美景。不管他了,老蒋,快让人回去拿家伙什来了,我来亲自烤,你那手意儿,实在上不得台盘,好好的鱼儿也会被你糟塌了。”
“能吃现成的,那自然是好。”蒋家权招招手,身后不远处一名家人小跑着过来。
“去家里把那些香料分一半拿过来,给这个老儿分一些回去,不然岂不是天天要来聒噪我。”
周渊大笑:“老蒋果然大气。先谢过了,哈哈哈!这香料都自海外来,实在是有些难得,偏生家里那些人吃顺嘴里,要是没这些香料,饭便吃得没滋没味的。”
“今年又有好几家海运公司开始运营,到时候这些东西应当会多不少,再说了,王上一直在命人试种这些香料,说不定很快,咱们这里便能种植上这些东西了,到时候,要多少有多少!现在这香料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一些,一般人家哪里用得起。”
“那自然是好,如果能在我们这里种了,我一定要多种一些。”周渊笑道。
说话间,两边的家人已经将香料,炉子等搬来,一些人手脚麻利的架起了炉火,另一些人将鱼拿着去剖,片刻之后,一条条处理干净的鱼儿已经摆在了盘子里。
卷起袖子,周渊开始烧烤鱼儿,不大一会儿,阵阵香气便四溢开来,不过这香气传开,却又马上吸引了一些人过来了,自然都是住在这里的那些老人。
田单左手提着鱼篓,右手拎着一壶酒,魏济手里却是提着一只打理干净的野兔子,田康带着一个家人,家人手里捧着一盘子上好的瓷盏,纷纷凑了过来,大声叫嚷着要一起尝尝周渊的手艺。
“你们这些家伙,吃我的又吃得少了么?今天也来凑热闹?”周渊大笑。
“蒋老到了这里,我们还没有凑在一起给蒋老接个风,今天风和日丽,倒正是好时候,选日不如择日,自然就是今天了。”田单笑着将酒壶砰的一声放在地上,“这可是吴氏精酿,一年不过出产百来斤而已,你们的早就喝光了吧?哈哈哈,今天我开个恩,让你们再尝尝。”
数根中指一齐伸到了田单的面前。
“一壶精酿算得了什么,我这里还有吴氏五年之前出产的精酿,比之你的如何?”一个声音冷冷传来,众人一齐回头,却是前赵王赵无极。赵无极或者是他们这些人之中最不甘心的一个,邯郸之变之后,这位赵王气急攻心,一下子中了风,虽然全力医治,不过到现在,仍然半身不遂,此时正坐在轮椅之上,由一位家人推了过来,面前覆盖着双腿的毯子之上,赫然放着一个镶嵌着金丝银线的酒壶,光看这个酒壶,在座的人便能让出这瓶酒的价值。
每一个人都是喜形于色。“我就说老赵哪里还藏有好东西。”田康大喜道,抢过去接过轮椅,挥手将那个家人赶走,周渊已是一伸手将那酒拿在了手里,看着田单道:“有了这瓶酒,你哪一瓶可就上不得台面了。”
田单伸手想将自己的那瓶酒拿走,手刚伸出,一边的魏济已是抢了过来,“出手的东西,岂有拿回去之理,虽然差了一些,但也聊胜于无,今日两瓶酒不喝干,谁都不许走。”
“正当如此!”剩余诸人一齐大笑起来。
蒋家权微笑着看着诸人,这些人都曾是这片大陆之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相互之间从小打到老,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到了老来,居然一齐聚集在这个地方,犹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而做到这一切的,自然便是那个神奇的男人。
他的目光越过了湖面,看着碧波荡漾的水面,那一圈圈的玻纹之中,那个人的面目似乎便在中间显现。抬起头来,看向远方那刚刚完工不久的宽阔的水泥路面,几个小黑点正在向这里移动着。
马蹄声跪响,蒋家权嗯了一声,一下子站了起来,那个熟悉的身影让他不由又惊又喜,高远来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汉旗天下(23)酒谈
