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农圣-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面?老夫倒是要瞧瞧是何奇物。”袁天罡一脸不服的和孙享福一同走出了密室,开始沿着来时的道路,往城堡的二三层密室走去。
  直到看到了掌灯在道口等候的德叔,孙享福才笑道,“我孙府之人的性命,远比这些密室中放的东西重要,而这些的东西,却是能让大多数攻入孙府的人忘记自己要干什么。”
  说摆,他示意德叔将一间库房的门打开,都不需袁天罡用眼睛去看,他只用闻铺面而来的金属气息,就知道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
  “这,这么多的钱,孙都督怎么如此轻易的示人?”
  密室很大,铜钱堆的如同山高,在灯光的照耀下,发出黄橙橙的光芒,袁天罡修炼多年的道心,此刻,都出现了剧烈的晃动,密室的大小,负责修建的他太知道了,用铜钱将整个密室堆满,这得要多少钱,至少上百万贯吧!
  “呵呵,把这些钱让袁道长看,自然是有一定的需要。”
  “需要?”袁天罡即便是聪明,脑子一下子也没有转过来,疑惑的看向孙享福道。
  “没错,道长出去之后,可以,如此,这般······”
  孙享福小声的跟袁天罡说了很多,直到袁天罡知道了他的全盘计划,才理解孙享福刚才所说的‘需要’两个字的意思。
  被世家子们坑过的袁天罡对他们可没什么好感,是孙享福天然的盟友,让他以无意间的方式散播一些小道消息,那些世家子们会觉得更可信,有些事情,以世家子的聪明,有些手法用一次就够了,下一次,未必灵,比如上次孙享福宣布安北都护土地拍卖,就是走的报纸,这次,如果用同样的招数,世家子们未必上当,所以,在宣传手法上面,他也要换着门子来。
  到了长安之后,难得的收了一回早工,孙享福打算好好的睡一觉,让自己的脑瓜子休息休息,回到房间的时候,他发现对面的书房里的灯还亮着,走进去一看,是虞秀儿在清点着一些东西。
  “在弄些什么呢?”
  “当然是给各家拜年的年礼,阿爷的身体越发不好了,尤其是眼睛,总是模糊看不见东西,我在善阳的时候托孙道长开了明目的方子,让德叔派人去采购了些药材回来。”
  “眼睛?”
  想了想虞世南的年纪,孙享福顿时知道他这是什么毛病了,老花,貌似魏征也有这毛病,看来,是时候让烧制玻璃的工匠制作些老花镜出来了。
  “这个好办,过两天去送年礼的时候,夫君给你弄件宝贝送给阿爷,就能解决问题了。”
  见孙享福语气一阵轻松的样子,虞秀儿便不依不饶的问了起来,在得知制作镜子和望远镜的玻璃,能够制作出可让老年人看清事物的眼镜的时候,虞秀儿直呼神奇。
  “夫君为何如此多能?”
  “多能已经成为了为夫的苦恼,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就是因为为夫的多能,才导致了现在整天忙的脚不沾地的局面,搞的我都没时间陪娘子你了。”
  孙享福一边将虞秀儿楼在怀里,一边开玩笑道。
  在孙享福的怀里拱了拱,虞秀儿又道,“妾身也曾问过李道长这个问题,你猜他怎么答?”
  “怎么答?”
  “李道长说,他通读九流十家经典,却并未发现你所通之事的跟脚。是以,他认为,天纵之将圣,是故多能。他说,夫君你命中注定是要做圣人的呢!”
  “呃,命理学说那一套,你可别信,为夫俗欲何其多也,怎么可能是圣人呢!娘子,天色已晚,你我夫妇,合该纵欲一番······”
  想到了三世休妻的孔圣人家,虞秀儿顿时也觉得,自己的夫君还是做个普通人的好,一番热吻缠绵之后,孙享福再睁眼时,已经是红梅和春桃往自己光溜溜的身上套衣服的时候了。
  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两女表情最幽怨的时候,看的见吃不着的滋味,不光是男人,女人也难受啊!
  “天天都要早朝,何时是个头啊!”
  红梅和春桃不理会抱怨的孙享福,心里大概却是有相同的抱怨,不过台词可能有些变化,应该是‘天天都要给光溜溜的你穿衣服,何时是个头啊!’
