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头?谁的?”
  席君买只是掂了掂包袱的重量,便看向那人问道。
  “朔州能得旭公子亲自吩咐某来取的人头,只有梁师都的。”
  孙享福闻言一愣,王旭这就已经搞定了梁师都了?
  席君买也是惊讶的不得了,忙将包袱打开,里面赫然是一个头发半白的中年人头,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前隋时期朔州都督的令牌。
  看到孙享福和席君买惊疑的面孔,那人又笑道,“在下可没有在万军之中取主帅首级的能力,这确是梁师都的人头无疑,不过他是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所杀,此刻,朔州城内的顽固叛逆皆已授首,梁洛仁愿意率部归顺大唐,孙公子随时可以入城受降。”
  “这就,入城受降?”
  闻言,孙享福更加懵了,这梁师都就算是王家养的一条狗,也不可能这么听话吧!
  其实孙享福想岔了,那梁洛仁早就有意反叛梁师都了,因为他根本不看好起势以来就没有过什么胜绩的梁师都,再加上王旭派人找上了他,许了他一些利益,所以,权衡了一番之后,梁洛仁决定反了,这也是他捞取杀贼投降大功的最后机会,所以,王旭只是借着朝廷的势,在中间做了一个说客的工作。
  “我家旭公子说,你一定敢入城受降的,因为这样,皇帝就再没有理由往你脖子上套枷锁,大臣们就再没有理由对你喊打喊杀,城里,可是有数千梁师都属下叛逆的人头等着孙公子去收取呢!”那人轻松一笑道。
  “呵呵,进就进,谁怕谁,反正害死了我,王旭也捞不到什么好处。”
  看着那人的神态,孙享福便知道他说的话九成是真的,觉得王旭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要是自己带着死囚营的人独揽了破城大功,还有谁敢说自己该死。
  “那便由在下替公子带路。”
  说罢,那人打马转身,孙享福则是对赵强道,“不用回去报信了,直接回去报捷吧!你亲自去,就说我策反了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将军,与其里应外合,攻破马邑城,亲斩了梁师都首级。”
  “呃,这······”
  “就照我说的说,反正王旭是跟我达成了交易的,他策反的,就相当于是我策反的,对了,把梁师都的人头也带上。”
  孙享福朝席君买努了努嘴,知道当日酒宴情况的席君买顿时便明白过来,将人头再度包好,递给赵刚。
  赵刚当日也去了城楼,自然是知道孙享福和王旭达成的协议,很快也领悟了孙享福的意思,便点了几个护卫,打马朝来时路而去。
  不一会,孙享福这一百多骑便到了朔州城门口,只见城门口左右列着至少五千骑,不过他们身上的衣衫都比较破烂,手上没有拿武器,见孙享福这队人马过来,他们便下马,单膝跪在了雪地上。
  “朔州军司马梁洛仁向朝廷天兵乞降。”
  领头的一个还穿着前隋制式军装的中年汉子抱着一个大托盘,托盘上装着很多书籍,应该是记录朔州军民户籍的册子,这个东西对于朝廷掌控朔州很有帮助。
  孙享福此时也下了马,见没有什么异样,便摘下了大铁盔,从梁洛仁的手中将托盘接了过来道,“梁司马杀贼献城,有大功于朝,请起吧!让你属下的兵将们也都起来,先回归军营,等待朝廷的整编。”
  梁师都早就在屡次失败中失去了争霸天下的雄心,摇摆在大唐和突厥之间,只想过几天奢靡的舒服日子,所以,武备很松弛,朔州军的战力很低下,士兵也是老弱多于青壮,只是人数有那么多而已,朝廷要控制朔州,这些朔州兵里面大多数人都会被从新编为民户。
  不过,接受一方势力的投降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府库,仓储等等等,这些孙享福至少要先了解一个情况,免得被人浑水摸鱼了,当他跟梁洛仁进城打理这些事务的时候,赵强几人便已经拿着梁师都的人头返回到了后面随行而来的队伍中。
  “朔州大捷,死囚营孙正明率死囚百骑破城,亲斩叛逆梁师都首级······”
  “什么?”
  督战队的校尉孟焦的下巴差点掉在了地上,这还不到一天时间,就破城了?
  还斩了梁师都首级?
