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收这些信息后,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形成。
  当然,他们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长到自愿接受掏大粪沥肥这样的工作的,孙享福美其名曰,这是让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并且,给他们的所有劳动项目,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薪酬奖励,以后,他们干活,有工钱拿,跟普通的工人差不多的待遇,而这些他们自己通过劳动挣到的钱,可以用于他们的享受,这样,可以慢慢的在他们心里,树立起正常的金钱概念。


第549章 北上
  第二季水稻的种植,很快的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还别说,经历过逃跑事件之后,李泰这些熊孩子明显比此前更沉稳了一些。
  以前,孙享福让李泰节食减肥,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偷吃,现在,他会在内心里挣扎许久之后,再想办法去偷吃,即便是偷吃的时候,也会想着,尽量少吃点,然后把所有弄来的食物全吃完。
  克制欲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还不太成熟的孩子来说,他能有这份心,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
  趁着稻种在苗床里的成长期,孙享福下令,让荆州代表队,蔡州代表队,黄州代表队和郢州代表队的人在江陵城集结,整个山南道地区,就是这四支队伍参赛去参加定襄的运动大会了,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出发,所有的人员,参赛项目都需要申报,所有的参赛规则需要讲解,食宿方面的准备等等,都需要先行安排妥当。
  四支代表队,只有荆州代表队是由大总管府组建的,人手,是之前武士彟挑选训练的,大概有八百人,差不多在每个比赛项目上都有参与,但并不是满员参与,至于其它三支代表队,则是只有三四百人,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把握的项目。
  不过,光从参赛队伍的数量和人数,就可以看出,山南道地区,在整个大唐,还是处于中上水平的。
  其它州道中,也就河北道,河南道,和淮南道,安东大都护府,有相应规模和数量的代表队参赛,当然,关中之地,直接有五支规模过千人,所有项目全部满员参加的代表队,人家五百多万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不是其它地方可以比的。
  那么,再加上十六卫,以及皇家代表队,光是大唐内部,参赛的队伍,就有六十多支,而快到定襄的唐俭那边,则是带了一百二十多个国家的参赛队伍过来,加上之前自行赶过来参赛的数十支队伍,整个运动大会的参赛队伍,将达到两百二十多支,光是运动员,就有十多万人。
  想在这么多人的比赛中,争取一个单项的冠军,也就是天下第一的名头,难度可是不小,孙享福的意思,山南道地区的代表队,应该以水上项目优先,在出发前的半个多月里,再突击训练一段时间,至少,要收获几个金牌回来,一番打气和鼓励之后,倒是让运动员的士气高涨不少。
  当然,比赛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有多么重要,这场热闹,能将那些番邦之人都吸引来大唐,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如何延续这种繁荣才是孙享福应该考虑的。
  荆州将会成为下一届运动大会的举办地,定襄那边的建设团队,在定襄的运动会结束以后,将会立即转场到荆州来投入为期三年的建设。
  荆州地区一年四季,多数时间比较温暖,虽然建设工期只是三年,但真正用于施工的时间,甚至比用五年才修建起来的定襄城还多。
  所以,孙享福这一趟,主要还是对城池的建设做规划,一番考察之后,他觉得,江陵城的整体格局还是太小,城内面积,五平方公里不到,哪里能容得下数百万人的聚会。
  于是,他把目光看向了城外周边地区,然之后,一个想法在他心里成型。
  江陵城与郢州治所纪南城相距不过五公里,新城干脆把这两座城全部囊括在其中,建成一个面积高达六十平方公里的大城。
  这座城建起来之后,比长安城的一半还要大,差不多比善阳和定襄城大一倍,比洛阳,也要大二成多。
  毕竟,就算加上真在建设中的大明宫,长安城的总面积,也还不到一百平方公里,而作为东都的洛阳城,则是只有四十七平方公里。
  荆郢两州的治所合并到一城之中后,整个管辖地,也可以合并到一起成为一个大行政区,直接将江陵城升格为都城级别的城池,领荆郢两州辖下十一个县。
  当然,这个构想,还得孙享福去定襄了之后,跟李世民商量,至于怎么让李世民同意,则是需要孙享福出具一张比较有说服力的设计图。
  对于城池设计方面,孙享福属下,有相当专业的团队,他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圈好了新城的地之后,在出发以前,属下们肯定能将一张比较完美的设计图交到他手上的。
  七月初,将不同种类的稻种,交叉种植的在不同区块的田地里之后,孙享福终于领着大队伍出发了,之后如何操作,使稻种杂交,孙享福已经跟农部的官员们交待清楚了,这一季稻子收割之前,他差不多就从定襄回来了,同样,这一季也只是对于各种稻种初步杂交之后,所产生的新稻种的特性,做一些观察,选择其中更加适合培育的高产稻种,进行再杂交。
  仅仅是半年时间,洛阳通往荆州的水泥路就修好了一大半,倒是让他们赶路的速度比预计中快的多了,只用了十几天左右,孙享福便抵达了善阳,而此时的善阳,早已是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
  “老夫近几年常听人说,北地繁华,想不到竟然繁华如斯,只怕比起长安来,也不遑多让吧!”
