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物之所以会变成这番情绪低落的模样,完全是由于她的祖国现在正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动乱和灾难。

在这一位面,由于英法和解的延迟和威廉在比约克岛上对他的沙皇表弟一番“推心置腹”的劝慰,俄国统治阶层在体面和谈无望、且看到了战胜日本的契机的情况下,日俄战争的持续期限远远超过了历史同期的时间。远东持续的枪声炮火虽然能让俄国迈向最终的胜利,但奠定这条道路所需要的土灰,是数以十万计的俄国官兵的生命和数以十亿计的卢布花费。

时至今日,俄国在战争爆发之际向法国和国内发行的60亿卢布(约合7。05亿英镑)的债券已经全部消耗殆尽,而俄国政府的岁入只有这个数字的近乎十分之一!腐朽贪婪的俄国官僚同生产军火物资的军工厂商相互勾结。暗箱操作。直赚得囤积起了金山银山玛瑙翡翠山。而本国政府却穷得当胖次。黔驴技穷的沙皇只得再度向法国的资本寡头和富豪银行家们伸出乞求之手,并在国内通过各种摊派征税发债的方式大肆搜刮。前者进行的还算顺利,可能是由于拿破仑兵败莫斯科的惨痛景象还历历在目,法国对俄国的威力抱有一种谜一般的莫名信赖;心怀天下的法兰西土豪们看在6。5分年利息这一上帝的份上纷纷慷慨解囊,购买了俄国在巴黎发行的新一轮债券。然而在俄国国内,沙皇的征税政策却如同是将火把扔进了弹药库,瞬间便产生了惊天动地的空前爆炸。

从1905年2月的那场“流血的星期日”起,推翻沙皇政府的暴力革命便以风火燎原之势在俄国境内喷薄怒涌。急剧燃烧。亲人的死难、前线的溃散、生活的艰苦、奴役的屈辱……俄国民众在腐朽残暴政权统治下所积累酝酿了百年的愤恨骤然爆发,并在前线那导致物价飞涨的战事始终未曾结束、而高额的增税律令又压在他们头顶的时候,于一瞬间形成了一股奔腾喧嚣、势不可挡的毁灭洪流。

短短一月间,俄国国内的局势便彻底濒临失控:官员和大资本家被愤怒的民众折辱处死,其富丽堂皇的豪宅和苦心搜刮的膏腴被洗劫焚毁一空,每天在全国各地的各大城市里都会爆发无数次军队和民众的大规模冲突。尽管他们的革命目的和拼死血性还不如列宁所期望的那么“彻底”,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毁灭和暴力来喧嚣自己心中的愤怒情绪,然而这也足以让沙皇政府棘手万端,难以应对。尽管被沙皇新任命为内阁首相的斯托雷平用尽了一切手段,也是只能稍稍抵挡住了这浩浩荡荡的革命浪潮。根本无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他直言不讳的告诉沙皇,如果战场上无法在短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则必须结束这场对人员和财富都靡耗极剧的毫无意义的战争,否则帝国将会国本动摇,人心尽丧,那么距离罗曼诺夫皇朝的覆灭之期也就不远了!

国内纷乱的局势和新晋提拔首相的强烈反对让尼古拉也不得不慎重考虑。虽然他迫切地想要把那些“胆敢触犯俄罗斯帝国尊严的黄皮猴子”撕成碎片,但帝国的皇权显然要比这个重要无数倍。黑海舰队最精锐的“波将金”号战列舰上的水兵哗变绝对不容忽视,这意味着动乱已经开始从普通民众渗透到了军队;如果任由国内局势恶化的话,那么他这个沙皇的位置也很有可能会被革命所撼动!

