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连李香蝶,姚红袖,以及虞秀儿的几个属下,李世民也没放过,太乐司几个主要辅助她完成运动大会开幕仪式的官员,也被李世民让吏部和礼部,设置了新的官职任命,从今以后,太乐司,可是以说是礼部主管的除仪典,文教,外交之外的第四大板块,主管宣传,从三品的太乐令之下,设四大司正,都是从四品的级别,统管大唐日趋庞大的整个文工宣传体系,太乐令名义上统筹一切,但基本不具体管实事。
  这个冬至,自然是李世民用来收买原本属于孙享福夫妇门下的这帮人的心。
  对此,孙享福没有什么意见,他们是在自己门下,还是在朝廷任职,都算是给这个国家做贡献,不过,效果怎么样,就另说了,至少像李香蝶和姚红袖,就是虞秀儿写信强留她们在太乐司任事,她们才留下来的。
  当然,李世民也没有赶尽杀绝,他把孙享福的老伙计孙大力,任命为了九垸县令的职务,算是特意给孙享福在地方上一些照料了。
  善阳这边的府邸,孙享福短期之内,只怕是不会过来了,直接就将其赠送给了孙得寿,若是他明年和临川公主完婚,这边的一些没有被皇帝收过去的固定资产,也将全部算作是给他成家的贺礼,做了驸马之后,他这一支,也算是独立出去了。
  没有在善阳过多停留,孙享福就再度踏上了南下的道路,实在是不走不行。
  他被罢官除爵的消息,散播的速度非常之快,许多不明就理的百姓,不知道是被谁煽动了,纷纷都要跟随他到荆州去,那场面,人山人海,情真意切的,他都不好说重话,只能慢慢劝,同时,也让属下的护卫开始调查,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可惜效率十分低下。
  没办法,整个情报组,在王浩事件之后,都被屈突诠接管了,这些整天暴露在阳光下的护卫们去做情报工作,可是一点都不专业。
  一行人来到洛阳的时候,汇合了从长安赶过来的德叔他们,没有意外,洛阳这边,同样是一副百姓夹道相送,有意追随孙享福去荆州者如云的局面。
  要知道,孙享福可没在洛阳当过过政官,这边也就是溪村王二牛这一支人马,是他关系户,在这边出现这么大的场面,就显得很刻意了。
  这场戏,被导演的很大,孙享福觉得自己有必要给李世民写一封信去解释一下。
  然后,当孙享福一行人抵达荆州的时候,李世民的回信也来了,只有一句话。
  “君主独裁制度,究竟有何弊端?”
  看到了这个问题,孙享福才突然想起王浩留下的那本册子,断片断的太特么彻底了,居然把那玩意都给忘了。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孙享福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不管怎么回答,貌似,都是对李世民独裁天下的不认可。
  装傻充愣,是孙享福唯一的选择,让家人们在村子里安顿下来之后,孙享福又给李世民写了一封长信,他将自己与王浩第一次碰撞的一些对话,稍作删减之后,直接写了出来。
  说明了这全是王浩的想法,并非自己的主张,自己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制度,是优于现有的这个制度的,并且言明,如果有了好的想法的话,会直言不讳的告诉他的。
  李世民大概是信了孙享福的话,倒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因为,随着运动大会进入尾声,他要忙的事情也非常多,一系列的人事调整,看似在给大唐未来的几年定调子,转向外开拓为对内政治,其实则不然。
  李世民仍然在悄悄的布局进取西域,新鲜出炉的骑战天下第一人薛礼,拳脚天下第一人席君买,全部从安北军中调出,前往安西军任职。
  并且,他宣布建立十六卫大军在安西大都护府的轮训制度。
  这样一来,名义上只有十二万大军的安西大都护府,实际上,却常年拥有三十多万大军,三个以上的十六卫大将军轮训驻防,大唐十六卫军,总兵力还不到六十万呢!也就是说,李世民将一半左右的军力,都放在了安西大都护府。
  为了供养这么多士兵,在明年开始,那边会大量的开垦军屯,加快基础建设,这个任务,李世民全部委任给了长孙冲,并调了新上任的农部右侍郎孙二力引一干农部官员前往做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李世民也没有忘记孙享福此前提及的海军建设,王浩在册子里面有一句话说的没错,是孙享福打开了李世民的视角,所以,军事谋略超强的李世民,已经看到了海军,对于攻略西域的重要性,他直接给财部下了命令,明年开始,海军的军费预算,增加到两百万贯,除了守土的常规海军部队,还将建立四支具备远海作战能力的包钢战船舰队,当然,这个,就得在两年之后才能具体实施了,因为造船厂今年到明年的任务,就是帮海外探索投资公司,打造远海探索船。
