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沧海(无财)-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乏了,宽之所言自然是正理,可是宽之以为我大唐还能幸免么?同样是死于国难,受辱而亡背负骂名,与堂堂而死,对于国事起到的效果,又有什么分别?既然宽之要向陛下推荐老夫为使,老夫也不会抗命不遵。天子明诏来时,自当安排。”

说着周宗也不再理睬孙晟,只是叮嘱说“老夫已经老迈将死,求虚名可也。宽之与朝中衮衮诸公正当壮年,若能留下有用之神,不可鲁莽。”随后,便让家人送孙晟出府了。

孙晟走后,周宗命家人取来一些秘药,这些药物据说是给气血衰竭的病人服用的,对于周宗这种年老三高的病情显然是药不对症。不过周宗避开家人自己偷偷服食,而且家中所用服侍之人大半不谙药理,倒也无人可以阻挠。

不出十余日,周宗脑溢血突发,宫中太医紧急来看视时,已然中风瘫痪,迁延了不到两天,便病重而亡。

……

周宗病故的消息传开,金陵城中南唐君臣满朝都为止惊叹感慨。但是死归死,已经定下的出使求和行程却是不能停的,只能是换人。相比之下,出使吴越的使臣只能调整为韩熙载为正使、徐铉徐锴兄弟为副使。而韩熙载原本按照计划是该出使后周的,填补了周宗死后留下的缺额之后,韩熙载空出来的位置只能让另一位已经退休的南唐元老宋齐丘来顶上。

之所以不直接让宋齐丘顶周宗的缺去吴越,原因也很简单——当年宋齐丘和周宗可是有深仇大恨的,宋齐丘为了争夺对李昪的首倡拥戴之功,还试图劝李昪杀周宗以示谦逊。现在周宗名义上是钱惟昱的启蒙恩师,如果周宗死了派个周宗的仇人去吴越,那不是火上浇油了么?所以少不得转轮一样的把所有人员都调动一番。

据说,宋齐丘听说周宗病死后,倒也放下两人之间原本一辈子相互谋害的旧怨,亲自到周府吊唁,并且抚棺痛哭说:“君大黠!来得时,去亦得时!”此言传到李璟耳中时,倒是颇为周宗不平。

宋齐丘那番话的意思便是说:你周宗真是命好,生的时机好,赶上了劝进南唐烈祖李昪的当口;死的时机更好,刚好避开了国家即将覆亡之前、出使求和而且必然失败的耻辱。一辈子就这么顶着南唐忠臣的名号过完了,死后还能草草哀荣一番,也不会拉到新朝对南唐死忠的仇恨值、不会连累自己的家人。

抱怨归抱怨。徒劳无功的出使依然是要进行的。宋齐丘和孙晟顶着压力硬着头皮跑了一趟北朝,一开始卑辞厚币稍微谈了几天,结果还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就被柴荣给大怒扣押了下来。

柴荣丢了一封密函给宋齐丘,宋齐丘打开一看,却是李璟写给钱惟昱的国书,上面写着:“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天子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很明显,这是李璟向吴越王钱惟昱陈述的唇亡齿寒道理。

“幸亏钱爱卿公忠体国,不为此妖言所动,还将原书原样献于朝廷,揭破尔等奸谋。伪唐腐草荧光,居然还妄图离间我大周君臣,是可忍,孰不可忍!来人呐,把宋齐丘和孙晟全部押下去。即日命吴越水师从江西回军后便赶到瓜洲渡、采石矶,渡我大军过江,围攻金陵!”

