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种船的缺点也同样非常鲜明,速度慢,难以操纵,武装薄弱,不适合军用或者当海盗船。使得这种船经常成为那些武备极差的战舰或是海盗船们时常光顾的对象。
但是经过公司造船厂的这一番改造,各方面的性能马上就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船底的改造提高了船只的行驶速度。索具的改进使升降帆具的效率提高了几倍,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增加了先进的舵盘和舵柄索系统,使这十艘弗鲁特商船,原来广受诟病的操控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现在这十艘风帆船,除了速度还有些差强人意,其它各方面已经全面的领先了这个时代的任何风帆船,以后这十艘改造过的风帆武装商船,绝对可以满足远东公司海军的后勤保障任务,还可以成为公司海运能力的重要补充。
李明和乔海鹏在造船厂一帮专家技术人员陪同下,把每一艘风帆船都走了一遍。乔海鹏满意的对身边的李奇聪说道:“辛苦大家了,没想到你们把这些风帆船改造得这么好,现在的性能,在这个时代已经绝对可以用作海战了,今后对我们海军的各种作战任务,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啊。”
李奇聪原来是某个造船厂的工程师,是狂热的风帆船爱好者,据说家里光是船模就有近百个,也是各大航海论坛的版主。这十艘风帆船就是在他的主持下进行改造的。说来也巧,他也是乔海鹏介绍来的,两人原来的私人关系就比较好。
他笑着对乔海鹏说道:“这还要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把我招进远东公司,可能我这一辈子也无法见到这些真家伙了,只能天天对着船模过瘾了,哈哈……这只是初步的改造计划,下一步我们还想安装一部蒸汽机组。当然,因为船体无法改造,只能安装小型的,保证风帆船进港离港,或是进行海上作战的时候,才能短时间使用。平时航行还得依靠风帆动力航行。”
李明也点了点头道:“这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一旦发生海战,有了蒸汽动力的帮助,这绝对是左右海战胜败的利器。现在这十艘风帆船,要是配备了优秀的船长和水手,已经能横扫东亚洋面了。”
李奇聪听了李明的话,脸色也变得沉重了起来,他无奈地说道:“这个时代的风帆船绝对不是那么好玩的。如果没有优秀的船长和水手,你就别想跨越大洋进行洲际航海。这个时代的那些风帆船的船长都是一代代延续,他们都懂得依靠洋流和贸易风来绕过没有风的地带,主要就是非洲西海岸近赤道地区,和印度洋上的无风地带。
由于风带没有明确边际,而且时时在改变,所以每年的经验只能保证大体差不多,所以风帆船的船期是很不准确的,现代船只的所谓航线,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当时的远洋贸易非常漫长,时间也并不确定,误了季风就只能等到明年。
想要找到特定的港口,就要靠洋流与季风把风帆船带到那里,如果你不跟随它们,你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在原地等死。大海像沙漠一样贫瘠,洋流就是海里的大河,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水手们才懂得跟随洋流。
所以没有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这些风帆船就是摆设,能在我们家门口附近海域转转就不错了,其他时候还的是要靠着几艘登陆舰拖拽,就算是你们这些现代海军,也不一定能摆弄明白。”
乔海鹏也是苦笑的点了点头道:“你真是高看我们了,我们哪能弄明白这些风帆船啊。下一步我们就要请那些荷兰水手来当教官,海军的新兵,以及所有官兵都要上风帆船学习。这是我们必须要补的课,毕竟以后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现代舰船包打天下。”
李奇聪一听,也兴奋了起来,他笑着道:“到时候我也去学习一下,操控帆船这个倒是好说,有个一两年可能就会慢慢熟悉掌握,关键是要把那些船长脑子里的知识和经验学过来,这个是以后我们进行洲际航海的前提条件。我们已经按照你要求的,把两艘350吨的风帆船先一步改造完毕,你们随时都可以拿去做训练船,如果这些经验丰富的荷兰船长和水手真心教你们的话,估计有个一两年就能让你们熟练掌握这些风帆船,至少随着现代舰船到达大明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以后在海上多跑一跑,尽可能的积累一些经验。海军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几十年都是短的。”
