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农圣-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的时候,李世民去关中各地慰问了贫困的村落,这件事实际受惠的,也就那么十几二十个村子,可是,传开了之后,就让关中所有的百姓对李唐,对李世民本人,多了一丝认同感,今年北巡的时候,许多关中百姓夹道相送,给他送来了田地里产出的瓜果,这就是民心所向的一种表现。
李世民这次来渭南慰问,虽然实际上受惠的会是整个国家,但是,这些工人们会觉得,是额外得了东西的自己受惠了,因为工厂请他们来做工,是给了他们约定好的吃食和工钱的,大唐的底层百姓,就是这么淳朴。
相信,李世民这次在渭南的所作所为,也会被百姓们自发的传开,尤其那些跟皇帝握过手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会跟身边的人炫耀自己的这个经历,宣传皇帝的好。
当大唐宣扬皇帝好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谁还能推倒这个王朝?
大臣给工人发放东西,收获感激的笑容和语言,也是非常开心快乐的,因为派的又不是他们家的东西,收获名声的,却是他们。
至于孙享福,花这点钱,能让皇帝和大臣们体验到这种别样的快乐,他觉得很值,一旦这种事情形成一种习惯,或者制度的时候,得利的,总归是穷苦百姓。
大半天的时间里,李世民都是领着大臣们在派送着,同时也在收获着,直到天色近黄昏的时候,工人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工棚,取了自己的碗筷,到各自放饭的地方打饭吃的时候,才得知,今天皇帝不仅给他们送来了手套棉袜,还给他们加了餐,善阳产的牦牛肉,肥羊肉,皇庄渔场的大肥鱼,今天都有。
而且放饭的人还告诉他们,可别因为有肉吃,就往死里吃,快点吃完了,去冶炼厂的大车间占个位置才好,今天陛下请了望江楼的歌舞大家为大家表演节目,不过头一天是给冶炼厂和煤炭厂的工人的开的专场,其它工地的人也可以去蹭看,只要挤的进去就行。
很快,那些巴拉完了饭食的工人,就匆匆的往冶炼厂的大车间赶,这边,鼓声其实已经响了起来。
“杜尚书,除了冶炼厂和煤炭厂的工人,其余的工人只放一小部分先到的人进来吧!挤太多的人,会影响表演效果,还容易出现踩踏事故,派人给那些后来的工人解释清楚,这些节目会演很多天,每个项目的工人都会有专场,大家都有机会看,进不来的,就赶紧回家休息,争取明天早点完成指定的工作量,过来占位置。”
这个设计,其实孙享福之前就跟杜正伦讲过,不过看到涌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之后,孙享福有些害怕了,一个车间虽然很大,可挤不下五十万人,没有音响的情况下,几万人的现场,靠人声都是没法唱的,更何况是几十万人。
“你放心吧!老夫这就让所有的工头给属下的工人们解释。”
不多时,简单的用过饭食的李世民和众位大臣们也到了车间里,不过大多数围观的工人都被劝回去了,车间内,除了有坐的工人,也就围了两三层站着围观的工人,总体两三万人的样子。
“陛下,您上台讲几句吧!尽量的简单明了,因为工人们听不懂文绉绉的东西,所以,臣安排的歌曲,也偏向简单直白。”
对着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唱什么样的歌,都是有讲究的,孙享福一提点,李世民便知道了,他走上了舞台之后,所有的伴唱演员,就都成了他的复读机,足有五百人成向左右两侧呈人字形展开,他们的复述,足以让所有工人都清楚的听到李世民所说的内容。