在外部条件的强大压力下,尼古拉被迫决定尽快结束战争,等把国内情况稳定下来之后,再回过头去找那些黄皮猴子算总账。然而俄罗斯的大国颜面地位却也是绝对不容牺牲。他开始命令手下们做好两手准备,外交部先和日本方面进行接触,探得对方有无停战的意愿以及开出的加码,而军方则继续努力备战,以求再度给予日本方面一次沉重的打击来促使和谈。然而即便如此,停战也非数月时间不能实现,在此期间,整个俄国仍旧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经济社会凋零瘫痪,损失之大已经难以用具体数据来衡量了。

“乖……有整个德意志的默默祈祷,俄罗斯帝国会挺过这一关,重新走向强大的嗯!”清英轻抚着桑妮娅的螓首,像哄宠物一般的在她精巧的耳边轻声呢喃着,心中却有一丝小恶魔般的得意在四肢百骸中悄然流淌。造成俄国较历史上更加深陷远东地区的军事冒险而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正是自己直接或间接所印发的蝴蝶效应;一个实力被大大削弱的俄国将在未来的欧战中显得比历史上更加羸弱乏力,而这正是清英所致力于看到的!

桑妮娅闻言轻轻应了一声,螓首习惯性的蹭到了清英的脖颈窝,一对浑圆饱满的雪兔在他胸前滚动挤压,带来一阵令人迷醉的温软触感。随着春意的渐渐盎然,桑妮娅身上的衣物也较冬季变得非常单薄,有的时候仅仅是最普通的肌肤相亲,清英这具年轻的身体都会被她所展示出来的无与伦比的诱惑力所征服迷醉。他深吸一口气,将小腹中的那股欲火给强行稳定下去。自己要想和这只小公主共赴巫山,必须要等抵达维也纳并住下之后;这节车厢的隔音效果并不好,且很有可能有寡头大亨们前来走动,如果让他们知道的话,自己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形象就会彻底毁于一旦堕落了。

临近盛春,正是德奥两国进行年度高层会晤的时节。在此之前,一般都是双边外交大臣进行礼节性的来回互访,然而年初缔结的英法谅解协定却无异于是极大的恶化了德奥所处的国际环境,迫使双方必须做出有关应对。有鉴于此,此次会晤的德方代表团直接由首相比洛直接领队,前往维也纳同奥皇弗朗茨一世及内阁首相进行仔细详谈;大量容克贵族和金融巨头也搭乘专列同行,前往这个帝国的音乐首都和当地资本家相互勾兑,创造业务来源。

由于奥匈陆军在动员之后的实际作战效力极度低下,必须要让其军方明白这一巨大隐患并提前加以弥补;加之无畏舰的出世给世界海军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在列强中实力排行最末、也最没有经验的奥匈海军,其发展也需要清英这个穿越者来把把关。有鉴于此,清英在对威廉提出理由之后,也跟着比洛一行登上了前往维也纳的列车。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桑妮娅这只小公主虽然嘴上答应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等他回来,然而她却偷偷潜上了清英所在的车厢,并在清英登上车后的愕然神色中,娇笑着将他扑倒在沙发上抱了个满怀。

对于这只公主生物的任性属性,清英本来想好好教训她一顿;然而考虑到她这些天来正为俄国和她那位尼古拉表哥的困境而失去了往昔的灵动活力,急需要作为恋人的他来安慰,清英也只能默认了她的这一行为。更何况造成俄国今日状况的始作俑者正是自己,放在国家的层面上,自己这么做是各为其主式的无可厚非;然而在个人的角度上,他对陪伴了他整个少年时光的桑妮娅还是有些许愧疚之情的。毕竟她把所拥有的一切全都献给了自己,包括那属于少女的那最纯挚的爱恋和最宝贵的身体;而自己却有很多事情都瞒着她,被她深深眷恋的自己一直都在暗中做着给俄国放血这一令她黯然神伤的事情……

