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遂明(黑心)-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以管明为首的文官们则提出了要师出有名。李开国嘿嘿一笑,说道:“本抚要娶郡主,请她来喝喜酒这个理由行不行?”
诸将和文官们一起大笑,都道:“正是,请皇后来喝喜酒。”既然决定了,那就得讨论一下要在那里动手。应出多少兵力,需要对付多少明军。
现在初步探明的,需要对付的是一万辽东铁骑,一万三千御林军。亲兵拿来地图,李开国和诸将看着山东境内的京杭大运河路线图。离济南府最近的直线距离也有二百七十里路。
第二千户看着山东地区的京杭运河图道:“路线太远了,即使是最近的聊城。步兵行军的话也要立刻启程才行。从通州到聊城船行甚快。最多十天,就能到达聊城。”
第四千户摇头道:“不对,陆上还有一万明军,他们不可能日夜兼程,最少得要二十日。”
第六千户道:“咱们不要瞎猜,还是等斥侯回报再作决定。现在当务之急。是济南府只有二万五千兵马。咱们要去请皇后,最少也得出动二万,城中只留有五千兵,如若明军突然派兵来袭。能挡得住吗?”
第二千户笑道:“不用两万,只用一万兵既可,大人,末将愿带领一万兵马,将皇后请回来。”
第五千户嘿嘿一笑,说道:“别吹了,就一万兵,对付一万辽东铁骑还行,那一万三千御林军你以为是草人?站着看你请皇后?”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从开始讨论到逐渐争吵起来,到最后脸红脖子粗,个个大声吼叫,拉胳膊瞪眼睛,就似要打起来一样。
文官们则立在一旁,个个在看笑话一般指指点点。李开国也不发一言,由得诸将们吵。倒不是诸将在他面前不守尊卑,而是李开国一直都要求他们这样做。有争论才能争出法子来。如果一个个一言不发,那大伙什么都不要做了,各回各家吧。
吵到后来,慢慢的法子就出来了。灵山卫军现在确实兵力不足,而且明军还有一万铁骑,如果派步军前往请皇后,只怕会被辽东铁骑一口口吃掉。所以,灵山卫军必须要派骑兵前往。
而灵山卫军所谓的骑兵,就是会骑马的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济南府的马匹根本不够,这样一来,就必须从灵山卫调集骑兵前来。去请人的兵不能少,最少也得一万五千人,否则一旦有什么意外,比如明军的援军等,明军兵力突然变化,皇后凤驾忽然改变等,无法及时反应。
还有,动手的地点不能选在德州至聊城之间,灵山卫军可以想得到在离济南府最近的地点动手,明军就想不到吗?到时在最近点的聊城,明军一定会绷紧了弦,时刻防备着灵山卫军。
所以,要在明军绷紧了弦之后,松懈的时候动手。地点最好就在过了聊城后,明军的第一个休息点。只所以不等辽东铁骑返回后动手,是因为到时有五万多明军护驾,比一万铁骑更加难对付,而且到时明廷可以直接调南直隶的明军死死咬住灵山卫军不放。
李开国十分满意诸将讨论出实际可行的法子,见诸将又开始争谁带兵,立时喝道:“都给本抚闭嘴。”
诸将吃得一吓,立时便如同老鼠见到猫一般,不敢再言语一声。文官们也肃手而立,听李开国吩咐。
李开国喝道:“既然已经讨论出法子,那就先说第一项,调动骑兵。现在济南府中只有二千战马,显然不够。本官下令,灵山卫立刻调集一万战马前来,限冯国用三日内送到济南府。”一旁书记立刻记下,写成命令,送给李开国用印,然后即刻发出。
李开国用印完毕,喝道:“第二道命令,急召第一千户队前来济南。待战马到后,一齐出发。”书记再次奉上写好的命令,李开国用印发出。
李开国看着诸将一脸的懊恼,知道他们在想,争来争去,却被第一千户抢了先,于是微微笑道:“第一千户队只有五千骑兵,还差一万人,本抚还得挑两个千户队,你们谁去啊?”
