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第二帝国-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感谢书友刀刀考虑和龙凤破投的月票~~

第224章决战海军信心源头

在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里,地处中欧的德国发展海军完全没有前途。这不仅在于德国海军的发展将会极大挤占原本属于陆军的经费、使得他们在陆地上将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在于英国皇家海军那宛若不可战胜的浩荡堂皇的阵容。他们的理由很充分,一艘无畏舰的花费足够武装2个陆军师,而海军对决定德国胜败关键的陆地战场毫无作用;反正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在海洋上取得胜利,倒不如把这些资源全部投入到陆军中去,以求在陆地上占据绝对优势,以绝对碾压的姿态彻底荡平法俄两国。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20世纪初的德国已经拥有了极其强盛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在维持世界第一陆军的同时高速建造无畏舰。关于这一点,经济工业实力都远逊于德国的法俄两国在一战爆发前3年对本国海军的海量投入,便是证明这一点最好的答案。

1912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庞大的海军扩充法案,要求在1920年前将法国海军打造成为一支拥有28艘战列舰和10艘战列巡洋舰的强大力量,海军实力跌落到世界第五的高卢公鸡瞬间以急红眼的姿态开始风风火火的行动起来。1912年开工了3艘布列塔尼级战列舰之后,法国人于次年又一口气开工了4艘吨位更大的诺曼底级战列舰,并于1914年补全了这级舰的第5艘。而在另一边,海军老本在日俄战争中输了个干净的俄国也不甘寂寞,在1909年同时开建了4艘甘古特级战列舰之后。又推出了令世界都为之侧目的海军重建计划。由24艘战列舰和12艘战列巡洋舰所组成的庞大舰队被俄国人在蓝图上勾勒出来。并随着3艘玛利亚皇后级战列舰和4艘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的相继动工而付诸实施。如果不是一战的意外爆发。等到法国诺曼底、里昂,俄国的伊兹梅尔、尼古拉一世这些战舰相继建成,法俄两国的海军力量必然会出现一个井喷式的飞跃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从1912年开始,法俄两国的海军经费之和便已经超过了德国。到了1913年,这个数字猛然飙升到接近德国的2倍;而在1914年,这个数字则变成了德国的241%!(当年德国造舰经费万英镑,法俄之和为2487万英镑)也就是说。法俄两国任何一家的海军军费都超过了德国;但他们却一个维持着和德国近乎相当、一个豢养着2。5倍于德国的庞大军队,而其国民经济总量却只有德国的50%70%,工业总量更是与德国有着天地般的悬殊区别!

既然法俄两国都能在国力远远逊色于德国的情况下,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并海量建造无畏舰,那么德国又有什么理由办不到呢?史实德国在军备竞赛中其实还保有相当大的余力,其1913年的军费开支仅仅占到国民收入的4。6%,远不是那些操着一口伦敦腔的人们所认为的德国行将破产的情况。德国完全有能力在不影响陆军建设的情况下去打造海军,那么这笔钱就没有理由不去造军舰!

尽管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让德国倾尽全力强化陆军或许会在一战的战场上更加有效,然而这却无疑是和德国的世界帝国发展战略背道而驰的局面。急速发展的德国需要争夺海外市场、参与到拥有暴利的海上贸易中去、以及夺取阳光下的土地。而要想满足这些条件,则必然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武力后援。大力发展海军是德意志帝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清英所能做的只有顺应这个历史的潮流。

幸运的是,对于德国而言,一战时期的皇家海军绝非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一战时期的英国海军的确是登上了自人类进入海洋时代以来的空前绝巅。1914年战争爆发之际,英国在扣留了2艘奥斯曼帝国的战列舰之后,其正式竣工的新锐主力舰数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31艘;而同期德国只有17艘能够使用,其中还有一艘宝贵的战列巡洋舰戈本号被隔离在了遥远的地中海,无法返回本土。1916年日德兰海战爆发之际,英国现役无畏舰的数量更是达到了42艘,而德国只有22艘予以应对,在数量上居于绝对的劣势。于是,在谈及一战时期的英德海上力量对比的时候,一些人便总喜欢援引以上的两组数据来证明皇家海军的不可战胜性。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导致德国海军的历史阵容只有英国50%出头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德国人的造船“速度”只有英国的一半,而是由于英国“抢跑”了的原因!

