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圣明。”
想通了此事关窍的众多大臣,异口同声的赞了一句,顿时让李世民的心情大爽,今年的科举会在十月中旬举行,在学府推进到县一级之后,大唐的读书人数量,正以以倍数增长的趋势增加,他很期待这一届的参考人员数量,更加期待的是下一届科举的参考人数,将全世界的人才装进自己的篮子里,那才真正的叫‘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
“来人,赐宴,朕要与诸卿同乐。”
李世民还是那个李世民,心情好了,就想要喝酒听音乐,看歌舞。孙享福一进城就被他请到行宫来,聊了几个小时的正事,肚子早就饿的不行,酒宴一开,他便先大快朵颐的吃了起来。
不多时,工部尚书阎立德端着酒杯找了过来。
“阎尚书勿怪,我今日刚入城,就被陛下召了过来,实在是饿坏了。”
阎立本是非常有涵养的,硬是等孙享福将吃的油乎乎的嘴巴擦干净了才道,“老夫此来,不为别的事,就是工部下属研究院做出来的天灯,想请正明抽空去看看是否妥当,如何能在开幕仪式上使用。”
“我很想问一下,是谁想到的这个主意?”
“这个,正明你不知道吗?在延津的战场上,你家的护卫,便是借助着天灯向上的力量,攀上了延津城两侧的悬崖,陛下对此事非常重视,下令工部研究院对其进行研究,终于,在前两个月的时候,研究院,制作出了一个超大的天灯,其向上的力量,完全可以将几个人吊到半空之中,然而,却会因为风力的问题,容易在空中飘走,是故,我们用绳索将其拴在地面上,还设计了一个可以将吊篮从天空上放下来的绞盘,只是,如何使其在空中按照我们指定的位置移动,却是没有解决。”
孙享福想不到,自家的护卫们,会在战场上使用天灯,而且,工部研究院已经对其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研究,现在看来,应该是经过反复试验,能够解决上升和下降的问题了,然后开口道,“用纸糊的,用于夜晚升空照明,或者传讯的,我们称之为天灯,像你们工部制造的这个大家伙,我觉得将其称之为热气球,反而更贴切一些,因为它的功能,已经不是照明传讯,而是载人,具体的怎么使其动起来,还有其安全性的问题,我需要看过了之后,才能帮你们想办法,现在,那些大东西在那?”
阎立德答道,“为了保密,那些东西暂时都存放在军营之中。”
“那些?研究院做了很多个吗?”
“是啊!为了保证其安全性,研究院做了十个,随时都能组装充热气升空,只要到时用绳索将其全部串联起来,即便其中有一两个出了问题,也不会突然坠地,损伤吊篮中的人。”
孙享福稍微脑补了一下那个画面,笑道,“有十个的话,那么问题就好解决了,咱们只需要将其同时升空,将一组热气球以开幕式会场为轴心,将其固定在当日的上风位和下风位两个对角升空,给两个热气球装上可以用绞盘拉动的绳索,便能拉着陛下乘坐的热气球,在这两个点之间缓慢移动了。”
阎立德闻言,眼前一亮,随即举杯向孙享福道“正明果然聪慧,如此一来,问题可解了。”
“能不能解决,还得试验过才知道,我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
“正明放心,研究院的人,不会把不安全的东西给陛下使用的,此物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几乎可以完全杜绝火星向外溅射,引燃大球,每次的燃料,升空,下降,所使用的量,都计算的十分清楚,足以供其在天空持续漂浮两个时辰以上,甚至,可以到达超过千米的高空。”
