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明(喻心)-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韦悦翔将木门关上,一时之间,浑身都是冷汗。自己折损了倒无关紧要,肯定会连累妹妹一家人,估计那二十多个兄弟也活不了。韦悦翔愣了半晌,方想出一条计策,在心里推敲了好几遍,觉得应该能行,便将屋子里的所有的易燃之物堆在一起,用火石点燃,熊熊的火光冲天而起。
韦悦翔提起钢刀,打开房门,冲出门外,一边跑一边狂叫:“着火啦、着火啦!”
监视着韦悦翔的四人一时傻了眼,面面相觑,不知道是抓住韦悦翔还是去救火,与或是继续隐藏。乘着四人愣神的功夫,韦悦翔如脱缰的野马向王两全家冲去。
韦悦翔的狂吼惊动了所有的军户,包括从外地回来祭祖的二十多人。整个大田堡都沸腾起来,大部分军户都提着水桶去救火。而韦悦翔带回来的二十多个军户聪明点的便追着韦悦翔狂吼的声音奔去,头脑笨点的,则大急,也提着水桶去救火。
待韦悦翔在堡内庙宇前碰到王两全,回头见有十多个兄弟跟过来,心里方才踏实了点。他对兄弟们急道:“冉之焕起疑心了,监视我,很急,咱们现在就动手!不管林队长是否过来了,咱们打开堡门,守住门就成!”
十多个兄弟一听,二话不说,就随着韦悦翔往堡门冲去,浑不管自己手中是否有武器。
守堡门的八名军户看到韦悦翔的房子着火了,都站在门口看热闹,看到韦悦翔等人挺着钢刀冲过来,正待上前问何事,韦悦翔等人什么话也不说,看见人就砍,不多时,八个守门的军户就倒在了血泊中,失去了xing命。
王两全正准备打开堡门,韦悦翔忙制止道:“冉之焕还不知道我们准备打开堡门,先别忙着打开,否则他会带着那帮狗来攻打我们。我们人太少,抵不住的。”
说完,回头看了看其他的几位兄弟,见这些人见了血后,兴奋不已,早已经换成了自己趁手的兵器紧握在手,只待杀出去。韦悦翔暗自点头,说道:“现在就等着林队长杀过来了,大伙不要急,今晚肯定能成事。”
冉之焕正在和小妾大战,突然听到外面人声鼎沸,连忙派人打听,方才知道韦悦翔家中着火,而其人不知去向。冉之焕大惊,连忙点齐所有家丁,全堡大索韦悦翔等人。不多时,便抓住了没有跟随韦悦翔行动的几个军户,正待审问韦悦翔等人的去向,忽然有人来报,说韦悦翔杀死了守门人,正占据着堡门和家丁对抗。
冉之焕更是吃惊,难道韦悦翔有外应?他心急不已,集齐队伍,杀奔堡门而来。堡门处,已经有十多个家丁正在那里叫骂,但在弓箭的威胁下,不敢上前。地上还躺着几具尸体,正是被she死的家丁。冉之焕见状,愤恨不已,叫道:“韦悦翔狗贼,老子待你不薄,你居然敢造反?”
“你他娘的还敢说待老子不薄?我们这里的人谁和你没有血海深仇?老子就要你的人头祭祀爹娘!”韦悦翔大骂,这话让兄弟们同仇敌忾,韦悦翔的话没有错,二十多个兄弟绝大多数和冉之焕都有血海深仇。
冉之焕大怒,叫道:“给我杀了这几个狗贼!”
众家丁得令,立即奋不顾身的向前冲去,只听见咻咻的声音不绝于耳,箭支对准家丁飞来,转眼间,又有几个家丁倒在了地上惨呼,众家丁一看不对,又退了回来。尤其是韦悦翔,他放箭速度极快,一手连珠箭法让手下欢呼不已。下面被逮住的军户也忍不住发出欢呼声。
这欢呼声犹如嘲笑冉之焕一般,让他更愤怒。他吼道:“将这几个造反的狗贼押上来,老子要一个个的剁了他!”
