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明点了点头道:“我同意老乔的意见,可以把军校分成三年期,一边训练学习,一边战斗实践,等他们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去部队的排里做副手,再跟着现在的排长学两年,就能独立带兵了。士官速成学校倒是好说,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差不多。”
高建国一拍桌子,大声道:“那就搞吧,准备不好也要搞,边干边摸索,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干。到时候大家都要备课,然后坐在一起好好的研究一下,我就不信了,几百个现代军人还教不了古人了。老李你先把军校的事情抓起来。老石你现在作为部队的政委,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一定不能放松,一定要把部队的思想工作做好,而且今冬的辽民冬训,你还要带领广大政工干部对这些辽民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从新兵中带一些你们认为搞政工的好苗子也带过去。”
接下来,部队就开始进行整编,好在部队驻地都在一起,而且编制架构还是遵循以前的编制,所以大家经过几天忙碌,终于完成了远东旅的整编工作。
远东旅整编结束以后,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招兵,此次共招募守备营士兵600人,炮兵营300人,山地游击营300人。这次招兵再一次引爆了辽民和当地土著的热情。
整个教导营每天都汇聚了数千人前来考核测试,一连忙乎了几天,才把这1200人招募完成。经过新招募的1200名新兵,远东旅的编制也终于齐装满员,共有干部战士3000多人,预计明年就会初步形成战斗力。
忙完了这一切,远东旅又开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李少坤也组织大家,开始着手进行军校和士官速成学校的组建工作,并开始进行规划准备。
李明在军委会跟着忙活了十几天,等到军委会的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以后,他就又回到了民委会。现在还有两个月左右就要入冬了,海参崴开发区几万人的过冬工作,是公司目前的重中之重。
几万人的衣食住行等各项工作,绝对不能有丝毫马虎,这里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几万人光是取暖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好在公司的露天煤矿开始采掘作业,每天有二十多辆卡玛斯自卸车,往海参崴运送原煤。
现在仓储中心的储煤点堆满了原煤,而且公司还在海参崴的多个地方又新增了几个储煤点,估计到入冬前,绝对可以保证海参崴今冬的原煤供应。
冬天的时候,林场和露天煤矿就要关闭,只在两个地方留一些守备部队和辽民看守厂房设备就可以了。海参崴的冬天绝对安全,就算是强大的后金也不会在这样的时节出兵,北方的土著更是会在部落里猫冬。
所以现在林场和露天煤矿正在日夜开工,争取在入冬前把海参崴需要的原煤和原木,在入冬前准备完毕。而且还要尽可能多的准备,小冰河时期的海参崴,谁也不知道温度和现代社会相比差多少。
李明骑着山地自行车,沿着海边向海参崴的南岸骑了过去。现在海参崴的南岸已经全部被公司的农林部开发出来了,种满了各种农作物。海边有规则的排列着一排排新建的木刻楞,而且还在往西部延伸。
此时那里正有一帮人在紧张的忙碌,李明过去的时候,看到任朝新正在指挥大家建房。李明把车停到了一边,走到任朝新的旁边。
任朝新正在大喊大叫,一转头看到了李明,把他吓了一跳,然后他拍着李明的肩膀哈哈大笑道:“你怎么跑这里来了,我可好阵子没见你了。”
他说完就拿出了一支烟递给了李明,因为李明和高建国的关系,任朝新平时对李明也比较亲近。李明接过了任朝新的烟,点上轻轻的吸了一口,然后笑着道:“我这些天没什么事情,就在海参崴四处走一走。还有两个多月就入冬了,辽民的房子建的怎么样了?”