  貌似他们的任务,是替大军趟路来着······
  整个督战队的军士都在寒风中凌乱了,要不是看到赵强煞有其事的提着一个人头过来,他们是完全不可能相信这个消息的。
  两个时辰后,先锋大将牛进达收到了梁师都的人头,他可是认识梁师都的,于是,立即派人将梁师都的人头传给中军主帅李绩,牛进达则是让麾下即刻起行,连夜向朔州赶来。
  清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牛进达在城头看到了孙享福和死囚营的一干人等,率军入城之后,他第一时间检查了朔州军的武备,将所有能对大军造成伤害的武器控制住之后,这才安下心来。
  “你小子这是玩的那一出?”
  城门楼里,牛进达一屁股就坐在正在查看朔州田地户籍的孙享福旁边,嘴里喷着热气,贴近了享福的脸问道。
  “呵呵,就是破个城,杀个贼而已啊!这不正是我们死囚营的使命吗?现在,这死囚都历一战不死,罪减一等了,在下次大战之前,朝廷不能斩他们的首。”孙享福将翻乱了的资料再度整理好,摆在托盘里,推给牛进达道。
  “这话你信?我劝你最好跟陛下说实话,不然,像这样的苦你以后还要常吃。”牛进达说罢,就见督战队的孟焦提着先前从孙享福脖子上解下来的枷锁走了进来,显然是要再给孙享福戴上。
  看到这玩意,孙享福脸色一苦,道,“能不能歇息两天,大都督不是还没到朔州么。”
  “那你说不说。”牛进达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作势起身要走道。
  “我说,我说还不行么,太原王氏知道梁师都打不过朝廷大军,又怕他们在朔州的产业受损,所以,一早就策反了梁师都属下的司马梁洛仁,在下只是适逢其会,捡了个便宜而已。”
  “就这么简单?”牛进达还有些不信道。
  “就是这么简单。”孙享福耸了耸肩道。
  “呵,你小子倒是有运气,那个谁,去把梁洛仁找来,本将有话要问他,对了,把这玩意给他戴上,这可陛下圣旨要求的。”
  “喂,牛将军,你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啊!”
  “本将答应过你什么?”
  “呃。”
  闻言,孙享福竟然无言以对。
  枷锁在被摘下来一天之后再度回到了孙享福的脖子上,恰巧在孙享福想要便便的时候,所以,他到处找老唐。
  “怎么样,梁洛仁哪里的口供对好了吗?”
  “老夫办事你放心,贪赃枉法这种事情,老夫从前隋到现在,干了几十年,熟门熟路,还没出现过什错漏,梁洛仁只会按照我教他说的说。那个,府库里的东西,老夫是不是也该分一点······”
  “那些东西拿一点出来堵梁洛仁的嘴就行了,你要是真敢要,估计免死没戏,分尸就近在眼前。”
  “那你还······”
  “我不过是弄些田地而已,这朔州之地半牧半耕,哪里是田地,那里是草场,谁说的清楚······”
  两个人贼兮兮的从茅房里出来之后,心情变的大好,其实刚才牛进达在进城门楼的时候,孙享福正在进行最后的圈地工作,那些被他划掉,添加到梁洛仁属下的一些人名下的田地,之后都会归到孙享福的名下。
  而朔州的府库,有一成变成了梁洛仁的私产,为此,梁洛仁需要向朝廷编个故事,那就是他正绞杀叛贼梁师都的时候,孙享福率领人马来了,正好将夺门而逃的梁师都和其残部歼灭在了城门口,为此,护卫队的人马拿着连弩,对着那些被梁洛仁杀死的叛军尸体一阵猛射,制造了一个现场。
  一切很合理,牛进达看过现场之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于是让军卒收殓尸体,将他所认为的实情记录在军功簿上,不过这也让他更加眼馋孙享福那些护卫的装备起来,虽然他知道李世民也命人开始打造连弩了,但数量很少,还没有装备到军中,这玩意在战场上可真是杀人利器。


第182章 见李绩
  李绩率领的大军只比牛进达迟了一天到达马邑城,不过身为并州都督,管理的可是并州之地所有的军政要务,至少朔州地的四县一城他要掌握,这是并州的门户,在繁忙的军务分派下去之后,他才想起见一见孙享福。
  一番见礼之后,李绩率先开口道,“听闻正明颇善生发之道,对朔州之地怎么看?”