宋齐丘恨恨然地软倒在地,毕竟他也是和周宗年纪差不多的老人了,一口气没上来,竟而溘然长逝。柴荣见宋齐丘气愤而死,倒也消了些气,当下不为己甚不再为难宋齐丘的尸首,让人好生厚葬。并且把孙晟监押在营中,不再加害。

。。。

。。。

第327章战略重点

扬州被拿下之后,柴荣的军队算是彻底扫清江北了;但是要想继续南下围攻金陵,却不得不再等待吴越人一方的筹备——在淮河中,虽然后周的淮河水师原本是比南唐弱小的,但是好歹至少还有。但是到了长江中,那就不仅仅是强弱,而是有无得问题了——

后周原本从来没有掌握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港口重镇,因此自然是一点长江水师的建制都没有,就算水兵可以依靠调拨,战船却不好筹备;尤其周人在淮河水师用的战船也全部是平底内河船,哪怕走从海州到泰州的那一小段沿海航线都会不太适应,只能是全程等着吴越人协助了。

吴越人也没说不帮柴荣进兵,只是表示说大王如今正在江西,刚刚打下洪州回师,大军周转筹备还未完妥。且请周师略微稍待数日,到五月初,吴越水师定然可以严兵整甲到和州、润州江面取齐集结、歼灭南唐最后的长江水师,然后渡周军过江。这个表态虽然让柴荣略微有些无奈,倒也没有错处可挑,既然自己没有水师,也就只有安心等待了。

四月底,钱惟昱从江西带回的八万步骑军回到池州后上岸,至宣州、常州二处布防,对南唐仅剩的最后三州土地从南面实施包夹。同时吴越水军也重新休整补给,乖乖到瓜洲渡和采石矶两段江面安扎水寨,筹备渡江。

期间在五月上旬和中旬,南唐水军也两次组织了试图趁吴越水师营寨未稳的当口乘势反击的攻势,结果因为南唐水军已经陷入强弩之末,自然不是吴越人的对手。两次战役乏善可陈,以南唐长江水师余部几乎覆灭宣告收场。

五月十七这天,周军柴荣、李重进两部分别在吴越水军的协助下成功从采石矶和瓜洲渡渡江。随后柴荣亲自进攻和州,李重进进攻润州——也就是后世的马鞍山和镇江。整个过程吴越陆军一直非常克制,没有丝毫抢地盘的举动。

事实上战争到了这一步,柴荣心中对于吴越国的戒心也开始逐步加重了,毕竟南唐要是亡国了,下一步他夺取天下的敌手,就有可能是如今还非常恭顺的吴越——除非,吴越王钱惟昱真的已经恭顺到了柴荣灭完南唐后继续逆来顺受的程度;柴荣让他进京陛见他就进京,柴荣稍微一威慑他就主动“纳土归降”。

从钱惟昱把李璟给他的那封“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天子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的密函原封不动献给柴荣的举动来看,柴荣还是愿意再给钱惟昱一段时间考察的。但是不管再怎么信任钱惟昱,柴荣肯定不希望这几个长江以南的江防要隘由吴越军攻取、掌握。

自古以来从长江下游渡江攻打南朝的北方军队,无不是从采石矶和瓜洲渡这两个方向突破的。如果润州和和州全部落入后周手中,就意味着这两个重要的渡口要津所在会彻底失去江南屏障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因为这两段江面南北两岸都在周人手上,那么即使周人没有强大的长江水师,将来也依然可以依靠偷渡将兵力和钱粮补给从江北源源不断运过来。吴越人纵然有强大的水师,其江防基本上也就被弱化大半了。

基于种种考虑。吴越人和周人在攻取南唐最后三州的问题上达成了一个默契。周人不要求吴越人派出陆军助战,吴越人也不主动凑上去。但是该给的军粮和物资器械援助吴越一方还是一分不少照样孝敬。

五千枚据说每枚市场售价可达十贯钱的手雷,被钱惟昱恭恭敬敬孝敬给了柴荣使用,用于攻破南唐最后几座城池——当然,这批手雷肯定比毒烟蒺藜弹要爆破力强得多,但是比吴越军自己使用的、含硝石比例达到70%多的高爆火药相比,这款定制版的手雷硝石含量比例依然只有五成多。

这也算是一个必要的障眼法,毕竟吴越军用火药兵器攻打江州和洪州的消息肯定会传开的,这个消息也不可能封锁得住。纵然传言不至于精确传说这些武器的威力,但是要直接否认这些武器的存在依然是不明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弄一批略微“和谐版”的东西上供,继续保持吴越坦荡侍奉正朔的外交形象。

