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帆战舰-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以前,在河南安阳县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靠近殷墟的农田里,农民犁田时,时常发见刻着图文的甲骨。

    农民们不知道这些甲骨的来历,以为年代古远,可以治病,收起来卖给药材店,称为“龙骨”。

    直到1899年,金石专家王懿荣因为生病吃药,首先发见了骨甲上所刻的是古代的文字,这些文字都是非常宝贵的古代文献。他於是派人到药店里把那些“龙骨”全部买下,开始研究。

    清末百年国耻,很多古董商,外国人利用各种手段挖掘,抢夺损毁了无数的青铜器、甲骨文,给华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给现代学者研究钟鼎文带来很大的困扰。

    郑成功既然重生到这个时代,自然不会再准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看着吕留良三个激动的样子,郑成功微笑着说道:“这就是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请各位先生研究识别这龙骨上的文字。”

    吕留良拱手说道:“如果知道大将军手中有此物,就算你不说,庄生也会厚颜相求的。大将军是如何知道这宝物的?”

    郑成功当然不会跟他说,这是老子从后世知道的。

    郑成功谦虚地说道:“我也是无意中才发现的,前些日子身体有些不适,大夫就开了几具药,当中就有这龙骨。我喝药时,看到这龟壳有些刮痕,就留心保存了下来,并且叫下人去满城购买龙骨。明严惭愧,无法辨别这甲骨文,所以才请各位大贤来相助!“

    “甲骨文!好名字,就该叫甲骨文。如果是大将军有心,我华夏文化就可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还请大将军受我等一拜!”

    吕留良站起身形,恭恭敬敬的给郑成功深施了一礼。

    “吕先生客气了,明严身为读书人,自当是该为华夏文化做出贡献的。“

    “庄生这就去将药店的龙骨都买回来,绝对不能再继续这样给人糟蹋了!”

    郑成功忙阻止道:“慢,吕先生。这闽浙、江南的龙骨,我已经叫人去买了,先生可放心。在购买的时候我也叫人询问过那些药商,他们都说这些是从河南安阳那边进购的……”

    “河南安阳!?对了,****都曾在哪里建都过,看来这些甲骨文是****时期的文字了。大将军,庄生这就启程去安阳。”

    郑成功苦笑了下,这吕留良看着稳重,咋听到甲骨文的消息就这么激动。

    吕留良、胡正言、黄虞几个争着要亲自带队去河南安阳挖掘。

    现在河南安阳可不太平,山贼、清兵、义军、难民,简直是乱刀无法无天的地步。

    他们去了,只怕是给人当“两脚羊”的下场。

    “吕先生,万万不可。你是有名望的人,你这一去安阳,安全不能保障外,更重要的是,你是名望的人。你这一去安阳,必然会惊动很多人。如果其他人看到你是在挖掘甲骨文,必然会群起效仿。这样,只怕甲骨文会遭受损坏。更可怕的是,一但有黑心商人或农夫觉得这东西大有赚头,必然私自疯狂挖掘、贩卖。这样,甲骨文分散四地,实在不利于转眼考究,所以先生不能去!”

    听到郑成功有去安阳有危险,吕留梁是不在乎的。

    为了能保护研究华夏古文,这点危险算什么

    只是郑成功说引起别人疯狂挖掘贩卖,无法大量收购,这就让吕留良无法忍受了。

    吕留良再三考虑后,才拱手说道:“谢大将军提点,是庄生孟浪了!那大将军有何善策?”

    “吕先生你们可在图书馆建造一处专门安置研究钟鼎文,甲骨文的博物馆,邀请同道中人,金文学家一同来识别这古文。明严派手下冒充药材商去安阳进购,如此当可隐瞒一段时间,尽力收购一些。”

    吕留良听到郑成功已经做出了妥善安排,就安心地留在图书馆夜以继日地研究甲骨文。

    吕留良、胡正言、黄虞稷三个人到底有读书人自视甚高的毛病,他们认为凭借三个人的能力可以识别所有的甲骨文。

    研究时,遇到了难以辨别的文字,他们时常会为了一个字闹得不可开交。

    钟鼎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为了能更好的认识甲骨文,吕留良三个人是左手钟鼎文摹本,右手拿甲骨文的摹本,两下辩证。

