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即便是这些东西的消耗再贵,也没有士兵们的性命贵,孙享福是支持唐军配备更多这样的重型武器的,就是在钱财方面,必须要找到人买单,他自己推销自己名下产业制作出来的武器的话,有发战争财的嫌疑了,虽然他并没有打算在这些项目上赚钱。
  “造,有条件,就必须造,这个事,老夫会给陛下写奏章,让他想办法做通大臣们的工作,材料方面,你可以开始准备了。”侯君集拍着桌子道。
  看他非做不可的气势,孙享福也没有多说,点了点头道,“行,反正造这些东西花的是朝廷的钱,又不用扣官员们的俸禄,相信他们也没有理由反对,在下就先命人准备材料生产了,能做一万架,绝不只做五千架······”
  他这话就是专门说给侯君集听的,只有不涉及朝臣的利益,才能降低他们反对的声音,在战场上多用这些杀伤力大的先进装备,就能少死很多人,只要人在,有多少钱赚不回来?


第362章 高原上的谋划
  从兵部回到府邸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或许是白天起的晚,孙享福还一点睡意都没有。
  虞秀儿身上的刀口没有好之前,孙享福都不适合跟她同床,两个小家伙是每隔几个小时要吃一次奶的,是以,喜娘,端娘,还有几个奶妈都要在房间里伺候着,晚上也不得消停。
  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视觉,孙享福趁着喂奶的空档,好好的抱了一会儿孩子,学着喜娘,给刚吃过奶的女儿喂奶拍背。
  “夫君怎么总是抱欢儿,不抱乐儿。”
  虞秀儿不知什么时候惊醒了,睁开眼睛懒懒的道。
  “女儿都是老爹上一辈子的情人,事隔这么多年才与情人相见,为夫当然是要多抱抱了,对了,欢儿,乐儿,是娘子给他们起的乳名吗?”
  “是的,夫君这个说法有什么典故吗?”
  “没有,就是为夫现编的,不过,却可以给后人去做典故。”
  孙享福在家人面前就是容易放松,一放松,后世的一些东西就不自觉的从嘴里说了出来,幸好虞秀儿已经习惯了他天马行空的思维,一般不深究。
  “夫君忙到给孩子起名字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妾身自己来了,不过大名都还没有起,听母亲说陛下有恩旨,夫君还是尽快给他们起好大名,报到宫里去吧!”
  闻言,孙享福有些郁闷道,“起名啊!这可是个很头疼的事情,娘子就没有什么好建议吗?”
  其实欢欢乐乐这样的名字在后世就已经可以成为孩子的名字了,虽然在别人的眼里看来,孙享福的诗词水平较高,应该是个文学大家,但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古文典籍,他读的可真不多,取不出什么有典故寓意的名字来。
  “姐姐的名字,妾身倒是想了一个,叫婉婷,夫君以为如何?”
  “婉婷,孙婉婷,倒是不错。女孩儿起双名没问题吗?”
  “当然,男单女双,这是习俗。”
  “难怪陛下的那些公主都起双名,那么,儿子就起单名了,秀儿你觉得,叫孙靖可好?”
  “孙靖?可是有什么典故吗?”
  孙享福就知道虞秀儿会问,摇头笑道,“你忘了我之前写的那个话本么,主角就叫郭靖,为夫取靖字,也是希望孩儿平安一生。”
  虞秀儿在嘴里默念了几遍‘孙靖’,倒是没有觉得不妥,笑道,“夫君取的这个字,倒是合妾身的心意,只怕这出戏剧要是传唱开了之后,这个字,便有典故了吧!”
