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夜唱(圣者)-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你拿礼物啊。”

  密见李隆基,自然不会让他带什么盒子之类的进去,因此礼盒放在了门外。原本外边有几个侍卫的,但这个时候,侍卫已不见了。叶畅将礼盒抱了进去,然后打开给虫娘看,虫娘欢呼了一声,这下是真跑过来了。

  却是犬戎人织的毡巾,很大一幅,几乎可以将虫娘小小身体包裹起来。

  “其实犬戎人女子,是很好的织工,你看这花色,她们将羊毛牛毛纺成线,织成这般的大毯。一幅这样的毯子,在中原可以卖到几匹绢的价格……”

  “这些话啊,你方才不对阿耶说,如今对我说有什么用?”虫娘听得叶畅的小声嘀咕,狠狠白了他一眼:“还有,与我在一起时,莫提什么边事好么?”

  叶畅有些无语了。

  “不过……我会想法子和那些姐姐们商议,看看能不能大伙凑个份子,在边关上打上一仗。”紧接着,叶畅更无语的事情发生了。

  “呃……虫娘,这事情你不要操心,也不要掺合,快快乐乐过日子就行了,你还是一个小孩儿呢……”

  “不小了,比我大两岁的人,都出嫁了。”虫娘低声道。

  “这个,你父皇会不高兴……”

  “父皇现在可没有闲心管这个,叶十一,你方才就没有弄明白,父皇对这些事情,如今都不关注,他想着的,就是和杨娘娘一起排霓裳羽衣曲。”

  虫娘说到这的时候,声音压得低了些,叶畅脸色微变,向她做了个嘘的手势:“宫里的事情,莫要对外说。”

  “只对你说。”

  见叶畅这般神情,虫娘心里却是一甜,方才那个念头更坚定了。

  她在宫中见多了那些外边的大臣,为了探窥父皇的心意与后宫的嫔妃王子或公主结交,甚至不惜自降身份,同宫女太监有所往来。自己主动跟叶畅说后宫的事情,叶畅反而不让,怕的不就是她因此受到父皇责难么!

  这可是真心关爱着她安危的人,将她的安危甚至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

  因此,她眉开眼笑地又道:“十一郎你待我好,我便帮你将这事情做成了!”

  叶畅有些无语了,虫娘的心思……说是简单的小姑娘心思嘛,她琢磨的可是战争。说她是一个小小战争狂人吧,她谋略策划一场战争的理由却是只因为叶十待她好。

  “虫娘,你若想我以后还待你好,这事情你就千万不要掺合,小孩子不要打打杀杀的,欢欢喜喜便好。”如果眼前这位贵主年纪在十八岁以上,叶畅毫不犹豫会支持她参与此事,但对方才这么点大,在叶畅的眼中,还只是一个孩童,孩童的世界简单一些柔和一些就好。原本生长在宫中,就已经够缺这些了,可不愿意为了自己,她将心底仅存的一点点温柔也抛掉。

  虫娘笑了笑,眼睛微微眯起来,这一瞬,与嫂嫂方氏的模样还有几分相似。她们毕竟是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不过叶畅知道,这绝对不是好笑。

  好说歹说,花费了老大气力,叶畅算是得了虫娘同意,她绝不掺合入此事中来。俩人又唠唠叨叨说了半天闲话,眼见天色晚了,叶畅才告辞,虫娘依依不舍,嘴里却说道:“早该走了,本来人家要去看杨娘娘舞蹈的,就是被你纠缠住,才没有去……”

  杨玉环跳舞倒是这个时候的一绝,而且叶畅还没见过这位四大美人之一呢。据闻她体味不佳,故此喜欢泡温汤,也不知是真是假。

  一边胡思乱想,叶畅一边出了玉真观。他宿处在西市,玉真观则在辅兴坊,相距原是不远。叶畅见街上人头攒动,便没有上马,而是牵着马慢慢行走。

  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善直与南霁云也没有说话,只是跟着他。顺着景耀门竖街往南,当他们穿过颁政坊,来到顺义门外横街时,却听得有人咋咋唬唬地道:“让开让开!”