任朝新听了李明的话,胸有成竹地说道:“你放心吧,我们培养出一大批的辽民,他们已经能熟练建造木刻愣了。这东西本来就不难学,这个时代的农民多多少少都有过建房的经历。估计再有一个月,我们就能把木刻楞建完,走……我领你进去看看。”
说完他就把李明领到了旁边刚刚建造完毕的木刻楞。拉开粗糙的两扇木门,又掀开门口的两层厚厚的棉帘子,他们走进了木刻楞。屋里正有几个人拿着工具往墙上涂抹水泥。
屋子里面挂着罩在玻璃框里的油灯,里面装的鲸油灯正在点着,让这个漆黑的屋子里闪烁着昏黄的光芒。进了屋子就能看到一间堂屋,面朝大门的方向靠墙是一排用原木打制的几层摆放东西的木架,架子的木料只是简单的锯开,并没有做表面的处理。
左右各有一个灶台,上面还放了一个挺大的铸铁锅,灶台的两边也是一直顶到屋顶的木架。堂屋的两边各有一间屋,再次掀开两层厚厚的棉帘子走进左边的屋子。
这里就是辽民休息的地方,一边是一排火炕,上面铺着一层厚厚的羊毛毡子。火炕的对面一排十个三层的木柜,做工也很简单,但是却实用。在火炕的上面是两个不大的双层玻璃窗子,屋里的墙两边同样镶嵌着两个鲸油灯。
李明走到墙边用拳头敲了敲墙体,转过头对任朝新笑着说道:“老任,这里的条件不错啊,我都没想到这些木刻楞的屋子能这么好。”
第130章 渔港
任朝新笑着道:“原本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吴海那个人你也知道,知识分子就是爱较真,所以原本很简单的工程,被他一弄就麻烦了很多。要是按我说的做,现在都可能完工了。这墙面里面是和着蒿草的黄泥,地底下挖了半米深铺满了炉灰渣子,上面盖了一层油毡纸,垫上土抹上一层厚厚的黄泥,然后在墙面、地面又抹了一层薄薄的水泥,棚顶还铺了一层石棉瓦。再加上火炕和门口的两层棉帘子,就是在北极都能熬过去了。”
李明听得目瞪口呆,他难以置信的道:“老哥,真的假的啊?难道我们这里所有的木刻楞都是这个水平。”
任朝新哈哈大笑道:“兄弟,我骗你干嘛。这次计划建设的3000栋木刻楞,全是这一个样子的,我老家山里老林子里的看林人都没有这个条件。其实也没费什么事情,外面漫山遍野的木头随便砍,人工也不花钱,就是用点儿水泥、石棉瓦还有油毡纸。我还真预算过,这间木刻楞的造价要是拿到现代社会,就是这些红松价钱,就能在农村盖一个小二楼了。林场按照我们报上去的原木规格和粗加工的锯木材,用一些大型木材加工机械,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全搞定了,唯一比较麻烦的是这两扇窗户了,他们用木工机械干了一阵子,组装也耽误些时间,还有割这些玻璃也挺麻烦的。”
李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对了,我们公司员工的住处怎么样了,今年冬天能不能住进去?”
任朝新是笑非笑的道:“怎么了兄弟,急了吧,哈哈……其实我也着急,我还是头一次这么长的时间没闻着肉味呢。你放心吧,哈哈……每个人的标准都是30平米,供电供暖、电话网线、闭路电视一个都不能少,而且绝对没有公摊面积。但都是十家一栋的长筒子平房,没有什么装修,也就是刮个大白,上厕所或是洗漱洗澡什么的,要去十家一个的公共洗澡间,条件确实艰苦了点。主要还是时间太紧了,就这我还是可着一个小工程队,起早贪黑的玩命忙了几个月呢,而且最快也得十月初交房。”
李明被任朝新弄的哭笑不得,他发现任朝新越来越不着调,就连忙岔开这个话题,笑着问道:“教导队和学徒工的住房怎么一直没见你们干啊,那也是不少人啊,还来得及吗?”
