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自己的左膀右臂意见相左,李世民便把目光看向萧瑀,历史上李世民数度启用他为相不是没有原因的,他确实有才华,军事谋略上或许弱些,政治方面却略强于房玄龄和杜如晦。
“陛下,老臣觉得,若想使边寨民心安定,不再反复,驻军和富民乃是关键,是以,朝廷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军队能够长久的驻守当地,如何能够让当地百姓富裕起来?孙正明和李懋功所言,正好能做到这两点,朝廷何乐而不为呢!咱们只需要制定政策,保证这个计划能够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实施就好。”
萧瑀等于是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话做了个总结,按照朝廷和国家的需求制定政策,就能满足各方面,只是这样的话,李世民就不得不随了孙享福的意了。
其实,今时今日的孙享福何须贪污朝廷的一块田地,他这是故意做给李世民看的,目的就是要给李世民一个把自己留在朔州的借口,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倭国那边会这么快就做出回复,朝堂上魏征还火急火燎的要求皇帝恢复他的爵位。
所以,接下来李世民和三位大臣商量的方向就变了,孙享福原本的新丰县候没有了,变成了善阳县候,从富裕的关中一把甩到了贫穷的边地,虽然级别还是一样的,但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明眼人都看的到。
按照朝廷制度,县侯赐食邑千户,永业田一千四百亩,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李世民只是给了孙享福五百户的实食邑,要知道,好多国公的实食邑还不到千户呢!这方面算是对孙享福还是恩厚了,毕竟是把他给封到偏远贫穷的地方去了。
那么,加上佃户们的四千亩永业田,孙享福实际上在朔州就有五千四百亩田可以耕种。
当然,这还不算完,李世民还给他封了个朔州长史和屯田使的职务,职权跟扬州的武士彟一样,当然,扬州是上州,朔州是下州,所以级别差着好多级,孙享福这个朔州长史才正五品,与他的爵位的品级都差着好多级。
之后李世民怕魏征骂自己刻薄,特意划给了孙享福三万亩的职田。当然,这又是一个坑,李世民其实还想再多给些的,但又怕别人说自己给的太厚,不合制度。
精明如李世民,早就想到了一种新的剥削孙享福的办法。
就像幸福村一样,田地给孙享福的时候基本是荒地,但一年以后,这些荒地变成了人人向往的金疙瘩,这次在朔州给孙享福划那么多田,等他把田地种好了,把他往其它地方一调,由于职务变化,职田是要上交的,原本划给孙享福的只是荒地,但收回来的时候却是上好的良田,这笔买卖不要太划算。
笑眯眯的议定此事之后,李世民又就这些事给李绩去了一封长信,发展朔州之地事关重大,经营上,让他多听从孙正明的建议,渡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他差不多就可以班师回朝了,孙享福既然把王家牵扯进来,那在王家没有需求主动找朝廷开口之前,根本不需要驻军,让孙享福在当地组建一个团结营保持正常防卫就行。
令人比较意外的是,对于孙正明封善阳县候的事情,朝廷居然没有任何人出来反对,就算是魏征,也只是觉得这个地方有点对不起人,但想起那五百户的实食邑和三万亩的职田,他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当圣旨被用印传到幸福村的孙家的时候,愁容满面了一两个月的虞秀儿终于喜极而泣,不仅给了传旨的内侍重金相谢,还给全村上下所有人发了一贯钱的赏钱,要知道,幸福村加上雇工,现在常住人口可是过万,她这个当家主母一句话,一万多贯钱就花出去了。
对于这样的一个败家娘们,孙享福表示压力很大,不过这败家娘们真正败家的手段还在后面,她居然要求村里的工匠们帮她打造马车数百辆,准备在这大冷天的,搬家去朔州,这可是长安的一个大新闻,大家都因为感慨他们两口子的夫妻情深,而将搬家所需的物品低价售卖给了她。
第185章 去除枷锁
圣旨是在七天后抵达朔州的,孙享福想不到尉迟宝林会跟着宣旨的队伍一起来,不过等内侍们念完圣旨之后,他明白了,尉迟恭就是朔州善阳人,而自己所谓的善阳县候,就是封在他的老家。
善阳县位于朔州东南面,其县城位于桑干河边,前隋称之为神武城,不过大业年间一度被突厥攻破和统治,所谓的神武城早已名存实亡,破败的城廓里现在住着一千多户百姓,大多是像尉迟氏这样有胡人血统的人。
整个善阳县几乎没有耕地,由于周边水草丰茂,顽强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愿意以放牧为生,对于大唐,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归属感,因为自前隋以来,他们一度是被突厥人和梁师都这样的叛逆统治的。
“娘的个腿的,这次总算能把这玩意摘了,君买,给我把它拿去烧了。”
孙享福并没有因为自己得了一个县侯的爵位而有多么激动开心,最让他开心的只是脖子上的枷锁被摘除了。
“呵呵,孙侯爷,孙长史,老奴这里还有一道陛下的口谕呢!”