翻开两国尘封的造舰历史便不难发现,德国人的造舰速度绝对不算慢。从1907到1912年的这6年时间里,德国一共开工了24艘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被坑了的布吕歇尔号也同样彰显了德国的造船能力),年均能开工4艘主力舰,达到了英国年均6艘70%的份额。然而英国由于是无畏舰的创造者,从1905年就开始了无畏舰的建造,并于1906年批量建造;这相较于1905年还在开工德意志级前无畏、并于整个1906年都停下了新舰工程、等待属于自己的无畏舰设计的德国而言,显然获得了极大的“抢跑有效”的优势。除此之外,再加上德国在1913年和1914上半年对于本国的潜力挖掘不足,以及英国在战争期间对外销奥斯曼和智利的主力舰漂没,才造成了德国海军主力舰数量只有英国50%出头的悲剧。

但在这一位面,情况则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清英的推动,德国成为了无畏时代的抢跑者,在英国无畏号开工之前便动工了7艘新型主力舰,取得了无畏舰竞赛中的巨大起步优势。加之他所在的德国较历史的经济工业水平有着不小的提升,完全可以实现更快速度的战舰建造工作。在清英的改变下,德国海军的主力舰数量完全可以在战争爆发时达到英国海军的75%,这还没算清英必然要争抢过来的那2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主力舰订单,以及德国在前无畏时代建造的那一票舰队决战型装甲巡洋舰。只要德国海军的主力数量舰能达到英国的7到8成,那么则足以在正面战斗中将后者击败!

纵观英国在整个无畏舰时代所竣工服役的舰艇,几乎都是战斗力只有5的翔一般的存在。在火力上,英国战舰不仅用的是穿透力低下的软被帽穿甲弹,其极为敏感的引信更会使炮弹在刚刚接触装甲的时候便发生爆炸,穿甲能力与德国的硬被帽钝感引信穿甲弹有着天壤之别。而在至关重要的防御上,英国战列舰更是无一不坑的垃圾中的战斗鸡。

作为无畏舰的开山之祖,无畏号的舷侧装甲厚达280毫米,防护力看起来十分“厚重”。然而它的280毫米装甲高度只有水线区域的很窄的一小条,真正扛炮弹的是其上部的203毫米上装甲;这个厚度即便是在软被帽穿甲弹面前都不堪一击,就更遑论德国主力舰所用的洗地般的硬被帽穿甲弹了。而令人无语的是,英国在此之后批量建造的无畏舰不仅没有提升防护,反而把水线最厚处的装甲削弱到了250毫米,其防御力比德国的初代战巡冯德坦恩号都还要低一个档次!

从无畏到铁公爵,英国战列舰的垂直防御都是纸面数据好看的一小条280300毫米装甲,真正扛炮弹的装甲厚度只有203230毫米,其防御效能可想而知。而英国战巡就更不必提了,它们只能去欺负和战巡不是一个时代的装甲巡洋舰;面对德国主力舰的大炮,日德兰接连绽放的3个大爆竹便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至于被后世一些人神吹的所谓“攻守兼备完美巅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它的前辈们一样都是战5渣的货色。由于实际吨位比初始设计严重超重的缘故,它们不仅在航速上和最初期望相去甚远(设计正常航速25节,实际过载才能勉强达到24节),其330毫米主装甲带在日德兰海战中只露出了水面6到9英寸(对你没有看错,单位就是英寸,这个高度比成年人的手掌都还要矮一些),真是想打中也难,比那一帮装备343毫米主炮的渣渣马口铁的防御还要不堪!再加上英国所有战列舰都拥有的那清一色的230毫米或250毫米的炮座、大面积64毫米厚的纸一般的炮塔脑门、以及时时刻刻都畅通无阻的弹药库防火门,桩桩件件都是致命的缺陷;只要被命中一发,那几乎就是全舰殉爆的毁灭性下场!