任朝新苦笑着道:“原本也想给教导队和学徒工弄个砖混房的,材料还真够。但是时间肯定是来不及了,只能也是这种木刻愣了,但是条件就要好太多了。现在林场已经为他们加工木质构件了,都是精加工的那种,而且每个屋子朝阳的那面,都加了一扇塑钢的大玻璃窗,还铺了原木的地板,屋里的柜子家具什么的也更精细,条件绝对差不了。让战士也先熬几年,以后我们也给部队建一个现代社会那样的军营。”
李明听了任朝新的话,哈哈大笑的道:“那就没问题了,反正现在的条件就是这样,这就已经不错了。我们大家再艰苦奋斗几年,以后就好了。”
任朝新也点了点头道:“谁说不是啊,我在这里干的活,都赶上我以前十年八年干的了,虽然天天累得跟个犊子似的,可我活得还是劲儿劲儿的。我就觉得在这里干的痛快,心也不累,不用天天想那些没用的,也不用算计这个算计那个。看着这里的荒山野岭,被我们大家捣鼓成今天这样,我这心里啊,就别提多痛快了。”
李明和任朝新聊了老半天,才离开了这里,继续沿着金角湾的南岸骑去。沿途到处都是的郁郁葱葱的农作物,农林处为了南岸这两万多亩耕地可是费尽了心思,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从现代社会带来的种子,都是适应东北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而且都是经过了大面积使用过多年的成熟品种,为此他们特意来海参崴附近考察了很久,还把小冰河时期气候的各种变化都考虑了进去。
再加上从现代社会弄来的化肥,以及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现在这两万多亩农作物的涨势都不错,尤其是玉米和土豆,连李明这样没干过农活的人,看着都觉得收成不错。
李明随着金角湾的海滩拐向南部,又骑了一会儿,就来到了金角湾入海口附近的一个海湾。这里就是公司将来的水产品加工厂和鲸类加工厂所在地。
现在这里已经建了几座渔船码头,两艘捕鲸船和十艘渔船在外面捕鱼捕鲸都会来这里停泊。这里也设了两个炮位,并且24小时驻守着两艘武装渔船,随时准备出港拦截外来的不明船只。
公司从日本朝鲜抢来的一批木船,林林总总的也有三十几艘,而且还都不小。都被送到了造船厂进行了一番改造,主要是把船上的上层建筑统统拆除,用机械冲压出来的钢制构件,把木船的关键部位都加固了一遍。
船底包覆上了一层铜皮,在船尾安装了两部单缸柴油发动机,虽然在海上仅仅能跑出5、6节的最大航速,但也算是聊胜于无吧。渔业部门的技术人员还在船上安装了现代化的拖网。这么一来二去的,远东公司的近海渔船队就这样的诞生了。
下一步正在准备为这些船安装一套三角纵帆,如果试验成功,这些木质渔船摇身一变就会成为几十艘机帆船。这样一来木质渔船队就能跑到更远的海域捕鱼了。
木质渔船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平时还会为公司跑短途运输。现在都是坐着这些木质渔船来往于海参崴和俄罗斯岛之间的。甚至在最危机的时候,在这些木船上架上两挺HCBC12。7毫米重机枪,完全可以参加近海巡逻。
海湾最外侧布置了一个双管23毫米高炮炮位,这里驻守着一个班的陆军部战士,负责人是陆军部的梁兴驻。他看到了李明就迎了上来,笑着道:“欢迎领导光临指导,你还从来没来过这里呢。”
李明笑骂道:“少特么扯淡,我想去对面的俄罗斯岛,是不是应该做渔船过去啊?”
梁兴驻点了点头道:“你要去那里啊,找一艘渔船过去吧。那里的环境可真不错,我去了一次都不想回来了。周林在那里干得不错,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就把一个养殖基地给弄起来了。”
他们一边聊着,就到了前面的渔船码头。李明刚一到,就被深深地震撼了。离渔港还有挺远呢,就看到这里到处挂着一串串的鱼干、鱼肉在晾晒,整片海滩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咸腥味道。
旁边的梁兴驻笑着道:“吓到了吧,我刚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是有些震撼啊。每天这里的两岸有几千名辽民在处理各种刚捕上来的渔货,还有对岸那个鲸类处理码头,几乎两三天就能拖回来两头巨鲸需要处理。呵呵……这里真是宝地啊,光是海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鱼类资源,就能养活我们很多人了。等一会儿,你就能看到更带劲儿的情景呢,哈哈……”
李明听得一头雾水,等他来到渔港码头他才知道梁兴驻说的是什么。原来公司从土著部落劫掠回来的土著女人,都被公司安排到这里来了。
只见她们一个个穿着连身的胶质工作服,正在干得热火朝天。可能是经过这些天的修养,她们的情绪都好了很多。公司倒是会安排,这帮土著女人干这个可都是行家里手,收拾起各种鱼获干净利索。而且不时还能听见她们之间的欢声笑语,有的在那里打打闹闹,弄的李明不明所以。
他转过头对梁兴驻道:“你们就这么把这些土著娘们放在这啊,别再让她们跑几个,我们从大山里把他们带出来容易吗。”