家丁将七人押上前,喝令七人跪下,但七人没有一人跪下,其中一个更是骂道:“姓冉的,你的末ri到了,老子媳妇三年前被你逼死后,老子就等今天了,今天非要拿你的人头当尿壶!”
“砍了他!砍了他!”冉之焕歇斯底里的叫道。
只见刀光一闪,鲜血喷涌而出,一颗头颅滚落在一边,但身躯依然半跪着。血腥的一幕让后面围观的军户发出惊呼,更是让韦悦翔等人睚眦尽裂。冉之焕哈哈大笑,叫道:“投降吧,韦悦翔,再不投降,老子再杀一人!”
兄弟们忍不住就要冲上前,和冉之焕的家丁决一死战。韦悦翔连忙拦住兄弟们,说道:“冲上去咱们都死定了,还误了林典史的大事,我们现在得拖延时间。”
说完,对冉之焕吼道:“姓冉的,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造反吗?老子的爹被你毒打致死,刚才的文三兄弟的媳妇也被你强逼致死,我们这里的人哪个和你没有血海深仇?你看看,兄弟们都穷成什么样了?而你娶了七房姨太太,还霸占了史珠光的媳妇,史兄弟几年都没有看到了,是不是被你弄死了?老子们在外面拼死拼活的干,结果你拿走了几万两银子,你他娘的就是吸着我们的血汗,你说老子们造不造反?”
一席话让冉之焕的家丁也沉默下来,后面围观的军户更是大哗,纷纷议论起来,看往冉之焕的眼神也有点不对劲。冉之焕回头一看,大急,怒吼道:“投不投降一句话,否则我将剩余的人全部杀掉!”
“你先别急着杀人,你杀的越多,兄弟们对你越恨。你看看后面的兄弟们,他们对你是服从还是恨?你看看别人林典史,在那里干活一年,至少可以挣十五两银子,还给兄弟们地种,一亩地一年才交三钱银子。你他娘的给林典史舔屁股都没有资格!老子今天就要为所有的军户报仇,你今天死定了。兄弟们,你们还等什么,冉之焕也就五六十条狗,我们几百人咬也会咬死他。”
围观军户的眼神越来越热烈,更何况韦悦翔继续在鼓动:“兄弟们,动手吧,林典史已经派出人马来支援我们了,今天一定要让冉之焕的狗头。林典史还说了,只要杀了冉之焕,这里的每户人都可以去干活,还可以种十五亩地,而且工钱也不会被冉之焕刮走了!兄弟们快……”
冉之焕的咆哮打断了韦悦翔:“将剩下的六人全砍了!”
冉之焕的命令没有得到立即执行,押着六人的家丁犹豫的眼神投向冉之焕,冉之焕怒火无法抑制,一鞭子就向犹豫的家丁抽去:“敢抗命?老子先杀了你!”
犹豫的家丁无法,举起钢刀,正待砍下去,突然从堡门处传来呼声:“哈哈,来啦,林典史终于来啦!”
惊愕的家丁往堡门处看去,发现堡门已经打开,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兵丁正冲过来。
原来林纯义率领二百人仅仅比韦悦翔等人迟了大半ri抵达大田千户所,在大山里隐藏起来,派出两人不停的探望大田堡。待看到堡内火起,林纯义集合部队,向大田堡赶来,正好碰到了冉之焕要杀人。
待林纯义带人冲入堡门,五六十个家丁如何抵挡?被鼓动的军户看到来了援兵,也纷纷痛打落水狗,家丁纷纷跪地投降,而冉之焕在几个死硬份子的护卫下,往官邸退去,还未退至官邸,护卫便死光,自己也被韦悦翔一箭she中大腿,动弹不得。杀红眼睛的军户正待砍下冉之焕的头颅,被林纯义挡住:“暂且留他一命,林典史另有他用!”