基于以上原因,只要德国根据自身国力按部就班的发展海军,清英完全有信心在正面决战中打爆英国这群外强中干的薄皮炮仗船。在英国当年开工9艘主力舰的压力之下,国会很快同意了清英所主张的今年新开工4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的海军预算。一场英德两国之间轰轰烈烈的海军造舰竞赛,就在一片气锤敲击、液钢倾斜的狂热氛围中轰然展开。

ps:感谢书友权大纳言的月票支持~~

第225章装备革新

濒临大海的船台之上火星迸射,铿锵震耳,地处内陆的军火工厂同样是炉火澎湃,金铁激鸣。从阿尔萨斯到东普鲁士、从巴伐利亚到石勒苏益格,庞大的军事帝国正熔铸炼育着惊人的能量,直欲一举囊括俄罗斯,并吞法兰西。

在那场于东普鲁士所举行的攻防演练里,清英指挥的防守方所展示出来的全新战技,让那些目前在头脑中对于一战战局尚没有明确认识的参谋军官们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机枪这种速射武器所具有的威力竟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当它们被集中起来大量使用之后,足以彻底颠覆当前世界各国所奉行的战术格局。无论是让步兵排成怎样松散的长线,在这些每秒钟可以打出10发子弹的自动武器面前都是脆弱不堪的存在;至于骑兵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远远地蹲在战场后方为步兵烧饭!

虽然施利芬以“法国军队没有重视机枪,且并未在法比边境上修筑坚固防线”为由,在这场演习过后始终不肯放弃他在西线速战速决的“镰割”计划,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这场演习来吸取使德军迈向现代化的经验。机枪对步兵和骑兵的恐怖杀伤已是不争的事实,致力于通过加强训练和装备更新来让德国陆军保持世界第一地位的施利芬自是没有对其熟视无睹尽管这种武器在演习中的出色表现让他颜面扫地。在施利芬一纸谕令的签署下,德国军工厂掀起了一股制造和研发机枪的新热潮;无数工厂为了争得军部的大量额外订单,或改良生产、或开发新品。而在这之中。又以德意志武器与弹药制造公司(dwm)最为引人注目。

1906年1月。面对军部金灿灿的马克诱惑。dwm军工推出了一款集时代技术大成的机枪展品,并正式将其推到了军部的那些大佬们的眼前。当清英随同施利芬参观这款机枪的时候,瞳孔不由得微微收缩;那如同野兽骨骼一般的厚重四脚支架、圆片型的挡焰板以及长长的布制弹链,都与历史上德军在一战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mg08型重机枪有着八分的相似!而当他询问起这款机枪的性能,对方所给予他的也是与史实数据近乎完全相同的答复。

该型重机枪全长1。2米,枪身重27kg,口径7。92mm,采用水冷式降温的设计使得它在水冷套筒中装了4kg的冷却水。可以维持其在高强度战斗的情况下射击很长一段时间。供弹采用一条标准长度的布制弹链,嵌弹250发,可供其以理论射速射击半分钟,十分便于生产和携带。让清英眼前一亮的是,这款机枪在冷却水筒和枪架部位设置了装甲防护以用于保护冷却水系统和主射手,而这对于保持这个造价昂贵的杀人兵器在恶劣的战场上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言,显然拥有不小的作用和前瞻性。虽然清英没有看到如历史上mg08一样的蔡司2。5倍瞄准镜,但这对于他而言无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唯一令人感到有少许遗憾的便是它的支架重量了。由于为了给机枪提供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并在关键部位拥有一定的防护,使得整座支架的重量达到了36kg。而全枪的重量则直逼70kg的大关。如此笨重的重量使得该型机枪在战场上转移起来颇为麻烦,其傻大黑粗的属性在这一点上显露无疑。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种机枪显然处于一个相对原始的形态;相对高昂的造价和沉重的体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军队中的使用,能下发到营一级都已经是极为不错了。历史上mg08在开战之时便只以机枪连的身份编入步兵团,等到了1916年机枪连数量增加之后才被下编入营。然而清英在陆战兵器上只是泛有涉猎,对于其具体的机械构造和设计研发却是一窍不通,无法像他在军舰设计上那样给予机枪工程师们其点睛般的协助,降低重量更是无从谈起。对于这一情形,清英也只能表示无奈,作为穿越者的自己只能给予一个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具体装备的性能就只能仰仗专业的工程师去攻关了。平心而论,mg08机枪虽说重量偏重,然而设计精度却是相当不错;其在整个一战时期的服役经历、以及二战时期的德军仍然装备使用了大量mg08的不争事实,便足以证明清英眼前的这款几乎就是mg08翻版的武器,在一战之中还是能有相当大的用武之地。

由于重机枪本身重量不轻且造价高昂,无法进入基层部队为其提供火力支援,寻找一款适合德军的轻机枪与之搭配,便成为了当下清英的又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清英首先便想到了英国人,他们于一战期间广泛使用的刘易斯轻机枪显然是个极好的山寨对象。