    随着郑成功派人去安阳收购的甲骨文越来越多,图书馆的钟鼎文有点不够用了。

    为了能论证自己的观点,吕留良三人可是满世界去找钟鼎文。

    知道江南哪家藏有钟鼎,那吕留良可是毫不客气地直接闯进去要看青铜器,要慕印。

    主家敢藏着不拿出来,吕留良连脸面都不要了,直接开口大骂,甚至连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一遍。

    一个人不行,就三个人轮流堵在他家门口,轮流骂。

    吕留良是读书人,而且是个非常有学问的读书人,他骂起人来,通便不带一个脏字,但就是问候那一家的祖宗十八代,连带直系亲属。

    都是读书人,给人这样堵在门口,谁也受不了。

    狠心的就直接将钟鼎文捐给了图书馆,吝啬一点的都赶紧让吕留良慕印,一份都不够,多慕印几份,生怕吕留良不开心,下次再来。

    一开始,江南的文士都只是把吕留良陷入知障,当成一个笑话来看。但随着胡正言、黄两个人都陷入疯狂堵人的时候,有些文士才察觉有些不寻常,上门请教。

    吕留良几个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后,悲哀地发现,这甲骨文研究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三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

    看到有名声的学者上门了,吕留良也虚心请教了。

    看的人多了,请教的人多了,这下甲骨文的秘密根本守不住了。

    甲骨文!汉字的老祖宗!

    这下江南的文士圈彻底炸了,怎么能你看过,老子没看过。这传出去,老子还不给人当成没文化没知识的,还怎么混。

    书生学子成群结队地来上门观看甲骨文,有兴趣地还留下一同讨论。

    谁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吵到激烈时,拍桌子还是小事,撕衣服扔鞋子只是常事,相互殴打在一起才是大事。

    最可笑的是,今天打完了,明天又有一个人插进来提了不同的意见,立马两人合着满世界追打第三者。

    随着甲骨文消息的传播,龙骨的秘密也被人有心发现了。

    大量的“药材商”涌入安阳等地,收购龙骨,造成了龙骨的价格直线上升。

    不过在消息传播扩散前,郑成功已经派人收购了十多万片龙骨。

    南京图书馆收藏的这批甲骨文,事后统计,足有十三万片,占甲骨存世总量的百分之**十以上。

    为了能更好的保存这些珍贵材料,郑成功后来在图书馆旁,特意拨款建造了一处全石制的建筑,命名为“华夏古文博物馆”,专门收藏甲骨文、钟鼎文。

    每天都有无数的学者、专家从四面八方跑到这里来研究探索,“华夏古文博物馆”成为世界古文学者心中的圣地。

 第七十六章 报社

    王夫之和方以智一个做了金陵日报的主编,一个做了读者月刊的主编。

    王夫之还好,兢兢业业的按照郑成功指点发展《南京日报》。

    方以智进入读者月刊,那真是如鱼得水。

    明末的时候,方以智就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四人合称“江南四公子”,主持过复社。

    现在担任读者月刊的主编,方以智大爆发了。

    和文士谈论时世、指点江山,对各个文士英雄品头论足。

    方以智言辞犀利,文采飞扬,对人的评价也一针见血,时有惊人舆论。

    那些文士都爱看他写的文章。

    读者月刊那个热卖啊!

    大江南北的文士学子不买一份看看,都不好意思出门跟别人交谈了。

    甚至连满清统治的官员都会偷偷叫人买上一份每月细读,买不到的也叫人抄写一份送过去。

    一时间读者月刊洛阳纸贵,很多时候都必须接连加印才能满足销售。

    自从担任读者主编后,方以智的名声摇摇直上,隐隐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

    看到能传播自己的名声,还能获得丰厚的报酬,方以智真是越干越起劲。

    好家伙,方以智这么一努力不要紧,郑成功就郁闷了。

    一开始,听到方以智公然指责自己,郑成功也是心有不满。

    所以连日报的主编位置都没有留给他,派去当了月刊的主编。

    谁知道他竟然干的那么出色,将月刊搞了起来,还稳稳压制了日报。

    更糟糕的是,方以智不知道怎么了,就认准了自己,时常在月刊上讽刺自己。

    讽刺自己的文章写的那个叫好,通篇文字简练、深入简出、结构严谨、有理有据、论述生动。

    看完后,郑成功自个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方以智描述的那个卑鄙小人,外加下流无耻,不自杀不足与面对天下的郑成功了!