闻言,孙享福有些发愣,工部研究院的科技树,成长的都有些超乎他的意料了,道,“究竟安不安全,还是我看过之后再说吧!明日,我便与阎尚书一起去军营查看一番。”
第552章 热气球升空
事实上,研究院制作出来的热气球,先进程度还要超出孙享福的想象很多,首先在选材上面就很出乎他的意料,纺织厂目前能织出来最紧密的丝绸,即便是使用了双层,也十分轻。
而且,他们在这些纺织紧密的丝绸布上刷上了动物胶,不仅使其做到了不透气,还不会像刷鞋底料那样显得硬邦邦,其吊篮,选择的也是和后世一样,坚硬的藤条制作而成,不仅轻,在下降触地的时候,还能缓减冲击力。
至于供热的燃料,更是使用了提纯的猛火油,这玩意同样是在延津之战后走入李世民的视线的,因为不经过提纯的猛火油烧起来浓烟滚滚,孙享福第一次见到这种只是用沙子稍微过滤了一下的原油的时候,就提出这玩意应该有一种更好的形态,然之后,研究院就开始了提纯研究。
其实原油的提纯并没有多少难度,就是在不同的温度下蒸馏炼精而已,只是安全性有些不好控制而已,不过现在社会上对这种提炼出来的猛火油需求量并不大,只弄少量的供热气球使用,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然之后,当工匠们在孙享福的要求下,制作出了几个比较省力的拉绳绞盘,安装在吊篮之中后,善阳城内的百姓就有热闹可看了。
四个彩色的热气球在城外四个方向升起,通过绳索固定了大致的位置,相应连接的绳索在绞盘上抛下,最后与在城北校场中充热的大热气球连接,然之后,这个球面绣有一条五爪金龙的的大热气球便开始了从城北校场飞往南城门,绕城一周的试飞之旅。
整个城内的百姓都为这次热气球的升空飞行而沸腾了,像发了疯一样追着热气球跑,大家对于这种能在天山飞的东西,有太大的好奇心了,甚至很多人当街就跪了,这对于古人来说,这简直就像神迹一样。
“呃,看来我们应该提前给全城的百姓们打个招呼的。”
吊篮里,孙享福和阎立本看着脚下火热的百姓们,心里不断的打鼓,在吊篮的一旁,一个小小的案几上,孙小妹的眼睛盯着几个小沙漏,以及油量的刻度上,她需要更精细的核算一遍燃料的消耗。
“是啊!不过也不用担心,善阳城的治安管理能力还是很强的。”
“我的意思是说,应该提前做好宣传,不让他们这么迷信。”孙享福指了指城内许多下跪的百姓道。
“百姓对未知充满敬畏,这是天性,这样正好可以保持皇权的神圣感,正明以为有什么不妥么?”
“当然不妥,今天他们能被一个热气球升空所迷惑,明天,也会因为其它未知的东西,而被迷惑,或者因此被人煽动,或者因此受人欺骗,咱们应该让他们习惯理智的看待这些未知的东西才好。”
阎立德思索了片刻,觉得孙享福说的确实在理,三国时期,便是有太平道的术士煽动百姓造反,最终导致诸侯拥兵自重,皇权旁落,这也是一种较大的国家安全隐患,让百姓们习惯理智的看这些未知的东西,就会让他们具备更强的,对宗教迷信的抵抗能力。
“如此的话,那下去之后,咱们就张一个榜,与百姓说明一下。”
“光是说明还不够,我觉得,让百姓们自己上来体验一下,会更好,工部研究院的研究经费不能全靠朝廷支出,像这种热气球技术,其实可以用来换取很多经费,用这些经费,再去来做其它更多方面的技术研究。如果,善阳向研究院采购二十个热气球,用来开放给百姓们做空中观光体验,相信,很多人是愿意出高价乘坐的。”
闻言,阎立德眼前一亮,不管是什么部门,手上有钱都是好办事一些的,像工部这样朝廷的主要花销口,多有些金钱来源,自然是更好的,但还有一个问题,这设及到技术保密,欣喜过后,阎立德又皱着眉头道,“陛下曾言,这些新技术,要做好保密,一旦被百姓所掌握,恐怕麻烦会有很多麻烦。”
孙享福闻言,则是笑道,“天灯升空的原理,知道的百姓可不少,可是,为什么没有百姓做出像这样可以载人上天的热气球呢?
