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船只的动力系统和正在研制的手扶拖拉机,性能虽然差强人意,但胜在比较稳定,成本低廉。而且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
王和听了也是苦笑一下,然后说道:“我们虽然不缺技术,而且选择的设备,技术指标都是八十年代以前的,但材料和工艺却无法投机取巧,如果不一步步的走上一遍,依然达不到现代社会的标准。”
高建国也叹了口气道:“目前军委会的现代装备仅留下一部分还在部队中使用,剩下的基本都封存了,炮弹是打一发少一发,武器装备和车辆舰船也是有寿命的,军工厂想要达到现代工业标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好在我们军工厂生产的装备,在这个时代已经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
大家也都比较感慨,再过一些年,远东从现代社会带来的东西,包括机床设备、汽车舰船、武器装备、电脑、无线电和雷达,也会慢慢的老化退役,如果远东公司现在不抓紧研制替代的产品,到那时远东的工业水平将大幅度倒退。
高建国看到大家有些消沉,就笑着道:“大家不要垂头丧气吗,公司现在发展的已经够快了,我们要相信科委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至少我们不缺技术,知道科技的正确发展方向,很多东西只是在发展之初,可能会遇到瓶颈,但只要捅破那层窗户纸,以后就会突飞猛进。当初公司很多人对大飞艇计划存在疑义,可是现在看来,原来在我们看来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不都被我们的专家技术人员攻克了吗。我相信在未来几年,公司大飞艇计划将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到那时候,我们坐着大飞艇环球旅行的梦想也会真正的实现了。”
王和也笑着道:“是啊,如果空军部拥有三十艘最新式的35A式飞艇,再加上原来的几十艘32式飞艇,我们实施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空艇分队将给予部队更大的支持。有了这么多的新式飞艇,也能满足河套根据地的基本物资补给需求。”
高建国想了下道:“三十艘35A式新式飞艇,改进后吊装能力至少能达到四吨,一次就可以为河套根据地运送一百二十吨物资,足以支援根据地的初期建设了。”
李少坤也跟着说道:“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如果顺利的话,漠南蒙古的大片草场都将成为我们远东的牧场。如此广袤的一片地域,军委会必然会在各地建立一些据点,以点带面的控制草原各地。而且以后公司还要发动北上计划的第三阶段战役,战线只能越来越长,公司飞艇就是再多,也不足以满足部队的物资需求。所以我建议在北方各个据点,建立若干后勤分部,作为公司发动北上计划第三阶段战役的前进基地,军委会后勤部组建后勤物资补给部队,在发动进攻前的这段时间,逐步向各个后勤分部囤积物资。后勤物资补给部队将以骡马化形式,武器装备、物资补给还是要以马匹和马车驮载为主。”
第661章 简易公路网
旁边高建国听完就对李少坤说道:“老李,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就提出来,正好大家都在,我们也一起研究一下。”
听了高建国的话,李玉坤站起来,拿起一根指挥棒,走到了一幅地图的前面,为大家讲解他的计划。
“公司铁路处正在大力建设辽东铁路网,这就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铁路处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辽东地区,短期内无法修建辽东通往包头的铁路。所以公司最好先建设一个辽东到草原的简易公路网。我专门在现代社会的地图上查了一下,发现辽宁吉林通往内蒙的几条国道,沿途没有隧道,桥梁也非常少。
沿途百分之八十的地方简单平整一番,每公里插上一根木质路标,就是一条简易公路。剩下的一些地势复杂的路段挖好地基,垫上碎石然后用压路机压实就可以了。公路可以先建两条,一条是北路,一条是西路。
西路起点在西拉木伦河中游地区的克什克腾部,选择有利位置沿岸建立一个物资集散地,每年春天开始利用水路用船向那里运送物资囤积起来。然后按照现代社会306国道、105省道和110国道等路线修建,途径乌兰察布、赤峰、包头,最后到达河套地区的巴彦淖尔。
