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列强代理人-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分析的那是极对的,不过大人可别忘了这天下可不是只有朝廷和反贼两家啊。”

“此话怎解?”

“洋人区区数千兵马就可破广州,如果洋人兴兵十万,试问这大清可有御敌之兵?”

柏贵做了一辈子的清朝官,这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大胆的讨论这个问题,楞了半响之后,才定了定心神回答说:“下官听闻洋人之国土离大清有万里之遥,岂能派出十万大军远渡重洋?就算洋人派出十万大军,攻入京师,又有何用,总不能将其子民移到我中华居住吧?”

“大人不懂洋人治国方略啊,这洋人治国,有一种方略被称为殖民占领,攻占他国后并不吞并其土,而是扶植当地人做他的代理人。”看到柏贵面露疑惑之色,知道古人对其中的许多专有名词不懂,李明峰索性就将话讲白了:“换种说法也就是,洋人派大军打下京师,然后另立一人做皇帝,替这新君组织部队,建立新朝。”

柏贵听到这就感觉心里直突突,暗道对面这个年轻人也太过大胆,满嘴的大逆不道之言,这话别人听到,吓都要吓死。如今柏贵是人在矮檐下,不敢顶撞李明峰,却又不肯说出大逆不道的话,只好闭嘴不言。李明峰本来想以皇位诱惑柏贵,却没想到他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根本没有改朝换代,自立为帝的胆量。

其实作为一个现代人,李明峰把这逐鹿天下的事情看得太过简单,柏贵混迹官场多年,当然知道这大清王朝虽然存在诸多弊病,但是病老虎毕竟是老虎,任你一只蚂蚁如何强壮,也休想伤的了老虎的一跟毫毛。

扯大旗,当皇帝的话,也就是那些没见识的山野村夫才喊的出来。真是要逆天改命,南面称孤那岂是凡人可为?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柏贵潜意识里也认为,君权神授,纵使反贼一时猖獗,终究还是不能持久,早晚必败。

李明峰见到自己抛的诱饵太大,大到柏贵吓的不敢吃,念头一转,再度诱惑他说:“柏贵大人忠君体国,真乃大清官员之表率啊。”柏贵连忙直道不敢。

李明峰忽又漠然许久,柏贵见到他不说话,也不知道是否是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得体,惹的这煞星不快。刚想开口消除这尴尬的气氛,就看到李明峰竟然唉声叹气的有些伤感起来。

第十章 … 心忧天下

看到李明峰如此表现,可惊坏了柏贵:“李贤弟为何如此?”

李明峰显得那么的悲痛:“想我李明峰虽然于英军中供职,可毕竟也是大清子民,华夏儿女啊。如今英法进驻广州,时局混乱,料定必有刁民趁机浑水摸鱼,扰乱治安。可是如今府衙并无主事之人,这可如何是好啊。”话刚说完,李明峰又把西服的袖子挡在了额前,就真如在擦泪水一般。

大家都是明白人,李明峰这么一点,柏贵却也把念头转了过来,如果自己被洋人任命为巡抚。不!自己本来就是巡抚,那么管理广东事物有何不可?将来洋人退走,朝廷就算有人弹劾,那我也可以推托并未效命于洋人,完全是按朝廷律法治理广州罢了。反正朝廷有明令,对洋人‘息兵为要’,如果一味的抱着明哲保身的想法,那么万一当地一些乱民激怒了洋人,将战祸扩大,我岂不是成了罪人?

再有此时战乱,时局动荡,那下边有求于我的事情自然也多些,这次被假洋鬼子敲诈去的银子,是不是也能多少弥补一些回来?