    郑成功很是郁闷,方以智那张破嘴,让人听到就像想揍他。

    郑成功觉得方以智实在是太讨厌了,实在是容不得他再继续骂自己了。

    可郑成功又不想落一个因言词而杀害士子的骂名,免得让天下认为自己不能容人。

    ……

    读者月刊编辑室,钱谦益和方以智眼瞪着眼,气氛十分僵硬。

    方以智拍着桌子喝到:“不可能,我是绝对不会改口的!”

    钱谦益板着脸说道:“方密之,你不要太倔强。大将军好歹是你的上司,你这样一天到晚在月刊讽刺他,是何道理?”

    方以智一脸正气地喊道:“身正不怕影子斜!他郑成功光明磊落的话,又怎么怕别人说!”

    钱谦益听到指着方以智说:“那你是真的不愿意改正一下了!”

    方以智把头一扭说道:“头可断,血可流,让方某篡改自己所说的话,绝对不可能!”

    钱谦益听到淡淡地说道,“好,方老弟有如此风骨,钱某也是个文人,能明白体谅你的心情。放心,老夫绝对不会做恶人去强迫你。只是你看,大将军觉得以你方密之的才华,担任去去一个周刊主编太委屈你这个大才了。想给予你重任,调你去守农庄。”

    “什么农庄?什么农庄!”方以智大吃一惊。

    钱谦益面无表情地说道:“你也知道满清入关后,不是圈了汉人的很多地吗?大将军打败了满清,那些田地自然要收回来了。除了还给百姓外,还有很多无主之地。大将军将这些田地当作屯田,交付贫苦百姓垦种。用官牛的,其收获官六民四;用私牛的,对半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屯田关乎我军的粮草,所以大将军就想置典农中郎将一人,主管这些屯田!”

    钱谦益看了一眼方以智说道:“大将军知道方密之大才,又心系大明,所以才会委任这一重任给你,希望方密之好好干,很有前途的!”

    方以智一听要钱谦益竟然撤销自己主编的位置,愤怒地脸色发红,好像火山一般,随时要爆发了,冷冰冰地说道:“那读者月刊怎么办?”

    钱谦益好似没有看到方以智发火的样子,轻松地说道:“呵呵,方密之不用担心,之前就有人很多人向老夫探问过读者月刊编辑有没有空缺!当时因为是方密之担任主编,老夫也就没有答应他们。现在方密之要调任去当典农中郎将了,老夫自然会找一个合适的人来担任了。哎,找谁好呢?如果一时没有人选的话,老夫只好亲自上阵了。虽然累点,但工作需要嘛!老夫还老当益壮,加个班,通个宵也是可以的。”

    江南的文士多如狗,随便一砖下去都能砸死一只。

    文士相轻!

    很多文人雅士看到方以智凭借一本小小的书刊就能扬名立万,早就嫉妒了。

    明里暗里,有无数的人去郑成功暗示,方以智太嚣张了,不太适合担任周刊主编一职,换做是自己,绝对不会批判大将军你的。

    而且我文笔也出众,人面也广,我才是最适合担任读者月刊的主编,我来担任怎么样!

    对于这样的人,郑成功都是拍胸口保证,只要方以智一下,立马会让你上的。

    方以智对于这些传闻也是多有耳闻的,听到钱谦益要撤自己的职位,他是真的慌了。

    报酬,方以智不太看重,但对名的却是异常的看重。

    让天下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名章,让自己的名字传遍天下。这简直是一个文人的无上荣光。

    这等事,方以智怎么肯放手。

    看到钱谦益要用读者主编的职位威胁,方以智好几次都想拿桌上的茶杯往钱谦益的头上砸去,但都忍了下来。

    方以智深呼了一口气,才缓缓地说道:“钱老,晚辈不晓农事,只怕难以承担典农中郎将的重任,还请钱老向大将军解释一下,另选他人。至于月刊上对大将军的评论,密之沉思了一下,是过于刻薄,有失公正,密之会向大将军的道歉的!”

    这突然改变主编,一旦那月刊的内容不让那些读者满意,也是很容易引起公愤的。

    现在正好,大家各退一步,皆大欢喜!