与传统的马克沁重机枪所不同的是,刘易斯采用了风冷式散热而代替了以往笨重的水冷式系统,同时适当削减了射击威力以降低枪械的重量。毕竟马克沁mg08那动辄2000米以上的有效杀伤距离,在规模相对较小的战斗中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基于威力、自身枪重和支架重量的大幅减少,作为轻机枪的刘易斯的全重只有14。9kg,不足mg08重机枪的四分之一,这对于步兵而言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而在成本上,刘易斯更是只有同期重机枪的六分之一左右,在数量就是王道的一战二战时期显然较高精尖的mg08拥有巨大优势。

不过,刘易斯要想山寨出来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bb党的清英完全不知道其自动机设计是怎样一个东西,如果贸然上马的话定然会产生相当大的风险。有鉴于此,清英只能将这个设想扔给了国内的军工部门,指望他们能够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由于完成该型机枪设计的并非是英国人,而是来自美国的陆军上校刘易斯;此君在向美国军方竭力推销这款机枪未果后才来到欧洲的经历,也给清英提供了一个在英国之前横刀夺爱,并让刘易斯大量装备德军的机会。

然而轻机枪却是目前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宝相国“不折腾”的处世名言,对步兵武器设计所知较少的清英只得先采取拿来主义,对当前世界上现有的武器实施引进仿制山寨抄袭。刘易斯没有出现之前,丹麦于1904年正式装备部队的麦德森轻机枪便在清英的影响下列入了德国陆军的发展名单之列,并在购买了许可之后,于德国军工厂中开始批量生产。

麦德森轻机枪同样采用风冷式冷却,全枪重量仅仅10kg出头,射击精度和战场可靠性都绝对堪称一流,但其美中不足的地方便是火力持续能力较为薄弱:该枪采用的是弹匣供弹,而一个弹匣里的子弹数量只有悲剧的30发,不到4秒钟的时间就会被打空。除此之外,麦德森机枪由于结构复杂,对公差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使得其造价十分昂贵。不过最后一条对于德国而言倒算不上是什么大问题。德国工业素来便以严苛精密闻名世界,生产这种类型的工业品正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更何况拥有世界第二经济总量的他们也完全不差这么一点钱。雄心勃勃的德国军方准备把这种轻机枪普及到连甚至是排当中去,让德国步兵单位在战斗中拥有对敌方压倒性的火力!

机枪的问题暂时解决之后,被清英寄予厚望的迫击炮也在随后而来的武器展览中亮出了身形。

由于清英对这一简单粗暴有效的武器略通一二,在其研制的过程中便和有关工厂经常交换意见,使得迫击炮在德国方甫出世便拥有了颇为浓郁的现代气息。带有缓冲器的设计克服了炮身和炮架之间刚性连接的缺点,小巧坚固的两脚架和炮身后部的座钣构成了支撑炮身的结构体系,且放于地面的座钣还可极大的吸收炮弹发射时的后坐力。带尾翼的炮弹使得其在没有膛线作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较高的精度,而精密的光学瞄准镜则更赋予了其对目标的精准打击能力。

定型之后的迫击炮口径为60毫米,以200m/s的初速发射1。2kg的炮弹,最大射程2200米。由于迫击炮的膛压远小于普通的陆军火炮,迫击炮炮弹的弹壁得以进一步削薄,装药量便随之大幅提升,使得威力较同口径榴弹炮都还要为甚。迫击炮的巨大威力、傻瓜操作、耐操性能、高抛弹道的无死角攻击和简单到渣的生产工艺,让性格保守的德国将领们被彻底征服,他们立即向工业巨头们开出了大量的订单。与此同时,更大口径的迫击炮也开始进入研发阶段,这种比榴弹炮更胜一筹的纯炸b,已经彻底进入了德国陆军。

ps:感谢书友555414、黑衣人偶师的月票支持和hugetiger的打赏~

第226章俾斯麦的遗产

自1871年以来,法国对德国实施复仇的阴影,便成为了德国军政首脑的一道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不仅在于威廉一世宣布加冕称帝的凡尔赛镜厅是法兰西绵延百年的神圣宫廷,让整个法国都蒙受“文明贵侯被野蛮鞑靼玷污蹂躏”的奇耻大辱;更在于新生的德意志向战败的法兰西所征收的那超过晚清70年所有赔款本息总和的50亿法郎(折合14亿两白银)的巨额勒索,以及对盛产铁矿和煤炭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份的领土要求。割地、赔款、自家皇宫被一帮蛮子凌辱肆虐,这对于一个单一民族的文明国度而言,无疑是一段锥心刺骨的血泪屈辱。

