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帆战舰-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府门前大摆流水宴席,招待街坊邻居,往来商户。只要是人就可以坐下来吃喝,还不用送礼!

    门口,唱喝官大声念报来客名字。

    在郑成功手下混的文武官员,全都来给郑成功道贺了。

    即使是不能脱身的,也都给郑成功送来了贺礼。

    大西军的孙可望、李定国几人,肇庆的李成栋、永厉帝也都派人送来贺礼意思意思。

    南京城被郑成功被攻破,苏淞提督马逢知立马派人送信表示归降。

    这次郑成功纳妾,他更是亲自带人赶来祝贺。

    甚至连安徽、徐州等地的满清伪命的不少官员都暗暗派人送来贺礼。

    府内摆满宴席,往来人等,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郑成功重生前,虽然没结过婚,但同学的婚礼也少参加。

    还以为婚礼也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就送入洞房了。

    没想到今儿个,郑成功是彻底服了。

    这迎亲的礼节,怎么就这么的繁琐呢?

    一天下来,简直是比打仗还累。

    而且身为主家,手下那么多,喝了这个人的敬酒,又不能不喝另外一个人敬酒。

    一天下来就是不断接见宾客,接受祝贺然后喝酒,将自己折腾得吐了三次,呕了两次。

    这还是旁边有林习山、甘辉几个心腹武将在旁边帮忙挡酒的结果。

    好不容易,终于完成了流程,前脚刚准备进洞房,就被刘国轩他们几个拦住了,继续敬酒。

    看着哄闹的刘国轩、陈永华两人,郑成功心中大恨。

    自己好歹也是你们的主公,怎么就不给点面子呢?

    刘国轩你们两个给老子等着,等你结婚那天,老子带人不灌你进不了洞房不性郑。

    勉强喝了一杯后,郑成功立马装醉,被下人掺扶着进洞房。

    自打和郑成功拜完天地,送入洞房之后,沈若兮就一直坐在牙床上,头戴凤冠,身穿霞帔,头上盖着大红的盖头,一动不动。

    这新人的规矩,盖头只能由夫君挑开。

    沈若兮坐着等了大半天,还是不见郑成功的人影。

    沈若兮心里是又期盼,又害怕,这样无声的等待,实在是让他等得有些焦急不安。

    回想着郑成功的事迹,沈若兮心里充满迷茫。

    说陌生吧,自己还没有跟郑成功正式见过面。

    或说郑成功没见过自己。

    当日郑成功跨马进城的时候,沈若兮是在门口远远的看过他的身影。

    可要说不陌生吧,也确实不陌生!

    在和闺蜜的谈话中,时常谈到男人的话题,聊的最多也就是郑成功了。

    爹爹也是时常夸赞郑成功的仁义和忠肝义胆。

    可以说郑成功的每一步成功,以及一举一动,沈若兮都是清楚的,从这一点上,沈若兮对郑成功还真谈不上陌生。

    大明的女人是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跨的。这样的小天地,沈若兮又能做什么?

    不外乎是读书作画,闲时看的书,除了四书五经,《女则》之类的,也就是《西厢记》或者是传记看的多了。

    看多了,沈若兮也时常会幻想自己的丈夫会是个大英雄,大侠士。

    郑成功这样人人传唱的英雄,其实早就深深印在沈若兮青春萌动的心。

    原本还当做是一种幻想,可谁成想,今天自己真的要嫁给大英雄郑成功。

    沈若兮一时间真是百感交集。

    郑成功装作不胜酒力,在下人搀扶下跌跌撞撞走进房间。

    听到声响,沈若兮偷偷的撩开了盖头的一角,看到他喝醉了。

    沈若兮刚惦着起身扶郑成功上床安息,可突然看见郑成功一走进房间,就挣脱了搀扶。

    郑成功站稳身体后,对两名吓人说道。“好了,你们退下吧,我能自己进去!”