  “那个,你们不要这副模样,少爷最近已经很努力了,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跟你们洞房了。”
  见自己的心思被孙享福看穿,两女脸上顿时一阵羞红,手上也慌张起来,孙享福哈哈大笑的从床榻上站了起来,在二女的脸蛋上摸了一把,然后自己动手,很快就将朝服穿了上去。
  依旧是在马车里一路打盹到了皇城门口,不过今天他没有继续在马车里睡觉,而是隔着帘子,听等候上朝的那些大臣们的讨论,昨夜,他故意托袁天罡放了一些消息出去,以世家系官员消息之灵通,今天早上,怕是应该有些动静了。
  果然,没多大一会儿,孙享福就听到一些自己想听到的内容,不过在皇城门口等候开门的时间并不长,只零零散散的听了几句,城门就打开了,孙享福这时也正了正衣冠,下车随着人流向太极殿走去,今天的早朝可不是什么重点,重点是早朝之后的股东会议。


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计划
  早朝的内容多少跟孙享福有些关系,不过也没什么关系。
  首先,李世民宣布明后几天直至春节,早朝取消,他要去长安周边一些贫困村落走访,本来孙享福以为自己可以睡几天懒觉的,谁知道,李世民却点了他作陪。
  然之后,长孙无忌就免费柜坊的事情,向李世民做了汇报,进度很喜人,最多明年开春,朝廷官办的“钱庄”将会开始营业。
  再之后,魏征就御史台改革方面,向李世民提出了建议,最后,李世民决定,从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三个部门抽调人手,组建检查院这个新部门,部门成立后,属于御史台旗下部门,专门设一御史中丞级别官员来管理,它的职能,只是接诉状,查案,而且是专门争对民告官的案件展开调查。
  这个部门没有像后世明朝的锦衣卫那样的权力,他们即不掌刑狱,也不负责审判,只是为各种案件,提供调查证据,所有朝廷官员们,需要配合他们的调查询问,有恶劣情况,抵触调查的,他们奏报到御史台,也只会影响官员的风评,怎么处理,还是得看皇帝和负责刑狱的衙门的意思,算是皇帝试探性的给民告官,开了个小口子。
  至于萧瑀提出来的公民制度的细则,还会经过很漫长的讨论才能最终定下来。
  他们商讨的这些东西,都是孙享福最开始提出来的,但也就仅仅只是提出来而已,孙享福并不是后世的政治大家,对这些东西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给他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具体怎么符合当下实际情况,怎么设定,就看李世民和朝臣们的决断了。
  所以,今天早朝,他除了李世民钦点伴驾走访的时候,出来唱了一声诺之外,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倒是叫有些大臣很是失望。
  同样是到了差不多正午才散朝,该留的人自然会留下,该走的人,也不会留在皇城内吹冷风,不一会,孙享福等人就在李世民的御书房里聚齐了。
  都是老熟人,除了尉迟恭趁程咬金不在,倚老卖老的欺负了他的次子程处亮几句之外,其它人面上都显得很和谐,今天不和谐不行啊!因为谈的是利益的事情。
  羊肉火锅李世民就从来吃不腻,要是孙享福能够做内宫的主,一定给他换成鱼头火锅,等李世民北巡吧!到时候天天给他吃羊肉,看不把他吃腻歪。
  众人吃喝了一个大半饱,孙享福才开始就这一轮投资计划开始跟大家讲解。
  “首先,陛下将整个渭南县土地拿出来入股,占原始股的百分之五十一,这一点咱们没有意见吧!”
  “百分之五十一,也就是五成一是吧!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就不能直接六成吗?”李世民第一个提出了质疑,长孙无忌,秦琼等人还做出了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跟着点了点头。
  孙享福闻言,却是有些无奈的道,“陛下,百分之五十一已经很多了,它只是象征您是第一大股东,对渭南的任何项目,都有绝对话语权而已,若是论实际价值,您觉得,渭南县的土地很值钱么?”
  说一个县的地盘不值钱,李世民就不乐意了,再度反驳道,“渭南整个县,可是有一百多万亩地,怎么就不值钱了?”
  闻言,孙享福点了点头道,“我就当它是一百多万亩熟田吧!市价也不过是两三百万贯而已,而本轮投资,光臣一家,就是一百多万贯,再加上其它几家的钱,您觉得,这些地,真的就比我们投资的钱还值钱吗?”
  李世民哑火了,说好的和谐画面,从一开始谈项目,就破灭了,当各家报出了自己在本轮项目的投资数目的时候,李世民是辛酸的,简直太气人了,属下的大臣,居然比他这个皇帝还有钱,而且,还不是一两个,这叫他情何以堪呐!