除了五千枚手雷之外,吴越军再次调度了三十万石的军粮,以及二十万贯银两铜钱劳军。并且从宣州常州运送大木良材数千株,供周军打造攻城器械所需。整个姿态那叫一个恭顺,让柴荣丝毫挑不出一丝破绽来。

做完了这些布置,钱惟昱便回到杭州,去处理他自己的事情了。按照他的估计,金陵城以及外围的润州和州还可以拖住周军至少一个季度的时间,如果周军吝惜伤亡的话,半年也不是不可能。

……

钱惟昱亲征赣北归来,自然少不得有朝中一干文臣奏对他离开期间的大小政务处置。这一次的出征,好歹为吴越收获了整个赣北和鄂州地区一共七八州的领土,把吴越国的本土又进一步扩大了一块,也为钱惟昱赢得了在国内的军事声望。

如今吴越国朝中文官的队伍以钱惟昱在中吴军时候关系不错的宰相元德昭为首,而另一个原本在王叔钱弘俶在位期间拥有宰相头衔的重臣吴程则被钱惟昱安排了个类似于“山陵使”的官职发配去给王叔钱弘俶修陵守墓。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钱惟昱觉得吴程此人太过急功好利,为了个人荣辱升迁往往会提出一些离间宗室的馊主意,不利于宗室团结。

元德昭和吴程如今都是六旬年纪上下,按照钱惟昱的历史知识只知道这两人似乎在从后汉到后周年间的吴越政坛上比较活跃,再往后的赵宋年间似乎就没听说他们的事迹了,应该是寿数已尽。这些从文穆王时代就开始逐步爬上来的老官僚寿数终究是不能陪着他钱惟昱统一天下的,所以他也就是顺手用用便是。元德昭如果还能顺利发挥余热,为他管好内政稳定那么三五年,钱惟昱也就满意了。

花了七八天时间处理朝中俗务,顺便安抚一下后宫妃嫔在他亲征期间的哀怨。尤其是周娥皇那边,钱惟昱少不得把周宗病故的消息通知她。

娥皇身为人女,却不能给亲父送终,心中悲苦着实难抑,闻讯后终日痛哭,不免伤心大病一场。另一边,好歹已经长成到十五岁的周嘉敏,原本倒也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纪——虽然钱惟昱一直很正经摆出一副“中国好姐夫”的姿态,绝不露出丝毫近水楼台先偷腥的动机——结果周宗死讯传来,嘉敏也只能一边伤痛父亲之死,一边强颜压抑,服侍大病的姐姐。

十五岁的周嘉敏,姿色已经渐渐长成,绝不在亲姐之下。只是最近这一两年来钱惟昱天天筹划着周宋交替之际诸般大事,后宫上花的心思不多,对周嘉敏更是避嫌少见,这才未曾察觉。结果有朝一日看到周嘉敏一身缟素服侍自己病中的姐姐时那副天然风流的身段,几乎一股邪火从下身直冲上来。

幸好,历史上李煜的悲剧一直震慑着钱惟昱,他知道有些事情绝对不可造次,不然以周娥皇的烈性,虽然做不出什么跋扈后宫的事情,但是自己把自己气死的可能性绝对是有的。既然周宗病逝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导致周嘉敏不得不守孝三年不能嫁人,到时候过了除服的日子,也该有十八岁了……无论于情于理,钱惟昱都该在周嘉敏的问题上再忍三年,否则的话后世一个好色昏君的瑕疵名声肯定没得跑了。

……

摆平和朝廷和后宫诸般事宜,钱惟昱想起他几个月前的时候,也就是在大军出征之前,曾经给一群理工科的科举士子正式授予官职、分门安插给沈默等一些工部和军器监、撩浅军衙门任用。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对于这些士子是否有弄出些什么名堂来,钱惟昱还是颇感期待的。择日不如撞日,五月底的一天,钱惟昱便让沈默带着张思训和樊若水以及其余一众工程类官员回杭州述职。

