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办法,那些土著不给咱们水补给,还想强要咱们船上的粮食,咱们全副武装一上岸,他们就溃不成军了,那个小国王带领了几百号人来我们打,被我们三下五除二的杀了一半,他就趴在地上投降了。我去他们的王宫走了一趟,就发现这些金矿值钱了,就搬了回来。
  对了,还有一些亮晶晶的石头,也不知道是不是你之前所说的钻石,都拿回来了,被金矿压在下面。”
  “快,快翻出来我看看。”孙享福有些激动的道。
  弄了好半天,那些被布袋子装着的亮晶晶的石头才被翻了出来,然而,孙享福失望了,席君买说的亮晶晶的石头并非钻石,是水晶矿石,而且是纯度非常高的水晶矿,近乎透明,想想孙享福也是了然,他们并没有去非洲大陆,但也知道即便是在非洲,钻石也不可能多到用麻袋装。
  “怎么样?是不是钻石?”席君买看到孙享福失望的眼神,便感觉不对,问道。
  孙享福摇了摇头答道,“不是,这只是一种高纯度的水晶矿石,虽然价值没有钻石高,但比黄金也不差,而且还是个对我来说很有用处的东西,回头我会用这些水晶矿石做一些神奇的东西出来,到时候送你一个。”
  水晶矿有几大袋子,烧制一些凹凸镜片出来倒不难,将这种简单的望远镜镶嵌在六分仪上,却是有提高其精度的作用,另外,做一个放大镜出来,在很多时候,对孙享福的植物研究有帮助。
  “你都说神奇,那一定是很好玩的东西了,另外,这些东西怎么分配,我们大家伙一致认为交由你来决定最合适,除了护卫队的成员,连船工都不知道底层仓的这些东西呢!”
  幸福号的船工其实不多,主要是负责掌帆,掌舵,以及紧急修复等工作的,都是张公瑾派过来的人,前番席君买将这些东西装船的时候,特意将他们打发出去找淡水了,后来,又专门让赵刚几人轮班守护着底层仓,是以,就算那些船工回去知道船上装了东西,也只不知道里面具体装了什么。
  “嗯,这一点你做的不错,这些金子要是被别人知道了,只怕是祸不是福,没有像咱们这样的船,下海淘金的人不知道会死多少,不过,既然是大家带回来的东西,就算是大家共有的,我只占其中一份就好,先将其藏在岭南,等回头冶炼出来了,护卫队的兄弟们,可都是家财万贯了。”
  价值三百多万贯,就算平分到三百多个护卫头上,每人也能分一万多贯,相信有了这样的利益关系在,大家对孙享福的忠心会提升几个档次,在谁家当护卫能当到家财万贯啊?
  于是,本以为幸福号回来之后就能马上启程回长安的韦叔谐等人又被孙享福以总总借口挽留了几天,等席君买和护卫队的人将那些金疙瘩在冯盎划给孙享福的沉香林里挖洞藏好之后,众多已经装满生鲜水果和粮食的船只才在广州港集结。
  “有劳越公远送了。”
  “一路多保重。”
  “儿到了长安,定然会将岭南的诸多民情奏与陛下······”
  类似别离的话,在码头上说了许久。
  岭南的百姓们自发的到码头举办了一场很盛大的欢送仪式,向朝廷使节展示了岭南的民心,当然,这里面其实更多的是对孙享福的感谢。
  正是因为他的到来,岭南数百个本来在今年就会被大肚症夺去性命的百姓活了下来,而且,后续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治愈,百姓们是淳朴的,谁帮助了他们,对他们好,他们就记得谁,即便是在冯盎心里,也觉得,区区白云湖的那几万亩地,和几个长满了楠木沉香木的山头,不足以表达岭南人民对孙享福的感谢。
  韦叔谐和李公淹只是沾了孙享福的光,当然,船头上的他们,笑的很嗨,这次他们代天巡视岭南,也捞了不少功劳,回去应该有嘉奖,与冯盎行礼告别之后,他们便装模作样的在船头向欢送他们的岭南百姓挥手,作出了一副很不舍的样子,也不知道有几分真情在,反正孙享福觉得,做秀的成分多一些。