梁兴初听了哈哈大笑道:“我们原来也这么想的,她们刚来的时候,也都弄的窦娥似的,可是在这里吃了几顿饱饭,就已经安定下来了。
看到公司这么多大船送回来一船船的渔获,尤其是见到了一条条巨鲸,她们中的很多人当场激动的都哭出来了,土著人活得不容易,别看他们抢了那么多鱼干肉干,可是他们也不舍得吃,都是留着冬天的时候猫冬吃的。
这些土著娘们最认命,看到我们外面满地的庄稼,这里成船送来的渔获和巨鲸,心思没几天就安定了。这一安定下来,就不好管了。也特么跟我们抛起媚眼了,几个生猛的专在我们的面前脱裤子尿尿,完了还把屁股对着我们甩一甩。
尼玛……这个勾火啊,我们后来干脆也不管她们了,你看她们天天这个劲头,哪特么像是被我们抢来的。对岸的那些辽民没事就往这里跑,这些生猛的娘们,有几次差点把一个岁数小的辽民给轮了,哈哈……”
第131章 俄罗斯岛
李明听了梁兴驻的话,哈哈大笑道:“那你们可要小心,别犯错误,哈哈……”
梁兴驻苦着脸道:“谁说不是呢,要是有个水灵的妹子,我要是没忍住,就算是关我禁闭我也认了,可是要和这帮娘们来上一腿,那还不知道谁玩谁呢,那以后哥的一世英名就都毁了。”
李明听了哈哈大笑道:“土著娘们怎么了,不也是娘们吗。我看刚才真有一些长得还行啊,你看那些辽民不都是不在乎吗。哈哈……”
梁兴驻撇了撇嘴,揶揄的道:“那些辽民大都是这个时代最苦逼的农民出身,他们祖祖辈辈土里刨食儿,脑子里有个观念根深蒂固,那就是生的越多,日子就越红火。选择老婆的标准就是奶子挺屁股大,身板要壮实的那种,这在他们的眼里是好生养。你要是拿出一个日本妹子和土著娘们让他们挑,九成九会选土著娘们。至于其他的,有眼就是好窝头,他们才不在乎呢。”
李明一听眼前顿时一亮,他笑着道:“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个想法。我觉得入冬前为了激励这些辽民,应该选择一批表现好的辽民、日本劳工小队长代表,让他们和这些土著女人结合组成新生活,并且为他们盖一些独立的木刻楞,分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辽民和日本劳工更有盼头。今年冬天我们对辽民的思想教育和扫盲的开展肯定会付出顺利,也更加的有说服力。”
两人在这里嬉皮笑脸的扯蛋,也终于让一帮土著娘们发现了他们。一道道眼神扫向了他俩,其实这些土著女人大多数还是很老实的,但也有一些大胆的土著娘们毫无顾忌的和他们对视,那眼神火辣辣的,甚至有的娘们还用眼神撩拨着李明。
李明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了,弄了他一身的鸡皮疙瘩,和梁兴驻落荒而逃,惹得一帮土著娘们在他们的身后放肆的大笑。
“老梁,你们一定要抗住啊,这里的土著娘们太他娘的生猛了。还有你们一定要管理好周围的辽民,别弄出什么骚狐的事情来。”
梁兴驻摇了摇头道:“要是以前,不说别人,就算是我都可能会犯错误了。可现在有那些日本妹子吊着我们呢,谁还会去恶心自己啊。那帮辽民以前没少来这里撩骚,我们也怕出问题,就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管理。给他们双方划定了严格的区域,还专门收拾了几个辽民和土著娘们,后来他们就不敢了。”
两人来到了渔港码头,梁兴驻为他安排了一艘木质渔船,载着李明向俄罗斯岛驶去。
俄罗斯岛位于海参崴南部与海参崴隔海相望,长约18公里,宽13公里。面积97。6平方公里。岛上大部覆盖阔叶林。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最高的位置是俄罗斯山,海拔291。2米。
该岛原属中国,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时被俄罗斯霸占至今。按照条约归定,该岛属于“旗民渔猎之地”,不在割让范围内,俄罗斯侵占该岛,属于非法。该岛原名勒富岛,“勒富”为满语,汉语的意思为熊。
木质渔船把李明送到了岛上的一处码头就离开了,这里是一处狭长幽深的海湾,如果不是这里水文条件不好,那这里都能当做一处海军的基地了。
驻守在岛上的是一个班的陆军部战士,他们看到李明,就把他领到了岛内的一处依山而建的山谷。这里的环境非常好,空气清新,景色怡人,不远处就是大海。
李明走进了山谷,看着周围的环境,也不禁为这里的都是环境赞叹了。这里很平坦,面积还不小,而且这里的杂乱的蒿草都被清理得很干净,使得这里就像是一片巨大的绿地,依山傍海,看着就让人身心愉悦。
绿地上遍布着黑白相间的奶牛,满地啄食的家禽,俨然一副温馨的田园景色。
远处依山而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钢结构厂房,公司根据各部门报上来的规划方案,不惜工本在现代社会定制了大量的钢结构拼装厂房套装构件,虽然花费不菲,但事实证明非常成功。
这种钢结构厂房构件,具有安装简便、坚固可靠、防寒保温还抗风雪。而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向厂家为你设计各种各样的形式结构。
