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孙大力也不亲自在县城盖的他的县衙了,去到各个乡镇,任命职官,指定地方修建学校,将九垸县准备做的产业,以及未来要实行的民生保障计划给各个村的村长开会讲,发告示,让他们去村里贴,给村民们全部都讲到,地方小,有地方小的好处,几天时间,宣传全部到位,百姓意见,全部统一。
  然之后,大家收割完稻子,按大家投票决定的,比较合适的数量,或出粮入股,或出资入股,或出工入股,很快,就开始实际着手起孙享福提出的产业建设了。


第586章 世家的局
  孙享福这头闷声在九垸县搞发展,完全不理会外面的事情,但不代表外面的人就不关心他,甚至,有些人比李世民还在意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王氏,他们对孙享福现在的状态,非常满意。
  定襄城王氏大酒店,王旭难得的邀请了其余几家,以及诸多地方中小世家的代表开宴,若不是王浩此前的一番运作,在大唐,恐怖就再难以出现这种,世家核心人物齐聚一堂的宴会了。
  当然,即便是现在,聚归聚,但也是有众多大小山头的。
  首先,实力冠绝众家的王家,自己就成了一个山头,然后,实力仅次于王家,垄断了几乎整个东北方向的贸易的崔家,为另一个山头,他们的旗下,已经汇聚了数量不少的原高句丽,新罗,百济的中小家族,以及扶余,靺鞨,契丹,霫,室韦等部的部落头领,其整体实力,还要强于王家。
  不过,最强的,还属根基扎在了上齐城的五家,他们可是五个顶级世家的联盟体,虽然联盟并不是十分紧密,但其能量爆发出来,不是任何团体能够比拟的。
  当然,还要一个新兴团体的实力也不差,以韦,杨两家为首的关中世家团体,他们单个或许不足以匹敌五姓七家任何一家,但是,胜在数量多,二三流的中型家族,有二三十家,三流以下的小家族,有过百家,这也是一股不弱于其它山头的力量。
  再之后的洛阳世家团,淮南世家团,江南世家团,山东世家团,蜀中世家团,就算是次一个量级的了,至于山南道的那几家,现在基本排不上号了。
  “今日请诸位前来,就是想与大家探讨一下,我等世家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作为今日宴会的东道主,王旭待得各家差不多到齐之后,率先开口道。
  这可是他接任王氏家主之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谈不谈的成事情,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目前单个实力天下第一的家族,他要把领袖群伦的气势摆出来。
  “出路?王公子这么一说,就好像我等要被人逼上绝路了似的,这应该,只是你王家出了像王浩这样的败类,感觉到了危机感吧!我等各家,现在各方面生意都越来越好,大有崛起的势头,怎么看,也不像是要找出路的时候啊!”王旭想摆气势,自然也有人不愿意让他如愿,卢文仲作为早就已经跟王家扛上了的上齐城五家的代表之一,等王旭刚一说完,就率先出声唱反调道。
  还别说,对于他的这个反击,还是有很多人持赞同意见的,尤其是关陇世家以及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东北世家部落团体,他们现在,可都是处于事业上升期呢!
  “是么?若真是如此的话,你们此前为何又会响应我王家的号召,围绕着孙正明演那么大一场戏呢?难道真是为了交情?论到交情的话,在座的,恐怕也就我跟正明兄比较密切吧!”王旭用嘲讽的眼神看向卢文仲道。
  其实,来这次宴会的人,人心里都明白,他们世家,靠垄断知识,剥削百姓,掌控资源,获得国家话语权的时代,就要结束了,这一点,王浩生前在联络他们的时候,已经跟他们讲明,山南道几大家,轻易的被孙享福拿下就是例子。
  马上将在长安召开的大唐第二届科举考试,让所有世家都心慌了,因为,截止九月中,前往长安报考的各地学子,已经高达两万余人,而最后的这一段时间,从外地抵达长安报考的学子,还在呈爆发式增长,估计参考的人数,能够突破五万都不一定。
  这就是大唐将学府推进到县一级,实行了三年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仅仅是三年,就让有把握参考,从而做官的寒门子弟比之前多了四倍以上,这让那些世家系的人简直不敢想象,这样下去,等到第三届,第四届科举召开的时候,会是什么情景?