  “那么,现在,我就做最终统计了,翼公家出资三十万贯,潞公家出资三十万贯,裴驸马家出资三十万贯,鄂公家出资五十万贯,卢公家出资三十万贯,独孤将军家出资五十万贯,赵公家出资五十万贯,我家以及幸福村集体出资一百五十万贯,总计四百二十万贯。其中,每十万贯,占百分之一成股,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七,我的意思,将其放到市场上去,陛下,您懂的。”
  孙享福只需要给李世民一个坏坏的眼神,他便知道,这百分之七的股份的价值绝对不只七十万贯的,要是像善阳的土地一样拍卖,坑五姓七家几倍的钱出来都不是问题。
  “正明,这可是咱们几家全部的家当,都拿来建一座城?这得多大一座城啊!”长孙无忌听到四百二十万贯这个总数字,嘴角有点抽抽道。
  “长孙尚书,咱们在关中建城的成本,跟在善阳可没法比,那边有免费的煤炭用来烧制砖瓦水泥,这边,却是什么都要靠买,可能还要高价的买,而且,人工成本也不小,征召几十万人来修建的话,每个月的工钱,都是几十万贯,所以,即便是建一座郡城级别的城池,基础建设的花销都可能达到两百万贯。
  可咱们在渭南不仅仅是要建造供人居住的城池而已,相关产业的工坊,我们全部要建设起来,而且,我们还要留出这些产业初始的启动资金,别的不说,渭南靠黄河,光是修建一个大型的船泊停靠码头,配置可辐射全国货运量的商船,都需要百万贯起步,想要快速的把这些项目全部弄起来,别说这点钱,再加两百万贯,都只少不多。”
  孙享福说完,侯君集却是接话道,“工钱这一块,何须如此大的开销?只要陛下下旨,在民间征发民夫,不就可以省出几百万贯了?”
  闻言,众人也是纷纷点头,在古代,朝廷有什么大工程,征发徭役是必须的,不用给工钱不说,百姓甚至还要自带食物。
  可孙享福却是摇了摇头道,“陛下可不能做杨广。”
  此言一出,众人又沉默了,李世民点了点深以为然道,“正明此言有理,咱们关中的道路之所以能那么顺利的修建起来,是因为朝廷给工钱,给粮米。渭南的建设,咱们也只能用工钱在民间招聘工人,不能滥用民力。”
  侯君集见李世民这么说,马上又转了口风道,“是臣思虑不周了,不过,筑一城,所需工匠,木料铁器等各方面材料甚巨,全部用钱采购的话,难免抬高市场货物价格,咱们是否先慢慢从其它各地调集,等物资筹备的差不多了再开始动工?”
  这一点,侯君集就说到了点子上,孙享福点头赞同道,“筹集自然是要筹集的,不过,还得上些手段,不瞒陛下,昨夜,我已经让袁道长将消息散播了出去。”
  “把消息散播了出去?是何计策?”
  众人随着李世民提出的疑问,把目光看向孙享福。
  “筑城所需何物,潞公知道,产业庞大的世家也知道,昨夜,臣领着袁道长去自家的金库看了看,拜托他将我家存有海量金钱,准备在渭南投资建城的消息传播了出去,想来,今天市面上就会有传闻,陛下觉得,那些世家子知道了这个消息,会怎么样?”
  李世民基本不用考虑,就答道,“会囤积居奇,将建城所需的材料价格抬高,以谋取利益。”
  孙享福点头笑道,“没错,这是他们惯用来谋利的伎俩,但是,咱们却可以就此,坑他们一把,陛下应该没有忘记洪州购粮的事情吧!”