在军户的带领下,堡内的副千户、镇抚、几个百户均被抓住,不曾走脱一人。林纯义将除冉之焕以外的所有军官置于平台上,让所有的军户公审这些军官。这些军官哪一个没有仗势欺人?一时之间,有冤屈的纷纷上台诉说他们的罪恶史。说到愤怒处,更是有人上台对这些军官进行拳打脚踢。待到公审大会结束的时候,将几个军官砍头示众。
众军户多年的怨气一朝得到发泄,都兴奋不已,也有的痛哭不已,哭死去的亲人。更有甚者想杀掉冉之焕泄愤,被如狼似虎的兵丁挡在了门外。
待到林纯义下令军户全部迁移到百里洲时,纵然有人不愿意离开,但想到自己的手上沾了军官的鲜血,没有了退路,只好在兵丁的护送下,往百里洲而去。
林纯义早就安排人守住了堡门,所有堡内人等不曾走脱一个,确保施州卫不知堡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
军户出发一ri后,林纯鸿来到大田堡,见到了萎靡的冉之焕。
冉之焕双眼无神,见到林纯鸿后,稍稍恢复了一点jing神,问道:“为何不杀掉我?”
“留着你自然有用。”说完,林纯鸿掏出一份公文,接着说道:“冉大人,签字画押吧。”
冉之焕往公文上瞟了一眼,只见上面有“韦悦翔、王两全鼓动军户造反,余获悉后,率部顺利平叛,副千户、镇抚使尽皆战死”等字眼。
他哼了一声,怒吼道:“林纯鸿,你yin谋造反,死无葬身之地!”
林纯鸿平静异常,“签还是不签?”
冉之焕紧咬钢牙,一字一句道:“想要老子签字,休想!”
林纯鸿冷笑道:“看你一副好皮囊,原来是个银样镴枪头!你以为我这么好心留着你的家人啊?他们有用啊!”
冉之焕气得几乎吐血,吼道:“你敢!”
林纯鸿不再理会冉之焕,回头对林纯义吩咐道:“把冉大人的家人押过来,杀一个问一声,看他答不答应!”
一口鲜血终于从冉之焕口中喷涌而出,全身一下子失去了力气,委顿在地上,低声道:“我签,我签……”
林纯鸿走上前去,拍了拍冉之焕的肩膀,笑道:“好好合作,我不会为难你的,你可以和你的七房姨太太过着幸福生活!”
言罢,将公文交予林纯义,不再看冉之焕一眼,离开了冉府。
随即,林纯鸿立即命令周望常驻大田堡,全权处理一任事务,将大部分弓兵挪至大田堡驻守训练。并将所有jing通兵甲制作的工匠集中在大田堡,全力打仗兵甲利器。
自此,大规模扩军备战成了事实,林纯鸿的虎牙愈发显得尖锐,随时准备择人而噬。
第四十六章 润物无声
白马寺是百里洲岛上的一个村落,离林纯鸿的造船厂不过十里。一眼望去,整个白马寺就是一片棉花的海洋。只见满片绿se间杂着白se的星星点点,那是已经成熟的棉桃炸裂开来露出的棉花。今年干旱,一直没怎么下雨,正好适合棉花的生长,百里洲的棉花大获丰收,让付出了大量劳力的农民心喜不已。
顾大嫂的当家人顾秀凯年初就搬到了百里洲,在白马寺这个地方租了十五亩地,带着两个儿子jing心的侍候着这十五亩地,棉花的长势要比别家强不少。他家地的旁边,就是顾秀林租种的五亩地。顾秀林家没有壮劳动力,自己在外面干活,老婆今年又生产,只有老爹一人干活,侍弄这五亩地十分吃力。顾秀凯念着当初秀林介绍顾大嫂出去干活,平常也经常帮帮顾秀林老爹,两家关系相当融洽。
顾秀凯种了一辈子的地,棉花也种过,经验比较丰富,顾秀凯帮着老人干活也有回报,老人尽可能的指导顾秀凯父子三人,他们地里的棉花长势好,与老人的指导分不开。
干活闲下来,顾秀凯就喜欢和老人聊聊天,一起抽抽旱烟袋。老人裹旱烟也有一手,经他裹出的旱烟既紧密,抽起来味道足,而且还不容易熄火。顾秀凯帮老人点上了旱烟袋,也给自己点上,吧砸吧砸的抽了几口,说道:“大叔啊,今年看着棉花长势,怎么着一亩地也能产个百斤吧,十五亩地差不多有一千五百斤啊,按照往年的价格,一斤皮棉也值个将近半钱银子,呵呵,有七八两银子咧!”