诸将一听。皆都大喜,争着道:“我去,大人,我去。”李开国心下甚喜,诸将争抢。总比诸将畏惧要好的多。
当下说道:“你们都想去,可只能有两位千户队可以去。这样吧。本抚现在也不确定谁去。一切都看你们写的此战方略是否合本抚之意。本官命令,凡想参战者,两日后交一份方略给本抚,本抚依此择将前往。”
诸将一听要写方略决定,立时便愁眉苦脸起来,他们大多都是识字不多。只是能看懂命令而已,要写方略可真是要了他们的命了。但李开国的命令没有人敢违抗,只能应是,退到一边。
李开国对管着粮草的辅兵书记说道:“准备一万五千骑兵十五日的干粮草料和三十万发弹药。三日内准备好,有没有困难。”
书记立时道:“没有问题。只是大人,现在市面上粮食开始涨价,如果在市面上买,要多用三成的银钱,下官得请大人批一些银子。”
李开国眯了眯眼睛,说道:“怎么,粮食涨价了?”
辅兵书记回道:“是的,大人。现在市面上所有粮食、米面、油盐酱茶布匹,全都涨了三成。”
李开国怒道:“什么时候涨的,怎么没人来报本抚?”
管明连忙上前回道:“大人,这涨价是从昨日开始涨的,下官因事务太忙,昨日没有留心。直到今日见到粮铺排起长队买粮,才知道市面开始涨价了,本想等一会再汇报大人的。”
李开国‘哼’了一声,说道:“那你可曾派人将涨价的铺面抄没,抓捕其全家审明斩首?”
管明摇头道:“没有。下官正要为此请示大人,现在全济南府九成以上的铺面都在涨价,没有涨价的不超过一成,大人您看,是不是要慎重一下,召集士绅商人们申斥一下也就是了。”
李开国大怒,喝道:“管明,你是不是昏了头?本抚告示上写的清清楚楚,凡有敢涨价扰乱市面稳定者,全家处斩,你敢违抗本府的命令?”
管明吓得立刻跪倒在地,急道:“大人,下官不敢违抗您的命令,只是如果将九成以上的士绅和商人都杀了,那市面不是更加乱了吗?下官怕到时吃亏的是全城百姓,所以一时没有动手,并不是故意违抗您的命令。”
李开国‘哼’了一声,说道:“糊涂,你只管抓人审明杀人就是,其他的本抚自有办法。”
管明低着头应了是,然后道:“大人,需要抓的人太多了,还需要大人派兵丁帮忙。”
李开国摆了摆手,说道:“那就让第五千户队帮你抓人吧。本抚事先说明,抄家之时不许牵连无辜之人,只许抓其直系亲属。而且每一家人处斩之前,必须公开审明,凡有喊冤者,只要有十名百姓为其涨价之明证,便可定案,你可清楚了?”
管明道:“是,大人,下官明白了。”
李开国挥了挥手,散堂而去。诸将和书记们互相看了一眼,都对自家大人如此处事心服口服。令出必行这四个字说的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就如要抓捕九成以上的铺面东家全家,那是好抓的吗?能在济南府里开铺面的,那一个不是士绅豪商,手里掌握着大笔银钱与势力?
