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此爷俩没少闹矛盾,可孩子正值叛逆期,再加上进了远东的学校,见识的东西多了,早就不是那个一直牵着他衣角,连见了生人都不敢抬头的小屁孩子了。
刘汉成平时工作也忙,孩子又住在学校,爷俩沟通的少,弄得还挺僵的。两人一见面,老子就开始不停的说教,儿子也是不停的反驳,而且老子现在已经说不过儿子了,气得老刘还打了儿子几次。
这倒也没什么,两人闹归闹,彼此也都有感情,第二天就没事了。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直接让爷俩的关系形同陌路。
其实也是好事,那就是刘汉成结婚了。
为了鼓励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海参崴造船厂为厂里一些还是单身的劳模,组织了一次集体婚礼,反正就是平均分配,靠抓阄分老婆。
刘汉成渴了这么些年,终于有了雨露滋润,当然乐得跟什么似的。而且分给他的那个朝鲜女人,也非常的贤惠能干,虽说面貌一般,但胜在年轻。都是旱了几年的老枪,谁特么还在乎这些。
可自从朝鲜女人进了老刘家的门,儿子回家的次数就少了,到最后几个月也不回来了。儿子到底还小,十几岁的半大孩子,正是青春期的年龄,对老子娶了后妈进门,心里怎么能没有想法。再加上以前爷俩一直闹矛盾,见面的机会本来就少,而且见了面就吵,父子关系能和谐才怪呢。
刘汉成没少为这事烦恼,每个星期都是他颠颠的跑去看儿子,为儿子买一大堆的东西,可儿子对他却还一直赌气,弄得老刘热脸去贴孩子的凉屁股,心里就别提多郁闷了。
最后他也干脆不去了,可心里还想孩子,每个月还是买一大堆东西过去,把东西塞给儿子,连一句话都不说就离开。
爷俩闹了一年多,现在谁也不理谁。后来老刘家里的朝鲜女人为他生下了个儿子,本该感觉人生圆满的老刘,却始终觉得心里有根刺,一直让他烦恼不已。
老刘家里的朝鲜女人,心眼倒是挺好,家里爷们天天愁眉不展的样子,她哪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正好赶上今天是周末,朝鲜女人特意弄了一大桌子的菜,让老刘去把儿子接回来,想让一家人好好的聚一聚,也缓解下他们爷俩的关系。
来到儿子的学校,正赶上放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兴冲冲的聚在这里,期盼着儿女走出校园。大家都是东一堆西一簇的聚在一起,相互夸赞着对方的孩子,时不时的说着自家孩子的不是,其实任谁都看得出来,大伙也就是客气客气,指望着对方也能多夸夸自己的孩子。
当然,自家的孩子也就自己说说,别人若是敢说一句不是,那马上就得翻脸,麻痹的,我家的孩子老子说行,你说算怎么回事。
反正这个场合,大家相互夸赞着对方的孩子,都挺欢乐的。当他们看到孩子走出校门了,就都兴奋的迎上去,别提多高兴了。
唯独老刘一个,孤孤单单的站在没人的角落里,看着别人一家子欢天喜地的样子,心里就别提多难受了。一想起当年自己拼了命的把孩子从死人堆里领出来,不知道遭了多少罪,可是到头来,儿子竟然这么对他,刘汉成就别提多伤心了。
刘汉成今天来也没指望孩子能回家,他早就认命了,就当自己养了个白眼狼。若不是家里的小婆娘磨了他一天,他才不来呢。其实他一直都在惦记着儿子,嘴上倒是说得挺硬,可人到了这里,还不是眼巴巴的希望儿子能出来。
他左盼右盼的,也没有见到儿子的影,生气的想离开,却又舍不得。他只能跺了跺脚,然后来到学校的收发室,登记了下身份,然后走进校园,向儿子的宿舍走去。
第945章 刘汉成的烦恼(二)
刘汉成来到了儿子宿舍的楼下,犹豫了半天也没有上楼。他越想越憋屈,自己一个做老子的,竟然上杆子来找儿子,这特么到哪里说理去。
这若是在大明,他一纸诉状告儿子忤逆,那这小子非得被衙门治罪不可。可是在远东没有这一条规矩,而且儿子见了他也没有丝毫违逆,反而比以前更有礼貌,连嘴都不顶了。
可是刘汉成觉得儿子现在和他隔了一层,以及没有之前的父子之情了。虽然以前他们见面就争吵,他还抽过儿子的嘴巴,可那时候怎么也是爷俩。
想到这里,刘汉成突然感觉有些心灰意冷,转身就想离开这里,他觉得儿子已经大了,还是随他去吧。自己费尽了力气把他从大明领出来,还不是为了孩子以后好吗。
可他还没走出校园呢,就见儿子正和几个同学一起走了过来,爷俩正好走了个迎面。他们同时停下了脚步,僵持在了这里。
