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沧海(无财)-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状介于江里的楼船与海上的福船之间,不过除了船体之外,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船侧有两个如同水车一样的拨水轮!
百年之后,北宋水师就会把这种车轮舸发扬光大,成为江河作战中逆风逆水开船的神器,不过如今这个时候,这种船本来还不该出现,很显然,这是钱惟昱点拨的功劳。就技术难度来说,以当前造船工匠的工艺水平,要弄出车轮舸也不是什么难事,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概念的创意和论证罢了。
不过,如果仅仅是战船有改良,那还不足以产生颠覆性的效果,戏肉还没上场呢。
随着那几艘吴越怪船逆水行舟溯流而上,一张张原本伏在水下松弛拖曳状态的渔网被散开的战船绷紧拉起,上缘几乎要伸出水面,可以隐约看到那是一张网眼大小约摸在五寸左右的渔网。闽地的淡水鱼类撞到这样的渔网肯定可以轻松地从网眼里穿过,但是如果是人的话,绝对是通不过的。更令人发指的是渔网的节点上都扎着一个个铁蒺藜、木蒺藜、扎马钉等仓促而就的锐利之物,在月光和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映衬下闪着幽暗的阴光……
在稍微上游一些的地方,在福州水门城楼上那颗烟花升起之后,原本宁静的港汊江岸也出现了一些变故。
八艘车轮舸在明州水师团练使顾承训的率领下,从江岸的芦苇港汊之间竖起桅杆缓缓驶出,这几处港汊是几天前吴越水师临时疏浚和伪装的,原本的吃水深度不够停下大型战船,而且芦苇也没有那么茂密。为了埋伏这支伏兵,钱惟昱和水丘昭券可是煞费了苦心,最后还是仗着把战船的桅杆改造成可以放倒的形式,才算是把这些家伙藏了起来大半个时辰前,陈诲带领的船队经过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昏暗,所以陈诲居然没有注意到他们旁边还埋伏着一小支吴越船队,就大模大样地无视这些伏兵直扑下游吴越水寨而去了。
八艘车轮舸与下游的水军一样一字排开,绷紧扎着蒺藜的厚重渔网,顺风顺水地向下游冲去,两支船队对向行驶,不过两柱香的时间就能会师。
……
“啊!是……”一声惨叫凄厉无比,诉说着这具**的主人猝然吃痛时的战栗。
但是作为水鬼,在水下惨叫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做法,汹涌灌入的闽江江水让那名被扎马钉扎中下体的南唐水鬼一下子结果了自己的性命,成为了挂在吴越战船渔网上的猎物。十几处铁蒺藜和其他简易的尖锐物体刺入了他的身体,把他钉在拖网上无法掉落,一丝丝血迹随着尸体的拖曳在江水中拖出长长的尾迹,很快就消散了其淡淡的血色。
被江水打断的呼喊没能警告到足够多的战友,很快又有十几个水鬼同样中招,被钉死在蒺藜拖网上,暗红的血水不易被看见,也一样无法起到警醒他人的作用。
不过,幸好吴越军队没有那个成本把拖网的每一个网眼节点上都扎上刀子匕首,所有的蒺藜等锐物都是因陋就简的廉价品,就算戳到人有时候也只是让人失去战斗力,要想真正直接刺死还是颇有难度的,一开始猝然被杀的水鬼更多是因为突然被捅后惊慌失措呛水过多溺毙。等到有真正坚韧沉着的战士被刺中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死了百来个弟兄后,终于有一些中招的士卒得以在挂点之前出声示警,陈诲也终于察觉到了问题所在,吴越人居然使用了铁蒺藜拖网来对付自己的水鬼军!吴越人早有准备!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自己麾下水鬼哪怕有试图潜水到吃水较深的区域以图逃脱的,也都没有奏效,显然吴越人在拖网的下缘扎了许多小块的碇石把拖网的吃水深度加大了,说不定还有别的船用长锁链绑缚住了拖网的下缘,一旦吴越战船到了指定位置,就会彻底拉索收网。
除了对付水鬼之外,没有人会在拖网上扎满铁蒺藜的,而且在今日的战例之前,古代战争史中也没有使用过这种武器的例子,算是此战中吴越水师的独创。既然这种武器在别的作战中毫无价值,而对方又早已准备好了这种兵器,可见天生就是准备用来克制自己的。
一念及此,一股寒意就从陈诲心中升起,他猛然一个蹬踏踩水的动作鱼跃窜起露出水面,环视一周后,看到下游排成一行的海船正在驶来,天色已经很黑,如果不是他生就了一双夜眼,换做别人还看不分明。
“所有人全部往两岸游,即刻上岸!即刻上岸!”