    说完,郑成功坐在椅子上,拿起茶杯倒了一碗水喝。

    沈若兮吓的把偷撩开的盖头赶紧放下,坐回床上,一动也不敢动了,心里更是突突突的乱跳。

    郑成功看到沈若兮的动作,嘿嘿笑了笑,站起身来。顺手拿起了桌上的金如意,用它挑开了沈若兮的大红盖头。

    郑成功这也是第一次见到沈若兮,仔细地观看当真是惊艳呀!

    年纪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五官精致,藏着淡淡惊惶的美眸夺人心魄,双颊胜花,眼波似水,肤如凝脂,白里透红,在灯火的衬托下,更显得越发的娇艳,真是说不出的妩媚。

    被郑成功盯视着,沈若兮芳心乱跳,玉体不安,粉颈更是一片红艳。

    看着眼前二八的佳人,郑成功腹中升起一阵火。

    十六岁!

    这,老子是做禽兽,还是该做禽兽不如呢?

    郑成功正在劝说自己,现在是明朝时。

    听母亲说过一些男女之事的沈若兮面红过耳,说的如同蚊子声般:“夜深了,夫君,该安息了!”

    听到这诱、惑性极深的暗示,郑成功是什么都忘了。

    管他十六还是十八,这个时代都是合法的!

    郑成功轻轻地拉过的沈若兮身子,那柔软细嫩如丝温玉柔香的娇躯依靠在肩膀上。

    拥抱玉人,贪婪地嗅闻着娇躯浑然天成散发出的幽香,郑成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由自主地躁热了起来,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

    一把将她推到在床上,双手来回游走。

    沈若兮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起来,娇躯轻颤一阵之后,羞涩的说道:“夫君,把灯熄了好吗?”

    “办事要紧!”

 第七十二章 文士(上)

    新婚之际,正是缠绵如漆似胶的时候。

    郑成功携沈若兮在警卫的护卫下,乘画舫夜游秦淮。

    十里秦淮五洲韵士,六朝胜迹铭镌千载风流。

    前世就听说过十里秦淮的风情,今世怎么也要体验一下。

    沈若兮身为沈家的嫡女,自小就受名师指导,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诗词歌赋,无所不会。

    画舫仓中,沈若兮坐下轻弹古筝大曲《高山流水》。

    沈若兮低头抚琴,纤指若兰透骨香,一缕长发倾泻而下,说不尽的美丽清雅,高贵绝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最是那低头一笑,千种风情绕眉梢!

    看看抚琴的沈若兮,郑成功不由地感叹这样绝色的佳人,如果不是在古代,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的头上?

    郑成功闭目倾听着,将近四月天,此时正是春末夏初之际,微风吹拂,让人感觉格外的清爽。

    一首曲完,郑成功将沈若兮拥入怀中,看着窗外的夜色。

    万物已经从冷冬彻底醒来,夜色中虫鸣声显得更加清脆。

    江水东逝水,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

    画舫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连日来处理政务的烦躁都消失了,剩下的是心底一片宁静。

    正在这个时候,画舫刚好转过一个湖胛,眼前一亮,正面却是一艘灯光灿烂的大船。

    郑成功本来没有在意,但突然一声怒吼吸引了他的注意。

    “钱受之,你的好徒弟做的好事!竟敢公然坐龙椅,他是何居心?”

    “太冲贤弟,明严不过是一时放纵,你又何必斤斤计较!”

    “钱受之,一时放纵,亏你说的出口。只怕你是想做帝师吧!”

    “黄太冲,我好意邀你来共商大事,你且一直抓住细枝末节不放,又污蔑吾,又是何居心?”

    “细枝末节?君子修身立品,以礼仪当先。逾越不尊,与王莽、曹操之辈何异!”

    “郑明严不惧身险,亲率大军北伐,收复大明旧都。海内名士皆称赞郑明严忠义,乃大明郭子仪。有郑明严、李廷桢等人舍生忘怀,才有如今大明中兴局势。正需要借藉为用,你且一直造谣他王莽、曹操之辈,是嫌鞑子兵不强,想再树树敌吗?”

    “钱受之,你强词夺理!”

    “黄太冲,你目光短浅!”