  要知道,现在大唐可是有三千多万人口,两千多个县,而具备读书条件的普通百姓家庭,将会越来越多,光是一个渭南新城,就有至少五十万户工人家庭,有财力供养的起家中子弟读书。
  这些寒门学子要是全部都涌到官场,那么,十年之内,他们世家系的人,在官场的话语权,至少就要减少一半,二十年之后,他们在朝廷上,就妥妥的是少数派了。
  这是大势,除非他们现在立刻造反,否则,他们根本逆转不了,
  可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甘心沦落为被朝廷轻易就能掐死的普通商贾之流吗?
  这是他们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他们世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权力,富贵,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做人上人。
  而王浩,正是抓住了他们的心理,才与他们达成了一致,现在,王旭跳出来号召大家,意思很明显,将王浩之前的一些主张,延续下去,从另一个角度,让世家的权力,富贵,得以延续,这次,他们直接把宝,押在了李世民对付世家的头号打手,孙正明身上,这让所有人都感觉,成功的几率非常高。
  孙正明是谁?
  整个大唐,除皇帝以外,名望最高的人,所有农,工,商三大阶级的百姓,都认可他,这就占据这这个社会的一多半群体。
  只要再将他捆绑在世家利益集团上,那么,至少,皇权对于他们,将不再形成威胁了。
  因为,获得了世家阶级支持的孙正明,等同于获得了士农工商四个社会主要群体阶级的支持,李世民再能,也不可能战胜全天下人。
  当然,也不是说,百姓在李世民和孙享福之间,会选择孙享福,而是说,当李世民想有所作为,来对付他们的时候,可就难了,因为有人拥有足够的力量可以阻止他,而为此,他们世家,要在思想,和行动策略上,进行一次大的转变。
  因为,首先,他们要取得孙享福的认同,那么,过去的那些靠剥削百姓劳动力,垄断知识等等的老旧模式,他们都不能再用了。
  王浩生前给他们提供参考的模式,是以资本为上。
  世家门阀现在已经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权,因为李世民和孙享福大力的推动了教育体系的发展,他们也失去了剥削百姓的能力,因为李世民和孙享福大力的推动了新的律法,和民权制度改革。
  那么,他们现在仅剩的,就只有资本了。
  历史上的魏征,是要用道德和律法,给君权上锁,然而,未能成功,有梦穿经历的王浩,在梦里面读过伪历史,经过总结,他得出的结论是,君主独裁制,必定不能长久,而且,第一次和孙享福深聊的时候,就把这个问题点了出来。
  王浩觉得孙享福是这个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在有了自己的提示之后,他肯定会想办法扭转这个局面。
  因为,有一点他十分坚信,这个大唐,被孙享福建设的越是漂亮,美丽,发达,他就越发不想有人轻易的破坏它,而最容易破坏这样美好天下的是谁?
  是内部,是君主。
  开国的几代皇帝,就是把江山打造的再好,也是经不起后面一两个昏君乱搞的,不需要顶尖聪明,稍微有点聪明的人,都看的到这一点,尤其是汉末以来,王朝更替频繁的这个时代。
  而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肯定会走到王浩之前的思路上去,君主立宪,财团联合议政,让掌握了资本和资源的大家族,一起掌握政治。
  王浩的这一套,简直就是为这些世家设计的最好的出路,所以,即便对王家非常的敌视,对王旭这个年轻的王氏家主非常的不看好,他们也选择了前来赴宴。
  毕竟,这个东西在他们看来,是非常有可能成功的,而成功之后,则是避免他们这些世家,在这一轮民智大开,整个社会阶级大洗牌的浪潮中,被其它阶级淹没。
  当然,在他们没有把握挑战李世民的统治地位的时候,谁也不敢把话说明,他们现在,只想推举一个最能够促成这件事情的人出来,作为他们的领袖。
  甚至,他们都不急着在李世民这一朝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即便再等个二三十年,下一代皇帝上位了之后再发动,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前隋开国也很强啊!还不是一样几十年就亡了,李唐虽强,但只要用的方法得当,也未必不可能在几十年后,被他们搞倒,然后最终建立起一个由世家财团联合议政的新国度。
  这么前后算下来,被罢官除爵的孙享福,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他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能量,足够的民心支持,而且,他足够年轻,熬死李世民之后,他应该还正值壮年,简直各方面都完美。
  只是,目前他们碰到的问题是,孙享福并不配合他们,那么,如何让孙享福配合他们,就是他们现在想要做的事情了。
  王浩在死之前,就料定了孙享福不可能配合这些人,所以,他安排了一系列的离间李世民和孙享福关系的计策,当然,这些,都还只是开胃菜,他把大的方向指出来之后,王氏的族老会,以及各家的智囊团,都开始对具体的行动,进行谋划,补充,而这次宴会的主题,其实就是他们各家在深思熟虑之后,相互之间的一个交流,以求达到在未来的行动中,统一步调,逐步的完成布局。


第587章 世家的新经营模式
  在不引起皇帝警惕的情况下,悄没声息的做能够制衡皇帝权力的事情,看上去很难,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因为,他们有专门的智囊团帮他们思考问题,而且,有人在大方向上,已经给他们提出了构想。
  所以,在简单的两句拌嘴之后,事情马上进入了正题,孙享福此前想到了,将他们这些世家的利益和国家安危捆绑在一起,让他们不敢轻易的给国家制造动乱的办法,现在,他想到的这一点,反倒成为了世家智囊团,利用起来保住自身的招数,相互的结合,让谁都不敢轻易动对方。
  “各位,相信在大的利益诉求上,咱们都是一致的,而想到达到咱们的利益诉求,其实只需要咱们转变一下方式方法而已,而怎么转变,才能够让大家更持续,更高额的盈利呢?”