  叶畅抬眼望去,只见一队仪仗昂然而来。在前开道的家丁仆役,用鞭子将行人驱开,有走得慢衣裳又不显的,少不得要吃一下鞭子。

  在京城之中,权贵多如牛毛,敢如此行走者,身份必然非同小可。不过叶畅在这里还琢磨到一丝不同的味道:韩朝宗任京兆尹之后,一直很注意抑制权贵,如今出现这种事情,倒是有些稀奇了。

  “快滚开,快滚开!”他们冲着叶畅这边来,还隔着老远,便用皮鞭虚指叶畅,大约是叶畅一行看上去只是普通士子行人。

  南霁云在旁顿时就有怒色,善直也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叶畅不想去找麻烦,笑着将二人拉开,跟着的叶氏同族子弟,自然也是悻悻地退下。

  “也不知是谁家子弟,这么大的排场……哦,御史中丞韦……是韦坚?”

  叶畅心中琢磨了一下,这位韦坚身上的官衔极多,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勾当缘河及江淮南租庸转运处置使、左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一大堆。因为调节转运江淮赋税至关中有功的缘故,当真是炽手可热。

  不过仪仗之后的人,应该不是他本人,而是家中子弟。

  “滚开!”

  叶畅正琢磨着韦坚的情形,突然听得那些开道者中又是一声怒喝,紧接便一记皮鞭重重抽下,人群中一个避让稍缓的人,便被抽倒在地。

  那开路者不争气,还待再抽,南霁云却怒喝了声,冲过去一把便将那人手腕抓住,反身一推,那人便踉跄着后退,撞在同伴身上,俩人跌在了一起。

  叶畅一凝眉,南霁云这脾气……

  不过当他看到被抽倒之人时,顿时怒了,大步向前,将那人扶起:“尉迟弦,你如何在这里?”

  被抽倒的,正是叶畅在陇右救治过的伤兵尉迟弦。

  他少了一只腿,行动有些不便,动作迟缓了些,但方才也避到了道旁,那开道者抽他,只是作威作福罢了,并不是他真正挡了道。

  不仅仅是尉迟弦在,周围十余个,都是陇右老卒,或是伤残,或者体弱,不能继续从军,从军中淘汰出来的,那陈宏亦在。

  “大胆,哪个裤裆没拴牢,竟然让你这等鸟东西露了出来!”这边尉迟弦尚没有回应,那边已经有人喝骂了。叶畅见尉迟弦等面上带怒,当下伸手示意:“过会再叙,我先将这些杂碎打发了再说。”

  他说完之后,双眉一竖,因为上过战阵亲自杀人的缘故,当他怒意勃发时,其气势就不再是翩翩佳少年了。

  他上前之后,径直到了那喝骂之人面前,那人盯着他,为他气势所慑:“你这狗胆……”

  叭叭!

  正反两记阴阳耳光,顿时抽得那人找不着北。叶畅一把将那人推开,径直对上了站在仪仗之后骑着马的人。

  “你是何人,竟然敢冒充御史中丞?”不待那人说话,叶畅摒指如剑,指着他喝道:“韦中丞年近半百,岂是你这般年少?”

  认起年纪,那人比叶畅至少还是要大的,但被叶畅指着,一时间就瞠目,不知该如何回应。

  叶畅也不给他回应的时间,飞快地继续喝道:“非朝廷命官,擅用朝廷仪仗,此乃大罪,在京城之中招摇撞骗,莫非以为没有人敢问么,你以为这长安城中,天子脚下,就没有血性男儿?”