  孙享福跟李绩其实没什么交集,见他开口没把自己当外人看,便答道,“周边势力摆不平,朔州之地没有生发的可能。”
  李绩闻言,眉头一皱,却是明白了孙享福的意思,朔州三面环山,但有一面是连接着草原的,偏偏连接草原的这一面,距离西面的回纥部,北面的薛延陀部的距离都不足五百里,从后世的地里位置分析,大概就是挨着内蒙古的包头,距离呼和浩特也不远。
  回纥部和薛延陀部这两年发展迅猛,尤其是薛延陀部,现在控弦的青壮达到了近十万,回纥部稍微弱一些,青壮也有五六万左右,随着势力的越发壮大,他们的头领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当然,目前他们只是想消灭突厥,成为草原霸主。
  “陛下欲联合回纥,薛延陀两部共同剿灭突厥,所以,在突厥未灭之前,这两部对我大唐应该不会怀有敌意。”李绩说了一个孙享福现在的身份不应该知道的消息道。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经营朔州的时间只有一两年喽。”孙享福闻言一挑眉道,如果真的是有一两年的和平时间,那么,在自己的带领下,朔州应该也初步开发出来了。
  “怎么,你觉得咱们大唐一两年时间就能灭了突厥?”李绩笑了笑,却是一副你很无知的眼神看着孙享福道。
  草原部落跟中原的王朝不一样,中原百姓的田地房屋在哪里,根就在哪里,离开了田地房屋,就会饿死。草原部落却是一个可以说走就走的民族,打败他们可以做到,灭却是很难,强汉四百余年,可曾彻底灭了匈奴?光是在草原上撵来撵去也要闹腾个好多年才能分出胜负。
  “如果是联合回纥和薛延陀的话,一两年内灭突厥并不难,不过,到时候恐怕回纥和薛延陀会变成新的突厥。”
  听了孙享福的这论调,李绩的眼色变的凝重起来,道,“你不赞同陛下的联合破敌之策,可是有它更好的破敌之策?”
  “呃,这个目前倒没有,只是觉得,现在草原上的势力越多,咱们大唐的地位就会越稳固,何不让他们自相残杀,咱们闷头发展自己的内政,提升国力,待得三五年后,内部稳固,有远征常态化的实力,再将他们一个个铲除不是更好吗?”
  “远征常态化的实力?”
  “呃,就是能够长期供养一支,甚至多支专业作战的军队的经济实力。”孙享福一不小心又把后事的词语弄了一个出来,连忙解释道。
  “这怎么可能?”
  李绩只是稍微幻想了一下,就觉得孙享福说的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问题,古人的生产力低下,大唐的府兵又是来自于农户,打仗的时候征调,不打仗的时候在家种田,这样才能勉强保证国家的生产,甚至很多时候,因为要让士兵们留在家里操持农耕,皇帝或割据势力都会选择推迟战争,就像春耕时期,一般是不会有人发动战争的,因为农耕搞不好,大家就都会没有吃的,没有吃的,可是比打败仗的问题还大。
  孙享福闻言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是有可能的,我家就养了三百个护卫,他们的战斗力您也见识过了,在我家的时候,他们就完全不需要种地,只需要专心磨练杀敌技巧就行,而且我还能每天提供大鱼大肉给他们吃,打造最好的装备给他们穿,当大唐出现很多个像我这样的人的时候,就完全可以了。”
  “若是人人都能懂得和你一样的生发之术,你觉得你还能挣到钱?”李绩见孙享福讲的离谱,忍不住反驳道。
  “也不需要人人啊!一个我就能养起三百人,十个我就是三千人,最多只需要一百个我,就能养一支三万人的专业精锐部队,相信大唐比我富裕的人不止一百个吧!”孙享福像教小学生一样掰着指头算给李绩听道。
  “可是,那些人,不愿意拿钱出来供养军士啊!”李绩再度反驳道。
  “那就想办法让他们出钱供养军队啊!”
  “什么办法?”
  “当然是利益了。就好比马周之前建议由大唐出军队保护西域胡商的安全一样,一应军费由西域胡商出,朝廷不就是没有花钱,还练就出了一支有远行经验的军队?”
  “呃,这种好事哪里会年年都有。”李绩有些吃味道,似乎对于没有竞争过李靖,有些遗憾。
  “没有条件,咱们就创造条件嘛!”孙享福摊了摊被箍在枷锁里的手道。
  李绩闻言眉头一挑,盯着孙享福道,“怎么创造?”
  孙享福笑了笑道,“那就要看您的心有多大了。”
  “大了怎么说?小了又怎么说?”