这条简易公路全长近千公里,但施工难度很低。如果征召大量蒙古牧民和外籍劳工集中突击建设的话,一年左右就能竣工。另外在克什克腾部往北再修一条支线,终点在锡林郭勒,这段路大约两百多公里。
北路起点在齐齐哈尔的嫩江河畔建立物资集散地,然后按照301国道一路跨过大兴安岭,全程近五百公里,这条路的地形就相对复杂一些,但这一段也能满足马队驮载物资通过。以后还可以将锡林郭勒至赤峰这一段大约六百公里的公路连接起来。
这几条简易公路连接着我们在漠南蒙古,包括赤峰、锡林郭勒和河套地区三个重要据点,如果在这三个地方建立后勤分部的话,北上计划的第三阶段战役,对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进攻的时候,就有了三个重要的支撑点。这样一来,就解决了部队因为战线拉长物资补给困难的问题,为部队持续作战提供了完善的后勤保障。”
乔海鹏补充道:“这几条简易公路的工作量应该不大,全程用苏式军用工程机械走一遍,再集中在几个路段突击修建一下,差不多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以后还可以集中公司的卡玛斯卡车,组成车队对河套地区进行补给。就算以后河套根据地出现危急情况,公司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组成应急支援车队,对河套根据地进行紧急支援。以一百辆卡车来计算,每辆车装载五吨以上物资,几天之内就能一次性就能为河套根据地运送几百吨物资,解决根据地的燃眉之急。”
高建国也站了起来,走到大幅地图的旁边,从李玉坤的手里接过指挥棒,分别在赤峰、锡林郭勒和河套地区点了几下,然后沉声说道:“那就暂时将这三个地方定为未来的守备区,后勤部的三个后勤分部也放在这三个地方。有了这三个据点,就完全可以控制漠南蒙古的大片草场了。自从去年我们歼灭了察哈尔部主力,目前锡林郭勒附近的察哈尔部已经四分五裂,各个部落在草原上争斗的比较激烈。今年我们军委会就将向这一地区派遣蒙古军团的两个主力师和若干蒙古民兵旅,以及大批的牧民中队,争取在明年春天之前,控制锡林郭勒的察哈尔部草场。”
接下来大家开始根据李云坤提出的计划,进行了一番讨论。确定了今明两年军委会准备北进计划的准备工作。以及建立赤峰、锡林郭勒和河套地区三个守备区和后勤分部的计划。
而对于建设草原建议公路网的情况,也找来了公司交通部的同志,和他们坐在一起做了一番论证。交通部的同志,根据现代社会的情况,充分肯定了这个公路网的计划,并提出了很多技术上的建议。
还有就是扫荡漠南蒙古各部以后,关于漠南草场的驻军问题。蒙古军团六个主力骑兵师和外东北军团的六个主力骑兵师,都将越过大兴安岭,在三个守备区作为驻守。
剩下的大批蒙古牧民,将以中队、大队和支队的编制,散布在漠南草原各地游牧。远东将以贷款的形式,向各个中队的蒙古牧民提供牛羊马群和各种生产生活物资,今后十年,蒙古牧民将会以牛羊战马、羊毛皮货、奶制品、肉干等物资,以年为单位统一偿还贷款。
但是远东在战时,也会动员他们为远东而战。远东各个预备役民兵旅的旅部,也将分布在草原各地,每年会集中集训和动员,所有的蒙古牧民青壮都是各个民兵旅的预备役民兵。
一旦远东进入战争状态,各个民兵旅也会第一时间对草原各地的蒙古牧民进行大规模动员,短时间内就能组建几十个蒙古民兵旅,向主力师师部所在地进行集结。
对于漠南蒙古各部的蒙古牧民,远东也会对他们进行集中冬训,集训的形式就要简单多了,主要由各牧民支队部组织,虽然训练科目很多,其实主要工作就是两项。
一个是政治思想教育,由远东派遣的政工人员带领蒙古牧民思想教育积极分子,对新归附远东的漠南蒙古牧民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
再一个就是训练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学会服从远东的领导,也要学会汉语,并认识简单的汉子和十位以内的简单验算。
另外,远东在刚占领辽东的时候,就在蒙古牧民中选拔了一批年轻的蒙古少男少女,在辽东进行了几年的培养,他们将在草原各地的各个支队部,成立蒙古包小学,所有六岁以上的蒙古儿童,不论男女都必须进入各地的蒙古包学堂读书。
当然,学得当然是汉语知识,公司会把学习成绩优秀,或是在某些方面具备特长的蒙古儿童,送到辽东的正规小学上学,并可以更改民族成分,成为一名汉籍移民。
第662章 根据地筹备小组
远东董事局委员会结束以后,李明和胡伟就开始共同组建河套根据地筹备小组。目前筹备小组的任务,不但要对河套根据地进行规划,构建根据地未来的组织结构,还要把赤峰和锡林郭勒两个守备区的初期构建也接过来。