高远的车驾到了大雁郡城附近之后,仪仗等继续向着大雁郡城前进,高远本人却只带了十数名卫士轻骑奔向大雁湖。
再一次回到大草原,面对着一马平川的茵茵绿地,高远不由豪情大发,胯下紫电亦是兴奋得连声嘶鸣,高远两腿轻轻一夹,它已是箭一般的窜了出去。
“卫远,吴涯,你们二人不是常常自夸是马上骁将,可敢与本王来赛上一场?”高远回头,放声大笑道。
“大王却等等我们。”两员将领亦是见猎心喜,平时在蓟城,纵然有马场可供练习,但再好的马场又如何能比得眼前这万里草原。两人胯下亦是世间名驹,纵然比不得大王的紫电,却也是极其罕见的,比大王是比不过的,但两人倒是可以较量一番。跟随二人前来保卫高远的那一个不是马上好手,如今有这大好的机会可以正大光明的较量一番,自然是欣喜若狂。
一行人等,你追我逐,瞬息之间,便变成了草原上的一串串黑点儿。高远马快,除了何卫远与吴崖的两个人还可勉强跟上之外,其它卫士早已被甩得不见了踪影。
数十里路程,瞬间便过,伸手抚摸着紫电的身躯,已是有微汗浮现,高远缓缓降低马速,小跑着向前,直到此时,身后的何卫远与吴崖两人方才赶了上来,这两人倒是并驾齐驱,谁也没有占着谁的便宜。
“大王厉害,末将甘拜下风。”吴崖心服口服地对高远道:“这一路之上,末将能做到的最好程度,就是不让大王的背影儿从我的视野之中消失。”
高远哈哈一笑:“比起当年来,差多了,紫电这几年在宫中也养得肥了一些。不复当年之勇了。”
似乎听懂了高远的话一般,紫电扭过头来,大大地打了一个响鼻,好像在反驳高远的话,惹得三人都大笑起来。
“大王,前面就是大雁湖了。您瞧,这里的景色可真漂亮。”何卫远指着前方碧波鳞鳞倒映着岸边成片树林的大雁湖。
“更美得是那一个个的村庄,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啊!”高远感慨地道:“我们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这里可是一片荒芜,可看看现在,再美的地方,没有人烟也不会有灵气啊!走,去瞧瞧咱们的那些老朋友去。”
三人缓缓沿着大雁湖畔一路走去,不过看到的情景。却让高远吓了一跳,大雁湖畔这些庄子里的主人,居然此刻正聚在一起大快朵颐。
“看来他们相处得不错。”高远回望着两人,道。
“也只有大王才有这种本事,不但不怕这些人闹事,居然将他们聚在一起,这在以前可是无法想象的。”何卫远笑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种模式为什么不能改变呢?”高远翻身下了马。“我们大汉有足够的胸怀去容纳我们曾经的敌人。前魏地,齐地,能这么快的融入我们大汉的体系当中,他们功不可没。”
高远下马,是表示对这里所居住的人的尊重,而此刻。发现了他们的那些老人们,也齐齐向他走了过来。
“见过大王。”以蒋家权为首,一群人抱拳,向着高远拱手为礼,便连脸色有些不豫的赵无极也坐在轮椅之上身微微躬身。
“大家不必多礼。今日高远可不是以汉王身份到此,在诸们面前,高远还是一个后生小子呢!”高远大笑着向众人还了一礼。
“蒋先生,在这里还住得习惯?”
“习惯习惯。”蒋家权笑着一歪头,“大王瞧瞧,我这白头之上可是新添了青丝,在这里极合我意,每日看书,煮茶,钓鱼,与这些老朋友聊天,正合计着再与老天爷斗一斗,看能不能再争个几十年寿数出来。”
“蒋先生自然是胜算在握的。”高远笑道,转头看向他身边的周渊,“太尉身子还是一如以前一般强壮,可喜可贺。玉瑶可还好?我那儿子现在可天天念叼着她呢,我这一次来,菁儿还在说,是不是把玉瑶接到蓟城去与致远一起读书?”