想到此处,柏贵却再也忍不住,呵呵直笑:“贤弟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圣人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如今广州虽然沦陷,可是百姓何辜,竟受此大难?柏贵自幼读圣贤书,今日却为了一己之私利而避于府中,愧对了圣人的教诲。得贤弟一语指出,方才发现己之谬误,幸未铸成大错啊。”

让这柏贵当皇帝他不敢,但是当贪官,他可比谁冲的都快。

李明峰懒的听这种废话,叹了口气说:“抚台大人是有安民之志,可这广州城中尚有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大人,虽然他是掌管武备的武官,不过毕竟是一品的大员啊,我过来的时候听说他已经被洋人召去了,不知道这穆克德讷大人能否答应洋人的请求,出来保境安民啊。”

柏贵听后心中叫苦,那穆克德讷是什么货色他最是清楚,打仗怕死的紧。广东有两名一品大员,一个是两广总督,一个是广州将军。这广州将军的权力还在两广总督之上,尤其是战事上,大部分的权力都在穆克德讷手中。前几天,穆克德讷一听洋人发来了通牒,直接称病不出了,把所有大权都交给了叶名琛。就这路货色能不听洋人的命令?柏贵可绝对不信。

柏贵是人老成精,既然李明峰张口提这个事情,那就肯定是还有转圜余地的。抬出穆克德讷来不过就是为了想要多要点好处罢了,这套路数他自己都用过无数次了,岂会不懂。

这位巡抚大人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最后还是一咬牙,说了声稍候,转身奔后堂去了。

大堂前,安德鲁把全连战士召集起来,按照‘常用’比例来分割他们新得的战利品。这帮洋人不认得银票,李明峰本来也没打算和别人分享这三万两,所以这银票就全归了李明峰。安德鲁继承了英国人的优良传统,总算没忘掉李明峰的功劳,三锭大金元宝到了李明峰的手里。钱多不烧手,李明峰可不是那种假清高的人,直接就把金子放到兜里。

还别说,西服这东西就不适合装金子,装点钞票还可以,装上金块子整体就不那么美观了。

分了金子后的全连战士和李明峰的关系更加融洽了,毕竟既属于一起‘抗过枪’,又属于一起‘分过脏’的老战友吗。心满意足的英军士兵被李明峰打发走了,独剩下他自己等柏贵这个老狐狸了。

也不晓得这老家伙去哪拿银子,难道是去地下挖?在古代,一般大户人家都把银锭做的十分巨大,埋入地下,也算是一种防盗手段。那种银锭是李明峰最不想拿的,但是在如此境地下,也只能免为其难了,李明峰美滋滋的想着。

日头马上快落山的时候,柏贵那老家伙才颠颠的跑了回来,手中还捧着个匣子。

又是银票!这东西好!

柏贵此时已经换了一身便服,捧着匣子招呼李明峰到了内院书房中。

“贤弟替老哥谋事,花销自然是少不了的,老哥虽然贫寒,却是不能让贤弟替老哥垫钱不是,这里是老哥这些年的全部积蓄,还望贤弟笑纳。”

李明峰听到全部积蓄这四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双眼冒光了,柏贵捧匣子的双手刚往前递了一下就被他一把夺去。

“这是什么?”看着一匣子各种契约的李明峰有点发蒙。

“这是城东的三座青楼和四座酒楼的,还有这是在北直隶八百多顷良田的地契,这可是老哥我做了四十年官才攒下来的啊。”

李明峰万没想到这柏贵竟然拿出了这些东西,兵荒马乱的,这些青楼酒肆也都是倒闭的买卖,要来何用?瞧了柏贵一眼,语气有些不耐:“那洋人贪婪,若要谋着职位,必打通洋人关节。那洋人要这青楼良田有何用啊?他们只认真金白银啊!”