乔海鹏重重的点了点头,面色凝重地说道:“我回去就把海军的那帮兔崽子召集起来开会,每个人都要上船实习,就算是我也要从最基本擦甲板开始学起。谁要是不好好学,以后休想上船,就在岸上给我老实呆着吧,别以为我们是现代人就能目空一切,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李明看了一眼乔海鹏,对旁边的李奇聪笑着道:“看来老乔这回是真急了,现在都亲自上阵了,哈哈……”
此时范比特他们这帮荷兰水手,正坐在帐篷里整理着自己的个人物品。对于这里的条件他们非常满意。和日本劳工集中营相比,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中午他们还去了海军食堂吃了午饭,大碗的白米饭和雪白的面包随便吃,四菜一汤,两荤两素的伙食标准,让他们这些荷兰人差点把舌头都跟着吃进去。
日本集中营的伙食也是管饱的,可是和这里的伙食相比,那里的饭菜就是猪食。虽然这些菜式并没有他们欧洲家乡的味道,可是这些水手常年在海上飘泊,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哪还在乎什么味道。这里的食物味道,是他们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一次。
就算是欧洲的贵族宴会上的菜肴,也不过如此了吧。除了美味管饱的饭菜,还提供味美的果汁和喝起来甜甜的水,只是水里有一些气泡让他们有些不适应,一个劲儿的打嗝。
他们一帮洋鬼子围着几台果汁汽水机的旁边,拿着杯子面面相觑,研究了好半天也没有弄明白,到底是怎么把里面的糖水弄出来。
一帮海军官兵坐在那里笑呵呵的看着热闹,半天也没有一个人去帮一把。最后好容易有个人看不下去了,走过去教会了他们使用方法,却马上得到了海军兵痞们的一片中指。
第127章 军工厂
离开造船厂的第二天,乔海鹏就把海军的600名新兵从教导队领了出来,让他们进入海军部驻地。所有海军人员,除了值班在岗人员,其他人也都全部到海军部集结。
大家在军港码头的旁边,按各分队列队完毕。乔海鹏走到队列的前边,来回踱了几步,然后严肃看了看大家,平静地说道:“今天让大家来这里的目的,可能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不说废话,谁要是认为自己不用学风帆船操作,现在就可以站出来,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学那些在你眼里过时的玩意儿。哼……但是我也先说好,只要我在海军部长的位置上呆一天,你就别想再上舰,你就在岸上好好的呆着吧,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把这一课补上,然后再考虑你以后能否上舰。从今天开始,所有海军部的人员,所有的新兵,包括我自己,都要上风帆船学习,而且要从最基础擦甲板开始学起。”
乔海鹏又来回踱了几步,发现并没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他满意的点了点头,指着远处的那二十名荷兰水手,凝重地说道:“他们以后就是我们的教官,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在他们的教导下从头学起。我们不要瞧不起这些洋鬼子。别看我们打败了他们,我们是靠什么打败人家的,我们都心知肚明。如果没有现代军舰,没有现代的武器,哪怕就是给我们一艘‘胜利’号风帆战列舰,我们也未必能赢,这就是差距。
我们来到这个时代,没有了全球定位,没有了无线通讯,没有了计算机,如果从现代社会带来的柴油储备要是再没了,可能最后连几艘现代舰船也要退役封存。
公司现在还没有发展全蒸汽战舰的能力,在公司掌握全蒸汽动力技术储备之前,我们没有选择。暂时只能依靠风帆和蒸汽动力相结合的机帆船作为今后我们海军军舰的动力选择,而且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很久。
欧洲人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走出了愚昧的中世纪,他们驾着风帆船驶进了浩瀚的大西洋,开辟了美洲新大陆。无数海上霸主竞相走进这个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最后那个贪婪可恶的英格兰海盗,他们带着统治世界的渴望迅速成为欧洲的霸主,并且真正的统治了世界上百年。