换了不是李开国,任是谁也不敢冒着得罪所有士绅的危险而这样做,管明就是如此。但被李开国训斥之后,他也麻了胆子,知道如果不按李开国说的做,只怕他全家就要先死了。
出了巡抚衙门,管明立刻派人将所有涨价的铺面东家信息摸清楚,两个时辰后,汇报上来的涨价的铺面一共一百四十七个店铺,涉及到的士绅商人一共五十三家。
其中曹、刘、李、赵、王、孔济南府六大家,只有王、孔两家的店铺没有涨价,其他四家涉及涨价的多达八十三个店铺。
管明叹了口气,把名单放到第五千户的手上,说道:“千户大人,就按名单上的抄家抓人吧。别忘记大人说的话,不要牵连无辜,不要骚扰百姓,否则后果你是知道的。”
第五千户抖了抖身体,嘿嘿笑道:“那是当然,末将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违抗大人的命令。”
半个时辰后,济南府中各处都是灵山卫兵,第五千户将手下士兵分成五十队,挨个按名单抓人,他也不怕有人敢逃走,反正济南府已经封了门,谁也出不去。
士绅们谁也没有料到,灵山卫兵说抓就抓,他们每一家都有看家护院的家丁,但在灵山卫兵丁面前,凡是有敢拒捕动手者,全都被灵山卫兵丁当场射杀。
尤其是曹刘李赵四大家,每一家都养了上百家丁,但在灵山卫兵丁的火器下,全无反抗的能力,拿着冷兵器的家丁,被排枪一排排放倒,然后撞进门去,按照户籍登记上的人口抓人。
一开始看到灵山卫兵到处抓人,还开了枪,济南府的百姓们以为是兵变了,全都吓得躲进家里,闭门不出。可是到了后来,发现灵山卫军抓的,全都士绅豪商,而且灵山卫军一边抓人还一边大声叫喊:“巡抚大人有令,只抓捕涨价扰乱市面之人的全家直系亲属,不抓无辜之人,不骚扰百姓。”(未完待续。。)
ps:先要致歉,这一章是漏发的,真正的第二百一十二章。现在的第二百一十二章应该是二百一十三章。但章节名没办法改动,所以只能改成第二百一十一章2。到现在才发现错误,十分的不应该,请大家原谅,好在顺序是能调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谁是正统
卫初平哈哈一笑,说道:“大人英明,想必娶德王的郡主也是这个用意。”
李开国点了点头,一脸的阴沉,“这一次,本抚搞掉他九万兵马,如果朱由检聪明,就不得不答应本抚的要求。你先等半个月,半个月后,本抚会让你进账至少三百万两。”
卫初平算了一算,笑道:“有这三百万两,咱们就能撑到夏收的时候。到时便能再收四百万两。”
李开国一怔,说道:“粮税能收这么多?不能盘剥百姓啊,百姓可是咱们的根本。”卫初平微微一笑,说道:“大人请放心,咱们收取的粮税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是因为将士绅们的田地都纳了进去。自古以来,士绅都有免税的特权,可是在山东这个地界,大人您只要说一句话,谁敢违背?”
李开国沉默一下,然后也笑道:“也好,就让这个规矩在本抚这改一改,到时少不了在山东杀个人头滚滚,还得扶一些新晋士绅上来。”
卫初平和李开国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就拿朱元璋来说,他是乞丐出身,按说应该是十分厌恶特权阶级的。可是他也不得不接受商人的资助,造反登基后也不得不给士绅们免税的特权,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李开国想要完全靠百姓支持造反成功,那是不可能的。造反所需的钱粮物等不能全靠抢掠而来,也不能全靠自己发展。李开国之所以敢对士绅下手够狠,那是他只对人,不对钱物。他杀了旧士绅的全家,扶植旧士绅同族变成新的特权阶级。
但这一转换之间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士绅的不纳税特权被收回。新士绅想要保住位置也必须依靠他李开国的支持,被逼得支持他。
所以卫初平十分的佩服李开国,大人尽管好杀成性,但却是有目的的杀。尤其是杀了旧士绅,扶持新士绅这一招,千余年来或许也有人想到过,但真正敢干的只有李开国一个人。
笑完,李开国令人开了酒席,就他和卫初平两个人吃,也没有要别人服侍。席间他们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是灵山卫军政两个系统里却有人彻夜难安,不住的暗地里打听。
第二日天还没有亮,济南城里所有军政的官员都聚集到巡抚衙门口,等待升堂。这次李开国还没有回来。消息就已经传出来了,灵山卫军中有奸细。而且巡抚大人已经当场揪出四个人。据说大人只要用眼睛一扫。就能知道谁是奸细。
这自然让许多心中有鬼的人感觉寝食难安,只是过了一夜,仿佛便老了十多岁似的。一旁熟识的官员便开起玩笑取笑起来,没人知道这些人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终于天蒙蒙亮,巡抚衙门大门打开了,陶明望了众官一眼。上前对李开国的亲兵道:“敢问一下,大人什么时候升堂?”