  蔡璨黄续等人作为本州的运动队的组建者,也随同孙享福一起来到了善阳,进了城门之后,他们就一直处于惊叹之中,善阳城比起山南道现在最大的城池江陵城,可是大了四倍多,然而,在这么大的城池里面,街道上的人流却总是如潮水一般川流不息,这就十分罕见了。
  而且,这些人穿各种风格的服饰的都有,金发碧眼,黑皮肤,白皮肤,语言,也是五花八门,沿街的店铺里面,大多数顾客和店主,都是靠手势和身体语言来交流,好不热闹。
  “据说善阳城内现在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以上,还真是不比长安那边少多少,不过,再过几天这边就清净了,大家都会去定襄,那边在运动会期间,估计至少都有三百多万人口。”
  善阳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环境优美,从春上,一直到重阳以后,都是善阳的鲜花盛开的季节,而且,还是大唐最先发展起美食小吃文化的城池,现在,临近八月,各种莲蓉,果仁,菱粉制作的月饼,就已经上市销售,松软甜香的月饼,瞬间就让那些西域胡人忘记了硬邦邦,难以下咽的胡饼。
  街道上,内侍监王得用领着几个小宦官迎上了孙享福。
  “孙少师,陛下有请。”
  “如此,你们就先找客栈入住,歇息一日之后,自行前往定襄,组委会会安排好你们在定襄的吃住问题,尽早的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比赛的场地,争取能拿几个天下第一回 去······”
  “我等,定不辜负大总管厚望······”
  和大队伍道了个别,孙享福便跟着王得用往城北行宫方向而去,至于红梅,春桃以及家里的几个小家伙,张轲会径直将他们带往善阳的府邸歇息。
  “王侍监,我这才刚到地方,脚都没歇一下,陛下就召我,可有什么急事要商量?”
  “倒不是有多急,就是开幕的仪式方面有些细节,需要找您商定,另外,工部研究院那边,造了几个大东西出来,想要用上,陛下有点拿不准,想让你看看。”
  “大东西?”
  “就是一个大号的天灯,研究院的人说可以载人上天,希望陛下乘坐这个东西出场,震慑诸番。”
  孙享福闻言,有点郁闷,他已经为大唐种下了一棵科技树,然而,这棵科技树怎么长的,孙享福却一直没有关注,渭南那边的研究院,据说这几年是没闲着,看来热气球,就是他们鼓捣出来的成果了,可是,孙享福很担心这玩意的安全问题。
  不多时,孙享福便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这座被命名万民宫的御书房内,此时正值上午,书房里的人可不少,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乃至各部尚书级的大佬们都在,看来,近段时间,他们在这里议政,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孙享福与李世民和众人见礼之后,很快就成为了大家的焦点,因为,这些人里面,也就孙享福比较有搞新意的才能,虞秀儿在定襄排演的那些开场节目,大多数,都是孙享福给出的建议。
  “陛下,其实,那些番外胡人,比咱们中原的少数民族更加不知道礼仪为何物,咱们只需要让他们看到浩大的场面,感受到我大唐的强大就行,至于运动会的宗旨,什么祭天仪式之类的,其实都可以取消,相信,该讲的东西,唐公已经跟他们讲清楚了,咱们只要让他们简单明了的知道,咱们这就是一场纯粹的运动会,是靠运动员在运动场的本事,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头,获取丰厚的奖金的一次活动就行,等他们对咱们大唐越发的熟悉,越发的愿意来咱们这里的时候,咱们再通过各个方面去影响他们,会更加的有效果。”
  孙享福先解释了一番之后,又将目光朝杜正伦看了看道,“当然,与各国的国主,和权贵之间的交流,是必然的,咱们可以多多举办一些酒宴,以轻松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能够敲定一些国际贸易方面的事务,当然是最好的了,臣建议,商部尽快的将我大唐现有所有商品,产能,出口的价格,以及我大唐所需要的商品,物资,以及预期价位,极限价位,拟定出来,并且熟记于心,以备陛下随时询问,作出应对。”