老人在木头上磕了磕烟灰,又抽了几口,不紧不慢的说道:“呵呵,你和你家两个小子舍得下功夫,要说啊,人可以骗人,这地是不会骗人的,你下了多少功夫,他就给你产多少东西!”
这话让顾秀凯赞同不已,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更让人开心了。他嘿嘿的笑了几声,说道:“不过这比孩子他娘一年挣的银子还少,哎,这个咋回事?咱们爷俩仨人还不如一妇人,这个也真够丢人的!”
老人人老成jing,斥责道:“你整天钻钱眼里去了?什么事情都拿钱来比较,这天下还有种田的人?记住了,什么都离不开种田。你家媳妇也是给典史家干活才有这工钱,你看看,哪个在外面干活的人能有这么高的工钱?再说了,账也不能这么算,再过一个月,就要种小麦了,你还要算上小麦的收成。棉花倒也罢了,那小麦可是非种不可的。典史说了,租了土地,就要收购粮食呢。你也想想,要是你家里没点粮食存着,一家大小能安心的干活?”
说完,老人把嘴凑到顾秀凯耳边,悄悄说道:“我听二小子说啊,典史大人正缺粮呢,去年还到处找粮食呢,连土人的红薯也不放过,保不准,今年的粮食价格就很高呢!你看看,修江堤的人成千上万呢,一天就要吃掉多少粮食?”
顾秀凯顺着老人的指头看向江边,那里正有大量的流民在修筑江堤,自从洪水退了后,修江堤就开始了。如今白马寺这里的江堤差不多快完工了,据说还要种草,护住堤坝。顾秀凯对粮食价格有多高并不在意,毕竟他家人多,老的老,小的小,一年的口粮就需要不少。
看着顾秀凯对自己的话不感兴趣,老人又说道:“今年你家里就要收上上千斤皮棉,要是有人脱籽,再纺成纱啊,再织点布,卖给刘巷的货栈,那可不是七八两银子了,那是几百两银子啊!”
“大叔尽出馊主意,又在打趣我了,咱们家就大小子的媳妇一人纺纱织布,一个人一年才能用多少点棉花?织的布自家用还不够呢,还去卖?”
老人见自己的主意受到了轻视,很不高兴,说道:“没有人就不会找人啊?你看看,那里的流民都是壮丁,他们的女人呢?你到刘巷那里走走,住着很多女人啊,你随便招几个回来帮你纺纱织布不就完了?供顿饭给她,她就感激的不行,还奢求什么?”
顾秀凯一听,感到可行,马上站起来,拍了拍屁股说道:“大叔,我先走了,我回去和小子们商量商量。”说完,抬脚就走。
望着顾秀凯的背影,老人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大喊道:“秀凯,今年雨水少,阳光足,棉花才产量高。棉花怕水,来年要是被水泡了,就收不了多少!”
顾秀凯头也不回,叫道:“大叔,知道啦,我会注意的!”