  “大的话,划他个一两千里地出去,自然有人愿意花钱来供养朝廷的几万大军,小的话,划个三五百里地出去,也有人愿意花钱供养朝廷几千人规模的军队。”
  “划地?怎么个划法?咱大唐的地可没有多少,划一点就少一点,陛下不会干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的。”
  “谁说划大唐的地了,当然是划突厥人的地。”
  “突厥人的地?草原?那样的地谁会要?”
  “有人会要的,甚至会抢着要,只要这些地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孙享福卖着关子道。
  李绩被他不慌不忙的样子搞的有些捉急了,道“你小子要是再不尽不实,老夫就把你在朔州干的事情如实汇报给陛下了。”
  “呃,草民在朔州没干什么啊!”孙享福心虚的摸了摸鼻子道。
  李绩闻言冷笑道,“呵呵,要老夫提醒你么,田地户籍册子可是经你的手给牛进达的?”
  “呃,是有这么回事,这还不是未雨绸缪,要帮朝廷把突厥人的地推销出去么。”
  “好一句未雨绸缪,你倒是跟老夫说说,朝廷怎么能把突厥人的地作价卖给那些有钱人。”李绩直点问题核心道。


第183章 李绩的奏章
  李绩既然要问这样的问题,孙享福就只好拿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说了,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大都督,其实草原上野草茂盛的地方,都是很适合耕种的地方,尤其是河套地区,水资源丰富,基本都不存在什么大的旱涝灾害,长安今年销售火爆的香瓜,棉花,在这里种植其实更加合适,而且,还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可以在这里种植,那就是香料。
  西域商人运送到长安,价值一贯多一斤的小茴香,我称之为孜然,那东西在这里就可以种植,而且产量极高,亩产能够达到一石多。”
  “亩产一石多?一斤一贯多?这就是说,种植一亩你所说的孜然,能够卖出一百多贯钱?”
  “呃,您要是这么算,也没错。”
  孙享福说出来的数据比较保守,后世孜然的亩产一般能轻松达到一百多公斤,大概是两石左右,要是孙享福种出和后世一样的产量,那么亩产的经济价值有可能达到两百多贯,要知道,长安的香料,最低的时候也没低于过一贯钱一斤,冬季缺货的时候甚至卖到过两贯钱一斤,反正吃的起香料的人,也不会在乎那一点点钱。
  听到孙享福确认的话语,哪怕是李绩这种并不是很贪财的人都咽了咽口水,能有这么大的赚头,别说是那些有钱人,自己都恨不得搞点钱来投资。
  “那个,此事你且不可对外人提及,老夫要上奏陛下。”
  “您请自便,请自便,反正我也就是说说。”
  在幕后做一把推手就得了,孙享福可不想让所有人都求告到自己这里来,现在他可是个庶民,万一那些庞大势力急眼了,自己这条小鱼可就活不成了。
  利益几乎是可以引导一切的存在,当大家伙知道关外的草地上能够种植亩产一石多的香料的时候,这里的土地就会变的值钱起来,就会有很多的势力想要来瓜分它,这就会跳入孙享福设计的巨坑之中。
  你种香料,难道不需要人手吗?难道不需要安全保护吗?难道不需要基础建设吗?所以,在种香料之前,你必须要先进行一轮大的投资,等投资完之后,这里的草原变成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时候,那么这里就变成了汉人赖以生存的固有土地,游牧民族再也难将它夺走了。
  尤其是靠近山西的后套地区,这里煤炭储备丰富,稍作开发,就能解决人们的冬季生存问题,所以,前景是非常美好,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李绩的奏章里到底跟李世民怎么说,孙享福管不着,他只知道,自己和那帮死囚们要在朔州待不短的时间,因为新接手的地盘里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防务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像朔州这种半胡半汉的地区,治安也不是很好,归了朝廷之后,这里可不能继续那么乱下去,是以,政治管理方面,朝廷还需要给这里派人,在各方面工作没有办妥之前,李绩和大军不会走,他们不走,孙享福这些人自然也不会走。
  城门洞和城门楼成了死囚营临时的居所,李世民放李绩在这里有什么更多的战略意图死囚营的人们都没有资格知道,他们只知道大都督下了命令,城墙上的所有防具,都要修理好,有破损,坍塌的地方,也需要修补,那怕现在是寒冷的冬季,也不是他们偷懒的时候。
  “君买,把咱们的人手散出去,看看附近有没有煤炭,找到了的话,用犁耙车拉些回来。”
  孙享福的私人护卫并不是死囚,督战队的人管不到他们,事实上,从梁师都死后,孙享福已经不算死囚营的一员了,因为他只需要历一战,就能免死,现在,只是他百日枷刑的时间还没有到而已,不然,他就已经是个自由人了。
  “找煤炭干啥?”