柏贵苦着个脸说:“可是我阖府上下再也拿不出来一两银子了啊。”

“那便去借,这广州城的大户虽然被洋人抢了,但是哪家不私藏银子?那洋人也就翻点柜子里藏的东西,那地下埋的,暗道里放的才是这帮大老爷真正的家底所在。”李明峰终于暴露了贪婪的嘴脸。

“话虽如此,可他们如何肯拿银子与我?”柏贵苦着个脸问。

“此事好办,只需要大人放出话去,说是这新任巡抚的职位已经被大人得到,想要保一家安全的,那还不都巴巴的跑来给您送银子?”李明峰继续鼓励着。

“此计是好计,但万一洋人并未任命我做这巡抚,岂不是得罪了这一城的大户?将来我在这广东可就无法立足了啊。”柏贵还是有些怀疑李明峰的办事能力。

“老哥放心,有兄弟在,此事万无差池,全在兄弟身上了,不出三日,必让大人赴任。”李明峰心中暗道,估摸着三天内,这帮洋人也该推出个傀儡政府了,柏贵到时候肯定是最适合的人选。《

第十一章 … 夜宴

李明峰让柏贵派人四处凑钱,自己则跑到额尔金那里去邀功。要知道,大清的一个巡抚被劝降,在政治上对联军来说是个极大的胜利。以后由熟悉当地行政运作并且还非常听话的巡抚来管理当地治安,那是最佳选择。

至于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在英国人心中,这只是个将领,还是个不懂军事贪生怕死的将领,鉴于他的品级够高,他的投降能对联军的占领起到帮助,这才勉强的允许他保全自己的全家性命和财产,也留住了一个虚名。

1858年1月8日,额尔金和法军总指挥葛罗接见了柏贵,理所当然的这场会谈是由李明峰担任的翻译。额尔金和葛罗对柏贵谦卑的态度十分满意,柏贵也对洋人的‘友好’感到心安,会谈中总是笑眯眯的向我们的翻译官大人投去感激的眼神,瞧的李明峰汗毛直树,怀疑他是否有某些不良倾向。

1858年1月9日,联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将广州权利移交给广东巡抚柏贵。与此同时,广东巡抚衙门也发布通告,宣布英国人巴夏礼、哈罗威和法国人修莱组成了联军委员会,负责广州日常治安。

最让李明峰感到意外的是,柏贵早在联军刚刚攻破广州城之时,他就上书朝廷,直斥责叶名琛办理夷务不善,本可化解纠纷,却一味强硬,与洋人交恶。及到洋人下达最后通牒,叶名琛不事战守,只求扶乩问神,最后广州才被攻破。

李明峰对柏贵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果只会栽赃陷害他人,那就只能算是末流小人,最顶级的小人就是这种虽然陷害,却不栽赃的人。柏贵奏折中所言,俱是事实,就让叶名琛与他对质也只能是哑口无言。

最绝的是,柏贵在就任这个傀儡巡抚之后,竟然上书咸丰,自言‘奴才一身何惜,惟大局攸关,不得不苟且忍耐,曲为羁縻。’

咸丰帝还真是信了柏贵,发布诏书,免了叶名琛的两广总督之职,封柏贵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这下是总督,提督,巡抚三大重职集于一身了。

咸丰还妄图借用柏贵与洋人的‘良好’关系来与洋人和谈,下的圣旨中就写到“谕令柏贵等,宜借绅民之力,驱逐夷人,然后从而开导,示以怀柔。”

李明峰本来以为自己仗着历史知识可以在这大清混的风生水起,这次见到柏贵的手段后才才逐渐冷静下来。就这柏贵的手段自己绝对只有仰望的份,更别提那些以阴谋诡计著称的历史名人了,看来在这大清还是收敛点好,太过张扬的话,不知道哪天就被人阴死了。

这些日子,李明峰总往柏贵的府里跑,虽然与柏贵的关系十分融洽,但是亲兄弟还得明算账不是。这柏贵真是个敛财能手,半个月就交了价值四十万两的金银给李明峰,其中就有十万两银票和三十万两的真金白银。

李明峰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与洋人的关系,这次正好借花献佛,银票自己收下,成锭的金银都用来贿赂额尔金和葛罗了。这两个洋人虽然南征北战多年,可是以前在那些殖民地的收入和其他抢掠所得哪有这么多?