……
和顾秀凯一样想法的人不少,到处求购搅车、纺纱机和织布机。李承宗带着张小成瞅准了这次机会,带着木匠们夜以继ri的打造这些机械,也算小小的挣了一笔。要说现在百里洲岛上木匠最多,造船的消耗了一大批,留给李承宗的并不多,但搅车、纺纱机和织布机打造简单,一般的木匠都会,而且材料都是现成的。百里洲缺什么也不会缺木头,现在木材市场稳定了,每年的销售量变化不大,但从清江和长江上游来的木材却越来越多,都堆积在百里洲岛,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存放,而且拖上岸来也浪费了不少人力。林纯鸿一直苦于木材下游市场开发不够,李承宗打造这些机械,也算淌出了一条小小的路子。
要说消耗木材的大头还在造船,可惜现在大明长江沿岸的造船基本陷于停顿,没有消耗多少。另一个消耗的地方在于建房子和家具,这个市场现在也差不多饱和。实际林纯鸿还想到了一个消耗的大头,便是造四轮马车。可惜林纯鸿把自己的想法和李承宗一商量,便被泼了冷水。李承宗认为,四轮马车转弯不是问题,转向的零件好造,道路泥泞也不是问题,大不了多费点好木,把木轮造宽点,减震也不是问题,车厢放在弹xing的多层钢圈上就可以了,但最关键的是造四轮马车需要大量的钢铁,四轮马车的关键部位都需要优质的钢铁,而现在到处都缺优质的铁。
在大田堡大肆打造军器后,钢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成了林纯鸿的心头病。
至于关仁美出产的铁,被李承宗贬的一文不值。他认为,关仁美出产的铁根本就没有用,太脆了,不可锻炼!上次为了造船,从关仁美那里买了一批铁造铁钉,但根本就没法用起来,最后只好打造成农具完事,铁钉得另外采购。现在百里洲最闲的反而是铁匠,整ri无所事事,不是他们懒,也不是百里洲不需要铁器,关键是没有原材料来源。
林纯鸿琢磨来琢磨去,估摸着关仁美的铁含硫量太高,但他也不知道如何降低钢铁的含硫量。他后来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大明根本就不禁止民间开矿炼铁,只不过需要将炼铁的三十分之一交予官府即可。林纯鸿知道这点后,大骂关仁美不仗义,为了阻止林纯鸿炼铁,居然这点也不告诉他。不过后来,林纯鸿又自己安慰自己:毕竟关仁美没有义务帮助他,更何况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正如林纯鸿所想,关仁美的采矿和炼铁陷入了困境,大量的生铁生产出来根本就没人要,只把他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他认为生铁和钢太脆,肯定是工匠出了问题,将一些工匠严刑拷打,也审问不出什么东西来,倒引起了工匠的大量逃亡,使炼铁雪上加霜,前景堪忧。
关仁美别的生意挺多,即便立即停止炼铁,也不会让他伤筋动骨,但是他就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xing子,一定要把炼铁做成赚钱的买卖。他想来想去,只好亲自前往南直隶,为他的钢铁寻找出路。令林纯鸿大跌眼镜的是,关仁美上南京一趟后,炼铁不仅没有停顿下来,反而把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林纯鸿想来想去,越来越觉得害怕,南京消耗铁最大的用户便是南京军器局,难道关仁美将这些废铁卖到军器局了?
林纯鸿觉得关仁美在玩火,严令核心人员逐步减少与关仁美的生意往来,以求避祸。但是自己需要的铁材怎么办?林纯鸿无法,只好令郑天成在武昌下游的大冶拼命收购,能收多少算多少。
但林纯鸿还面临一个紧迫的问题:六月的时候,滕余浩就提醒他,百里洲今年的棉花产量超过三百万斤,这势必引起整个枝江县的棉花过量,农民卖不出棉花,会积累怨气,甚至会造成动荡。林纯鸿便想着在百里洲建立扎花、纺纱和织布工场,自己来消化这批棉花。但郑天成给他算了一笔账,招募工人、培训、打造机械、销售所费……所有费用加起来肯定竞争不过苏松地区的棉布,最终就是亏本的结局,让林纯鸿打消了这个念头。郑天成认为,与其织布,还不如收购棉花卖至苏松地区,利润更丰厚。为此,林纯鸿准备了大量的现银准备收购。
卢诗源由于识字,在商场打拼过多年,管理经验非常丰富,被调到行知书堂担负重任。现在百里洲的货栈和农业生产都由滕余浩负责,上次出了事情之后,滕余浩想尽一切办法挽回自己的声誉,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再说林纯鸿非常看重他的管理能力,就把百里洲的这些事情交给了他。滕余浩没有辜负林纯鸿的信任,将百里洲管理得井井有条,要说今年百里洲的棉花能够丰收,与他的努力分不开。
按照林纯鸿的吩咐,滕余浩在百里洲货栈竖立了一个大牌子,上书:“收购棉花,一斤半钱。”这个价格稍稍比市场价高一点,按照滕余浩的设想,广大农民会踊跃前来售卖棉花,并安排了大量的伙计应付收购事务。
令滕余浩吃惊的是,棉花收获期已经过去了半月,货栈也没有收购到多少棉花。滕余浩大惊,在百里洲走访了一圈,才发现百里洲出现了多家收购棉花的工场主,这里面就包括顾秀凯。并且经常有人过来询问货栈收不收棉布,并且价格便宜,一匹布二钱银子。
滕余浩马上行文给林纯鸿报告这个情况。林纯鸿接到报告,心喜不已,这帮农民居然弄出了乡村手工业。他当然要鼓励这种行为,大笔一挥:“全部收购。”但他对农民把布卖得这么便宜百思不得其解,按照这个价格,即便加上运费,和苏州松江的棉布也有得一拼,而当初郑天成给自己算的账,一匹棉布成本都超过二钱银子?