内侍说罢,眼神向周边的人看了看,顿时大家就都走开了,等孙享福拱手弯腰,作聆听状后,内侍才道,“陛下说:朕这次饶你,那是因为国家正需要你,朔州的差事你要是办不好,朕立马就撤了你爵位,用枷锁枷你一辈子。”
从李世民的语气中,孙猴子充分的感受到了李世民想给自己戴上金箍咒的意愿,这种收拾不了他的感觉让李世民非常不爽,有点像发小孩子脾气,犟住了。但也有可能,这是李世民越来越把他当自己人看了,只有把他当自己人看,才会这么没有遮拦的说话。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听完了口谕,孙享福无奈的表态道。
刚准备起身,那内侍却又道。“咱家这里还有皇后娘娘的口谕。”
“呃,那个,外臣恭听。”孙享福再度拱手弯腰道。
“娘娘说,一日为家臣,就得一辈子为皇家考虑,朔州之地产出的香料,要无偿供应宫中用度,算是对本宫这个昔日主母的孝敬。”
“那个,外臣问一句,宫中每年消耗香料几何?”
“呵呵,不多不多,三千石而已。”
“我。”
‘日’字孙享福还真不敢说出口,一年用三千石香料,你当粮食吃呢!三千石香料以市价拿出来销售的话,那可是几十万贯,长孙无忧真敢开这个口。
“我,我当是什么事呢!区区三千石香料,朔州之地供应的起。”孙享福急急的收住自己准备吐槽出来的脏话,来了个急转折道。
等朔州的香料种起来了,三千石香料不过是三千亩地的产出而已,现在自己的身份可不同了,是朔州的长史兼屯田使,在朝廷并没有派朔州刺史下来的情况下,他就是这里名正言顺的主官,李绩虽然是并州都督,但在他这个长史上任之后,也要将地方上的政治民生管理大权移交给他,有这么大的权利在,给后宫敬献三千石香料算的了什么。
“如此,娘娘就在长安,静等侯爷的香料了。”
孙享福原本就是家臣出生,是以,内侍们把他当自己人看,说完正事,又将长安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跟孙享福聊了聊,其实是孙享福主动问的,就是有关倭国使者明年来长安的一些消息,他可是为了倭国人的事,受了不少苦,可不能让这些苦白受。
等送走了内侍,孙享福才在死囚营一干人等的欢呼声中下令摆酒置宴,此次内侍可不是只为了孙享福一人前来宣旨,死囚营的人此番有功于朝,罪减两等,改死刑为流放充边,而这流放之地,正是朔州,所以,以后他们就是孙享福治下之民了。
“孙兄,小弟以后可也是你治下武官了。”
等内侍走了,尉迟宝林才有机会跟孙享福说话,这个日渐壮实的小伙子也算是孙享福的老交情了,但听说他是来朔州当官的,孙享福倒是有些意外。
“你今年好像才十四岁吧!来朔州当什么官?”