还是刘汉成先开口道:“你……你小姨让我叫你回家,她今天做了写好吃的……”
他说完看着对面的儿子,看到对面没什么回应,就苦笑了一下道:“你若是有事,那就改天吧。”
刘汉成冲旁边的几个同学点了下头,然后径直向学校的外面走去。男孩看着父亲的背影,脸上的表情也挣扎了起来,这一阵子他也一直在想念着父亲,可他却始终解不开心结。
旁边的一个女孩想了一下,走过去轻轻的拉了他一下,男孩这才急忙跑几步,来到父亲的身后,低着头默默的跟着。刘汉成看了儿子一眼,也没有说话,爷俩就这么一路向家中走去。
刘汉成现在的家,是造船厂为职工提供的新房,老刘签了贷款合同,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二十年后房子的产权归职工自己所有。
海参崴大部分企业提供的贷款房子基本一样,都是标准的五层小楼,每个单元两家住户,两室一厅六十几平米的小户型,上下水、电路、暖气一应俱全。老刘是劳模,贷款的还款额相对其他人要低一些,而且标准还比普通职工高一些。
职工住房都属于精装房,职工们不用装修直接入住。家具、生活用品什么的,都可以申请贷款,也可以自行购买,价格都不贵。对没有家人或是家人住房面积不够的职工,所在企业还可以为他们提供集体宿舍,条件也都不错,只是需要使用公共卫生间和公共厨房,每月只需扣除非常微薄的工资即可入住。
老刘不用担心儿子以后的房子,他毕业后就会分配工作,以后结婚的时候,可以向单位申请住房,然后签订贷款合同,得到和老刘一样标准的住房。这就是远东公司在这个特殊时代的职工住房政策,基本可以保证每一名企业职工的住房需要。
刘汉成和儿子回到了家,刚一进家门,屋里的朝鲜女人就跑了进来,又是拿拖鞋,又是倒水的,显得非常的紧张。尤其是看到爷俩脸上的表情,她就更不敢多说话了,只能跑进厨房张罗着饭菜。
爷俩坐在屋里相顾无言,刘汉成看着对面的儿子,心里也非常的感慨。一段时间没见,这小子的个头又高了不少。海参崴各个学校的伙食都不错,而且还经常组织各类的文体活动,刘汉成家儿子正是长个子的年龄,几个月的时间,个子又窜了不少,都比他爹高了。
如果在大明,男孩十三岁的年龄都到了该订婚的年纪了,若是女孩可能都抱孩子了。可是远东这里的规矩,所有的孩子必须要十六岁以后才能登记结婚,禁止早婚早育。
“啪……啪……”
这时,外面有人敲门。刘汉成站起来去开门,可是门外的情景差点没把他吓死。
站在门外的有他们造船厂的厂长、车间主任等几个干部,还有几个首长他不认识,但看这架势肯定是大官,弄得他当时就毛了。
刘汉成他们车间主任,看了眼目瞪口呆的刘汉成,笑着道:“老刘,公司的首长来了,你愣着干什么,难道想让我们就这么站在外面。”
听了车间主任的话,刘汉成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手忙脚乱的请大家进屋,他也招呼正在做饭的朝鲜女人,马上为几个首长沏茶倒水。
李明看着对面屋里的刘汉成,突然发现对方看起来有点眼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了。他走进屋就看到了钉在墙上的各种奖状和证书,靠墙还摆了个柜子,上面摆满了各种精致的玻璃罩子,里面放满了奖品、奖章和奖杯。
刘汉成本身就是木匠,这都是他亲手制作的,每个镜框和玻璃护罩做的非常精致。而且一看就是时常擦拭,侍候的干干净净。
李明转过头对旁边海参崴造船厂的厂长李奇聪笑着道:“我们的职工对荣誉还是比较珍惜啊,你看弄得多讲究。”
旁边的车间主任笑着接道:“老刘是我们厂的木工,因为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现在已经是厂里工段的小组长,常年被评为厂里的劳模,还经常在厂子里举办的业务比武中获奖。”
刘汉成把一帮首长让进屋里,然后就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他什么时候遇到过这种场面,现在已经彻底的懵了。他儿子更是紧张的不得了,和朝鲜女人躲在刘汉成的身后,手都不知道该放哪。
李明打量着屋子里的陈设,点了点头,冲着刘汉成笑道:“刘师傅,你们都坐啊,来……大家都坐着说话,我就是随便下来,看看大家生活方面的情况,和大伙聊聊家常。”
可是他让了几次,刘汉成一家人死活也不坐,李明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笑着问道:“刘师傅老家是哪的啊?”