  孙享福提到这一茬,顿时唤醒了大家的记忆,当年,王浩挑动岭南部落叛乱,在洪州,泉州等岭南周边地区大量囤积粮食,却因为被孙享福识破了计划,最终,让张公谨等人用粮食冲击了他们囤粮地区的市场,把价格压到了一个超低的水平,最终,使得朝廷低价购得上百万石粮食。
  “你是说,提前让他们收到消息,大量囤积建材物资,咱们却做出一副不买他们东西的样子,逼他们降价出售?”长孙无忌率先反应了过来道。
  孙享福点了点头道,“是这个理,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咱们就要尽快的拿着钱,去周边市场购置一些建材用料,而且,对于渭南工业新城的规模,咱们要往海了吹,最好让他们以为,我们是要把整个渭南县地界建成一座超级大城,这样,他们就会运送过量的建材物资过来,这不,正好让咱们杀价。”
  世家有智囊团,而且产业庞大,齐全。这么大的工程,他们不可能不想在其中分一杯羹,尤其是那些可能做不了新城股东的人,把心思放在建材上是必然的,孙享福正是要抓住他们这样的心理,坑他们一把,他连后续的手段都已经想到了。
  比如采购,全部用招标方式,让他们自己报价,而且,一轮轮,一点点,一类类的招标,引他们进入恶性竞争,当大家手上囤积的东西都太多了,就都会想出手,那么,可想而知孙享福最终卖到那些建材的价格。
  当然,坑出多少利益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有他们帮忙筹集建材,新城的建设速度,一定会加快,早一年建好,可就早一年开始盈利,中间的利益差距可是巨大的。
  最后,孙享福说明了一下关于股东们对于渭南新城的产业拥有哪些主权,虽然这座城是由几家股东出资建成的,但它还是属于朝廷的,税收,民政,还是归朝廷管,股东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以及后续投入的项目,从开始修建,到盈利回本,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心里准备。


第290章 慰问百姓
  孙享福从望江楼开始的时候,就比较注意盘活资金这个问题,在朝廷可以向全民借贷的钱庄没有开设起来之前,自己的这些盟友如果从市场上赚取了大量的现金,却不投资出去,是对大唐社会有害的。
  轻则十年八年之后,他们因为巨大的财富量成为新的世家,重,则是有可能让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出现崩裂,好在他所弄出来的产业此前走的是高端路线,赚的基本上是富人的钱,倒不至于出现什么问题。
  不过以后,像渭南新城这样的投资,每隔几年,孙享福就会组织一次,让这些新贵盟友们把钱都掏出来促进社会发展,他们只是用了短短两三年时间,每家就赚取了二十万贯以上的财富,这些财富,全部都用在正途上,会让这个国家发展的速度提升几倍。
  就像这次渭南县的投资,朝廷基本不需要花钱,就会得到一座规模庞大,产出惊人的城池,百姓们,也会因为建设这座城池,赚到工钱,等城池的产业完善之后,他们还能找到一份除了种田之外的工作收入,当这样的城池在大唐遍地开花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整体富裕,富强了。
  资本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利器,孙享福用有限的资本知识,给大唐的经济发展提提速就好,不管最终他和他的盟友们会因为持续不断这样的投资,而累积到多少财富,其实都不重要,当整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做好了,产业布局完善了,大家都富了,其中有几个巨富也是正常的,而且,他们的财富都是来自于固定资产,与这个国家的安稳捆绑在了一起,到时候,最不想这个国家乱的就是他们。
  当然,孙享福不认为在坐的人能够活着看到终极,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而人的寿命,却又太短了,一个项目,就需要三五年,光是把整个大唐建设好,只怕都得好几十年,而等他们死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局面,其实谁也顾不上。
  次日,渭南新城的一些消息开始在整个长安城传开,而这时,李世民已经带着萧瑀,房玄龄,长孙无忌,孙享福,马周,独孤谋等几个大臣,出城去走访了。
  他们此行并没有什么具体的目的地,虽然携带了几十车的米面蔬菜,鱼肉鸡蛋之类的慰问品,但行走的速度很快,因为经过关中上百万百姓一年的努力,宽阔的水泥路基本覆盖了所有的主干道。
  不到半日,他们就来到了武功一带,在一个蜿蜒的岔路口上,李世民叫停了车队,于是,在车厢里打盹的孙享福将手拢在皮氅的袖子里面,下了车。
  “下了半日棋,也不过是险胜一局,萧相的棋艺,当真了得。”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萧瑀和长孙无忌就完全不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下棋,是很难输的,因为长孙无忌会想方设法,不着痕迹的让着李世民,但是和萧瑀下棋却是很难赢,因为萧瑀的性格,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会讨巧。
  孙享福看不懂围棋,所以,也乐得窝在自己的豪车里打盹,房玄龄,长孙无忌和马周几人,则是在李世民之后,从他的车厢钻了出来,论体型大小来说,李世民的马车,可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用超级房车来形容也不为过,十个八个人都坐的下,他们全都在皇帝的车厢里,倒也不显得挤。
  “臣也是年纪大了,脑筋越下越糊涂,不然,陛下可未必能胜一局。”
  远远的听着萧瑀的答话,孙享福就能理解,李世民为什么爱罢他的官了,你厉害归厉害,可也得知道给皇帝留点面子啊!