林纯鸿马上令郑天成和滕余浩调查是什么原因。调查的结果不久就出来了,原因也很简单,工场主的人工非常便宜:大多数工场主在流民中招募妇女进行劳作,仅仅就是供饭而已,工钱最高的,一年不超过一两银子,而林纯鸿手下的工人一年的工钱起码就是五两!这让林纯鸿不由得哀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果然充满了压榨。
※※※
顾秀凯刚从刘巷的货栈回来,卖了四十匹布,得到了八两银子。这让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当初买搅车、纺纱机和织布机时,手里的钱远远不够,差点让他打消了织布的念头。但顾秀林得知后,专程请假回家了一趟,拿出一百两银子凑份子,两家各占五成的份子。现在两家拥有了一台搅车,纺纱机和织布机各四台,雇佣了七个妇女,从事纺纱和织布,顾秀林的老婆和大儿媳也参与纺纱和织布,至于搅车则由他和两个儿子分别摇动。现在顾秀凯卖出了第一批棉布,感叹道:“幸亏典史的货栈敞开了收购棉布,否则真不知道卖到何年何月为止。”
顾秀凯心情好,不仅自己买了酒和肉,还给七个妇女开了一顿好的伙食,她们仅仅就是吃饭而已,并不拿工钱。顾秀凯叫来顾秀林老爹,一起喝酒聊天。
酒过几巡,两人都有点醉意,顾秀凯说道:“照这个速度,咱两家的皮棉明年三月就用完了,到九月收获下一批棉花还有六个月呢,我想着能不能到别处收一些棉花过来,大叔你看行不行?”
老人咪了口酒,说道:“收不收棉花并不决定于我们,得问问典史的货栈收多少棉布!”
顾秀凯呵呵笑道:“我问过滕总管了,他说啊,有多少收多少,只要我们有货,就收!”
老人突然站起来,指着顾秀凯说道:“那你还犹豫什么?赶紧去买呢,现在百里洲也收不到了,只好到对岸看看了。”
“大叔,我算过了,四台织布机,至少得十台纺纱机供应纱,咱们还得再买六台纺纱机啊。搅车一台就够了,我和两个小子辛苦点就够用了。”
“买吧,就是还得雇六个纺纱的女子,但咱现在手头没多少银子,这可如何是好?咱们两家买这些机器都已经是砸锅卖铁了。”
两人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只好不停的喝酒吃菜,不一会,脆生生的猪耳朵便被消灭。老人望着空荡荡的碟子,突然说道:“咱家老二已经是副总管了,看能不能通过他找典史借点钱,照这个势头,年底咱们就能还上。”
顾秀凯一听大喜,不停的说道:“还是顾老二有本事,呵呵,我以前咋就没看出来呢,嘿嘿!”