“朕很感谢你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大唐的繁荣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们是有功于国的,今天所有发放的物资,和这一台表演,都是朕给你们的谢礼,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加一把劲,尽快的完成所有的建设项目,为朝廷东征,提供充足的武器装备,待得外患平定时,朕一定再度与你们把酒欢歌,为开辟大唐盛世流汗出力的你们,庆功。”
李世民每说一句,都会停顿一下,让合声团重复他的话,只是这么简短的一段话说完,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一阵,而在这一阵时间里,工人百姓们都已经领会了他话里的意思,原来,自己在工地上做工,也是对于国家的一种贡献,等皇帝东征打了胜仗,还要还给我们庆功,真希望皇帝能马上打个胜仗回来。
资治通鉴上有记载李世民说过的一段话,“朕今征高句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讨,皆曰:不求县官勋赏,唯愿效死辽东。”
可见历史上的李世民就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的很好,让大家都很拥护他的决策,在如何跟老百姓打交道上面,孙享福,只是提前激发了他的这种天赋。
讲完了话,李世民就下了舞台走到了工人中间去,又是一番握手,慰问,然后和工人们一起在舞台下的草垫子上坐定,面朝舞台。
众多大臣们也以李世民的位置为中心,向四周坐开,今天来的武将很少,因为十六卫的士兵,现在都在龙首原校场冬训,各卫的大将军都需要在现场盯着,只有确定会留守长安的秦琼,尉迟恭两人一左一右的在李世民身侧,而且,两人都并未穿铠甲,只是一身棉衣,将一把仪刀,藏在怀里,别人压根看不到,倒是给了工人们一种皇帝完全不对他们设防的感觉。
可别小看了这种感觉,它能无形中增加皇帝与这些工人们的亲近感,再说了,这些能在最先开工,现在差不多要完工的冶炼厂和煤炭厂做工的人,都是去年李世民去贫困村庄走访的时候,亲自拍板迁过来的百姓,早已受过李世民的恩惠了,他们感激李世民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加害呢!
天色偏暗,数十面银箔,金箔等粘黏成的大圆锅状的东西,将四周点起的火光反射到了舞台上,顿时,舞台上便充斥了耀眼的彩色光芒。
被摆放在空旷的车间四周的大鼓,在舞台一侧指挥师的令旗下,骤然敲响,架子鼓,数十个高举索呐的乐师一起鼓着腮帮子吹响了喜庆的节奏,音量响彻现场。
此前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穷苦百姓们,哪里见过这种千人级别演奏的场景,顿时只觉头皮发麻,心跳加快,一些人,竟然只是被这开场的乐曲就刺激的流起了眼泪。
“歌声嘹亮惹人醉,大红灯笼翩翩飞,欢腾的风儿吹,吹出幸福滋味。”
“我把马儿扬鞭催,驮着丰收从不累,饮一口清甜的水,唱一曲家乡的美。”
第一首歌,肯定要喜庆,锣啊,鼓啊,索呐的节奏和歌声里洋溢的情绪,都是喜庆和开心,一瞬间就让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们忘记了身体的疲劳,嗨的不要不要的。
“此歌唱的好,乃是何人所唱?”
舞台上,一男一女在对唱,左右两侧,五百个和音在无限放大他们的声音。
“这两人是姚大家最近调教出来的新人,一个叫张阿宝,一个叫王凤霞,声音都很亮,适合走这种音乐路子。”
孙享福就坐在李世民的后排,李世民一转头,就能看到他,这也是他为了方便李世民询问,故意安排的,并且,在李世民看过表演之后,孙享福还有正事跟他说。
“朕看这些工人们听的很享受的样子,这样的慰问演出,咱们以后要多做啊!”