“我……我是陕西……陕西凤翔府的……”
听了对方磕磕绊绊的话,李明又看了眼刘汉成,然后说道:“刘师傅,我怎么看着你有些眼熟啊。”
刘汉成笑着道:“首长,我可记得你呢。”
第946章 刘汉成的烦恼(三)
李明听了顿时一愣,笑着问道:“哦……我一下还真的想不起来。”
刘汉成一把从身后把儿子扯到自己的身前,激动地说道:“首长,当年在河南,你看到我领着儿子,还特意把我叫出去,告诉我孩子上学的事情。”
李明一拍脑门,这回他想起来了。当年刘汉成领着八九岁大的儿子,李明对当时的印象很深,他和宋涛他们还一起议论过这件事呢。
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能把一个几岁大的孩子从陕西一路领到河南,刘汉成那可是要拼命的。他们爷俩这一路,真的不知道遭了多少罪。远东在陕西山西收拢了几百万的流民,可是几岁大的孩子寥寥无几。
李明看着刘汉成他们爷俩,心里非常的欣慰。一晃几年过去了,孩子已经长这么高了,爷俩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可惜像刘汉成这样当爹实在太少了。
他笑着和刘汉成聊起了家常,询问刘汉成现在工作和生活的事情,感谢公司救了他们爷俩,现在的日子,几辈子加在一起也比不上。
刘汉成说到这里,也不禁想起了家人,感慨地说道:“我那口子也是苦命人,他和那两个娃,若是再熬一熬,挺到河南该多好,我们一家子人就都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了。”
大家看着屋里刘汉成他们爷俩,心里也都感慨万千,大明北方数省这几年连续遭灾,遍地白骨,赤地千里,真是太惨了。远东拼尽了全力,也不过是救了很少的一部分人,大部分流民都饿死在逃荒的路上了,尤其是老弱妇孺,基本没几个能熬过冬天的。
像他们这样能顺利的来到辽东的大明流民毕竟是少数,剩下的要么饿死,要么从贼,史书上说的饿殍遍地,白骨遍野,草根树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可不是说着玩的。
崇祯大旱是近五百年来持续性旱灾时间最长,范围最大,受灾人口最多的旱灾。虽然并没有史料统计过,崇祯大旱到底死多少人,可据陕西山西这个时代一些县城的县志上记载,很多地区都是十室九空。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的凄惨。
李奇聪看到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就谈起了厂子里的事情,屋子里的气氛也逐渐好了起来。刘汉成受大家的影响,情绪也慢慢的变得兴奋,他和首长们聊起了现在的生活、家里的情况和新娶的朝鲜女人,屋子里时不时的传来一阵阵的笑声。
当谈到儿子的时候,刘汉成和儿子两人的表情多少有些不自然。这当然瞒不过李明他们这群过来人,大家是旁观者清,十三岁的半大孩子,正值叛逆期,父亲冷不丁的娶了个二十岁的大姑娘,即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有想法。
李明想了下,然后他看着刘汉成的儿子,颇为感慨地说道:“你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你爹,我们远东公司从山陕两省解救的流民少说也有三四百万,可是像你这么大的孩子没有几个,他们都……”
李明说到这里,满脸凝重的摇了摇头,然后沉声道:“你父亲很了不起,可以这么说,他为了把你从死人堆里带出来,那可是要豁出性命的,真的不容易。”
刘汉成的儿子听了李明的话,眼泪就已经止不住了。
虽然首长没往下说,可他也知道当年爹是怎么把他从河南带出来的。他在学校里也听老师说过,当时大部分孩子都被吃掉了,很多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把孩子卖给“菜人贩子”,就为了换一口吃的多活几天。
就算是不舍得卖自己孩子的人家,也大都被人抢了去,或者睡一觉醒来,孩子就被其他流民偷走煮了吃了。那个时候已经人性泯灭,人们为了活命,再惨绝人寰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
他还记得当年爹为了护着他,一宿宿的不睡觉,就怕自己被人偷了去。有时候遇到强横的想把他抢去,爹就像疯了似的,和人家拼命,好几次都差点死在别人的手上。
刘汉成眼睛也红了,每当想起当年的情景,他都唏嘘不已,儿子好几次都差点保不住,好在后来遇到了秦二狗,若不是二狗兄弟帮着他,他们爷俩都得死在路上,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李明他们在刘汉成家做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准备前往其他职工的家里,临走时还留下了一些礼物,让刘汉成非常的感动。