  说白了,大唐花这么多钱,来举办这场运动大会,除了想要达到一些宣扬民族文化的效果之外,就是为了挣钱,想要挣那些番邦的钱,那自然只有扩大商业往来了。
  “陛下,臣以为,孙少师说的有理,番邦之人,与我大唐言语都不通,准备再多仪式,他们也搞不清楚是为什么,只要让他们看到我大唐的人口,军力,财力,物力之强,就足可以达到宣示威严的效果,而通商,赚取实际好处,才是咱们最应该做的,至于咱们国内的产出,和商业情况,商部一早就做了详细的统计。今年在定襄,咱们就可以向所有外来商人,游客,输出价值超过五千万贯的货物。
  至于那些番邦商人的带来的货物,截止目前,朝廷至少拥有八千万贯的采购能力,运动大会召开以后,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增加很多,他们的货物,可能连咱们贮备的钱财的一成的价值都没有。”
  “八千万贯?”
  听到杜正伦口中这个数据,大家不由的将目光看向了财部尚书高士廉。
  这时,高士廉有些得意的道,“陛下,诸位,大家莫不是忘了,北地在善阳和定襄城内,都有规模不小铸钱厂么?这一段时间,这两城的金银流入非常巨大,铸钱厂,每日铸造的金银币,价值可都超过上百万贯。”
  金银值钱,尤其是金币,一个就是十贯钱,铸造十万个,价值就是百万贯了,西域诸国中,盛产黄金的国度不少,今年大唐有货币政策改革,市面上,只收铸钱厂铸造的钱币,而这种成色非常好的钱币,很受所有外来客的喜爱,倒是在让大批流入大唐的金银,都变成了钱币,而且,成为了钱庄的存款,倒是叫铸钱厂狠赚了一笔。


第550章 海上丝绸之路
  钱多了,自然是需要多做些事情的,孙享福趁机提出了荆郢二州合并,行政级别升级,以及城池改造,举办下一届运动大会的事情,一张巨大的规划图纸展开之后,看的所有朝臣,尤其是各道总管们,目露精光。
  提前一个多个月就来到善阳的他们,以及多次去往定襄参观游玩,对于定襄城的先进和发达,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任何一个高官,或者是本土的世家,都希望自己的家乡,是一座这样繁华,漂亮,干净,便捷的城市。
  而孙享福所说的举办运动大会,则是让一个城池,如定襄城一般蜕变的契机,当然,人家荆州那边,已经连规划图都做好了,下一届运动大会在江陵城举办,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下下届呢?
  如果在自己治下的城市举办一届运动大会,那么,本土所有的百姓,都会像善阳和定襄的百姓一样受益,这样即老政绩,又捞实际好处的事情,谁不想?
  “陛下,臣以为,下下届的运动大会,可以安排到我江南道治所洪州举办,我洪州有丰富的粮食储备,发达的水路交通······”
  江南道大总管李孝恭对于商业和财货,有着异常敏锐的神经,在孙享福指着江陵城的规划效果图给李世民和众臣讲解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插话,涛涛不绝的开始讲了起来。
  “呵呵,我河北道新自纳入东北七州入治下之后,有民近二百余万,是大唐除关中之外,汉民百姓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治所魏州大名城的规模,更是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大城,要办下下届的运动大会,也该是先到我河北道的大名城去举办才是······”
  李孝恭打断了孙享福的话,他自己的话,又被河北道大总管李道宗打断,然之后,剑南道的萧瑀也不干了,淮南道的戴胄也不干了,纷纷出言相争,吵的是不可开交。
  “呃,正明以为,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不笨,自然早就已经看出来了举办这样的运动大会,对于国家和当地百姓的好处,他之所以询问孙享福,自然是想看看在孙享福的心里,对于国家发展的轻重缓急的排序,等他这个问题问出来,御书房里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大家又把目光看向了孙享福这里。
  “呃,陛下,您这是为难臣啊!现在这情形,无论我说先去那个地方,都会得罪其它地方的同僚!您叫臣如何作答?”
