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张桌子上是一副武昌府周围地区的地图,但是这个地图不同于他以往看过的那种,完全是一个立体的缩放图,上面各个江河湖泊、码头城镇和山林沟壑一目了然,彷佛在空中俯览武昌府一般。
  见识了远东军的沙盘,刘同更是不敢有丝毫隐瞒,尽心的配合着几名远东军参谋,把武昌府周围的情况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解说。
  叶长盛站在驳船的甲板上,拿着望远镜不断的望着远方。他现在是南方野战军的参谋长,这次他亲自率领长江舰队的第一分舰队,冲进长江以后,一路东进赶到了湖广地区。
  常见舰队第一分舰队搭载着第四海外师全体官兵,一个武装警察支队和大批民兵武装,以及加强的战斗、后勤支援分队,共四万余人的武装部队。
  主要任务就是控制长湖广地区的长江及其支流的各个水道。重点扫荡武昌府、汉阳、汉口等长江两岸地区,并深入江南地区,大肆劫掠粮食等物资。长江第一分舰队已经占据了九江、靳州、黄岗等地,目前舰队主力正在向武昌府攻击前进。
  叶长盛放下望远镜转身对旁边的第四海外师师长刘东说道:“老刘,舰队还有多久可以到达武昌府?”
  刘东沉声说道:“参谋长,我刚问过师部的参谋,按照现在的行驶速度,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武昌府江面。”
  叶长盛点了点头道:“各部队的作战任务都安排好了吗?”
  “参谋长你就放心吧,总攻前各部队就已经拿到了作战计划,而且还有空艇部队和情报部的支援协助,绝对没什么问题。”
  这时,一个参谋走了过来,向叶长盛敬了个军礼,然后报告道:“报告参谋长,刚刚核对过了,那小子知道的比情报部送来的资料还全面呢。”
  叶长盛一听就乐了,他笑着说道:“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把总,居然有这两下子,你们让他在舰队司令部呆着吧,说不上能用得着。”
  刘同规规矩矩的站在叶长盛几人的身边,大气都不敢出。叶长盛看了他一眼,笑着道:“你作为巡江的把总,每年油水不少吧。”
  听了叶长盛的话刘同连忙跪在地上,咣咣的磕头道:“将爷,小的每年倒是能弄个三瓜俩枣的,可大伙几个月没发饷银了,手下百十号兄弟,都是有家有口的,还全指着这点油水过日子呢。小队手上倒是存了几十两银子,要是将爷不嫌少,小的全孝敬给您了。”
  叶长盛哈哈大笑道:“谁稀罕你那点银子,你自己留着吧。我们远东军马上就要打武昌府,只要你小子尽心尽力,到时候少不了你的赏钱。起来吧,当兵吃粮的汉子,总这么跪着,血性都特么跪没了。”
  这时,一名参谋跑了过来,大声喊道:“参谋长,突击部队已经到达武昌府水域。”
  “命令各部队,按照原定计划发动进攻……”
  “是……”
  随着叶长盛的一声令下,南方兵团长江第一分舰队,开始向武昌府及其江北的汉阳汉口等地区发动进攻,大批远东军官兵也纷纷登陆。
  叶长盛和一帮参谋围在武昌府沙盘前,不断的用电台指挥协调各个部队作战,因为武昌府水网密布,环境极其复杂,如果哪个部队遇到什么问题,叶长盛就会询问旁边的刘同。
  刘同确实算是本地通,在武昌府附近江面漂了十几年,对武昌府附近的江河水道简直了如指掌,每次叶长盛问到他,这家伙站在沙盘旁边看一会儿,就能给出圆满的答案。


第1232章 湖广熟,天下足
  叶长盛也是暗之心惊,一个小小的把总,竟然对武昌府周围的水道如此门清,还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其实也不难理解,远东情报部在大明各地通过交易收买、威逼恐吓等手段,收买的大都是层次较高的官员和军将,即便是底层胥吏也都是手握实权的那一类人,像刘同这样的普通巡讲把总往往不会太过关注。
  而武昌府最了解当地情况的,恰恰就是这些最底层的军将和小吏。倒不是他们如何尽忠职守,而是这帮家伙平日里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克扣捞钱,十几年下来,对武昌府周围的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当然是了如指掌。
  俗话说“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千万别小瞧这些当地的地头蛇,即便是官面不知道的事情,或是解决不了的麻烦,交给他们保证利利索索、不留后患的摆平。
  刘同这帮人在武昌府周围的江面上漂了十几年,干得就是敲诈勒索、走私销赃的勾当,甚至劫船杀人的事情都干过。如果不熟悉武昌府周围,可能银子没捞到,还得把自己搭进去。
  虽然远东军情报部几年来不断的收集情报,可和刘同这个在附近江面漂了十几年的地头蛇相比,当然会有所不足。