没想到李世民比孙享福想象中的还上道,于是,他顺势道,“陛下,好的文艺演出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军心的士气提升,政策的宣传,执行,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臣建议将礼部主管音律的太乐司改革扩大,在其下成立一个专司文化宣传的部门,启用表现杰出的艺人为主官,将这些作用放大,使朝廷的各方面政策,执行起来更加顺畅,高效。”
李世民闻言,眼睛一亮,他连工人,商贾,都敢直接开科取士,启用为官,对于这些于国家治理有用处的演艺人员,自然也没有什么偏见。
“此事你可以写成奏章,拿到朝堂上议一议,朕觉得,还是比较可行的。”
“诺。”
取得了李世民的初步同意,这事基本就成了八成,文艺演出往往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信息,从古丝绸之路建立起来之后,中原和西域两地人民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或许仍旧不同,但各种乐器,舞蹈表演方面,却是先语言和生活习惯一步,在两地人民之中相互影响,融合。
孙享福犹记得自己小时候因为喜欢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而去学英语的事情,虽然到最后也没有学会几首歌,但这个经历让他想到了,通过音乐,加快各族人民融合的策略,让那些西域人民喜欢上汉族音乐,喜欢上汉族语言,从而学习汉族语言,对于大唐的扩张统一计划是有好处的,至少,要让那些平时没事干,有条件学习的权贵阶层先学习上,之后,再推广到平民,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了。
而要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官方比较大力度的支持了,最好能让这个官方组织的大型表演团队,在西域诸国加大表演量,无限圈粉。
李世民知道孙享福从来不做无谓的建议,在看接下来的表演的时候,他便多留了一个心,而这时,舞台上,正好由姚红袖亲自领着大家唱起了《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刀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很简单,很直白的歌曲,却是给李世民带来了许多许多的画面。
同样有画面的还有所有在场的工人,大臣们,此刻,他们心中莫名的升起想要守护这个国家的愿望。
看到工人以及好多大臣们不自觉涌出的泪水,李世民明悟了,这种文化宣传的力量果然强大,将它有效的发挥起来,起到的作用不下于百万雄兵。
“正明果然高才。”
“呃,陛下,您突然这样夸臣,臣会不好意思的。”
“有才就能当得朕夸,像这样的歌曲,若是能在民间传唱,对于国家的好处不少。”
“这正是臣建议改革太乐司的原因。”
第406章 雷人的建议
好的音乐作品能将人们拉入到各种美好的画面中,除了能提升人们爱国情怀的《我的祖国》,李世民还听到了很多好的作品。
李香蝶接下来演唱的《大地飞歌》,就让李世民见识到了,什么叫唱功,她用简单的歌词,却是让各种田地丰收,鲜花盛开,牛羊成群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脑海里,无形中,让人们对于未来的生活有了很多美好的向往,有了美好的向往,百姓的心,就会安定下来,这对于国家来说,同样是有益的。
类似的例子,多不胜举,直到长达一个多时辰的演出全部结束,所有的工人们一脸兴奋却又有些遗憾的离场,李世民对于这台慰问的演出的效果,才有个直观的认识。
孙享福通过艺人们的歌声,在工人们脑海里建立了很多个美好的画面,让他们相信,只要他们坚持劳动,为这个国家出力,这些画面就将会在他们的面前实现,这种精神上的力量,就这么通过一场演出,注入到了工人们的身心之中,李世民现在已经可以想到,明天渭南的工地上,根本都不需要派监工,工人们就会很自觉,很努力的干活。
工地上有很多已经建设好的工棚可供人居住,官衙也是最先建立起来的房屋,李世民今夜就会在官衙的房间歇息,不过,即便是有些晚了,他还是召集了众臣到到衙房里议事。
“今日之慰问演出,众卿看出了什么?”
李世民让人给大臣们上了一碗羊肉羹,就算做是大家伙的宵夜了,大家吃完之后,全身暖活了许多,便围在衙房的暖炉前,开始讨论起来。
衙房里聚集了十几个人,尚书中,除了兵部尚书侯君集不在之外,包括执掌礼部,年纪比较大的虞世南都在,再加上左相房玄龄以及武将班子的秦琼和尉迟恭,也算是朝堂顶尖要员的一次班子会了。
“臣以为,这样的慰问演出,可以在各个行业多举办,要激励的可不仅仅是工人,农民,士兵,医师,包括商人,没有那一个行业,不需要激励,在受到了鼓舞之后,他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做事情的时候的干劲,都会有所提升,这种文化宣传,是国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必须要建立起来的体系,只有不断的用各种方法,让咱们国内的各个阶层力求进步,咱们这个国家,才能日趋强盛。”
孙享福早已取得了李世民的初步同意,自然是出来抛砖引玉的给这次议论定个调子,说完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眼神很自然的往杜正伦和尉迟恭身上看了一眼,两人顿时心领神会。
“陛下,孙都督说的有理,这渭南新城,按理,应该是由工部来监管督造的,但大战在即,工部有督造军械的任务在,陛下您将其临时交给我商部管理,也在情理之中,工商不分家嘛!不过,臣这些日子通过管理工人,却是摸索到了一些管理商人的法子。
商人不同于工人,他们不需要像工人那般,按部就班的干活,自由度很大,经营的时候,可用的手段也很多,追求利益至上,如果保证他们在经商的过程中,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而不是伤害呢?