那亲兵一笑,说道:“陶大人,你们怎么来得这么早?大人还没有起床呢。不过昨晚睡前交待了。今天想必来的人不少,巡抚衙门里太小站不下,大人说就在衙门前升堂吧,排班站队的方便。”
陶明心中一凛,连忙再问道:“那什么时候升堂呢?诸官都有不少事情要做,如果晚了,怕耽误了公事。”
那亲兵诧异的一笑,说道:“陶大人,我不过是个大人跟前的小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升堂。不过有件事小的想提醒一下陶大人,大人说的话你们这些官员最好记在心里,我是从高密时就跟着大人的。如果你们敢将大人的话不放在心上,我敢保证,谁有这个心思全家都会倒霉的。”说完不再理陶明,转身去摘了巡抚衙门上挂的灯笼,吹灭了收进府里。
陶明大怒,他现在身为堂堂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兼济南府文官之首的身份,居然被一个小兵教训。他喝骂之声刚要出口,忽然后面一名书记拉住他的胳膊,缓缓摇头。
陶明转过头一看,正是他的好友。陶明忽然脑中一个灵光闪现出来,大人身边的亲兵对待他们的态度,一定就是大人对他们的态度,今天想必会有大事要发生。倒不是他后知后觉,而是陶明一向是个正人君子,对不属于自己的事情从不过问,也从不打听。
陶明毕竟不是傻子,他转过身来,对各官说道:“大家都等着吧,大人还没有起床。”说完他转过身去,望着山东巡抚衙门几个大字出神。
各官心中均是一抖,谁都不笨,知道有些事情不妙,这个时候,还是乖乖的吧。书记群中,刘无璋表面上平静如常,心中却是如滚水翻腾,他撇了一眼挤在人堆里的另一个人,互相对了几下眼色,然后慢慢走开躲到一根拴马桩前,仿佛站累了,想靠一靠。
刘无璋闭着眼睛养神,过得一会,另一个人也走了过来,看别人没有注意,低声道:“咱们还得等多久?锦衣卫才会有消息传过来?这都快把我急死了。”
刘无璋闭着眼睛低声道:“只怕锦衣卫不会有消息传来了。咱们也逃不掉了,听天由命吧。”
另一人惊道:“你怎么知道?你知道什么?”
刘无璋低声道:“你看一下左边,小心点看,是不是有两个人正在监视我们?”