那些浮在水面上游泳的水鬼可以听见号令,立刻往两边游去,不过那些靠着水蜘蛛芦苇管潜泳的水鬼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些人仓促之间没有听到号令,也没有感知到接近的危机,就这样依然一头撞去,成了落网之鱼。
“嘭!嘭!”拖网战船上的吴越水兵可以感受到脚下的战船一阵阵的阻滞颤动,那是水鬼撞在渔网上带来的冲击,如果频率比较密集的话,就会让战船前进的速度为之一窒,不过船舱底层那些踏动水轮踏板的踏手们的动作丝毫没有迟滞,似乎战船每一次顿挫都会让他们更加兴奋、更加卖力地踏动水轮踏板每一次受到的撞击停顿,都意味着杀敌,靠着蹬自行车一样的简单动作都能杀敌,怎能让人不兴奋?
上下游两侧分别收网的水丘昭券和顾承训对于这个进展非常满意,“嘿!小王爷让我们布置的这个阵形还真是绝妙八艘战船,四组拖网,以却月阵部署,江心的两组拖后,靠岸的两组突前,这样哪怕江心的水鬼发现异常后立刻往两边游水,只怕能逃脱的也不足十之二三,这一票看来收获大了。”
……
陈诲在发现吴越水师用了铁蒺藜拖网战法的第一瞬间,就呼喊麾下水鬼靠岸,他自己更是一马当先,以快逾游鱼的速度向着闽江北岸的方向窜去。不过他作战的时候素来喜欢先身士卒,所以本来冲得就比较靠前,所以等到向江边逃窜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却月型的船阵倏忽而来,一张寒光闪闪的渔网扑面罩来。
“开!”陈诲眼中凶光爆闪,从水靠里一把抽出自己贴身的寒铁匕首,瞧准了渔网的间歇猛然挥刀砍去,露在水面上几个网眼在寒铁匕首挥砍下应声崩断,匕首去势不减又砍断水下两根绳索,但是终于因为水底阻力太大,最终匕首余力用尽嵌在了渔网里。
“噗嗤噗嗤!”数个铁蒺藜撞上了陈诲的身体,入肉数分,吃痛的陈诲用尽全身力气从已经砍断了四五个网眼的渔网缝隙中挤进身去,用力往两边一扯,总算是脱困而去,至于身上被铁蒺藜撕扯下数块皮肉,也已经顾不得了。
脱出渔网之后,陈诲又划水了百来下,总算是成功登岸,收拾残兵看时,将近两千名艨艟都麾下的精锐水鬼,此前在凿船战中被射杀战死不过百人,而如今上岸的也只有三四百的数量,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千五百名精锐水鬼被拖网战船给围捕了。
江面上,眼看大局已定,吴越战船队已经收拢了阵势成功合围,吴越水师的将佐开始高声呼喝劝降,其余被围的水鬼眼看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浮出水面被吴越人俘获了。另一边,已经挂满了人的蒺藜渔网也被慢慢铰链收起,一串串或受伤或毙命的水鬼从网眼上被取下来,随后捆绑扎实。
经过清点,完好无损直接投降的水鬼约摸有七百多人,被拖网和弓箭杀死的有两三百人,此外还有五百余人被铁蒺藜拖网扎伤但是不曾毙命,于是也被捞起俘获、紧急调治。仅此一战,南唐水师艨艟都的2000精锐水鬼被歼灭数就占到了总数的八成。
差不多同一时刻,福州城内那场伏击战也即将收尾,文徽亲率冒进入城的七八千南唐马步军主力被吴越人歼灭大部,文徽本人遭到生擒。
与那个损失比起来,陈诲率领的艨艟都损失一两千人马从规模上来看并不是多么的重大,但是在战略意义上来说却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是从前闽国旧部投降南唐的人马中仅有的海船水师。