  和他们一同上船的还有冯智戴和阿山父女,以及小黑和小野两头象崽,他们都觉得幸福号比较平稳一点,舱内住着更舒服。
  而原本属于孙享福带着的十个工匠的房间,就让给了他们,工匠被孙享福留在了岭南,暂时指导冯盎的几个工坊的技术,同时,孙享福还留下了赵龙,赵刚和二十个护卫队员,他们会驻守在白云湖半岛,对从申屠勇哪里和岭南各部陆续招募过来的青壮进行一系列训练。


第151章 临走钓条鱼
  当所有的人都在热烈的欢送下登了船之后,三辆囚车被押送到了码头上,里面坐的,正是胡然,张寒和廖胜三人。
  故意落在了最后面的孙享福微微笑着看向相互仇视的三人道,“你们想要保守的秘密,我都已经从其它两人的嘴里打听到了,但是当初劝你们招供的时候我说过一句话,对我坦诚的人,我将保他不死,并且让他在岭南逍遥自在的活下去,这句话现在还有效。好叫你等知道,上了这船的人,面临的将是押赴长安,秋后问斩,现在可都八月了,应该是一到了就杀,而留下来的人,能活下去。”
  囚车中的三人闻言,身体颤抖的厉害,没有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不害怕,当生死存亡在自己的一念之间的时候,能够做出慷慨赴死的决定的人并不多,尤其是这个决定没有任何意义的时候。
  “我,我坦诚,是广州长史唐······”
  “咻,噗······”
  一支利箭突然从送行的人群中射出,箭头灌入了想要开口招供的廖胜的脑门,鲜血险些溅到孙享福的身上。
  “盾。”
  赵龙一声大吼,准备留在岭南的护卫队员顿时从左右冲了出来,各持一个小圆盾,将孙享福前后左右护的严严实实。
  而前来送行的人们,也被眼前的这一幕吓着了,惊慌失措的想要向四处奔逃,可惜,当他们转身的时候,发现不知何时,一排排持刀着甲的士兵已经将码头包围了。
  “蹲地抱头,违令者杀。”
  士兵整齐的大喝之声响起,穿着便装的冯盎一改刚才仁厚老者的形象,拔出身边侍卫的腰刀,便站在了囚车前,而此时,数道飞向这里的箭疾竟是被他挥刀拨打开了。
  “擒拿叛逆。”
  码头上的普通百姓早早的就听从军士号令蹲在了地上,而那些张弓搭箭的人,也暴露在了士兵的视线之中,数百持刀盾的岭南军士便向那个方向围去。
  “临走之时终于将这条大鱼钓出来了。赵龙,分几个人过去保护越公。”
  对于自己的龟壳阵,孙享福还是比较满意的,从极狭小的缝隙中,孙享福看到了冯盎的状况,忙跟身旁的赵龙道。
  “呵呵,不碍事,唐奉义那个狗贼终于露出了尾巴,老夫这便发信号,让智戣将他满门捉拿,交由你等压回入长安问罪。”冯盎呵呵一笑,朝孙享福这边大步走了过来,而这时,早就登船的韦叔谐和李公淹也从船上跑了下来。
  “当真是长史唐奉义在作怪?”韦叔谐向孙享福问道。
  “此人临死之前说出,当是千真万确了,唐奉义此人系宇文化及旧党,两位大人回头可以好好审一审,说不定还有大鱼。”
  孙享福指着已经断气的廖胜轻描淡写的说着,便见一身便装的席君买这时拎着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那人不正是唐奉义么。
  “嘿嘿,这老贼看上去人模狗样儿的,却是个会施暗箭的好手,某差点着了他的道。”
  席君买将唐奉义的袖子一扯,一副藏在袖子里面的袖箭便露了出来,此刻,那唐奉义才面如死灰,原来早有人潜伏在他身边,这铁证如山,已经容不得他狡辩了。
  “哈哈,好,老夫今日又为国家除一贼也。”韦叔谐这老货也是要功劳不要脸皮的人,不过,谁叫他是正使呢,此次岭南之行的任何功劳,他都是可以捞一笔的。
  “如此,便先将他压上船看管吧!”