李明干脆提前组建了北上集团军司令部,直接从军委会招兵买马,抽调军委会各部队的精干力量,直接进入战争准备状态。河套根据地筹备小组也隶属于集团军司令部。
赤峰和锡林郭勒两个守备区倒是好办,但未来河套根据地组织结构的组建,需要抽调大批军委会和民委会的员工,所以李明和胡伟对人员的选拔比较慎重。他们经过研究,决定并不以组织形式和各部门的员工谈话,而是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了通报,任凭大家自愿前往的原则。
毕竟河套根据地初期建设阶段,会非常的艰苦。大家去那里就是吃苦去了,强行征调就犯不上了,而且员工们带着情绪过去,也未必全力以赴。
通报发出去之后,就在公司所有员工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大家私下里都在谈论河套根据地。其实谁都知道,那里孤悬西北塞上,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
以后还要收拢流民,组织他们进行屯田,其中的工作肯定非常艰苦。最重要的一点的是,不论初期的基础建设,还是未来收拢流民屯田,都需要海量的物资,可是那里交通太闭塞,想要把物资运送过去,实在是太难了。
从头开始创业不怕,但没有大批物资的保证,那就意味着要吃苦,而且还干不出成绩。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目前公司各地区的工作也很多,所以大家就算不去,毕竟都是为公司干工作,谁也说不出是什么。
李明把北上集团军司令部建在了沈阳的浑河南岸,这里原来是军委会大扩军时建立的一座军营。各种设施都非常齐备,军委会为了配合他们,向各部队发出了命令,所有征调的干部必须在三天内到集团军司令部报到。
宋涛接到李明发出的通报,第一个就来到了北上集团军司令部。他来到李明的办公室,就看到李明和胡伟正坐在一起研究事情。
“哥们,我听说你和老胡要去开发大西北啊?”
李明听了笑骂道:“你听谁胡说八道来着,我们是准备开发河套根据地,那里是‘塞外江南’、‘塞上粮仓’,难道你没听说过‘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句话吗?”
宋涛笑着摇了摇头,然后说道:“‘塞外江南’、‘塞上粮仓’倒是没听过,我只知道这个时代那里是不毛之地,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除了蒙古包,连个村寨都没有,你们去了那里就得一穷二白的重头干起。”
李明瞪了他一眼,然后怒道:“我们就是去河套艰苦创业去了,你特么来这里说什么风凉话。”
宋涛嘿嘿笑道:“不是我说风凉话,现在公司内部都在传啊,说什么的都有,反正没什么好话就是了。对了,哥们准备跟你去,你要不要吧?”
李明一听,抬头看了宋涛一眼,然后笑着道:“你可想好了,那里可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去那里可就是吃苦受罪去了,到时候你可别受不了。”
宋涛一听就急了,他急赤白脸的道:“哥们,你别瞧不起人,我以前在非洲的时候,什么苦没吃过。”
说到这里,他又嘿嘿笑道:“我就是看你去那边挺可怜的,这不想着去你那里帮你一把吗。你就说要不要我吧,我可以带着特战队一起过去。”
李明皱着眉头道:“你们侦察兵训练中心难道没事吗,你还是把侦察兵训练中心搞好,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别在这里跟着捣乱。”
宋涛笑着道:“明年春天我不准备在各部队选拔了,就这些人,选拔两遍就行了。等几年再说,等部队有了新鲜血液,或是新兵成长起来再说吧。我们已经为各部队培养了大批侦察兵的苗子,第二批被淘汰的人,在任何部队都能是兵王了,就算是第一批被淘汰的那些,各部队现在都当成了宝贝,准备培养成士官骨干,很多还被保送进军校了。远东军委会各部队的选拔上来的,最后能剩下一百多,也算是正常。现代社会我军也就这个成才比例,毕竟是特战部队,不是谁都能来的。我准备带着这批兵,参加北上集团军,明年让他们参加实战锻炼一番,然后都留在河套根据地那里进行训练,辽东这里留下十个老特战队员,让保国带着应付突发情况。”
李明听了宋涛的话,就点了点头道:“那也行,我在河套那边还真有行动,到时候能用得上。你和老高去说一声,再就是把你们的物资计划报上来,我要酌情安排,毕竟到了那边补给什么的跟不上。”
两人正聊着呢,门外又进来一个人,他们抬头一看,发现是丁为国来了。
这货进屋就嚷嚷着道:“几位都在啊,哈哈……司令员,听说你明年要去开发大西北了,你看把我带上怎么样?”