“等到了维也纳之后,我们就先去玩吧。美泉宫、金色大厅、维也纳森林、史蒂芬大教堂、阿尔贝蒂娜博物馆……这些地方我都陪你去,等你什么时候玩够了我再去工作。”清英揽着怀中的桑妮娅,闻着她发梢间那如同郁金香一般的芬芳,轻声说道。桑妮娅呆愣片刻,忽然欢呼一声,精致绝伦的娇美容颜绽放开了春花一般的亮丽笑靥;那一瞬间所展示出的清丽,让清英也不由得呆在了原地。

然而有一个问题,犹然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桑妮娅的容颜,怎么在这五六年来间都没有被岁月留下任何的印记?

ps:感谢书友draclula123的月票支持~~

第228章赫岑道夫

作为两大同盟国的政治中心,柏林直达维也纳的铁路里程仅有不到700公里,由是在夜幕降临之际,搭乘着大量德国显贵的专列便隆隆驶入了维也纳的火车站里。汽笛长鸣,舱门开启,由维也纳市长所领衔的奥方迎接团在长长的红地毯尽头恭候,行为谈吐间满是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尊敬。一番寒暄之后,众人便登上了在火车站外等候多时的一辆辆小轿车,位于市中心的皇家大酒店里正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

汽车行驶在维也纳的街头,清英也终于领略到了这座音乐之都的气韵。

在清英前世所在的那个位面里,维也纳就曾因其华丽的建筑和公园的广阔,而被评为全球最宜人居住城市的榜首。而在一个世纪之前的今天,当他走马观花般览过这维也纳街头的一隅夜景的时候,同样被她的魅力所彻底征服了。

维也纳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绿林绵延,果园锦簇,水蓝色的多瑙河如一条蓝色飘带,于城市之间优雅穿过。城市房屋沿着阿尔卑斯尽头所绵延起伏的山麓顺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悦目。她的建筑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纷繁错落的布局和明丽搭配的色调,将不同民族和历史时期的建筑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如画卷一般在人眼前徐徐铺展而出,丝毫没有任何怪异和突兀的感觉。随着奥匈帝国的不断繁荣发展,维也纳也一举成为了世界第四大都市,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之后。人口超过了200万之众;即便是国家实力远胜于奥匈的德意志帝国的首都柏林。也没有维也纳这般的繁荣场景。

与德国城市所具有的那古板刚肃的典型线条所截然不同的是。音乐之都维也纳便宛若那条蜿蜒流淌的蓝色多瑙河,无处不透露着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清英坐在车间,耳中时刻回荡着的都是优雅华丽的华尔兹圆舞曲;而在城市公园的广场上,乐队们还会在夏日的夜晚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曲和着草息泥土的清香倏然扑面,在晚风中回旋着飘逸回荡。每一个夏日的夜晚,维也纳都会变成一片音乐和艺术的欢乐海洋。

感受到这属于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底蕴,清英不由得在心中开始为自己的便宜老爹威廉二世悄然默哀了。威廉曾经写信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抱怨。说你们这些美国的政客名流们每次到访欧洲,所去的地方永远都只有伦敦和巴黎,几乎从来没有人踏足欧洲最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的首都柏林。现在清英想起来,只觉得美国人的选择实在是太对了。让美国那些活泼好动的牛仔们去满是严刻生硬的柏林参观游览,所遇到的人又全是一群“有趣的师兄”般的面无表情、直来直去、丝毫没有任何正常幽默细菌的机械般的存在,美国人愿意来那才是见鬼了!即便是他们要和同盟国阵营的国家打交道,所选择的目标也肯定是音乐之都维也纳或是拥有千年历史的意大利首都罗马,至于柏林……只怕他们更宁愿去那个排斥犹太人的罪恶国度的核心圣彼得堡!威廉的这个渴望被世界认可的愿望,在柏林没有进行一番彻底的扩建改动之前,只怕是永远都不能实现了。