周渊笑道:“那自然是好,听说现在蓟城兴办新学,学得东西与以前我们所受的教育大不一样,我还担心小玉瑶以后会跟不上这时代的变化呢,能去蓟城就读,当然是好事。”
“那好,就这样说定了,我回蓟城的时候,可就要把我的儿媳妇儿带走了!”高远道。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大家都别站着了,那边的烤鱼正好,大王也难得来这一趟,咱们边吃鱼,连喝酒,边说话!”周渊笑着对众人道。他现在的身份比较超然,自己的小孙女与高远的长子订了娃娃亲,说起来,他倒成了高远的长辈了。
天为穹盖地为毡,除了赵无极,众人都是席地而坐,琥珀色的美酒倒满杯子,周渊亲手烤制的鱼一只只被装在盘子里送到众人的面前,吃一口鱼,喝一口美酒,众人谈笑晏晏,浑然没有什么芥蒂,似乎大家以前都不是生死相拼的对手。
“看到大家在这里都过得很舒服,很快活,我也便安心了。”高远举起酒杯,“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出来,一定会得到满足的。”
“一切都好,就是这烤鱼的香料老是不足,以后大王如果能多送一些来就更好了。”周渊笑道。
“会有的。”高远道:“这些味道独特的香料都来自海外,价格昂贵,一般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所以自从这些东西被发现之后,我就一直安排了人进行本土化试种,今年,我们应当能收获第一季了,再过上一两年,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成功了么?”周渊大喜。
“当然,这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嗯,这两年又带了不少新东西,很快便会普及开来的。”
“还有新东西,那是什么?”
“我把它叫做辣椒,嗯,一种很好的东西,我想在大雁郡他应当会很快就会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菜肴的。”高远想起自己试种的那一亩地的朝天椒收割之后的第一次走上餐桌,让无数人在院子里乱跑乱跳,不停喝水的场景,为此,自己整整十天被三位夫人拒绝走进她们的卧房,一个玩笑,让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不过辣椒,倒真是一个好东西啊,有了他,自己可以做出多少美味佳肴啊?在前世,那火辣辣的川菜,向来是自己的最爱。
“这一次来,也给各位带了一些,不过要晚一些时候才能送过来,我是半途溜号带着侍卫们过来拜访诸位的。”
“大王已经带过来了,太好了!”周渊大喜。
高远心中偷笑,希望你到时候别学王宫里的那些侍卫,到处乱跑乱跳猛灌水了,那朝天椒,可真不是盖的。
一直默默地坐在一边的赵无极,突然道:“大王,不知现在邯郸怎么样?”
此话一出,场间顿时安静下来,魏济,田康二人都有些不安地低下头来,手里的筷子,无意识地猛戳着面前盘子里的烤鱼,他们身份特殊,有些事情,是不愿意提也不敢提的。
高远也是稍稍楞子一下,不过马上就恢复了常态,“现在的邯郸可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施工,除了硬化路面之外,城市也在重新规划之中,邯郸可是前赵地最大的城市,也是最为繁华的城市,以后也会是那一片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赵王身子大好之后,不妨可以回去看看。”
赵无极一怔,“我可以回去看一看吗?”
“为什么不可以?”高远哈哈大笑着饮尽杯中酒,“赵王身子大好之后,随时都可以回去,到时候跟大雁郡守说一声,让他派人护送您回去,您在哪里出生,哪里长大,思乡之情自是可以理解的,不但是您,魏王,齐王都可以回故乡去看一看。”
赵无极脸上泛起一片嫣红,深深地看了一眼高远,还是摇了摇头,“不必了,只要知道哪里很好就够了,大雁湖很好,我不想再长途跋涉了,便在这里终老吧。”
魏王魏济,齐王田康,也异口同声地表示,不想回去,这里很好。
高远微微一笑,现在赵地也好,齐地也好,抑或魏地也好,都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大汉体系当中,他们回去又能怎样,难不成还会有人愿意回到以前的日子中去吗?回去也好,不回去罢,他们终究已经是历史的过客了。
“田相。”高远冲着田单举起了酒杯,“听说田大公子现在可是大雁郡最是声名着著的大议员,大雁郡马上就要进行试点的郡守大选了,大公子呼声可是最高啊,便连孙晓也是赞不绝口呢?”