  “诸位爱卿,又岂是小肚鸡肠之辈?你直接按照国家的需求作答便是。”李世民含笑的扫视了诸位大臣一眼道。大家这才将那灼热的目光从孙享福身上收回。
  孙享福便抱歉的看了诸位身兼州道大总管的大臣们一眼,道,“陛下,在江陵城举办运动大会,是推进中部发展向周边地区扩散的一个阶段性任务,据臣的预测,六年以后,我大唐本土的基础建设,已经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了,最需要发展的,反而是边地。”
  听孙享福说到边地,张公瑾,程咬金等人,眼前顿时一亮,然而,孙享福并没有将目光看向他们,而是继续道,“外来人口剧增,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本土文化被别人所熟知,同样的,也会因为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而在本土形成新的文化。
  就比如善阳和定襄,谁能想到,六年前,它只是一块牧民百姓不爱过多停留,汉民百姓,根本不愿意来的地方?而现在,这里聚集的民族,高达数十,甚至上百个,却因为咱们比较自由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市井风气,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和谐。
  可见,诸多有差异的文化混杂在一起之后,它会相互影响,自然的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状态,六年时间,咱们让善阳,定襄的胡人百姓,初步的与咱们融为了一体,完成了诸多基础建设,创造了一个能够共同富裕的环境,这是一种成例,而且,是可以借鉴的成例。
  那么,我们要将这种成例,借鉴到哪里去呢?
  我认为,应该是岭南,云南,安东大都护府,安西大都护府。”
  孙享福将不仅说出了他心目中下一届的举办地,甚至将下面几届的举办地,全部都说了出来,而且,他说完之后,李世民顿时便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他好像摸清了这个排序背后的意义。
  当然,有更多的人,一时还没有想透,要询问孙享福这么做的道理,向他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李孝恭率先开口道,“据我所知,冯公主管的岭南道,可是富的流油的地方,每年向朝廷缴纳的财税,以及进贡的稀有物品,都是诸道之最,正明为何会认为,将运动大会放在这种经济已经十分发达的州道更好?”
  孙享福几乎没有怎么思考,便答道,“因为,六年以后,咱们大唐的另一只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翅膀,将完全展开,那便是不同于现在陆上这条商路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众臣闻言,无不惊讶的重复了孙享福的这个词汇。
  “没错,这就是我给给这条海上商路起的名字。”
  孙享福点了点头,又将目光从群臣的脸上扫过道,“汉武时期,为咱们开辟出了一条从陆路,通往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大陆的通道,这条通道最初,就是为了贩卖我中原之地所产的丝绸为主,因此,被各地商贾称之为‘丝绸之路’。
  时至我大唐,这条商路,更加频繁的应用于我中原大地与西方诸国的沟通,大家现在已知我国每年与西域诸国的贸易往来,交易额度高达上千万贯,光是朝廷从中收取的商税,都高达百万贯,民间,更是因为这些交易,获利比税收高许多倍的收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在已知通商能给我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收益的情况下,开辟多向的,更便捷的商路,便能够使我国的商品,更多的销往全世界,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从长安出发,光是穿过我大唐最西边的控制区域安西大都护府地界,就有近万里之遥,真正的走完整个商业贸易区域,差不多还要走这么远的距离,要是贩卖的所产之物,出自我国南方,那么,其真正送达西域诸国的路途,只怕还要超过两万里,这也是为什么西域商贾,通常只会将货物送往长安,善阳售卖,而进购的,也只是在关中和北地所产之物的原因。
  两万里的路程太远了,牛马骆驼不停的走,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大大推高的我们所产出的商品的运输成本,以及降低了我们的贸易效率,和贸易量。