“嘿嘿,小弟可是五岁的时候就有翊麾校尉的武散官身份了,现在,不过是名副其实而已。”
孙享福险些忘记尉迟宝林是个官二代了,这个时时期的官二代,尤其是将门的二代,都是从出生的时候就挂一个散官头衔的,这就是所谓的封妻荫子。
尉迟恭的功劳很大,所以,李世民对于他儿子的封赏也很高,翊麾校尉是正七品上的武散官衔,如果给他这个级别给他实权,那么他在朔州朔州团结营的编制中,差不多可以可以做到二三把手了,毕竟,下州结营校尉的级别才从六品上。
当然,具体担任什么职务,在没有刺史的情况下,还得孙享福这个长史来安排,没办法,唐代的地方官就是有这么大的权利,这也是唐朝走向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刺史主管一州之地的所有军政要务,节度使的权利更大,有的甚至管一道甚至几道的军政大权,太宗时期控制的很好,一般都是由在长安的王公大臣遥领地方,高宗以后,就逐渐被玩坏了。
拍了拍尉迟宝林厚实的肩膀,孙享福大笑道,“那正好,你以后就跟哥混了,吃完这顿酒,咱们就是李都督帅营办理交接。”
“那是,程处默那小子想来还来不了呢!你还不知道吧!他被陛下派去银州团结营当副尉了,我来朔州,你至少给我弄个副尉当当吧!”尉迟宝林朝孙享福挤了挤眉眼道。
这俩货的攀比之心是家族遗传的,目前这个年纪,估计把对方比下去就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孙享福对此也不好多说什么,银州和朔州一样,属于边塞下州,校尉和副尉一级的军官都在六七品左右,实际领兵人数,则是看刺史怎么分派,这也就是他们老爹的级别高,不然,谁也不会将军队的管理权交给这种半大小子来玩的。
“副尉现在你就别想了,还是从旅帅干起吧!咱们朔州的形势复杂,回纥部和薛延陀部离咱这可都不远,随时有开战的可能,这军队的主官,还得大都督给我派几个老成持重的,你可以先跟他们锻炼一段时间,等大都督走了,我再给你升官。”孙享福如实道。
闻言,尉迟宝林面色一苦,从长安出发时的美梦破灭了,从现在开始,他就只能盼望着李绩早点班师回朝了。
第186章 新官上任(加更一小章求月票)
进了李绩的帅帐,孙享福才知道朔州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简单的来说,就是乱,复杂点来说,就是要什么没什么。
梁洛仁诛杀梁师都的时候把他的一干心腹基本都杀光了,这些人当时可都是朔州的主要官员,而梁洛仁为什么反叛梁师都,除了看清了大势,还不是因为属下的兵将穷苦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才鼓捣的。
而对于梁洛仁这样的叛主之人,李世民自然是瞧不上眼的,也不可能让在待在边寨带兵,所以,封了他一个县公的爵位,把他弄到右骁卫当一个没有实权的将军去了。
那么,朔州目前面临的第一个情况就是,文武官员,都没有人。
第二个情况就是,府库的粮草储备不足。
这里储备的粮食用来养活朔州原来的几千马还勉强过的去,现在朝廷大军光骑兵就有一万多,加上步兵和民夫,足有三万多人,朔州之地原本就五万人都不到,一下增加了近一倍,粮草够吃才怪。所以,粮食缺口巨大。
不仅如此,从这几天李绩调查的民情来看,朔州各地百姓家中的存粮备草皆不足,很难支撑到明年三月冰雪融化,更加别说秋收,朝廷中途如果不赈济,那么,一万三千多户百姓,到明年开春的时候,还有没有一万户都说不好了,这就是梁师都为什么经意了朔州十多年,反倒把朔州从三万多户搞成了一万多户的原因。
孙享福既然接了皇帝的旨,那么这些问题就是他面临的问题了,李绩似乎没有一点要帮他分担的意思,只是按照朔州的地盘,给他组建了一个规模为三千人的团结营。
主将是李绩属下的一个老军伍,叫郭破。副尉和旅帅,百夫长,大多是由郭破原先的属下担任,至于兵丁,则大部份是从梁洛仁的旧部中抽的壮丁,整个朔州军,也就这两千来青壮被留下来当兵了,其余的全部会发还为民。
孙享福觉得李绩给自己派的这个主将的名字很晦气,反着念,正如朔州目前的状况一样,是给破锅,还被自己背上了。
“那什么,去死囚营把老唐给我找来搭把手。”
说到政治,还得靠文人,在这方面,孙享福其实是有捷径可走的,只要他去信一封给王旭,王旭分分钟能给他派一百个能够识文断字的人过来,可这样,孙享福就有被架空的危险,他可不想朔州整个变成王家的。
所以,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在广州做了多年长史的唐奉义,孙享福自己没做过地方官,地方官衙门有些什么设置他都不懂,所以这方面得靠老唐。
另外,孙享福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出个榜招贤,只要能识文断字的,都可以来官府为吏,多多益善,现在也顾不得什么才能的问题了。