  王旭说到这里,卖了一下关子,所有人的视线,都向他集中了过来。
  “那就是,转全资开辟产业,为借资开辟产业。
  转出资经营,为借贷经营。
  如此一来,咱们各家名下控制的产业,一定会有一轮较大的扩张,不仅能够帮助朝廷将想要的建设做好,大家的产业多了,赚的钱,也一定会更多,至于还有一些,你们自己想的到的。”
  众人闻言一愣,有一些人暂时还没有吃透王旭话里的意思,他的用词非常讲究,即便今天在场的人,有人向李世民泄露了他所说的话,也未必能对他造成多少影响,因为,他只讲到了一种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然而,如果孙享福在这里的话,内心里,一定会震惊无比,世家智囊团还真不是吃素的,在王浩给出了一个大方向之后,他们想出来的这个策略,简直是无懈可击的,尤其是在孙享福不在朝,并不能对朝政制度指手画脚,压根不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
  后世有多少房企大老板,因为借债太多,还不上,银行都害怕其崩盘,导致形成巨大坏账,不得已,捏着鼻子借钱给开发商,帮他们把产业托起来的?
  这种托市,其实就是把房价往上托,因为,房企老板不赚钱,他就没有钱来还贷款,房子是开发商手上的商品,他们想要赚钱还贷款,就只能以更高的价格卖房,将所有借贷的利息损失,都加在房价里,最后坑害小老百姓。
  微小型的房企,或许还能因为影响不大,资金链断裂之后,可能出现崩盘情况,大型的房企,国家根本不敢让其崩盘,因为一旦崩盘,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产业,全部跟着崩,造成经济危机。
  就比如渭南新城的工厂,其实,有一半产业,都是做的房地产建筑类,以及居家生活相关类的商品,他们的下线,关联着全国原材料提供商,也就是关联着以弄这些原材料为生的百姓。
  这要是崩塌了,多少人下岗,多少人没有收入,没有饭吃,根本无法计算。
  孙享福在后世和同学们聊到房价的时候,经常说,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无论怎么管控,都是无效的,房价,只会在政策管控中,越走越高。
  真正应该管控的,其实是银行业。
  银行,永远是我国最赚钱的企业,这是为什么?