  “是啊!太子在善阳看到了我书房里的话本,正筹谋着将其编排出来呢!只怕冬天的时候,这出戏就会在善阳上演······”
  闲聊了好一阵,孙享福才困意上头,明日还有不少事要忙,即便有些舍不得怀里的孩子,他也不得不先去睡觉。
  可不是所有人都像孙享福过着这么忙碌充实的日子,在逻些城的王麟就非常的郁闷,在中原的花花世界待惯了,再看高原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无趣,这里除了冷风,和浑身带着牛羊肉气味的女人,没有其它任何娱乐设施,此刻,他甚至非常想去望江楼看一场戏剧了。
  “王公子,天亮之后,萨颓格姆就将继任赞普,都时候会封你我二人为左右相,伺候,你我二人只需要尽心的辅佐他平定叛乱,就可以马踏中原,你喜欢的花花世界,将不再遥远。”
  萨颓格姆就是松赞干布的乳名,在他继任吐蕃的赞普之后,大家才会称呼他的尊号。
  王麟来到吐蕃的时机很巧妙,几乎正是松赞干布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他的仆人王志的谋划非常精准,事先从中原所带过来的粮食,药材,茶叶,都是松赞干布最需要的物资。
  有了这些物资的帮助,松赞干布的平乱之战比历史上还要轻松的多,如今,还想要夺取他赞普之位的反叛部落已经不多,等他的继任仪式完成之后,借助各部万众归心的势头,一举平定那些叛乱,应该不难。
  然而,王麟在乎的,并不是谁做吐蕃的赞普,也不稀罕排在吐蕃权利第三位的右相的地位,他只想领着这些比突厥人还要野蛮的吐蕃人去中原,将夺去他一切的人统统羞辱致死,而在此之前,他很想给李唐找点麻烦,给他马踏中原铺平道路。
  “如果等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那么,李世民也就做好了防御我们的准备,所以,咱们的目光要放长远一些。”
  闻言,禄东赞一愣,在吐蕃之地,能够让他感觉智慧不够用的,也就眼前的这个汉人,并不是说他不够王麟聪明,只是因为他受到的教育和中原人不同,目光有很多局限性而已。
  “你的意思是?”
  “作为当政者,咱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我的人刚传来了消息,李唐要跟高句丽开战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王麟直视着禄东赞的眼睛道。
  “据我所知,高句丽乃是大唐东边的强国,此前隋朝的皇帝就曾经与高句丽展开连场大战,百万大军都没能灭其国,你的意思是说,李唐也将和前隋一样,陷入长期的大战之中?”
  禄东赞顺着王麟的话分析着,不过,越说到后面,他的目光越是闪亮,因为,他看到了机会。
  吐蕃与高句在李唐的东西两端,而且,三国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相差不大,现在,高句丽和李唐即将开战,那么岂不是说,李唐无力防御吐蕃?
  “你是说,咱们进取中原的机会到了?”
  王麟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道,“如果我的人所料不差,李世民应该会在明年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咱们正好趁着这个时机,将内部的反叛部落平定,不过,若是在他出征高句丽之前,咱们就完成了一统,估计他会留下一支兵马防备我们,所以,咱们得联合吐谷浑和党项各部,演一场戏。”
  “演一场戏?”
  这下,禄东赞就更加不懂了,他们吐蕃人以往的作风,更加偏向于正面交战,合纵连横耍阴谋诡计,可不是他们擅长的。
  见禄东赞一脸懵逼的样子,王麟很有智商上的优越感,给他解释道,“李唐自从弄出了咸鱼豆酱和精制海盐之后,就没有再向吐谷浑购买一石盐巴。
  而他们灭了颉利之后,占据了玉门关以西的数千里之地,从前,那些要走吐谷浑境内过境的商人,也都不用走那条线路了,直接在庭州,伊州方向进入大唐,他们就可以避免向吐谷浑交税。
  失去了盐和过境商人的税收来源,伏允的日子,很不好过啊!”
  “你的意思是,咱们联合伏允,一起攻唐?”
  闻言,王麟那种智商上的优越感更盛,摇头道,“非也,咱们不仅要联合伏允,还要联合党项各部,先跟他们之间来一场假意的交战,这就会让李世民毫无顾虑的去打高句丽,等他和高句丽开打了,再让伏允和党项各部出兵攻唐,他们所在的位置距离长安太近,届时,应该会把李世民留下来守备长安的兵力全部逼出来。
  那么,这个时候,咱们吐蕃的二十万铁骑出蜀中,你说,李世民还有什么可以抵挡咱们的力量?
  咱们只需要拿下松州,一路快马进军长安,就算他得到消息,放弃河北之地,回军来援,等他赶几千里路到关中的时候,咱们早就已经拿下了长安,你知道,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有多少金银财宝,适合生养的年轻妇人吗?”