  “烧火炕啊!你不觉得在这里没有那东西,睡觉老不得劲了么?”
  孙享福每走到一个地方,都希望把那个地方变的宜居起来,他认为这就是自己为大家做的贡献,火炕是去年冬天才在长安兴起的,自然还没有传到这个去年还不在大唐统治之下的城市来,是以,孙享福想把这个东西弄出来,让这里的人们的冬天好过一些。
  放饭的时间是死囚营的这些人最开心的时间,不仅因为这个时候可以休息,还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可以聚集到孙享福的身边,再也不用担心那些贪婪的看着自己身上棉甲的士兵会找机会抢走自己身上的棉甲,这东西穿在身上可暖和了。
  “城墙要修补的地方也就那么多了,我看修完了,他李大都督还让咱们干啥。”
  忙活了一天,手指有些冻僵的唐奉义回到了城门洞里,看到了孙享福为大家煮的面片儿,立马就抢了一碗在手中,一边吞吸着一边道。
  “城墙修完了,修民房啊!朔州之地,需要修建的地方很多,不过,皇帝的圣旨就快下来了,你们应该不会没完没了的在这里干这种活了。”
  孙享福知道李绩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先前和他的谈话内容传到李世民哪里,李世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定对自己有新的处置,而且,在了解了朔州的情况之后,一定会给死囚营记一功,这个功劳能不能让他们免死不好说,至少肯定会比现在的状况好。
  然而,孙享福不知道的是,倭国居然在短短两个多月之后就对洛阳九一八事件作出了回复,回复李世民的是倭国的圣德太子厩户,因为这时的推古天皇病重,快要挂了。
  回复的内容一如孙享福所料,厩户先是承认了犬上二田耜是倭国的败类,不仅是此次在大唐,之前在倭国也是干尽坏事,所以,大唐杀他杀的对,厩户对推古天皇的用人不当感到惭愧,并且向大唐受到伤害的百姓表示道歉。
  然后,明年夏天,倭国将会派出更大规模的使团到大唐朝见皇帝陛下,并会为大唐的皇帝陛下带来不下百船的礼物,更希望大唐与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不要断绝等等等等,言词可比之推古天皇的那份国书谦卑的多。
  这封由倭国人传来的信件是被内侍当堂打开,当堂念出的,众臣闻之是一片哗然。
  什么时候大唐杀了别人的使节团,还变的有理了,就因为那出大戏吗?
  表情最丰富的自然是李世民,他想不到这一切都被孙享福那小子事先猜中了。
  “陛下,既然此前孙正明杀的是倭国的恶使,并未使国家信誉受到损害,那么他的罪名便不成立,老臣请求,恢复孙正明的爵位。”
  魏征是公道人,此前他劝李世民暂赦孙正明的,结果被李世民判了个枷百日,本来他还认为有些不公,不过后面加判了一个充军死囚营,这就是够重的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死囚是很难活着回来的,跟判死刑没有什么区别。
  而现在,倭国的太子,下一任天皇都来信自承错误了,这就说明孙享福此前做的事情不仅没有损害国家信誉,还是一种惩恶扬善的行为,功是功,过是过,既然罚了过,就应该赏功,这是魏征心里一杆公平的秤。
  孙享福的一干利益盟友听了魏征的话,自然是跳出来替孙享福说话,现在谁都没有理由反对魏征说的话了,因为此前就是那些七宗五姓系的官员在帮孙享福唱功,想把他推到朝臣序列里,剥夺他手上各个大产业的经营权。
  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那就是李世民,他并没有纠结孙享福杀倭国使者对不对这个事情,他所气愤的是‘擅’杀倭使这件事情,关键是在这个‘擅’字上,如果朝廷的大臣都擅自行动,不受控制,那让他这个皇帝怎么管?
