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遂明(黑心)-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之所言,理由有三,一,李国虽窃取一省,但却并不涂毒百姓。可见其人并非流寇可比。二,李国处处以大明臣子自居,皇上现无可剿之兵,可依郑芝龙之例,招安为上。三,其手中掌握之兵,既有我大明之旗号,也非是他李国之兵,我大明也可用之。”
“只要招安成功,便可安其心而不致外攻。而其手中之兵,近可保卫京畿,远可征流寇,待得消磨其兵马,朝廷缓过气来,兵马有闲之时,岂不是他的生死,全在皇上一念之间?所以老臣恳请皇上,忍一时之痛,换万世之基业。老臣知皇上要做圣明之君,不愿做此委曲求全之事,老臣愿一力担当此事,若日后有甚差错,皇上便取了老臣这颗人头,以安天下之心。”
成基命拚了老命说这一番话,当真是报着必死之心的。他知道崇祯皇帝性急性疑,好大喜功,这一番话说了出来,如果崇祯皇帝怀疑他有贰臣之心,只怕立时便会落个死无葬身之地。
崇祯皇帝听了这一大堆成基命的肺腑之言,沉默良久,终于说了一句,“只是到时,恐怕朕手下不能留情。”这句话的意思成基命当然懂,就是说如果出了岔子,黑锅你背着的时候,朕手下无法留情。
成基命猛一咬牙,伏地涕道:“臣愿以百余口身家,为大明尽一份心力。”
崇祯皇帝走下宝座,扶起成基命,叹道:“到底是老臣。成卿放心,朕定不负你。”
成基命呜咽道:“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老臣只能以死报答。”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转过身去,说道:“那李国的奏折,最后要三百万两银子,朕不能准他,你就下旨,免山东三年的赋税,让他自行收缴,无需押解进京。其他的各项,你以内阁的名义,报上来让司礼监批一批,就发下去吧。”
第二日,圣旨下达,封李开国为山东巡抚,正二品衔,督管山东大小事务。封德王郡主为泉城公主,由礼部择吉日赐婚李国。圣旨一下,朝野哗然,大家伙都是羡慕嫉妒恨,这李国从一贼子突变成山东巡抚,并且成了大明朝第一有实权的驸马,无数的权贵都纷纷暗地里议论不停,一时间朝野动荡不休。
好在上有崇祯皇帝压着,下有成基命的门生故吏帮忙缓解,再加上鞑子要入寇辽东的消息甚嚣尘上,这才平静了物议。
济南府中自从接到了圣旨,上至各官吏,下至黎民百姓,全都喜笑颜开。李开国趁此改革民政,军治。凡山东境内之州县,如还想做原来之官职,必须写投诚书,十日内投诚书不至者,由李开国任命新晋之官员。
仅这一命令,就让山东全省动荡不休,无数的官员都在挣扎着。但很快他们就不用挣扎了。李开国下令灵山卫军正式命名为护**,自已为护**大都督,总督军务。其下设四营,分为虎、豹、鹰、狼四营,每营设一大将和一文臣相辅,领十万军马。
营下设分设副将、参将、游击、佐击。其中副将为十人。每人领一万军马。其下设参将五人,每人领二千军马。游击四人,每人领五百军马。佐击五人,每人领一百军马。
山东境内各州县,州驻一游击,驻五百军马。县驻一佐击,为一百军马。将山东为四块,东南西北,分由四营派人驻守。以上军马,只管军事。不得插手民事,若有犯者,斩全家。
此令一下,登时让灵山卫军喜笑颜开,这么多的官员。这么多的军将,一下就分封出去。让无数的人心中都乐开了花。可是第二日。李开国又有一令传达,凡参将以上,每任两年,便需轮换,换将不换兵。无论任何理由,不得迟延。
登时给各军将领泼了一盆冷水。大人这是怕他们拥兵自重啊。两年一轮换。谁也别有什么想头了。有人想要反对,但只是提了个头,便被李开国给砍了脑袋。各将看李开国主意已定,便没人敢说了。
其实李开国早就想好了。他只所以第二天才放出此令,就是为了猛泼一盆冷水。人都是有欲念的,不让这欲念发出来,然后泼一下冷静头脑,搞不好还真有人敢动歪脑筋。