  唐奉义安排的死士很快便被冯盎属下的军士乱刀砍死,不一会,冯智戣便押解着数十个唐奉义的家眷赶到了码头,韦叔谐下令将其分船关押,直至正午,孙享福与冯盎再三拜别之后,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船队才慢慢起行。
  孙享福知道自己一介家臣不应该参与太多朝政事,所以,唐奉义和胡然,张寒等人,都交给了韦叔谐和李公淹来处理,而他自己,则是过上了和李淳风研究学术赶路的无聊日子。
  五日后,船队离杭州湾已经不远,神清气爽的韦叔谐抱着一个大椰子边吸溜,边走进了孙享福的舱房。
  “呵呵,你这艘造的端是精妙,老夫上了这船,不过眩晕两日,竟然不觉难受了。”
  晕车的人,在车上待久了,就自然的不晕了,晕船的人同样如是,身体适应了就好,就怕久不久才坐一次的人,越是抗拒,少坐,坐的时候越是会晕。况且,幸福号比朝廷派来的那些船平稳的多,过了起初的适应期,韦叔谐也就跟正常人一样了。
  “大人身体不适,还要操劳国事,当真是辛苦,今天审出点什么来没有?”孙享福恭维了韦叔谐一句道。
  “东西太多了,只怕会引起朝廷大动作。”韦叔谐一副满意的神情道,审出来的事情越多,那么他的功劳越大,他已经幻想着回到长安之后,自己的官能升到什么层次了,至少也堂部二三把手的样子。
  “呵呵,肃清了这些老鼠,国朝才好快速的发展,人民富裕了,我们就富裕了。”孙享福跟韦叔谐的共同话题其实并不多,毕竟他是世家出生,十指不沾阳春水长大的,而孙享福,只是普通农民出生,并没有与生俱来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只是附和道。
  “人民富裕了,我们就富裕了?正明此话何意啊?”
  想不到自己随意一句附和的话,竟然引来韦叔谐不解的询问。
  在古人看来,世间的财富就那么多,我富了,别人就必定会穷,如果让那些穷人富起来,那么我们这些原本富裕的人,就会变穷。
  所以这些世家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保护自己的财富,不管是知识还是金钱和固定资产,都算是他们的财富,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想方设法不让其它的阶级富裕起来,这也是变相的保护自己的财富,这便有了王麟要对付孙享福的时候,其它世家纷纷响应的局面。
  “大人您想想,百姓不富,怎么买的起在下的咸鱼黄豆酱,他们买不起在下的咸鱼黄豆酱,您的咸鱼在下也就买不起,所以,当他们有钱买的起咸鱼黄豆酱时候,我也富了,您也富了。”孙享福打了个很实际的比喻道。
  “可是,要让百姓们富起来,那他们便要先挣到钱,这些钱从哪里来?”韦叔谐继续问道。
  “当然是从有钱的人手上挣来啊!”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有钱的人,谁愿意把钱给穷人挣?”
  “我愿意啊!只要我花的钱,是用来建造像望江楼这样能为我日进斗金的产业,我为什么要怕花钱?”
