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再一次笑了起来,如果控制了大明北方草原,那远东今后入主中原,就多了很多的途径。从南到北各个方向可以任由远东军选择。
  王和叹了口气道:“接下来就是接连十几年的崇祯大旱了,公司虽然做好了准备,决定大规模的接收来自大明各地的流民,但和数千万受灾的流民相比,每年接收几十万近百万的流民,根本是杯水车薪。”
  大家听了王和的话,都沉默了。今后几年,整个大明的北方,将是一副人间地狱,饿殍千里,寸草不生,无数流民相扶死去,甚至还有无数人吃人的惨剧发生。
  李明突然站了起来,走到会议室旁边的地图前看了很久。大家面面相觑,都被他的举动弄得一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直到几分钟后,李明突然兴奋的转过身,然后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激动地说道:“大家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第656章 河套(一)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全都站了起来,走到那幅地图的前面,想看看李明说的是什么地方。高建国皱着眉头道:“李明,这里不是河套吗……”
  高建国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因为他已经猜出李明的心思了。明年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就要西进漠南蒙古,土默特部的归化城和河套的鄂尔多斯部,是远东重点打击的目标。如果远东在河套平原建立一个根据地,然后南下去山陕地区收拢流民,那绝对是事半功倍。
  不光如此,河套地区的位置非常重要,远东若是在那里站住脚,那对将来的意义可就大了。
  王和也笑着道:“李明,你这个想法不错,河套还真是个好地方啊。”
  李明指着地图上的河套地区,兴奋地说道:“河套三面有黄河环绕,水草丰美,冬季气候较温暖,夏季凉爽,极宜于畜牧业。这里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民间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等说法。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现代社会的河套地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有可耕地960多万亩,已开垦近500万亩。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糜黍、胡麻、甜菜、酒花、葵花籽等作物,被誉为‘塞上谷仓’、‘塞上江南’。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熟知明清史的李玉坤,也点了点头道:“河套地区原本为大明所控制,朱元璋曾在那里设立了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防卫线。永乐造反借用了原属宁王的蒙古护卫,后来为了酬谢他们,同时也因为撤销各王爷的军队,大宁卫迁到河北保定,将原来的大宁卫的地盘作为酬谢给了朵颜三卫蒙古人。
  大宁和东胜都没有了以后,开平独木难支,终在宣德五年内迁。从此,明朝基本疆域彻底退到长城一线。因此,有人认为放弃东胜卫是永乐的一大失策,不过,虽然永乐收缩了防线,但是同时他把首都迁到了北京。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属于不同时期战略思想的不同展现。但是,同时也说明朝的军事战略已经从‘全面进攻’改为‘重点防守’。
  公元1461年,鞑靼部的孛来多次侵扰明朝西北地区,入寇永昌和甘州,后被凉州都督毛忠打得大败,孛来遣使向明朝求和,恳求入贡。明英宗朱祁镇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是孛来入贡有一个要求,就是由陕西兰县入关纳贡。原先蒙古部落进入内地纳贡,都是从山西大同进京城,大同是明边防重镇,守卫森严,而兰县是进入河套草原的必经之路。
  鞑靼部的孛来使团经兰县入贡,然后返回河套平原就不走了,并在这里定居下来。后来盘踞在这里的蒙古人越来越多,中原地区每到秋收的时候,鞑靼部就成群结队出去抢。
  蒙古军事力量自占领河套地区后,从此河套就成了蒙古骚扰明朝内地的一个主要基地,而‘套寇’也就成了明朝中期的主要边患。蒙古诸部年年深入明朝边地,杀烧抢掠,但当时的明朝政府无力收复河套,边患一直影响到明武宗期间。明穆宗时期的‘俺答封贡’以后,明朝才和蒙古的关系缓和。
  河套地区是中原朝代必争之地,没有了河套北方游牧骑兵就可长驱直入。河套地区在永乐年间就已经事实上主动被明朝放弃了。因此大同宣化一线长城变成为前线,这才有土木堡之败。”