此后的一周时间里。清英便遵守诺言,带着桑妮娅游遍了维也纳城中的各处景点。即便是哈布斯堡皇朝的禁苑美泉宫也入内徜徉了一整天。看着桑妮娅泉水风铃般的娇声欢笑,和娇俏柔媚的精致容颜上所绽放开的那足以令霞辉失色的清丽笑靥,清英忽然发现这才是她真正的魅力属性所在。这只青春活力的罗曼诺夫小公主只有在这种满是华美建筑、优雅音乐、金碧辉煌的绮丽环境里才能展示出她真正的美丽,汇集了日耳曼人古板严谨的首都柏林的确不是她所适合呆的地方,自己把她像金丝雀一样关在柏林,的确是有些对不起她了。一念至此,清英心中满是愧疚的触动,即便是桑妮娅到了维也纳之后故态复萌,娇笑着将那些在柏林所见不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海量采购,清英也任由她去挥霍。只要这只小公主能开心一些,那么也算是清英对她长期呆在刻板无趣的柏林城中的一种补偿吧……

等到桑妮娅像一只在精神和肉体上都被喂饱了的波斯猫,带着满足的笑意慵懒地蜷缩在清英怀中的时候,前来维也纳淘金的德国资本巨头们也都完成了他们的目标,携带大把的交易单启程回国了。就连比洛也完成了同奥皇弗朗茨一世以降的核心大员的闭门磋商,明定了两国共同进退、反英反法的钢铁联盟。面对比洛冷峻严厉的责备神色,清英只能报以无奈和歉意的干笑;少顷之后,他便立即启程,前去会见此次奥匈之行的第一个目标现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并将在一战中担任奥匈陆军总司令的康纳德?冯?赫岑道夫。

1851年,赫岑道夫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军人世家,其父官至陆军上校;年少时期便由于聪慧的头脑而深得上级赏识,从而步步高升,官运亨通。1906年初,在皇储斐迪南大公的极力推荐下,时年55岁的他坐上了陆军总参谋长的宝座,成为这个世界级强国的陆军的真正掌门人。在一战期间,尽管他的战略指挥能力并不拙劣,甚至在某种程度称得上是敏锐而正确,但奥匈军队的战力实在是令人看不下去,从而造成了奥匈在前两年战争中战损极其浩大、并在后期几乎无力再战的空前悲剧。

当清英走入一扇哥特式的大门之时,便在不远处的方桌前看到了赫岑道夫的身影。他身材高大,须发灰白,容颜冷厉阴鹜,颇有一番凶禽扑面而来的令人心悸的气魄。见到眼前走来的面相顶多只有双十年华的青年,赫岑道夫瞳孔不由得微微一缩;虽然他对清英这个连毛都没长齐的小家伙要求占用他宝贵的时间有着一万个不情愿,然而顾虑到对方的身份,他还是耐住了性子,用无可挑剔的贵族礼仪与之进行了一番问候,并静静等待着他的发言。

见赫岑道夫如此姿态,清英便不准备对这位拥有日耳曼刻板血统的将军客套什么了。他咳嗽一声,整理思绪,将自己的目的缓缓向他吐露而出。

“当前,英法两国已经达成和解,加上此前的法俄联盟,德意志和奥匈所面临的外部压力都陡然加剧。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德奥两国应该进行比之前更加紧密的协作,共同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不知贵国陆军有无制定在下一场欧洲战争中的作战计划?如果我们两国的总参谋部能够互相配合的话,其对战局的推进作用将远远胜过各自为战。”清英开口道。

赫岑道夫的脸色和缓了下来。虽然他并不眼前的少年会有多么高深的军事造诣,但既然他首当其冲的便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自己和他的会谈也就变得有意义起来了。他微微点了点头,道:“我虽是刚刚当上陆军总参谋长,然而在此之前,我却也对帝国的未来制定了一个大概的轮廓。那么,就请殿下将它转达给贵国的施利芬元帅吧。”