  武昌府码头,因横跨东西的长江和连通南北的汉水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至明末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武昌府也成为中部地区集散商货的著名码头。湖广、江西、四川等省及下江商人、徽商来汉进行贸易的商船,均有停泊的码头。
  江对岸的汉口汉阳也是非常繁荣的码头,自从万历末年实行纲盐法以后,汉口成为湖广淮盐分销总岸。汉口、汉阳也以其地理优势条件优越,商贾云集,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一同号称为天下四大镇。
  不仅如此,明末以来,随着苏常产粮区逐渐减少,湖广已经成为大明最重要的产粮区。这里也是明末最重要的漕粮征收地区。
  湖广地区的荆江、汉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及洞庭湖、洪湖等众多湖泊沿岸,遍布着官府的粮仓和民间的粮店。“湖广熟,天下足”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第一分舰队在江南劫掠计划行动顺利,光是在湖广地区就能收集大批的粮食等物资。
  清晨时分,武昌府码头就已经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码头上的商货堆积如山,靠力气吃饭的脚夫、船工很早就起来在码头上拼命的忙碌。
  “嗡嗡……嗡嗡……”
  一阵剧烈的轰鸣从江面上传来,盖过了码头的喧嚣,让武昌府码头上忙碌的人们不禁驻足观望,只见几艘样式奇异的快船,犹如离弦之箭似的冲进了码头。
  “嘭……嘭……”
  这几艘快船虽然看着不大,但重重的撞在了码头外侧的船上,把几艘宽大的船只撞得剧烈的摇摆了起来,一艘装满了货物的船只猛的晃动了一下,船上装的货物纷纷落入水中。
  码头上忙碌的脚夫船工,被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纷纷逃上了码头躲避,码头上的人也纷纷逃离,使得码头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百余名远东军官兵端着步枪踏着码头上停泊的船只,冲上了武昌府码头,步枪上明晃晃的刺刀闪着慑人的寒光,让本就混乱不堪的武昌府码头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码头就是龙蛇混杂之地,也是各路好汉竞相争食的场所。武昌府和江对岸的汉口、汉阳等地更是如此。
  这片码头的混乱,首先惊动的并不是官府,反而是码头的帮会势力出来了。百余名满目凶悍的亡命之徒,手拿朴刀、铁棍等凶器冲上了码头。
  帮会之间的在码头上争夺地盘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每个帮派都要养些敢打敢杀的亡命,来应付这样的场面。
  可是一帮亡命打手刚刚来到码头,就见一群手持武器的粗壮汉子冲向了他们,还以为是那个帮会势力过来砸场子,所以纷纷咆哮着冲了上去。
  “砰……砰……”
  一名远东军的排长举起左轮手枪,几名冲在最前面的黑帮打手被接连打倒,其他战士也纷纷举枪射击,剩下的黑帮打手顿时一哄而散,鬼哭狼嚎的四处奔逃。
  如此一来码头上也变得更加混乱,随后赶来的一帮官府衙役、皂隶和帮闲,看到如此情景,非常光棍的转身就逃。
  远东军突击部队根本不去管他们,后续的战士抬着两挺水冷重机枪,在码头上建立了两个机枪阵地。
  江面上的几艘内河机帆船上的官兵纷纷抛出绳索,将码头上的船只纷纷拖走,不一会的功夫,几百米长的码头便被清理一空。
  一队内河蒸汽甲板驳船没等码头清理完毕,就缓缓的靠上了武昌府码头。大批工兵跳上了码头,利用甲板驳船上的蒸汽动力驱动的吊车,将船上的各种物资吊装上岸。
  武昌府码头上堆满了各种货物,显得混乱不堪。突击部队人员不足,只好将码头上几百名没来得及逃离的脚夫和船工强行征用了,帮助突击部队清理码头,并帮助工兵部队建立登陆场。
  随着一个个蒸汽甲板驳船队不断的靠岸,大批工兵物资也相继被卸到了武昌府的码头上,工兵部队开始在武昌府码头上建立登陆场。
  而更多的突击部队则是不断的登陆,然后以连为单位在当地情报站的协助下,迅速的向武昌城内攻击前进。
  刘同跟着舰队司令部乘坐驳船来到武昌府码头的时候,面对码头上的变化,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近千米长的码头已经清理一空,浮动码头几乎连成一片,一个个平板船队正靠在码头上紧张的装卸物资。