  但是,六年以后,这个格局,将会全部改变,咱们有了更先进的钢结构龙骨制造的大海船,也探清了从南方沿海前往西方诸国沿海的路径,可以直接从南方沿海的码头,将南边所产的货物,走海路,快速运往西方,船的运力,是牛马骆驼的十倍百倍,而且,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将咱们的货物运往西方沿海散货,其商业效率,将会增加十倍不止,届时,将盘活我国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
  所以,六年以后,咱们在岭南道举行的运动会,就是向所有西域商人,国家,展示由我大唐当代君主和百姓开辟出来的另一条商路的时机,借此机会,咱们要鼓动西域诸国在沿海建立可供咱们的大海船停靠的码头,建立可供散货商业渠道······”
  孙享福一系列的讲述过后,所有人对于下下届运动大会在岭南举行,已经再没有任何异议了,要真如孙享福所说,将海上贸易开辟出来,那么,大唐必将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强国,这个诱惑力太大了,受益的,是大唐本土的所有人。
  “哈哈哈,只可惜岭南路远,冯卿还有几日路程方能抵达善阳,若是他能听得正明这一番妙论,定然要与朕痛饮百杯。”
  李世民哈哈哈大笑的模样,同时也让未能争取到运动大会举办权的诸位州道总管心情不再那么郁闷了。
  房玄龄这时又趁热打铁的问道,“那么,正明建议将第四届的运动大会安排在云南之地,又是什么考量呢?是想要将云南之地,打造的像北地的善阳,定襄这般吗?”
  像这种大的战略发展蓝图,整个大唐,也就孙享福能够勾勒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意,这种机会,房玄龄可不想放过,有这种大的发展方向在,作为宰相的他,施政起来,就会轻松的多。
  “云南之地,在未来今年,必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
  孙享福正待说话,便见内侍王得用持了一份奏报进来,直接递给了李世民,一般,不是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他可不会这样,顿时,孙享福便停了嘴。
  片刻之后,李世民看了奏报,开口道,“正明说的没错,未来几年,云南之地,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诸位爱卿看看这个吧!”
  李世民将奏报递给了房玄龄,片刻之后,大家便都传阅了一遍,这封奏报,是长孙冲从定襄发过来的,原因是骠国,吐蕃国,各自来了一队人马从西边而来,几日时间,便可到定襄,说是要参加此次的运动大会,长孙冲询问是否来邀请来宾接待。
  要知道,自从禄东赞在延平门之战被俘虏了之后,吐蕃方面,一直没有与大唐做任何沟通往来,就好像忘记了这么回事一般,长安那边,禄东赞和一干吐蕃将领,光是吃牢饭,都吃了大唐几百石粮食了,也没见他们的君主跟大唐有什么交待,在这件事情没有处理完之前,大唐与吐蕃,可是还处于敌对状态呢!长孙冲自然需要询问。
  而骠国,此前与大唐并无往来,但现在,大唐将整个滇西高原纳入治下之后,其与大唐接壤之地,长达千里,此次他们借道吐蕃,走西边通道,不请自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态度,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也算是一大强国了,其国境东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治下有十八个属国,近三百个部落,和九个大的城镇,人口不下二百万,与吐蕃一左一右,毗邻云南之地,如果这两国联合起来,云南之地,还真是不怎么安稳。


第551章 孙享福的脑回路
  不管怎么说,现如今直接与大唐接壤的国家里面,也就只有骠国和吐蕃,能对大唐造成一定威胁,而孙享福提议发展云南,是想借云南之地,逐步向中南亚地区推进中原的文化。
  毕竟,云南再往南边的地方,都是印度语系,崇尚佛教,想要让这一地区的人,不被这个时期更加容易被百姓们接受的佛教文化侵蚀,大唐就必须抢先在云南之地树立起自己的文化信仰,对抗,甚至逐渐向这一地区推进中原文化。
  孙享福是后世来的人,他知道,即便是后世科技发达的时代,佛教在这一地区,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不是说他有多厌恶佛教,只是在政治层面上来说,这种佛教文化,会阻碍中原文化的传播,这与大唐的利益不符,这就必须要出手了。
  “陛下,想来,吐蕃是不想认输的,拉了骠国这个盟友为自己壮声势,他们此行之中,定然是有可以代表其国主意志的人在,臣建议,您比照其它诸国的来宾,接待他们,并且,还可以送他们一些礼物。”
  “礼物?什么礼物?”