  蜀中往长安方向的直线距离也非常短,又有历朝修建的古道,骑马路程不超过十天,而李世民从四五千里之外的辽东回军的话,就算是骑兵,也要近一个月时间,因为大军行军不比精锐奔袭赶路,一天很难走到二百里,而步兵,靠双脚走回来,则最少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能够及时救援的可能几乎为零。
  “妙,简直是太妙了,王公子的智慧,比雪山还高,老夫这个左相的位置,就应该让你来坐才对。”
  禄东赞听了王麟的计划,只是稍微脑补了一下那种画面,就欢喜的直拍自己的肚腩。
  不过,王麟可不敢真的一口应下,只是淡淡的笑道,“我并非吐蕃人,即便是做右相的位置,也有诸多头领不满,怎敢觊觎左相之位,而且,这个计划,我还没有说完。”
  “还没有说完?后面还有什么手段,王右相还请快快说来。”
  听到禄东赞给自己换了称呼,王麟才心知,这个吐蕃第一智者,现在才对自己有了一丝信任,或者说认同,他这么晚了来找自己,可不是安的什么好心,虽然王麟给松赞干布提供了很多战略物资和计谋上的帮助,在统一之战中功劳很大,但松赞干布最信任的还是禄东赞,今夜的会面,很可能是禄东赞对于王麟的最后一次考验。
  考验的结果好的话,王麟可以当右相,结果不好的话,说不定变死尸都有可能。
  权利争斗和平衡,任何地方的统治者都需要,松赞干布为了安抚向他投降的部落,将王麟这个在统一之战中杀了大量各部子民的人推出来背锅,也不是没肯能,毕竟,这能让各部的百姓,减轻对松赞干布的仇视感,反正王麟是个外族人,而且已经发挥完了他最大的作用了。
  想要让自己在吐蕃保持地位,王麟就必须凸显自己的价值,他带过来的仆从家兵不过五百人,在拥有二十几万骑兵的吐蕃,连一朵浪花都算不上,那么就只能靠脑力了。


第363章 征调工作开启
  待禄东赞的胃口被吊起来之后,王麟却没有马上给他解释自己的计划,而是反问道,“大相认为,吐谷浑,党项,甚至龟兹,于阗这样的国家和部落还应该存在吗?”
  “这······”
  “你的意思是说?咱们的目标,应该放在这些地盘上?”
  禄东赞迟疑了片刻,眼中的精光顿时一闪,立即领会到了王麟的一些意思。
  “没错,李唐非速亡之国,咱们吐蕃,也不具备统治中原王朝的实力,这次去长安,主要是抢劫他们的财富,等李世民杀回来之前,咱们撤走就好,就算他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上的来咱们这高原吧!”
  “不能。”
  在这一点上,禄东赞是有绝对自信的,吐蕃,只要不生内乱,几乎是这个世界上地理优势最强的国度,不会有什么外敌。
  “所以,他只能找党项各部和吐谷浑报仇,而那时,咱们只需要做他们身后的黄雀就好,相信不管他们最终谁胜谁败,都是无法抗衡我吐蕃二十万铁骑的。”
  王麟说到这里,就不再往下说了,他相信以禄东赞的智慧,已经可以想到接下来该怎么做。
  确实,此刻禄东赞脑子里,全部都是拿下党项和吐谷浑之地,攻占玉门关,将玉门关以西的所有小国,乃至大唐占领的数千里之地横扫的画面,一旦这个目标完成,吐蕃就近可攻,退可守,成为盘踞在欧阳大陆中间的最强国度。
  “哈哈哈,绝妙,当真是绝妙,这就是你们汉人所说的运筹帷幄之能吧!这个谋划,就是你在赞普继任大典上给吐蕃人最好的献礼,今后在吐蕃,如果有任何人对你不恭,我禄东赞第一个不答应······”
  禄东赞的笑声被寒风吹散在夜空里,他却不知,这些对话,已经被在他们不远处伺候的王志全部记下,等他们都睡下的时候,应该会有一只信鸽将这些消息传到中原去。
  一个仆人的智慧如果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就不会默默无闻十几年,王麟不懂这个道理,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又有谁会料到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人可以妖孽到,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想法呢!