另一人半斜着眼,用余光一看,登时心惊肉跳,低声道:“完了,咱们一定是暴露了,快逃吧。”
刘无璋冷笑道:“逃?往那逃?被李国给盯上你还想逃?痴人说梦。”
另一人道:“那怎么办?我可不想死啊,如果被大人抓住,我一家子都得被千刀万剐啊。”
刘无璋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怪只怪朝廷没用,这么多兵马居然打不过李国一万五千人。别担心,他们现在只是怀疑而已,却没有抓我们。一定是没有证据,否则我们早就进了监牢。记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暴露自己。你走远点,以后我不找你,你不要主动找我。”另一人微不可察的点点头,然后慢慢的离开了。
这一等就等到日上三杆,街上百姓渐渐了多了起来,看到一大群官员等在这里,百姓们很是奇怪。有好奇没事做的就看两眼,过不多时,居然围了一大梆子百姓在看热闹。
这让灵山卫诸官全都不自在起来,让人当猴子看可真不是滋味,可也没人敢发火。而且有的人站的时间长了。腿都麻了,也不敢找地方坐下。
所幸终于巡抚衙门大开。数班衙役拿着杀威棒出来。迅速设置公堂。诸官精神一振,终于要开始了,大伙熬到头了。
“嗵嗵嗵嗵……”聚将鼓声响起,诸官早已经排好班,就在百姓们的眼皮底下走上堂去。三通鼓敲完,李开国一身巡抚的官衣走上桌案坐下。旁边随侍着卫初平。
陶明羡慕的望了一眼卫初平。虽然现在卫初平并没有正式大明官职在身,但显然,卫初平才是文官的领袖,谁让他跟着大人最早呢。
李开国坐定。淡淡的道:“升堂。”三班衙役并没有喊起威武,而是齐声叫道:“大人升堂聚将,诸官拜见。”
卫初平带着诸官跪倒见礼,李开国一摆手,说道:“起身吧。”
诸官站起,分列四班站定。李开国沉默一下,淡淡的道:“今天本抚将你们都召来,是因为你们中间有了背叛本抚的人,现在自己站出来,本抚给他一个机会,赏他全家自尽。若是被本抚点出来,全家皆剐三千刀。本抚给你们一柱香时间考虑,过时就别怪本抚心狠了。”
他话语淡淡,内容却让人不寒而栗。诸官中有人大怒,有人慌张,有人四处乱看,想找出是谁。外围的百姓听到有奸细,全都大哗,人人议论不停。
李开国也不去管,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拿起报上来的公文伏案处理。那一柱香缓缓的燃烧着,时间过得很快,一柱香眼看就要烧完了,却还没有人出来认罪。
到了这时,李开国已经批完数十份公文。也不是他速度快,而是他平日里就要求用白话写公文,而且开头便要将具体事务简写出来。所以他一目十行,批得甚快。
终于一柱香熄灭了,还是没有人出来认罪。李开国放下手中的笔,叹了口气,说道:“本官是不是平日里手太软了?刘无璋、古大生、金西清你们回头看看吧。”
被点到名的三个人心头剧震,诸官一起回头,只见三队灵山卫军押着数十辆囚车出现在百姓们身后。百姓们连忙让开,让囚车通过。
刘无璋、古大生、金西清同时叫道“娘,爹”“你们……”他们三人脸色惨白,他们的家人都在灵山卫,没有想到李开国早就派人押他们的家人前来济南府。可笑他们三人还以为李开国拿不住他们的证据,对他们没办法。
三人惨然跪倒在地,刘无璋对着金西清惨笑道:“没有想到你也是,隐藏的够深啊。”古大生则伏地连连叩头,大叫道:“大人,我错了大人,您剐我一个人吧,放过我的家人。我老娘已经七十岁了,幼子不过七岁,求大人放过他们,求大人放过他们……”他连连叩头,额头撞在青砖上砰砰闷响,都磕出血来。
被李开国直接将家人捉了来,他们就已经知道,全完了,抵赖在李开国面前是毫无用处的,什么得要证据,在李开国那就是一狗屁。
李开国淡淡一笑,笑容中却有无尽的杀机,对诸官道:“你们都说说,本抚该不该饶过他的家人?”
将官们情绪最大,在第一千户的带领下一齐叫道:“敢出卖大人者,绝不可饶,绝不可饶。”
文官们则是有些面目无光,被揪出来的都是书记群里的。虽然军队里听说有四个人,但他们都死了。可现在有百姓围观,家丑外扬,登时便让他们无法淡定了。但李开国问话,谁敢不回?