“郭校尉,团结营的事情,本官就全权委于你手了,三千士兵的装备,你可自去武库调拨,至于如何驻守,尽快给本官拿个章程出来。”
孙享福是战场白痴,不懂得治军,更不懂得指挥打仗,但他懂得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才官理,除了帮席君买走后门弄了个骑兵副尉的职务之外,对于郭破,他是充分放权的。
“启禀孙长史,这几日末将对朔州各地已经有过一次巡视,四县之中,善阳县全部与突厥交界,大部份区域又都是草原,最难防备,是以,应该配备全骑至少三营人马。马邑城周边有部分区域毗邻草原,但城池坚固,可派两营步兵守城,一营骑兵为机动。
至于山阴县,怀仁县和应县,都在防御线以内,只需派一骑兵旅帅领兵配合县衙的衙役缉拿盗匪就成。”
大唐一营的编制大约是五百人,一旅则是三百人,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值,郭破这么一说,孙享福就懂他的意思了,机动部队放在孤悬在外的善阳县,防守部队放在马邑城,至于防线内的三个县,派一旅骑兵巡逻,缉拿盗匪就好。
“行,按照你的意思办吧!军队派下去之后,立即张榜地方,招募人才,同时,让没有户籍的百姓到官府上户籍,告诉他们,上了户籍的百姓,不仅三年不用交税,还得获得朝廷划分的永业田,今冬开始,每户每月会发煤炭百斤。”
对于新收复过来的地方,朝廷一般都有免税的政策,朔州的实际情况李绩已经跟李世民说清楚了,是以,李世民给了这里三年的免税期,当然,他让长孙皇后从孙享福这里要的东西,可比一个上州的财税也不差。
孙享福此举,自然是想当地百姓的民心快速安定下来,要知道,他们可是被梁师都统治了十多年。
而所谓的发煤炭百斤,不过是就地取材而已,山西煤炭遍地都是,只是百姓们并不怎么懂得使用,这玩意很容易中毒死人,护卫们几天前就在马邑周边发现了几处大型的煤矿,组织人手去开采了些来,目前,马邑城内的煤炭作坊里,已经弄出了蜂窝煤,只要到时候孙享福属下的工匠团队过来,那么,比较安全的煤炉子就会大批量的制造出来,毕竟整个朔州只有一万多户百姓,每家一个炉子,也就一万多个而已。
然而,粮食才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他就要找王旭帮忙了。
急匆匆的写了一封信,就见唐奉义双手拢在袖子里到了衙门大堂。
“孙长史找老夫何事?”
“明知故问,当然是帮忙了。”
“以什么名义?”
“长史幕僚怎么样?”
“可以倒是可以,我能提要求吗?”
“说。”
“能不能不让老夫住城门洞子了,梁师都修建了那么华丽的府邸,不让人住那不是浪费么。”
“你这贪官污吏,尽好享受了,也罢,通知兄弟们,今天都搬到梁师都,不,我的府上去居住吧!正好我这缺人手,大家都过来搭把手,不说能搏个大富大贵吧!在这朔州之地好好的生活下去却是没有问题的。”
孙享福一句话,梁师都王宫般的宅子就归他自己了,这就是权力的好处,不过富贵了他也没有忘记死囚营的那帮可怜人,这些人正是他在朔州可用的班底。
第187章 孙府迎客
有了两百多死囚的入住,死寂了半个多月的梁府终于变的热闹了起来,门前的牌匾被拆除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换上刻有‘孙府’两个字的大牌匾,连带着被拆除的还有门前两个大石狮,原因是雕刻的太吓人了,应该换萌一些的送子麒麟比较好,孙享福现在可还没有子嗣呢!
府邸占地面积很大,足有马邑城的五分之一,房舍住下三五千人孙享福估计都够,毕竟梁师都此前可是个带甲数万的一方势力,他是打算把这当王宫来建的。
府邸里并非完全没有人,梁洛仁当初只是杀死了梁师都的一干妻妾子嗣,一些跑不动的仆役下人都留在了府中,孙享福清点了一番之后,发现有老仆三十二人,老妇五十七人,给他们分派了一些洒扫的工作后,都留用了。
至于二百多死囚,孙享福也是不白白的把他们养在府上做门客的,孙享福挑出了其中三个识字的,让他们把每个人的特长都问清楚,记录下来,之后会有工作分配给他们,毕竟,只比传旨内侍晚了三天出发的虞秀儿很快就会到了。
她会带着数百工匠,以及一些自愿来朔州发展的幸福村的村民过来,要知道,幸福村的原住民里,就有好几户原先就是并州的,护卫队的家眷里,也有一些年轻人想出来闯荡一番的,跟过来不少,当然,主体人马还是会留在幸福村,哪里依旧是根基,由孙大力掌管着一切。
等孙享福领着人手把府邸收拾了个大概的时候,这些人马终于抵达马邑了。
“秀儿远来辛苦了。”
在城门口迎接到了一百多辆马车组成的队伍,孙享福总算安心不少。
“妾身这是嫁鸡随鸡······”
“打住,是嫁了侯爷,随侯爷,听说陛下给你封了三品诰命,今天这入城的大日子,怎么不穿诰命服?”