臣以为,思想教育很重要。
咱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培育他们的爱国精神,像这种文艺演出,就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当然,主要还是要出台激励他们的政策,把一些爱国,为国家做贡献的商人,树立成为榜样,给予他们荣誉,并大力宣传,让所有商人们都争相效仿这些爱国商人,如此一来,咱们管理起来商人这个群体来,就简单的多了。”
杜正伦是非常喜欢这台慰问演出所宣扬的爱国精神的,由于五胡乱华以来,朝代更替频繁,这个时期的人们,心目中还没有形成国家的概念,对于国家的向心力不足,这也是历史上李唐立国之后,发生了那么多叛乱的原因,而那些反叛势力为什么那么轻易的就煽动民心?
因为此时大众百姓心中,并不爱国,而这种文艺宣传演出,却是能够让百姓们更加爱国,那么,它就是对于朝廷非常有用的东西,可以说是稳固国家根基的一个良方。
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也是因为看过了孙享福写的陈条,以及看到这台慰问演出起到的效果了之后,产生的一些感悟。
有良方自然就要用了,正当李世民点头认可杜正伦的言辞的时候,尉迟恭也开口道,“连商人和工人都需要荣誉和激励,那我们军人就跟需要了,陛下,这个歌舞演出,对于咱们军人的作用应该是最大的,回头,就应该去十六卫的军营多演演,从右武卫开始。”
“你这老货,什么好处都想争,且跟朕说说,为何要从你右武卫开始演?”
“当然是我右武卫作战勇猛,最需要歌颂啊!”尉迟恭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道。
此刻,孙享福已经确定,他已经把自己所提的建设文工团的事情给搞忘了,于是开口道,“陛下,您还记得,贞观元年,长安阅兵,太子在皇城门口率军演唱的《咱当兵的人》么?
还有,《精忠报国》《男儿当自强》等歌曲,都是能给军心士气带来益处的好歌曲,但是,光有这几首,还是不够的,如果能有更多针对提升军心士气所作的歌曲,一定会让咱们大唐的军士,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在作战的时候,士气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即便是在训练体系相对成熟的后世,在日常训练的时候,也会大量的使用军歌来提升士兵的士气,这不仅是一种训练手法,还是一种传播思想文化教育的很有效的方式,唱着爱国歌曲成长起来的士兵,是很难背叛这个国家的。
孙享福在北地,就经常要求苏定方加入一些汉人的歌曲到军队之中,随着汉语逐渐的在安北军中普及,这些歌曲,也会逐渐普及,到时候,这些胡人士兵的忠诚度,会比历史上要高出很多。
房玄龄的思维,向来就比较活跃,他是经历过所有改革运作的人,稍微在脑子里一想,便得出了一些结论,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正明说的在理,然而,如何具体加强这方面,还需要有个章程。”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适才正明向朕提到,要将礼部太乐司扩大,成立一个专门对外宣传文化的部门,众卿以为如何?”