从沈默口中,钱惟昱得到了几个好消息,首先是这几个月里撩浅军等工程兵部队一直没有闲着,严州的千岛湖工程又有了一些进展,总计设计规划达到六级大坝的水利工程,如今已经完成了第三道拦水坝和配套堤岸,工部的工匠们开始建设后续的水车纺织、锻造、碾米设备。

这个进度比之前预计的工期又快了两三成,原本按计划至少也要显德六年的七八月份才能完工,现在一下子加快了两个月。钱惟昱详细问了一下事情的缘由,沈默回报说是颇有水利天赋的樊若水想出了新的施工工艺——在这个大坝的堆砌浇灌土水泥和夯土过程中,樊若水创新型的建议使用竹片网箱提供土水泥的预制框架,然后先用竹片网箱砌一圈外围,再往中间灌注其余部分填料。

这一措施让重力坝表面的冲蚀降低了不少,施工时所需等待的水泥干燥时间也大大缩短,倒是颇有后世的预制水泥网箱的功效,只不过把钢筋换成了竹片。这种工艺用在盖房子架桥上的话,肯定是豆腐渣工程,用在实心的水坝作业上倒是物尽其用了。

除了水利工程的利好消息之外,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昆山船厂建造的第一艘三桅飞剪船终于在这几个月内完成了船帆索具等上层设施的安装,并且刷漆保养完毕,随时可以出海。同时拜张思训所想的齿链传动系统所赐,吴越国水锻机的吨位又上升了一个数量级。新一代钢龙骨大型飞剪船也开始了正式施工,相信一场物种大发现的远航很快就可以纳入吴越国政府投资项目的议事日程。

。。。

。。。

第328章桑基鱼塘

咸宁殿御书房。

“唉,垃圾,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未来人诚不我欺也。”

放下樊若水上书表功的新创意,钱惟昱不得不发出一声这样低声呢喃的感慨。这份奏章上陈述的内容,居然不在沈默上报的述职里,很显然是樊若水私下越级上报邀功的。虽然樊若水这人的人品绝对是个做汉奸的料,但是他在工程学和水利、勘测等专业方向上,着实有不错的天赋。历史上之所以没能被善用,无非也是因为李璟李煜父子只知道诗词文章取士罢了。

“大王恰才所言为何……请恕下臣未曾听清。”侍立在下的樊若水依旧保持着拱手低头的谦卑姿态,很显然是没有听清钱惟昱的自言自语。

“啊,那没什么——”钱惟昱不置可否地打个哈哈,他总不好直接和樊若水说,他觉得樊若水的人品是个垃圾吧——然后再切回到正题上,拿着樊若水邀功的奏章,问道:“这里面的桑基鱼塘;果、蔗基鱼塘的法子,便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么?”

“下臣不敢居功,这也着实是大王此先与下臣以及张思训闲谈时略有涉猎这一块内容,令下臣颇有启发。”

“那为何要单独上奏,而不通过沈郎中?”

“下臣以为……此事乃是大王亲自关心过问的事情,便……”

“那下次要记得逐级上报。”

“下臣明白!实在是惶恐之致……都怪下臣此前不曾混迹官场,多谢大王此番不予计较。”

“没什么,那就谈谈正事儿吧,说说看你设计的这套法子如何施为,又适用于什么所在。”

对于幸进之人,敲打是肯定要敲打的,但是敲打完还要继续用。一些话也就只能点到即止了。樊若水擦了一把冷汗,当下为钱惟昱解说道:

“大王请看,这几年我吴越国逐步安定岭南局势,广州都护钱大人安抚广西、交趾等地蛮夷颇有成就,靠着免除丁税、免除徭役、朝廷出资雇佣蛮族修建水利等手段,两三年间已经将广南西道范围内的壮、侬、黎三族土司部落全部教化归附,改土归流。便是苗、彝、越等凶顽之徒,也归化了十之六七。甚至还把改土归流的范围从广南西道渗透到了黔地的五溪蛮之中。

臣观岭南之地民户籍册,如今的人口比之显德三年时,两广民户已经从三十四万户激增至四十七万户;交趾民户由二十二万户增至三十一万户。分别增长了十三万户和九万户——这些,都是原本并非定居汉民的蛮夷纳入户籍所致。人口骤然增长之下,两广的人均耕地田亩自然会迅速下降。显德三年时户均六十余亩田地,至今已经下降到户均不足五十亩。

臣心中思忖:两广及岭南之地,若论疆域之广,足有三倍于两浙。然十年前两浙便可养育七十余万户户口,百姓田亩余饶,丝毫不见促狭。浙南山区面积,比之南岭所占比例亦丝毫不少,为了两广之地才养育这些人口,便会觉得田土狭少呢?”