  周围围观者原本只是看热闹,但一听得叶畅这话语,顿时都纷纷应是。原本那队人的行动,便引起公愤,只是畏其气焰,无人出声,现在有人带头,那自然都尽力鼓噪。

  “这是……”旁边便有仆从上前道。

  “若是再假冒朝廷命官子侄,那就是一再犯错。”叶畅根本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逼了一步喝道:“御使中丞韦大人官声清正,时望以为廉明,岂会将朝廷仪仗交与子侄?韦公家教森严,子侄必为谦谦君子,又岂会有纵恶奴刁仆行凶之事?”

  这一番话说下来,那边骑在马上的人终于回过神来,这一连串的帽子可不小,他父亲虽然是御史中丞,在朝中政敌也极强大,真闹大起来,被政敌揪着不放,只怕会有大麻烦。

  他忙下马,拱手道:“某在想着别事,未曾注意……是某之过。”

  他一边说,一边向周围的手下示意,那些手下纷纷将仪仗卷起。他又向叶畅道:“这位郎君,不知尊姓大名,指正之德,必不相忘。”

  叶畅摆了摆手:“不敢不敢,就此告辞。”

  周围人都哄笑起来,确实是不敢,如果报出名字,岂不等着别人来报复么?象那韦坚的子侄,他不是也不敢报出自己的名字么。

  此人名为韦谅,乃是韦坚之子,见叶畅不说,他深深盯了叶畅一眼。人群围观,他自己可以不要面子,却不能不维护父亲的形象,此时正是他父亲韦坚的关键时期,因此,他只能息事宁人了。

  但他方才那一眼,乃是要牢牢将叶畅记住,他相信此后迟早是会再相遇的。

  第183章 失意门庭罗傻雀

  “你们怎么会到这里?”

  双方背道而去,叶畅众人离那事发地远了,他拉着尉迟弦问道。

  当初在陇右时,他有意招徕这些伤残军士,在他看来这些被弃如弊履的兵士,其实是价值极高的宝物。当时尉迟弦等人已经心动,并且答应帮他去劝说其余残兵,不过后来尉迟弦等人说要先回家看看,然后再做决定。

  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叶畅觉得,他们多半是不会投靠自己了。没有想到的是,山不转水转,路不转人转,才分别两个月,便又在长安城中见到了他们。

  “当初参军说,我们这些人缺胳膊少腿值得,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护卫长安这天下第一等的名城。我们这些人许多还未曾见过长安,便想着在回家之前来见识一下,让叶参军、高先生、李先生和岑进士都念念不忘的长安——我们拿自己的胳膊腿儿,还有性命来保护长安,长安却来皮鞭来欢迎我们!”

  说起此事,尉迟弦等人余恨未消意犹难平,听他这样说,叶畅不免有些尴尬。

  当初为了激励这些伤残军士的生存欲望,叶畅很是鼓励了他们一番,其中为了证明他们的牺牲极有价值,叶畅少不得将长安与洛阳的繁盛吹嘘一番。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还将高适、李白和岑参也拉来一起讨论。大唐文人心中原本就有很浓厚的长安情节,这三人少不得又用几首描述唐安的诗来抒怀。

  那些伤残老兵虽是不懂诗,却不妨碍他们觉得“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不由对长安生出向往之心来。因此借着返乡之机,兜里又有几个钱,便来长安观瞻,结果却在街上被权贵喝骂鞭打。

  他们心中生出愤恨之心,那是难免的。

  “你们所护佑的,原本不是这些面目可憎的权贵。”稍停了一下,叶畅笑道:“你们当兵吃饷,饷银可不是这些权贵供应的,你们哪有什么义务去保护他们。你们要护着的,乃是交税交粮供应租庸的那些人,你们家中父母,这城里的百姓——他们才是你们应当护卫之人。”

  说完之后,叶畅又轻蔑地撇了一下嘴:“至于今日所见权贵,所谓的富二代权二代,我们便是想凑上去拍马屁,也没有位置给我们啊,你看他们身边,那穿着衣裳的狗奴鸡仆,莫非我们去与那种东西为伍?”