“妾身原本也是打算穿的,那成想这朔州竟然比关中还冷,穿着棉衣和皮裘,妾身都冷的发抖······”
“那咱们赶紧回府,烤烤火先。”
握住了虞秀儿的手,两口子就这么目无旁人的进了城,连一旁想插话的李淳风也插不进嘴了。
幸福村的孩子们没有来朔州,他们要继续留在长安学基础文学,有了好的基础,他们才能学习更高深的科学知识,不过马林,张全,王富,王贵等人都来了,他们胸前和背后大大的‘农’字还是很显眼的,如今他们手下带的学徒不少,有他们在幸福村,各工坊都能够正常的运转。
猫在门缝里看热闹的马邑城百姓里有少量认识这个字的,很快,孙享福的农门掌门的身份便在城里传开了,这让迷茫的朔州百姓心里多了一丝希望,有一个很会种田的主官给大家当家,明年大家伙应该不会饿肚子了吧!
风尘仆仆的赶路,大家伙都没怎么休息好,孙享福早就让府里的老仆们烧了热水,虞秀儿好好好的洗个澡,孙享福却是被春桃和红梅撵出了浴房,府邸大了就是这桩不好,有专门的浴房,甚至浴池,不像长安的孙府一样,浴桶直接放在卧室里的。
德叔来了之后,这府里的一应事物就交给他了,得知府里原本住了二百多死囚,谨慎的他将那些人都分配到了外院居住,那些人也都理解,毕竟是个侯爷了,府上总得有点规矩,不过孙享福劝了德叔,不要拿异样的眼光看他们,都是些苦命人而已,但这也改变不了德叔的意志。
很快,在德叔的分派下,包括唐奉义在内的这些人全部被分配到了外院,中院,则是幸福村的数百工匠居住,后宅的范围很大,但只有孙府原本的丫鬟仆役能够进出,千把人打散在这个新府邸之后,居然让人感觉空荡荡的。
“德叔,把梁师都原本用来议事的那片区域设置成公共区域吧!左右两侧的偏殿改建成食堂,在靠东边城墙的位置弄一个独立的大院给工匠们工作,哪里离居住区远些,护卫们也好单独看守。”
朔州天冷,注定了是要大量使用煤炭的,而工坊生产,这东西也必不可少,气味和工作时声会影响居住环境,以前在孙府,地方小,大家只能忍忍,现在有条件了,自然要弄的好些。
“这个老奴知道,咱们这次带了一百多车东西来,除了种子和粮食,还有整套整套的生产工具,歇过了这一两天,工匠们就会动手改造府邸,火炕和暖炉装上,大家就舒服了。”
“嗯,这些东西您老安排,三天后我会大量的从城中招雇工,老规矩,过冬也不能让大家闲着,账上的钱财您老管好,少爷我要花些冤枉钱了。”
“这个少爷放心,来的时候,夫人把望江楼和幸福村的分红带来了一大半,十多万贯,全部是现钱,还要岭南的粮食,也雇了船去运送,到洛阳上岸之后,会直接往朔州这边拉······”
有钱,有粮,这才是发展的关键,当然,就指着自家带来的这些东西,恐怕不能完全打开局面,还得招商引资,把经济盘活。
终于等到虞秀儿出浴了,孙享福火急火燎的就想往卧房跑,不过这时护卫张轲却是跑过来通报,王旭来了。
“靠,这家伙还真会挑时候,带来议事厅招呼吧!把咱府上带过来的好酒好肉弄些过去。”
欲求得不到释放的孙享福吐槽了一句,便心不甘情不愿的跑去招待王旭了,没办法,朔州的发展现在很重要,重要过了他的人伦大事。
王旭不是一个人来的,同来的还有七八个皮裘装扮的年轻人,一番介绍之后,孙享福便知道了,这些都是王家培育出来的读书人,王旭这是想安插他们在朔州当官。
跟李世民一样,有些时候,你想管理地方,就不得不跟这些掌握了知识的世家妥协,不然你就真找不到治理地方的人才,孙享福很大方的照单全收了,并且直接告诉他们,善阳,山阴,怀仁,应县这四县的县令,肯定是他们的,其余的人也不闲着,功曹,屯田副使的职务,孙享福像不要钱一样的,统统给了他们。
见到孙享福这么好说话,酒宴的场面就热闹了起来,有了这好的开端,王旭才好跟他谈正事。
“孙长史可想好了开年之后,如何发展朔州啊!”