这是个弱肉强食的大航海时代,也是个掠夺金钱的时代。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原本有机会参与这场惊心动魄的海上盛宴,可是我们最终还是缺席了。
难道我们背负着历史的使命感,来到这个时代,就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日子。我们的民族已经错过了一次,难道我们还要再错过一次吗。所以我要求大家,上了风帆船就要以一个学兵的心态,向那些洋鬼子虚心学习。”
他说完就朝远处的二十个荷兰水手招了招手,范比特等人跑了过来。面对一队队威严肃穆的队列,让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心里非常的紧张。
范比特是做过海军的人,他从这些士兵的气质,就判断出这个部队的战斗力绝对不弱。那几百人虽然一看就是新兵,可他们肯定也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样的部队,就算是欧洲很多战斗力强悍的陆军主力部队,也就不过如此了。
乔海鹏看了一眼他们,伸手一指范比特,严肃地说道:“你们二十人的编制,暂时作为我们海军部的教官队,你作为教官队的队长,负责管理教官队的一切事物。但是教官队出现的任何问题,你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范比特听了乔海鹏的话,心里顿时激动无比,马上用蹩脚的华语大声道:“是的将军阁下,我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乔海鹏点了点头道:“你们的任务就是教导我们熟练的掌握风帆船,这里的所有人,也包括我,上了风帆船就是你们的学兵,你们一定要严格管理,用心教授。这也是你们试用期的考核标准。如果谁要是无法尽到教官的责任,那他就会回到集中营,做一辈子的苦力。”
范比特把乔海鹏的话翻译给大家,所有的荷兰人都紧张了起来。他们是再也不想回到那个地狱一样的地方了,所以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些人的教官,说什么也不能再回到那个鬼地方了。
从这一天开始,二十名荷兰水手开始作为教官上舰,教授海军的所有官兵风帆船的操控与使用。海军新兵分为两班,他们一边上船实习,一边进行新兵训练。海军部的其他官兵,也是分成两班,乔海鹏和陆甘博各带一队,在两艘风帆船开始了他们的学兵生涯。
李明在军委会这面的工作也告一段落,他又回到了民委会。自从听宋涛谈了那天战斗的经过,李明就一直在琢磨山地作战的装备改进问题。
所以他到了民委会,就一头扎进了开发区的军工厂。现在军工厂的两座30000平米的轻钢结构厂房已经建造完毕,其中一座内部已经装修完成,正在安装各种机器设备。
因为部队正等着大面积换装1628式步枪,所以军工厂已经先期安装调试好了一批设备,正在集中力量进行装配,与军工厂相邻的机械厂也派来了大量的专家技术人员支援兵工厂,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五千只1628式步枪的装配任务。
1628式左轮手枪、28式步兵炮、28式山炮也都在紧张的装配之中。与此同时,各种口径的子弹、炮弹的设备也已经安装调试完毕,每天都在不断地运转,生产出大量的纸壳子弹、纸壳炮弹。
军工厂的厂长张江和一帮专家技术人员也都没有闲着,全部亲自上阵,在生产线上紧张的忙碌着。他们看到了李明,就放下手中的工作迎了上来。
张江一把握住了李明的手,热情地说道:“我的李大常委,你来的正好,我们第一批1628式步枪刚刚装配完,你来看看吧?”
说完就把李明拉到旁边的一堆木箱的边上,从一个木箱中拿起一支步枪递给了李明。这支步枪除了枪托的木料和以前李明在临海看到的那只步枪不同,其他的地方没有什么变化。
李明拉了几次枪栓,然后举起步枪瞄了瞄,非常的满意。笑着对旁边的张江说道:“不错,你们试射过吧。”
张江也从木箱中拿起一只步枪,笑着道:“只是试射过几只,都是为了测试纸质定装子弹的可靠性。因为这批步枪也是刚刚装配,步枪的精度还并没有测试。”
他说完摸了摸这把步枪的枪托,然后对李明解释道:“正好林场那边找到了一片核桃树,他们就停下了所有的工作,帮我们加工出来了一批核桃木的步枪木质构件。第一批步枪已经装配出1000多只,已经能基本满足教导队陆军新兵的全面换装工作。”
张江说完又把李明拉到了另一边,这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地面上堆放着几门装配好的28式步兵炮,张江把李明领到了一个中年人的旁边。
李明仔细一看,发现这个人他还真认识,正是当年他接待过的何长达。李明直接走了过去,笑着道:“何大厂长,你不在机械厂呆着,怎么跑军工厂来了?”