  他以狗奴鸡仆形容韦谅身边的那些狗仗人势的东西,倒是十分之形象,众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就是那些个老兵,此刻也化怒为喜,只觉得叶畅句句话都说到了他们心中去了。

  “叶参军,待我们回家省亲之后,定要前往贵府打扰的。”陈宏心细,叶畅在大街上为他们出头,要担上不少干系,想到叶畅一直对他们关怀热情,只觉得如今这世道,除了叶畅之外,再无旁人能够如此待他们了,因此便开口道。

  “正是,多不过半年,短不过两三月,定然要去投靠叶参军。给权贵当狗奴鸡仆是没有位置了,叶参军身边,千千万万可要给我们留些位置。”

  众人又是大笑,叶畅看了说这笑话的人一眼,记得乃是名为郭大路的,此人善谑,倒是个轻松气氛的好手。

  “那是自然的,若听不到你郭大路的笑话,我便是笑都觉得不畅快。”叶畅哈哈笑着道。

  诸老兵原是失去了在长安城中继续转悠的兴趣,但是叶畅让叶挺安排,包下三辆油壁车,专门给他们乘着,长安城中知名的景点、各处繁华所在,都去观瞻一番。

  叶畅自己,则还有别的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便是带着高适去拜访韩朝宗。

  “这位韩公奖掖后进是出了名的,当初孟浩然不得陛下喜好,韩公犹自再三举荐。若能得他在陛下面前进言,加上此前打的底,想来高公出仕,应无疑问了。”眼见快要到韩朝宗府邸,叶畅笑着回头道。

  高适心中有些紧张。

  “因为处于京兆尹这关键位置上的缘故,韩公这边往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我们先到前门看看,如果人太多了,便走偏门——高公莫要以为是怠慢啊。”叶畅又笑道。

  高适点了点头,然后指着前面:“这个,这里真是京兆尹韩公府邸?”

  “当然,我来过许多……”叶畅一边说一边回过头,然后话说了一半就卡住了。

  在他面前的韩朝宗府邸根本不象他说的那样人头攒动,相反,门可罗雀这个词理适合如今的韩府。

  “情形不大对啊……”叶畅眉头皱在一起:“按理说不当如此。”

  虽然门庭冷落,但叶畅既来了,总不能就此退走,因此他上前叫门。韩府的门房是紧闭的,待他敲了之后,才拉出一条小缝,一双眼睛在里面张望。待看得是叶畅,门拉开了,露出韩朝宗家老仆的笑脸。

  “竟然是叶郎君,没有想到你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叶畅领着人进去,那老仆左右张望了会儿,然后将门又飞快地关上。

  “这是怎么回事?”叶畅有些惊讶,但是以他身份,不好对老仆问此,于是将这个疑问藏在心中。

  老仆带着他到了正堂,然后便进去通禀,不一会儿,韩朝宗亲自出迎,让叶畅有些受宠若惊:“如何当得韩公亲迎?”

  “如今情形之下,你愿意来看问,自然当得我亲迎。所谓路遥知马车,路久见人心,当初你曾对我如此说,今日一见,果然不错……”

  韩朝宗看着叶畅,眼里满满都是赞赏,那模样,若他有适龄的女儿,定然毫不犹豫要招叶畅为婿了。叶畅心中暗觉不妙,自己今日来,原是要请韩朝宗为高适做荐人,可是……似乎很不对劲?

  “这个……韩公说得严重了,实是谬赞,谬赞……”

  “一点都不严重,一点都不谬赞,叶十一啊,当初我便觉得你这人有才,理应出仕,为国效力。如今看来,不仅是才,便是私德之上,你也不逊于前贤。”

  这个帽子扣大了,叶畅很明白,自己的小小脑袋是承受不起这种大帽子的,他可不想换个脑袋来戴这顶帽子。因此,叶畅拱手道:“韩公这般赞我,我受用不起,告辞!”