  听到他这话,李世民果然有些不爽的样子,正好瞧见了缩成一团,从后面走过来的孙享福,便指着连通水泥主干道的一条泥泞小路道,“朕此前征战时,曾路过此地,在前方的一处村落歇过脚,正明你且带人去看看,若是可行,朕今日的午饭,便在这个村子吃了。”
  李世民这话说的很含蓄,孙享福却是听懂了他的意思,什么叫‘若是可行’?意思就是,让孙享福看看能不能在这里下厨做饭而已,因为孙享福在队伍里面并没有看到罗阗。
  孙享福是做不成魏征的,虽然是从二品的大员了,他也不敢抗旨,所以,他踩着软绵绵的泥巴路,向村子的方向走了过来,不几分钟,就走到了民居附近,而这时,在家里猫冬的一些村民,已经发现了外面的动静,纷纷打开门缝,好奇的向他看来。
  “各位老乡,陛下出巡路过此地,让本官来看看,是否有屋舍供车队生火造饭,方便的话,让本官进屋瞧瞧吧!”
  孙享福穿着一身看上去就很贵的皮大氅,身份自然是不用说,而且,跟着他来的人,可是独孤谋属下的千牛卫军士,个个穿着厚重的棉甲,百姓们只需要用眼睛看,就能分辨出他们是官府的人,而且还是高官,不过,这么客气的跟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说话的高官,可真不多。
  很快,村民们便打开了自家的屋门,孙享福阻止了他们行礼,眼神示意千牛卫士兵们检查了一下屋舍的安全,确认没事后,才找到这个叫何家村的村长。
  “何村长,你们这何家村有多少丁口田亩?家里,可有足够过冬的粮食?”
  “官爷,小村人丁不旺,实在没有多余的粮食,可否······”
  何村长说着就要哭丧着脸下拜,却被孙享福托起,打断道,“没有多余的粮食就对了,本官可不是来向你们征粮食的,是陛下带了慰问的生活物资来看望你们,你就直接告诉我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多少丁口吧!”
  “陛,陛下来看望我们这些老百姓?”何村长被孙享福的话说的愣住了。
  “嗯呐,所以,你就把村子里的人都召集起来吧!咱们陛下按人头,派发慰问品,马上就到。”
  孙享福说罢,给千牛卫的校尉使了个眼神,那校尉便快步前往车队通报。
  很快,何村长就将村里的一百多口人召集了起来,而李世民,也在一百多个侍卫的拥护下朝村子里步行了过来,他的身后,跟着数十个挑着米面蔬菜肉食的千牛卫士兵,还有好几个人扛着直径一米多的行军大铁锅,看这架势,这顿饭,李世民会在这里吃,还打算请村民一起吃了。
  “草民拜见吾皇······”
  “免礼,免礼,外面冷,可不要行什么大礼,冻坏了身子。”
  何家村的村民今年也参与了关中的修路大军,是以,何村长远远的看到过巡视工地的李世民,对于李世民的容颜,他还依稀记得。
  然而,皇帝亲自来看望让他这样的小庶民,却是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此刻,受宠若惊这四个字已经无法形容他激动的心情。
  “陛下还是到屋里说话吧!”
  见何家村的百姓们一个个鹌鹑似的看着皇帝,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孙享福便在一旁建议道。
  “是,是,只是,草民的屋子狭小,肮脏,就怕陛下······”
  “呵呵,朕行军打仗的时候,雪地里都睡过,可不怕什么狭小,肮脏,你在头前引路便可,朕让军士带了些粮米蔬菜肉食来,一家家的给他们送过去。”
  说着,李世民的慰问行动便开始进行了,他当真是一户户的进到百姓家里,观看百姓的居住环境,打开米缸子,看看里面余粮,比较拮据的,他便让军士多给些米面,有老人的,他甚至一一伸手与老人家握手,问人家高龄,身体状况等等,还让军士多放了整担的米面在有老人的家里,反正这些米面都是孙享福准备的,他也不心疼。
  做好事的感觉真的很好,不仅把何家村的百姓感动的哭了,把李世民自己都快感动哭了,一番走动下来,半个多时辰就过去了,孙享福早已识趣的让军士在村子里架起了大锅,加了各种香料的羊肉汤煮上了,孙享福还揉了面,虽然面团没有发过,但煮面片儿的口感不是很受影响,只要面汤煮的好就行。
  当几口大铁锅里的羊肉汤煮的香气四溢的时候,李世民带着村民来到了架铁锅的火堆前烤火聊天,等着吃饭。
  “何村长啊!朕记得当年行军的时候,在这个村子口歇过脚,村前有几颗枣树,上面结的枣子可甜了,来年的时候啊!记得给朕送一点到长安去,朕的爱妃,可爱吃枣糕了······”
  “一定,一定,咱村这几颗枣树,每年都结不少枣呢!”