  这一切,身为草民的孙享福并不知道,他现在应该头疼的是,虎视眈眈看着自己院子的一帮小王爷们。
  熊孩子,就是熊孩子,不会因为你教给了他真正的道理,他就会感激你,而且,在他们的世界里,你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而你做了任何让他们不爽的事情,都是不应该的。
  所以,在得知孙享福被罢官除爵了之后,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上门报复,当然,他们之所以有这个胆子的原因,是因为武媚娘那个小丫头没有跟回来。
  不过,熊孩子里面,也有聪慧的,比如李泰和李恪,他们就看出了孙享福现在的处境,可能只是暂时的,所以,他们不打算出手,但也没有打算阻止其它人报复的意思,农村的生活太无聊,总得找些热闹看才有意思。
  可惜,结果很出乎他们的意料,孙享福虽然被罢官除爵了,但身边二百多护卫,还是唯他之命是从,而这些小王爷身边,却只有两个只要他们不遇到什么生命危险,就绝对不会出手管他们的密卫侍从,在实力完全不成正比的情况下,经过两三轮的攻防战之后,他们最终被孙享福的护卫们拿着鞭子赶到了田地里收割稻子。
  对于这样的小事情,孙享福是懒得理会的,现在,他比较头疼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他的访客太多了,而且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之类的他不愿意见的人,而是一些想到山南道安家的普通小农民。
  孙享福知道,他们都是被有心人煽动过来的,然而,不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也容易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毕竟,这可是上千户,过万人。
  所以,孙享福都懒得看第二季水稻的收成,就往今年已经开发好的五号大垸田,未来九垸县的县城而去,这里,不光是有裴律师的三千驻军,还有一个正在修建城池的工程队,当然,孙大力这个新任县令也一早就来上任了。


第584章 九垸县
  九垸县原本是不存在的,是孙享福在沿长江湖区的平原开出来了近百万亩的垸田,安置了三万户百姓,才新成立的县级行政区,所以,这里除了田,和三万户百姓,连县城都没有,更加别说县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当然,县城和县衙的建设,几个月前就开始了,现在已经初具规模。
  “本以为你去定襄会大露脸的,怎么就搞到罢官除爵这个地步了?”平原的地,整好了之后,就像刀切一样的整齐,视角很好,裴律师老远的就发现了孙享福的马车,打着马迎了上来道。
  孙享福掀开了门帘,和赶车的刘三并排坐在车门边道,“干掉王浩,即便是牺牲掉官爵,在我来看也是值得的。”
  闻言,裴律师点了点头道,“是这么个理,只要你没失掉陛下的信任,复起是早晚的事。”
  “信任的问题,我也不好说,现在我就想在九垸县做些事,向陛下证明我的主张是正确的,加强陛下对我的信任。”
  “是么?有什么我帮的上忙的,你直说,我属下人马虽然不属于九垸县治,但总管筑垸之事,在这方面,肯定能够保证按照你之前规划的样子,继续建设下去的。”
  “筑垸的事情,赵公上任了之后,应该会加大力度,继续执行,而且,未来在这边落户的百姓不少,估计到年底,你都不知道被调到什么地方去了。
  不过,筑好垸田,只是这里发展起这里的基础,咱们九垸县的垸田已经全部筑好,已经要开始下一步的发展建设了,最好,在赵公上任之前,咱们就先执行下去,让他看到成果,将其打造成山南道地区,今后所有垸田区域的模范县。”
  “模范县?”这个词,裴律师已然没听过。
  孙享福解释道,“就是让他们照着咱们这个县实行的政策,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来管理。”
  裴律师闻言恍然道,“我明白了,你这是来指点大力兄搞建设发展的。”
  孙享福点了点头问道,“他人呢?”