南方各国都有水师。除了吴越、闽国、南汉等靠近东海、南海的国家之外,其他内陆地区的南方诸国水师都是没有跑海船的经验的。南唐自己的水师如果派到闽地战场,一来如果将来战场发生在福州外海,仅有长江行船经验的南唐本土水师短时间内是不能适应的;二来就算从建州伐福州,仅仅要在闽江上行船,皖、赣而来的南唐人也不习惯山区激流中驾船。
也就是说,在南唐人重新练出一支可以熟练在闽江和东海行船的水师之前,南唐军队对于闽地未占领地区的攻略就不得不归于停滞。失去了闽江水运,想要从建州进攻福州的后勤保障根本无以为继;就算南唐人花大本钱劈山架桥把闽地的沿江官道修起来运粮草,拥有绝对“制江权”的吴越水师也可以畅通无阻地溯流而上寻找唐军粮道的薄弱环节登陆逆袭。
“经此一战,足可打出我军与唐军在闽地五年之太平。五年之内,唐军在闽地只能挨打,不能还手,也算了却我们一桩心病。”
钱惟昱看着一串串被长绳捆在一起的水鬼俘虏,不由得心情得意,但是随着俘虏清点逐渐收尾,又有点小不甘,
“唉……行百里者半九十我看那陈诲就没有抓到嘛?居然还是被他逃了,此人还真是滑不留手。可惜不能为我所用,若能生擒之……”
“小王爷,不如就让末将带领车轮舸往上游沿江拦截,定然能抓多少抓多少。”一旁侍立的顾长风对于今天因为要保护在小王爷身边、不能指挥车轮舸船队出击早就扼腕叹息,此刻见大局已定还有扩大战果的机会,不由得挺身请战。
“这里你就听水丘老将军的安排吧,给我一艘哨船,我要迂回进城看一下四伯父那里战果如何。另外,也不要光把重点放在陈诲一个人身上,唐军后队的战船还在上游,可能的话,我们要尽可能扩大战果。”
……
水丘昭券和顾长风自去搜剿逃散的南唐水师余孽不提。
侥幸逃上岸的南唐军水鬼纷纷逃散,被吴越军抓获杀死的还不多。但是上游的南唐军后队战船就比较惨了,此前顺风顺水而下一鼓作气冲锋进攻的时候尚且能保持锐气,如今凿船的水鬼全军覆没,靠着小船和吴越水师的大船对射那就基本上是作死了。
要想跑,小船掉头后一样是逆风逆水拉不开速度,而且就算后撤,一来已经登岸的人马只能被吴越军合围,二来如今隆冬的水位要想靠人力划桨把船开回建州、走七百里闽江水道也无疑是异想天开。于是两军水师战船接触之后,南唐水兵纷纷冲滩弃船登岸,试图从陆路走脱。
……
福州南城之外,自从文徽进城中伏、千钧闸落地之后,被隔断在外面的南唐军后队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试图疯狂反扑,妄图接应失陷城中的文徽。可惜仅仅靠着随船运来的飞梯、撞木这些简陋的攻城器械,攻城效率非常低下。在城头吴越军的如雨箭矢扫射之下,一**蚁附攻城的南唐军士卒被射翻在地,了无声息,更多攀附在飞梯上的士卒则是被灰瓶金汁、滚木石虐的********。
这一支南唐军的指挥官是一个闽国降将,名叫林仁肇,官拜裨将。如今的林仁肇年纪还不满三旬,虽然勇猛,奈何手下士兵都呕吐晕船了一整天了,两腿发软,仓促之间如何攻得上神完气足的吴越军坚守的城头?
林仁肇攻打了小半个时辰,伤亡逃散加起来也折损了一两千人马,心中犹有不甘。眼见天色已经彻底黑了,城头开始打起火把,林仁肇正准备再一次亲自登城死战的时候,内城的喊杀声已经停歇,钱仁俊派一队卫兵把已经被俘的文徽绑上城头,周围多立火把。
“城下唐军将校士卒且看真切此人便是你们的节帅、贵国枢密副使文徽枢相命尔等速速弃甲投降!”