因为,百姓大多不懂材料科学,想要懂得这些,制造出这热气球,他们就需要系统的学习掌握一些物理知识,学习这些东西的人多了,就会让工部研究院招募到更多的后继人才,研究更高深复杂的技术,长远来看,利肯定是大于弊的。
再说了,目前即便是朝廷将其开放给百姓体验,但整套东西,还是掌握在朝廷手中,一定时间之内,做到保密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更多的使用,会让大家对它的缺点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促进其制造技术的进步。”
既然孙享福说的头头是道,阎立德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道,“如此的话,还需要正明与老夫一同向陛下上奏才好,另外,此事若成,只怕还得在渭南开设一个工厂,专门对其进行生产,工部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只负责技术研究。”
“这些都是小问题,回头我给属下的人打个招呼就好,相信各大城市,都是非常愿意开发一个这样的旅游观光项目的,到时候,还需要培养更多的地勤人员,为热气球提供服务。”
“一切就有劳正明去安排了。”
两人在吊篮里,就把这个项目敲定,直到差不多两个时辰以后,吊篮重新回到校场的位置降落的时候,军营大门外,已经聚集了数十万百姓,向大营内张望,幸好传旨的内侍监王得用早早的已经在这里等候了,否则,他都未必进的来大营。
“孙少师,陛下请您将这天灯之事,与百姓解释清楚。”
闻言,孙享福和阎立德相视一笑,看来,李世民对于这些事情也看的比较透彻,于是,孙享福便让人写了告示,并亲自在军营门前,与百姓们讲解了一通这热气球的大致情况,倒是叫明白了事情真相的百姓们唏嘘不已。
原来,每年上元节就会有人制作的天灯,经过一番改良之后,就能载人到天空上飞行,不过,百姓们更多的,却是好奇天上有些什么,这个被称之为热气球的东西,能不能去到天庭,见到神仙。
为此孙享福不得不给现场给百姓们做一些科普,道,“天上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有水蒸汽蒸发,冷却,而形成的云朵。至于你们所说的神仙,我认为,它只是一种精神信仰,并不实际存在,想要上天看神仙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因为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之后,人根本不能够生存。”
“这,这怎么可能?天上没有神仙?······”
“是啊!那我们平时拜的神,都住在哪里?······”
“佛祖,应该是在西天极乐世界,不在咱们这的天上,所以他们没看到······”
······
孙享福想不到自己的解释,会让百姓生出更多的疑惑和不解,如果七嘴八舌给他们一一解释,估计解释到明年,也解释不清楚,最后,孙享福不得不提前宣布道,“再过一段时间,这热气球就将会在大唐的诸多大城池对所有百姓开放,你们如果坚持认为有神的存在,可以自己到天空上看看,当然,对于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稍后,朝廷会再出具一份比较详细的告示,你们不要人云亦云的盲目相信这些东西。”
听说自己也有可能乘坐这个大球上天,百姓们的注意力顿时被转移开了,孙享福见王得用还在一旁没有走,便问道,“陛下可是有事召我?”
“是的,陛下请您处理好此间事之后,前往行宫御书房议事。”
闻言,孙享福便不再多言,与王得用,阎立德一同乘车往行宫而去。
老半天之后,孙享福从人群中挤出来,抵达善阳行宫,而此时,的御书房之中,说话的人,却是在往西域出使长达两年多的马周。
“陛下,西边诸国的大队人马,将于五日之后抵达定襄,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物您可能需要关注,第一个便是拜占庭帝国的大王子,希拉克略三世。
这个拜占庭帝国在西方十分强大,然而,有另外一个新崛起的部落联盟在与其展开战争,这位叫做穆罕默德的首领,被当地的宗教信徒称之为先知,对于所有信仰这个***宗教的人,有极强的号召力,其率领的军队,甚至能屡次击败拜占庭帝国。
我们启程返回的时候,穆罕默德已经在准备建国,不过,他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他派了自己的四大贤佩之一,艾布伯克尔前来与我大唐建交,此人在加入他们的宗教之前,是一个布匹商人,曾经来过我大唐,他们想要寻求大唐对他们的支持,一举推翻拜占庭帝国。”
马周率先拿尚未建国的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来说,自然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这两股势力在西方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穆罕默德在一个多月前已经去世了,而本该继承他,成为***教史上第一位正统哈里发的艾布伯克尔,却因为历史的改变,而来到了大唐,致使穆罕默德的另一位贤佩阿里,继承了哈里发之位。
孙享福对于大唐的历史都不是很了解,对于西方的历史,就更加不了解了,他到了御书房之后,虽然只听到了马周所说的后半段,但是,本能的对于宗教国家的反感,让他皱起了眉头。
这种反感,除了源于他后世的一些认知,还源于他刚才所碰到的事情,宗教迷信,都是能影响国家的不稳定因素。
他不知道是,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反感情绪,让大唐在西方的问题上,保持了一种政治正确,因为,随着穆罕默德建立的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它将与大唐接壤,然之后,自然就是摩擦不断了。
历史上,正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在怛罗斯击败了唐军,才致使大唐失去了中亚地区的控制权,当然,这与唐军将领高仙芝的错误决断也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由于蝴蝶效应,高仙芝这个人可能都不会在历史上出现了,而站在大唐的政治角度来看,西方不出现强国,才是对大唐最有利的。
第553章 国际借贷
与李世民和众人见礼了之后,孙享福首先对拜占庭和阿拉伯部落联盟的事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道,“陛下,西方出现任何一个大国,都不符合我大唐的利益,尤其是宗教神权把持的国家。”
李世民闻言一愣,问道,“正明为何这么说?”