  说完他拉着高适就要回头,那边韩朝宗哈哈笑着将他拉了回来:“罢罢,不赞你了,你我心知肚明即可。”

  韩朝宗便是大笑,仍然有愁苦忧惧之色,叶畅尴尬地转回身,他可是真心想走,但韩朝宗拉得紧,他想走也走不了。

  总之韩朝宗这边,定然是出了大麻烦,让他这个京兆尹都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的大麻烦,他叶畅能避多远就该避多远才是。而且,这个问题韩朝宗说心知肚明,却不曾想到,叶畅根本是一肚子糊里糊涂。

  介绍了高适之后,叶畅便被韩朝宗拉着登堂,双方宾主分落,韩朝宗便问起叶畅在边关时的情形来。

  叶畅便将碎石军之战的事情,与韩朝宗细细分说一遍,韩朝宗时而发怒,时而叹息,待听叶畅说完之后,他摇了摇头:“我曾为封疆之吏,但却从未在边关有过军旅……我年轻之时,也曾想着在边关立功,如今看来,再无机会了。”

  “韩公何出此言,韩公年纪虽是稍长,但精力过人,身体也强健,何愁没有出镇边关的机会!”叶畅试探着道:“莫说出将,便是入相,也或未可知。”

  “能保全首领,就已经是陛下念我辛劳一生的厚恩了……”韩朝宗苦笑道:“大约用不了,我的处置便会下来,唉!”

  他这一声叹,当真是千回百转,叹得叶畅心惊胆战。

  这几天就一直等着虫娘那边的消息,没有怎么打听朝廷里的动静。听韩朝宗的口气,他莫非待罪在家?

  若他待罪在家,那么那些权贵子弟敢于在长安街道上横行无忌也就可以理解了。他家前门可罗雀的情形,也就有了解释。但是,若他此时待罪在家,叶畅却大摇大摆地上门前来……岂不意味着,叶畅有可能被他连累?

  叶畅自己倒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对于仕途并无多少打算,但随他来的高适不同,还想借着此次在边关献策有功,乘机出仕。可谁敢举荐一个与待罪在家的韩朝宗有关的人?

  饶是叶畅镇定,这个时候脸色也不禁变了,高适的脸色也沉郁下去。

  “韩公,坊间传言纷芸,我无意去乱猜,故此直接找上门来,便是想知道韩公……这个待罪之事的真相!”心念急转之间,叶畅知道,这个时候就只能顺势而为了,他正色指了指高适:“这位高达夫先生有长谋远虑,我邀他来,便是看看能不能帮上韩公,不敢说出谋划策,能补阙一也好。还请韩公勿嫌我二人冒昧,将前因后果都说与我们听。”

  高适虽然有心事,此时还是忍不住翻了叶畅一眼,见过睁眼说瞎话的,没见过能把瞎话说得这么顺溜的。高适仿佛又回到了洛阳城中,叶畅将他们三人一起拐去边疆时的情形。

  那时这厮便是如此,一脸坦诚,再真挚不过了啊。

  “十一郎你有心了。”韩朝宗果然在为感动。

  其实韩朝宗对人情的认知,绝对是在高适等人之上的,但是他因为最近发生的事情正心情激荡,而这个时候叶畅上门,他先入为主地认为,叶畅对自己的情形应该是有所了解,这才会发生误会。

  顿了顿之后,韩朝宗叹息道:“不过,你也是白费气力,我这是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韩公说说,或许有办法呢,有些时候,常规的法子没有用处,另僻蹊径却有奇效。”

  被叶畅催得无奈,韩朝宗当下说起他如今的情形来。如他自己所说,他现在是遇到大麻烦,获罪在身,于家里等候处罚,原因便在于他在终南山建的别业。

  他之所以兴起在终南山建别业的念头,乃是因为此前长安城中秘密流行一种“预言”,说是太平日久刀兵欲起,长安城中将会有战乱。若年轻一些,他定会对此嗤之以鼻,但年纪大了,不免就有昏聩多疑之心,韩朝宗对此将信将疑起来。