  因为,是银行催生了这些房地产企业,利用房地产企业,让百姓成为房奴,成为了他们赚钱的工具,银行在房地产开发商和买房者这里两头赚钱,没有受到盈利管控。
  政府把地卖的高,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有钱买这些地吗?不是,房地产商,没有那么有钱,但是,银行有钱,他们可以借钱给房地产商用来买地,甚至,一个房地产企业,在银行的贷款能力的强弱,就是这个房地产商在市场上的实力的强弱。
  有人出的起高价买地,政府自然就卖的高,地价高,房子的造价也就高,相应的,百姓买房子的价格,就高上天了。
  而如果银行不按照预期盈利来肆意借贷给房地产商钱,他们就没有钱去买高价地,大家都没有钱买高价地,政府自然也就卖的便宜,相应的,百姓买到的房子,也都便宜。
  这种借贷的模式不改变,房价,就很难回归到其真实的造价中去。
  当然,这与政府卖地价格,没有受到限制,还有国内老百姓有储蓄习惯有关,大家都存钱,银行,就必须把钱借贷出去才能盈利,所以,根子,也有可能出在这种储蓄和消费模式上。
  王旭的这一手,就是要让各大家族去借贷,疯狂搞开发,会给所有人看到一种蓬勃发展的表象,让朝廷尝到甜头,他们则是消无声息的,将自家的利益和朝廷捆绑在一起,而且,他们这一操作手法,虽然未必都是坏的,但即便是最后崩盘了,朝廷的损失会大于他们的损失。
  比如王家,他们随便找个旁系子弟,给他五十万贯,让他去江陵城投资建设大酒店,在这个当口,长孙无忌,肯定是举双手欢迎这样的投资客。
  可是,五十万贯,建不起他想要的大酒店,那么,就只好向钱庄借贷了,毕竟,大酒店开起来,盈利是肯定的,还款不是问题。
  那么,长孙无忌,就肯定会建议朝廷批给他们,甚至有可能超额批给他们,因为,钱庄现在有钱,朝廷现在也有钱。
  而长孙无忌现在要的,是政绩,是江陵城快速的变成一个繁华程度超过定襄的中部大都会。
  然之后,这就形成了他们世家利益与朝廷利益的一种畸形的捆绑模式,这间大酒店,会不断的借债经营,赚钱了,自然是好,但即便是最终亏损崩盘了,王家,最多也就将这个旁系子弟推出来顶罪,损失五十万贯而已。
  然而,钱庄,可能因此要损失掉一百万贯,甚至更多,而且,还会因此造成一些员工安置等等社会问题,到那时候,就会出现朝廷比王家更加不想这个酒店亏损崩盘的局面出现,其它行业,更是如此。
  来参与这次大会的人,都不是傻子,王旭给他们又做了一些解释之后,他们立马就懂了。
  “咱们大唐现在的市场大,如果,用自己家的钱来做生意,如果你有一百万贯,那只能开一间大酒店,但是,如果投资三五十万贯,找钱庄借几十万贯的话,则可以同时开两家,甚至是三家,当然,酒店行业,只是举个例子,其它各个行业,都可以如此。
  你想搞海洋运输,原本的钱,只够买十艘海船的,但是通过借贷,可以买二十艘,三十艘船,不仅让你的产业扩大了,因为你欠着钱庄钱,朝廷也不敢让你轻易出事故,把产业做毁了。”
  这个道理比王旭跟大家讲明白之后,大家瞬间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各种想法都怦然爆发出来了。
  原来,不止是那些穷困的百姓需要借钱,他们这些有钱人,也需要借钱经营,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壮大。
  再往后,大家谈论的,就是行业分配,以及具体如何从钱庄把钱借出来的手段了,只是简单的几句话,王旭,就成为了这场宴会的中心人物,倒是让卢文仲等人,有火也发不出,他们可没有比王旭提出来的这些更加好的策略。
  对于定襄城内这么大规模的聚会,李世民不可能一点风都收不到,密卫系统,甚至已经查明了,是他们导演了孙享福南下时那副万民所归的大戏。
  在李世民看来,他们离间自己跟孙享福的关系,如非是不想让孙享福再度回到中枢,对他们进行后续的打击,而李世民自己,也正好因为与孙享福政治意见不合,又有抗旨的行为在,需要给他一定的教训,所以并没有理会世家子的这些小动作。
  倒是拿到了王旭在宴会上主要的几句讲话之后的李世民有些犯迷糊了,因为,仅仅是从王旭拿到明面上来讲的几句话来看,这似乎,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看上去,貌似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因为,李世民知道现在钱庄的情况,百姓的存款越来越多了,而由于大唐对外战争的停止,铸币的速度越来越快,钱庄目前的钱财已经累计到了一个非常惊人数字,达到了三亿贯。