陶明带着文官道:“大人,依律其母不可恕,可是幼子在可恕之列。请大人明断。”
文官们齐声道:“请大人明断。”他们知道这回想保人是绝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保一下古大生的幼子,不至于让文官们丢脸太狠。
李开国眉头一挑,站起身来,对着百姓抱拳道:“本抚请教诸位百姓,该不该饶过他们家人?如果同意饶过的,站到左边。如果不同意,站在右边。”说着示意一下左右。
在场的百姓足足有几千人,听到刘无璋他们出卖李开国,他们有的痛恨。有得幸灾乐祸,还有的纯是看热闹。这回听到李开国的话,立时忽拉一声,有八成以上的人都站到右边。
倒不是他们十分的喜爱李开国,对出卖他的刘、古、金三人十分的痛恨。而是道德上人就是痛恨二五仔的。所以他们只是对刘、古、金三人的行为痛恨。而且诛连对于古人来说是家常便饭。早就习以为常。
就是平常,也是多户连保。一户犯罪。连保受罚。不干事的邻居都要受罚,别说犯罪者的家人了。
李开国哈哈大笑,说道:“刘无璋、古大生、金西清,这不是本官要杀你们全家,而是百姓们要杀你们全家。来人,把他们全家当场千刀万剐。剐足三天。”
立时他们三人便被拖了下去。三人早已经无话可说,只是古大生还在不停的叫道:“大人,给我们古家留一条血脉吧,我来世做牛……”
李开国猛然一拍桌案。怒道:“留一条血脉?留有何用,长大以后也做个奸细?”说着一指在场的官员,喝道:“今日之情形,非是本抚心狠,百姓们如何选择,你们也看在眼里。读圣贤书,守道德。学武,讲义气。你们若是犯了和他们三人一样的错误,本抚也决不会手软。退堂。”
李开国离去之前,眼睛一扫堂下诸官,特意再盯着几个人看了看,嘴角不住的冷笑。
诸将和诸文官早就心中凛凛,百姓们的选择的确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眼看着李开国退堂走了,诸将官这才松了一口气。转过身来,听到被千刀万剐的三家人惨叫声,个个都是不寒而栗。
陶明叹了口气,说道:“大家散了吧,回去好好办公,只要紧守本心,大人必不会亏待我等。”诸文官们互相拱拱手,无言散去。
诸将们则是平静的多,他们倒是立场很坚定。刚才李开国一句学武‘讲义气’深得他们之心。诸将们多是从百姓中来,识字不多,但纯朴的道德还是有的。他们没有文官心里那么多的弯弯绕,也就不太心惊。
卫初平跟着李开国回到后衙书房坐定,李开国净了净手,说道:“今天本抚为何要在百姓面前家丑外扬。你可知道为什么?”
卫初平微微一笑,说道:“大人苦心,初平明白。”
李开国奇道:“哦,那你说说,本抚如何苦心了?”
卫初平道:“大人今天只所以家丑外扬,用意颇深。一是试探民心,震摄人心。二是弘扬道德,以示正统。三是示法于前,定例于后。以初平看来,大人最主要的还是第二弘扬道德,以示正统。”
李开国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本官一要试民心,二要震摄那些心有邪念之人。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一看百姓心中对道德正统的认识。今日一看,证明本官的选择没错,现阶段明廷人心未失,做什么事情还是要打着明军的旗号。”
民心确是非常奇特,虽然刘、古、金三人是为正统明廷做事,但他们是奸细。而李开国虽然窃取明官,但他对百姓好。百姓们潜意识中,朝廷派兵打李开国,定然是皇上被蒙蔽,身边有小人。所以对刘、金、古三人反叛十分痛恨,宁愿自己欺骗自己相信李开国才是正统的大明好官。
卫初平笑道:“大人果非常人,现在想必皇上正在头疼大人的事。是不是再发一封奏章催一催?”