  于是他就在终南山中为自己准备了别业,准备若真起了战事,便跑到那儿去避祸。其实长安城中权贵这样做的并不只他一人,但他偶尔不慎却露了口风,这口风被霍仙奇拾去,寻着机会,便向李隆基告了他一状。

  “霍仙奇?”叶畅脑中顿时浮现一张刁钻阴险的脸来。

  此时任万年尉的霍仙奇,叶畅不是第一次与他打交道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吉温,在叶畅看来虽然钻营之心极重,还不失为一员干吏,而这个霍仙奇,则就完全是一个擅长斗人的政客了。

  “正是霍仙奇,陛下派遣王鉷来训问我,但实际上告发我的,乃是霍仙奇。”

  提起此人,韩朝宗便咬牙切齿,叶畅却是双眉一凝。

  霍仙奇乃是万年尉,也就是韩朝宗的属下,若没有什么人推波助澜,根本不可能敢告发自己的顶头上司。叶畅自认对此人看得还算清楚,他能做出出卖上司的事情,前提是要给他足够的利益与安全保护。

  那么他背后之人,就可想而知了。

  李林甫!

  一想到这个人,叶畅便觉得有些毛骨悚然,象是被阴暗中的毒蛇盯住了一般。

  “此事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算不得重罪,但发生在韩公身上,却是推脱不得啊。”高适吸了口气,有些无奈地道。

  身为京兆尹,在长安可能有变故的情形下不思保全都城,却想着逃到乡下去避险,往小的说是失职,往大的说就是不忠。难怪韩朝宗自己都认为,自己是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我也自知罪责难逃,只恨霍仙奇这厮,竟然敢如此……”

  “此事端的棘手……韩公想要继续留在京兆尹位置之上,绝无可能了。”叶畅听得这儿,心中一动:“不过若只是想收拾霍仙奇,倒不是没有办法。”

  韩朝宗凝神看着他:“何法?”

  “只有疯狗才能对付疯狗,收拾霍仙奇这人,自然要用上吉温。”叶畅森然一笑。

  “这如何可能,他们二人可是李林甫一党……”

  韩朝宗原是断然否定的,但说话了一半,他突然闭嘴。

  吉温与霍仙奇虽然都是李林甫一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二人之间就会很和睦。吉温难道会坐视霍仙奇在李林甫心中的地位超过自己,眼看着原本平级的二人地位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变化?

  第184章 忘情楼台请吃茶

  “抱歉,达夫兄,没有想到会是这样。”

  出了韩朝宗家的门,叶畅与高适二人都没有急着上马,而是牵着缰绳,缓步沿街前行。

  原本是寻韩朝宗举荐高适的,只因为没有仔细打听消息,结果反倒让高适卷进了一场政治风暴之中。若是操作得不好,高适的仕途,很有可能也要受到这个影响。

  长安城的街道,经过韩朝宗两年多时间的整治,已经有了彻底好转。这样的正街,都已经铺上了水泥,街道两边的大树,将树荫投在两人的脚下。

  因为靠近新年的缘故,街上过年的气氛很热闹,不少性急的人家,都已经贴出了对联——这种叶畅倡导的过年风俗,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席卷了整个中原。这是大唐,而且是盛唐,各种流行元素与文化都能在极短时间内获得认可和追捧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时糟的时代,朝廷里的暗流汹涌,不在其间的人,根本理解不了这其中有多少风险。

  高适今日也算是近距离体验了一把这种风险。

  “韩公之言,虽是尚有保留,但有一点,他为京兆尹这几年来,长安城各方面都好了许多。他虽有错,却不当死,更不当让霍仙奇这等小人从中渔利。”高适没有对自己被连累做什么评价:“只不过十一郎你方才说得很满,真正操持起来,我怕是极不易。霍仙奇与吉温,可都是积年吏场出来的,却不是元载与王摩诃那般好对付。”

  最不好对付,还是他们身后的李林甫吧。

  “此事不急,韩公这条门路走不通,我们还得再寻其余,总得有人将你的名字禀到圣人面前才行……这倒有些难了,谁既有这个能力又可靠呢?”