  韦叔谐闻言,貌似血管里面的堵塞物瞬间被冲开了一般,愣了好半晌才道,“要是有这样的产业,富人们倒是愿意花钱置办。”
  “所以呀,这就是个循环,世家的人为了保留自己的财富,将财富积压在手上,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有钱,就应该利用这些钱,置办更多能够赚钱的产业,搞活市场,不仅好了自己,也好了别人。
  卡死了这些钱在手上,反而会让市场变的萧条,让他们自己挣钱的难度越来越大的同时,逼迫穷人和执政者下决定推翻或铲除他们,韦大人觉得,是积累财富在手上活的长久,还是将钱流放出去,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活的长久?”
  孙享福此言一出,韦叔谐更加愣了,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论调,但是,这论调居然说的通。
  “不对不对,你说的不对,世家用这一套行事法则传承了千年,证明这套法则是有效的,你说的道理虽然说的通,但钱放出去了,却未必挣的回来,万一被别人挣走了呢?”想明白了此节的韦叔谐大摇其头道。
  “传承了千年,可不是说能够一直传承下去,那是因为这个时间内没有出现文化的大进步,世家能够传承下去的,其实只有开创世家的那些先贤的精神,您觉得像望江楼这样的产业会是大唐的最后一个吗?肯定不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的一些年里,会有很多像这样的产业在大唐诞生,当粮食多到吃不完的时候,世家手中掌握的土地就会变的不值钱了,他们如果还没有找到新的盈利产业来维持,就将会坐吃山空,当老本被啃尽的时候,就是倒塌的时候。”
  “这······”
  韦叔谐居然被孙享福说的无言以对,望江楼的例子摆在眼前,亩产十石三的稻谷已经出现,难道世家真的到了要找新的出路的时候。
  然而,当他的眼神再度恢复清明,看向孙享福的时候,发现他竟然看着自己在笑。
  “你为何跟老夫说这些?”
  “因为,在下觉得,韦家会很愿意做第一批转型的世家。”
  “为何会这样觉得?”
  “因为利益啊!难道您会嫌自家挣钱的产业太多吗?”
  “那你倒是给老夫说说,有什么产业值得我韦家花巨资去打造。”
  “那可就多了,就看您能不能做韦家的主了。”
  孙享福这里确实有个需要投大钱来做的项目,而且,这个项目还非得跟关陇世家合作不可,因为关陇世家,才是关中真正的最大地主,起因,是孙享福想要融化底层仓里的那些水晶矿石。


第146章 制海盐
  倭国这么庞大的使节团到长安,自然是国朝大事了,李世民派了唐俭去接待他们,有了孙享福之前那档子事情在前,李世民觉得,自己应该把架子端起来一点,至少不能让倭国人觉得大唐是个随意的国度,于是,先让这个倭国使团的人住在四夷馆学几天礼仪再説。
  当然,这也是一种外交的手段,通过这个学礼仪的过程,唐俭已经把倭国出使的目的打探的一清二楚了,等皇帝正式召见使节时候,什么地方该同意,什么地方不该同意,其实皇帝早就跟大臣们商量过了。
  太极殿的御书房中,九卿以及政事堂的几位宰相都在,作为主管外交的大鸿胪,唐俭自然是主要负责奏事的。
  “陛下,倭国遣唐大使犬上二田耜奉推古天皇之命前来我大唐,目的有三。
  一为朝贡,此次犬上二田耜带了十船白银来长安,每船一万斤。”
  “嘶~”
  唐俭的话才说到这,御书房里便响起了一阵抽冷气的声音,大唐奇缺金银铜,这倭国人倒是大方,居然送十万斤白银来朝贡,这要李世民怎么回礼?照隋朝旧制的话,可是要双倍,甚至三倍价值的礼物返还回去的。
  要是孙享福在这的话,一定会笑着告诉大家,白银在倭国不值钱,到处都是,咱们也回点大唐的土特产给他们,比如今年种出来的胡瓜,西瓜就不错,轻轻松松给他们十万斤。
  可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啊!只觉得,这倭国人好气派,咱大唐一定不能被他们压下去了,长孙无忌甚至都在计算朝廷国库里有多少金子可以动用了。
  “二为求学,此次使团成员中,有三百人为倭国贵族之后,识得汉字,说得汉话,推古天皇想请求陛下允许他们进我大唐国子监学习。”
  “三百人?”