李开国想了一想,说道:“就写一个半月后,本抚将迎娶郡主,让皇上给明旨赐婚。”
卫初平一拍桌子,叫道:“大人果然高明,初平怎么没有想到,如此一来,皇家嫁女如果没有皇上明旨,定然会让皇家蒙羞。所以皇上除非派兵前来再打济南府,否则就只能认了。还有大人,您说那半个月就有三百万两银子,就是想从德王府里光明正大的拿吧。”
李开国哼了一声,说道:“你这马屁拍得也太明显了。别废话,快写吧。”
崇祯皇帝果然非常头疼。一下就丢了九万大军,而且还让懿安皇后受到惊吓。其实他的确是想杀懿安皇后的,但却又不能做得非常明显,因此便交由天来定。谁料到那个李国居然也不靠谱,没有真的将懿安皇后杀掉,反而让懿安皇后识破他的用心。
因此在南阳行宫,懿安皇后不过才歇息两日,便由河北兵马护送绕道前往南京,却并不回转京城。这些不能言说之事也就罢了。那九万明军却不能不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于是兵部尚书张凤砚成了替罪羊,被崇祯皇帝逮捕入狱,这才平息朝野非议。
但他才刚刚摆平,京里又乱了起来,因为李开国的奏折又到了京城。(未完待续。。)
ps:悲剧了,编缉说我自己能调,传上去一看不行。等编辑帮我再调吧。
第二百一十九章再次入寇威胁京畿
ps:感谢书友“5461+89464”的打赏!
李开国的奏折很简单,请皇上下旨封他为山东巡抚,请皇上下旨封德王郡主为公主,请皇上下旨赐婚,请皇上下旨拨三百万两军费。这最后一条是卫初平加的,他想恶心一下崇祯皇帝,反正也没指望崇祯皇帝真的会给。
最后还有,奏折上写明了,一个半月后,将会迎娶德王的公主,请皇上派礼部官员前去指导。
崇祯皇帝愤怒的将奏折猛然丢在地上,大叫道:“该死的贼子,他把我大明当成了什么?官自己封,说娶皇家之女就娶皇家之女?来人,传令祖大寿,让他亲带……”
崇祯皇帝话还没有说完,内阁首辅成基命上前奏道:“皇上万万不可,臣已经接获奏报,满清已有异动,今春鞑子们甚是难熬,虽经灵山卫指挥使李国在盛京闹了一场,元气大伤,但其根本未动。皇太极还是稳定了局面,为了缓解他们内部的不和,必定会再次进攻我大明,以抢夺财物,掳掠人口。所以辽东之兵动不得。”
崇祯皇帝大怒,咆哮道:“既然动不得,那就任由李国这个小贼猖狂?将山东一省送于他手?原来不过据有一小小灵山卫,便可壮大于斯,倘若再不剪除,以后如何得了?”
内阁大臣们低头无语,成基命叹了口气,说道:“皇上,老臣要单独上奏皇上,请皇上允准。”
崇祯本想再发雷霆之怒,但成基命既如此说,也不能不给他一点面子,当下斥退众臣。独留成基命一个人。
崇祯皇帝冷冷的道:“现在只有朕和你,有什么事情,你尽可直说。”
成基命跪倒在地,忽然间老泪纵横,伏在地上说道:“皇上,请恕老臣直言。老臣原是致仕之人,蒙皇上恩典,召臣前来以老迈之躯效力。从出家门之日起,老臣便无残躯死在故里之想。”
“今老臣冒死进言,皇上。如今我大明风雨飘摇,流寇四起,每每剿平,过不多时,流寇再生。何也?盖因民不聊生。不得不反尔。如今南直隶已被流寇变为人间地狱,我大明之基正在被其一点点挖空。虽有皇上运筹帷幄。调集兵力围剿。但终归已经数省糜烂,不可收拾。今虽有一贼李国,窃取一省,但终归并未反我大明,无论其是何用心,都宜将其列位其后而剿之。”
“如今江浙、福建大部兵马已失。南方空虚,若李国提兵南下,如何了得?虽可调围剿流寇之军挡之,但经此一来。流寇岂不脱出重围,致使之前所做之功,完全白费了吗?是以当务之急,要稳住李国,将其势力限制于一省之内,使其小富既安,不生外心。”
“臣之所言,理由有三,一,李国虽窃取一省,但却并不涂毒百姓。可见其人并非流寇可比。二,李国处处以大明臣子自居,皇上现无可剿之兵,可依郑芝龙之例,招安为上。三,其手中掌握之兵,既有我大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