额尔金和葛罗都自动的把李明峰划归到‘最友好与最有能力的清国人’那个行列中去了。

………………………………………………………………………………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中国人传统的春节也即将到来。

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李明峰受柏贵邀请到他府中吃晚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一个月,李明峰经常和柏贵赴宴,一般还有当地的一些官僚士绅参加。

李明峰虽然极为讨厌和这帮人之乎者也的乱扯,但是每次晚宴过后,自己兜里总能多那么个万把两的银子,没办法,谁和钱过不去呢,只好忍着继续参加这种毫无营养的晚宴。

今天又是这样,本来请柬上说只是家宴,到了这才发现已经有上百个各色老爷们在等着自己了。暗叹一声,说了无数次的客套话又再次背诵了出来,这也就是他在现代的职业是导游,如果换个其他行业的来,估计早就被这翻来覆去的重复同样的话给弄疯了。

酒过三旬,菜过五味,比往常多的多的银票也被揣进兜来。迷迷忽忽的李明峰忽然听人大喊一声:“杀了柏贵这个狗贼,给众家兄弟报仇!”这一声喊,可是给李明峰吓清醒过来。

定睛一瞧,不知道哪里冲进来无数黑衣人见人就砍,今天是小年夜,巡抚衙门当值的差役只有几十个,几刀下去就被黑衣人砍光。正准备跑路的李明峰就听到有人大喊“狗贼在那里!”之后数不清的黑影直奔自己这杀来。

“完了!老子刚当几天的假洋鬼子就要被砍死了?虽然最近吃的都是免费饭,但是我自己也没到城里吃过酒楼不给钱呢,更别提吃老百姓的西瓜不给钱了。”紧急关头,李明峰竟然想起了《小兵张嘎》里那个替日本人做翻译的胖翻译,有点后悔没去吃过霸王餐,不能好好威风威风。

“杀了柏贵,给兄弟们报仇!”黑衣人又一声大喊,这句话又让李明峰稍稍的放下了心。原来是找那老狐狸报仇的,这可不管我事啊,还是站远点好。

想的是站远点,可脚下的步伐就不是那个动作了,李明峰飞一般的奔巡抚衙门的后门跑去。大部分的士绅官僚都是第一次来这巡抚衙门的后院,哪里如李明峰那般熟悉路径,就是跑也都直奔正门去。

越往后跑人越少,喊杀之声越小,李明峰心中也越安稳。所谓后门,实际上是经常来送菜松米的下人门走的门,附近都是家丁丫鬟们的住出,往常那些大人物是不屑于靠近这里的。李明峰也是有一次到厨房指点厨师做他最喜欢的北方炖菜才来过这里,没想到那次无意的发现今天可以救命,真是天意啊,李明峰心中暗自得意。

抬开门闩,刚打开门,抬眼就看到门外站着五六个黑衣人正手执钢刀目光阴冷的看着他。

完了!有包抄的!李明峰此刻的心情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要是老老实实的躺地上装死,过个几分钟,巡抚衙门前院值班的英军士兵杀了进来,自己完全还是有活路的,可是自己竟然自作聪明,跑到这后门来,独自面对五六个黑衣人。

刚想说句“兄弟们,我是内鬼,是来开后门的,大家快随我杀进去!”就看到对面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大手一挥,颇具威严的说了句“打昏,带走!”

随后李明峰就感觉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第十二章 … 大成国

不知过了多久,李明峰缓缓的睁开眼睛,感觉到身下的颠簸,知道这是在马车里。看着身上盖着的锦被,旁边叠放着一套丝制的长衫华袄,心中暗自猜疑,这帮杀手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真当自己是卧底了?可是自己那句“大家快随我杀进去”也没喊出来呀。