“这不是枢相!枢相大人公忠体国,必然已经战死!这是吴越人堕我士气的诡计,快撤!”
事到如今还能如何挽回?文徽被俘,林仁肇连控制部队都不一定能做好,哪怕急急命令部队后撤都免不了有一两千南唐军就地逃散或者投降。
见林仁肇的兵马星散退去,钱惟昱才命令坐船驶向水门,随后和城头的钱仁俊对了印信,让城头用吊篮把自己一行人送上城头。
。。。
第16章不用白不用的反间计
千钧闸这种堵门装备,一旦放下之后是无法重新铰起的,仓促之间也没人去修缮,所以短时间内进出福州城南的水门也只能麻烦一些了。
钱惟昱蹲在吊篮里被铰链拉上城头,刚刚跨出篮子脚踏实地,就看到了自己的四伯父、月前刚刚被父王封为威武军留后一职的钱仁俊大步流星地往他这边走,还重重地一记手掌按在钱惟昱的肩膀上,把他还只有十岁的稚嫩肩头拍得一歪。
“贤侄,伯父用兵也用过几年,不过说到料敌,还真是不如你啊贤侄也没和那些唐人打过交道,竟是怎么知道文徽冯延鲁这些唐国‘儒将’一个比一个蠢的?莫非真是苍天以贤侄授我吴越,祖宗基业光大有望啊!”
“嗨,伯父您轻一点儿,肩膀都被你拍散架了小侄也是听了去唐国的商旅和我国派去的斥候回报说,唐国国主李好用风雅之臣,如今这几年连兵事都喜好以纸上谈兵的‘儒将’主导,武人颇有怨言。伯父这几年吃苦了,所以对唐军这两年的腐朽堕落了解不详……唉,不说这些了,今天战果如何?小侄那里歼灭唐军水师数千,其中作为主力的两千艨艟都水鬼只有三百人走脱,可惜不曾抓获陈诲,否则从此以后便可保闽地水战无忧了。”
钱惟昱用一些语焉不详的说法把自己一些不合理的“料敌先机”表现蒙混了过去。毕竟他总不能告诉伯父说:他是因为后世一本叫做《资治通鉴》的书上看到文徽、冯延鲁、冯延巳、陈觉、魏岑等五人被史家列为“南唐五鬼”,以附庸风雅纸上谈兵为能吧?
略略解释了一下,钱惟昱马上把话题转移到了确认战果上面。果然一说到战果,钱仁俊又更加兴奋了起来,起初的一些疑惑也懒得去多想了。
“此战城内歼灭唐军七千人,我军伤亡不满千人,生擒文徽!城外的唐军后队试图攻城,也折损两三千有余,后来把文徽捆了送上城头打击唐军士气之后,唐军就溃散了。本来伯父还想趁势出城掩杀,不过天色实在太晚,且观今日攻城,统帅后队的唐军裨将治兵颇有法度,虽然兵力不如我军,但仓促攻城时调度丝毫不乱,为了持重,也就不再追击了。一开始伯父也不知后军带兵将领究是何人,只是觉得着实是个将才。恰才唐军退走之后,细细问了文徽,他招供说后队将领是一个名叫林仁肇的年轻人,此前也没有啥军功资历,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裨将。”
林仁肇!陈诲!这些都是闽**事遗产的精华啊!此前钱惟昱没有全程亲历这次战役的陆战部分,因此只是隐约觉得唐军后队组织能力比较强连枢密副使文徽本人被擒了,余下的部队都没有彻底作鸟兽散,肯定有善于用兵的将领督导。现在才知道原来就是林仁肇亲来,也就不足为怪了。毕竟如果没有钱惟昱的出现,三十年后林仁肇可是一个让一代雄主赵匡胤都忌惮不已的存在,按照赵匡胤的说法,如果不是以反间计使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自毁长城鸩杀林仁肇,他还不一定能顺利拿下南朝呢。
“如今这几年候可是收服林仁肇和陈诲的天赐良机啊,他们刚刚从一名普通闽将的身份,随闽主投降南唐不过两三年,而且也还没有被南唐委以重用。甚至于南唐中宗李连见都没见过这两个后世会成为一方名将的角色,也就谈不上什么‘深恩厚遇’、‘众人国士’了,如果现在不动手,等到他们在南唐立功升职到高位,再下手就晚了。只要自己这边设下天罗地网擒获此二人,或者使南唐先对他们‘不仁不义在先’,把他们逼上绝路,不愁他们不降……没抓到可惜了,该怎么补救呢?”