从那一刻起,法国人心中便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当法国人用4年时间就缴清了螨清70年都没能还清的赔款,并且依仗着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的输血、像一只浴火重生的不死鸟一般重新挤入了一流强国的行列时,他们便把满含仇恨的目光径直对准了东边的德国。面对这一情形,俾斯麦决定通过编制一张遍及欧洲的反法大联合网,来对复兴的法国实施包围和孤立,以求彻底让法国失去复仇的能力。在他的操控下,德奥俄缔结了三皇同盟,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了对法国的暂时性的绝对战略优势。

然而到了40年后的今天,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改变。俄国脱离三皇同盟,和法国签署了防御互助的同盟协约,英国也放下了延续绵久的“光荣孤立”政策。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反德大联合当中。德国东西北三面受敌。国家安全形势空前恶化。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英德之间的对抗是随着德国国家实力的增长而无法调和的矛盾之外,俾斯麦所起到的作用也绝对是功不可没。

值得讽刺的是,俾斯麦为德意志帝国建立和统一的过程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以至于威廉一世在庆功宴会上盛赞他“多年来如此卓越的掌管我的政策”,然而那场导致德意志帝国崩溃的战争,却也是在他的操控下埋下了祸根。

1878年,解决俄土战争争端的列强会议在柏林召开,俾斯麦表面中立。私下里却极度偏向英奥而反对俄国。在英德的支持下,奥匈的腰板空前挺硬,让战胜的俄国被迫吐出了大量已经吃到嘴中的利益。对于英国这个老对头,俄国人早就是恨得不能在恨,对他们采取的恶毒手段已经见怪不怪,反倒是对暗中支持英奥的德国怀恨在心。俾斯麦苦心编制的旨在孤立法国的三皇同盟面临着随时破裂的危险。面对这一情况,俾斯麦想出了一个“巧妙”的主意,意图通过与奥匈帝国结盟所产生的压力,来迫使俄国重新返回三皇同盟的框架之内。

但这一次,号称能“在空中玩转5个地球”的老首相却失算了。由于国策使然的关系。使得德奥同盟一经建立便很难再被废除;而奥匈在“巴尔干国家的那些混账事”上又和俄国在宗教、民族、领土等各领域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便注定了联奥的德国将必然会同传统盟友俄国成为敌手。在柏林会议签署的那段时期。法国还未从普法战争中的大失血中恢复过来,俄国的确如俾斯麦所料的那样迫于压力而重新加入了三皇同盟;而当法兰西不死鸟恢复了元气,朝德国怒目相视,并开始满世界寻找对抗德国的盟友的时候,对德国在柏林会议上下绊子的行径怀恨在心、和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有着尖锐对立的俄国顿时就摆脱了德奥联盟对他们造成的压力阴影,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法国人走到了一起。

尽管在此之后,俾斯麦又通过一个堪称绕口令的方式和俄国签署了《再保险协定》,但这只是解决了德国在德法单方面爆发战争之下的东线安全,对于由俄奥矛盾所连锁引发的德俄关系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只字未提。而那场导致2000万人死亡、德意志帝国为之崩溃的世纪浩劫,正是由奥匈对俄国的保护国塞尔维亚宣战所引发的!俾斯麦所一意孤行的“德奥联盟”(威廉一世曾竭力反对这个计划未果),无疑是他在光辉一生的外交史上所抹不去的污点。

不过,虽然作为穿越者的清英很清楚这一点,但他却已经无力改变这位已然物故的老首相所留下来的遗产。目前在整个欧洲,德国所真正能够仰仗的唯一伙伴,就只有自1879年来便结成防御同盟、如今早已和德国是攻防一体的奥匈帝国了。在这种情况下,清英也只能选择正视这个盟国,并尽其所能的让她的实力得到超越历史的加强。

在1867年之前,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之一是奥地利帝国,还没有存在这个施行二元君主制的另类国度。但随着奥地利在意大利独立战争和普奥战争中的两场重大失利,使得其境内的匈牙利和其他少数民族势力对维也纳的统治异常不满;而民族主义思想的不断加强,终于在1866年普奥战争失败后造成了奥地利帝国国内的空前叛乱和骚动。为了防止占帝国面积达三分之一以上的匈牙利从帝国当中独立出去,维也纳被迫与之举行谈判,将匈牙利贵族也加纳到统治阶层中来,遂建立起了这个欧洲大陆上独一无二的双元君主国。