宋涛一听就乐了,笑骂道:“你特么舍得你们家那几个马子啊。哦……我知道了,你是不是喂不饱人家,合计着出来躲一阵子。你啊,不是我说你,就你这小体格,还在屋里弄了三个,天天三飞是爽了,可你也得受得了啊。看看你现在瘦的,就跟鸡骨架似的,再这么下去,过几年哥们就得给你收尸了。”
丁为国气得一脚踹了过来,怒骂道:“你胡说,哥我身体好着呢,那两个蒙古娘们都特么怀上了,嘿嘿……倒是你得小心点儿,没准哪一天,你在法国的那个姘头会带着孩子来东方找你。”
李明看两个人胡说八道个没完,就笑骂道:“我这忙着呢,你们要是扯淡出去扯。”
丁为国瞪了宋涛一眼,然后严肃地说道:“司令员,我是真的想去河套,我听说明年北上计划的第二阶段战役后,要在漠南蒙古草原建设三个据点,那里肯定要建一个空军司令部,你让我去那里吧。”
第663章 我想换个工作岗位
李明想了下说道:“漠南草原广袤无边,你们空军部要投入一定的力量,但具体怎么安排,还要军委会研究后再做决定。”
丁为国一听心里就有底了,他嘿嘿笑道:“那我就时刻准备着,随时听从司令员的召唤了。”
李明笑了下,然后挥手把两个活宝打发走了。但接下来不断有人来到集团军司令部,希望去河套根据地创业,这其中大部分是军委会的员工,但也有一些民委会的人。
虽然大部分民委会的员工,因为河套根据地条件实在是太艰苦,都不想去那里工作。但也有人怀着不同的想法。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各个岗位都培养出了大批工作经验丰富的移民员工。
远东很多员工都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也使得一些员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公司被逐步边缘化。这倒不是说受到了排挤或是不公正的待遇,而是他们的工作领域所决定的。
吕永仁就是这种情况,公司初到海参崴的时候,他所在的信息中心工作量很大,光是海参崴、沈阳和马尼拉等地的局域网,以及整理存储现代社会的资料,就足足忙了几年才完事。
但随着现代社会带来的数码设备逐渐告罄,剩余的设备也大都安装完毕,信息中心的工作也从慢慢变得清闲了下来。以后公司也会慢慢的退出数码时代,现代社会带来的备件以后也会逐渐消耗一空,信息中心的历史使命其实已经完成了。未来公司发展计算机行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因此公司把信息中心并入了新成立的电信处,但那里的员工大部分都是无线有线通讯类专业的,而他和其他十几名信息中心的员工都是计算机专业,在电信局明显有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平时的工作更多的是维护和保养公司计算机和局域网,以及管理公司的资料库。但公司带来的计算机的系统不需升级,局域网轻易不会出现问题,就算是计算机维修也大都是普通的硬件维护,很多员工自己就能独立完成,所以信息中心的工作只需两三人就能应付。
吕永仁他们几个只能和移民员工学徒一起从头学起,虽然他们来自现代社会,触类旁通,进入角色更快,但电信局的很多核心技术,他们依然无法在短时间掌握,只能跟着其他人的后面打下手。
其他几名信息中心的员工,心思都比较活,要么调离了电信处,去其他部门从事管理工作,要么彻底的融入了电信处,很快的进入了角色,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可吕永仁一个宅男,本来性格内向,再加上情商较低,一直都跟不上节奏,天天糊里糊涂的混日子。为此他也比较苦恼,他不怕吃苦,但颇有点儿有劲儿使不上的意思。
公司像他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上下两头,一种是技术非常超前的领域,一种则是相反,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岗位,大批移民员工逐步培养起来以后,甚至出现青出于蓝的情况。
很多适应能力较强的员工,马上转变了思维,迅速在其他岗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是还是有很多员工因为性格或是能力方面的问题,逐步被边缘化。