  叶畅此时也有些头痛,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在朝中可以引以为援的人实在太少了。玉真长公主的有限支持,让他拥有一定的自保和反击能力,可是真想在朝廷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还力所不及。

  李适之那边,叶畅是不打算去的,他与李适之儿子不和,自然不会自讨没趣。玉真长公主不会直接介入朝政,那么现在还有可能举荐的大人物就已没有了。

  “你也不必太过为难,咱们的功劳就在那儿,皇甫惟明、边令诚的奏折里都有,便是没有人举荐,此次多少也得给我一个官职。”高适见他这模样,笑着说道。

  叶畅却有些羞愧,若今天没有到韩朝宗这儿来,还容易寻别的官员相助。可到了韩朝宗这儿,别人那也不好去了。

  “韩公这边才出事,那边就人情冷暖,难怪他这般模样……方才他可是绝口不提李相等呢。”叶畅又提及这个细节。

  “看他模样,只怕李适之这边,也没有伸出什么援手啊。”高适撇了一下嘴:“为何我们来看他,韩公如此激动欢喜?”

  叶畅苦笑了,还能不欢喜么,韩朝宗在家待罪的几天时间里,各方人等都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被他连累起来,就连一向与他关系友善的李适之一党都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虽然李适之等人是为了自保,想必也看出此事背后乃李林甫主使,可这么做……毕竟让韩朝宗心寒。

  在这等情形下,叶畅与高适却来拜访他,正是雪中送炭之举。

  “依你之见,当如何伸援手?”高适又问道。

  “只是略有一个想法,具体如何做,还得再看看旁人那边的情形……”

  叶畅方才探了韩朝宗的口风,他对仕途已经灰心丧气,只求平安了。叶畅觉得,保他平安的把握还是有的,毕竟韩朝宗在他的记忆中,应该是善终,而不是被处死。

  想到这里,叶畅对高适道:“此事不能拖,若待宫中旨意下来再奔走就晚了。高公,你先回去暂歇,我去见一见长安尉吉温。”

  “吉温,凉薄小儿,往常你仰赖韩公庇佑,他待你以礼,如今韩公待罪,你再去见他,只怕他会借机生事,折辱于你啊。”高适劝道:“而且他在此事上,又说不上什么话……”

  “他说不上,李林甫说得上。”叶畅心意已决:“吉温此人多疑,若我去主动寻他,他必不敢擅动,他是见识过我手段的人。”

  见他如此自信,高适便不再劝,只是叮嘱多加小心,又让跟着的南霁云注意,有什么差池便回来报信。南霁云却是一笑,若有什么差池,干脆就护叶畅逃出来就是,相信以他与善直二人的手段,等闲几十个差役中冲出还没有问题。

  长安县厩在城西,叶畅赶到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他让差役进去通禀一声,那差役收了他小半串铜钱,倒是跑得极勤快,但隔了好半天才出来,原本亲热的神情,变得极是冷淡。

  “哪儿来的蠢货,少府说了,便是想行卷,也应去京兆之类的权贵门下,到他这边来做什么!”

  那差役将叶畅的名贴掷还过来,南霁云勃然大怒,顿时就要发作,却被叶畅一把拦住。

  “若是为自己的事情,发作便发作了,但为了韩公,暂时隐忍一下。”叶畅道。

  南霁云此时已经不为叶畅的这种百变脾气而惊讶了,见叶畅拾起那名刺,然后深吸了口气,突然大叫道:“吉县尉,你死无葬生之地矣!”

  其声援援而上,直冲晴空。

  南霁云只觉得脸色如枣:叶十一,你便是如此为了韩公隐忍的!

  但说来也怪,叶畅喊了三声便要走,那差役哪敢再放他,上前就要拦住,就在这时,从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