也正是因为如此,海参崴各单位的基建项目进展的才能如此快速,今年入冬前,海参崴所有单位的基础建设就能全部结束。
因为俄罗斯岛养殖培育基地的重要性,公司对这里非常重视,把这里纳入了第一批的基建施工的名单,现在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建设完毕。
“汪……汪……”
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犬吠声。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了一个人,手里牵着一头雄壮威武的德国牧羊犬。这是陆军部的孙科,他曾经的部队附近就有个军犬训练基地,这家伙从小就爱狗,没事就去那里厮混,几年下来愣是学了个大概。
公司从德国进了二十几头纯种的德国牧羊犬幼崽,这些小家伙非常精贵,光是空运过来就弄得很麻烦,可以说是花费不菲。
但是到了这里以后,大家才发现没有考虑军犬训练的问题。军犬要是不训的话,自身能力和潜力要差上好大的一截。而且军犬要是到了规定的狗龄还不参加训练,那以后就算是再想训练也无济于事了。
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那公司这笔不菲的花费可就打了水漂了。有这钱还不如弄一堆藏獒的串呢,起码站在那里看着吓人。
关键时刻,孙科这家伙临危受命,接过了训练军犬的重任,成了军犬训练基地的负责人,大家现在都管他叫狗司令。对于能成为这个军犬训练基地负责人,爱犬如命的孙科也是欣喜若狂,他靠着记忆撰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用作训练基地的首批训练条例。
孙科看到来人是李明,就马上安抚住军犬,然后拎着狗脖子的项圈,笑着走过来道:“李明,你可是稀客,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
李明警惕的盯着孙科手上的那条狗,这个大家伙可太渗人了,长着个大脑袋瓜子,还有那粗壮的身材。此时正伏着身体夹着尾巴,眼神死死的盯着李明。好像在说:“小子,你混哪里的?”
“多尔衮,别闹……”
孙科安抚了一会儿,这头牧羊犬也渐渐的熟悉了李明的气息,慢慢的平静了下来,但它虽然安静的坐在一边,可眼睛却依然死死的盯着李明,仿佛在说:小样儿你动一下试试。
李明看了一眼坐在地上的德国牧羊犬,笑道:“靠……这名起的,你怎么不管它起个叫皇太极啊?”
孙科点了点头道:“皇太极已经有了,还有多择、岳托……反正后金鞑子的那些亲王贝勒我都起了个遍。你说这名起完都怪了呢,那个叫皇太极的家伙,居然也有些大家风度,性子也是阴森森的。这货叫多尔衮,也是凶悍的狠,你说名字就那么重要吗,早知道我就起名叫孙权了。”
两人在这里扯了一会蛋,孙科还让李明有功夫去军犬养殖基地看一看,然后他们就各自分开了。孙科的军犬训练基地就在这里不远,今天是带着军犬找这里的兽医帮着给狗看病的。
刚才的狗叫声惊动了基地里面的人,大家知道李明来了,就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走出基地把李明迎了进去。
为首的是这里的负责人王福海,今年56岁,他进公司比较偶然,是随着工业部的儿子一起来的。以前是某省农业研究院的专家。
旁边的是这里的二把手周林。一老一少在这里配合的挺默契,一个是满脑子理论,一个虽然年轻,却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现在这里的具体工作都是由周林负责,王老只是作为顾问的角色存在的,原本他应该是去科委的,但是他却强烈要求来俄罗斯岛,参与养殖基地的建设。
但是他一到这里就不管不顾的和大家一起忙碌了几个月,弄得大家非常紧张。好在现在他已经同意,下个月就会去科委,这也让大家松了口气。
王福海热情的把李明领进了养殖基地,指着周围笑着道:“你看看吧,这么大规模的养殖基地竟然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弄起来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啊。这都要靠小周他们这群年轻人,刚来时这里的条件很艰苦,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年轻人啊。”
旁边的周林笑着道:“要不是有王老,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的把基地建起来,我们都从王老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王福海听了哈哈大笑道:“小周啊,你什么时候也学得这个样子了。你也别拍马屁了,你给李明介绍下基地的情况。”
第132章 养殖基地
周林点了点头道:“我们这个养殖基地,包括一个种鸡孵化中心、一个养鸡场、一个养猪场、一个种兔培育基地和一个菌类养殖中心。