从表面上看,这个国家无疑是个庞然大物:在吞并波斯尼亚以后,奥匈的国土面积在欧洲列强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俄国。它拥有雄厚坚实的5200万人口,其动员之后的军队总人数将毫无疑问的超过英法;它的机械制造和军火工业的规模也是极有建树,凌驾于俄国甚至是法国之上,仅次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和大英帝国之后排名世界第四,重炮部队质量更是世界第一。而得益于它庞大的国土面积,其在资源储量上也是仅次于俄国之后的欧洲龙头。凭借着这些条件,奥匈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风挤入了欧洲五大强国之列,在世界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在奥匈帝国成立至今的近40年时间里,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工业实力不断发展,老奥皇约瑟夫?弗朗茨一世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虽然天赋不高,但其通过对文件严谨细致的精心研究、非凡的记忆力,以及知人善任的敏锐性弥补了他的这些缺陷,使得这个光主要民族就有12个的大杂烩国度能在民族主义思想波云诡谲、动荡绵延中欧大地上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稳定向上的勃勃活力,迈向富裕与繁荣。哈布斯堡王朝开明专制之下所创造的和平繁荣,无异于是在那个因宗教信仰、民族对立而大打出手的混乱的东南欧区域提供了一个能够和平共存的极好模板。老皇帝的法定继任者斐迪南大公也是一位思想高度进步的民主政治家,更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然而随着极端恐怖分子的一声枪响,这个中欧大地上的民族融合体便在4年之后轰然垮塌。

尽管奥匈帝国看似重工强大、兵力众多,足以在战争中可堪大用;但它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它国内的民族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居住在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数量竟有数百个之多:除了“奥匈”联合的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之外,还有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等这些零零散散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数量加和占到了帝国总人口的56%之多。进入20世纪,战争的模式已经从中世纪的皇家雇佣军演变成了需要动员大批国民参战;而这些来自不同民族、并操着风格迥然语言的人们被征召入伍之后,乐子就瞬间大发了。

和平时期的维也纳街头,如果你不会4种以上的奥匈民族语言根本无法向路人问路;而在战时的军队当中,基层军官们面对的也是同样尴尬的局面。发展到最后,以至于连排长都无法让他搜罗而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部下听懂他所下达的命令;整个基层作战指挥陷于瘫痪,根本无法正常运转,更遑论作战了。至于让军官去学习语言完全就是天方夜谭,后世被英语所苦痛折磨十数年、仍旧学无所成的无数天朝民众便是最好的例子,更何况在奥匈你学习的语言至少得有4种!对于这些已经成年、学习记忆力较少年时期大幅衰退、且大量时间都需要用于军旅生涯的军官们来说,学习语言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据说在整个帝国当中,能够熟练运用这超过20种主要语言的只有老皇帝弗朗茨一人,这真无愧于他作为帝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ps:(以下不算字数)

今天单位聚餐,更新得晚了些,还望大家见谅。。。。。。

感谢书友他不懂、寂寞漫步者、天河人梦的月票支持,以及引信书虫送出的生日红包~~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作者祝愿大家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嗯~~

第227章起行

时值4月,春意明媚,千里中欧大地上碧绿绵延,繁花叠锦。金铁交击的工厂内、美穗纷舞的田野里,勤劳善良的民众工作其间,挥汗如雨,脸上洋溢着的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列车飞驰,隆隆作响,远远传开的悠扬汽笛,惊扰了溪边饮水的羊群。一间家具齐全的华贵车厢里,桑妮娅像一只波斯猫一般跨坐在清英的腿上;有些奇怪的是,面对窗外飞掠而过的美丽春景,这只小公主竟是没有流露出任何兴奋愉悦的神情。她柳眉微蹙,红唇轻抿,那双星月琉璃般的水蓝双瞳也失去了往日里活力四射的神采,显得分外惹人爱怜。

清英揽着她纤细柔软的腰肢,另一只手轻轻为她梳理着那匹柔顺亮丽的金发,脸色复杂,眼中悄然闪过些许无奈之情。这只公主生物之所以会变成这番情绪低落的模样,完全是由于她的祖国现在正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动乱和灾难。

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