  “在县衙工地呢!”
  很快,孙享福就在裴律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正在施工中的九垸县衙所在。
  孙大力这个家伙,你叫他干活还行,叫他正儿八经的当官,他就完全没有那个觉悟了,皇帝给了他任命,他是不得已才来的,来了之后,他就开始把县衙当成他家来建设了,不怎么出远门的他,没有一个窝处,就感觉自己在外流浪一般,他现在都有三个小妾,七个孩子了,房子不大可不行。
  “穿着新官袍干泥水活,你这是真不怕丢了朝廷的体面啊!”
  “什么体面不体面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从前几天我开始干活之后,这里的工人干起活来就更加卖力了,要不了一个月,这里就能住人了,正好赶在入冬以前,我们一家都能住到新房子里。”
  孙大力的特点就是朴实,有他在幸福村,整个村子里的劳动生产力,都会被他带动起来,如果不是因为孙享福的事情,李世民给他来了强令,他是愿意在幸福村待一辈子的人。
  “你这个县令大人都在亲自干活,那些工人们那里还敢偷懒,对了,你娘没一起过来吗?”
  “没呢!她一门心思就扑在村里的养鸡场上,那里也不愿意去,村里也要留些老一辈,才好镇住那些小的。对了,我来的时候,将村里库房的钥匙都交给了赵大,让他暂时掌管村里的公产。”
  “那些东西,其实也不值几个钱,交给他,就交给他了吧!以后弄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更高端的。”
  “对了,你那边垸田不是要收割了么?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
  “有些事情,要跟你谈谈。”
  “那我让你嫂子炒几个菜,咱们中午喝点,裴兄弟你也一起来。”
  “好嘞。”裴律师笑着点头道。
  九垸县,目前应该是整个大唐除了京县之外,人口最多,土地利用率最高的县,几乎除了道路,用以灌溉的沟渠,和居住的地方,其余所有的土地,都能投入农牧业生产。
  现在,三万户百姓,被分置在九块大垸田里,种植着总面积约一百万亩的田地,每户百姓有水田二十五亩,旱田五亩,这就差不多是九十万亩。
  再有分到各村的公产地,鱼塘,莲藕池,林场,差不多五六万亩,和两三万亩左右的官田,这些田主要是储备用来分配给原住民繁衍产生的新户头的。
  目前,这些官田是由裴律师带的这支军队耕种,等此后,筑垸工作向更远的地方转移的时候,就会交还给县治。
  除此之外,一条条宽阔的大堤,以及两侧的护堤林地带,就算做是县里的畜牧区域了,基本主要养用以耕地的水牛。
  当然,最大面积的,还要属长江河滩,以及各垸堤之间的大河,这是绝佳的养殖场所,现在,一二三号这种早期就修筑好的大垸,都已经发展起来相当规模的养鸭业。
  在这块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生活着近十万百姓,白天的时候,不管在九垸县任何一个地方,放眼望去,基本都能看到屋舍,田地,一定数量的百姓。
  孙享福和裴律师在孙大力临时居住的帐篷里一坐定之后,就直接开讲了。
  “大力哥,对于如何治理九垸县,我有几点建议,你好好听一听。”
  “你还不知道我?叫我听话办事,这个成,叫我给这么多人当家做主,带领他们搞发展,我肯定不成,反正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听你的,一准错不了。”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那行,我就直说了。首先,你得立一个新规矩。”
  “什么规矩?”
  “公开,公示的规矩。”
  “公开,公示?”孙大力诧异的问道,这些年他也见过不少世面,已经不是几年前的小农民了,但对于这两个词,他还是很陌生。
  “是的,公开的意思,就是在你九垸县衙主导的任何政治,或者产业项目,都向全县百姓公开说明。
  公示的意思,就是任何财务,资源用度,结余,都制作成百姓看的懂的表格,向百姓公示,让他们知道,县衙里有什么,平常的支出,用度,都用在了什么地方,结余有多少。
  整个九垸县,其实并不大,方圆还不到一百五十里,往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走,几十里,便到了头。
  而且,所有的地界,都有修建好的水泥路和可以供船行驶的水渠,以及可以通行车马的垸堤,可以说,交通十分发达,比之关中还要强上几分,你所在的五号大垸,位置居中,那么,你的任何政令消息,都可以在一天时间内,传达到全县,甚至所有的村落,这就是你施政的优势。”
  “那具体,咱们要干那些事情呢?”