孙享福答道,“首先,这种宗教文化,就会阻碍我们中原文化的传播。”
这一点孙享福此前在说到骠国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与李世民和诸位大臣讲明了,倒是不用他再多解释。
其实,李世民在听到西方有拜占庭这个帝国的时候,本能的反应,是帮助那个部落联盟,将其推翻,因为他不允许这个世界上有其它的强大帝国存在。
现在经孙享福的提醒,倒是让他开始理智的从政治角度思考问题了。
见李世民点了点头,孙享福又看了一眼表情轻松自如的马周,便知道,他在这方面肯定早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在政治智慧上,他不认为自己比实际去过西方的马周更加有见地,便道,“至于其它方面的,相信马侍郎,会有相应的建议给陛下的。”
见孙享福再度将问题抛给自己,马周也不含糊,继续道,“孙少师说的没错,西方出现任何一个强国,都与我大唐的利益不符,这是使团实地考察过后,得到的一个结论。
在西方各地,越是国小,人口少,实力弱的国家,对于我大唐,越是能够保持恭顺,而如拜占庭帝国一般强大的国家,却对我大唐爱搭不理,若不是他们受到穆罕默德部落联盟的冲击,吃了败仗,他们甚至还想要我们以臣下的姿态与之建交。”
六世纪初期,拜占庭帝国的实力,绝对是这个世界的一哥,李唐的建国初期,从版图,人口,军事实力各方面来看,最多只能排在第三,还比不上拥有两千万人口的波斯帝国萨珊王朝,与拥有三千多万人口的拜占庭帝国,更是有两三倍的差距。
然而,现在却不同了,大唐的版图向四边扩张之后,人口也达到了三千万,几乎快赶上拜占庭帝国,更是远超了已经走向落魄的波斯萨珊王朝。
而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之后,大唐的领土,与这个西方强国的权利辐射范围,已经近在咫尺,在中亚地区的争端,已经隐现苗头,因为,很多的原本臣服于拜占庭帝国的小国,都开始有倒向大唐的趋势了。
没办法,谁叫大唐这边富裕,政策上,基本不盘剥所统治地区,而与波斯年年征战的拜占庭帝国,却因为自己的空虚,对属国横征暴敛。
“所以,臣提前赶回来,就是要提醒陛下,不要轻易在这些西方势力之间表态。甚至,要给予其中较弱的波斯一些支持。对了,此次,波斯王储伊嗣俟,也将会到定襄觐见陛下。”
对于波斯,李世民可不陌生,因为大唐建国以来,波斯与大唐商业往来十分频繁,然而,大唐的历史改变了,波斯的历史,却没有多大变化,在去年,他们与拜占庭达成了和议,归还了抢劫拜占庭帝国的一切财物,偿还数年军费,使得其仅保留了原有国土,国库空虚到可以饿死老鼠,在这种最虚弱的时候,他们遭受了来自阿拉伯人的袭击,国土沦丧大半,人口缩减了一半有余。
历史上,波斯与拜占庭的两虎相争,最终使得阿拉伯人捡了便宜,先灭了波斯,又将衰落中的拜占庭击败,成为了仅次于盛唐的二号帝国。
现在,由于大唐的提前崛起,让波斯更加左右为难了。
因为,程知节拿下西突厥,一举将西边十几国的领土收编,成立安西大都护府之后,原吐火罗国的领土,已经为大唐所有,这就等于波斯背后的千里国境线,已经直接与大唐接壤了,更要命的是,大唐还派了一个折冲府的兵力在当地驻扎。
那可是三万装备精良的唐军,别说是搞突然袭击了,就是光明正大的往波斯本土打,以现在波斯的国力,也根本抵挡不了这支军队的进攻。
所以,他们老早就向大唐送来了交好的国书,在大唐的使团途径波斯的时候,他们更是用国内最高规格接待了使团,打定了主意抱大唐的大腿,不抱不行啊!唐军若是与阿拉伯人左右开弓,波斯就是瞬间亡国的下场。
“诸位爱卿以为然否?”