等送走了一帮首长,刘汉成刚一进屋,就见儿子“噗通”一声,跪在了他的面前,“砰砰”的磕了几个头,嚎啕大哭道:“爹,孩儿不孝,你打我吧……”
刘汉成抹了把眼泪,走过去把儿子扶了起来,笑着道:“臭小子,你瞎说什么呢,起来……起来……”
令他没想到的是,儿子没有马上起来,而是又冲着旁边的朝鲜女人磕了几个头,大声的叫了一声娘,把旁边的朝鲜女人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拼命的捂着嘴,眼泪哗哗的流了下来。
刘汉成看着儿子,心里非常的欣慰。
他对身边的朝鲜女人哈哈大笑道:“哭什么哭,去……赶快做饭去,一会儿我和儿子好好喝两盅。”
朝鲜女人听了,连忙点着头,小跑着去外屋忙活了起来。刘汉成则是拉着儿子的手,坐在屋子里说着话,别看两人闹了一阵子别扭,但毕竟是父子,心里都记挂着对方,心里都憋着不少话想跟对方说一说。
等饭菜摆上桌子,刘汉成把家里藏着的一瓶远东特酿拿了出来,这还是他去年得劳模时候发给他的奖品。这可是好东西,据说是专供首长的,外面拿多少远东公分票都买不到。
刘汉成一直没舍得喝,还准备等以后儿子结婚的时候再拿出来。可是今天他一高兴,直接把酒起开了。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兴的聊着,连那个不到一岁的孩子,都懂事的没有怎么哭闹。
爷俩喝得都很高兴,朝鲜娘们也被刘汉成逼着喝了一小口,他们把整整一瓶远东特酿都喝了个干净。远东特酿酒劲大,爷俩全都喝得酩酊大醉。
第947章 海参崴的学徒工
这几天公司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员,白天对海参崴的企业进行视察,晚上就深入到海参崴各个企业的职工宿舍,到职工家中进行走访。与各个基层的普通职工亲切的聊天,了解他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还为他们带来了公司董事局对大家的问候。
在走访的过程中,董事局的常委和委员们发现海参崴地区各企业的职工,各方面的情况都非常好。大家的工作热情都很高,对远东公司都有很深的归属感。
远东公司安排在海参崴的移民员工,基本都是来自大明的工匠,还有部分来自日本、朝鲜和南洋各个地区的工匠。去年又送来了不少来自印度的工匠,都被分配到各个企业作为学徒工,目前正在各种培训。
这些人中有铁匠、木匠、珠宝匠、首饰匠、铜匠、军械匠、篾匠等等,反正以前做什么的都有。被送到海参崴以后,也要先期进行登记净化,然后经过三个月的集训。
集训期间他们要进行体能训练,以及队列和内务等组织纪律方面的训练,教官全部来自海参崴附近驻军的远东军士官骨干,训练的强度很大。
还有扫盲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训练任务还是非常紧。远东军委会各部队的教官,训练都是极为严苛,三个月的时间,从早到晚的喝骂,还有棍棒皮鞭侍候,就算再笨的人,也能顺利的完成各种训练科目,并可以基本解决扫盲问题。
外籍移民员工就更加的苦逼了,他们还被要求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能听懂华语,并能进行简单的华语对话,以及认识和默写几百个常用汉字。
这在一般人看来,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海参崴的学徒集训营地里,学徒工集训技术后的考核中却没有一个及格以下的。
其实人就怕逼,刀若是架在你的脖子上,你能干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虽然集训营地没有拿刀威逼,但是三个月的时间里,若是有人敢偷懒耍滑,打骂什么的都是小儿科,光是各种各样的花样繁多的整人方式,就能让你生不如死。
反正教官都来自军委会,集训结束以后,就会回归各部队,所以根本不会讲什么情面。其实这些工匠本身就没有什么笨人,只要肯吃苦、肯努力,都能完成各种训练科目。
熬过三个月的集训,各个企业才会派人过来,把各自单位的学徒工领回去。他们都会被统一的安排在学徒工宿舍,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都将会在这个宿舍度过。
学徒工的待遇其实还不错,住着标准的木刻楞房子,每个房内是住十人的标准通铺,平时三餐也是在学徒工食堂就餐。他们的服装、铺盖、生活用品都由各自的企业负责分发,要比公司安置的条件好很多。
他们所在的企业每月会发给少量的公分票,虽然不多,但是学徒工的吃、穿、住都由企业负责,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的花销。