  “不可能。”
  唐俭没有继续往下说,就有声音打断了他,这次是房玄龄和魏征。
  李唐建国以后,首先恢复的就是教育制度,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够资格进入国子监的学生目前才几百人,自己都才几百学生,却招收三百个外国学生,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要知道,此时的笔墨纸砚是十分昂贵的,而国子监不仅为学子们提供这些东西,还提供各种书籍,以及吃饭和住宿,这是朝廷一笔大开销,不可能因为你倭国有需求,我大唐就把这个开销扩大近一倍吧。
  当然,这是因为目前只是贞观元年,大唐的经济还没有起飞,要是五年以后,三百人就是小意思了,那时的规模可是达到了数千人。
  “三为增加民间贸易往来,因此,倭国使团这次派了八百工匠来学习我大唐的造船技术,希望能造出更多的船只,方便民间商贸。”
  咋一听上去,貌似前面两个都是难题,唯有这第三条,是你好我也好的正常条件,然而,孙享福要是在这里的话,一定会说,‘有阴谋’三个字。
  船对日本这样的岛国来说太重要了,不是白银或任何其它事物可以衡量的,一旦给了他们走出去的能力,他们的野心就会彻底暴露出来,到时,大海茫茫,谁能控制的了他们?
  但是,此时的御书房里,却没有人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妥,船在他们看来,左右不过个交通工具而已,倭国来大唐不方便,他们能够造出来的最大的船只,也不过是千石的运量而已,要是让他们造出大批的万石船,那么朝贡上的一点亏损,马上就会从贸易中补回来,毕竟,现在大唐对任何国家都是出口自己的商品。
  “诸卿有什么看法,议一议吧!”李世民不动声色的听完唐俭的话,便道。
  实话,唐俭所说的内容中,并没有李世民最想听的那一句,倭国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在与大唐交往?既然是朝贡,可是奉我大唐为宗主国?
  所以,对后面所谓的什么条件,李世民的兴致也不高。
  正当李世民和诸臣在御书房里商量着怎么给倭国使团回礼,针对他们提出的条件如何回复的时候,四夷馆的客房里,犬上二田耜正与他的属下在密谋。
  “查清楚了那个孙正明的消息吗?”
  “查清楚了,此人原本不过是个农夫,后来因为会捕鱼,被大唐皇帝招为家臣,之后产业就做的越发大了,来还开了长安最大的酒楼望江楼,据说,他很会种田,今年种出了西域特产的胡瓜,白叠子,目前,他应该去了岭南,据说是为了种植一种新稻子。”
  “船,我说的是船,他为何会有那样的船?”
  “这个也查到了,他的船是蓝田县的一个船工世家帮他制作的。”
  “走,去蓝田县。”
  “不可,那里有他的护卫,装备很精良,我们要是去抢的话,肯定是走不出长安的,只能从大唐皇帝这里想办法。”
  在属下的阻止下,犬上二田耜瞬间就冷静了下来,扬州码头,他属下数十个武士被那些精甲大汉屠杀的画面犹在眼前,即便这次到长安,他明里暗里带了近千的武士,也不敢正面对战这样的甲士。
  三个多月前的扬州事件后,孙享福马上意识到了船的重要性,便写信到了长安,派幸福村的一百护卫到杨顺水的船厂保护,倒是让船厂的保密程度高了好几个级别,让犬上的人没有了下手的机会。
  “你觉得大唐的皇帝会同意我们的提议吗?”