公司对内部两千多名员工都比较公平,颇有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意思。不论是高建国、李明和王和,还是普通的员工,住房、福利待遇什么的都是一个档次。但这仅针对公司内部的两千多名员工,公司其他地方,还是遵循着现代公司的管理制度。
若是在现代社会,对吕永仁他们这些员工当然是一件好事,天天跟着混日子就行。可是大家来到这个时代,谁都想做出一番事业,跟着公司大干一场。生活福利方面的优厚,也弥补不了他们心里的失落。
自从李明向所有员工通报了公司准备开发河套根据地的事情,吕永仁的心思就活了。虽然随着公司越来越好,员工的各方面生活条件,照比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他这两年却过得不怎么顺心,所以他决定报名去河套根据地,希望在那里从头做起,重新在公司找到自己的位置。
虽然吕永仁心里有了主意,但他还要和家里的芽子好好的谈一下。这些年他的家里还是芽子一个人,两人已经有了一对儿女,生活得很幸福。如果他去了河套根据地,至少这两年他和妻儿要过分居两地的日子。
晚上下班后,他直接回到了自己在沈阳的四合院,刚一进院子,芽子就笑呵呵的迎了上来,接过他手中的包,对他微微的鞠躬,然后恭敬地说道:“您回来了,今天辛苦了吧。”
这么多年,每当吕永仁回到家,芽子都是像这样迎接他的到来。吕永仁说了几次,可是芽子还依然如故,他也就不在管了。
这时,儿子和女儿也跑了出来,欢快地喊道:“爸爸回来了……”
看着一对儿女,吕永仁哈哈大笑着把他抱起来,和他们在院子里玩了起来。原本宁静的小院,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芽子则是抱着皮包,站在旁边满脸幸福的看着他们。
吕永仁和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就回到屋里,芽子已经为他放好了洗澡水。等他洗完澡,芽子已经准备好了饭菜,一家四口坐在一起幸福的吃着晚饭。
直到晚上临睡前,吕永仁才轻轻搂过旁边的芽子,叹了口气道:“我想换个工作岗位。”
芽子趴在吕永仁的怀里,笑着道:“夫君是这个世上最好的,到了哪里都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听了芽子的话,他苦笑着道:“公司最近准备开发一个新的根据地,那里的条件很艰苦,我准备去那里工作。但……但如果我去了那里,就要离开家,这两年恐怕就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了。”
听了吕永仁的话,怀里的女人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半天都没有了说话。吕永仁心里突然泛起一股难以割舍的心情,感觉这么做对家人是不是太残忍了。
过了一会儿,芽子才喃喃的道:“我知道这两年您一直都不开心,如果换个工作能让您开心那就换吧。”
吕永仁愣了,自己一直在尽力掩饰,可还是瞒不了芽子。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几年,对方这么可能不明白自己的感受。
他紧了紧怀里的女人,两人就这么抱着相拥在一起,屋子里也瞬间弥漫起一阵莫名的伤感……
第664章 想来的人
当吕永仁走进北上集团军司令部的时候,李明正在和胡伟几人在一起。吕永仁看到大家都在忙,就在屋里找了个椅子,坐在那里耐心的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李明才抬头看到了吕永仁,就走过来,紧紧的握住吕永仁的手,笑着道:“老吕,你今天怎么有时间来看我了。”
在海参崴的时候,李明和吕永仁是邻居,两人也算比较熟悉。当年李明经常不在家,吕永仁经常让芽子去李明家陪伴花子,李明一直都比较感激。
他一直想找机会把这个人情还上,可这些年工作那么忙,一直就没什么机会。吕永仁这些年从来没有求过李明什么事,自从公司搬到辽东,两人倒是也没有这么见过面。
胡伟他们看到吕永仁,心里也比较高兴,知道又一个民委会的员工来河套根据地筹备小组了。这几天只有稀稀落落的来了几个人,大家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
吕永仁笑着和大家打了下招呼,就对李明说道:“我是来报到的,希望去河套根据地工作。只是我的专业,到了根据地恐怕发挥不了什么特长,还希望大家的帮助。”
胡伟走过来,也握住吕永仁的手,笑着道:“欢迎你啊,河套根据地初期的工作很艰苦,谢谢你的支持啊。到了河套根据地,什么特长也没有用,只要能吃得起苦就行。”