“帝国的利益在南欧,因而帝国战略中心也是在南欧。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等这些小家伙们都不是能让人放心的主,他们在这里散布仇恨和动乱,使得帝国的后花园变得极不安稳。特别还有俄国的势力在其中左右角力,时刻都在损害着帝国的利益。因此,只要有机可乘,帝国则必然会向南欧用兵,通过一场预防性的战争来将一些不听话的小国给吞并肢解,以避免他们被俄国利用起来对帝国不利。如果殿下需要的话,我也可以像你展示被列为绝密的具体进攻计划,亦或是殿下把它带给贵国的施利芬元帅看。”赫岑道夫淡淡道。

清英闻言,目光不由得凝重了下来。他调整语调,徐徐说道:“可贵国也应该知道,向巴尔干地区举起屠刀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数百万的斯拉夫人在这片半岛地区散乱居住,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着自诩为‘斯拉夫人保护者’的俄国元素,和贵国接壤的塞尔维亚更是俄国的保护国,贵国的吞并行为无疑会触动俄国的神经。一旦贵国和巴尔干小国之间的争端升级为贵国同俄国之间的尖锐矛盾甚至是战争,那么贵国又将如何应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贵国和俄国之间爆发战争,那么德意志和法国也将基于德奥同盟和法俄协约参战。这意味着同法国交战的德意志将被迫把大部分兵力投入到西线战场,对东线的支援十分稀少。我想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贵国又有无把握对抗的俄国主力呢?”清英并没有说出他西守东攻的计划,因为他需要借此来引出他酝酿已久的话题。

ps:感谢书友茵茵山草的月票支持~~

第229章坑队友

听得清英的这番话语,赫岑道夫终于收起了他脸上的那副云淡风轻的神情。眼前的青年虽然年岁极轻,但却一针就点出了奥匈帝国的核心问题所在:巴尔干问题不过是疥癣小疾,俄国压路机才是心腹巨患。同时由于1892年法俄协约的签订,德国必然会在俄奥引发的欧洲大战中将大量生力军调往西部边境以拱卫他们在1870年获得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对奥匈在巴尔干地区冒险的支持力较柏林会议时期骤减。基于德奥同盟和德国陆军强于法国的现状,德国会在东普鲁士牵制一部分俄军力量,然而在东线挑大梁的肯定就是奥匈帝国无疑了。

“坦白的说,帝国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战胜俄国。毕竟俄国的人口是我们的3倍有余,国民收入也是我们的3倍以上,资源储量更远非帝国所能企及。不过,我们对俄国的战争也并非是毫无获胜的可能。”见清英都已经把最核心的元素给点了出来,赫岑道夫也就没有任何隐瞒的必要了。他顿了顿,又道:

“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在乎大炮,而帝国则拥有更胜贵国一筹的强绝炮兵。只要再给我们5年时间,那么帝国的每一个师都将拥有一个独立的重炮团,其压制火力将是贵国普通步兵师的野战炮团的2倍。斯柯达军工在火炮领域完全不逊色于克虏伯的超强技术实力,是实现这一要素的根本核心。”赫岑道夫从容一笑,自信说道,“加之动员之后。帝国也将拥有不下于200万的军队。凭借我们在大炮上的绝对优势。足以和俄国人一战。“

一番拐角之后,清英终于听到了目标口中说出了“动员”这个词汇。他嘴角勾起一丝弧度,道:“我丝毫都不怀疑贵国重炮部队的强大威力。然而根据我国总参谋部的预测,贵国动员后的军队战斗力将很令人忧虑。”

赫岑道夫目光瞬间一凝,狭长的双眸中爆发出慑人的神采。清英对这张倏然变色的阴鹜容颜没有任何的反应,而是自顾自的将他心中所想对他和盘托出。

“贵国和其他列强迥然不同。英、法、德、俄、意等列强虽然都有着少数民族混居其内,但处在统治阶层的民族的人口数量却是占了绝对多数;即便是民族问题最严重的俄国,其斯拉夫人也占到了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数额。庞大的单一民族百分比使得他们完全能够用一种官方语言贯穿军队。从来不存在什么语言交流之苦。然而贵国则截然不同了。”