  “希望很大,如果再使些银子买通他们的大臣的话,这件事情或许会变的很简单。”
  “嗯,就照你的意思办吧!只要咱们有了那种船,就有花不完的钱了。”
  两人的商定结束之后,便各自行事。
  再说身在岭南的孙享福,在找李淳风要了一只鸽子之后,又觉得一只可能不保险,便把所有可能飞往长安的鸽子都要了过来,而且还不止写信给了虞秀儿一个人,她毕竟是个女人,无法干涉朝政,所以,秦琼,独孤谋,侯君集,甚至尉迟恭和程咬金都写了,在朝堂,也只有他们说话才管用。
  “好了,信已经传回去了,成不成,就听天由命吧!”
  经历过抢船事件的李淳风自然有知道这些倭国人的可恨之处,安慰道。
  “嗨,通信不方便,就是麻烦。”
  孙享福抱怨了一句,此刻,他无比怀念后世的电话。
  接受了现实之后,他又将武士彟的信继续往下看下去。
  此前淮南之地大丰收,光官府的仓库就屯进了百万石大豆,民间的大豆更是官仓的倍数,现在一旦大豆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一百二十文,还在继续下跌,秋后第二季大豆如果再丰收的话,武士彟担心大豆的价格连一百文都卖不到,便向他问计。
  别说大豆了,只要把明年关中的大旱撑过去,往后一石大米的价格都卖不到一百文,何况是大豆,原因还是地太多,人太少,以大唐现有的田地,只要李世民不发动战争,老百姓的粮食完全能多到吃不完。
  “种,为什么不种,大唐的人们还没有吃上炒菜呢!哥的咸鱼豆酱一出,百姓都把黄豆酱当盐吃,多少大豆都卖的出去。”
  一边回房提笔写回信,一边想到了盐的事情,看来这两天还得去看看申屠勇他们那帮人搞的怎么样了,盐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广州湾不足二百里的一处海岛上,申屠勇从淮南带过来的船只全部停靠在了这里,今天,他们将在这里办一件大事,那就是制盐。
  孙享福写给韦叔谐的制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海滩引海水晒盐,一种是用砂锅大火煮用纱布木炭过滤过的海水。
  在这个没有污染的时代,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盐其实可以直接食用,由于建设晒盐场还需要费工夫,弄出来的烟并没有经过过滤池过滤之后煮出来的盐那么精细,所以申屠勇直接选择这个林木较为茂盛的海岛,用了煮盐法。
  在过滤池按照秘方上的要求建好之后,整个过程简单的是个人都会,所以,在并没有什么难度的情况下,一个时辰后,申屠勇就得到了一大罐白花花的海盐。
  “这,这是精盐。”
  用手指沾了一点被搅成沫的碎盐粒放入口中,几个参与煮盐的属下都惊呆了,他们只是用这个陶锅煮了两桶过滤过的海水,居然得到了至少一斤多的盐。
  “申屠大哥,我们发达了,发达了,这可是精盐,上百文一斤呢!咱们这么多人,一天能煮多少?哈哈哈,发达了······”
  “冷静点,别乱喊,杭州湾的事情忘了么?知道这制盐的法子是谁给咱们的么?往后,谁敢在别人面前提起一个盐字,别怪我申屠用刀招呼他。
  咱们只会打鱼,只会晒咸鱼,所以,从明天开始,妇孺都留在岛上煮盐,咱们大老爷们,都出海打鱼,等咸鱼制作出来了,定期拉到扬州去,三十文一斤,一船就是过万贯,分到咱们手上也有好几千贯,足够给咱们的子子孙孙攒下一份家业了。”
  申屠勇的一席话顿时让属下的人们想起了杭州湾恐怖的画面,其实,这些人中间,真正够狠辣的人已经被孙享福抽走了,剩余的,是没有多少进取心思的老实汉子,也正因为这样,孙享福才敢把制盐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办,至于韦叔谐,就是孙享福怕事情被李世民知道后不可收拾,找的一个背锅党。当然,他背起了这个锅,也会得到相应的利润,五五分成,申屠勇手上这种三千石的船,每拉一船咸鱼到扬州,他就差不多能挣五千贯。


第147章 丰收乐
  暖风吹的金色的稻穗沙沙作响,稻叶偏黄,就是提示人们到了收获的季节。
  两个被石匠雕琢的滚圆的石碾子被放到了半岛的水泥地上,这个时候没有收割机,所以,稻谷需要用石碾脱壳,匆匆赶来的韦叔谐和李公淹阻止了准备将稻田里收割上来的新谷脱壳的农夫,他们需要一组数据,一组能代表功绩的数据。
  “称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从长安带来的,加上岭南的,一共准备了四杆。”
  “土地丈量完了没有?”