  两边延伸出几条长长的栈桥式浮动码头,一队队全副武装的远东军官兵跳到栈桥式码头上,列队跑步通过栈桥,向武昌府挺进。城内到处都是嘶喊声和惨叫声,还能传来一阵阵零星的枪声。
  武昌府码头也被清理出大片的空地,各种战备物资整齐的码放在一个个由围栏围起来的物资存放点内。码头上虽然纷乱,但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效率非常高。就连被强征的大批脚夫和船工,都已经进行了简单的整编,由远东军指挥他们在码头忙碌。


第1233章 楚王府
  刘同转过头看向了长江对岸,发现江北的汉阳、汉口码头也升起一簇簇的浓郁的烟雾,遮天蔽日的好不壮观。而且空中还漂浮着数十艘飞艇,正悬停在武昌府、汉口和汉阳的上空。
  看到如此场景,也让刘同的心里震撼不已。
  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啊,这帮人已经控制了武昌府和汉阳、汉口码头。不但如此,他们还攻进了武昌府城内。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至少在大明他没听过有这样强悍的兵马。
  刘同只能祈求这帮人别特么卸磨杀驴,他在武昌府还有老母、妻儿一大家子人呢。现在他已经不在乎了,无论这帮人让他干什么,刘同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只要能活下性命就行。
  “嘭……”的一声闷响,正在胡思乱想的刘同身体一震好悬摔倒,也让他从纷乱的思绪里惊醒了过来。
  叶长盛临下船时,对刘同笑着道:“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一会我让人带着你去战俘营挑人,就挑你这样熟悉武昌府周围水道的人。”
  他说完看到刘同满脸的紧张,就笑骂道:“麻痹的,老子用你,是你三辈子修来的福气,你还不愿意啊。帮助我们远东军,少不了你们的赏钱。”
  刘同听了大惊失色,急忙又要跪下,但是被叶长盛一把拽了起来。
  “挺大个男人胆子这么小,别特么墨墨迹迹的,今天你必须帮我找齐百十号人,若是找不来我唯你是问。”
  叶长盛说完狠狠的瞪了刘同一眼,然后跳上了旁边的浮动码头。刘同还想问点什么,但是站在他身后的两名远东军战士却拎着他来到了码头,把他押走了。
  此时码头上已经建起了临时司令部,叶长盛和南方兵团第四海外师各级军官聚集在这里。
  “突击部队登陆以后,情报部驻武昌府情报站的人员,组织力量协助部队打开了武昌府的城门,目前突击部队已经冲进了武昌府城,并占领了城内的各个关键地点。我们还派出了大批内河机帆船,封锁了武昌府南部的各个交通要道,争取不让一艘船只逃离武昌府。下一步我们会陆续组织部队,通过附近的荆江、汉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等发达的水道,深入湖广各地劫掠粮食。”
  叶长盛听了师长刘东的汇报,想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道:“江北先不要管,只要控制住长江、汉水河面即可。目前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控制武昌府城,这里有大明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机构,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武昌府的粮库、藩库所在地都在城内。而且大家别忘了,城内还有一个超级大户楚王府,及其大批郡王府和大明宗室的聚居区,那里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武昌府是大明中部地区的商业重镇,城内各种商铺、仓库里面粮食和布匹等物资海了去了,我们要抓紧时间抢运,尽快将物资运过江北。”
  大家听了叶长盛的话,也都承认这个事实。武昌府周围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水网发达,地形环境极其复杂。就算情报部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无法像刘同这样的地头蛇熟悉当地环境。
  叶长盛笑着道:“我已经让刘同在战俘营挑人去了,多找一些他这样熟悉湖广当地环境的地头蛇,分别配备给我们各个突击部队,再结合情报部提供的情报资料,这样一来我们在江南的劫掠行动势必会如虎添翼。”
  中午时分,远东军已经彻底的控制了武昌府城内外,大批码头上的脚夫和船工被强行征用,并对他们进行了临时整编,组成了一个个中队、大队,帮助远东军搬运各种物资。