对于马周提出的,扶持波斯,让大唐与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之间有个缓冲,孙享福是持赞同态度的,再度开口道,“我大唐现在东,北,以及南方沿海的领土,已经基本稳固,唯独隐患较大的,便是西边,然而,西边地域宽广,民俗风气,与中原本土大有不同,想要将其经营起来,非一朝一夕之功,扶持一个波斯,换取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本土发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当然,怎么扶持,咱们却是可以有很多操作手段的,波斯之所以抵抗不了阿拉伯人的袭击,不是因为阿拉伯人有多强大,而是因为波斯人国库空虚,粮草不足,如果咱们在这方便给予波斯一些借贷,光是守土的话,我想波斯人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
阿拉伯人毕竟是一个新兴统一的政权,其与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双线开战,靠的是狂热的信仰支撑,其实打的也比较艰难,历史上,他们是在十几年后灭的波斯,更是在几十年以后,才对大唐造成威胁。
现在,大唐提前几十年,就达到了盛唐时期的疆域,经济更是已经超过了盛唐时期,只待内部进一步巩固下来,再度开启对外扩张的步伐的时候,这些不服,都会被轻易的扫除。
“借贷?国与国之间的借贷?”
“是啊!随着咱们大唐物产越发的丰盛,将其用在有用的地方,才是正理。”
孙享福简单的说了一句,顿时就让这段时间在善阳办公的大臣们心里恍然大悟,不说定襄和善阳周边千万亩良田,光北地靠近西边的泰安,上齐两郡上千万亩田地,也将在今年初步开发完毕,届时,农牧业产出,将会有一轮巨大的提升,而当大唐的耕种技术改革逐步推进,产出越来越多的时候,怎么让这些产出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就是一门技术活了。
谷贱则会伤农,这样的道理,大臣们都懂,如果,将大唐多余的粮食谷物,输出给波斯,则是能有效的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的情况,同时能使这部分大唐本身消耗不掉的粮食,发挥出较强的经济作用。
借贷么,肯定是要收一些利息的,都不需要孙享福将这里面的道道讲明白,马周就想到了一个抵押贷款的计策,道,“陛下,臣以为,孙大人说的有理,我们可以答应借贷钱财给波斯渡过难关,但是,必须跟他们商定利率,签署抵押贷款协议。
即,他们向我们借贷钱财,我们向他们收取利息,他们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归还我们相应的钱财和利息,当然,由于他们向我们借款,我们会向他们放开一定的粮食出口管控,让他们可以拿着借贷的钱,在咱们大唐采购到粮食,这样,他们基本就能度过难关。而如果不能按期还上,则需要将抵押借款的领土划给我们抵债。”
“若是他们借债不还呢?”