    ……

    郑成功听着关于自己逾越的争吵,微微一笑。

    坐龙椅这件事果然如同自己所想的那般,引起了争议,也让自己看清谁对大明还抱有忠心,谁又心向自己。

    郑成功手轻拍沈若兮,意示她起身,他想出去。

    沈若兮收拾一下郑成功略显凌乱的衣裳后,就起身恭顺地站在一旁。

    郑成功走出画舫,站在船头,看着空幽的天际,大声地吟诗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念着太祖的《沁园春·雪》时,大船原本吵闹的声音停止了。

    许久,突然有人拍手大喝道,“好一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好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词激昂之势,虽东坡、弃疾犹未能抗手。今闻此诗,我辈感概无言矣!敢问是哪位豪杰所作,苏州顾炎武求见!”

    说完,大船走出一个身穿士子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到画舫船头背手远望天际,正在装逼的郑成功,拱手说道:“先生,我等深佩先生大才,可否赏脸过来一叙?”

    废话,如果不是怕自己突然登门上船,会让你们误会。

    老子需要大声吟诗吸引你们的注意吗?

    你以为在船头吹着冷风装逼很舒服啊!

    郑成功忙拱手回礼道:“相请不如偶遇,如此在下就打扰了!”

    双船靠近,顾炎武看到眼前的这个人神采飞扬,气宇不凡,那四周站着的人似乎是护卫,个个威武非凡。

    此人非一般人!

    顾炎武问道:“敢问先生大名?”

    郑成功轻声说道:“吾南平郑明严!”

    顾炎武听到惊讶的一时说不出话来,虽然他知道此人非凡人,但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是郑成功,尤其是刚才船上的人还在议论他,没想到正主就来了。

    顾炎武不知道还该不该继续邀请他的时候,郑成功已经自顾走进大船了。

    一走进,郑成功环视了一遍船内的人,有男有女,大概是二十几个人,只不过除了钱谦益以及他的妻子柳如是自己认识外,其他人一个都不认识。

    钱谦益看到进来的人竟然是郑成功,一时呆住了。

    自从南京城破前,郑成功逃回福建起兵抗清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

    这次听到郑成功收复南京,钱谦益才从家乡常熟返回南京。

    昨天刚回到南京,没有第一时间去见郑成功,反而是在秦淮邀请了几个好友,在此劝说他们投靠郑成功。

    除了是想在郑成功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钱谦益还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郑成功。

    若论官职,郑成功都已经是郡王了。他还是白身。

    若论师长,钱谦益还没有那个脸面。因为他曾经因为怕死投靠过鞑子,不敢以师自称。

    钱谦益还在考虑该用什么身份跟郑成功打招呼时,郑成功已经躬身说道:“先生,多年不见,近来安好!”

    看郑成功行弟子礼,钱谦益感到非常的受用,立马挺直身体,左手扶须,一副师尊的模样点点头说道:“不错,明严,这几年你干得不错。有你这个弟子,为师很欣慰!”

    听到钱谦益称呼眼前的人为明严,船上的其他人立马反应过来,此人就是郑成功。

    所有人看到郑成功突然来到,不仅猜想,是有心还是无意!

    。。。

 第七十三章 文士(下)

    郑成功走进船舱,钱谦益忙向郑成功介绍在座的人。

    邀请郑成功的是苏州的顾炎武,跟钱谦益大声争论的是桐城方以智,同来的有余姚黄宗羲、黄宗炎、扬州冒襄冒辟疆,其夫人董小婉,休宁胡正言,宁波高斗魁,乌程陈忱,昆山归庄,苏州徐枋,李香君。

    郑成功一一跟他们拱手行礼,黄宗羲等人也都回礼,只有方以智随便一礼就是算过了。

    刚坐定,方以智就冷笑一声说道:“世人皆说大将军忠义,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郑明严,你意学曹阿瞒乎?“

    现在实力越来越强,郑成功不打算继续包装自己忠臣的形象了。

    不过不继续包装,和承认自己是叛臣,是两回事。

    郑成功微微笑着的坐在椅子之上,谈谈地说道:“公道自在人心,我是忠是奸,自有历史来评价!你又有何资格来审问本将军!”