至于说将官轮换,会导至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李开国也早有办法,他命令在高密成立一军校,校长由他兼任,副校长为冯国用,从现在起,无论是兵将,都需要在军校接受统一训练三个月之后才可获得任命。而且所有训练要成定制,凡口令,行军,扎营,军制,火器保管,军阵……等一切,全是定制,无论如何轮换,只要是护**,将官到任便可指挥,如臂使指,绝无窒碍。
卫初平和原司农令程异分任左右布政使。程异主管农事,卫初平则主管其他一切民政事宜。
至于教肓方面,李开国没有动手,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这一块如果要动,就得大动,那一定会伤天下读书人之心的。虽然在灵山卫小试之时有所效果,但召来之才毕竟不是真正的大材,所以在没有大局已定之前,李开国决不会动这一块。
这些琐事十分的烦杂,光是摆弄这些,就让李开国忙了半个月。期间礼部派了人来,至德王府宣旨,赐了郡主公主的服色和金册,并拨五百两脂粉银。让德王嘴撇得老远,不小心就给赏完了。
但第二日,他便心痛的不得了,李开国上门来要借银子,一张口就是五百万两。德王当时就吓傻了。根本没有个岳父老丈人的样,拉着李开国的衣服,哭天喊地,一定要还价。最后死磨硬磨,李开国终于开了口,免了五十万两。
就这样,德王的府库一下子就少了一半。想起昨天还大手大脚的赏了下人五百两银子,德王气得整整两天没有吃饭,没有睡觉。
卫初平拿到四百五十万两银子,立刻便分发下去,还了积欠,最后手中只剩二百五十万两。然后程异过来,一张口,便将二百五十万两全都要了去。卫初平不给还不行,他是讨了李开国的旨意来的。
因为程异在李开国那里打了保票,只要给他一千万两银子,他保证秋收之时,全省粮食产量翻一番。
只给了二百五十万两,程异还嫌少呢。卫初平被逼无奈,又找到李开国,李开国摇了摇头,写了一张条子给陶明。第二天,陶明便发出全省通告,明日起开赴各州县查访民情,清理狱讼。
卫初平拿着通告来找李开国,说道:“大人,这样一来,只怕全省的士绅都要换一换了。和咱们一开始打过交道的那些士绅商人求到我的头上,说让大人手下留情,他们愿意捐一笔钱来酬军,以补军费用度之不足。”
李开国笑道:“我已经交待过陶明,也给了他一份名单,凡是有关这些人的案件,让他压一压,如果是人命官司,就只杀协从,多补一些银钱。不过既然他们想捐一些,就捐一些吧,不要捐的太狠,就以五百万两为限,多了本抚可不收。”
卫初平哈哈一笑,说道:“是,下官这就通知他们。”待得那些士绅商人们听说李开国早就已经做好安排,自己等人根本不用担心时,喜笑颜开,都说李开国念旧。没有忘记他们。可听到说要捐五百万两时,他们登时便傻了眼,回过神来后,狠命的抽自己的嘴巴子,早知道是这样,就不多此一举了,可惜悔之晚矣。
礼部再次传来圣旨,泉城公主定于六月初八下嫁于李开国。李开国接到圣旨算了算日子,居然还有足足两个月。
他有心想提前,但想到这是钦天监算的日子。便也同意了。于是济南府又忙了起来,上上下下为他的大婚而忙。让李开国惊奇的是,德王居然对此事十分的高兴,不但是出谋划策,而且亲力亲为。在济南府里指手划脚,折腾不休。
最后卫初平没办法。请李开国出面。才把这个兴奋异常的德王给请回了府里好好呆着。本来李开国想安安心心的呆在济南府里休息这两个月,将山东一省的基础巩固一下。但坏消息突然传来,让李开国暴怒之极。
历史的惯性不是那么好打破的。虽然年初李开国在盛京搞了一场,差点将八旗搞得四分五裂。但皇太极不愧是皇太极,也不知道他使的什么法子,居然又将八旗整合起来。一致对外。
就在二十日前,皇太极尽起六万八旗精兵,二次西征察哈尔。这事本来和李开国没关系,但却影响他的两万两千匹军马的交易。本来科尔沁蒙古已经派人来见过海兰珠。见到她完好无损后答应给李开国两万两千匹军马赎回海兰珠。