“直接说重点!”

“是大王。臣来吴越赶考之前,也曾经花费一些时日游历岭南。经过实地考察,才发现其中违碍——岭南之地,素来缺乏堤防水坝,朝廷不修水利,因此低湿洼地众多,水咸土碱,处处泥淖沼泽,与史书所载、两浙百年之前状态相若仿佛。”

钱惟昱听了若有所思,他来到这个世界也有些年头了,作为吴越国宗室,对于祖宗的功业这些年来耳濡目染,还是非常了解的。唐末时候的苏杭地区,绝对还不是后世的“人间天堂”,杭州城内连西湖水都是苦咸的碱性水。后世的“西溪湿地”和西湖湖区几乎无法分辨,同时湖泊淤积,水深仅有泥淖的程度,面积却漫溢数倍。

后来是从武肃王钱镠时代开始,一代代深挖疏浚湖泊,增强自然湖泊的蓄水量,把其余湿地泥淖沼泽的水流引入挖深后的西湖乃至钱塘江,这才让杭州的可居住可耕种面积广大了数倍。可见沼泽湿地的治理问题,一直是东南丘陵地貌区的一个大难题,隋唐时候苏杭发展不好,多与无人治理水利有关。

见钱惟昱首肯,樊若水继续说道:“后来,臣便思忖吴越历代先王治理两浙之法,力图效法,又革除其中靡费钱粮过多的弊病。终归是愚者千虑,偶有一得,被臣想到了这个桑基鱼塘的法子。

两广珠江流域低湿洼地,每处可沿着地势起伏,把低地继续深挖,至于水深两丈。然后将挖出之土用于填高丘陵脊处。如此一来,一整片低湿沼泽之地,就可以化作半是鱼塘、半是田亩的地貌。因为这些田地供水充裕,为了保持水土,倒是不能种植喜旱作物,或是根系扎不深的作物。多方比对之下,最好便是种植桑树乃至甘蔗、果树。

地势整好之后,每隔二十步宽鱼塘,便是一道二十步宽的桑林,水陆各半,足可把此前无法利用的沼泽湿地全部利用起来,所费钱粮又比全面疏浚圩田少许多。加之我吴越国不比列国——列国粮食不足,需要百姓广种粮米。而我吴越有占城稻之利,又占据天下丰饶富足之地,军粮及朝廷常平仓早有余饶;

相反因为海贸日益发达、水力加工业规模扩大,霜糖、绸缎、棉布等贸易物资需求日多。缫丝、纺纱等部门因为水力纺纱机、水利缫丝机的应用,生产速度比原本手工时代快数十倍乃至百倍,对于蚕桑和棉花的需求也是暴涨。既然总归是要拨出那么多田地种植桑麻棉花、甘蔗珍果。不如就把岭南大片丘陵湿地利用起来,让其余平原良田多种粮食便是。

而且这桑基鱼塘还有一桩好处,便是常年所需人力较少。每年养蚕所得蚕沙可以用于养鱼;养鱼后的塘泥挖起来后可以作为桑树的肥料。桑果、蚕丝、鲜鱼作为净产出物售卖,而整个体系本身无需顾虑水肥、旱涝保收;桑树一旦种下,可十余年不必再种,只要每季采摘桑叶。以岭南未来劳力不足的情况来看,这种不需要壮劳力照料的田亩可谓惠而不费。”