钱惟昱瞬息脑补了一大堆反间计和假仁假义虎躯一震的桥段,发现仓促之间没有啥用得上的,还是只有从长计议。
“伯父,既然陈诲和林仁肇都不曾擒获,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如先提审一下文徽,顺便搜检一下看看能不能撬出来点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文徽的关防印信等物。如果确实事不可为,那么也就只能先把林仁肇和陈诲的事情放一放了,毕竟我们的下一步棋可是扣得很紧的。您看如何?”
“也只能如此了,贤侄且去休息吧,待我再细细提审一下文徽。文徽身边的东西我还没有搜查,毕竟他也是南唐枢密副使,太过羞辱只怕未来唐国面子上下不来会和我们死磕。”
“无妨,这件事情交给小侄去做就可以了。”
……
“小王爷,我们仔细给文徽搜身过了,他随身的书办录事人员也都隔离交叉询问过了,对不上口供的人统统严刑拷打伺候。最后我们总计找到了这些,请您过目。另外,文徽那几个亲兵侍卫我们也按照您的吩咐,把他们分开隔离询问,还用其他人已经招供了的消息恐吓他们,这些家伙果然没有什么能耐,很快就都招了。还有几件东西我们是根据他们的招供派人在战场上重新寻获回来的,应该是文徽被俘前试图销毁藏匿的东西。”
一个刀笔小吏提着一个托盘呈给钱惟昱,上面有几样物件。钱惟昱伸手取来一看,一个是文徽的枢密副使印信,还有几份随身的书函。另外还有封蜡的信筒和笼子,里面居然还有两只信鸽!
钱惟昱拿起一份只是略略卷绕起来的宣纸,见上面用行楷密密写着数百字的一篇草稿。
“文徽谋袭福州。每得闽人士卒将吏归心,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乃以偏裨骁锐陈诲帅突将数千为前驱、林仁肇为后队,自引中军。溯闽江日行七百里,直趋复州城下,诸将皆惧,以为不可……”
“我靠,文徽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踏青卖萌的。”看了这一切的缴获,钱惟昱惊喜得目瞪口呆,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暗暗念想,“这种人,安安分分躲在南京城里陪李写诗作词好多着呢,非要跑到建州来装儒将,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钱惟昱之所以如此震惊,是因为这张纸上写得,是一篇仿照了《唐书》“李雪夜袭蔡州”桥段的战报!上面还有很多涂抹和空格等待填空。看样子,这是文徽在闽江上坐船行军时候写的,那些留空的地方应该就是等着战役结束之后把立功将帅的人名填进去了。
仗还没打,就已经意淫着自己千里奇袭、指挥若定的儒将风采,想要青史留名追迹古人。这种纸上谈兵的风采着实是让钱惟昱瞠目结舌了一把。既然文徽这么慷慨,不好好利用一下岂不是太对不起他了!