“这不正好要和王公子商量么,善阳县外,千里沃土,不知道王公子能吃下几多?”
王旭闻言,淡定的脸上露出些许喜意。
“怎么吃?”
“农具耕牛齐备的话,两个壮丁,四十亩地。”
第188章 分田到户
“两个壮丁才四十亩地?”王旭闻言有些失望的道。
他王家的两个青壮农奴,每年至少得给王家种植两百亩地,一年到头基本不会消停,怎么到了孙享福这里,才四十亩,这差距可是太大了。
“怎么,王公子可是觉得少了?”
“少呀,太少了。怎么可能才四十亩呢!”
“呵呵,公子可算过,这四十亩地种出来的东西,价值几何?”
王旭可不知道孙享福要种的是香料,他还只当是普通农田,所以,当孙享福这么说的时候,他有些诧异的看向了孙享福。
“王公子,请菜。”
孙享福含笑的做了个请的手势,而他指向的餐盘,正是孜然烤羊肉,这道菜作为被北方人的王旭当然是经常吃,而且,他所吃的烤羊肉通常也都会放很多的香料。
起初他还没明白孙享福喊他吃菜的意思,不过孙府的菜品确实美味,就拿这道平时他常吃的烤羊肉来说,就鲜香的多。
“这道烤羊肉所用的香料,王公子知道多少钱一斤吗?”
“香料?”
“没错,本官想在草原上种植的农作物就是香料。”
孙享福为什么要种香料?这里面有很深层次的原因,香料对于肉食的辅助作用非常大,不仅是调味,还能减缓肉质的腐坏速度,对于草原上以肉为主食的游牧民族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可偏偏,这个东西它又吃不饱肚子。
如果草原上的当权者们习惯了吃添加过香料的牛羊肉,那么他们会越吃越穷,因为这东西贵啊!
而且,就算种植在草原上的香料被他们抢去了,损失的是王家啊!
再说了,他们把香料抢过去又吃不饱肚子,只会让他们更加的离不开香料。
这是一笔怎么算孙享福都不会亏的买卖,至少他借了王家的手,将自己的地盘向外延伸了,当然,如果王家能够摆平关外的几个游牧民族邻居,那么,整个朔州将会成为被王氏田地包围的内线,将会更加安稳。
“香料好,香料好啊!”
不仅是王旭,和他一起来的几个王氏子弟得知孙享福竟然会种香料,也是附和了起来,虽然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但还是知道香料这个东西在大唐卖的还是比较贵的。
“呵呵,一亩香料田至少可以产出一石多香料,那可是价值一百多贯,不知王公子家的田地,多少亩才能产出一百多贯啊!”
大唐今年的粮食价格大跳水,一亩地的产出五百钱都卖不到,孙享福要是真能种出香料来的话,那么一亩地产出的价值就相当于王氏二百多亩粮食田地的产出了,而如果两个壮丁就能打理四十亩香料田的话,那简直就是太划算了。
“好,四十亩就四十亩了,我王家开春之后,至少能给你提供四万青壮,届时,你就看人头划地吧!”王旭一拍案几笑道。
听到‘四万’这个数字,孙享福在心里猛抽了一口气,朔州之地,整个还不到五万人口,王旭一张嘴就给他弄四万青壮过来,这估计还是保证了他王家在关内土地的耕种之后能派出的人数,这份实力,也是没谁了,整个并州几郡,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他们王家控制之下。
四万人,那可是能够开荒八十万亩土地,八十万亩土地按照大唐的田亩面积来算,那可就真是方圆百里之地了。
“可不能等到开春,到那个时候,就什么都迟了,因为种香料的地对于整田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公子家的人,现在就得往这边派,先修筑堡垒,把佃户们的住处安置下来,以本官之见,方圆五里筑一堡最为妥当,每两千人分住一个堡垒,正好分筑二十个堡垒······”
讲起这个,孙享福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他并不去管王家如何在冬季让四万民众迁到关外雪地里的难度,因为王家的家大业大,物质储备充足,耗的起,孙享福乐于见到他们消耗。
所以,他只告诉王旭,自己对那些地方的规划,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