    “你……”方以智把手一背,把脸一扭,不再看着郑成功。

    方以智不说话,郑成功却不肯放过他,现在船上坐着的这几个人都是有声望的人。

    他们回去随便宣传一下,就容易在文士圈给自己带来麻烦。

    郑成功不要求他们都支持自己,但也绝对不能拖自己的后腿,不然就不要怪他心狠手辣了。

    乱世,想要让你一个人消失,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郑成功轻蔑地说道:“座谈清流之辈,上不能保家卫国,下不能安民救济。有何颜面妄议他人!”

    方以智气得有点哆嗦道:“黄口孺子,何敢乃尔!我等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生死皆置之于度外,又岂是你所能污蔑!”

    郑成功不屑地笑道:”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好一个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敢问你对天下,对社稷有何功德?”

    这问,方以智哑口无言。

    方以智三十岁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哭,被农民军俘获,农民军对他严刑拷打,“两髁骨见”。

    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侥幸乘乱南逃,辗转奔向南京投奔南明弘光政权。

    当时,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方以智受到排挤,流寓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

    弘光政权覆灭后,方以智在1647年参与了拥立永历政权的活动。

    永历时期被太监王坤诬劾免职,流落广西。

    清军攻克广州时,方以智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

    方以智是忠君爱国的,这点郑成功不否认。

    但方以智的政治军事才能就马马虎虎了,不然就不会投靠谁,谁倒霉!

    看到方以智不敢回答,郑成功自傲地说道:“吾以败军之际,危难之间起兵反清。夙夜忧叹,惟恐不效。为乾坤社稷,亲自领兵作战,百战才得以光复闽地!今兵甲已足,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明室,还于旧都。皆吾之表率!你方以智有何功德,胆敢说心系天下苍生,为乾坤社稷?”

    说道最后,郑成功站起来,怒视方以智。

    多年的战场生涯,郑成功养成了一股杀气。本来就是威严之相,如今这一沉脸,更是杀气腾腾,渗人胆寒。

    被郑成功这一喝,方以智吓得不由的向后一退,跌倒在地。

    钱谦益看到方以智出丑的样子,暗暗高兴,不过样子上还是对郑成功喝到:“明严,不许对鹿起先生无礼!”

    郑成功忙拱手说道:“不敢,弟子只是想为自己申辩!”

    方以智是书生一个,也就是发发文章,喊喊口号,再不就是奔跑四方,劝说别人起义反清。

    但顾炎武、黄宗羲几个却是不同,他们是亲自领导起义反清过的。

    当年的书生意气,在经过几年的磨炼失败后,都变得务实起来。

    顾炎武拱手说道:“口似悬河,舌如利刃,于世无用!大丈夫当如大将军耳,持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谈笑封侯!谢大将军指教,忠清明白了,恳请大将军录用,为天下社稷献一份力!”

    郑成功大喜,连忙搀扶起顾炎武说道:“快快请起。本将军得先生辅佐,实乃平生之幸!”

    随后,郑成功又顺着顾炎武给的台阶,对方以智说道:“鹿起先生莫怪!刚才本将军乃是戏口尔,还请先生见谅!”

    方以智很恼火郑成功消了他的面子,只是今天宴会是钱谦益发起的,就算不给他面子,还的给顾炎武、冒辟疆几个面子。

    方以智随意地一拱手说道:“不敢!”

    摆平了这些人后,郑成功没有再理会方以智,在酒席中与顾炎武、王夫之几人相谈甚欣。

    顾炎武、方以智全都是畅抒己见,提出各自的对时政和时局的看法及建议。

    郑成功一开始听着还觉得有点意思,但越听越感觉这帮人根本是书生之谈。

    顾炎武他们还好一些,虽然有点脱离实际,但到底不算离谱。

    方以智就扯蛋了,在宴席上,喝多了酒的他甚至意气风发地提出。

    永厉帝坐镇南京,号令天下诸侯勤王。然后大军兵分三路,郑家军一路攻打江淮,大西军一路攻打关中,李成栋一路攻打晋豫。三路进发,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乎?