掏出银票点点,一张没少。拂起马车上的帘子,看到远山正飞快的后退,知道这已经出了广州城了。

马车旁边有十多个头包红巾的壮汉骑着马护卫着马车,看来这些人就是昨天那些黑衣人了。

看到李明峰醒来,一个红巾汉子转头冷冷的瞅了他一眼。就这一眼,李明峰就感觉一股凉气从直冲心头,赶忙把帘子放下。

这帮人都没留辫子,看来是反了大清的起义军了。这类人最是激进,李明峰暗自告诫自己千万别惹怒他们,连忙在马车里把他们给的衣服换上,西服拖了下来叠好。这件衣服是跟着他来到这大清的,可不能弄丢了。

马车走了两三个小时,直颠的李明峰胃里翻滚。李明峰快忍不住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一个汉子拉开车帘,示意跟他走。

李明峰不敢违拗,跟着他下了马车。四处打量一下,发现这是到了另一座城。那汉子把李明峰带到一座高门大户,打发了其他的骑马汉子,领着李明峰到府中的堂上,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又走了出去。

这大堂上就冷冷清清的坐了他一个人,此刻李明峰也没想过要逃命。人家把自己抓来能没点防护手段吗,只要自己一跑,恐怕走不出这座府邸就得被抓回来,倒霉的话还得挨人家几十鞭子。再说自己能跑到哪去?坐马车都坐了这么久,此地最少离广州上百里,靠走的显然不行。

静静的坐了三四个小时,天色就渐渐的昏暗了起来。堂外进来几个头裹红巾的汉子点了两跟蜡烛,又退了出去。

直到天全黑了,门外才再度进来几个人。

瞧着几个人,居中领头的正是昨天命令其他人打昏自己的人。

这中年汉子走到堂上坐到李明峰旁边的椅子上,有点诧异的瞧着李明峰。一般来说,俘虏见到敌人主将那都是吓的直抖,乞求饶命。也有个别不怕死的,那见到敌人主将也是破口大骂,像李明峰这么镇定的俘虏却是少见。

跟着中年汉子进来的其他人也都落座后,那中年汉子面带微笑的说:“这位兄弟好定力,进了敌营尚且如此镇静的,我司马平今生还是第一次见到。”

李明峰面无表情的瞧着司马平:“这位先生此话有误,明峰至今尚未知道先生等人到底是敌是友呢。”

司马平没想到李明峰会说出这个话来,想到自己一开始就把双方关系定在敌我关系上确实有些草率:“是在下说错了,没准咱们还真能成朋友呢。”

李明峰等人的这几小时,早就想明白了,自己一身的‘奇特’服饰,若说能认错,打死他都不信。看来这帮人是知道自己的来历,有求于己了。

李明峰不想和这人打什么词语官司,直接就把话挑明了:“明峰是个直人,不喜欢绕来绕去的谈东西,先生既然把我掳来,有什么话就直说好了。”

对面坐着的几个汉子听到李明峰这句话都有些动怒,要知道他们向来以光明正大,江湖义气自诩,可李明峰竟然说他们不够直爽,还讽刺他们不是堂堂正正的请人,而是掳人,这些江湖豪客岂能不生气?

当即有人就要发作,司马平却大手一摆,安抚住这帮人,掉头对李明峰说到:“兄弟这话说的对,是司马平显的小家子气了,学的和清狗的官僚一般了。”

司马平从袖子中拿出一块印来,递给李明峰说到:“在下是大成国平靖王麾下荡寇将军,这是印玺,阁下请查验。”

李明峰接过印来,脑中只感觉迷迷糊糊。大成国?没听过啊。只知道北京的大清国,南京的太平天国,再有就是捻军也是有点气候,这大成国是哪冒出来的。

把印还给司马平,李明峰十分尴尬的笑着说:“在下不懂这些个东西,先生既然说您是大成国那个。。那个什么王的将军,在下信就是了。”

这话还没落,就看对面的一条汉子腾的跳了起来,目带血丝的嚎到:“你小子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侮辱我们兄弟就还罢了,你竟敢侮辱王爷,你这是想死了!”说完就要拔腰间的佩刀。