樊若水一边说着,钱惟昱一边摊开一副如今吴越国的地图,让樊若水只认解说。钱惟昱顺势看去,以广东的地形,整个珠江三角洲流域和沿海平原原本确实开发潜力不小。粗略统计了一下如今各个州府的可耕地面积,便可以发现大略后世东莞、佛山、江门、中山、阳江、茂名、肇庆7个地级市的范围,都属于空有大片非山地地形的区域,因为受沼泽泥淖之害无法农用。如果彻底开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想想看后世的21世纪,浙江省只有4000万户籍人口,广东却有一个亿。再加上广西,达到浙江四倍的人口容纳量那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五代十国的时候,两广加起来人口都才只有浙江的七成多,可见正是水利的开发不充分,导致了国力发展的瓶颈。

仅仅钱惟昱刚才在地图上粗粗估略的那七个地级市的面积,再加上广西邕州以南至钦州之间、外加交趾海防港周边。如果把这些地区适合目前技术水平开发的沼泽湿地全部治理成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的话,起码可以腾出四千万亩的新增耕地。这样,哪怕两广加交趾比现在再多五十万户,钱惟昱也有把握让岭南的户均耕地保持在六十亩。

也就是说,全面推广这项农地改造带来的田亩、户口等国力增幅,相当于再打下一个新的南汉!让如今这个时代还开发不充分的岭南地区,提前达到至少和福建相当的发达程度。

当然,这个计划也会需要大量的钱粮投入。虽然搞田亩改良所费比大规模的水利疏浚要省得多。单位面积的治理费用只有行修常规水利的一两成。但是如此巨大的项目规模,依然会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

“按照臣的估算,用挖填作业整改一顷农地,约摸需要五口壮劳力半年工时,外加驮畜、工具的损耗、前期树种的花费,约摸在四十贯钱上下。如若要求稳妥,不如每年投入三五万顷规模,朝廷每年投入两百万贯钱粮雇佣民户,所垦田亩纳入官田。也可允许豪商自行筹资招募流民或归化蛮夷干活,所开新田归属豪商。如此不出十年,岭南便可增加四十万顷、折四千万亩新增耕地、鱼塘。使我吴越国力再上一层。”

“不必这么慢。爱卿回去,便拟定一个更细的章程出来。寡人要按照一年一千万亩的速度规划,四年之内就把岭南三省的潜力挖出来。寡人没那么多时间留给岭南慢吞吞地治理了。至于钱么,哪怕朝廷一年拿出三四百万贯,以如今国帑的财力,那是尽拿得出的。寡人还愁这两年千岛湖修好、水力工厂都造完后,朝廷的钱没处花呢。

所开新田,也不可全数种桑,以免到时候丝绸价钱下跌太快,如果胡麻甘蔗等物适合种植的话,也可以实验。具体交给你办就是了。四五年后,此事若成,寡人少不得破格提拔,给你一个工部郎中的职司,让你专管虞部司。”

钱惟昱很嚣张地说了一番类似于有钱就是任性的言语,然后又在自己心中默默补充了一句:“何况,岭南要是再多花几年时间治理,寡人哪里还有时间对五溪蛮和大理国下手。”

虞部司是分管水利的司,也就相当于是“工部、水利局局长”,正五品。五年之后,樊若水也不过二十来岁年纪,如果可以做到正五品的话,也是一种火箭升迁的速度了。听了钱惟昱的封官许愿,樊若水扑通一声再次双膝跪地,嘭嘭嘭磕了几个响头,口称恩德不提。

。。。

。。。

第329章飞剪船启航

处置完樊若水这厮的秘密谏言,钱惟昱便大笔一挥,把樊若水调动了一下,在如今的职司之外又加了一个广州都护府下属的小官。让樊若水到两广专管垦荒治理珠江三角洲湿地的事宜,协助钱仁俊安置壮侬黎越各族归化民户。

同时因为樊若水年纪太轻,仅有工程技术上的先进知识,却缺乏普通户部工作的资历,因此钱惟昱思忖一番后又把户部的江景防也调去统筹钱粮,许给江景防一旦事成之后,数年后任满回杭州就给他一个户部右侍郎的官职。封官许愿之下,江景防和樊若水就心满意得地上路了。