就在前天,已经到了该科尔沁回话在何地点交易了,却没有见到科尔沁的人到来。本来李开国以为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迟几天也没什么要紧的,可是刚刚,科尔沁的人来了,要求推迟到八月份再做交易,因为科尔沁现在没马了。
马呢?让皇太极给征用去打察哈尔了。现在科尔沁只能从别的部落筹马,所以耗时要长一些。科尔沁蒙古使者对着海兰珠流着泪道:“草原上的明珠,请您不要悲伤,我们会尽快筹到足够的马匹,将您赎回去的。”
李开国嘿嘿冷笑道:“尽快?不用尽快了,本抚亲自带兵去取。你就在济南城里的驿馆住下,本抚还有要借重你的地方。”说着转身离开。
过不多时,李开国召马英前来,讯问可有蒙古方面的消息。马英脸色慎重的说道:“大人,属下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李开国还从未见过马英有过这样神色,说道:“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对?”
马英说道:“大人,这一次表面上,满人是二征察哈尔,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个假象,皇太极有可能是重施崇祯二年的故计,进犯京畿地区,抢掠人口。”
李开国一惊,说道:“你可有把握?”
马英道:“属下有六成的把握。因为这一次八旗行军,十分的诡秘,周边放出斥侯达百里之远。而且其兵马在进入科尔沁草原后,便没了形迹。上一次,也是以科尔沁部为先导,从遵化进犯京畿。”
李开国眯了眯眼睛,忽然道:“你去驿馆,把科尔沁的使者带去审讯,本抚要在一日内,就要得到确实的情报。”
马英立刻遵令而去。到了晚饭前,马英秘密再次见到李开国,兴奋的道:“大人,果如我所料,八旗这一次还是走的老路,只是这一次并不威逼京师,而是想进犯我山东。”
李开国在这半日的功夫已经查看了崇祯二年末那一次后金军进犯京师的记载。后金军在喀喇沁分兵两路,攻打龙井关和大安口。两路在遵化城会合,攻陷遵化城后,直逼京师门户通州,进而包围京师。如果不是京师城防得力,接诏勤王之兵达到二十万,后金军上次就得手了。
因为有过一次进犯的经历,事后龙井关和大安口,包括遵化城都大力整修,杜绝满清再从此地通过的可能。可是据马英的情报,开始头两年,这三地确实是守得固若金汤。但时日一久,便松懈开来。大家都想着满清决不会重施故计,所以将官开始吃空饷,卖军械,贪污乱搞。
到现在崇祯七年,不过五年的时间,这三地居然比崇祯二年前还要松懈。李开国得了准确消息,望着地图上的城池,眼中闪过一道道杀气。皇太极这是活腻了,居然敢把主意打到山东来了。难说不是为了海兰珠而来,他这是苦主找上绑匪,想来个反攻倒算。
三日后,马英传来消息,满洲八旗已经再次打下龙井关和大安口,正在围攻遵化城。京师里崇祯已经得到消息,下令京师戒严,同时急召大同、宣府总督及各省兵马勤王入卫,但圣旨唯独没有提到山东。
李开国拿着驿报笑道:“皇上的胆子可真大,上一次已经杀了好一批,这回不知道京师里闹成什么样了。”
京师里能有什么样?鸡飞狗跳罢。从得到满洲兵再次围了遵化的消息那一刻起,有了经验的崇祯皇帝,下了一连串的圣旨。除了下旨急召天下兵马勤王入卫外,再次急召孙承宗入朝,总领兵马,抵抗满兵。同时清理京畿地区人口,全数迁入京师,急令山海关总兵官驰援通州,命京师各部衙门清理军械钱粮,要与鞑子决一死战。(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悲惨的鞑子
敌人还未走,崇祯皇帝不是笨蛋,不会这时候就清理算帐。只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崇祯皇帝心中早已经是心急如焚,日后算起后帐来也是怒火滔天,不可收拾。
就在圣旨到达五省总督陈奇瑜的手中时,围剿流匪的大军已经合围,陕西巡抚练国事驻商南,监视西北;巡郧阳右佥都御史卢象升驻房、竹,监视西面;河南巡抚元默驻卢氏,监视东北;湖广巡抚唐晖驻南漳,监视东南。