田单脸上微微变色,他曾力劝自己的这个儿子不要再掺合进政务中去,但这个儿子却是耐不住寂寞,这几年下来,竟是在大雁郡搏出了偌大名头,于田氏而言,竟然不知是祸是福。
“小儿狂妄,他那点本事,如何能与孙都护相比?”田单摇头道。
“那可不见得,孙晓马上就要离任了。”高远道。“听孙晓说,有希望在大选之中胜出的,最有可能的便是贵公子了,其实田大公子以前在齐国之时曾主过一国之朝政,区区大雁郡由他来执掌,那可真是大材小用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汉旗天下(24)重回故地
“你当真放心让田远程出来竞选这大雁郡的郡守?”灯光之下,蒋家权微笑地看着年轻的国王,问道。今天整整半天,高远都在和这一群老人的闲聊之中度过,看起来十份愉快,高远也的确很愉快,在他面前的这些人,除了蒋家权,都是被他干趴下的一代豪强。
“为什么不放心?”高远笑咪咪地捧着茶一口一口地喝着,今天喝了不少酒,于他而言,已经是过量了,不过心情愉快,酒量仿佛也见涨,虽然有些头昏,上脸,但精神头儿却是更旺健了。“田远程算是一个人才,当初如果不是他弟弟跟他捣乱,我们拿下齐国不见得有那么顺利?治理过一个国家而且表现不错的家伙,治理大雁郡还不是小菜一碟。”
“顾左右而言他。”蒋家权笑道:“我是指他的身份。”
高远伸了一个懒腰,“先生,大雁湖畔虽然清静,可并不代表我对这里不了解。”
蒋家权点点头。“我知道,那周边的村庄里,有不少人是国安局的人手吧?他们看人的眼神儿不一样。”
“总是瞒不过先生的。”高远哈哈大笑:“其实这些人的一举一动,我都非常清楚,田远程是个活跃分子,关于他的一言一行,这几年在我哪里关于他的汇报都有这么高了。”高远拿双手比划了一下,觉得有些矮了,又拉长了一些。
“这是一个识时务的家伙,而且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极高的人,他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比起一般人要快得很多。”高远道:“此人在大汉周报之上发表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文章,写得很多东西让我都很惊讶,这可是一个旧时代的权贵啊!”
“你很看重他!”蒋家权看着高远的模样,有些惊讶地道。
“先生教我说要有海纳百川之量。我自然是须臾不敢忘怀的,田远程是一个人才,此人到了大雁郡之后,能很快地融入我大汉并参与到我大汉的建设之中来,这样的人物,我自然是欢迎的。我更希望有更多的旧时代的那些人物能像田远程一样,能够重新学习然后走上为我们大汉服务的道路之上来,必竟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啊!”高远有些无奈地道:“我现在是不惧战争,也不惧改革所遇到的困难,但我却担心人才不足,教化才是最难的。”
“辽东三郡的事情让你很伤心?”蒋家权道。
“是的,我很伤心。”高远摇摇头。
“孙晓这一次要受到责罚?”
“我决定要撤销东都护府了,本来还想等一等找个由头,这下好了。什么由头都不需要了。说起来这一件事孙晓倒是背了黑锅,但他作为都护,这黑锅也不得不背。”高远道:“他会离开大雁郡,我准备调他去建设部当部长。”
“东都护府的确要撤销,权力太大了。”蒋家权点头道:“一个权力过大的地方政府,于中枢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高远点了点头,“孙晓在大雁郡呆得太久了,必须得给他换个地方。都是扶风的老兄弟,我总得保全他们。”
“辽东的事情不必过于伤怀。相反,这或许是一个契机。”蒋家权缓缓地道:“这几年,我们大汉大力发展工商业,富民强国,让我们大汉一跃而成为天下强国,但一个隐患也开始凸显出来。那就是商人的势力增加得太迅速了。各地议会,还有大议员愈来愈有被大商人绑架的趋势,现在有你这位开国之君压着,他们不敢有什么过度的言行,但将来。却说不准。而且,大王,以前我们为了将商人与大汉的利益绑架在一起,也是为了杜绝土地兼并,让很多的将领,官员在公司,工坊之中拥有股份,但现在,这一点必须要改变了。现在大汉还有外敌在侧,将领也好,官员也好,绝大多数还能洁身自好,但长期下去,必然会让其成长为一个畸形的怪物,一旦我大汉马放南山,天下承平之时,必然又会诞生出一批新的无法压制的怪物出来。”
“先生所虑甚是,我正在考虑这件事情,是应当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我的想法是,当官就不得经商,当然,这得一步一步的来,我准备让扶风的老兄弟们作出表率,他们的抵触情绪应当更小。”
“这件事情的影响非同一般,只能一点一点的不着痕迹的慢慢施实,万万着急不得。”蒋家权叮嘱道。
高远微笑道:“先生放心,我还年轻着呢,有大把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蒋家权欣慰的点点头,“大王做事,一向是深谋远虑,倒是我这个老头子有点杞人忧天了,算了,不说这些事情了,我已经退下来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只瞪大眼睛,看着你将大汉经营得越来越好吧。”
“先生这个经营两字说得好。”高远大笑起来,“先生说得是,我本来就不该再拿这些俗事来搅扰先生的清静了,看到先生身体大好,高远心中快活得很,先生现在有返老还童之势,要不要高远为您送几个丫头过来侍候着?”