  远东军进城后并没有急于劫掠楚王府和码头上的商铺、仓库,而是集中力量搬运大明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武昌府的粮库、藩库。
  城内城外的手推车、马车和大牲口都被远东军强行征用,一辆辆装满了物资的车辆源源不断的运送到码头,然后由大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队运送至江北的汉口、汉阳码头。一时间无数甲板驳船在长江两岸的河面上来回穿梭,浓郁的烟雾几乎遮蔽了天空。
  叶长盛和刘东等人走进了武昌府,发现城内街道上到处都是远东军的官兵在巡逻警戒。自从远东军进了武昌府,城内的老百姓都紧闭房门,生怕入城的贼人破门而入。
  这个时代是凡城破之后,首先遭殃的就是老百姓。有的军将为了提高部队的士气,甚至会鼓励官兵烧杀淫掠,所以现在城内的老百姓都是战战兢兢。
  但是最担心的却是楚王府的大明第九代楚王朱华奎。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楚王府位于高观山南麓,坐北朝南,背依高观山,东西宽两里,南北长四里,占地八平方里,相当于当年的半个武昌城。
  楚王一宗人丁兴旺,至明末子孙不下万人。不仅楚王、楚王的郡马及楚府的郡王如此,就连楚王府的高级官吏管氏、护卫安氏、典宝熊氏等,莫不成为昔年江夏的望族。
  明朝历代楚王均居于楚王府内,历代楚王的子孙均受封为郡王与将军之衔,郡王名目虽有通城、汉阳、大冶、寿昌、崇阳之类,却都是虚人其名,那里并非其封国,他们也都居于武昌城内。
  武昌楚王府曾与西安秦王府、开封周王府、成都蜀王府并称“天下四大富藩”。历代楚王凭着手中的“金饭碗”代代相袭,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而且还大肆兼并土地,盘剥商民。朱华奎在位六十三年,据说府内钱财堆积如山。
  叶长盛等人来到了城内楚王府外,此时远东军已经将楚王府团团围住,正在等待进攻的命令。
  刘东看了眼楚王府的高墙,笑着道:“历史上的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进攻武昌府。省城文武官员齐集楚王府,跪在朱华奎面前请他借给几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王不应。’不久农民军入城,活捉朱华奎,‘尽取宫中金银数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张献忠都叹息‘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然后下令把朱华奎用笼沉杀于江,‘楚人于是憾王之愚也’。”
  叶长盛点了点头道:“虽然大明各地的藩王宗室在各地作恶多端,但我们远东公司不会屠戮朱家子孙,只要他们交出家产,我们还是会留他们一命的,只是以后要把他们送到遥远的海外,任其自生自灭了。”


第1234章 粮食,粮食
  自从远东军包围了楚王府,早已被吓破胆的朱华奎,将王府的侍卫和青壮仆从交由长史徐学颜统领,试图守住楚王府。
  虽然王府徐学颜还算忠义,想与王府共存亡。可众多王府侍卫和青壮仆从却没这个觉悟。这个世上哪有几个愿意为主子尽忠的人,面对府外如狼似虎的远东军,总会有几个聪明人。
  叶长盛他们还没下命令进攻呢,王府的两个大门就被几个王府的侍卫打开了,主动投降了远东军。
  面对如此情况,叶长盛当然不会客气,直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轻松的控制了楚王府,几乎没有遇到抵抗。
  远东军倒也没怎么难为大明楚王朱华奎,及其大批郡王和大明宗室,只是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等待军委会的命令。
  叶长盛还特意的去看了下大明楚王朱华奎,但是这位大明楚王的表现却让人非常失望,见到了叶长盛直接就“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咣咣的磕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求饶,叶长盛他们看了很扫兴。
  南方兵团第一分舰队控制了武昌府以后,开始在情报部门的协助下,有计划的在武昌府进行大肆劫掠粮食、布匹等物资。
  当然,部队主要就是四处收集粮食,至于其他物资都要为粮食让路。甚至从楚王府缴获的大批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奇珍异宝,都只能暂时封存在武昌府码头的临时仓库里。