义军四十万被围得水泄不通,东奔西走,狼狈不堪,眼看再有几月,便可将其剿灭,以竟全功,此时勤王诏来,让陈奇瑜最是心中犯难。他急召练国事,卢象升,元默,唐晖要求他们上书意见。
所幸崇祯皇帝还不糊涂,就在陈奇瑜接到勤王旨意后两天,另一道相反的旨意再次发来,要求陈奇瑜不要管京畿之事,剿匪要尽全功。
陈奇瑜望着京师方向跪下叩头,双目中血泪流个不停,大叫道:“圣上对奇瑜天高之地厚之恩,臣若不能将乱匪剿尽,情愿以一腔碧血洒在土地上,再无颜见圣上一面。”
他起身之后,害怕各省巡抚会有异动,不听调动,而入京勤王,就立刻将旨意发了过去。所幸四抚都不是笨蛋,知道这侥天之功就要到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放手。更何况千里勤王,他们离京中甚远,即使能带兵赶到,恐怕不忍之事也已经发生,与事无补。
但圣旨上写的清清楚楚,要求应召勤王,他们也不敢违逆,正在人人愁容满面之时。第二道圣旨到了,于是他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和五省总督陈奇瑜一样,表演了一番赤胆忠心,便继续专心剿匪。
但此时京畿已经是一日数急。蓟辽总督傅宗龙闻听已经急令辽东铁骑三万,立刻日夜兼程,驰援京师。祖大寿得令,明知这个是断头之机,却也不敢违令,从龟缩已久的锦州城里出来。带着铁骑拚了老命往京师赶。
五日后,遵化城破,德格类带着正蓝旗直扑通州,威慑京畿。而多铎和岳讬则带着正白旗、正红、镶红旗和蒙古诸军从遵化直往南下,往山东扑来。
鞑子们行进速度很快。以骑兵为先导,步军收拾后方。所过之处。州县皆股栗战战,闭城不战。奇怪的是,鞑子们居然也不攻城,只是绕过州县,仿佛入了无人之境一般,径直往济南直扑。
一日之内。鞑子便前进了一百里。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速度,虽然鞑子们没有攻城掠地,但这样的速度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达到极限了。
鞑子们军法森严,一百里下来。掉队的不过数人而已。那些蒙古贵族们就不一样了,不光是蒙古兵被丢出数十里,就连他们,也是被甩得只能在后面吃尘土。这让蒙古贵族们暗暗心惊,私下里感叹蒙古人的荣耀的确已经离他们远去了。
五日后,鞑子已经直线推进五百里。而德格类已经带着正蓝旗绕开通州,来到京师城下。这一次崇祯皇帝反应十分及时,数十万京营全都涌上城墙,就算人人都只拿着一根木棒,都能把正蓝旗不过八千鞑子乱棒打死。更何况京中兵器库大开,人人身上装备的,都是精良的盔甲和兵器。
德格类带着正蓝旗绕着京转了半圈,似乎在寻找什么漏洞。吓得京营各处兵马在城内调来调去,虽然数十倍于敌,却是没有一个兵敢出城驱敌。
此时山海关及密云等处明军已经来到京师近郊,见正蓝旗纵横来去,只敢扎营监视,并不敢上前接敌。所幸半日之后,祖大寿率三万辽东铁骑来到,德格类听闻,立刻率正蓝旗连退五十余里扎营。
祖大寿初来乍到,情况不明,不敢追击,于是立刻扎营于广渠门外,向朝廷递奏折,请求支援粮草兵器。半日后,粮草兵器源源不断从京师接济出来。祖大寿深出一口气,知道这时朝廷用得着他,所以并不会现在就杀他,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日,德格类再次带着正蓝旗来到京师,绕城而驰。祖大寿带着辽东铁骑跟在后面监视,却并不上前接战。直至天色转黑,正蓝旗才又呼啸而去,祖大寿也归营休息。如此几日,每天正蓝旗都是前来绕行,却并不攻城,也不呼喊,仿佛就是为了来京城观光旅游一般,让整个京师上下,迷惑不解。