  王浩就是这样早慧的妖孽级人物,在十几年前,他就在自己的亲哥哥和亲弟弟身边安插了他们两个绝对不会怀疑的卧底,在王麟准备向他下杀手之后,他才觉得有必要启用这样的暗子。
  所以,王麟能走上吐蕃这条路,都是王浩一手谋划的,王志建议王麟留在中原之地供以联络的人,现在,也全部都是王浩的人,王浩想让王麟知道什么消息,王麟才会知道,同时,王麟有什么新的想法,王浩马上就会知道。
  而此刻的王麟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想法,并不是他想摧毁中原的花花世界,而是他迫切的想要获得一种报复的快感,如果报复完之后,让所有人恨他恨的咬牙切齿,又拿他没有办法,那就更好了。
  他的这种不正常的虐人心态,王浩一早就知道,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有被别人洞悉了的谋划,都算不上谋划,这就是情报的作用,不过,吐蕃的情报可不会传到孙享福的手上。
  上午,好睡了一长觉的孙享福起床之后,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翻看起了历届兵部尚书征调物资的一些资料,头疼的是,记录都是文言文写成的,孙享福理解起来有点慢,不过,他只需要知道少部分的关键信息就好。
  粮食,孙享福都打算用钱在市场上买,喂马的豆饼豆料,大唐都不缺,孙享福只需要给扬州的武士彟去一封信,他就能帮助调集很多,从扬州直接走水路运送到莱州,反而更方便,这些最终不过是个落在纸面上的钱数的问题。
  食盐方面,孙享福要找韦叔谐谈一谈,如果能够给军中全部供应精盐,那么,不管是士兵还是牛马牲畜的状态,都会好很多,一支大军的战斗力,就是从很多这些微小的环节里提升的。
  最让孙享福头疼的还是军械装备的问题,制造战车和箭矢的材料,都不是那么好找,查到了产出地,和产量的情况之后,孙享福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当地的主官下征调的命令。
  至于牛筋弓弦这样的管制品,除了清点库房储备之外,还要想尽办法四处收刮,这些玩意产出的少,就算有钱,也未必能大批量的弄到,好在北方现在都在大唐的控制之下,善阳在这方面有不少储备。
  再之后,就是协调专业制造军械的将作监的工作了,将作监的大匠现在是阎立德,他属下有三千人左右的熟手工匠,专司大唐的军械制造,不过孙享福这次要制作的军械装备,有很多都是新款,像战车类的,匠作监的工人基本上完全陌生,估计是指望不上了。
  孙享福合计过之后,除了让一部分工匠制作八牛弩,长弓羽箭等传统的装备之外,剩余的人,都划到冶炼厂的锻造车间去做新手工人的前期培训工作。
  一旦冶炼车间开始运转起来,那么锻造车间需要的人手,将会非常巨大,只有将各种武器装备的生产,都上流水线,产出才会又快又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培训更多的工匠出来,便是磨刀的功夫了。
  然之后,孙享福还在资料里看到了一些正在为朝廷产出矿物的矿场,以及以往在战时帮助朝廷冶炼矿物的私人作坊,孙享福大笔一挥,他们很快就会被请到渭南的冶炼厂来,然之后,可能会被马周想办法都收编掉到冶炼厂任职,没办法,想将产能提上去,必须得有更多专业的人,投身到这个行业里来。
  古代生产的第一环节,就是人力问题,孙享福只有先用各种手段,解决了人力的问题,才能保障后面的整个环节。
  用了一天时间将资料看完之后,孙享福就开始下帖子约人面谈了,李世民虽然让他全权负责征发,可不是让他到社会各界去抢劫,该给钱的地方要给钱,该获得别人同意的地方,也要跟别人协调好才行。
  第一个约见的,就是韦叔谐,这老家伙来的时候,还带着长安今天刚发行的报纸,里面的内容嘛!当然是马周按照孙享福的想法发布出来的。
  “一早就知道正明是厚道的,有这样的好事,第一时间就约见了老夫,说吧!有多少矿场是可以卖给咱们韦家的,就算价格高点,我韦家变卖产业,找钱庄抵押贷款,也给你把现钱弄出来。”
  “韦公说笑了,今日我请你来,可不是谈矿场的事情,先坐下喝杯茶,咱们慢慢聊。”孙享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顿时让韦叔谐心道不好,估计孙享福征完皇家的东西之后,又要来征韦家的东西的。
  “那个,正明你是知道的,我们韦家今年在渭南投资的大煤厂可是花费巨大,虽然在食盐方面有些进项,但现在,不富裕啊!”韦叔谐在孙享福下首的椅子上坐定之后,有些忐忑的道。
  不过,就算他这口风转的再快,也是来不及了,孙享福笑了笑道,“今天约韦公来,就是谈煤炭和盐的事情的,你们韦氏的大煤厂,今年可以产焦煤吗?”