  没办法,第一舰队的船只看似很多,但面对堆积如山的物资,依然有些捉襟见肘。仅仅是一个武昌府,缴获的粮食等物资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要把如此多的粮食统统运过长江,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运完的。
  而且目前第一舰队虽然派出了大批部队,利用湖广地区发达的水网,迅速的占领了荆江、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及洞庭湖、洪湖等众多湖泊等沿岸的城镇。
  第一舰队各部队的战果极其辉煌,随便一个码头都有大批的存粮,数量之大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自从崇祯大旱以来,大明各地的粮食价格都是翻着翻的往上涨,湖广地区自嘉靖以后,就逐步取代了苏常地区,成为了大明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粮食不断的上涨,也为湖广、江西等江南地区的士绅官员、土豪地主、大户商贾带来了发财的机会。
  第一舰队在湖广各江河、湖泊沿岸地区缴获的粮食,都是这些士绅官员、王公勋贵、土豪地主、大户商贾囤积了几年的粮食。
  整个大明北方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可江南的大批粮食除了每年必须缴纳的漕粮以外,都被江南的士绅集团和商贾大户囤积了起来,几年下来也为他们赚取了惊人的利润。
  明末这个时代,朝廷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天下的老百姓活得别提多苦逼了。但是大明天下那些道貌岸然,虚伪至极的士绅集团,还有各地的藩王勋贵,却都是富可敌国。
  即便王朝倾覆在即,他们依然在恬不知耻的发国难财,其实大明亡就亡在这些不要个逼脸的寄生虫的身上了。
  第一舰队毕竟兵力不足,占领一个地方,只能留下少数的部队收集粮食,然后就地驻守等待舰队派出船只运粮。第一舰队船只虽然不少,可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粮食,船只当然不敷使用。
  为此,叶长盛专门向战区司令部求援,希望增援一些船只加强第一舰队。他还将第一舰队目前遇到的困境对战区司令部做了详细的汇报。
  其实南方兵团不止第一分舰队,在江西和南直隶等地区的第二分舰队和第三分舰队也面临这个窘境,虽然其他两支舰队情况没有第一分舰队那么严峻,可他们缴获的粮食,数量也非常巨大。
  如今中原战役司令部已经前移至北京城下,战区司令部李明接到南方兵团长江舰队各个分舰队的电报后,马上对这个情况重视了起来。
  中原战役总攻开始以后,北方兵团和东部兵团的攻势顺利的有些出人意料,各个突击部队的速度非常快,大大的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可没想到南方兵团的却出了岔子,虽然不是军事上的问题,但是也说明战区司令部在战前准备不足,导致了长江舰队各分舰队面临兵力和船只不足的窘境。
  虽然远东军发动中原战役,主要是占领长江以北地区,但是南方兵团的劫掠江南计划,却对公司入主中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粮啊,大明北方连年大旱,再加上流贼遍地,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早就变得糜烂不堪,很多地方农业生产几乎陷入停滞。
  虽然远东公司为了发动中原战役,用几年的时间储备了大量的物资,可面对大明北方广阔的地域和无数嗷嗷待哺的百姓,依然是略显不足。
  而最大的缺口,依然是粮食,粮食,还是特么的粮食。
  从远东公司来到这个时代,粮食问题就像梦魔似的,一直困扰着远东。如今南方兵团的劫掠江南计划非常成功,因为缴获的粮食已经大大的超出预期。
  可是现在却因为缺乏足够的船只陷入了困境,这真是有些滑稽。
  李明仅仅思考了几分钟,就有了决定。他转身对身后的参谋长林华喊道:“老林,记录命令……”
  他说到这里,在战区司令部中来回走了走,然后突然转身沉声道:“向南方兵团去电,命令黄河舰队、运河舰队的除保留部分内河机帆船负责江面警戒任务,其余所有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全部南下增援长江舰队。所有登陆部队停止进攻,原地驻守待命。”
  李明说到这里想了下,又接着说道:“另外,东部兵团的所有船只也要南下增援南方兵团的长江舰队……告诉各个部队,执行命令的时候绝对不要给我打折扣,必须马上给我把船只派过去,谁要是敢拖拖拉拉,老子毙了他。”


第1235章 老子只要粮食
  李明下达了命令以后,朝林华摆了摆手道:“马上把电报发出去……”听了李明的话,林华点了点头转身就要去发电报,但是又被李明叫住了。