  乔海鹏想了下道:“消灭了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和归化城的土默特部,我们还可以通过黄河水路,向河套地区运送各种物资,现代社会那里盛产煤炭,我们可以派过去一批内河蒸汽甲板驳船,作为那里的水上交通工具,那里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可以作为公司各种蒸汽设备的动力燃料。”
  郭松摇了摇头,苦笑道:“河套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望关中、中原,居高临下。对中原王朝来说,控制河套,则可以以阴山为屏障,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保证关中、中原地区的安全。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占据了河套,则可以作为根据地,南下关中,逐鹿中原,势如破竹。我真搞不懂,大明当年怎么就放弃了呢。如果在那里移民戍边,大肆屯田,绝对可以将漠南蒙古挡在阴山以北。还有便利的黄河水路,无论是调兵还是运送物资,都会非常便捷。大明对北方蒙古势必会利于不败之地。”
  李玉坤也感慨道:“其实以永乐当年的布局来看,依托北京这样坚固的城池,并且集中了全国的精锐兵力,离长城只有几十里路,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没有失败的道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不懂军事的人胡乱指挥,不带干粮就敢出远门去打仗,土木堡一战,大明全部精锐一朝丧尽。其实后来大明也曾有人提出收服河套地区的建议,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明朝廷中展开‘复套’争论,经过长期争论,主张‘复套’的代表人物曾铣被逮捕,夏言则被免职后杀掉,‘复套’之议就这样结束。河套地区也成为鄂尔多斯部稳定的驻牧地。”
  王和看到大家都很兴奋,就笑着说道:“那我们就在发动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之前,制定一个完善的行动计划。虽然这个思路不错,但我得提醒大家,那里距离我们公司太远了,就算有黄河水道,可公司依然无法对河套地区进行全方位的支援。所以河套根据地的建设之初,工作将会面临很多困难,而且那里的环境会非常恶劣。大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那里建设根据地,可能比我们刚来海参威的创业阶段还要艰苦,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第657章 河套(二)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胡伟,微笑着道:“那就派我去吧……”
  王和一听摇头说道:“老胡,你负责的移民工作很重要,辽东这里还离不开你。”
  胡伟摆了摆手,笑着道:“我领导的移民工作组,这两年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移民员工,很多人都能独当一面。目前辽东的移民工作,已经形成了完善系统的制度,我的几个副手,完全可以胜任我的工作。辽东的移民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所以我想去河套根据地,主持那里的民政工作。”
  大家听了胡伟的话,都笑了起来。对于工作狂来说,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是能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工作是他最大的快乐,无论多么艰巨的任务,胡伟可能都是以通关打怪的心态来面对的。
  李明也笑着道:“老胡,我也去河套和你搭班子吧。”
  胡伟酷酷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那好,你主持根据地的全面工作,我会尽力协助你。”
  高建国被两人气乐了,他一摆手道:“你们俩现在就给自己封官,是不是早了点儿啊。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这个计划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不知道呢,你们俩先沉住气好不好。”
  李明和胡伟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都不说话了。大家也都忍着笑,开始研究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在河套地区建立根据地,虽然设想很好,但实施起来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乔海鹏皱着眉头道:“对了,我对黄河水运的情况不了解,但是我听说古代黄河中下游水运,在壶口瀑布那里一般的船过不去,古时候好像还需要‘旱地行船’,我们是不是找个了解那里情况的公司员工问询一下。”
  大家听了他的话,心里都不由得一沉。在座的几位常委,都不是西北人,而且对黄河航运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大家都没办法发表意见。