  “四书五经一万套。”
  “呃······”
  不光是李世民,在场诸位大臣,也被孙享福这个提议弄的有些发懵,送四书五经,这是什么用意?
  骠国佛教文化已然是发展起来了,但这个时期的吐蕃,却并没有受多少佛教文化影响,因为文成公主还没有进藏。
  在孙享福看来,文成公主将大量的佛经带入吐蕃,看似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际上,却是遗祸千年,使这一地区在后世,也很难融入中原,乃是李世民的一大政治败笔。
  佛经,那有四书五经好,让他们根深蒂固的崇信佛教,那有让他们学习儒家思想,成为道德君子来的妙?
  此时正值松赞干布一统高原,国家尚未形成核心政治思想的时候,大唐向其展现强盛之姿,再传授其强盛的根本,即‘儒家思想’,乃是正当其时。
  收到这些四书五经之后,即便松赞干布不将其当成治国宝典,也一定会组织吐蕃高层认真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对其进行传播的,孙享福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他不相信,松赞干布会不眼馋大唐的强盛富裕。
  待得孙享福将自己的一番打算说出来之后,所有人再看他的眼神,就都有些怪异,如果他们知道‘脑回路’这个词,一定会说,孙正明此人的脑回路,一定与常人不同。
  其实,早前在孙享福与孔颖达争辩大唐的教育的问题的时候,李世民就看出了这个苗头,他似乎很乐意将儒家思想,推向周边邻邦,连外籍学子,也只建议允许其前往国子监,学习儒学。
  然而他自己本人,缺从不迷信儒家思想,顶多算是走马观花的学了个大概,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而已。
  后来,李世民想透彻了,才知道孙享福为什么会有这种思维,要是周边邻邦都是知道礼仪廉耻的君子,对于大唐来说,可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啊!
  现在,大唐在自己国家的文教事业,已经基本展开,只需要时间的沉淀,就能获得丰厚的收获。
  然而,改变了自己之后,还要改变别人,才能减少这个世界发生很多无谓的争端。
  向吐蕃,骠国,赠送四书五经,似乎就是个改变别人的手段,而且,李世民不止要向吐蕃和骠国赠送,还要向所有前来参加运动大会的番邦国家送,将传经送宝的活动,进行到底。
  以如今大唐的财力,以及造纸业,印刷业的发达程度来说,区区几万本书,根本不值一提,自然是没有朝臣反对的。
  而且,孙享福,还要在这件事情上添一把火,向李世民上奏道,“陛下,臣建议,向所有番邦来客宣布,我大唐一项新的科举制度。”
  “新的科举制度?”
  “是的,臣建议,允许任何国家的人来我国家参加科考,凡有才之士,一旦被取中,都有可能按照程序做实习官员,最终成为我大唐的正式官员,其中,最先向外籍学子开放的,就是文学科。”
  闻言,李世民眼前一亮,再度被孙享福的脑子给折服,如此一来,那些外籍人士,岂不是会疯狂的学习四书五经,儒家文化?
  要知道,在大唐做到一个州刺史级别的官员,管理的,可就是相当于西域那边一个国家的国主所管理的人口和地盘了,其俸禄,更是达到了每月数百贯,几百贯钱在民间的购买力,可是相当强的,可以在善阳买一套不错的宅院,积攒两个月,更是能买到一套豪华别墅,两个月赚一套豪华别墅,这是何等诱惑力?
  而且,人才多了,对于国家的好处,当然也是数之不尽的,它能进一步推进大唐的扩张步伐,所以,李世民没有多想,甚至都没有去问房玄龄等人的意见,就点头道,“此事,朕同意了,让善阳的印刷作坊多印一些四书五经出来,朕要大送特送。
  另外,在定襄和善阳两地的城内张榜,从今届的科举开始,朝廷向外籍人士,开放文科,之后,会陆续开放其它科目,一经取中,可享受与我本国士子同样的待遇,通过实习后,入仕为官,无有差别。”
  “陛下圣明。”
  想通了此事关窍的众多大臣,异口同声的赞了一句,顿时让李世民的心情大爽,今年的科举会在十月中旬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