崇祯皇帝初时还是十分焦急,可是一连几日鞑子不攻城,而且其人数不过万。加上近处明军援兵不断开来,河北的兵马也已经到了。此时明军勤王之兵已经达到十万,各州县将乡兵也都尽数调了来。至于更远处之兵,也传来消息,不到半月,还会有近十万明军进驻京郊。
所以五日后,崇祯皇帝听到兵部尚书张凤翼的奏报后长出一口气,知道京师安全了。
不过一但危险过去,崇祯皇帝多疑的性子又开始发作。满京师数十万之兵,竟然被鞑子不过万人吓得龟缩城内,简直是莫大的耻辱。还有祖大寿,他的铁骑也是三倍于敌,竟然也只是监视,而不是驱敌。
第二日,崇祯皇帝连下数旨,催促诸路兵马,合力并进,围剿德格类的正蓝旗兵马。可这些来援的明军心里面清楚,自己兵马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于是诸军拖拖拉拉,不肯交战。
再过一日,京师以东地区传来消息,皇太极已经率着正黄镶黄旗横扫京师以东,天津已经陷落,无数百姓牛羊财物尽陷于敌手。
崇祯皇帝接报大怒,立刻传旨祖大寿,令他在一日之内,全歼正蓝旗。
就在祖大寿头痛之时,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旗和蒙古贵族们已经来到德州附近。保定巡抚派出数股明军沿途监视,待见到近三万鞑子和一万蒙古骑兵是往济南方向,登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命令监视明军,紧密守土,不得越线。
多铎和岳讬望着地图。心中都在考虑一件事,德州打不打。他们都知道,此次攻明,沿途丢弃诸州县而不攻打,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一个不小心,后路被断,以他们随身携带不多的粮草来说,只怕立刻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多铎是比较倾向在德州补充一下粮草。岳讬望着德州的地形地势,也同意这一点。从德州至济南。不过一日的路程。他们一日一百里,虽然鞑子骁勇,但也是疲惫不堪,抱怨连连。
屠一个德州城,得些钱粮百姓。也能压一压那些日益增加的反对声音。更能增强士气,对攻打济南城。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两人共同决定。明日清晨,打下德州,好好放纵一日。后天再去攻打济南府,定然是士气如虹,一鼓而下。
这两个猪一样的家伙居然没有一个想到,李开国是个任人搓圆搓扁的人吗?虽然他们都已经知道。是李开国带兵在盛京屠了他们的火器场,掠走了马匹。但对于八旗主力来说,却并没有太大的伤害,就是八旗兵内斗死的那些兵。也都是他们自己互斗杀伤的。
也就是说,八旗兵根本就没有把李开国放在眼里。所谓的李开国陈兵盛京城下,八旗束手无策,任其来去的谣言,就连鞑子三岁小孩都不相信。
所以鞑子们仍然以为自己的军队是野战无敌,所以一进关就直扑济南,一是为了抢回海兰珠。二是为了报李开国在盛京城下烧抢之仇。
戌时过半,已经晚上八点了。鞑子们早已经睡下,这么多天一日一百里,早就让鞑子们累到了骨子里。也可以想见鞑子们是有多么嚣张,明犯兵家大忌把自己搞成疲兵,把明军都看成是待宰的羔羊,只要拿刀来抢就是。
岳讬也早早就睡下,留多铎守上半夜。他才刚刚睡倒,就听到自己的斥侯在外面急道:“快快,有大股明军趁夜来攻,已经距咱们不过十多里了,快快报给贝勒爷。”
岳讬一下就惊醒了,他翻身爬起来,多铎已经大步走进帐中,怒道:“居然还有明军敢来骚扰,我自带本部前去杀光他们,你来守营。”
他性子甚急,不待岳讬出言,便转身离去,只听他大声喝令,将正白旗和多尔衮暗地里支援他的十五个牛录共一万七千人叫起来,整队出了营寨。
岳讬听到大军不住调动的声音,不禁摇摇头,这个多铎,仗着自己手中的兵马较多,一向想和自己斗斗谁最厉害。以岳讬的年龄和阅历来说,自然不会和他争。更何况他知道,多铎就是多尔衮养的一条狼狗,凡是脏事坏事,他都交给多铎来办。所以他是人,又怎么会和狗计较?