  这些钱如果不贷出去盈利,那么,钱庄就可能面临亏损,因为整个钱庄体系,要经营近万间营业厅,负责十几万人以上的薪资,即便是铸新币之后,储藏钱币的损耗降低了很多,但那也是在损耗,长此以往下去可不行,高士廉那边,已经开始上折子,给他提醒了,似乎,将钱借给这些世家子,刺激大唐的商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是个不错的路子。
  此前,孙享福不是也是用了将世家子的利益,与朝廷捆绑,使得他们不再敢做祸国殃民的事情的策略么,在他看来,将其继续延续下去,应该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所以,李世民并没有就此作出什么政策上的应对,钱庄,目前对于借贷,有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只要这些世家子,能在钱庄的管理体系之下运作就行了。
  而他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回长安,主持规模超过五万人的科举,以及科举结束后,一整轮的内政任务分配,强化内部的治理,毕竟,孙享福的主张,房玄龄,萧瑀,长孙无忌等人的建议,李世民也是听进去了一些的。
  所以,他在望江楼大酒店举办了一场大型宴会,跟运动大会结束之后,还没有离开大唐的西域各国代表道别,并且,按照孙享福之前的策略,将许多印刷精美的,并且有白话注解的四书五经,赠送给了诸国代表,告诉他们,这些,就是大唐治国的根基,大唐欢迎各国将这些书籍的内容学通透了的异国学子,来大唐交流发展,甚至是从政做官。
  这一点让诸国代表十分欣喜,他们此前,已经与新任礼部尚书的房玄龄签订了一些协议,那就是送他们国内的一些人才,到大唐读书就学,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留学人数和留学经费的问题,想必房玄龄从他们手上拿到的钱,足够在长安修建起一座可供数万人读书的大学府了。


第588章 九垸县的民学课
  十月,定襄城聚集起来的热度,终于开始减退,寒冬来了,大家并没有窝在家里猫冬,而是打点好了行装,乘坐上了南下的马车,定襄和善阳的数个车马行,上千辆大车,都载满了人,这些都是响应了朝廷号召,想要利用冬天的时间,去善阳赶工的工人。
  同时,长江上,一船船从东北运送过来的壮丁,也在沿江的码头上岸了,裴律师每天都要给这些不断到来的新工人编队,安排吃住,划定工作区域的等事务。
  而孙享福在干什么呢?
  他在给老百姓上课。
  “秋收之后呢!咱们的田地,其实可以赶种一季油菜,或者豌豆,油菜豌豆跟小麦的生长时间差不多,只是,种植油菜,会影响明年种植双季水稻的种植,所以,咱们的试验田,是肯定不会种的。
  但是我建议你们各家在养殖业,或者其它方面需要劳动力较多的,可以种植一季油菜,然后明年再种一季中稻。
  第一是种植油菜更加经济,现在,炒菜在咱们大唐比较盛行,而且会越发盛行,菜籽油的价格在一路走高。
  第二是它比种植两季水稻省很多事,一旦种植两季水稻,家里面的劳动力几乎要从年初开始,一直忙到秋后,负担不过来。”
  孙享福一番话讲完,赶来九垸县临时民学来听课的过千百姓,就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
  这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大多缺乏知识,不懂得合理规划,调配生产,跟不懂得将农作物耕种,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有了孙享福这一番点化,大家顿时都知道明年自己该怎么干,才最划算了。
  而所谓的临时民学,不过是在一块城内的空地上,搭了个架子,竖了一块黑板而已,十月后的洞庭湖区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冷,但也是有些寒风的,不过,孙享福,已经在这里给百姓们讲了半个月的课了,索性,教室很快就会建好,之后,他就能在更好的条件下给百姓们灌输这些知识了。
  “多谢孙老师给我们大家解惑,我们回头就把您给我们弄来的油菜种子抢种下去,对了,今天您会教我们什么菜?”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油菜,大约都是九十月份种植,现在虽然稍微晚了点,但这种越冬农作物,稍微晚一点种,并不会影响生长,这边的冬天,还算暖和。