    对于方以智的妥协屈服,钱谦益很是满意,点了点头说道:“密之能认识道自己的不足,善莫大焉!至于典农中郎将一职位,老夫会向大将军解释的,密之放心!”

    方以智拱手说道:“谢过钱老!”

    ……

    虽然方以智不会再写文批判讽刺郑成功了,但依然不愿意为郑成功歌功颂德。

    方以智没有再讽刺郑成功,其他人就倒霉了。

    方以智写文讽刺郑成功时,多少有点顾虑。

    对其他人,方以智可是完全没有顾虑。

    满清的顺治、洪承畴,大西军的孙可望,大明的李成栋、瞿式耜各个都给他骂的狗血淋头。

    拿着最新的读者月刊,郑成功看到方以智写文批论洪承畴的文章,看的很是高兴!

    不错,很好看,下次可以叫方以智写的再精彩些!

 第七十七章 悲屈的皇上

    南京被攻陷,郑成功坐龙椅的消息随着各路探子的快马,送到了明末各路人马手中。

    肇庆行宫,永历担忧地对瞿式耜说道:“瞿爱卿,那传闻是真的吗?郑明严是真的公然坐龙椅吗?”

    瞿式耜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回皇上,此事多人见证,应当不假!”

    永历听到立马惊惶失措地说;“那郑明严是有意谋朝篡位,是准备杀朕吗?”

    瞿式耜不敢确定地说道:“臣不敢妄论,微臣听说郑明严只是坐了一会儿,就在王忠孝呵斥下,赶紧离开。微臣也不敢保证郑明严是一时兴起,还是有意为之!”

    永历有些担忧地说道:“瞿爱卿,广东离郑明严的底盘实在太近了。朕是寝食难安,不如去广西李定国治下如何?”

    瞿式耜立马反对道:“不可,皇上!你这一走,就大失广东的民心,到时只怕连广东都会落入郑成功手中。所以皇上你绝地不能轻易离开!”

    “可……”

    “皇上不用担心,现在满清正派兵南下,郑成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逆反的!皇上,郑成功收复旧都,劳苦功高,不妨封赏郑成功为平南王,李成栋为定南王,孙可望为平辽王,李定国为宁西王,既能笼络他们,也能让他们四个相互牵制,如此,皇上可保无忧!”

    “嗯,希望如此吧。瞿爱卿,下旨封郑成功为平南王,征北大将军。”

    “是!”

    ……

    宝庆城外,孙可望重重地一拍案桌,喝到:“郑明严都已经攻占整个应天府了,我们却连一座城都没有攻克。传令下来,全力攻城,三天内,我一定要拿下宝庆城!”

    冯双礼担忧地说道:“王爷,宝庆城城墙高大,再加上城内还有不少清兵,这,这三天的期限再短了!”

    马进忠也劝说道:“王爷,听说满清狗皇帝复诏降臣洪承畴起汉八旗之兵,进援湖南。全力进攻宝庆城的,只怕会有危险,还请王爷小心防备,不要轻视!”

    孙可望喝到:“我就是因为听到洪承筹那个狗贼要来,所以才要尽快攻克宝庆。信阳离这里几百公里,快马加鞭也要十天半个月,只要我们三天内攻克宝庆城,就可以安心对付那狗贼了!”

    马进忠听到,虽然觉的有些不妥,但看到孙可望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劝了。

    在孙可望喝令下,大西军对宝庆展开了更猛烈的进攻。

    ……

    京师紫禁城尚书房内,听到郑成功攻陷了应天府,顺治福临彻底爆发了,指着索尼的鼻子怒骂道:“你们推荐的好人才,都三个月了,还没有一点消息传来。不行,朕不能再继续这样等下去了。朕要亲自出征讨伐贼寇!”

    索尼、苏克萨哈听到立马就跪下磕头说道:“皇上是万斤之躯,怎能轻易涉险,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听到这帮家伙又来阻止自己亲征,顺治福临发起了狂暴的急怒。

    “难道要等到郑海寇夺占山东、河南,威胁京师再出兵不成?到那时候,纵然出兵又有何用?若不乘郑海寇在江东立足未稳之际,尽快出兵将其剿除,日后必然后患无穷!朕意已决!诸官将有再劝住者,与此案同!”