“老臣附议,陛下,礼乐自古以来的用处,就是教化人,既然已经证明了这乐可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那么朝廷就应该大兴,太乐司以往只负责宫廷各种仪式的奏乐,一年也用不到几回,太浪费了,臣建议,整个打散,像朝廷新成立的部门一样,重新给他们树立职权,以期为朝廷和国家起到更大的作用。”
虞世南在这方面跟孙享福早有沟通,现在的礼部,可不同于以往的礼部了,几乎管了大唐的文教,礼仪,外交,和宣传四大口,权柄很重,既然作为主官的虞世南都建议要改,李世民和其它堂部的尚书,自然不会驳回,那么,接下来针对具体怎么改,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了建议。
其中,孙享福的建议,最为雷人。
“陛下,臣建议,在太乐司属下的文工团,可以启用女子为官,同时,升格后的太医署,也可以启用女官,在这两个方面,女人,在某些时候,比男人占优势。”
对于孙享福这个提议,李世民其实并不意外,他一早就知道善阳的医学院招收了大量的女医学生,原因,孙享福此前也跟他讲过,由于战乱的原因,大唐现在的女人比男人至少多三成,解放女人的劳动力,就能为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带来大幅的提升,这个问题,他也一早就在考虑的,然而,却并未敢提出来议论,因为,这太冲击当下这个男权社会的普遍认知了。
“陛下,臣以为,只是在文工团或者太医署启用女官的话,并无不可,毕竟,太乐司以往的乐工之中,就有大半是女子,而女医师,也是所有百姓们的需求。”
房玄龄最先出来表了态,像半胡血统的长孙无忌,尉迟恭这类的大臣,对于这样的提议也没有异议,只有魏征等人在纠结于孔夫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包括虞世南自己,也有点担心女子为官,不好管理,毕竟,这个时期的官员阶级,对于自己的裤裆,管的是比较松的,而文工团的特性,使得这些人将会有大量的抛头露面,以较为美艳的姿态,活跃在社会上,要想让那些男性官员克制自己的欲望,这可是比较难的。
见有人同意,有人反对,有人面露犹豫之色,孙享福不得不再度道,“咱们设定政策,主要是看他能不能于国有利,只要认定它是于国有利的,咱们就可以先做,至于可能面临的问题,咱们可以再制定制度,来解决问题。像女子为官这件事情,在西域诸国中,有很多个国家普遍存在,为什么咱们大唐不行呢?以往草原上闹白灾的时候,那些胡人青壮健妇,还不是一样的骑马背弓,来咱们汉地打草谷。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咱们不利用起女人的力量,就等于自缚一臂在与人争斗,没有发挥出全部的实力。”
孙享福这个比喻很形象,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迈不出去心里那道坎,然而,李世民虽然也是作此想,但是,也不好强硬的拍板,只是说,此事,要拿到大朝会上,让百官一起议论,集合了大家的意见,再最终定夺。
众臣散了之后,李世民久久没有入睡,他想起了自己的三姐,平阳公主,那可是个可以在战场上与男人争锋的女将军,可就算是她,之所以能领兵作战,也是因为她是公主的身份,别人不好说什么。
开这个女子为官的先例,还需得好好的运作一番才行,不然,被所有的男性大臣诟病,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以后女子为官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错,可能得他这个开先例的皇帝来背。
第407章 夫妻夜话定计
孙享福回到自己休息的房间的时候,面对的是虞秀儿审问般的眼神。
“那个,秀儿,自打你怀孕以来,咱们都有一年多没有同床了,今日这地方虽然简陋些······”
闻言,虞秀儿美目一转,用有些诱惑的语气打断他道,“夫君,想上妾身的床了么?”
“呃,这个,想,当然是想的······”
“那就请夫君将今日所奏陛下之事,告知妾身,妾身好记录在案,以供后人······”
果然,虞秀儿还是没放下这个事,就是拿久违了的鱼水之欢的事出来,也丝毫没能分散她的注意力。
“秀儿,咱们能不能不要这样,真的一点意思都没有。”
“看来夫君是不想上妾身的床了。”
虞秀儿一屁股横坐在床沿上,把脸转到一边不去看孙享福,意思是今天你不说,这床就别想上了。
孙享福一捂额头,心道,‘哥一穿过来就接连忙活了好几年,眼看就要该功成名就,享尽齐人之福了,怎么又闹起了这一出?’
正筹措着怎么劝解虞秀儿呢!又突然想到了刚才议事的时候,李世民犹豫不决,众多大臣意见不一的情况,顿时计上心来,语气一软道,“秀儿可别真生气,为夫是逗你玩的呢!快放为夫上床,好生给你讲讲今日之事。”
闻言,虞秀儿扭过头来,一脸诧异的看向孙享福,本以为他还会抵抗一阵子,才会彻底接受自己的安排,想不到这么轻易的就范了,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自己的美色对自己这位夫君的杀伤力。
很快,孙享福便在虞秀儿的伺候下,脱了外衣,钻进了被窝之中,然后搂着媳妇,小声道,“为夫今日先是给陛下上奏,在礼部太乐司旗下成立文工团,陛下心里是同意的,各位大臣们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咱们推出的这些歌曲,能够让人产生爱国,和对未来生活的一些向往之心,对于朝廷稳定民心是有帮助的。
可后来为夫建议陛下启用女子在文工团,和即将在全国铺开的太医院为官的时候,陛下犹豫了,大臣们也对女子为官,纷纷表示出了担忧,这事,就暂时搁置了。”
“夫君你建议朝廷启用女子为官?”