何长达一看是李明,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握住李明的手哈哈笑道:“这不是老张他们需要支援吗,部队换装可是天大的事情,我们岂敢怠慢。”
自从来了公司以后,何长达一改报道时那副失落的模样,变得开朗了很多。现在是机械厂管生产的副厂长,兢兢业业,起早贪黑的忙在第一线。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精神状态却非常旺盛。他儿子也在机械厂,对这里也很满意。
何长达一边说一边把李明领到一门刚刚装配起来的28式70毫米步兵炮的旁边,笑着为李明介绍道:“因为很多设备也是刚刚安装调试完成,我们已经组装了几门28式步兵炮。如果每天加足马力干的话,可以生产组装四门28式步兵炮,两门28式山炮。主要是人手不足,设备也是刚刚调试的原因,再加上蒸汽发电机的工作还不稳定,几种关键设备暂时无法使用,但是随着设备的不断磨合,以后的工作进度还能快上不少。”
李明又参观了旁边的弹药生产线,这里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产量暂时还无法满足部队的需要。然后张江和何长达以及一些技术人员,又带着李明去了厂房中的技术部门,为他展示了他们的正在研制的迫击炮系列,现在已经制造出一门60毫米迫击炮的样品。
张江笑着道:“这是仿制我军PP89式60毫米迫击炮。口径60毫米,炮重5。25公斤,最大射程2700米,弹重1。33公斤,射速30发%分。有重量轻,密集度好,座钣稳定性好,勤务使用方便等优点。我们以后还要研制8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现在已经完成了图纸设计工作,因为军工厂、铸造厂等企业的各种设备还都没有安装调试完毕,想要完整的生产出样品,恐怕要等到明年。就算是这门最简单的29式60毫米迫击炮,今年也无法实现小规模量产。”
第128章 新装备
李明蹲下来仔细的端详着这门60毫米迫击炮,他看了半天,才站起了兴奋的道:“时间慢一些没关系,我们公司的现代武器,还能支撑几年,关键是要选择好武器的发展方向,为今后大部队换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为部队提供稳定可靠的装备。”
他说完又想了下,然后凝重地说道:“我们部队在这几次作战任务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部队在巷战和山地战中,没有可靠地支援压制武器,而且1628式步枪也存在着枪支较长的缺点。使得部队在复杂的作战环境里非常的被动。”
张江和何长达听了李明的话,都思索了起来。旁边一个年轻的技术人员想了下道:“我们可不可以参考美军在越战丛林使用过的武器,为我们部队研制一种班组支援武器呢?”
李明眼睛一亮,然后脱口说道:“你说的是不是M79式40mm榴弹发射器?”
那个年轻人名叫魏文鹏,他原来是重型机器厂的一名技术员,业余时间则是一名超级军迷。他一看李明也知道这种武器,马上兴奋得从旁边拿过来一部笔记本电脑,在里面找到了一个文件夹,然后点开给大家看了一下。
大家都围了过来,在笔记本电脑旁边看了起来。魏文鹏看到大家都对他的提议有了兴趣,就又兴奋的道:“这是美军为了填补手雷和迫击炮之间,也就是50米…400米这段距离的火力空白,而研制出来的一款武器。口径40mm,初速76m%s,最大射程400m,有效射程,面目标350m,点目标150m,战斗射速每分钟6~8发。发射方式为单发,发射器长737mm,发射管长356mm,6条右旋膛线,发射器质量不含弹2。72kg,含弹2。95kg。弹药包括杀伤榴弹、榴霰弹、信号弹、示标弹、烟雾弹、镖弹、燃烧弹、催泪弹。”
何长达看了一会儿,然后胸有成足地说道:“这款武器的结构确实很简单,以我们公司的现有设备,绝对可以实现量产,但是弹药应该是个难题。”
张江也从笔记本电脑的旁边站起身,摇了摇头苦笑道:“老何说得对,发射器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们公司从现代社会订购了大量的钨锰无缝钢管,40毫米的还真有一批,虽然不多,但是足以满足需要了。只是弹药的问题确实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研制出来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短时间内无法满足部队的需要。”