  “你再给海军部去一份电报,把南方兵团长江舰队遇到的情况,详细的和他门说一下,让海军部尽量组织力量增援长江舰队。”
  李明说完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仗打得,主战场战局如此顺利,谁曾想南方兵团却遇到了问题。
  宋涛笑着道:“大哥,那长江以北……”
  李明一瞪眼道:“江北着什么急,关键是江南的粮食啊。我就是要把江南的粮食搬空,老子只要粮食,谁拦着我跟谁急。”
  “报告……”
  这时,一个参谋从外面跑了进来,向李明大声的报告。
  李明转过头看了对方一眼,那名参谋连忙大声喊道:“刚刚接到电报,高司令员等几名董事局常委乘坐的飞艇马上就要降落了。”
  听了对方的话,李明转头对宋涛笑道:“我正想给老高发电报呢,他们就来了。走吧……我门去迎一迎。”
  高建国和乔建国、王和等人陆续走下了飞艇。高建国看到李明和宋涛,就哈哈大笑道:“我们就是来部队进行慰问的,仗怎么打还是你们说的算。”
  宋涛呵呵笑道:“拉倒吧,你们这帮老家伙肯定是坐不住了。”
  王和指着宋涛笑骂道:“还别说,这小子还真了解我们……”
  乔海鹏也笑着道:“公司准备了十几年,为的不就是今天吗,反正这几天我是睡不着。”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明领着大家来到了司令部作战室,让林华为各个常委详细的介绍了中原战役的情况。当大家听到长江舰队在江南缴获了大批粮食的消息,全都非常的振奋。
  公司入主中原,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就是粮食了。让中原江北的无数老百姓吃饱肚子,是远东公司面临的首要任务。
  王和满脸凝重地说道:“李明,一定要把江南缴获的粮食运到江北,公司目前储备的粮食看是很多,可也挺不了几个月。”
  乔海鹏也沉声道:“我这就向海军部发电报,让他们充分重视起来,迅速组织力量增援长江舰队。实在不行,老子就让所有的海船驶入长江。”
  高建国更急,他站起来在司令部里来回走着,边走边说:“不行,我们不应该在这里干坐着,还是去长江舰队看一看吧,要不老子不放心。”
  李明点了点头道:“我也正想和宋涛去一趟呢,既然你们来了,那我们就一起去吧。”
  随着李明的一声令下,黄河舰队、运河舰队,以及东部兵团登陆舰队的船只,纷纷沿着大明沿河一路南下,驶入长江口进入长江水道。海军部在大明沿海的伺机待命的几百艘战舰,也纷纷起锚缓缓的向长江入海口驶去。
  一时间,长江入海口和京杭大运河万帆云集,无数风帆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和内河机帆船浩浩荡荡的驶入长江,颇有些百舸争流,乘风破浪的壮观场景。
  与此同时,江北的登陆部队也纷纷停止了进攻,只留下少数部队驻守已占领的地区,其余部队全部南下,支援长江舰队的劫掠江南计划。
  目前南方兵团长江舰队中,因为第一舰队地处湖广,所以他们的任务最重。
  明代湖南粮食外运数量相当大,如宣德四年,“复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二百二十万石于淮安仓”。再如成化八年,定全国运京师粮共四百万石,其中湖广、江西等地“南粮”三百二十四万多石,占了绝大部分。
  控制江西江面的第二舰队任务也不轻松,明代的江西也一直是漕粮大省,每年所纳税粮却仅次于湖广,超过浙江。
  第三舰队在南直隶地区,虽然现在已经不是“苏常熟,天下足”,但是随着大明粮价的逐年增加,苏常地区的粮商也翻了几番。这里也是大明漕粮囤放重地,各种官仓遍布运河两岸。而且苏常地区还是大明经济最繁华的地区,大明的粮食产销中心也在江浙一带。
  随着黄河舰队、运河舰队和东部兵团登陆舰队,以及海军部的海上力量陆续南下。长江舰队船只紧缺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大批远东军乘坐内河机帆船和内河蒸汽甲板驳船,在长江以南水网密布的地区纵横肆虐,整个大明江南地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好在远东军纪律严明,只劫掠官仓和富户,对普通老百姓和小门小户秋毫无犯。过了一段时间,江南的老百姓就慢慢的不再畏惧,很多底层百姓还纷纷被接受远东军雇佣,帮助远东公司搬运粮食等物资。
  远东军毕竟人员不足,所以各部队干脆在当地雇佣底层百姓,干一天活每人就能分到一定数量的粮食,每天收工直接兑现,而且中午还供一顿饱饭。
  所以开始的时候,远东军还采用强自征用劳力的办法,可是这个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