  “产是可以产,这钱······”
  “放心,虽然是朝廷征调,但也不至于让韦家亏本,在成本价上,韦公可以得一成利,不过费用,须得稍后再结,而且,数量要求比较大。”
  有了焦煤,才能彻底激活冶炼厂的产能,在朝廷国库里面一百万贯都没有的情况下,孙享福只能尽量的先借调,实在是不能借调的方面,才去钱庄贷款。
  韦叔谐听说有一成利,顿时放下心来,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道,“我韦家也是大唐的一份子,为国出力的事情,自然是不落人后的,量大一些也没关系,反正先期的时候,我们只是垫付一些工人的工钱而已,不过大量出货的话,得大煤厂建设好之后。”
  “没关系,现在可以先让韦家原那些小煤作坊制作一些出来,送到冶炼厂囤积起来,等大煤厂建设完工之后,再大批量生产,到时候,把送货的数量统计好就行。”
  “那行,这矿场······”
  “韦公难道还看不出来吗?这矿场的事情,就跟北地的田地一样,是个比较长远,且盈利慢的投资,韦家的底子没有五姓七家那么厚,最好还是把精力都放在做煤上面吧!”
  闻言,韦叔谐点了点头,表示懂了,既然北地的田地产业韦家都没有参与,那么在矿产上,他也不会那么纠结,又问道,“盐的方面,你有什么计划?”
  孙享福答道,“我想调精盐来供应大军,人和牲畜都用,大军有二十八万左右,每人每月差不多半斤,这就是每月十四万斤的量,牲畜大概三十万,每月也要十几万斤,总体算下来,一年之内,差不多要供应三万多石精盐,每月要三千石的话,申屠勇那边能够生产的出来吗?”
  “一个月就要三千石?只怕是不能,现在除了给豆酱作坊制作咸鱼要用的盐,每个月他们只能向市场上出货一千石精盐,前些日子他们还提议,不做咸鱼了,只弄精盐销售,被老夫拒绝了,我韦家可不是只顾利益,不顾百姓的人,不过,想要每月给大军供应三千石精盐的话,即便是不对外销售,咱们也要将产量扩大一倍以上,可是,如果扩大的话,咱么这制盐的秘方,只怕会泄露出去。”韦叔谐有些为难的道。
  闻言,孙享福思索了许久之后,才道,“既然朝廷已经放开了盐的管制,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了精盐的出处在海上,那么,保密估计也只是一时的,不如趁此机会,将整个产业扩大,抢占所有市场,以走量的形式来赚取更多的钱。
  这样吧!我稍后去信一封给越国公,让他帮忙协调人手,直接派给申屠勇五倍的人,多开发几个制盐的海岛,管理的人手就从申屠勇手下的熟手制盐工人中出,不过,稍后朝廷可能会像豆酱作坊一样,派专门的税务官驻岛收税,这个产业的账目,生产工艺也可能会随之曝光,你们韦家得做好心理准备。”
  借助这个机会,把低价食盐向全民推广,也是一桩好事,只要朝廷不利用盐来控制税收,那么它就只是一个普通商品,而制盐的人多了,也就无法形成垄断,抬高价格了,对于国家来说,是好的。
  现在大唐人口这么少,产出越来越多,商业越来越繁荣的情况下,精盐走向低价时代,成为大众化日用品,是必然的。只是在周边强邻没有解决之前,控制一下出口就好。


第364章 日新月异的技术
  连续三天,孙享福会见了很多人,基本协调好了各方面之后,他才有空去幸福村看一下,协调是一方面,敦促实际产出,则更重要。
  村里的人都很忙,自从制衣作坊把原材料分发给熟手工人带回家去制作之后,就不断的有各种牛马在村里进进出出拉货物。
  柴山脚下的那个制衣作坊现在成了新丰县的发货点,工人们会将棉布叠了很多层之后,按照样板纸壳的大小,用锋利的锯子将布料锯城小片,分码打好捆之后,交给前来接货的人。
  由于军装的款式比较单一,渡过了最初的两天摸索期之后,那些由熟手工人带领的加工班子,拿货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了,几十万件衣服,要是放在后世,随便一个过千人的制衣厂,几天也就做出来了,但在这个时期,却是需要发动过万人,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别人看到的或许是大唐制衣行业的繁荣发达,孙享福看到的,却只是落后。
  几十倍的劳动力加上好几倍的时间,一乘出来,就得到了一个数百倍的差距,这就是后世的缝纫机和古代手工针线制作衣服的差距。
  不被忙碌的人所注意的孙享福和孙大力,来到了制衣作坊看了一阵之后,问道,“大力哥,现在制衣作坊一天可以回收多少成品衣物了?”
  孙大力答道,“夏装的话,一天五万件左右吧!秋装和冬装难度高些,按照你先前说的,先从简单的给他们做,秋装和夏装要等几天才能开始,最后才让他们做最难的棉甲。”
  孙享福点了点头又问道,“有什么生产方面的问题没有?”