李明想了下道:“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我们部队现在所面临的威胁并不大,我们生产的武器也完全不必达到美军的标准。最大射程200米足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生产出一些纸壳定装的散弹,应付100米内的面目标和丛林目标。或者生产出类似瓦斯弹这种低膛压弹药。”
张江听了李明的话,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儿,然后抬头说道:“如果最大射程在250米以内,我们短时间内倒是可以开发出一批适合巷战、山地战的弹药,但是精度肯定无法保证,也许只能保证150米的精度就不错了。”
李明一听顿时兴奋了,他哈哈笑道:“老张,这个时代能在150米外伤害到我们的武器屈指可数,这个标准绝对能够满足部队现在的需要。部队装备的武器不是越先进就越好,而是尽可能的应付当前威胁,发展适合我们的武器装备就可以。像这种轻便可靠、结构简单的武器,就非常适合我们部队的需要。这才是我们目前急需装备的东西。”
张江一听就松了口气,他现在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可不是吗,就算是弄出了再先进的武器,你打谁啊?这里也没有什么党卫军、关东军的,就算是最强大的后金武装,射程最远的也不过是弓箭而已。
想到这里,他笑着道:“既然部队所面临的威胁还没有那么大,对射程要求的也不高,那我们就先尝试弄出一只样品,然后抓紧时间研发各种弹药。散弹、催泪弹、烟雾弹没什么问题,高爆弹也应该可以研制出来。但是榴散弹、燃烧弹、镖弹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
李明一听,哈哈大笑道:“这就足够了,最大面杀伤距离250米,最近点杀伤30米,可以发射散弹、催泪弹、烟雾弹、高爆榴弹。这样的标准在这个时代已经绝对能够满足我们部队当前的需要了。我们可以为我们每个步兵班配备一支,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班组小炮,以后与我们连级的支援火器,三门60毫米迫击炮配合使用,形成多层次火力压制,那我们的普通连队,以后就可以独立执行更多的任务。”
旁边的魏文鹏突然来了一句:“既然不要求太大的射程,那我们要是把发射管和枪托进一步缩短,会不会更好。这样既能减轻重量,便于携带。也可以把这种武器灵活配备,可以不占编制的配备到步兵班,步兵班在特殊环境作战的时候,甚至可以携带两到三具,班里的战士每人都可以携带一些弹药,为这几具轻巧的班组武器提供后勤支援。”
大家被魏文鹏的话弄的一愣,都思索了起来。李明笑着道:“小魏,你的这个主意不管能否可行,但是这个想法非常有建设性。对了,你还有什么想法,都一起说出来。”
魏文鹏被李明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但他还是整理了下情绪,又接着道:“还有就是,我发现1628形步枪有些长了,我们是不是研制短一些步枪,配发给后勤、炮兵等二线部队使用。而且部队在山地丛林或是巷战等复杂环境中执行任务的时候,这种环境对射程和精度要求并不高,所以也可以为部队配发这种步枪参加战斗。”
李明哈哈大笑道:“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我刚才就已经和老张谈了1628式步枪的长度问题,你能想到这些,看来真是用心了。老张,你们这个兵工厂还真是有人才啊。”
张江刚才一直在思考魏文鹏的话,现在听到李明这么说,他也哈哈大笑道:“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是容易被传统的思维所束缚,不像你们这些年轻人有想法。小魏的想法绝对有建设性,如果真的能把这款武器控制到2公斤以内,哪怕射程近一点也是值得的。
而且我们可以开发长短两种或是三种长度,这样可以在不同环境灵活使用。还有就是1628式步枪,我们也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枪型,便于我们部队各个兵种,或是执行不同任务时灵活配置。
李明你今天的想法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不要总是抱着现代武器的标准来要求我们,毕竟我们面临的威胁没有现代社会那么大。比如燃烧弹的要求就不用那么高,只要能把凝固汽油弹的特性发挥出来就可以了。
以后我们也不要好高骛远,对于部队的装备,本着简单可靠、轻便实用的标准,就像这一款60毫米炮击炮,对射程要求不必那么高,我看1500米就已经足够满足现在部队的要求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快的把新式的武器装备送到部队的手中,等我们以后技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完全可以再慢慢的改进增加性能吗。这样一来,我就敢下这个军令状好了,明年年底之前,我们保证可以把几样新装备送到战士们的手中。”