刚被分配来的学徒工,头几个月会在厂区干三个月的杂活,并且有专人带着熟悉厂区,进行基本的培训。每天还要去参加夜校的学习,主要是学习他们所在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各个车间工种的基本业务。
等学徒工通过了夜校考核,才会被安排在一线生产岗位上进行实习。每个学徒工都会被分配给老职工的手下,采用传帮带的方式进行学习,有些条件优越的学徒工还会被选拔出来,分配到各个关键的技术岗位进行专门培训。
每年六月和十二月,有两次正式职工转正考核,只要通过这次考核,学徒工就会转正,成为所在企业的正式职工。海参崴一般企业的普通工作岗位,学徒工经过一两年的时间,基本就可以通过转正考核。
当然,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岗位,转正的时间就要长一些,比如火力发电厂、机械厂、五金模具厂等关键的技术岗位,很多学徒工经过五年的实习期,才最后通过了正式职工的转正考核。
这些关键技术岗位,也都是学徒工们最希望去的地方,他们一旦通过了转正考核,工资和各种待遇都非常高,甚至是普通岗位的几倍还多。
虽然这些岗位很难通过,但依然让学徒工们趋之若鹜。只是想成为这些关键岗位的学徒工,无一例外的都是历届学徒工中最优秀的人才,才能被选拔出来。
远东的学徒工体制,已经实行了几年的时间,能够成为远东各个企业学徒工的人,大都是各种工匠出身的移民,刚到辽东登记的时候,就会被直接转运到海参崴。
经过几年的努力,远东各个企业培养出了几十万的产业工人,虽然看着人数不少,但是大都是一些普通岗位的企业职工。很多关键岗位的技术工种,培养出的合格产业工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为此公司在海参崴办了很多专业的职工技校,从流民中选拔一些在扫盲活动中表现好的一些年轻人,然后送到这些职工技校进一步进行深造。
远东各地学校中比较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也都被送到了各个企业的职工技校进行学习。他们经过两到三年的学习和一年的实习,毕业后可以直接参加正式职工转正考核。
即便如此,远东公司各个工矿企业依然缺乏大量的产业工人,只要体现在各个关键岗位上技术工种,几乎每个企业都缺。
这个也不是着急的事情,比如机械厂培养一名经验丰富的车床操作工、各个企业的高级焊工等技术工种,想要完全的成熟起来,往往都要花几年的时间。
像五金模具厂的模具钳工,公司从现代社会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来了几名。他们几个人想要培养大批合格的模具钳工,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甚至需要十几年的不断的学习和积淀,才能最终独挡一面。
大批技术工人的缺乏,现在已经成为了远东公司发展的一个顽疾。而且还是无法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难题,只能通过不断的积淀,并且足够的耐心,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第948章 茂山铁矿
公司董事局的一众常委和委员在海参崴管委会呆了十几天,陆续视察了各个企业,还去看望了公司科委的老专家,并且深入到基层普通职工家里进行了走访。
大家对北宁市、海参崴市的情况非常满意,公司的工业发展规模让大家很震撼。如此规模的工业区,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也不能算小了,而且海参崴工业区的门类非常齐全,未来的发展潜力极大。也许多年以后,整个工业区会将海参崴和北宁市连成一片,甚至可能一直会延伸到兴凯湖南岸。
海参崴是远东公司集科研中心、高等教育基地和工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区,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海参崴开发区,在远东公司都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公司未来发展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束了海参崴的视察,李明他们还乘坐飞艇来到了图们江东岸的茂山,公司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兴建了一座城镇,专门开发茂山地区的铁矿资源。