  王和看到大家的表情,想了下道:“港务局局长陈宏,他这几天正好在沈阳,我们还是把他找来,征询一下他的意见吧。”
  不一会儿,陈宏就来到了会议室。当他听到大家的想法以后,顿时苦笑道:“你们的意思是让公司的船队通过云梯关入黄河,然后把物资沿着黄河水道送到河套根据地?”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王和笑着道:“我们对黄河水道的情况,并不了解,难道……”
  陈宏来到地图的前面,指着地图上黄河中游地区说道:“虽然我以前对黄河的内河航运不是很了解,但来这个时代之前,我也专门做过研究,多少知道一些,大家恐怕要失望了。黄河北干流段是山西省与内蒙古、山西省与陕西省之间的界河。其直接腹地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延安、渭南。
  由于此段地形十分复杂,沿河修路十分困难,致使南北交通成为‘死角’地带。而黄河恰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区位穿越,利用黄河开辟的水上运输路线,既可避免在千沟万壑上开山、架桥,又不需要占用耕地和迁移人口,不失为一条花钱少、见效快的发展交通的较好途径。
  黄河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以河、渭和鸿沟水系为主,形成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水运网络。隋唐五代和两宋,黄河晋陕峡谷的水运很发达,黄河槽运进入到鼎盛时期,曾对内蒙古和中原、陕西和山西等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黄河晋陕峡谷最大的水运障碍是壶口瀑布,壶口这个地方,由于风高浪急,瀑布落差巨大,过往船只根本无法通过,以目前的条件,通过壶口瀑布只有采用‘旱地行船’的方法。
  所谓的‘旱地行船’,就是船夫们在壶口瀑布以北三四百米水流较缓的地方,提前把船停泊靠岸,然后卸下货物,雇用毛驴把货物驮到壶口瀑布下游水流平缓的‘忒口’,再雇用附近村民把船从石岸上也拉到‘忒口’,再把船推入水装上货物继续南行。
  除了壶口瀑布,还有就是三门峡河段也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由于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使隋唐以后本来就难以通行的三门峡地区,如今更难以通行了。所以大家想通过黄河水道向河套大规模运送物资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大家听了陈宏的话,脸色都变得难看了起来。如果没有水运的支持,想要把物资运到河套根据地那就太难了。建立河套根据地,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援,而且收拢流民也需要海量的粮食。没有黄河水道的水运支持,单凭陆路根本无法满足根据地初期的物资的需求。
  李明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说道:“看来河套根据地的可行性,还有待商榷啊。”
  高建国摇了摇头道:“就算黄河水路无法向河套运送物资,我们也要开发河套根据地。明年公司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就将扫荡整个漠南蒙古,面对这么大的一片地域,公司也必须在北方草原建立几个守备区,归化城就是我们之前选定的一个地方。但河套地区明显要比归化城优越很多,不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水草丰美,非常适合屯田。此时正值崇祯大旱,北方数省在未来几年,会有大批百姓受灾,我们远东虽然竭尽全力收拢流民,但依然是杯水车薪。如果我们在河套建立根据地,就可以组织流民在那里屯田,这样一来就能救活更多的流民。”
  王和也笑着道:“河套平原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如果我们能在河套地区屯田成功,那我们在山陕移民的成本将会大大的降低。我们争取在几年之内,把这个被称作是‘塞上江南’的河套地区,建设成我们远东的另一个粮仓。”


第658章 河套
  接下来大家都发表了看法,毕竟河套根据地若是能够开发出来,对远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光是那里的农业资源,和现代社会的包头钢铁厂,以及储量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就让大家非常感兴趣。
  乔海鹏想了下道:“其实我们可以在河套地区修建一个造船厂,目前公司制造的蒸汽动力机组,都是以标准化构件组成,只要将蒸汽机的散件和船只的重要部件运到河套地区,我们完全可以在当地伐木自行组装内河蒸汽甲板驳船。而且现代社会包头附近的凯越露天煤矿、海柳树大场新露天煤矿,都是极易开采的煤炭矿区。起码我们在河套根据地的建设初期,各种蒸汽设备所需的动力煤,还是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