  “有啊!太多了,针线活容易伤手,很多衣服上都沾了工人的血迹,咱们回收了之后,很不好洗。
  还有,棉布的产量跟不上了,取籽和弹棉花的工匠现在日夜加班都赶制不过来,后面制作比较耗棉的冬装和棉甲,估计速度会慢很多。”
  棉布其实作为贴身的衣物还好,作为外衣的话,喜欢起皱和缩水,需要加入一定的麻料,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孙享福瞧不上大唐现有的麻料,两种料混杂织布,织布工人的技术也需要加强,现在还不适合上马。
  西域胡商今年帮他弄来了很多亚麻种子,明年开春之后,北地至少会种植数十万亩,弹性和透气性较好的亚麻布,才是做军装最好的材料。
  “针线活伤手,应该是顶箍需要改良了,跟铁器作坊的人讲一下,让他们设计一种把整个指节保护起来的铁箍。”
  顶箍就是套在手指上,将针头顶过布料的一个东西,在幸福村制衣作坊没弄出来以前,大唐还真没有这个东西,而且,大唐的针也是那种很粗的针,所以,制作出来的衣服,只要需要合缝的地方,都会有比较大的针孔,看上去就有一种粗糙的感觉。
  幸福村推出的针线比较细,所以,这边的衣服制作出来,看上去都比较精细,样板衣服上对于缝口的针线密度有要求,老实的百姓们怕做的质量不好,被退货,坏了名声,都不敢偷工减料,所以,孙享福看了看被折叠打捆包装好的衣服后,对质量都比较满意。
  然而,大量的手工缝制,手指就很容易出现磨损,熟手们手上有一层厚厚的茧,倒不怕,新手们,手指头上可就受罪了,所以,一个戴起来比较舒适得劲的顶箍就非常重要了。
  “这事我会交待下去,对了,村里的护卫已经换上了这种新款的军装,是秋装款,许多百姓们看了都觉得好看,而且干活做事也方便,问我能不能自己买布料,照着咱们的模子仿制,你看······”
  孙享福早就想给大唐那种不方便穿戴的袍服来个大变样了,现在他又正好有权力管这个,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所以,除了制衣材料之外,现在制衣作坊生产出来的军装,全部是纽扣,短袖的衬衫加长裤,左右胸前和裤兜都有口袋,跟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军装款式有七八成相似。
  而秋装上衣,除了胸前有两个带袋盖的口袋之外,左右腰身的位置也有两个口袋,武装带一打,不仅人看上去精神,动作起来,也十分舒服得劲,百姓们看了都羡慕。
  “款式上仿制可以,但是不能完全一样,把简章和胸前的口袋去掉,另外,布料颜色不能是绿色。”
  “好嘞,回头我就给大家伙说说······”
  孙大力很乐意帮百姓们完成这个愿望,而孙享福,也更加的希望这个时代的百姓们,从各个方面习惯往便捷,实用的道路上面走,当他们开始注重便捷实用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好用的东西从民间诞生出来。
  军装,并不是征伐高句丽的主要问题,武器装备才是,有了焦煤冶炼钢铁,整个兵器的制造过程就快了很多,质量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自从常何花一千贯从马赛这里求到了一柄宝刀之后,时不时的就有武将,甚至一些江湖人物带着钱财来幸福村求刀,当然,幸福村的人都不缺钱,只有级别较高的将领或者官员在这里撒泼打滚的时候,马赛才会偶尔抽空帮他们制作一两柄好兵器,基本没有打断他对于冶炼,锻造技术的研究。
  而技术,只要你去专研它,就能多多少少获得一定的进步,幸福村早就已经找到了一种比较合理的碳钢比例,所以,从这里出来的普通战刀,对于以往的大唐来说,已经是堪比百炼钢级别的好刀了。
  不过,这样的技术,根本不值一提,因为早在去年,马赛就已经开始从事合金的研究了。
  “掌门,咱们七月的时候使用新的冶炼方法和多种稀有矿制作出来的车轴,加上了钢珠之后,比给善阳研制的那些战车的车轴还稳定,已经连续拉了两个月重货,基本没有出现大的磨损。”
  在幸福村的时候,只要有资格穿着印有‘农’字衣服的人,都是喊孙享福掌门的,而且,这些古人对于门派,有较深的执着,因为这个时期,尊师重道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忠于自己的门派,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