处置完这些,钱惟昱立刻让护卫带着轻车快马跑去了苏州昆山,因为此前沈默和张思训已经回报说,吴越国第一批三桅飞剪船已经正式可以启航了,同时更大的铁龙骨大型飞剪船也已经开始建造,恳请钱惟昱莅临安排。

这件事情,钱惟昱已经期待了很久,这事关吴越的远洋大航海大业,事关是否有可能引入美洲和澳洲的高产物种,自然是要万分上心的了。

……

六月初二,昆山水寨。

猎猎海风中,一艘长78米、宽13米、型深净高8米的修长木质帆船静静地矗立在港湾内——当然,型深8米是从图纸上看出来的,实际上此刻船只已经停在水中,大半淹没在水里,只能看出此船最大吃水深度约摸在6米出头。78米的长度也仅仅只是船体部分,如果算上船首那根伸出去老远、用于张挂船首帆和飞帆所用的纵贯飞桁,足可达到90米。

船体的龙骨、肋骨和外部船壳全部是用交趾铁梨木制成,内部隔舱和甲板则会考虑雪松木和柚木等相对轻质的材料。全船所有舱室都优化选取了钉接和榫接两种固定方式,也算是中西合璧、洋为中用。保证了所有主要舱室都有水密隔舱技术,仅这一点就比这个年代欧洲人和大食人的船只要先进很多,大大保障了船只的生存性。

船上三根高大巍峨的主桅杆,普遍有45米左右高度,全部由整棵的优质缅甸柚木建成。之所以造的这么高,其实也是受到柚木这种木材的质地所限,因为最老韧的缅甸柚木普遍也就只能长到这么大而已。船尾部还有一根仅20余米高的短桅杆,放到这个时代别的海船上已经算是非常高大了,但是在这艘飞剪船上却只能算是一个渺小的存在。

三根主桅上全部安装了印度长绒棉与亚麻纤维混纺帆布制成的优质大型方帆。上下总计四层大帆,横阔居然达到了30米上下,也就是比船体宽度还要宽一倍不止,挂设船帆的横桁沿着每一侧船舷都要伸出去很远——这也是轻质软帆应用上的一个最大好处,那就是比传统中式竹质、草质硬帆要轻便横多,面积做得比硬帆大两三倍也不至于让船只重心不稳。

末尾那根短桅杆则使用了一面弧形飞桁架设的尾部纵帆,类似于后世帆板的那种形状,只不过大得多。再加上船首帆和顶部支索飞帆,全船使用帆布大约在三千多平米。加上因为帆布往往不是单层布料,整艘船为了配帆,以及备用船帆,就花掉了两千多匹棉麻布。

“此船分量几何?载重多少?”钱惟昱看着这艘庞然大物,感慨地问道。

一旁的沈默也不翻看账目,了然于胸地汇报说:“按照排水法测量,此船自重3200料,按照最大吃水算的话,可额外载重11700余料。此先我吴越海军的船厂最大只建造过载重8000料的巨舰;而且按照试航的速度,如若可以在顺风的情况下,足足比福船一系的船只快出一倍。这艘船,算是让咱吴越的造船水平又抬升了一个档次。”

钱惟昱略略折算了一下,这艘船的空重该有700~800吨,极限载重量大约在2000吨左右。在十世纪的技术条件下,已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据了。有了这艘船,吴越国就可以把经过十年沉淀获取的航海技术厚积薄发,从目前纵横东洋、南洋、东印度洋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远海开拓。

或许……先把目标定在沿着菲律宾航线跑两趟澳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去美洲之前,除了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段航道之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从中国先安全地到澳洲最东部的布里斯班地区。然后才可以再从布里斯班转向正东,沿着西风漂流狂飙横越太平洋。而且就技术难度来说,如何通过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赤道无风带也是风帆船航海技术的一个挑战,解决了这一点之后,后续到美洲的其他航程就会容易得多,至少在航行上没有技术瓶颈。

同时,这十年来在北半球航行了几百次的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