  胡伟也说道:“我们在建设河套根据地的初期,可少量的收拢一些流民,然后在农林部员工的指导下开荒种田。等第一茬地瓜、马铃薯和玉米收获了以后,在以此为基础,慢慢加大流民的引进数量。力求打好基础,争取在两年内,具备大规模接受流民的能力。”
  王和感慨地说道:“这样一来,河套根据地初期建设阶段,物资肯定无法全方位保障,在河套根据地的创业的同志们,条件就更加的艰苦了。”
  其他常委听了也深以为然,河套地区如今就是一片荒芜,大明放弃河套以后,那里汉人已经绝迹,现在占据那里的是蒙古鄂尔多斯部。除了草原和蒙古人,其他的要什么没什么,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虽然当年公司先遣队穿越虫洞到达海参崴的时候,海参崴同样也是一片荒芜,但海参崴当时却能得到现代社会的大力支援,不论是物资还是人员都随时可以利用虫洞进行支援。
  可是现在河套地区就没有那个条件了,孤悬西北,没有了黄河水道的水运支持,根据地的各种物资肯定跟不上。河套根据地第一年的建设,将面临着很多困难。好在距离北上战役的第二阶段战役的实施,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就着手准备的话还来得及。
  远东公司董事局的几个常委研究了一天,然后就召集董事局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商讨开发河套根据地的事宜。但王和刚把情况陈述完,就在董事局委员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委员们的意见分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委员对开发河套根据地的想法持怀疑态度,他们并不支持公司现在浪费不必要的资源,开发河套根据地。
  会议一度陷入了不断争执的局面,高建国看到会议室有些混乱,就一拍桌子怒道:“都喊什么,有什么想法一个个来,别弄得跟自由市场似的。”
  王和也笑着道:“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我们董事局委员会,也要充分的民主,不会不顾忌大家的意见。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但注意会议纪律,发言之前要举手,还有就是要尊重其他同志的发言,不得任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会议室顿时安静了下来,但很多委员都举起了手,高建国指着最边上的一名委员说道:“从你开始,按照顺序一个个来。”
  那名委员站了起来陈述者自己的观点,他激动地说道:“别的我不想多说,公司现在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辽东,开发河套根据地,势必会牵扯公司大量的精力。我认为耗费不必要的资源,去经营一块毫无意义的飞地是没有意义的。目前公司开发辽东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足够的人口,可现在我们还要把山陕的流民安置在河套地区,这是无谓的资源浪费。”
  他刚坐下旁边的一名委员就站了起来,他沉声说道:“我同意公司开发河套根据地,从几年冬天开始,崇祯大旱造成的大规模流民潮就会出现,公司现在接收流民的能有极其有限,而且移民的成本也非常高。就算我们尽最大努力去收拢流民,还是会有绝大多数大明北方的流民,因为得不到安置而死去。与其让他们活活饿死,还不如就近把他们安置在河套地区。我们可以组织流民在河套根据地屯田,充分发掘那里的农牧业资源。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实施北上计划的第三阶段战役,如果我们成功的开发了河套根据地的各项资源,公司以后就在西北地区拥有一个粮仓。今后公司无论是北上漠北,还是沿着河西走廊西进新疆,河套根据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一时间会议室里的委员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高建国和王和等几位常委也分别发表了意见,轮到李明的时候,他也说了自己的想法。
  “开发河套根据地的想法,是我最先提出来的,我也说说我的想法吧。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我并不完全认同,我们不要把思维局限在辽东一地,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全局。公司大规模从大明各地移民辽东,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建设开发辽东,也是为了今后入主中原做准备。公司实施北上计划的第二阶段战役以后,北方大片的草原将成为我们远东的牧场,河套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河套建立一个守备区也未尝不可。既然这个想法是我提出来的,那我在这里表个态,如果这个提议在表决中通过,我将去河套地区主持工作。而且我在这里保证,会以公司大局为重,绝对不会无谓的浪费公司的资源。”