    顺治帝拔出皇太极用过的宝剑,一剑将御座的一角劈断。

    索尼、苏克萨哈看到顺治福临暴怒的样子,吓得根本不敢再劝,只能把眼示意执笔太监。

    太监看到悄悄推出去,急忙跑去找救兵。

    顺治福把剑放回剑鞘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命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同固山额真索洪、护军统领赖达等统领官兵随朕征剿海逆郑成功。朕亲自出征,要么战死要么斩杀郑贼寇!!”

    一旁守卫的御前侍卫总管鳌拜忙跪下磕头说道:“皇上要出征,怎能少的了奴才!”

    顺治低头看了一眼鳌拜说道:“鳌卿家你不能去,你还得替朕守好家门。江宁府一失去,也不知道有多少汉臣升别样心思。没有你这个奴才把守,朕是不放心京师!”

    鳌拜听到忙喝到:“奴才必定会替皇上守好家门!”

    顺治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们都下去准备,三日之内,大军整肃出征!”

    索尼、苏克萨哈低着头根本不敢抬头也不敢回话。

    “下去,下去……听到没有,朕要亲自出征,都给我下去准备!”看到索尼两个人竟然无动于衷,顺治帝声嘶力竭地狂吼起来。

    顺治痴狂怒吼时,忽然一声以极其威严的语气声音传来,“皇上,你想葬送我大清百年基业吗?”

    这一声怒喝如同当头棒喝,让顺治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顺治忙拱身说道:“孩儿不敢!”

    孝庄文皇太后在听到太监的禀告时,就急急忙忙赶过来,刚好听到顺治福临说要亲征,立马就开口喝到。

    “皇上,我大清刚夺取京师没有多少年,汉官多有不服,各地还不平稳。你这一亲征,万一有闪失,大清百年基业就毁于一旦!”

    “嗬~嗬~!”借着深呼吸,顺治勉力调整着自己的心绪,半晌后,终于恢复了常态,“太后见谅,孩儿失态了!”

    看到顺治福临恢复正常,孝庄文皇太后宽慰地点点头,和声说道:“皇上是万民之主,身兼重任,行事更要谨慎,万不可意气用事!”

    “孩儿记下了!”顺治福临恭敬地说道。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在突发脑溢血而死。由于皇太极对皇位的继承问题没有留下遗嘱,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正悄悄展开。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都虎视眈眈于皇位。

    但最后皇位能落在了只有六岁的福临身上,离不开孝庄的“献身”!

    如果没有孝庄用身体笼络多尔衮,只怕福临根本没有机会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也不能平安活到现在。

    所以顺治福临对孝庄文皇太后是又敬又厌,敬她对大清所做的一切,又厌她所做的无时无刻在讽刺自己的无能。

    顺治有些沮丧地说道:“传朕旨令,命洪学士即刻进攻大西军,务必在五天日内解决孙可望,而后回师收复江宁府,擒拿郑海寇!”

    “皇上,若此时命洪学士强攻大西军,非但对解决湖广危机于事无补,反而会耗费大量兵力。纵然能够尽歼大西军,恐怕洪学士麾下军马也将损失惨重,届时便是想出兵与郑海寇决一死战,也将无兵可用。请皇上三思啊!”索尼磕头恳切地劝荐道。

    孝庄文皇太后亲声说道:“皇上……“

    “好了,知道了!”顺治福临不耐烦地说道,“索尼,传信于洪学士,让他自行处置与大西军的战事,但也要尽量快些结束!”

    “是,皇上!”

 第七十八章 傲将

    应天府府衙内,郑成功召集了主要手下,说道:“现在局势一日三变,我想在清军跟大西军对持时,尽量扩大自己的底盘,增强实力。所以想兵分两路,一路向东攻略扬州、淮安,一路西进收复安徽等地。众位觉得如何?”

    姚启圣起身反对道:“大将军,我军连月作战,军中颇呈疲态。再加上应天府刚占领,人心不稳,也需要大军坐镇。我军实在不适合兵分两路。下官觉得乘满清跟大西军作战之机,集中兵马出兵攻占芜湖、池州、安庆方为上策。”

    郑成功有些不满姚启圣的保守,说道:“自古守江必守淮!只有将防线推到了江淮,江南腹地才不受影响,钱粮不愁,民心安定,才最有利于统治管理。现在不趁机占领江淮,等满清缓过手,就更难攻占了。只有占领了江淮,在长江以北订上了一个钉子,才有利于我军日后北伐。”

    姚启圣说道:“大将军,守江必守淮,前提是长江上游襄阳等地在我军手中,但现在襄阳等地还在满清手中,攻打江淮只是分散自己的兵马,实在是得不偿失。还请大将军明见!”