清英双手微摊,道:“贵国所拥有的民族数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多的国度,其主导民族的人口数量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少的国度。除开占总人口24%的德意志人和20%的匈牙利人,剩下10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人口所占比例接近50%;他们操着各不相同的语言,且混居在贵国的各个地域,这便构成了贵国实施动员的最大麻烦。”

“据我所知,贵国国防军的作战部分只分作奥地利团和匈牙利团。而一旦同俄国作战,那么便不可能只对总人口不过2200万人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进行征募,必须对另外的3000万‘少数’民族实施动员。如此一来所造成的结果,那就是在非匈牙利区域征召而来的士兵全部编入使用德语的奥地利团。而不管他是否是波西米亚人、意大利人、克罗地亚人或是捷克人;而在匈牙利境内征召而来的士兵则编入匈牙利团,而不管他是否是罗马尼亚人、波兰人、斯洛文尼亚人或是斯洛伐克人。贵国的军官。显然不可能像伟大的弗朗茨皇帝一样能随意运用这么多种的语言吧?到那时,这支部队又该如何应战?”清英再度询问道。

赫岑道夫面色陡然僵硬。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忙着军事计划的制定和装备升级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并沉浸在所取得的成效中沾沾自喜,却从来没有在人文角度上关注过军队战斗力的问题。正如眼前这只青年所言,对俄战争的巨大压力将迫使奥匈采取全国总动员;而超过半数的少数民族涌入军队,必将在语言指挥上产生极大的不便。如果士兵连长官的命令都无法听懂,那么这支军队无疑是不可能拥有战斗力的!

见赫岑道夫面容呆滞,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清英便知道自己刚才的话语已经掐住他的死穴了。一战时期奥匈军队之所以会在东线战场上损失浩大,其多民族混成的属性绝对是功不可没;若不是奥匈地方守备军对意大利主力军的顽强抵抗,以及德国进攻重心从西线转到东面痛揍俄国人,奥匈早在1915年就会轰然崩溃!

“因此,贵国国防军只划分成奥地利团和匈牙利团的做法,实在是太过粗略了。和平时期可以维持这一现状,而一旦爆发战争,则至少应该再组建3到4个少数民族的军队团体来容纳这些语言完全不同的家伙。”清英顺势向赫岑道夫抛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这样一来,奥匈陆军那令人无比蛋疼的语言问题就应该能够得到解决了吧?

让清英感到有些疑惑的是,当自己说完这番话之后,赫岑道夫脸上表情仍旧是复杂无比,没有丝毫恍然或欣悦的神情。过了半晌,见眼前之人仍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宛若石化了一般,清英心中不由得微微有些愠怒;不管自己的提议中是不中,你丫倒是也要表个态啊,那副见了鬼一样的反应又是什么情况?

听得清英略带不满的重重咳嗽,赫岑道夫那涣散的目光终于重新凝聚了起来。然而与清英刚才看到的那种从容自信的眼神所截然不同的是,他的眼眸里已经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失落和愁容。

“感谢殿下给予的提醒和建议,我此前一直都没有注意到帝国进行战争动员之后的人文问题。”赫岑道夫那张冷峻的面容在瞬间变得和缓了下来,着实让清英感到了些许的讶异。他苦涩一笑,而后又道:“不过,动员之后所产生的问题,却绝不是设立捷克团和波兰团就能够轻易解决的事情。我之后会慢慢想办法的。”

见赫岑道夫一副了然于心,却又点到为止、藏着掖着不愿进行深层阐述的做法,清英忍不住撇了撇嘴。他有些无奈的将手一摊,道:“将军,在目前法俄协约和英法谅解的国际形势下,分别与法俄两国有着不可调和的核心利益冲突的德意志和贵国,早已经是荣辱与共的钢铁同盟,没有任何分道扬镳的可能。你难道还有什么要对我隐瞒的必要么?只有我们两家明白彼此的实力,并做出密切的协同,才有可能在这极端恶劣的国际环境下生存下去。”