李明和军工厂的一帮专家技术人员研究了一天,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经过大家的讨论,也确立了今后部队武器开发研究的大致方向。他们准备马上开会研究,拿出一个可行性的报告,然后会和军委会一起,重新研究规划出部队下一步的装备计划。
这一次的军工厂之行,可以说是收获巨大。军委会也终于和军工厂就部队今后装备问题达成了共识。当然,这其中也有这一次林场受袭之后,公司的员工的心态有了不小变化的关系。尤其是公司的一帮知识分子和技术宅,对军委会的看法都有了不少的改观。
李明离开兵工厂,马上就回到了军委会把今天他在兵工厂的事情和高建国他们说了。高建国当即把军委会所有的常委和委员都召集了起来,连夜开会也研究出了一个计划。
经过军委会各位委员的研究,首先确定了军委会近期陆军的整编。军委会陆军部队,先以教导队和陆军部的官兵为骨干,组建一个旅级规模的建制部队。作为远东公司第一支整建制的部队。
第129章 远东旅
经过整编的远东步兵旅,由两个教导营、一个守备营、一个山地游击营、一个敢死军大队、一个炮兵营和一个旅直属队组成,旅长高建国,副旅长李明、宋涛,政委石明峰,参谋长高强。
远东步兵旅的编制如下:
教导队一营,营长王耀武,教导员马庆。下设3个步兵连,一个炮兵教导连。
教导队二营,营长郝长峰,教导员刘江。下设3个步兵连,一个炮兵教导连。
内卫守备一营,营长何联奎,教导员王明章。下设4个守备连。
内卫守备二营,营长李连生,教导员何光华。编制暂缺(马上新招4个守备连)。
山地游击营,营长唐宗军,教导员王宪辉。下设一个山地游击连(正在准备招募两个连)。
敢死军大队,大队长藤井,副大队长健二,教导员肖汉中。下设五个敢死军中队。
炮兵营,营长商明,教导员何亮。下设一个炮兵连(马上扩编成三个连)。
旅直属队,下设一个参谋本部,一个旅直属连,一个辎重连。
远东旅的装备如下:
步兵班组支援火器,一具40毫米榴弹发射器。连级支援火炮,三门29式60毫米迫击炮(在研)。营级支援火炮,三门70毫米28式步兵炮,三门29式82毫米迫击炮(在研)。旅级支援火炮,12门29式75毫米山炮、12门29式82毫米迫击炮(在研),6门29式120毫米迫击炮(在研)。
教导营、守备营步兵连士兵配备1628式步枪,炮兵连士兵配备1628A式短步枪(在研)。山地游击连士兵配备1628A式短步枪(在研)。敢死军大队配备1628式骑兵型长管左轮手枪。
另外军委会直属部队,也整编为一个步兵营,营长强权胜。下设两个步兵连、一个装甲连、一个汽车连、一个炮连、一个特战队、一个后勤仓库和一个医院。这些都是穿越来的现代官兵,装备现代武器。
军委会直属营的各分队都是缺编严重,他们现在的人员大部分充实到守备旅担任基层连排长,其余官兵的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公司各个哨位的守卫,以及海参崴的治安。
部队成建制整编完毕以后,远东公司军委会以后在执行各种作战任务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远东旅是培养部队未来骨干的摇篮。从这里走出去的干部战士,会成为其他部队的基层士官、指挥员。
第二天,军委会的所有常委委员和军工厂的一帮专家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就军委会陆军部队未来几年的装备规划,开会研究探讨了一番。
军委会和军工厂的会议开了一天,除了制定了上述军备规划以外,还在一起探讨了未来部队的装备、弹药等问题,双方各抒己见,达成了共识。军工厂的一帮专家技术人员,还会同军委会的各位委员,就部队远期装备的研制计划进行了探讨。
晚上回到军委会的高建国,非常的兴奋,他对李明哈哈大笑道:“总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军队的装备问题也算是定下来了。现在我们的部队也有了个样子,下一步就是把编制补齐,然后抓紧训练了,争取早日把远东旅的战斗力提上来。”
旁边的乔海鹏想了下道:“我看今年冬天是不是把我们的军官院校建起来,至少要招一些好苗子,也可以边学习边训练吗。还有士官速成学校也要搞,千万不要忽略士官队伍的建设,他们才是部队的脊梁。”
李明点了点头道:“我同意老乔的意见,可以把军校分成三年期,一边训练学习,一边战斗实践,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