  “首先就是成立传达,宣传你政令的下属行政单位,以往大多称为里,但称乡镇却更好,分为里的话,可以要十几个,不好统一,直接按垸划分为九个乡镇就行,县城所在垸,由你自己直管。
  那么,按照现在大约两三百户左右一个村的格局,三万户百姓,差不多,能有一百多个村落,在村里,设村长,由乡长直接管。
  不管是乡镇,还是村,都应该把公开,公示这两样工作做到位,让百姓对所有应该自己承担的,该自己享受的东西,一目了然。”
  “我听出你弄这个制度的意思了,就是杜绝贪污腐败的一种手段吧!”孙大力恍然道!
  孙享福对孙大力有这样的领悟力感到十分惊喜,笑道,“杜绝贪污腐败,只是这项政策的一个功能而已,政令畅通,让所有老百姓快速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那么,他们的凝聚力就会提升,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同时,公示的数据,会让他们有一定的竞争对比,这会对他们的生产进行一些激励。
  而且,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百姓,很容易出现管理人才,进一步的推动生产进步,因为,平时他们就熟知县里的各项政策,在这些基础上,肯定会有人根据实际情况,产生一些反思,提出更好的意见,使得大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更多的进步,县里还要对所有提出有用的建议的百姓,给予奖励。”
  “嗯,那我就照你说的做吧!”孙大力听的连连点头道。
  在幸福村这么多年,他早就习惯了这种大家提意见的模式,不过,这种模式此前只能在幸福村内部展开,其它地方的官员,一般是不会愿意百姓对于官府指手画脚的,中央下达的政令,他们能照着完成一半以上,就是好情况了,更别说将政令变的更先进,跟符合实际情况了。
  这样此消彼长之下,就会形成非常大的反差,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打折,一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当然,孙享福今天来,肯定不只是说这点问题,待得郭氏和孙大力的几个小妾将一桌子菜端上来之后,孙享福又道,“这个公开,公示的制度,只是所有制度实行的一个基础,咱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其它几个内政管理和惠民项目,才能真正的让九垸县,成为山南道地区的模范县。”
  “那几个项目?”孙大力再度发问道。
  孙享福将早就想好的东西一条条说出来道,“首先,就是医疗保障和养老制度,咱们九垸县,要模仿渭南的工厂,率先推行这两个制度。”
  “医疗保障和养老制度?这可是需要很多钱才能弄下来的,这县里,现在可是一穷二白,就剩下当初你拨过来修建县城和县衙的一点钱了,如何能承担的起?”
  “呵呵,谁说实行这个制度,需要花很多钱了?九垸县按照一百万亩田地,和每年两季的税收标准,一年才需要交多少农税给朝廷?不过三十万石粮左右,价值不到三万贯而已,而咱们的产出是多少,光七十五万亩水稻田,按照上一季九石多稻谷的产量,那可就是七百多万石粮食,有了这么多产出,咱们不可能光是堆在家里吃吧!得卖出去,得到钱,做产业,让所有百姓,都入股,投资,得收益。”
  说到做产业,别说是熟知幸福村各种产业的孙大力,就连裴律师,也大概知道孙享福刚才说的公开,公示的用意了。


第585章 发展计划
  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来,除了放大产出之外,还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商业环境。
  孙享福此前就对如何扩大九垸县的产出,有很多的规划,比如,占据天然地利优势的养鸭业,在这里就可以做到非常大,即便是在后世十几亿人口的情况,这一地区产的咸鸭蛋,皮蛋,鸭脖子,等食品,也能满足全国人的需求,还能大量出口,以现在大唐的人口规模,只要将九垸县这边发展起来,就足够类似商品倾销全国了。
  水稻田的产量大,那么,如何将其产出的大米变的更加有价值,就是需要研究的方向,后世的福娃,旺旺,等米饼行业,能够做到上市,在这个时代,同样也行的通,因为整体经济向好之后,大家对于生活的质量的要求,都会提高。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容易放大大米经济效益的行业,那就是米粉,米线。
  这就跟此前望江楼研究出各种好吃的面食出来,然后,很多人通过加工,让不值钱的面粉,卖出了很高的价值一样,孙享福在后世,也是非常喜欢吃江陵鸭血粉,冒节子肥肠粉,云南过桥米线之类的食物的,只要做成当地特色,让大家爱上这一口,就自然的有很多人愿意在全国各地开店,找这里进购原材料了。
  当然,民生,商业的发展,虽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部,但却是基础。