朝鲜茂山位于朝鲜咸境北道茂山郡内,该矿系沉积变质铁矿床,主要矿石类型为磁铁矿。茂山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已探明铁矿粉的储量达到了七十亿吨,资源储量丰富,居亚洲之首。而且铁矿粉的含量高达百分之六十六,可以直接送进高炉冶炼。
随着北宁市钢铁联合企业的不断扩建,东方港铁矿的储量已经无法满足需要。而目前公司对外东北的开发才刚刚开始,而且还存在着运输不便等问题,所以开发茂山铁矿就成了当务之急。
公司自从控制了朝鲜稳城郡,就已经开始征用了大批朝鲜劳工,对茂山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开发了一座露天矿床。
李明他们乘坐的几艘飞艇缓缓降落在茂山铁矿附近的机场,高建国、李明和王和等人陆续跳下飞艇吊舱,早就等在了这里的公司茂山铁矿的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都走上来迎接公司董事局考察团的到来。
他们在茂山铁矿的管理人员领到了一处高地,用望远镜俯览整个茂山铁矿的全貌。只见一个露天铁矿的矿床正有无数朝鲜劳工在紧张的忙碌。一座座巨大的蒸汽动力机组剧烈的轰鸣,腾起一簇簇浓郁的黑色烟雾。
一条条窄轨铁路像蜘蛛网似的遍布在整个矿区,一辆辆小型的蒸汽火车头,拖拽着一节节装满矿石矿粉的车厢,向图们江沿岸驶去。
图们江沿岸已经建成了一排码头,上面停满了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不时就有一队内河蒸汽甲板驳船缓缓的驶离码头,像图们江下游的出海口驶去。
高建国皱了下眉头,转身对茂山铁矿的矿长刘连发说道:“老刘,图们江的水文情况不怎么好吧,我们开采的铁矿,运力能保证吗?”
刘连发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目前来看还可以,我们茂山铁矿刚刚开发,产量还不大。公司已经朝鲜东部清津开工兴建了一座海港,公司铁路处也对茂山至清津港沿途进行了勘探,计划建设一条窄轨铁路。目前已经完成了勘探,这条铁路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建设,预计明年秋天就可以投入使用。另外,公司铁路处正在对茂山至牡丹江镇的铁路进行勘探,现在勘探工作还没有结束。如果这条铁路建成通车以后,我们茂山铁矿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运到北宁钢铁联合企业的车间厂房。以茂山铁矿的储量,不但足够我们远东公司目前阶段的使用,就算公司未来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也足以保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大家听了他的话,全都激动的点头。
虽然中国铁矿石储量很大,铁矿石品位普遍较低。目前国内铁矿石平均品位不足30%,远低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占全国储量的97%,须经选矿富集后才能使用。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占全国储量的2。7%,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数量更少。
大多品位较低的铁矿需要深加工,生产出来的铁矿粉入炉前还要烧结造块。中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铁矿石的块矿,加上运费,价格比国内成品还要低,且可以直接入炉,效果也比加工出来的好。
大多数的铁矿资源中,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矿体复杂,利用难度大,成本高。而且铁矿类型繁多,一般是难采、难选,多组分难以综合利用,以及铁矿品位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交通不便,矿体分散难以规划,开采经济指标不合理,矿产地属自然环境保护区等。
中国巨量的铁矿石进口,却并没有在贸易活动中为自己赢得相应的市场主导权,反而是一些跨国公司利用其在铁矿石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榨取了高额和不合理的垄断利润。当年也因此受尽了欺负,时刻要面临被人类脖子的窘境。
远东公司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当然不会让这种情况重演。除了茂山铁矿,公司今后还将要把澳大利亚收入囊中。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