    然后,当然是大明中兴,他方以智诸葛再世,大明张良了。

    方以智的计谋很好,很强大。

    在座的几个人听到都有些热血沸腾,觉的方以智果然不亏才子之名。

    郑成功听到就想喷他一口水,他丫的,他以为永厉是谁?永厉一发号令,其他诸侯就听令?

    现在永厉的诏书就是一张卫生纸,有用的话,就拿出来用一下,用完就扔了!

    南京,呵呵,永厉敢来,老子就敢当曹操第二。

    看着他们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样子,郑成功觉得很是无趣。

    郑成功看重的是他们的声望,看重的是他们这群书生掌握的社论导向能力。

    他们肯投靠自己,郑成功怎么都要收留他们的。

    只是怎样安置他们却是个问题!

    这帮家伙,干事不足,搞破坏到是十足没问题的。

    就是不知道这帮家伙肯不肯去当间谍?

    郑成功恶意地想到。

    政事上绝对不能让他们插手,想想,这样家伙平时指点江山,打口水仗。练就了一流的口才,出众的文笔。

    去新设的杂志报刊负责缮写社论,抨击时事,持掌舆论的导向,到是不错的选择。

    为了让他们少给自己麻烦,郑成功大谈报社的作用,着重地鼓吹了报刊杂志对人类,对百姓思想的解放,对知识的传播,对学术界喉舌的掌控是极有帮助的。

    一阵马屁怕上,王夫之同意去新设的《时报》,方以智去《读者周刊》担任主编。

    吕留良、胡正言、黄虞稷他们都是著名藏书家,郑成功让他们去管理图书馆,编制管理制度,收编古文书籍,抢救《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但可惜的是这部巨作,从面世后就多次经逢糟难,多有佚失。

    为了让这部巨著重现,郑成功出资让吕留良、胡正言、黄虞稷三人想方设法去收集。

    顾炎武、黄宗羲都是博学之人,黄宗羲可是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顾炎武是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两人听到能担任新设的南京政法大学、浙江政法大学祭酒,都悻然接受。