  李世民已经看过王浩留下来的册子了,那么,他也就知道,王浩所形容的那个叫‘宋’帝国的失败之处了,文教和经济发展很好,同样也有可能受外族所欺。
  如果孙享福知道李世民现在正在积极的发展军事,为攻略西域做准备,那么,他就会怀疑,这本册子,根本就不是王浩要给自己看的,而是他要给李世民看的。
  因为,目前它起到的作用,除了离间孙享福和李世民的关系,以及让李世民更加注重军事发展之外,没有其它任何用处。
  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是孙享福提出来的最基础的项目,在孙享福现在掌握的条件来说,这一点都不难。
  然之后,他说到了教育问题。
  “咱们九垸县,不仅要成立规模较大的县学,还要将学校推进到乡镇,甚至规模较大的村,让所有适龄儿童,不分男女都上学,完成至少九年的学业。”
  “九年的学业?”
  听到这个数字,即便是知道孙享福一直重视教育的孙大力,也有些发懵,毕竟,即便是幸福村出来的孩子,也没有谁读过九年书的。
  “是的,从七岁开始,直到十六岁,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接受教育,当然,学的快的,可以早些毕业,从事工作,这九年时间,从粗浅的识字,算学,到几何,和一定的物理基础,到最后的职业技能,都要学。
  而且,除了这种对孩童的义务教学之外,咱们还要不定期的开民学,教成年的百姓,如何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跟科学的生养小孩,防御疾病。
  如何将家里的饭菜,做的更香,更好吃。
  如何更好的照顾家里的家禽,牲畜。
  当然,教他们如何种植一些他们此前没有种植过的经济作物,是主要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想要这个民族尽早的脱离低效率生产生活模式,到更高的一个文明层次,就应该让他们懂得更多的知识,掌握了知识的人民的力量,是愚昧无知的人的很多很多倍。
  比如,现在的士兵,大多还不识字,不懂得看军令。
  但同样的士兵,他们懂得看军令,指挥部署的将领,能够用一纸军令,就能很准确的调动他们,这就是一种进步,有了这种进步,在战争开启的时候,就能少死很多人。
  当然,孙享福从来都不赞同用武力向外扩张,更加不认可冷兵器时代的这种相互砍杀的战争模式,所以,他在东征期间,接手大唐的军备工作之后,主要的重心,放新式武器装备上。
  这种装备的进步,体现的好处是,大唐,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至少能比原本的状态,少死几倍的人,甚至,以原有的装备条件,都未必能一战拿的下高句丽,但装备升级后,却轻松做到了。
  不过,在孙享福看来,这样还不够,即便是不使用热武器,大唐的现有的军事装备,仍然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怎么把那些东西弄出来,这就需要更多掌握了几何,物理知识的人才,来做深入研究了。
  而怎么使用更高新的装备,也需要士兵们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孙享福,现在就想要推进这个层次的进步,真的跨越过去了,大唐就具备无限对外扩张的能力了,可惜,这需要时间,而李世民,不愿意等。
  “这个,太长远的东西,我不懂,你就告诉我,具体让我做些什么。”
  孙享福一早就知道会是如此,笑了笑道,“很简单,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你这个快建设好的县城拢住人,咱们本土的百姓,都要种自家的地,养自家的鸡鸭猪牛,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产业,而那些被有心人煽动过来的百姓们,又咱们需要安置,咱们九垸县就这么大,没有更多的土地,房屋分给他们。
  正好,利用他们来帮咱们做产业,他们这些人既然有背井离乡的勇气,我相信,他们也有做产业的勇气,咱们只要给些引导,就能开始启动,至于启动的资本,正是咱们所有百姓今年秋收之后,除税收口粮之外的多余产出,后续需要追加的话,也可以增加上明年两季的产出,这样,产业一旦做起来,不仅能补足所有在医疗,养老,教育上的支出,还能有较大的结余,供所有村民分红。”
  孙享福要树立的这个模范,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在经济方面比其它地方强,事实上,他所在的地方,经济会比别的地方强,这一点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他是想让李世民,让朝廷的所有人看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管理,和民生保障,可以细到什么程度,全面到什么程度,别说那些现在还没有发展到的贫困地区,就是关中,距离真正的‘好’,都还差的远呢!