  不过巧的是,这个时候,朔州八百里加急也到了,这可是李绩三天前发过来的正式奏报。
  朔州大捷,梁师都首级随同并州大都督李绩的奏报一同被送到了太极殿上。
  “验首,念捷报。”
  此刻,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好,不仅是因为李绩打了胜仗,而是因为这个捷报来的太及时了,正好可以把孙享福封爵的事情含糊过去,至少得枷够他一百天,让自己出了气再说。
  然而,下一刻,李世民的下巴就差点掉在了地上,李绩的这封捷报太简短了,而且,有些离奇。
  里面的核心内容就几句,十一月二十,大军先锋死囚营二百骑抵达朔州马邑城下,时逢降将梁洛仁起兵诛杀叛逆梁师都,梁师都不敌,率残部二百余众出逃,在城门口遭遇了死囚营一干人等,被乱箭阻击,未有一人逃脱,梁师都本人被孙正明阵斩,随后先锋大将牛进达赶到,朝廷未损一卒,收复朔州全境。
  李世民很想脑补一下孙享福临阵杀敌的样子,但实在觉得滑稽,不可想象,所以,姑且就先信了李绩的话。
  本来他想直接和大臣们讨论朔州后续的工作的,却又见魏征跳了出来。
  “孙正明阵斩贼首,有大功,陛下应尽早复其爵位,加以封赏,以免寒了为国效力者之心。”
  “复······是不能复的,既然孙正明前后有两功,便着礼部和兵部重新议功封赏。”
  其实,跳出来的要是别人,李世民还真就可能同意了,但跳出来的竟然是魏征这个死顶牛,李世民就不爽了,故意找了个借口道。
  魏征闻言,也觉得李世民说的有道理,前后两个功劳都很大,如果只是复爵,不加赏,那就显得朝廷有些刻薄了,然之后,他也闭嘴不再提此事,和大家伙讨论起了朔州的民生政治问题,直到一个时辰后早朝结束,内侍王得用才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个信封给李世民道,“英国公密奏。”


第184章 善阳县候
  李绩在朝堂上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老实人,所以,他活的最长久。所以,孙享福在朔州用不正当的手段给自己弄田地的事情,他也如实的向李世民汇报了。
  “这个混小子,真是气死朕了,都混到死囚营去了,还想着贪赃枉法,哼,你要朔州的地是吧!朕偏偏不给你,来人,传萧瑀,房玄龄,杜如晦御书房议事。”李世民重重的将李绩的密奏拍在案几上,气呼呼的朝内侍喊道。
  没多久,上完朝还并未出宫的三位大人便被内侍带到了御书房中。
  “几位爱卿看看吧!”
  李世民毫不避讳的将李绩的密奏推给三人道。
  不一会,三人便相互传阅看完了这封篇幅较长的密奏,但三人看完之后,都是沉默不出声。
  “三位爱卿可有教朕?”
  “呃,这个,陛下,臣以为孙正明这个设想其实是很好的,只是,想要做到的话,恐怕很难,并且,让朝廷之外的人供养军队的话,可能导致朝廷的军权旁落,不可不防。”
  房玄龄不愧是智慧高绝之辈,一眼就看出了孙享福提出来的这个构想的缺点,毕竟,如果军队的钱粮都由那些商贾或者世家来出的话,时间久了,难免军队就会听那些商贾或者世家的话,这可是要不得的。
  但引导资本蚕食关外土地这个想法却是神来之笔,如果计划真的成功,那么,关外的土地将会逐步的变成和中原之地一样,汉民很难再分割出去的固有土地。
  “老臣却觉得,或许可行,既然咱们已经意识到了军权的这个问题,让那些愿意出资的人把钱交给朝廷,再由朝廷分派就好,另外,朔州之地可供养不起李将军的三万多兵马,不开源的话,这些兵马很快就要撤回来,到时候恐怕如奏章所说,朝廷在朔州之胜,只是获得了一个贫穷的边寨之地,而且随时都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随着了解的情况越多,李绩对于整个朔州的认知也更加全面,这里绝对是大唐最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四县一城的人口加起来才一万三千户,五万人都不到,且此前七八千的青壮都被梁师都收到了军中,普通百姓以老弱居多,大多活不下去,跑的动的,都逃到了其它地方,被各地的世家收拢成为了没有户籍的农奴。
  这样就导致了原本还可堪耕种的田地或荒废,或落到了一些豪强手中,官府即便统治了这里,能收上来的税收也少的可怜,根本谈不上供养军队,这也是李绩会召见孙享福问生发之道的原因,作为当地主官,他也是在想各种办法。
  杜如晦是兵部尚书,他对军费花销这一块知道的比较清楚,今年朝廷仍然不富,三万大军,两万多匹战马,加上装备的维护和消耗,需要花费的钱粮是巨大的,而且,朔州之地是并州的门户,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常年驻守,而且驻军还不能少,防守不过来还不如不防,留小股的军队就是给人家塞牙缝的。
  见自己的左膀右臂意见相左,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