    钱谦益到是不用多说,请他出山的时候就已经约定,担任礼部尚书,管理文化局。

 第七十四章 钟鼎文

    南京图书馆开幕那天,吕留良请来了南狮来庆贺。

    在众人的恭维下,郑成功走到雄狮面前,握起毛笔分别在狮子的双目、额和舌头三处点上殷红朱砂漆。

    看到郑成功点睛完,顿时敲锣敲起,鞭炮响起,狮子醒来,跳跃翻转,好不热闹。

    醒狮采青后,图书馆正式开幕。

    只要百姓能拿着新编制的户籍,就能进去任意看书。南京国子监、政法大学、格物学院的书生,都能凭借印有盖章的学生证借阅图书。

    两年前,为了能让更多的百姓有机会接触到书籍,郑成功在厦门建立了第一座图书馆。

    只是福建的文士没有江南那么多,书籍也没有江南那么丰富。

    就算郑成功购买了不少西方书籍,厦门图书馆的藏书也只有区区三四万本,远远满足不了百姓读书的热情和需求。

    但南京却是不一样,江南文士多如狗,当中不少富豪的家中藏书上万。

    郑成功任命吕留良、胡正言、黄虞稷当了图书馆的馆主、副馆主后,单单他们家中的藏书就让南京图书馆中的书籍种类大大扩展两三倍。

    再加上他们凭借着自己的人脉,更是借来了很多孤本、独本。

    虽然不可能捐给图书馆,但叫人抄写后印刷出来,也让图书馆的内容更加丰富,让更多的人阅读了解到华夏文明。

    南京图书馆就在的两个人管理下,日益壮大起来。

    图书馆除了藏书的功能外,还兼并着博物馆的功能。

    郑成功出钱,钱谦益等人出面的情况,聘请了很多修书匠。

    这些修书匠故名肆意就是修书的,很多古籍就算保存的好,也难免会有破损的。

    这就需要这些技艺高超的修书匠去修补,让书籍中破损的地方修补后完全没有被修补过的痕迹。

    自从郑成功聘请了这些修书匠后,江南很多藏书家都会将破损的书籍拿来图书馆修补。

    如果书籍的主人家肯同意将书籍借图书馆录入文员抄写的话,分文不收。

    如果不肯的话,那对不起,请先交钱排队去。

    什么时候轮到你了,就看图书馆的那些书几时修好。

    图书馆内的茶室,郑成功和吕留良、胡正言、黄虞稷几个相互坐定。

    郑成功说道:“南京图书馆筹办的很好,吕先生、胡先生、黄先生辛苦了!‘

    吕留良、胡正言、黄虞稷忙说道:“不敢,都有赖大将军资金支持,不然我等也无能为力!”

    郑成功站起拱手着说:“三位先生不用谦虚,如果没有你们的情面,图书馆也不能借到这么多书籍。我代百姓谢过三位先生!”

    吕留良、胡正言、黄虞稷忙回礼道:“不敢,吾等惭愧,家中藏书千百,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创办图书馆,造福百姓,幸得郑成功指点,才有这等利国利民之大事。吾等才应该替百姓谢过大将军!”

    郑成功摆摆手说道:“不用谢来谢去了,不然都没法商议正事了。三位都是学识源博的人,我今天来,是想请各位办一件大事!”

    吕留良忙说道:“大将军清讲!”

    郑成功说道:“众位先生都清楚,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顾称为钟鼎文。秦代小篆可以说是继承金文发展起来的。

    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所以从唐宋时期就有人研究钟鼎文,到现在已经能辨认出可知几百个字了。

    但金文的年代长,使用区域广,材料如果不整理清理,则研究工作会收效不大。而且不少青铜器因为各种原因损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我请各位先生创办一个组织,专门保护研究金文,好为后人提供可靠资料。”

    吕留良听到忙拱手说道:“大将军提议,我等敬佩。只是大将军,说实在的,我们早有这个打算,但是青铜器乃珍器,或是埋藏地下,或是为各大家族豪绅收藏,轻易看不到。所以我们这些人就算有心也无力!”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道:“我也知道是比较难,所以我准备每年拿出一笔钱来支持图书馆,或是花钱买,或是借来廓印,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终能积累资料,识别出金文。同时,我还有一件东西,需要你们帮忙?”

    吕留良听到忙说道:“是何物?”

    郑成功吩咐警卫将从闽浙、江南收集的“龙骨”拿过来。

    郑成功接过龙骨递给了吕留良,说:“吕先生,请看!”

    吕留良三个看着郑成功手中的龟壳,不知道他拿着药材做什么。

    可吕留良转念又一想:没道理啊,大将军不可能就拿一些药材来哄骗自己,莫非是内有玄机!

    就在这种疑惑不定的状态之下,吕留良接过了郑成功递过来的龙骨。

    吕留良用眼一看,是龟甲,很普通的龟甲。

    吕留良不明白了,看着郑成功,希望他能给自己解释。

    看到吕留良疑惑的样子,郑成功无奈的苦笑一下,指着龟壳上的刮痕,说道:“吕先生,难道你没看出来这刮痕是有意为之,而且很想文字吗?”

    吕留良三个人一听,急忙夺过龟甲,按照上面的纹路,小心的在地上写了好几个类似文字一样的东西。

    吕留良越看越激动,急忙跑到警卫身边,将他们口袋里的所有龙骨都翻了出来,一个个对着笔画。

    再三确认后,吕留良捧着龙骨的双手,竟然有点颤抖。

    再拿着这龙骨,可就不像刚才那样的随意了,那真是如获至宝,手抚着龙骨,爱不释手,嘴里不断念着:“宝贝啊,宝贝,果然是好宝贝,有了他,就可以正好的认识华夏文明的起源,验证上古的历史了!”

 第七十五张 甲骨文

    甲骨文是华夏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华夏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属于上古汉语。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华夏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