  “丈量好了,一共是五万三千二百八十亩。”
  “好,现在让农夫们把所有的稻子都挑到这水泥地上来吧!”
  韦叔谐目测了一下半岛的水泥地,发现蛮大的了,他却不知道,五万多亩田产出来的稻子会有多少。
  “两位大人,在下以为,随便找几亩田的出来称一下算,计一个平均值算了,全部弄出来一起算可有些麻烦。”自从韦叔谐和李公淹打马而来之后,收割稻子的事情,孙享福就说不上话了,只能在一旁用规劝的语气道。
  “那怎么能作数,核查你这些新稻的亩产,是陛下明旨要求的,老夫这是奉旨办事,岂能不尽心?”
  韦叔谐一伸手就拒绝了孙享福的提议,一旁,拿着纸笔准备记录的李公淹也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也亏得孙享福不是朝臣,否则的话,他这个时候就应该远离此地避嫌。
  冯盎特地召集了数千人来帮忙收割,还有数十辆马车帮忙运送,没两个时辰,白云湖半岛上的稻子便堆的如山一般高了,而这,才收割了一小部分而已。
  “这这这,怎么这么多,地方不够用了。”
  “先把谷子打出来吧!这样能把稻草先运出去,但愿这两天不要下雨,不然摊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被雨水冲到湖里,可就便宜了湖里的那些鱼了。”
  看到堆积如山的稻谷,孙享福无比怀念后世的打谷机,可惜这年头没有这玩意,只能用人力抓着稻谷,往木桩子上死抽,孙享福抽了几把胳膊就受不了了,他担心这么抽一天,自己的胳膊接下来几天都动不了,于是想了个办法,让工匠用硬木做了个齿轮搅机,虽然要用手工摇,但是比抽打要轻松的多,还可以两个手换着摇。
  然后,很快,大家发现提前建设好的仓库也不够用了,其实,孙享福压根也没打算将这些稻谷全部留在岭南,最好是就地碾成大米,装船,运送到长安去。
  “今天称了多少?”
  “一千三十百二万斤。”摆弄着算筹的李淳风想都不想都答道。
  “呃,照这速度,咱还有几天忙活呢!”
  孙享福对产量的预估还是比较准确的,刚打出来就过称的话,他自信亩产应该在一千二百斤左右,因为稻子里面还存在很多水分,需要在大太阳下晒一两天才能入库,而算湿重的话,这五万三千多亩地,应该会产出六千多万斤稻谷,这一天才打出一千多万斤,还不得要四五天来打。
  “其实不用称完,老夫也知道,你种的这水稻亩产肯定在八石以上,但是,最终落在纸上的数字哪怕多一斤,老夫也在见证一个史无前例的记录,所以,马虎不得。”
  李公淹说着,还迈步往运送稻谷的道路上走去,他要让人把所有掉落在地上的稻穗都捡起来,生怕最终产生的数据少了一丁点。
  “得,您两位就守着这稻山吧!我给大家准备饭菜去了。”
  农忙的时候,大家的体力消耗都大,孙享福提前就让人准备好了许多肉食,另外,还将前两天去申屠勇哪里带回来的两袋精盐也拿了出来,添加进饭菜里,让大家吃了更有力气一些。
  如此这般的,五日过去之后,所有的稻子全部被打了出来,在半岛上堆的像山一样高,当韦叔谐将最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