岳讬又回来躺下,过不一会,就睡着了。仿佛睡了很久,又仿佛只是刚刚睡着。岳讬忽然在睡梦中听到如雷的炮声。登时就把他惊醒,他躺在毯上静静的听着,越听越是心惊,那炮声连绵不绝,竟然没有停的时候。
岳讬数到炮声二百,过得一会,火炮声再起,还在连绵不断不传来,他立刻跳了起来,大叫道:“快快,吹号,集兵。”这一次鞑子们南下,因为火器场被炸,而火炮又被李开国破坏殆尽,所以多铎的正白旗是没有火炮的。
而炮声如此猛烈而连绵不停,显然是明军的大股主力。岳讬只所以立刻整军救援多铎,是因为他深知火炮的厉害,怕多铎性子急,损了正白旗的力量。直到这时,他仍然不甚担心,就是算明军有大量的火炮又如何,对于深信自己野战能力的鞑子们来说,这些都不过是前进路上的石头,只要绕开,明军就还是羔羊。
李开国淡淡的看着豹营两万骑兵下马步战,列成战阵不住消磨多铎的正白旗力量。
多铎迎战豹营兵马,仍是以满洲人的老战术,游骑列于后,伺机射之,扰乱豹军的调遣和阵列,正面则是用重甲步兵突击。为了防范明军的火枪,重甲兵身上都缠满了棉甲,藤甲和铁甲。
对于鞑子们来说,只要他们冲到明军阵前五十步,明军就会慌乱而崩溃。至于火器,虽然的确很是厉害,但一是不能连发,打一轮要装很久的弹药,加上数层重甲在身,一般的火枪还真不怕。
二是明军火器耐用的很少,多数都是打个几发就会炸膛,或是出了故障。所以老鞑子们都是经验丰富,知道只要骗开明军头三轮的射击,明军的火器威胁就会大大减少。
所以尽管斥候来报。说明军火器很多,多铎也不在意,只是击鼓令鞑子们进攻。重甲兵们听到鼓声,立时呼哈大叫,张牙舞爪的往对面火光通明的明军扑去。
尽管鞑子们已经透过火光看到明军阵列严谨。但他们仍然深信,只要在八十丈外。明军就会开第一轮枪。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听到三轮枪后,他们就可以放心的突入敌阵了。
鞑子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大刀,凶狠的怪叫着向护**的豹营扑去。让他们的奇怪的是,都已经扑到八十丈了,明军居然没有开枪。不开就不开。鞑子们乐观的想着,明军是不是被吓傻了,连枪都忘记开了。
于是他们更加兴奋的往前冲,完全忘记黑夜是可以掩盖不少东西的。如果现在是白天的话。鞑子们看到明军阵列两边那多达二百多门的火炮,是断然不敢如此狂冲猛进的。
多铎看着鞑子们已经冲至四十余丈,明军居然仍是一枪未发,战阵一动不动,立刻觉得有些有不对劲。明军就是再傻,也不会傻到如此地步,眼前明军居然仍是不动如山,当得是明军中的精锐。
多铎此次出兵,犯了兵家多项大忌,他一不明来的是谁的兵。二不知所来敌军的武器,战力,兵种。三没有谨慎指挥军队进行试探,便将所有兵力投入战斗。
此时正白旗在三十丈和八十丈之间,已经有鞑子兵达七千之多。还有三千游骑兵正在冲入八十丈这个虎蹲炮的死亡界线。
多铎除了自带三千鞑子压阵,其他的都已经投入到攻击上。此时游骑兵见重甲兵冲击顺利,三千游骑兵呼喝一声,从右翼绕过去,准备开始拉弓射箭,帮助重甲兵冲入明军队列之中。