  大家听了李明的话,都沉默了下来。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开发河套根据地的想法,是李明提出来的。而且他还将亲自去河套根据地创业,要知道那里的条件可是极其艰苦。
  胡伟也站了起来,他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想法,只是沉声说道:“如果决议通过,我也希望去河套地区创业,和李明一起搭班子,共同建设开发河套根据地。我也表个态,河套根据地对物资的要求不会太高,更不会无谓耗费公司的资源。”
  等到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看法,王和看了大家一眼,然后微笑着道:“如果大家没有什么补充的,我们现在就开始表决吧……”


第659章 河套(四)
  表决的结果出来了,最后开发河套根据地的计划,以微弱的票数获得通过。既然计划通过了董事局委员会的决议,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开始继续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
  成立河套根据地守备区和管委会,李明将担任河套守备区司令员,胡伟担任河套根据地管委会主任。他们俩将组建河套根据地筹备办公室,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制定根据地的规划。
  李明和胡伟已经分别表态,为了不影响公司各方面的工作,根据地建设初期将不会过多的占用公司的资源。这也让那些投反对票的委员们说不出什么,所以接下来关于河套根据地的几个表决,都是全票通过。
  散会后几名常委又坐在了一起,高建国对李明和胡伟笑道:“你们先把根据地的筹备小组搞起来,既然计划通过了表决,那公司就会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你们对物资和人员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出来。”
  王和也说道:“你们放心大胆的干,公司各个部门都会积极的支持你们。你们俩去河套艰苦创业,我们却躲在后面享福,实在是惭愧啊。”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也开始纷纷表达了对李明和胡伟的支持。
  李明想了下道:“我觉得根据地建设初期,不宜过多的投入,只要先期满足根据地的正常运转即可。但是流民的收拢工作,就要等到第二年才能实施了。我们会在最短时间里做到粮食自给自足,争取明年抢种一些地瓜和土豆,为第二年收拢流民做准备。所以根据地目前对物资的需求,并不是你们急迫。对于根据地初期建设的人员,对公司内部的员工,我也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毕竟那里条件很艰苦,我们也不能强人所难。如果实在没人去,我们干脆在公司抽调一批移民员工岁我们俩去河套。”
  胡伟也跟着说道:“第一年做好根据地的基础建设,第二年少量的收拢流民屯田,以后再逐年加大收拢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粮食问题,从辽东运粮去河套地区,成本太高不划算,而大明北方数省今后也是连年干旱,想要从大明弄到粮食也绝非易事。”
  李明突然笑着道:“其实大明从来都不缺粮食,就算是山西陕西,就算连年干旱,同样不缺粮食。但粮食都在那些地主士绅的手里,越是灾年他们越不会卖粮,都在坐等粮食炒到天价。每到灾年荒年,老百姓四处逃荒,大多饿死异乡,可是地主士绅阶级却过得很滋润。不但他们家中存着的粮食能大赚一笔,还能趁机兼并大批的土地。地主士绅天天求神拜佛的盼着灾年,每到这个这样的年景,也是他们发财的时候。其实我心中已经有了想法,那就是山陕一带的进行调查取证,选择一些民愤极大的地主士绅、土匪黑帮,对他们采取行动,以此解决根据地初期的粮食缺口。”
  高建国点了点头,笑着道:“这个办法好,山西范永斗等这八家巨富皇商,按照现代社会的说法,就是名副其实的汉奸,早在满洲人入关前,他们的商队就经常往返于关内关外。在正常贸易之外,暗中为满洲人输送军需物资,提供关内各种情报。满清入关后,顺治没忘为己入主中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家,在紫禁城便殿设宴,亲自召见了他们,并赐给马褂汉奸服。顺治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顺治便将他们封为满清的‘皇商’。”
  乔海鹏也笑着道:“你们别忘了,我们扫荡了漠南蒙古各部,光是缴获草原上的牛羊就不计其数,难道还能饿死你们。你再带着部队化装成蒙古鞑子,将那八大晋商都给灭了,你们河套根据地不但不会耗费公司的资源,可能还会反哺公司呢。”
  胡伟脸色严肃地说道:“我们去河套艰苦创业,别的物资我们可以不要,但是蒸汽动力的发电机、抽水泵、木工机械和机械加工设备,这些不能少。还有就是河套根据地建设初期需要足够的技术工人,这几年公司培养了大量合格的产业工人,我们抽调一些人走,应该不会影响公司的建设吧?”