……
很快,一封文徽“被俘前”紧急告急的密函被送出,用的是仿文徽的笔迹,盖了文徽的随身印信,用文徽随军书吏的信鸽放出。钱惟昱当然不知道这两只鸽子的认路能力如何,其平时的母巢是不是在建州,但是这不妨碍他有枣没枣捅一棍子地试探一下。反正能扰乱敌情那是最好,扰乱不了也没什么损失。
信鸽这种工具,是不能用在两个移动目标之间的通信的,比如两支大军分别行军,要想靠信鸽联络消息就无法做到,因为以信鸽的智力和生物本能,只能被训练为飞回一个固定场所的联络工具,所以出征将领带着信鸽的话,一般都是用来和后方的大本营联络的。
至于信上写的内容么,无非是“闽国降将林仁翰、陈诲与李仁达素有深仇,恐李仁达举福州来降后功高赏厚,反而位在林仁翰、陈诲之上,故以陈诲出首私通吴越以泄军机,欲献王师及建州以为二贼晋身之阶。李仁达举事前已为吴越人所擒获,本帅兵临福州,猝然中伏,临敌急作此函,林仁翰尚内未出,望吾弟悉心提防作乱。兄已入重围,深恐时有不测,艨艟都凿船水手为吴越水师拖网战船所破,全军尽没。”
落款用印都是文徽,口气则是写给留守建州的南唐守将陈觉的。
以陈觉的智商,如果知道文徽最终被俘了,那么还是很有可能想到这封密函是文徽被俘后吴越人炮制的。钱惟昱没有指望光靠这一封信函就让建州的南唐故旧和闽国降将之间反戈相向,但是如果到时候出征大军中真的是仅有文徽和他嫡系的南唐旧将被俘、而陈诲和林仁肇两员闽国降将的代表全部成功逃脱返回建州的话,陈觉就不得不掂量掂量了。
而且,这个时代的人都是很讲究“技术保密”的,信息传播手段的不发达,让某些看似不起眼的军事小创新也可以“一招鲜、吃遍天”地占上好多次便宜。用拖网渔船破水鬼,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创举,按照常理,吴越人如果真的全歼了艨艟都的水鬼,肯定要千方百计设法保密具体战术细节,以图将来可以再在南唐水师身上占点便宜,而绝对不可能把破敌的战术手段泄露出去。
这就是钱惟昱伪书最后那句“艨艟都凿船水鬼为吴越水师拖网战船所破,全军尽没。”的威力所在。
一来,此书当中写明了南唐水师猝然遇袭损失惨重的原因,一看就是文徽真心告知试图引为后来诫训之意,令陈觉认为此书当是文徽亲笔。二来,既然文徽书函中说明了艨艟都已经全军尽没,那么日后就算有唐军逃兵返回建州,陈觉也会重点核查这一信息。如果艨艟都的水鬼真的全部完蛋了,陈诲又成功逃回了建州,那又该作何解释呢?到时候陈诲就算不想做无间道的二五仔也不可得了,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
第17章穷途末路
林仁肇、陈诲率领麾下残部沿着闽江江岸往上游奔逃了整整一夜,堪堪奔出七八十里地,身边残兵越跑越少。
到得天明的时候,确认吴越人的追兵没有再追杀上来,已经一昼夜不曾歇息好的南唐军士卒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一个个倒地不起,陈林二将纵然万般无奈也没有办法,只好命令就地露营。
此刻虽然是冬天,不过福建这地方常年气候温润,哪怕严冬时节,一年也就最多下一两场雪,所以只要不是下雪天露营还是冻不死人的,何况此刻天已经亮了,倒在草木丛中睡一个白天也不打紧。
“林将军,你那里还有多少人马,可曾计点过么,我麾下艨艟都残部相随的,已经不足千人,精锐水鬼不足两百,唉,可恨数年心血,一朝尽毁!”陈诲看着面前士卒的惨状,气得抽出佩刀在大石头上乱砍,火星四溅,诉说着心中的愤懑。
“我这里还不曾计点,一路上约束败兵不易啊,刚刚撤退的时候三四千人应该还是有的,但是士气低落如此,只怕如今也就剩下一半人了。如此大败,还失陷了节帅,回去可如何交代是好。”
林仁肇不提回去交差的事情还好,一提起来,陈诲心头就犹如一股无明业火焰腾腾烧将起来:“忒耐陈觉那贼厮鸟,当初李仁达投诈降书来的时候,他在那儿拼命怂恿节帅出兵,说些有的没的纸上谈兵歌功颂德地鸟话!结果我们跟着节帅厮杀中计,这贼厮鸟却在家里坐地,一副儒将军师的派头。其实还不是他想报当初被李仁达羞辱的一己私仇!着实恨煞我也!如今中计了,回去且看那厮如何说嘴!”