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憧憬着未来,就如jian商盘算着利润一般,谁又能想到他们现在的身份只是农民而已。
第四十七章 心向大海
老人和顾绣凯在商量购买织机,小心地谋划着发财大计。林纯鸿也不例外,整ri盯着他的一亩三分地,寻思着发财大计。这不,他的目光盯在了长江三峡上,试图开凿纤道。
在富饶的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间,高耸着巴东山脉。千万年来,滚滚东流的长江硬是在崇山峻岭间侵蚀出一条河道。于是,在夷陵以西,长江便穿行在茫茫山崖间。
自古以来,出川容易进川难,所以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进川满打满算就四条路,一条是从陕西穿秦岭入川;一条就是自襄阳经汉中入川;还有一条就是从云贵入川;当然,还有一条就是逆长江而上,进入川东。这几条路没有一条好走的,沿途都是翻山越岭,尤其是还有那从峻岭间架设的栈道,更是危险异常。相比较而言,从长江逆流而上还算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长江在三峡内水流喘急,河道狭窄,根本不可能利用风力或者划桨逆流而上。所有的逆流行舟必须靠纤夫。
所以,在川东的崇山峻岭间,总是能听到低沉、有力的号子:“嘿哟……嘿哟……嘿哟……”喊一句号子,纤夫便前行一步,发出一声低吼。如果仅仅是体力活,倒也没什么。穷苦人家能谋生,不介意多费点体力,但是拉纤也是危险活,在石头上一步没有踩稳,便滑落山崖,轻者致残,重者伤命。自古以来,滚滚的长江里不知道带走了多少纤夫的躯体和血泪。
但是现在,西陵峡里响起了叮当叮当的凿石声。一行人用绳子吊在高高的山崖上,不停的用锤子和铁钎凿着石头,希望能从近水的山崖上开辟出一条纤道。不远处,更是响起了轰隆隆的巨响,那是工人们把火药埋进了千辛万苦开凿出来的洞了,炸开巨岩。这帮人便是林纯鸿的工匠。现在,林纯鸿从大田堡得到了一批火药,方才如此奢侈,用来开山。
一个月以前,林纯鸿接到了张兆的一份报告。报告里称,麾下的船工在进入容美土司时,由于下船拉纤,已经折损了将近六十名船工。这个数据让林纯鸿触目惊心,为了方便与容美土司联系,更为了打通通往川东的水路,林纯鸿毅然决定投入巨资开凿纤道,更是将纤道的规格提升到能并排行走两头牛。林纯鸿希望以后的拉纤就让牛马驴来完成,将人从繁重的体力中解脱出来。
纤道的开凿由王两全负责,林纯鸿竭尽全力支持这个工程。要钱,没问题,什么?需要四万两?可以,没有问题。要人?行,所有的石匠都派给工程队,还另外招募了三百人。要火药?好,手里所有的火药都分配给工程队!只是有一点,所有的纤道必须用石板铺就,确保质量!
此外,张兆还给林纯鸿算了一笔账,以后纤道建成后,成立专门的纤夫队,每个纤夫队专门负责一段水路,船工就不用再下船拉纤了。这样不仅节省了船工,还可以给别家的船队拉纤,赚取不薄的利润。巨大的前景更是让林纯鸿高兴不已,这样的长江才是黄金水道嘛,没有金子挣,叫什么黄金水道?
暂时的计划就是先把纤道修到三斗坪,再往上目前还没有什么生意,以后再说。按照林纯鸿的计划,就是纤夫队挣得的利润再拿来修筑纤道,直到纤道延伸到chongqing为止。
但张兆的报告里还汇报了一次罢工事件,让林纯鸿非常头痛。
事情发生在崇祯四年四月的隔河岩。
现在的隔河岩基本上成了几大长官司的商品集散地,来来往往的客商特别多。土司里的西兰卡普织锦和容美绿茶一经推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多商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让隔河岩货栈的交易量与ri俱增,郭铭彦甚至提议隔河岩的收费方式比照夷陵货栈,但考虑到土人零散的交易也需要集市,林纯鸿否决了这个提议。
交易市场的扩大,直接导致船队规模急剧扩大,以前的江匪除了一些被周望留住外,几乎全投到了船工队。赵和海和李蒙申也分管了一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