程咬金作为安西大都督,对于西边的事务自然是最关心,甚至,他早就对周边的邻国虎视眈眈了,因为他的儿子很多,大唐现在的军力强盛,军功很好捞,贪心不足的他自然想给所有的儿子都捞一个爵位。
“这个倒不用担心,他们没有借债不还,开罪我大唐的底气,再说了,以咱们大唐现在的实力,还担心他们借债不还么?”马周转身面向程咬金答道。
“哈哈哈,不还才好啊!正好老夫可以提兵打过去。”
对于放债收钱这种事情,程咬金这样浑身痞气的家伙,可是非常乐意干的,而且,只要向西出兵的话,就非他安西大都护府不可,这种谁都没有仗打,只有我一个人有的玩的感觉,对他来说,不要太好。
“臣也以为马侍郎此计可行,另外,臣建议,下一步朝廷的军事核心,向西转移,每年,抽调三成以上的府兵,往安西大都护府境内轮值,训练,至少,不允许像这次吐蕃和骠国的人马,从西边走到了北放境内才被发现的事情存在。”在政事上很少发表意见的李靖开口道。
他是早前几年就带领远征军走过西域的人,比在场大多数人更加知道西域的混乱局面,而且,对于拜占庭帝国的强大,有更具体的了解。
大唐按照现在的发展节奏走下去,是必然要与西方势力一较高下的。
“臣附议,我大唐府兵大部份已经转向职业化,本土只需留有一定的防守军力,大部份军士,都应该调往边境轮流值守,做适应性训练,避免久不征战,战力下降的情况出现。”
说到兵事,官复原职的兵部尚书杜如晦自然是要开口说几句的,安逸的生活,容易让士兵们变成老爷兵,这可是相当危险的事情,而随着国家地域越发广阔,士兵们需要更加适应远征作战,像他这样的智者,自然是能看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第554章 全面布局
孙享福有时候不得不对这个时期的人才说一声‘佩服’,比如马周,他硬是能靠脑力,记住西域上百个西方国家的名称,甚至其国王,主要成员的,国家环境,政治背景等基础信息都记了个大概。
要知道,这其中有很多,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国家,只的一些个规模较大的部落而已,语种,更是繁杂不堪,他在当地,与这些国家的沟通,长的不过六七天,短的,可能只有一两天时间而已,也就是说,自从到了西域之后,他随时随地都将心思放在了收集信息上面。
御书房内,既然开启了对西域的谏言模式,自然是继续以从西域归来,对当地情况了解最清楚的马周为主了。
“陛下,此番考察,我使团共与西域诸国中的七十三国,达成了国家层面的贸易协议,这些国家,人口俱都是十万以上的规模,其中有好几个是人口过百万的规模,其中,有三十二国,同意了我们在当地开设工厂,招募当地百姓做工的请求,不过有一些利润分成协议需要达成,咱们只要签订了协议,就可以在当地制造一些不方便运输,且技术含量不太高的商品。”
所谓的不方便运输,和技术含量不高,可不代表不值钱。
整个西域的商业市场,比大唐本土高至少要大五倍以上,这是根据人口规模来计算的,这么多国家,人口,所需要的商品,也不都是香水,丝绸,玻璃等高端货物,比如农具方面的,犁耙,水车之类的,从大唐制造好,贩卖过去,显然是得不偿失,因为运费太贵了。
但派几个人,在当地开设一个农具工厂,用他们的人力,材料,直接在当地生产,做起来之后,也是能够赚大钱的。
想当初,孙享福弄出新式曲辕犁的时候,李世民可是将其称之为国之利器,而在那些耕种技术比大唐还落后的国家,曲辕犁那就是比国之利器还国之利器的东西。
马周所说的这三十多个同意让大唐商贾在当地开设工厂的国家,可不是简单的给了大唐一个许可证,他们国内的政治相对稳定,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其国土面积,至少有相当于大唐一郡之地那么大,并且承诺,只要大唐官方和他们合作开工厂,他们将用军队,保障大唐商贾的和工厂的安全。
西域的国主不傻,他们知道这样做,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因为他们需要这些东西,来提升他们的生产力,而西方诸国之所以打生打死,王朝更替频繁,除了宗教信仰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生产力跟不上,大多数人容易饿肚子。
在这个时期,粮食,盐铁,对于任何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即便现在大唐的粮食,盐铁的产量,已经是世界之冠,但目前也是严禁出口的,同样,大唐也有奇缺的东西,比如有色金属,金银铜。
人家波斯可是在几百年前就开始用金银币了,而拜占庭帝国,也是以金银币为主流,原因无它,人家产的多。
马周建议朝廷对于比较弱小的国家,通过官方,供应一些管制物品,这对于商部主导的国企来说,这就是一项重大利好,因为,出售管制物品,价格肯定高昂,还能为国家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比如向奥古兹国出口一定量的粮食,他们的国主就答应开放国内的金银铜矿给大唐的商贾开采,反正那些东西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开采,给大唐的商贾开采,他们还能坐等收钱。
还有给处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可萨汗国出售一定量的武器装备,船舶。这不仅能够在他们手中得到大量的金银,还能使其对拜占庭帝黑海经济圈造成冲击,至少能让拜占庭帝国的国防成本增大,认识到大唐随便一个动作,对其造成的影响力,从而更加正视大唐的国际地位。
诸多事务,马周直接在御书房内讲了两个时辰,才让大家伙对于西域那边的情况有了个大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