自从一年多前招降李仁达那一次被坑之后,陈觉一直怀恨在心,想要重夺福州一雪前耻,这一点在建州的南唐诸将里面都是人尽皆知的。这次李仁达再次来书诈降的时候,陈觉也是怂恿文徽出兵最为激烈的一个,对促成文徽坚定出兵决心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当然,怂恿出兵并不等于陈觉打算让李仁达也建功,只要到时候福州在手,他陈觉想怎么捏李仁达还不是易如反掌?
……
陈诲和林仁肇带着对失陷了文徽的惴惴和对当初怂恿出兵的陈觉的愤懑,带着此次出征福州的南唐军残部缓缓北归,一路无话。
两人领兵晓行夜宿,连续两三日才算是走完了将近一半的路程当初出兵的时候,七百里水路一日而至,回去却是千难万难。不过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出兵的时候是顺水行船一路靠闽江的江水冲下来的,如今船折损了大半,仅剩的战船还要运输粮草辎重,总不能抛弃粮草让部队饿肚子行军回去吧。所以速度上连日行百里都做不到。
这一日,距离文徽兵败被俘已经是第四天了,林仁肇和陈诲带着残部沿着闽江中游向北行军,忽见北面尘头忽起,随后还有数十艘小船顺流飘下,不由得有些惊诧。
莫非是镇守建州的陈觉给文徽派来的后续援兵么?吴越人的伏兵,总不可能追到这么远吧?
两人暗暗戒备,把士卒疏散到江岸山坡草木丛杂之处,见来船上歪歪斜斜挂着一面破败的旗幡,大书一个“林“字,林仁肇才渐渐放下心来。
“应该是我从兄率领的援兵吧,船多了,我们也好快点回去。”建州城内,姓林的武将除了林仁肇之后,也就是他堂兄林仁翰了。
两人策马率军冲出,沿着江岸高声喧哗,还让手下残兵把仅有的旗幡打起来,来船看见之后果然渐渐减速下了碇石。
“可是二哥当面?是安抚使派去增援节帅的人马么?”林仁肇鼓起嗓子大声嘶吼,没说完就见那艘“林”字旗的战船上跑出一个将领,身穿明光铠,但是形容落拓灰头土脸,正是他堂兄林仁翰。
船队很快靠岸了,林仁翰在战船距离江岸还有将近一丈远的时候就一跃跳入潜水中,随后三步并作两步往岸上冲来,掀起的浪花错落迸溅,打湿了全身衣甲,他却恍若未觉。
这林仁翰已经有五旬上下,鬓发髭髯都有些花白,比尚不及而立之年的林仁肇老了足足二十多岁,但是如今林仁翰看上去神色萎顿,比实际年龄更显得苍老不堪。
“二哥,你……不是去增援的么,怎么搞得如此狼狈?”
林仁肇紧赶几步,扶住林仁翰的臂膀,堂兄弟二人就站在闽江岸边的浅滩碎石上,四目之中尽是错愕。陈诲随后赶到,看到这诡异的一幕也不知所以。
“节帅……可是已经遭遇不测了。”林仁翰喘息几口,勉力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节帅误中吴越人奸计,突入福州城时中伏被俘……是吴越人提前识破了林仁达谋反的消息,在我军入城之前的当口诛杀了我们的内应。我率领后队当时被千钧闸隔在城外,奋力死战也不曾救得节帅,只好和陈兄弟一起收拢败军,徐图后计……等等,二哥你是和何处知道消息的,我军根本没能派出返回报信的斥候啊。还有你的援军怎么还没出战就搞的如此狼狈?”
“呵呵呵呵……援军,我算哪门子援军!我是被陈觉那贼厮鸟逼来的!陈觉那家伙收到节帅传回的信鸽,知道前军兵败、节帅被俘,就诬陷我等闽地降将暗中勾结吴越,说是你和陈诲将军出卖节帅,故泄内应,才导致节帅误入埋伏!
那天诈书寄回的之后,陈觉还想把我骗入留后府,暗伏刀斧手把我拿下,把我们这些被原来闽国降将掌握的人马全部控制起来,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