就在游骑兵刚刚冲进八十丈这个距离内,忽然黑暗中二百多道火光一闪,随即“轰轰轰……”的震天火炮声不住响起。
眼看豹营士兵已在眼前的鞑子们忽然就感觉一大片黑子飞来,随即身上剧痛,然后,前面约有两千鞑子,就被二百多门火炮打成碎肉,送去见了努尔哈赤。
十丈,足足十丈。二百多门火炮将豹营士兵前三十丈至四十丈之间清得干干净净,鲜血几乎是一瞬间便汇流成小河,然后被后面冲来的鞑子们给践踏污染的不成样子。
鞑子们被吓到了,但潜意识中他们认为,明军火炮发射一次,装填得要很长时间。可惜的是,他们猜错了。一下就死了二千鞑子,如果是在白天视线光明之时,鞑子一定会立刻崩溃逃走。
但在黑夜中,虽然豹营士兵和鞑子们都点了火把。对视线来说,还是影响严重,只要超过十丈,就什么也看不清了。所以鞑子们仍然以为不过是自己所在之处倒霉,成了明军火炮的集中点,所以还是一股劲的往前冲。
多铎则是已经感到十分的不安,他没有想到明军有这么多的大炮。但他对鞑子们仍是信心十足,只要冲进明军队伍中,明军就会溃逃的。所以他不但不鸣金撤退,反而亲自执鼓,猛烈催促进攻。
听到鼓声震震,鞑子们更是疯狂了。黑夜带给他们的,不仅是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也遮住了他们害怕的心。
李开国的异能眼则在黑暗中一揽无余。就在火炮响起的同时,二万豹营手中的燧发枪已经开始不断的射击。每一秒都有鞑子在不停的死去,每一秒却又有新鞑子补充上来。
火炮在很短的时间内补充完毕,此时鞑子游骑兵已经开始抛射弓箭。一根根弓箭射入天空,落下来时,正好落在豹营士兵军阵里。
不得不说,鞑子的骑射确实有一套。但可惜的是,所有豹营士兵都着了皮甲和铁盔。除了少数倒霉被身进皮甲缝隙中伤亡之外,大部分士兵都是冷静的轮番换阵射击。
李开国见到鞑子游骑兵对自己的士兵有杀伤能力,立刻命令火炮转向,对准这些仍在狂叫奔驰,不断发箭的游骑兵们。
终于再次奔了一个来回,就在步军鞑子已经损失近一半以上人马,多铎终于回过神来,立刻鸣金收兵之时,二百多门虎蹲炮再次发射。“嗵嗵嗵……,轰轰轰……。”三千游骑兵便如同撞上一块高速撞来的巨大钉板,连人带马被打成了碎肉,满天遍野的乱撒,鲜血如同水桶倾倒一样不住汇集成河。
不断鸣金的声音终于在炮声渐小后传到鞑子们的耳中,可惜的是已经晚了。鞑子们一万三千步骑已经死了近八千鞑子。
在无数枪弹雨中,逃回来的鞑子只有二千人。多铎双眼血红,大叫道:“不可能,不可能,我这是在做梦。”他连连挥刀猛砍数名亲卫,大叫:“你们都是魔鬼变的,都在我的梦里,我要杀了你们。”(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意念雷达
ps:今天是中秋节,祝大家中秋团圆,阖家欢乐!
亲卫们知道他已经疯狂了,被多铎连杀数人谁也不敢还手,只是不停的大叫:“贝勒爷醒醒,你不是在做梦。”多铎疯狂的喘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