    郑成功哈哈大笑起来,说道:“熙止,何故如此谨慎,当今天下,强者为尊。今,我据闽浙、江南之地,拥兵三十余万。正当显露锋芒,争雄天下。若是行熙止之策,旷日时久,变数无尽不说,更徒劳时机!”

    “大将军……”姚启圣还想继续再劝的时候。

    还没等姚启圣接着往下劝说,郑成功已经断然的说道:“熙止不必多说,我意已决。”

    姚启圣听到只能暗然不语。

    郑成功环视着自己的手下一遍后,说道:“东路大军以甘辉为主将,杨才、余宽为副将……”

    郑成功停顿下才继续说道,“姚启圣为随军参军!”

    甘辉是自己的心腹大将,用他领兵,自己放心。

    只是甘辉性格冲动了点,而且谋略有是短板,为了弥补这缺点,郑成功决定派姚启圣去铺助他。

    姚启圣默默地拱手说道:“下官尊令!”

    看到姚启圣不反对,郑成功松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命水师提督林习山,助镇国将军洪旭领兵五万守南京。王忠孝为户部主事,兼督粮草;陈永华为参谋;萧拱宸掌理文书;刘国轩为前部先锋;万礼、周全斌为副将;王起棒、姚国泰为中军护尉;张进、赫文兴合后,择定永厉四年五月丙寅日出师。”

    文武官员听到郑成功下令,齐齐站起喝到:“得令!”

    四海商行在郑家水师的撑腰下,连年赚的盆满钵满。

    再加上这几年在郑成功强力整治下,闽浙地区百姓生活安定。

    大力推广番薯、土豆、占城水稻等耐旱、高产粮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

    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

    三天内军粮器械就准备妥当,十五万大军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浩浩荡荡,杀奔安徽。

    这次西伐,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主力以招降为主。

    刘国轩还是小将,勇武,有冲劲。

    先锋部队进展十分迅速,郑成功离开应天府时,他已至马鞍山。到马鞍山时,刘国轩又进到了芜湖。

    简单补给之后,立即毫不停步,杀向铜陵。

    在陈永华组织的军情局密探宣传下,安徽诸城听到郑成功率领十五万大军杀过来了,如果不投降的话,城破时,就像南京的管忠孝一样要凌迟处死,在文攻武吓之下。

    这些城池都望风而降,好多守将还未交战,便已弃城而逃。

    郑成功西进打得不似战争,简直似追逐比赛。

    郑家军虽然已经从中东地区进购战马,但军中还是以步兵为多,追杀有马的清军是追之不及。

    刘国轩一开始给的军报中还写着攻某城,斩首多少,到后来就全是占某城、得某城,连交战的字眼儿都失去了。

    虽然早知此次西伐,可能会很顺利,但顺利至此,却也出乎郑成功的想象。

    幸好从厦门政法大学的第一届学子已经毕业,再加上那些科举中举的书生,官史到是不缺。

    每据一城,出榜安民,开仓放粮,维护地面,推选属官,郑成功忙得不亦乐乎。

    此时已是五月中旬天气,刘国轩的部队进展顺利,他引军一万,半月行军六百里,连下二十余城,兵势如火,直指安庆。

    看到刘国轩这样涨自己志气,郑成功派人赏封宣威将军以示奖励。

    至此,安徽大部已入郑家军手。

    东路大军甘辉还没有派兵攻打扬州时,扬州百姓已经自发将清军驱逐。

    当年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是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

    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此等血债,扬州百姓对清军是恨之入骨。

    听到郑家军要收复扬州,残活的百姓奔走相告。

    扬州十日,上至富豪,下至平明,那个没有亲人死在清军手中。

    有人提出反清,真是一呼百应。

    整个扬州城全被动员了起来。

    棍棒、菜刀可就全都用上了。

    之前为了镇压百姓,扬州是有重兵把守的,但为了守卫南京,管忠孝抽调了大部分兵马,现在扬州的清军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