司马平一声冷哼传来,那汉子就如定住般一动不动,喘了几口大气后就掉头走出堂外。

司马平的目光顺着其他几人的脸上扫过,最后微微一叹:“你们几个出去吧。”几个汉子都有些不忿的瞅了李明峰,却不敢违背司马平的命令,阴着脸走了出去。

几人走后,司马平对着李明峰拱了拱手,略带歉意的说:“都是我平日里教导无方,让他们如此猖狂,小兄弟口音不是两广这边的,不知道平靖王也属常情。”

李明峰也感觉有点脸红:“是明峰孤陋寡闻,还请先生帮我讲解一二。”

司马平看到李明峰如此态度才知道,原来他是真没听过平靖王。可怜自己这帮人还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呢。司马平感觉自己的老脸也有点挂不住,人家连平靖王都没听过,自己这荡寇将军还在人家面前显摆什么。

随着司马平的讲述,李明峰终于明白了这大成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太平天国起义后,全国各地区都有大规模的起义,捻军只是其中之一,这大成国实际上就是两广地区的天地会起义所建。

第十三章 … 再遇敲诈

太平天国起义后,全国各地区都有大规模的起义,捻军只是其中之一,这大成国实际上就是两广地区的天地会起义所建。

天地会从清初建立以来,一直是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太平天国起义后,大清朝岌岌可危,天地会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个好时机。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天地会各山堂都是互不统属,所以天地会的起义虽然声势颇大,真正的战斗力却不高。

天地会在广东的分堂起义后,由当地的天地会头目陈开,李文茂统领。多次征战过后,天地会在两广的其他数十股起义军不是被灭,就是被打的元气大伤,这一支由陈开,李文茂统领的天地会分支不但没被打掉,反倒势力越来越大,最后陈开被推为天地会在两广地区的盟主。

咸丰六年陈开,李文茂率兵攻广州不下,反倒被重创,最后逃到广西。广西地区清廷势力薄弱,驻军不多,天地会在这里发展极为迅速。半年前,天地会攻占了浔州城,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改浔州城为“秀京”,陈开称镇南王。封李文茂为平靖王,兼陆路总管。

在攻广州失利后,十多万天地会成员被清廷诛杀,凡是和天地会沾一点边的,没一个逃脱的。平靖王李文茂本是粤剧演员,最初跟随他的也都是戏班里的兄弟。因为李文茂的军中有许多粤剧演员,广州解围后,两广总督叶名琛和广东巡抚柏贵再杀完天地会成员后又下令砍杀所有粤剧演员。

司马平本来也是唱粤剧的,从小是孤儿的他从小就跟着师父长大,和师父感情深的很。叶名琛和柏贵的广州清洗运动把他师父全家,师兄弟的全家都给杀个干干净净。这个仇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才带着几十个天地会兄弟冒险杀入广州,想要杀掉叶名琛和柏贵报仇。

却没想到叶名琛被洋人给关了起来,柏贵的巡抚衙门被守卫的如铁桶一般。等候了几天终于到了小年这天,衙役大部分回家过年了,如果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只好冒险出手。

可惜的是,在即将杀掉柏贵的时候,洋人赶到了,最后竟然功亏一篑。

没想到柏贵这老家伙命这么大,这都没死,李明峰心中对柏贵可没什么好感。

“原来如此,可是为什么司马先生把我掳来?”李明峰听了半天也没听出司马平的动机。

“哎,广州一役我军本来是胜券在握的,可是最后关头洋人派了几百人帮助清廷守城,这才导致我军失利。”司马平语气中饱含着遗憾。

李明峰感觉身上有点发寒,洋人的参与导致了他们攻占广州的失败,广州之役的战败导致了司马平师父全家的被杀,而自己又跟洋人纠缠不清,这司马平不是要杀自己祭奠他师父吧。

司马平并不清楚李明峰在想什么,仍然语速不减的继续感叹着:“这一战真是让我胆寒,二十万天地会兄弟啊,那是何等的英勇。清狗五万绿营兵占尽地利优势都无法守住广州,可洋人竟然区区数百人就让我军损失惨重。更厉害的是洋人的军舰,我军数千战船在洋人炮轰之下,竟如纸做的一般,毫无反抗能力。”说到这里这司马平双目之中竟然隐现泪光。