  “播种前,记得按照要求整好田,我专门让画师,将整田的要求画成了彩色的图册,稍后,就会张贴在所有村子的公告栏上,你们按照图册上面画的步骤,整成一样的的了,再播种,这样,明年就肯定会高产,至于今天要教大家煮的食物嘛!叫做鱼粉。
  大家看好了,先把鱼打片,鱼骨和鱼头,放在姜蒜煎好的清汤里熬,等熬好了鱼汤,再用漏勺下粉和鱼片,鱼片开水一汤就熟,咱们自制的米粉也是的,稍微捞几下,就可以出锅了,撒上一点点盐,芝麻油,一点点葱花,酸菜沫,一点点豆酱,就是很美味的食物了,菜地里有青菜的话,还可以选新鲜的生菜,香菜之类的,在鱼汤里烫一下了吃,豆腐也可以加在鱼头汤里面煮,喜欢吃酸的,自己还可以加点醋,这是一个即方便,又能快速的解决全家人伙食的方法。”
  孙享福一边讲解着,一边在一个碳炉子和一个锅上面,实际教他们操作着,老百姓的家常食物,讲求个用料简单,制作起来方便就行,真要是将其用于向外出售的话,那杀好的鱼,还得用料酒去去腥味,汤好的米粉,最后还需要加一些香料或者炸好的茴香豆在里面做点缀,这样会更美味。
  孙享福将这些点,都一一讲给了百姓听,让他们自己照着回去就能做,毕竟,对于这种简单又廉价的小吃,味道这个东西,一般不追求完美,有特色,算得上好吃就行。
  “怎么样,简单吧!有没有谁愿意上来试试自己煮,学的最快的人,可以第一批跟着商队,去江陵码头上出摊······”
  半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孙享福把一些难度并不太高的东西弄出来教给百姓们,腌制咸鸭蛋,幸福村那边,早就有成熟的技术,卤味这种受大家喜爱的东西,望江楼研究出来后,更是早就流传到了民间,现在,长安和渭南新城,卖卤味的摊贩不少,这些,都只需孙享福去信一封,引进成熟的技术就行,而且,即便是引进技术,也能够做出其独有的特色。
  比如九垸县的鸭子,全是在河滩里放养长大的,并非像关中关在笼子里养的旱鸭子,这边的鸭子是吃江里的鱼虾,水藻,以及一些稻田的虫子,蚯蚓长大的,比关中那种吃比较单一的小麦麸皮饲料或青草饲料长大的旱鸭子要更肥。
  而且,鸭肉煮出来也更有味道一些,甚至鸭蛋都不一样,这边放养的鸭子的鸭蛋,经过腌制之后,煮熟切开,那蛋黄里全是红红的油脂,现在大唐的百姓,可就爱吃点带油腥味的东西,蛋厂制作的第一批鸭蛋腌制出来之后,品相,味道,大家都说好,孙享福一餐吃两个都嫌不够,之后,可能会成为望江楼的指定采购食材。
  “我会做,我会做·····”
  很快,就有记住了整套程序的百姓们上手,是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在这民学课堂上,可不论什么男女,也不需要害臊,只要你掌握了一项技能,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县露出来,马上就有等在旁边商会管事,来跟你谈雇佣合同的事情,甚至,不占家庭主劳力的女子还会优先录取。
  不一会,这个叫何大娘的妇人,就照着孙享福的刚才教的程序,将一碗鱼粉煮好,孙享福亲自尝了尝,跟自己煮的味道不差,拿到望江楼去卖,指不定要卖到一百多文一碗,但是在盛产鱼货的江陵这边摆路边摊,最多也就卖个八到十文一碗,这还是因为量够足,鱼肉是料酒去过腥的。
  而其实它的实际成本,也就个两到三文钱,因为,在这边一文钱,就可以买到一斤磨好的大米粉,一斤大米粉,可以打将近三斤米粉条,二三斤粉条,可以煮至少五碗粉。
  而江里打上来比筷子还长的鱼,在这边的市价,一般也就一两文钱一斤,有一些,甚至直接论条卖的,这是因为大唐的粮价格走低之后,所有食品类的原材料价格,也都跟着走低的原因,而湖区的鱼货产出本来就多,九垸县这边到处都是可以捕鱼的江河,村村都有鱼塘和各种捕鱼的工具,鱼肉的实际成本,那就更低了。
  “嗯,你的手艺,足够跟着商会去码头上出摊了,记住,你的摊位的招牌,就叫做‘九垸鱼粉’。”
  孙享福赞了一句,那妇人顿时就将门牙都笑了出来,跟着商会的人去江陵城的码头出摊,一天可是给一百文工钱呢!想不到自己只用了半刻钟,就学到了一个每个月可以挣三贯钱的手艺。
  最近孙享福起的以‘九垸’开头的小吃名城已经有很多了,比如‘九垸鸭脖子’,‘九垸咸鸭蛋’,‘九垸卤卤味’,‘九垸铁板烧’‘九垸鸭血粉’,‘九垸过桥米线’,‘九垸麻鸭火锅’‘九垸雪饼’等等等等,都是为了帮助当地百姓树立品牌,将自己的产出做成特色,更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