即便是孙享福说着说着,手已经开始不老实起来,虞秀儿也恍若未觉,急切出言确认道。
“呃,是啊!在善阳的时候,为夫就有这样的想法,你应该知道的,在管理了地方政务之后,为夫一直比较关心民生问题,咱们大唐,不管是北地,还是中原,在籍的青壮男丁的数量,都远远少于女人。
然而,这个社会上需要男丁的地方太多了,耕种需要,打仗需要,做官,做工,做商贾,甚至一切需要在外面奔波的职业,都是男人比女人合适,这就会导致咱们大唐的男丁十分的缺乏,大多数女人,却因为找不到正事干,只在有限的行业里面相互竞争,收入不高,汉民女子就会干织布,针线活,牧民女子,就是制作皮货,喂牲畜,挤奶,巨大的人口数量,全都在这一点点产业上面,非常的浪费。
就好比这渭南工地,如果女工也能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此地的工人,何止五十万之数,再翻一倍多也不止,人数多了,整个进度就快了,在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但要改变男耕女织的传统,是很难的,为夫想到的,是逐步的,将一些职业改变,最初,在望江楼,为夫就启用了大量的女服务员,这方面,由于各家权贵也基本是用侍女在干一些这样的活,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也算是咱们为大唐节省下来了许多跑趟,做服务的男丁。
然之后,咱们建的养鸡场,渔场,猪场,手工艺品制作等,都大量的使用了女工,让咱们能涉及到的产业,消化掉了很多原本用不上的女劳工,使整个产出加大了许多。
然而,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并没有解决男丁不够用的局面,那么,接下来,为夫就想到了医疗。
其实女人的触觉,嗅觉,比男人还要灵敏,心也细,由女人来做医师,比男人做医师要合适的多,在这个行业,大量的使用女人,能够在未来日渐发达的医疗事业中,为咱们大唐再节省出不少男丁来。
最后,就是文工团的事情了,女人在歌舞,乐器方面,有许多学习上的优势,并不是说女人就一定比男人学的好,只是这个社会结构,导致了女人有更多时间来学,来研究,男人,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生计,或其它一些需要男人来做的事情上。
所以,为夫才上奏陛下,在太医署和文工团,启用女子为官,让女子,大量的进入这两个行业。”
孙享福说完这一段的时候,虞秀儿愣了好久,才开口道,“夫君之所思所想,果然异于常人,现在,妾身更加相信李道长的话了。”
“呃,你怎么又扯到这事情上来,为夫跟你说这个,是有事想请你帮忙。”
“何事?”
“这不,陛下犹豫不决,大臣们的反对之声还挺大么,为夫需要你去给皇后娘娘,以及那些大臣的夫人们做做工作,此事,未必不可成也。”
“夫君有何计?”
“你想啊!皇后娘娘乃天下之母,如果一些行当是以女人为主力的话,那么,在这个行业她的话语权是不是就大了?”
“是这个理。”
“比如为夫要说的这个文工团,需要启用女子为官,咱们大唐有歌舞乐器演奏技艺的,身份上又适合做女官的,有那些群体?”
虞秀儿想了像,答道,“官宦权贵之女。”
“然也。”
孙享福逐步一引导,顿时,就将虞秀儿的思维引到了这个路子上来,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儿,那就是织布,浆洗工坊做工的命,哪里有什么条件学习歌舞技艺,真正有闲心思,又玩的起乐器的,一般都是像未出嫁前的虞秀儿这样,世家权贵之家出生的女子。
也就是说,文工团就算建立起来,能够去里面做女官的,最初其实也就是这些人,孙享福就不信,朝堂上的官员们,会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身上加一层官员光环。
而当组成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