听了胡伟的话,吕永仁满脸涨红的道:“请诸位领导放心,我不怕吃苦,组织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李明看着吕永仁,心里也非常欣慰。他对吕永仁还是比较了解的,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只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再加上性格有些内向,从来也不会主动为自己争取什么,所以在公司内部一直不怎么起眼。如果在某些关键位置上锻炼一下,绝对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想到这里,李明转身对胡伟说道:“老胡,吕永仁同志虽然工作经验有些不足,但为人非常踏实,我把他交给你了,你一定要把他带出来。”
他说到这里,有转过头对吕永仁说道:“以后你就跟着老胡,但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工作狂一般人可受不了,你现在可要想好,后悔还来得及。”
大家听了他的话,都笑了起来。吕永仁的脸更红了,他连忙表态道:“请组织放心,我一定向胡常委好好学习,绝对不会拖大家的后腿。”
他们正说话的功夫,门外又走进一个人,大家转过头一看,原来这个人是公司的穿越前辈林菁华。李明和胡伟看到他都愣住了。
林菁华进屋就对李明笑着道:“李司令,我老林投奔你来了。”
李明这才明白过来,连忙走上去握住他的手,哈哈笑道:“欢迎欢迎,我们河套根据地筹备小组,现在是人丁稀薄,老林你能来,可解决了我们大问题了。”
大家对林菁华的印象还停留在山东行动那时候,后来就看不见他了。没想到这一次他居然来这里报到,想和大家一起去河套根据地。
其实林菁华自从到了远东,民委会几个常委经过研究,就把他安排到了农林部。因为别的部门实在是没有他的位置。怕他对远东的工作流程不熟悉,所以一直让他跟着农林部的员工,在基层的田间地头边学边干。
可他到了基层的大队支队,觉得自己更适合在基层工作,于是就离开了农林部,主动找到王和,要求去基层工作,王和他们几个常委一商量,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把他安排在山陕流民集中的一个支队部做副支队长。
林菁华倒是比较喜欢这个工作,对这个工作干的也得心应手,凭着他一口山西方言,来自山陕的流民们对他都比较亲切,他在基层工作了几年,干得也很舒心,后来还提升了支队长。
但后期公司为了大力培养基层的移民员工,各个支队的支队长和政委逐步都由移民员工来担任,林菁华也随之进了机关。做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到了机关舒服倒是舒服了,可也不会玩了,这两年过得也挺不自在的。听说公司要开发河套根据地,他就动心了,于是就过来报到了。
李明和胡伟对林菁华的到来,倒也比较欢迎,这家伙一口到现在都没有变的山西方言,而且在基层有过实际工作经验,去河套还真挺适合。
林菁华听到李明如此说,也激动地说道:“我老林没什么能耐,呆在公司这里是真的帮不上什么忙,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看着别的同志每天干得热火朝天,我在旁边帮不上忙着急啊,连睡觉都睡不踏实。我一听你们这里找人,就赶紧着跑来了。我合计着你们去河套根据地创业,以后收拢流民的时候,我也能出一把力气。李司令,以后有什么工作,你尽管吩咐,苦活累活我老林都不怕,就是怕天天闲着。”
胡伟笑着道:“老林,家里嫂子那里的工作做好了吗?我们这一去,抛下老婆孩子,可能这一两年都回不来了,家里若是安排不好,我们可不敢把你带走。”
林菁华一瞪眼道:“她敢,来了组织这里,天天日子过得那么好,两个娃子还都上了学堂,还有什么不知足。那老娘们要是敢说个不字,老子揍死她。”
大家正在这里聊呢,门外又来了人,李明转过头一看,连忙几步迎了上去。原来来人是建委副主任任朝新,他进屋就热情的和李明、胡伟等人握手拥抱。
李明和胡伟都有点蒙,要说任朝新想去根据地那是扯淡,就算他想去,公司都不能答应。他可是公司的能人,目前公司多少工程还等着他张罗呢,少了谁都行,就是少不了他。
任朝新和大家寒暄一番,就直接把李明叫了出去。李明也奇怪呢,老任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