“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大王还是饶了老臣吧。”蒋家权也是大笑起来。
“说起来大雁湖还真是一个养人的好地方,不仅是先生,荀老也是精神头十足啊,今天下午听说了辽东三群的事情,竟然收拾包裹便要去和林,说要在那里去办学。”
“荀老儿虽然与我理念不合,但做人做事,倒不失为堂堂君子。”蒋家权笑道:“他在士林名气极大,他真去和林,倒是能号召一大批士人去哪里办学讲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这几年荀老的学术观点已是在尝试着与我大汉国策结合了,不过他的解释与您的解释不一样罢了。”高远微笑道。“看来他是决意要与先生瓣到底儿了。”
“你呢?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蒋家权看着高远,问道。
“我,我对于学术的观点,一向是百花齐放。”高远嘿嘿笑着,“但不管他们怎么放,都必须与我们的国策一致,不致于使我们开倒车便好了,荀老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不然我又怎么会让他在礼部的位置上一干经年,当真只是为了他的名气么?那可不,岂实荀老心中自然也是明白的。”
听着高远的话,蒋家权失笑道:“你一向都是实用主义至上的,说起来你也真有改衙门名称的爱号,礼部改做文宣部,荀老儿郁闷了好外。”
“这有什么好郁闷的,现在文宣部的权力可比以前大多了,不但管着礼仪,还管着宣教,还兼任着外交,可谓是一部身兼数职呢!”高远笑着道。
“这一次到大雁郡来,准备呆多久?”
“看王剪什么时候来吧?这一次我出蓟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与他会面,敲定一些合作的细节,另外就是要展开一些战略欺骗了,路超那家伙想逆袭一把,我自然得帮帮他。”高远道。
“路超想做的事情,我们都明白,只是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清楚,他为什么那么有把握?咸阳城中玄衣卫三万,这是秦国最精锐的力量,便是我们大汉近卫军也不见得敢言必胜,现在白起又练出了数万新军,再有咸阳高远依托,路超一击不中,秦国便将陷入泥潭,此人不是一个糊涂蛋,这内里肯定有蹊跷。”蒋家权皱起了眉头。
“我也这样觉得,最大的可能便是路超在咸阳有足以助他扭转乾坤的帮手,但我想来想去,也不得要领,而曹天赐那里多方打探也是毫无所得。不过也无所谓,路超如果是盲目乐观,秦国必然会陷入内战泥淖,那我们便伐秦,如果他真能一鼓而下咸阳,那我们便执行第二套计划。”
“楚人地大物博,人丁众多,这几年被我们所逼,整军备战,再加上有黄歇与屈重这两个干臣,倒是颇有起色,现在的楚国,可比秦国麻烦得多。秦国在经济之上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当中,我们如果想什么时候击垮他们,就能什么时候击垮他们,但楚国就不同了,我们的经济渗透他们一直非常小心地在应对,这几年成效并不大,唯一让我们小小得逞了一把的就是他们的纺织业,成功地在他们国内掀起了一场场内乱,但楚人倒也了得,生生地将其摁了下去,这个国家太大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太强,又不像秦国那样穷兵黩武,实力犹存啊!”
“所以便有了第二套计划。”蒋家权嗬嗬笑了起来,“到时候路超肯配合吗?”
“他如成功了,自然会配合。”高远道:“于他而言,这可是一份大礼啊!”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大笑起来。
就在高远开心地在大雁湖畔吃着烤鱼,喝着美酒的时候,他这一行出来等待的人也已经从疏勒抵达了大漠边缘。
“我又回来了!”当战马踏进大漠的时候,王剪感慨地叹息了一声,在他身边,是微笑着的牛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