离这不远的一条的河边,还有个鸭鹅养殖中心。岛的南部还有个畜牧军马场,那里还有一些优良品种的牛羊和军马驭马暂时安置在那边。
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奶牛养殖中心,现在也在不断的育种,估计两年后能成为一个优良种群,到时候再建立一个乳制品加工中心,为公司提供鲜奶和奶制品。
因为这几个月大部分都是基建工作,所以我们今年也都是以育种为主,力求打好基础,为明年的大规模养殖创造条件。现在看成果喜人,蛋鸡肉鸡养殖场、养猪场、肉兔獭兔养殖场明年就能开始进行大规模集约养殖。
菌类养殖中心情况最好,低温型的菌类在东北都可以种植。像平菇,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滑子菇,双孢菇,榆黄菇,香菇,黑木耳都是我们正在搞的品种,经过我们几个月的努力,入冬前就能大批量出产,为公司提供品种多样的菌类食品。”
李明点了点头,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道:“那这些家禽家畜的过冬问题你们是怎么考虑的,还有明年大规模养殖以后,饲料问题怎么解决?”
旁边的王福海笑着道:“在现代社会我们就已经考虑过这些问题了,养殖基地在做规划的时候,我们也想了很多应对的办法。首先是选择禽畜品种的时候,尽量选择适应东北高寒地区,而且已经大面积养殖多年的成熟品种。
再就是明年公司就会为我们铺设供暖管网,我们也会采用一些大棚养殖技术,而且我们的养殖场都集中在那几座大型的钢结构厂房中,冬天遮风挡雪,夏天厂房可以卸去百分之五十的墙体,能最大程度的做好通风工作。
至于饲料的问题,那就更简单了。我们在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采用生态化养殖,比如肉鸡的饲养我们就会采用半放养的土鸡养殖方法,我们已经把养殖基地后山的一片山林整理了出来,而且还用围栏围住了。
每天只喂一遍我们自己调配的饲料,让鸡在周围的林地散养,自主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它们的食物结构,保持肉鸡本身的土鸡肉质的品味,而且尽量把它们的生长期控制在三个月以上。”
周林也笑着道:“你放心吧,公司的员工绝对不会吃到28天就出笼的肉鸡,也不会有半年不到就出笼的生猪,想要做到这一点,你们就不能急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尽可能的形成良性循环,让大家吃上放心蛋放心肉。但是我们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移民的到来,为了提高产量,我们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禽畜会采用饲料养殖,加快他们的生长期,但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合理的饲料搭配,让那些辽民吃上放心的产品。”
他们领着李明来到了消毒室消毒,然后换上干净的工作服,在养殖中心各个地方走了一遍,为李明详细的介绍了各个的单位的情况。
各个单位都有大量的辽民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带着帽子、口罩和手套在四处辛勤的忙碌,周林指着在旁边忙碌的辽民说道:“岛上共有一千多辽民,我们在这几个月一直在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在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上岗工作的资格,我们已经为他们向公司申请了学徒工的待遇。而且他们越冬的木刻楞也马上就要修建了。”
李明愣了一下道:“那冬天你们都要在岛上过冬了?那你们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
周林笑了下道:“我们这里的一百多名员工,入冬前只有我和十几个员工会留下来,其它人都是公司农林部借调过来的,马上就要秋收了,他们也要回去帮忙,而且明年农林部的规划更大,他们那里的人也不见得够用。我们这里的一千多辽民明年就要承担这里的主要工作,我们就是在技术上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及做些防疫和育种的工作。老任来过一次,他说为我们每人在附近的海边盖一处条件不错的木刻楞。”
离开了这里,李明还去了附近的鸭鹅养殖中心,情况和养殖基地差不多,也要明年才能开始大规模养殖。
周林骑着山地自行车一路陪着他,向俄罗斯岛南部的畜牧军马场骑了过去。李明看着沿途的风景也不禁赞叹道:“这里还真是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