  当然,做到孙享福目前说的这些,还只是垸田建设好之后的第一步计划,他的后面,还有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计划,因为,他是在以后世一个发达国家的社会水平做终极目标,甚至有可能的话,他想比后世的发达国家都做的更好,因为大唐现在的人均可利用资源,远远高于后世任何国家,是完全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那,咱们具体怎么入手呢?”孙大力知道了大的方向之后,再度问道。
  “你要发告示,给各乡镇的村民们,把这些事情都跟他们讲解清楚,同时,把这些外来人口聚拢起来,把修建厂房等生产必须要做的工作,交给他们。目前来说,一,二,三号垸的各个产业,到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年,产出早就已经开始放大,其它六个垸,则是今年才开始跟进,目前只有秋收的农业产出,所以,先在一二三号垸,设立三个乡镇企业,目前,可以是蛋厂,鸡鸭肉制品厂,和米粉厂。
  另外,在这些外来人口里,挑选一部分能说会道,懂得计算的人,负责销售,往关中,北地,推销我们的厂子里制作出来的咸鸭蛋,皮蛋,腊鸡,腊鸭,各种米粉,最好能进入到长孙氏的商城市场里面去,这样,咱们的销量也能快速稳定下来,见到盈利。
  还要立刻开始着手建立学校,医院的建立,这方面,我会去信长安和善阳,让他们抽派人手过来。
  其实,像早前两年建设好的一二三号大垸里的村民,家里的经济底子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很想将自己的孩童送到学校蒙学,孩子们也愿意学,可是,那个时候县学较远,需要他们自己供应学费食宿,现在不一样了。
  孩子们在几里以外的镇上就能入学,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村里就能入学,而且,还是免费入学,他们肯定乐意将孩子们都送去上学读书的。”
  说白了,孙大力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群众工作,他和孙享福本人,都非常有钱,但是,用私人的钱,来推动当地的建设发展,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健康的,因为,他们出资了,肯定就要回报,这就会摊薄百姓的利益,实际创造利益的,全是老百姓。
  而不拿回报的话,这种模式,在别的没有他们的地方,就无法复制。
  因为,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人不计回报,无偿给百姓投资,做大好人的。
  所以,他们的起始点,就是用百姓的资源搞发展,发展所得,也全归百姓,这样,才具备可复制性。
  单个的百姓的力量都很弱小,但汇聚起来,它的力量就大了,官府,就是要做引导,将他们的力量汇聚起来,一户百姓,想要开一个产量比较大的蛋厂,铺设销售渠道,那基本是天方夜谭,但是,一个镇的百姓,却能很轻易做到,当这个产业做起来,面向全国销售的时候,回报过来的钱,能让这个镇的百姓,变的比他们只种田的时候,富裕很多倍。
  长孙无忌最多还有一个月就会来荆州上任,孙大力只要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将所有政策,制度,公布,实施,做成既定事实,那么,长孙无忌为了保持官府的公信力,上任之后,也不会立即更改,他肯定会选择看成效,成效好了,他会学习,复制到其它地方去,至于成效不好这个问题,孙享福根本没考虑过,只要把他设计出来的产业做好了,就没有不赚钱的道理。
  至于那些民生保障方面的事情,就算长孙无忌自己不同意,但,这完全可以当作为一种民间自发的行为,百姓自己集资做产业,用产业你赚到的钱,给所有人看病,上学,你朝廷管的着吗?只要孙大力事先将百姓的工作做好,达成协议就行。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孙大力也不亲自在县城盖的他的县衙了,去到各个乡镇,任命职官,指定地方修建学校,将九垸县准备做的产业,以及未来要实行的民生保障计划给各个村的村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