  大家被胡伟的话,弄得有些尴尬。董事局委员会表决的结果,让工作狂心里有了些情绪。几个常委一看,连忙纷纷表态,无论如何也要保障好河套根据地的物资。
  李玉坤转过头,对高建国问道:“老高,我们的大飞艇研发计划,最近有什么进展吗?明年就要开始实施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了,部队的战线很长,我们后勤部的压力不小啊,如果仅靠目前空军部目前的那些飞艇,那远远无法满足主力骑兵部队大范围、大纵深的长途奔袭作战所需的物资。”
  高建国摇了摇头,自嘲地说道:“刘贺、张江那帮知识分子,就烦的就是我们这些兵痞去问他们进度,我已经被那几个老家伙骂了几次,弄得我都不敢去问了。”
  “哈哈……”
  他的话让几个常委都笑了起来,公司要说不怕黑面神的人,也就是科委的几个老同志了。有几次当着很多人的面,把高建国训得很是下不来台,但黑面神还得陪着笑脸,规规矩矩的受着。谁让人家有学问呢,他们一帮人,可是公司的宝贝,大家都得当爷爷似的供起来。
  旁边的韩尚林笑着道:“前几天,我在沈阳碰到了大飞艇研发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我还和他聊了一会儿,也从侧面了解了一些大飞艇的进展。听他的意思,最新型的中型飞艇,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了,现在只是有些关键部件还在测试之中,据说今年样艇就能生产出来。”


第660章 35A式飞艇
  郭松也补充道:“我去年去了一次海参崴,专门去了起点镇飞艇研发中心,刘贺还专门给我介绍过几个型号的飞艇。据刘贺说,已经服役的两艘35式中型四发飞艇,经过空军部的长时间使用,深受空艇分队指战员的好评,但是当时海参崴材料研究所正在攻克2A12、2024、2A11等几种型号的铝合金,而且公司电解铝的产能也上不来,所以35式中型四发飞艇一直没有生产。
  预计今年飞艇研发中心的各个关键部件的材料,就能有所突破,将会大规模生产35式中型四发飞艇。新近生产的35式中型四发飞艇,被命名为35A式,照比原来的型号,在材料、发动机、蒙皮涂料等部件上都做了不少的改进。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飞艇的大梁桁条、隔框、骨架,甚至连吊舱都采用的是最新研制的新型铝合金材料,飞艇的外蒙皮和外层涂料都是由库页岛化工研究所最新研发的产品。海参崴动力研究院,也在35A式飞艇安装了经过改进的动力系统,由四部KAMAZ…740。75V8发动机组成,该发动机排量为11。76L,输出功率为440马力。
  动力研究所将这款发动机做了大幅度改进,充分了挖掘了它的潜力,将这款发动机的功率提高到480马力。并采用了新型铝合金螺旋桨,还有经过优化的传动系统和操纵系统,使35A式飞艇的性能和服役的两艘35式飞艇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
  现在大飞艇研发中心已经新建了几个飞艇装配车间,海参崴工业区的各个企业,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预计明年春天将生产三十艘以上35A式飞艇。
  事实证明,我们在现代社会的海参崴苏军仓库,购买的几千台各种型号的原苏军备用发动机,现在看来太英明了。最新式的六发、八发大型飞艇,也已经完成了图纸设计工作。化工研究所已经解决了大型安全氢气气囊的材料问题,未来的新式大型飞艇的性能将会更好,也会更加的安全。
  动力研究所成立了好几年,设计的几款相对简单的发动机,其中包括我军装备的212吉普车搭载的排量为2。4升的直列四缸汽油发动机,老解放CA10型搭载的5。6升直列六缸发动机,都是技术相对成熟,加工比较简单的发动机。
  虽然我们搞到了这几款发动机的全套图纸和技术参数,而且样品也做了几台,但是利用从现代社会带来的设备和材料组装出来,那就一点没问题,可是一旦使用这个时代的材料就不行,想要大批量生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还是出在材料和工艺上,主要是质量不稳定,使用寿命也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现在定型的只有两款柴油发动机,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主要用于柴油发电机、内河船只的动力系统和正在研制的手扶拖拉机,性能虽然差强人意,但胜在比较稳定,成本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