赫岑道夫倏然叹了口气。他徐徐点头,把心中所想向清英尽数道来。而随着赫岑道夫叙述的继续,清英先是讶色一闪,而后脸色也变得愈发凝重了起来。

原来在奥匈帝国国内,其民族问题要远比清英想象中的要来的尖锐。尽管哈布斯堡皇朝统治下的帝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减去了压在帝国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头上的多数暴政,使他们的处境远比俄国统治下的非斯拉夫人要来得有利;然而民族自治这一美好愿望仍旧如同催眠曲一般在他们耳边响起,使他们在骨子里仍旧对这个统治他们的二元君主国缺乏归属和认可之心。

当前,奥匈所拥有的30余万现役国防军中,大多数都是在统治这个帝国的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之中选拔出来的。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对哈布斯堡皇朝有着相当强烈的认可和忠诚,奥匈则得以用这支部队来维持稳定发展的局势。然而一旦实行全面动员,军队规模将骤然膨胀到近200万,这些长期培养效忠皇室的贵族军官和基层士兵将在这骤然涌入的人海中成为孤岛;大量包含着分离情绪、且装备了武器的少数民族士兵将是一股极端不稳定的因素,如果再让他们以“单一民族团”的形式聚集在了一起的话,天知道他们会哗变、投降还是直接造反!

最尴尬的是,奥匈即便是只在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之间进行动员,军方也无法保证这些人能够彻底为他们所用;因为这两个民族里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拥戴哈布斯堡皇朝,意图推翻帝国建立共和国的民主分子同样不在少数。由于奥匈的发展趋势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其蓬勃浩大的重工业和羸弱贫小的轻工业以及农业完全不成比例;大量民众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享受到什么好处,食物和消耗品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这也更加剧了整个帝国当中的不稳定因素。这一点和本位面引入了15亿美元低息贷款专门发展经济的德国有着天壤之别。

得知这些之后,清英不由得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俾斯麦找的这个盟友简直外强中干到了极致,这完全就是传说中的超级坑队友,有木有!

ps:感谢书友心漂浮的打赏~~

第230章只能指望海军了

“砰。”

随着一声沉闷的低响,两扇高逾三米的紫木大门倏然合拢,带起一丝细微的颤音。清英站在装潢精致的回廊里,凝视着那所执掌军权的核心重地,神色复杂,久久难言。

在他原本的印象里,奥匈还算是一个可以仰仗的盟国:虽然他们的财力不如法国、土地和资源也不如俄国,但凭借着欧陆第二的重工机械和超过5000万的人口基数,怎么着也能在战争中起到不小的作用。然而今天他才发现自己完全是错得离谱了。奥匈国内的民族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个以中世纪体制建立起来的国家进行普通的和平发展倒还能够胜任;而一旦和战争挂上钩的话,那些通过折中妥协所暂时掩盖下去的各种弊病便会骤然爆发,这些都不是这个脆弱的多民族二元君主国所能够轻易承受的!

此番清英和赫岑道夫所谈论的战争动员问题,便是奥匈沉疴积病的最典型案例。现代战争迫使交战双方必须进行全国总动员,否则就会被对方进行总动员后的海量军队所轰然淹没;然而奥匈的体制和多民族混合的国情,却又使得他们根本无法保证总动员后的军队战斗力以及哈布斯堡皇朝的安全。俾斯麦当年在柏林会议上的“纵身一跳”,把欧陆第一强国的命运和这么一个根本没有进行现代战争能力的国家给绑在了一起,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实在是不智之至。如果德国当年能够始终引俄国为援。那么各种稀缺原材料的进口、商品倾销和陆战局势都会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至于“德意志的印度”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德国完全可以绕过南面的奥匈。伙同俄国用武力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