  “可别都留给朕吃了,村里人有的吃才是关键,朕只要一点点尝尝就好,对了,说到吃的啊!你们得跟那个削面片的人学学,知道他是谁么?他就是咱们大唐最会吃的人,善阳郡公孙正明,他呀!不仅会做吃的,还会种吃的,你们认识他吗?”
  “他就是善阳郡公孙正明啊!草民早就听闻过他的大名了,村里好多的蔬菜,就是他们农门的弟子教我们种下的呢!听说他是农门的掌门,是咱们大唐最会种田的人,就是他发明了那些在冬天里种植蔬菜的技术,是不是真的啊!”
  “对,就是他没错了,开年的时候,他们农门还会有更多的种植技术传下来,你们要专心学习,只要按照他们教的法子种地,四五月份的时候,田地里就会有收成,而且,一年还能种两季,收成比往年翻一倍以上。”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草民要去给他磕头,要是田地里的收成能够翻一倍,那明年过冬的时候,全村人就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李世民并没有阻止何村长的举动,却是通过何村长的话,打心里更加的重视农业技术起来,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农门,学会这些更先进的种植技术,那么,他的大唐,将会更加富强,那些喜欢兴风作浪的人,可以煽动起穷苦百姓叛乱造反,却煽动不了丰衣足食的百姓叛乱造反,此刻,启用农门子弟为官的想法,已经在李世民的心里生成。


第291章 花钱的规划
  孙享福不喜欢给别人磕头,也不习惯别人给自己磕头,所以,跑过去找他磕头的何村长被他塞了一碗羊肉面片汤,就给打发回来了。
  不仅是他,整个何家村的人都有口福了,这顿羊肉面片汤,还有很多在汤里涮出来的青菜,是他们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
  和皇帝一起吃饭聊天,是足够何村长以及何家村的村民拿出来吹一辈子的事情,今天就这么突然的发生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点点预兆,当李世民吃完饭,打算去下一站的时候,村民们全体出动,将他这一行人送到了水泥大道旁,即便是车队在水泥路上走出去了老远,他们还在遥遥相望。
  “陛下,臣觉得,此事应该在报纸上大书特书。”
  同在李世民的车箱里的房玄龄拱手建议道。
  闻言,孙享福心中暗叹,古代的智者可真是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啊!这就知道宣传的重要性了,要是能派几个记者到何家村里面采访一下,以民间自发的方式报道皇帝在何家村的所作所为,那就更好了。
  马上,孙享福就傻眼了,因为马周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向李世民提了出来,于是,李世民厚颜无耻的答应了,于是,幸福的印刷作坊又接了一笔赔本的生意,孙享福只能在一旁暗叹,渭南工业区赶紧建好吧!建好了以后,哥就不用吃这种亏了。
  继续赶路的李世民谈性很浓,最先跟萧瑀和房玄龄提起了启用农门子弟为官的事情,然而,被孙享福拒绝了,理由是条件不足。
  真正的农门子弟,还没有毕业,现有成年的农门子弟,比如现在在农业司任下牧监的孙二力,他把千字文默写出来都够呛,何况是做一个每天要处理大量文书的主政官员。
  “陛下,启用农门子弟为官,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就是官制改革,农门子弟,只会种田,让他们管理其他民政,只怕会一团糟,所以,第一先决条件是,设置一个专管农业的衙门,或则官职。
  而传播农业技术,则不光只是要有足够多的农门子弟,打个比方来说,陛下您的文学造诣高深,读懂《齐民要术》不难,但一般的读书人,想要全部读懂,却得费些功夫,可如果,我将其以白话文解读出来,那么,不仅是读书人,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也能够听的懂得其中的道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咱们记录,宣传文化,技术的方式方法,已经落后了,它不够简便,不够准确。
  拿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