“这一战我军战败,不是众家兄弟不够勇悍,也不是我军主将指挥失当。完全是洋人火器太过犀利,一人一枪尚且可敌,百人百枪,纵使我们有十倍的兵力也敌之不过,千人千枪又占城头地利,假使没有清兵援助,我们也攻不破广州。”

说完,司马平转头看向李明峰:“我请兄弟来,是得知兄弟与洋人交好。那洋人替清狗守城,并非与我等有任何矛盾,不过为图一个利字。只要利益足够,洋人洋人火器也能买来!”李明峰从司马平的语气中听出对方并不憎恨洋人,这才松了口气。

司马平还在那滔滔不绝:“我们王爷也是被西洋火器所折服,十分想购买火器,可惜苦无门路。我到广州后,无意中得知洋人十分信任一个汉人,那日刺杀柏贵,事先就得知兄弟也在那赴宴。但是这次刺杀行动不是我带领,乃是镇南王手下的殿前将军做主。我只被分发到后面看守后门,本以为无法再得见兄弟了,却没想到在后门竟然见到兄弟,真是天大的缘分啊。”说完司马平就哈哈大笑起来。

“司马大哥,洋人火器当然也是卖的,不过价格太过昂贵,清狗财大气粗都没购买多少火器啊。”李明峰这次可不是样要讹诈对方,恰恰相反,这笔钱他可不想赚。

现代人和古人的思维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尤其是这些所谓的义军。在他们的考虑方式上,一切都是以华夏为主,其他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他们心中,目前天下势力就只有清廷,天平天国,各地义军罢了。

在李明峰的思维里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明确的知道,在现在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就是个角落里等待欺凌的弱国,怎么瓜分中国,看的是英法俄美的态度,清廷和太平天国在洋人眼中就是个笑话,随时都能彻底击垮这貌似强大的政权。

洋人之所以帮清廷守卫广州,是认为中国在满清政府的控制下,他们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这些极其激进的天地会分子控制了广州,甚至说控制了广东,南中国,那么对洋人的利益打击是极大的。

太平天国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洪秀全以基督教为立国之本,但是他登基后却大举排斥洋人,在天平军控制的范围呢,英国根本没有插的进手的地方。

国际上,利益决定一切。

英国人,法国人是不可能为了卖几千条火枪那点小利润而放弃整个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所以,无论天地会建立的大成国开的价多高,洋人都不可能转而支持一个反对外国人的政权。

李明峰把价格高的借口拿出来,是估摸着一个地方起义军能拥有的财富肯定有限,这样买卖不成的罪名可就落不到他身上了。“平靖王也知道这点,所以我们打算先借一些火器,等到灭了满清,平靖王坐了龙廷,到时候我们再加倍奉还!”司马平这一句话可给李明峰吓个半死。借?这不是摆明了要吗。

司马平脸上笑容依旧,李明峰却感觉浑身发冷:“不知道司马大哥想要多少火器?”

“我们也知道洋人之国距大清极为遥远,运输不易,先借一万条火枪,一百门火炮好了。”司马平丝毫没有半点不好意思的神色,就好似他真的只是‘借’一点点小物件一样。

第十四章 … 探子秦诚

李明峰心中乱成一团,如果说不行,很明显的,对方肯定不会让自己活着回到广州。答应对方?开玩笑!额尔金脑袋被门挤了,都不会同意这么一笔荒谬的交易。

要是先假意答应,稳住这帮人,回到广州后再使手段呢?这司马平显然不是个好糊弄的主,肯定会留有后招。

“司马大哥也恕兄弟直言,兄弟我看这次大哥请我来,也算是绑票了吧。如果我不答应,恐怕大哥是不会放我活着回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